2019年高二中国区域地理之中国农业(27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分析:粮食不足应从粮食生产总量下降; 市场需求量上升。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占用大量耕地;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
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大量人口迁入;
【课堂练习】:
1.右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
B 积(万公顷),a、b省区分别是( )
A.内蒙古、江苏 省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 B.广西、黑龙江 a 242.4 1.5 57.5 C.湖北、甘肃
四、种植业 2、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经济作物的分布 2)亚麻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
3)桑蚕
主要分布在太湖 流域、成都平原 和珠江三角洲。
四、种植业 2、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经济作物的分布
糖料作物
4)甜菜 5)甘蔗
南蔗北菜
四、种植业 2、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经济作物的分布
6)花生 最重要的油料作物;适宜分布在温带、 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在我国集 中分布于山东、辽东半岛、黄河中下 游平原地区。
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消费市场
三、我国农业的发展条件 思考:从自然条件分析宁夏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平原发展种植业的条件? 有利:光照强,昼夜温差
市场 交通运输
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灌溉水源较充足(黄河)。
政策
限制因素:降水稀少,
(农产品消费状况) 水源不足.
社会
气候(热量、
经济
水分、光照) 地形 土地
一年两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 一年三熟
长江以南:一年三熟
四、种植业 小结:中国南北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项目 耕地类型
秦淮以北 旱地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棉花、亚麻、花生 经济作物 、大豆、甜菜等
秦淮以南 水田
水稻 棉花、桑蚕、油菜 、甘蔗、茶叶等
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 耕作制度 熟、东北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四、种植业
4.地方性特色农业
①灌溉农业:河套平原.
⑤绿洲农业:
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新疆塔里木
盆地和准噶
尔盆地.

④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
谷地.
③坝子农业:
⑥立体农业 云贵高原
横断山区
②基塘农业
珠江三角洲
四、种植业
5、关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
粮食安全问题:
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偏低。(不足400千克) 原因:1)我国人口增长快;2)耕地面积不断减 少;3)粮食生产投入少;4)农业自然灾害频繁。
解决途径:
1.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2.科技兴农,提高单产和质量。 3.加大农业投入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4.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
【案例分析】(区域性粮食不足)
图示地区原来是我国重 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近年来却需要从外地调 入粮食,试分析其原因 有哪些?
地形: 有利:类型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不利:多山地、高原,平原面积小。
水源:有利:水资源总量丰富。 不利: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夏秋多,冬春少,故旱涝灾害多发。
开发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 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四、种植业
1、分布地区:
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 在湿润、半湿润的东 部季风区的平原、丘 陵和盆地。(大致以 400mm等降水量线为 界。)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D 4.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①自然条件②交通条件③劳动力因素④产业化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课堂练习】:
图示我国为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种植面积。回答各题。
中国的农业
东耕西牧;南方水田,北方旱作。

林牧
中国的农业
广义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 一、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1、原产地在我国的农作物:
水稻、谷子(粟)、大豆、桑蚕、茶树等
2、目前产量居世界第一的农产品: 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花生 副
二、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为我们提供衣、食、用等生活资料;渔
东北—内蒙古玉 米优势区
黄淮海玉米 优势区
建立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高、商品 率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
四、种植业 2、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经济作物的分布
1)棉花 中国五大商品棉基地
南疆绿 洲区
5
商品棉基地
冀中南、鲁西 北、豫北平原
3
江 4黄淮平原 汉1 2 平 长江下游滨海、 原 沿江平原
秦岭、淮河
种植业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北为旱作农 业;以南为水稻种植业(水田农业)。
西部非季风区以畜牧业为主,但种植业也有零星分 布,西北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于有灌溉水源的山麓 或绿洲地区,形成灌溉农业;青藏高原地区种植业 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带,形成河谷农业。
四、种植业 2.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四、种植业 2、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经济作物的分布 7)油菜 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
长江流域。目前有“北移南迁”的趋势。
黑龙江 辽宁 黄淮海平原
华南地区
四、种植业 2、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经济作物的分布
8)大豆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
四、种植业 2、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经济作物的分布
9)茶树 适宜于热带、亚热带排水好的低山丘陵区,
四、种植业 2、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粮食作物的分布 2)小麦: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北,但注意秦—淮以
南的水稻主产区也种植冬小麦。
长城是春小麦 (中温带)和冬 小麦(暖温带) 的分界线。
东北:春小麦— —春播秋收
华北:冬小麦— 秋播春末夏除收
四、种植业 2、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粮食作物的分布 3)玉米:
自然 条件
农业区位
农业 技术
因素
劳动力 技术装备 生产技术 种植方式 耕作制度
三、我国农业的发展条件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气候:有利:大部分处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 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西部 非季风区光照较强,昼夜温差大。
不利:东部季风区多旱涝灾害;西部则降水少,气候干旱
(1)①、②、③代表
的谷物依次是 C
A.小麦、水稻、玉米 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 D.水稻、玉米、小麦
(2)M省可能是 B
A.山西 B.安徽 C.广东 D.甘肃
产生原因: 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 。
【案例分析】(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比较)
比较分析图示松嫩平原和珠三角商品粮基地生 产条件:
相同点: 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都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土壤条件较肥沃;水源充足。
不同点: 松嫩平坦热量不足,一年一熟,珠三角热量充 足,可一年三熟;松嫩平原地广人稀,人均耕 地面积较珠三角多,商品率更高;黑土肥沃;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更高;而珠三角地区人口 稠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商品率较低,劳动 力丰富,机械化水平较松嫩平原低。
水稻 小麦 玉米 粮食作物
棉花 亚麻
桑蚕
纤维作物
种植业
油菜 花生
经济
大豆
油料作物 作物
甘蔗 甜菜 糖料作物 茶树 饮料作物
四、种植业 2、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粮食作物的分布
1)水稻:
集中分布在秦岭 -淮河以南、青 藏高原以东地区。 (产量占90%以 上,尤其是湖南、 江苏、湖北、广 东是我国的稻米 主产区。)
酸性土壤;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于秦岭— 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
四、种植业 2、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三大出口商品基地:
发展花卉、蔬菜、水果、鱼、禽 畜生产,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
太湖平原 闽南三角洲地带 珠江三角洲
四、种植业 3.我国的耕作制度:指农业熟制,即一年几熟。
一年一熟
西北
东北
青藏高原
华北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D.河南、新疆 b 156.7 42.3
18.2
2. 下列关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
是( )
D
A. 糖料作物基地集中在华南地区
B. 全国性商品棉基地集中在西北内陆
C. 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分散在各大农业区
D. 饮料作物--茶叶主要产区在南方丘陵山地
D 3.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