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材料(附问题详解)
生物必修三 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环境
2009年高中生物会考条目解析·稳态与环境1.植物激素(1)在黑暗环境中,直立放置的胚芽鞘会直立生长,如果去掉尖端则不生长,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如果在尖端与尖端下面一段之间插人明胶,会直立生长,如插入云母片则不生长,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说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向下运输,这种化学物质是由色氨酸合成的吲哚乙酸,即生长素;单侧光照射直立放置的胚芽鞘会向光生长,这是植物的向光性,如果尖端遮光,直立生长,如果尖端下面一段遮光,向光生长,说明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发生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下面的部分。
(2)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生长素与光无关。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顶芽向侧芽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如果单侧光(重力)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横向运输,从而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细胞生长慢。
(3)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
在低于最适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于最适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
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
(4)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如:植物组织培养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合适,会分化出根茎叶,两者过少只生长不分化,细胞分裂素太多只分化出茎叶,生长素太多只分化出根;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不会促进果实发育。
2.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直接生活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多细胞动物的细胞通过内环境,借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通过调节使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附答案)
新课标高考生物最后冲刺回归教材必记必修三、1、稳态及水盐平衡1.人体内含大量液体,这些液体称为________,可分为________和___ _____,其中后者又可称为_______,往往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在体液中含量最多的为________。
2.体内细胞只有通过________,才能与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
正常人的血液PH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变化范围是很小的,其原因是血液中含许多对对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称为________,每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________和相应的一种________组成的,如________。
写出乳酸进入血液后,内环境如何保持相对稳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调节下,通过各个________的协调活动,共同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稳态。
其生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血钙过高会引起_____.4.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主要排出途径是________,可调节的排出途径是________。
机体能通过调节________,使水的________与________相适应,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6.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原因,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升高,使________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这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________并传至________,通过产生________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一方面使由________分泌、并由________释放的________增加,从而促进_______________,减少了________的排出,从而使_____________趋向于恢复正常。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淋巴循环)3、细胞外液的成分a.水,无机盐(Na+, Cl-),蛋白质(血浆蛋白)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O2、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d.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a.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b.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H+ + HCO3-c.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稳态与环境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表示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本文将从碳水化合物代谢、氮代谢、生态位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对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进行知识点总结。
1.碳水化合物代谢(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合成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并释放氧气。
(2)呼吸作用:生物体将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在细胞内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发酵:在无氧条件下,生物体通过发酵产生能量。
常见的发酵有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
2.氮代谢(1)氮的吸收和固定: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无机氮,如硝酸盐和铵盐。
一些细菌还能将氮气转化为氨,这个过程称为固氮。
(2)氨的转化:植物将吸收到的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化合物,如氨基酸和蛋白质。
此过程需要一系列的酶参与,如氨基酸合成酶和蛋白质合成酶。
(3)蛋白质代谢: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物质,它们不仅参与构建细胞和组织,还参与酶的合成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等。
蛋白质代谢包括合成、降解和修复等过程。
3.生态位(1)生态位的定义: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所生活的生物群落中的地位或者角色。
它包括了物种的生活方式、食物链位置、生活空间等因素。
(2)生态位的种类:生态位可以分为基础生态位和潜在生态位。
基础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没有竞争者存在时,其能够利用的资源范围。
潜在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有竞争者存在时,其能够适应利用的资源范围。
(3)生态位的竞争:当两个或多个物种有着相似的生态位时,它们之间就会发生竞争。
竞争通过资源的争夺和相互作用来进行。
4.生态平衡(1)群落的结构与功能:群落是由许多不同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
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的数量、种类和分布等。
群落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维持等。
(2)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在外界环境变化下维持自己的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模块的核心概念1. 体液:细胞内液(2/3)、细胞外液1/3(血浆、组织液、淋巴)2.由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3.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还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4.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5.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6.稳态: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用,合使各个器官系统(如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7.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8.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9. 兴奋传导○1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受刺激时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10. 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单向传导11.传导的结果是兴奋或抑制12. 突触前膜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构成,突触后膜由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构成突触小泡中递质的释放和合成必须要有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13. 下丘脑: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生物的节律行为的中枢脑干:呼吸中枢,心跳中枢等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14.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15. 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氨基酸等。
高中 生物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基础知识点
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 等高级中枢。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 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 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蛋白质 甲状腺
控制甲状腺的活动
促性腺激素
性腺
控制性腺的活动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
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含 I)
氨基酸衍 全身
生物
过多:患甲亢。患者血压升高、心搏加快、多 汗、情绪激动、眼球突出等。 不足: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发育受影响(婴儿时
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传导过程:
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Na+内流)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 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2
7、人脑的高级功能
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归纳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的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考点: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5、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 O2、CO2 等调节物质: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等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⑴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射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人体摄取了过量水分而产生脱水低钠症的中毒征状);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等。
⑵血浆的酸碱度:7.35---7.45调节物质:缓冲物质: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⑶正常的温度:37摄氏度。
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7、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稳态与环境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稳态表示生物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维持自身内部稳定的状态,而环境则是指生物体所处的外部条件。
下面将从生态位、生态灾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生态位1.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所生活的生境中所扮演的角色。
2.生态位分为基础性、机会性和适应性生态位。
3.生态位互补原理指不同物种之间通过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来减少竞争。
4.资源分割是不同物种通过选择性地利用资源来降低竞争强度的一种方式。
二、生态灾变1.环境中一些因素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现象称为生态灾变。
2.生态灾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物种的绝灭。
3.生态灾变常见的原因包括自然灾害、人类活动的干扰等。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种群数量的波动、种群多样性以及物种组成的稳定性来评估。
2.种群数量的波动越小,说明生态系统越稳定。
3.种群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越稳定。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生物多样性、资源充足度、环境变化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四、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过度开垦和过度利用土地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流失和破坏。
2.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气和废水会造成空气和水体的污染。
3.大规模砍伐森林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失衡。
4.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全球气温升高等问题。
总结:稳态与环境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了解并掌握稳态与环境的知识对于理解生物体的适应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稳态与环境的知识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需要通过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来全面理解和应用。
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内环境)淋巴(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二、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4、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三、水平衡的调节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
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1章人体的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环境2、各种细胞的环境①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②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和组织液;③毛细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和组织液;④体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3、环境和外环境(1)对于细胞来说:①环境:细胞外液;②外环境: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腔、输卵管、子宫等(2)对于人体来说:①环境:人体部的环境;②外环境:人们生活的外界环境二、人体有关的液体1、体液:包括细胞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也叫人体的环境。
此外,脑脊液也属于细胞外液。
2、外分泌液:主要指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泪腺、汗腺、皮脂腺等)分泌的,运输到体外和消化腔的液体。
包括各种消化液、泪液、汗液等。
3、原尿:血浆通过肾小球时经滤过作用形成,与血浆成分相比主要是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尿液:原尿再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后形成,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盐及代废物,是人体的重要排泄物。
尿液是一种排泄物,既不是体液,也不是外分泌液。
三、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1、血浆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氨基酸、激素、维生素、抗体、各种细胞代产物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四、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1、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由于血浆中含有无机盐和蛋白质,故血浆渗透压与其有关。
(1)水在细胞外的转移取决于细胞外渗透压的大小。
(2)钾外钠:决定细胞液渗透压的主要是钾盐(因为钾盐主要存在于细胞液);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是钠盐(因为钠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
(3)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水外流→细胞皱缩;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水流→细胞肿胀2、正常人的血液pH围是7.35~7.45,缓冲物质是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3、温度:37℃左右五、环境的功能: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稳态知识点总结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淋巴循环)考点: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成分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血浆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O2,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考点: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温度: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高考生物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知识点、技巧、技法归纳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知识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组成(如图)①细胞外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细胞内液。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判断】(1)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于内环境。
(√)(2)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
(×)【提示】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知识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成分比较:②与③④最主要的区别在于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理化性质:(1)②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②的pH一般为7.35~7.45。
(3)对于由②③④构成的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3.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判断】(1)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Na+、HCO-3的含量占明显优势。
(×)【提示】应为Na+、Cl-的含量占明显优势。
(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及DNA聚合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提示】只有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未发生剧烈的变动。
(√)知识3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1.动态变化: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3.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稳态失调(连线)①血糖平衡失调a.发热、中暑②pH失调b.组织水肿③渗透压失调c.酸中毒、碱中毒④体温失调e.低血糖、糖尿病【提示】①-e②-c③-b④-a【判断】(1)内环境是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通过神经系统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提示】应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进行调节。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1.内环境组成与功能2.具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如下表)3.三者之间的(1)血液——一种疏松结缔组织,由三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细胞间质”——血浆组成。
(2)血浆——血液的“细胞间质”,属于细胞外液,是血细胞赖以生存的直接环境(内环境),其内含有各种营养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和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重点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重点知识稳态与环境这一内容是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必修三课程的难点内容,里面有哪些重点知识需要深入理解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重点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重点知识(一)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5.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6.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7.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8.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其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10.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重点知识(二)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生态功能)、直接价值。
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生物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的组成1.2.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有盲端) 淋巴、组织液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3. 血浆:血浆蛋白血液血细胞:血红蛋白⑥⑦ ⑧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淋巴4.内环境的成分(1)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一般是指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
(2)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有:①只存在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
②存在于体内的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
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
(3)在内环境中发生的生理过程(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2)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激素调节过程,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高分点拨]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1)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2)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3)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水解消化过程。
二、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营养物质、氧气代谢废物循环系统养料O2CO2、H2O废物废物重吸收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引发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五、物质跨膜层数的计算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壁、肾小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物质通过该细胞要穿透2层细胞膜。
葡萄糖、氧气等物质从血浆进入组织液,经过毛细血管,至少要跨毛细血管壁(一层上皮细胞,共2层细胞膜)。
物质由体外环境(肺泡、小肠等)进入血浆,至少要跨1层上皮细胞和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即要跨4层膜,才能进入到血浆中。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
必修教材(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 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和。
2.2/3)(1/3):包括:等3.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4.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
5.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等。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6. 、和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7.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渗透压。
8.渗透压是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
9.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10.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1.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和。
12.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和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13.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各个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
14.随着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15.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6. 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它包括五部分、、、、和效应器()。
18.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变为的过程。
19.兴奋是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20.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电位为,称为静息电位。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电位变化,由,而临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
2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稳态与环境》是生物必修三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生物体的稳态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本篇文章将对该章节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一、稳态的概念与调节机制1.稳态:指生物体内外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包括动态的内稳态和相对稳定的外稳态。
2.稳态调节机制:生物通过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稳态,包括负反馈调节、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二、生物体的内稳态调节1.骨骼系统的调节:骨骼系统通过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组成,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水盐平衡和体温稳定。
2.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和神经传递物质的释放和传导,调节体内各种生理过程,如心跳、呼吸和食物的消化等。
3.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调节体内的代谢和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如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等。
4.免疫系统的调节: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消灭体内外的病原微生物维持稳态,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免疫两种机制。
三、生物体的外稳态调节2.生物体的适应性:生物通过适应环境的方式来维持外稳态,如动物的体型和行为特征的适应、植物的根系和叶片的结构适应等。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通过物种多样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方式维持稳态,包括生态平衡和生态趋同两种方式。
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温度是生物体内外稳态调节的重要因素,包括高温和低温对生物体的影响。
2.光照对生物的影响: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也对动物的生物钟和视觉发育等有重要影响。
3.水分对生物的影响:水分是生物体内外稳态调节的重要因素,包括饮水和排尿等方式维持水分平衡。
4.有机物对生物的影响:有机物通过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等方式对生物体产生影响,包括激素和药物等。
五、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水污染:包括水体被废水、工业污水和农田排水等污染物质所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2.大气污染:包括空气中的颗粒物、尾气和臭氧等污染物质对生物体产生危害,如呼吸系统疾病和光合作用受抑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考生物最后冲刺回归教材必记必修三、1、稳态及水盐平衡1.人体含大量液体,这些液体称为________,可分为______ __和___ _____,其中后者又可称为___ ____,往往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 ___________。
在体液中含量最多的为________。
2.体细胞只有通过___ _____,才能与___ _____进行物质交换。
正常人的血液PH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变化围是很小的,其原因是血液中含许多对对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称为________,每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________和相应的一种________组成的,如________。
写出乳酸进入血液后,环境如何保持相对稳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调节下,通过各个____ ____的协调活动,共同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稳态。
其生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血钙过高会引起_____ 。
4.人体水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主要排出途径是________,可调节的排出途径是________。
机体能通过调节________,使水的________与________相适应,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6.___ _____、_____ ___和___ ____等原因,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升高,使________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这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________并传至________,通过产生________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一方面使由________分泌、并由________释放的________增加,从而促进_______________,减少了________的排出,从而使_____________趋向于恢复正常。
7.当____ ____或____ ____时,可以直接刺激________,使________。
(本质____ ____)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的重吸收和________分泌,维持_____ ___含量的平衡。
由此可见,人体水的无机盐的平衡,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________来完成。
8.当人在高温条件、剧烈运动或是患某些疾病时,都会导致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症状,严重的甚至________。
等。
这时只要及时补充_______,就可以缓解症状。
人在大量出汗,剧烈呕吐或腹泻时,除了丢失水和Na+外还丢失________,此盐不仅在维持________________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还具有维持________、保持________________等重要作用。
当血钾含量过低,会出现________并导致___________等。
人体每昼夜有________的代废物要排出,而溶解这些代废物的最低尿量应在________以上。
9.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________正常进行的________________。
2、血糖的调节、体温及其调节1.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来源和去向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血糖含量在________的围保持相对稳定。
血糖含量过低时,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严重时引起死亡。
含量高时,会使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形成________,造成营养物质的流失,同样有损健康。
由此可见,血糖的平衡对于,进而保持________________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当血糖含量高时,可迅速使________分泌________,它一方面能促进血糖________________,并在这些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又能抑制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可迅速使____________分泌____________,它主要作用于________,可强烈促进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3.激素除直接感知血糖含量的变化外,还可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________发挥调节作用。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_____________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分泌________和________,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当血糖含量升高时,________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________分泌________,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4.胰岛素含量的增加会________胰高血糖素的增加,反之胰高血糖素的增加会________胰岛素含量的增加。
5.临床上把________时血糖含量超过________叫做高血糖。
血糖含量高于________的围时,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叫做________。
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检测。
6.糖尿病的病因是病人的________受损,导致________分泌不足,这样就使__________和________发生障碍,而此时________和________的葡萄糖则增多,因而出现高血糖.多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多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多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消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对于糖尿病没有根治的方法。
但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治疗。
对于较轻的糖尿病患者,可通过________、配合________药物,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较重的糖尿病患者,除了________外,还需要________进行治疗。
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除了上述治疗外,还应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7.人的体温是指__________ ______,常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温度来代表体温。
其中________温度最接近人体温度。
一个人的体温一般________最低,________最高,但昼夜温差不超过________。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进行的________条件。
8.人的体温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________和________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而在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变化的________。
9.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寒冷刺激________,其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________,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________,减少________,从而使________的散热量减少。
与此同时,皮肤的________,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也________,使________增加。
同时,有关神经的兴奋还可促进________和________的激素含量增加,导致体代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炎热刺激________,其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________,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
进而引起________,增加________,也使________增多等,从而使________增加。
当然人的体温调节能力是________的,当在寒冷环境中和炎热环境停留过久,人的生命活动都会发生障碍。
3、体液、神经调节1、体液调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体液调节中,________调节最为重要。
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
在动物的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是________的调节作用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2、物激素的种类、化学本质,分泌部位和主要作用(已给出的只需了解)3、下丘脑:不仅能够传导,而且能够分泌促进中激素和,是机体调节的枢纽。
垂体具有、作用。
4、分泌的调控关系以及反馈调节(方框中填腺体名称,括号中填促进或抑制)反馈调节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协同作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可以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对生长发育的作用来说明。
拮抗作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可以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对血糖含量的调节来说明。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
反射是指。
大致可以分为和两类。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组成,感受器由组成,效应器由组成。
7、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刺激而兴奋时的膜电位________,局部电流的方向是膜外由________部位向________部位传递,膜由________部位向________部位传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
8、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______来传递。
传递过程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泡经________释放________到________,再作用于________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
由于递质只存在于________,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_______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而不能向相反方向传递。
9、画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和突触结构图(标明突触各部分名称)。
4、免疫1.免疫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及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的第二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