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21-12-31T01:11:19.865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8月22期作者:郑鹏
[导读] 建筑工程在施工前期首要的工作就是打好地基,地基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最重要的环节。
郑鹏
身份证号:6104021989****5592
摘要:建筑工程在施工前期首要的工作就是打好地基,地基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最重要的环节。
对于软土地基来说,施工起来会增加很多困难,也给施工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但是对于每个建筑项目来说,地基的质量和稳定性又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主要以房屋建筑为例研究大型建筑工程中遇到软土地基的处理办法和处理技术,为建筑企业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是基础。
地基直接决定了建筑物成型之后的抗震效果和沉降情况,因此,在施工开始前,应该对建筑土地的土壤土质和施工环境进行勘验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出具相关的土质报告。
软土地基需要在建筑施工前被设计单位进行特殊处理来解决软土地基易变性的缺点。
建筑施工过程中遇到软土地基,需要合格的施工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地基的质量对整个建筑来说是起关键性作用的,因此相关的监管部门应该对地基在施工中进行严格,合理的管控,一方面对软土地基进行勘测,一方面进行处理,确保施工质量保证人身安全。
1建筑施工中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重要性
施工完成度和施工质量是建筑是否完成的关键。
在软土地基工程施工中的完成度和质量都是一个大的挑战。
软土地基结构的不稳定性使它不能直接成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对象,它的不可预测性、含水量大等特点很可能对建筑结构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换填,保证建筑结构符合施工特点,促进施工顺利开展。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和土质土壤进行检测,发现软土地基时应该采取新技术、新设备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职能,确保软土地基处理的有效性。
解决软土地基施工出现的问题会使工程施工有一大的突破。
2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2.1排水固结法
对于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的软土地基情况,要对其予以处理,可运用排水固结法。
运用此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水平。
众所周知,软土地基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在地基中设置竖向排水管,可以将其中的水分有效地排解出来。
这样一来,软土就会变得更加稳固,地基的承载水平也会显著提升,抗压能力也会变强。
目前常用以下三种排水固结法:①砂井法,即在软土之中设置砂井,再设置砂垫层和相应的沙沟,从而使地基变得更稳固,把地基之间的排水距离把控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增强地基的强度;②堆载预压法,即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运一些土石铺在房屋建筑的施工现场,然后再采用对应的预压技术把控地基的沉降现象;③电渗排水法,即把电极插到软土地基之中,接通电极,软土中的水分就会快速排出,从而提高地基的坚固性。
2.2挤密桩法
挤密桩法,也称碎石桩法、灰土桩法等,主要利用成孔过程中的横向挤压作用,达到密实桩间土的效果,随后在桩孔内的分层填入素土并进行夯实,以达到设计要求。
一般适用于软弱黏性土和杂填土地基、地下水位深度为5~10m的软土等,施工难度较大,造成成本也比较高,不适用于大面积场地处理。
挤密桩法工作原理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排水减压,采用碎石桩加固后的地基,形成了一个良好排水通道,有效缓解了超静孔隙中水压力,防止土体液化,加快土体固结速度;挤密振密,将桩管沉入后,会将等同于桩管体积的土颗粒挤向周围土体,对其造成巨大横向挤压作用,使得土颗粒空隙减少,密度增大,有效提升土体密实度,从而达到消除地基湿陷性的效果;减振抗震,碎石桩桩体强度高于桩间土,这导致在相同荷载力作用下,应力会向桩体集中,使得桩间土剪切力减小,从而达到减震目标;加强桩体,灰土硬化后形成的桩体占原有土桩面积的8~23%,桩间土面积的77~92%,显著提升了桩体强度,间接提高了复合地基承载力,从而消除了地基湿陷性变形可能性。
2.3堆载预压法
在实施该施工项目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最习惯应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为堆载预压法。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
在针对房屋进行建造的过程中,考虑蠕变性等性质都会对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由此会对建筑物自身质量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增加安全风险。
应对这类情况,采用堆载预压法不仅可针对地基展开预压处理,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沉降的空间,以此大幅提高土壤的紧密度,确保其紧密度符合实际的施工要求。
此外,应用该施工技术可确保横向和纵向的排水管道工程顺利进行施工。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施工工程为竖向管道施工,其可有效避免土体产生过度压缩,同时也要保障土质具有饱和性和均匀性。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应用真空堆载预压法针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同时,还要针对松软地基进行加固,需应用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板,同时也要在砂结构中放置相应的防渗膜,这样不仅可保障土壤间间隙良好,同时也可确保软土地基加固质量。
但需注意的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处理软土地基流程,相对复杂且成本较高。
但该处理技术的优点也非常明显,如可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4换填地基处理技术
采用换填地基处理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应该确保换填材料的性能能够达到建筑施工的标准。
它主要是依靠改变土质从而提升地基的强度和承载力,从而有效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
作为一种基础的地基处理技术,换填地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尤为广泛。
在制定地基换填方案之前,设计组应该实地考察,对施工地的土壤、土质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并根据得出的报告选择符合施工场地要求的选填方案。
在正式进行选填工作时,一定要确保选填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并且在选填现场对选填材料进行取样,并送往相关单位进行检验,确保选填材料具有符合施工要求的力学性能,保证建筑整体的质量。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将那些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土质挖出,然后将换填的材料填充进去,通常使用沙石或者碎石等力学性能稳定的物质,最后要对填充进去的土质材料进行压实,接着运用灌沙法对它的压实度进行实验,确保换填的材料土质层符合建筑施工要求。
可以说换填地基从根源上改变并降低了软土地基对于建筑结构的不良影响,但它的成本较高,因此施工单位在进行换填技术时,一定要选择综合分析各种材料和价格,选择性价比高的换填材料,这样既
控制了施工的成本,而且也提升了建筑的整体质量。
2.5搅拌桩法
搅拌桩法主要有两种:①水泥搅拌桩,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软性土质而言的,在对其施工的过程中,把水泥当成固化剂,使水泥和软土充分搅拌在一起,方可发挥其最大效能,使房屋建筑的地基变得更加稳固;②深层石灰搅拌桩,这种方式是采用非常专业的方式,把石灰和土料结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进而变成另外一种特殊的稳固材质,从而确保地基的稳固。
结语
综上所述,软土是软土地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建筑工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特殊地基,如果没有做好处理工作,将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
因此,应当加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综合考量其地质特性、敏感度等级等因素,通过换填法、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桩法、冲击碾压法等技术,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牢固性和稳定性,为上部结构安全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小玲.试析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J].低碳世界,2019,198(12):178-179.
[2]马晓平.强夯法处理深厚杂填土及软土地基实例分析[J].城市建筑,2020,361(20):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