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最全版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采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本课的内容围绕《课程标准》两条要求来设计: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度陷于瘫痪,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而这一时期,恰恰是国际局势趋于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使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
这种惨痛的教训又从反面说明了民主和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政治建设上开始了创新性探索,这表现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制定颁行了包括新宪法在内的一大批法律文件,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中国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生活。
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在我们的身边常常有不遵守法制的事发生:我们常常收看《今日说法》这个电视节目。
知道了每年的“12.4”定为法制宣传日。
对法、法制及现行宪法有了一定了解。
“法”就在我们身边。
作为中学生,常会涉及到《宪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末成年人保护法》等。
你在平时的生活中留意过吗?如果你注意观察,你会找出很多生动的事例来回答本课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
(3)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从而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4.2【教学设计】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知识与能力】1、 了解“文化大革命”中中国民主和法制被严重破坏和践踏的史实。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所具有的转折性意义。
3、 了解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 搜集整理有关“文化大革命”中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事例或资料,分析“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政治建设出现严重倒退的原因。
并通过这一资料的收集过程,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2、 访问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学习进行历史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文化大革命”给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造成的巨大破坏,认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法制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无论什么党派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所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法律的权威和人民的权利的合理实现。
同时,通过学习,感受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其历程,加深对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科学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教学难点】“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严重破坏。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多媒体准备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相关课外知识。
新课学习:1 良好开端(课件第2-7页):材料分析: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以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
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决议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是什么?(1)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2)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加强各组民族的团结(4)重申中共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5)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6)强调坚持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中共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教案(人民版必修1)

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骆楚明【课标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科学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难点:“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严重破坏 一、独学指导1. 知识指导政治建设的去这里成及其历史性转折2. 独立学习知识点一 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 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1)召开 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2)主要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提出加强 建设。
②提出加强 。
③重申与各民主党派 。
④健全国家法制,是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 。
⑤强调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
3)意义 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 。
2、“文化大革命”1)原因导火线 。
2)发动的标志 。
3)对民主和法制的践踏①全国各地掀起造反派 ,全国陷入空前的社会大动乱之中。
②全国先后建立起新的权力机构—— ,形成了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 ,实际上是 。
③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遭到严重破坏。
中共八大的探索 文化大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国内主要矛盾和任务民主政治建设 “革命委员会”体制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停止活动 政协停止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 1982年宪法 依法治国战略④遭到摧残。
⑤全国陷入严重的。
知识点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背景1)“文革”结束后,由于没有在思想上彻底清理“文革”的错误,党和国家的工作2)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的讲话,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3)组织路线4)重大决策3.意义知识点三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目标2.成就(过程)1)1980年,邓小平发表的讲话2)1982年,审议并通过了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成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word文档

【教学过程】:【导入】:PPT展示图片:2019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作为主题,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体现了我们党对法治信仰和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标志着依法治国的新征程已经开始。
但是,中国有着数千年的人治传统,民主与法制建设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险阻。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由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活动一:一:良好开端【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本节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总体了解:【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建国初期和八大取得的政治建设成就,说明我国政治建设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本部分内容属于阅读内容,所以由学生自主完成)建国初,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八大”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民族团结多党合作健全法制发扬民主二:重大转折——十年文革【过渡】:但是这个良好开端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很快十年文革的到来使我们的政治建设遭受了重大挫折。
【学生】自主学习文革爆发的原因、导火线、标志、过程。
【教师】:通过4组图片来说明文革期间民主法制被践踏的表现:ppt展示第一组图片.红卫兵运动,武斗中使用的部分器械,武斗中被烧毁的民房,焚烧古籍字画,捣毁名胜古迹等。
教师向学生解释红卫兵运动:“红卫兵”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一群特殊人群,他们是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所以他们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大家看一下这几张图片,他们抬着毛泽东的雕像,举着毛泽东的照片,还有这一张,手上拿着的红色的就是红宝书,也就是毛主席语录。
当时红卫兵是人手一本毛主席语录,人人都能背诵毛主席语录,甚至连乞丐要饭前都要先振振有词的背上一段: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都是为着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的,革命队伍中的人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然后向你伸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2.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客观分析历史问题;
3.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政治建设成就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按照时间线索,详细讲解文化大革命前后的政治运动,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分析这些运动对政治建设的影响。
2.讲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主要决策以及历史意义。强调这次会议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是我国政治建设的重要转折点。
3.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如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法治建设等,分析这些成就的原因。
5.深入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准备下一节课的小组讨论,主题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与挑战”。
1.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认真检查,确保文章质量,提高作业的准确性;
2.作业提交前,可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5.注重课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激发们的求知欲。
6.创设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他们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7.结合时事政治,将现实与历史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如在学习政治建设成就时,联系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激发学生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2.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建设的发展脉络;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转折学案

第二节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转折【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重点: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科学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难点:“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严重破坏。
【课前导学】【课堂探究】1、“文革”为什么会发生?(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2)林彪、江青等野心家的利用;(3)导火线:1965年,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2、“文革”对民主法治有什么危害?(1)革命委员会(政治建设大倒退),这个机构带有一定的专制独裁性质(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3)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第四届之间相隔了10年,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与第五届相隔了13年,从中可以让学生体会这第二点和第三点危害)(4)红卫兵运动对公民的人身基本权利的践踏(5)造反派夺权使党政机关瘫痪,整个社会就处于无政府状态3、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呢?民主法制建设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具体表现:①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②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③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
4、从十年文革中获得了哪些教训?(1)坚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3)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专题四 第二节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

专题四第二节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2.掌握政治建设的历史性转折;3.理解政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2.1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2.1.1 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政治建设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由于历经长期的战争和动乱,国内政治体系严重废弃,政府机构运转不畅,人民的政治觉悟也相对较低。
因此,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重建政府机构,确保政府的高效运作。
2.1.2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政治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推进,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政治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的党内民主制度,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党的纪律和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此外,政治建设还包括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度和政治素质。
2.2 政治建设的历史性转折2.2.1 政治体制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政治体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决扫除一切阻碍党同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因素,坚决纠正一切分散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做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从而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2.2.2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加强党的建设,我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这一活动,我们深入基层和群众,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和利益诉求,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全面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推动党的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师通过系统化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政治建设的历史曲折和历史性转折的过程和原因;2.讨论与分析: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政治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3.案例研究:通过研究实际案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具体实践;4.PPT演示:通过使用PPT演示文稿,讲师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和历史性转折。
四、教学评估1.完成课后练习题;2.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3.撰写小论文,探讨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发展。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人民版必修一教案.详案.强者无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程标准: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不断发展完善完善,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初步建立起来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怎样发展,这是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本节课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情况。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70页,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板书】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新课: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板书】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2)内容:①国内形势、主要矛盾②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③健全法制④坚持民主集中制(3)意义: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师:背景: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初步建立起来了,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背景隆重召开。
其主要内容: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大会同时强调,在全党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师:八大的意义: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人民版必修一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
3.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从而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搜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关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分析“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的表现;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2、访问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过程和成就。
学习历史调查的一般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感悟“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通过感受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科学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难点:“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严重破坏【课时安排】2课时,本教案为第1课时内容(讲授从“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到“历史的伟大转折”两节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探究法、启发法、讨论法兼之【教学准备】教师:根据教案制作好配套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史料收集,为自主探究学习做好准备【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采用关于国家主席刘少奇曲折的政治命运的一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国家主席刘少奇一生的政治命运为什么会如此曲折?”从而引导学生从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性关注上升到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历程的理性思考。
师: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课件)思考: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文革中被错误的批判,被打倒,以至被折磨致死,含愤离世,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1980冤案最终得以平反,一生的政治命运可谓曲折离奇,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折射出的又是什么问题?生:……师:刚才大家积极思考,各抒己见非常的好,刘少奇曲折的政治命运其实就是那个时代我们国家政治建设曲折历程的一个缩影。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3)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本课要学的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二节指的是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其核心内容是1956年后到改革开放时期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挫折和成就,理解他们的关键在于了解文革期间对民主和法治的破坏,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和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上节内容的发展同时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初步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大好了基础。
由于本节课内容与政治学科联系紧密因此本课内容是本册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民主政治的破坏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政治建设成绩,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在讲述过程中对此部分的内容作突出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二、教学目标及解析1、目标定位:了解文革中中国民主和法制被破坏和践踏的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内容了解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理解文革对民主法治建设破坏的启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所具有的转折性意义,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目标解析:了解文革中中国民主和法制被破坏和践踏的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内容了解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就是要了解文革对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所带来的具体表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思想、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和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具体成果。
理解文革对民主法治建设破坏的启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所具有的转折性意义,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就是要对文革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的影响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得出对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启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所具有的转折性意义,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就是要在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具体的分析上得出其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对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的学习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认识到依法治国放了的意义三、教学问题与诊断分析本课内容讲述的知识点较多,时间跨度稍大,总体知识趣味性缺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一必修1教学案:专题四二_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1.中共八大(1)背景: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②探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之路成为党和人民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2)召开:1956年9月,在北京举行。
(3)内容:①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③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④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⑤强调全党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4)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2.十年“文化大革命”(1)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日益严重;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
(2)导火线: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
(3)过程:①全面发动:196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
②全面夺权:造反派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建立起新的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
(4)影响:①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重大倒退。
②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④国家的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
(5)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二、历史的伟大转折1.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思想上没有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错误,党和国家的工作一直在徘徊中前进。
(2)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标志: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内容(1)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课题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学案 主备步俊颉

课题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主备步俊颉【课前准备】导学案纠错本双色笔【复习回顾】1、中国现代史的起止时间?2、你记得现代史上的政治大事有哪些?【激情导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难点、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1、探索:中共八大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成就?2挫折:“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它给党和国家的政治建设带来了哪些危害?3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组织、经济)和意义是什么?4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合作探究:结合“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谈一谈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师生小结】【探究整合】1、正确认识文革及其历史教训:“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民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它留下的历史教训是:①必须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②必须坚持依法治国,这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③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专断;④决不能把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问题扩大化和绝对化。
2、正确认识新时期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只有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才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1)初步奠基(1949~1954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专题四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详案)

专题四第二节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由课前提示、资料卡片、学习思考、知识链接、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正文和图片共同组成。
处于该册教科书专题四第二课位置,属于本专题重中之重的内容,学习好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的历程。
本课内容由三个字目构成: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历史的伟大转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其中重大的历史事件有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由这些事件建构出一条本课政治建设的大致发展脉络即良好开端——重大挫折——伟大转折——发展完善。
中国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而文化大革命却严重破坏了我们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阻断了良好建设的步伐,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我们的政治建设带来了曙光,在党和国家政治发展中具有伟大的转折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新时期的治国方略。
这段历史典型的揭示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哲理。
学情分析现在采用专题式教学,学生没有牢固的通史做基础,对于学习这部分内容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加上民主与法治的内容又比较抽象,教科书上史实实例较少,加上以前传统教学对于“文革”所讲授的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学起来也有一定难度,高一学生是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承继了初中生的特点,仍然喜欢直观的、趣味性的知识。
只有心情愉快的参与进来,知识才能发挥作用,情感和能力才能得以升华。
教学方法1.教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进行师生互动2.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探究;学会史料搜集和访问调查法,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课程要求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政治史_专题四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_教学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政治史专题四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案+课件+练习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文化大革命"中中国民主和法制被严重破坏和践踏的史实。
②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所具有的转折性意义。
③了解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搜集整理有关"文化大革命"中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事例或资料,分析"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政治建设出现严重倒退的原因。
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网页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学习进行历史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
压缩包内容:
人民版高中历史政治史专题四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案+课件+练习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学案.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政治史专题四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案+课件+练习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练习.doc
1。
政治民主建设的曲折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的第二课,共四目内容,主要是在上一课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立的基础上,就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着重阐述了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变,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进程和确立依法建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和平时的阅读,对本课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全面系统深刻的了解;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看,学生对视频、图片带有浓厚的兴趣,容易接受;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学生经过高一段时间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初步掌握了运用辩证地思维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但往往不够全面,因此在教学中仍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培养学生全面学习、分析探讨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化大革命”中中国民主和法制被严重破坏和践踏的史实。
2.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所具有的转折性意义。
3.了解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搜集整理有关“文化大革命”中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事例或资料,分析“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政治建设出现严重倒退的原因。
并通过这一资料的收集过程,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2.从图片、资料中分析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通过自主动手绘图,概括这一时期民主建设的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革给民主法制所带来的危害,认识到他是一场内乱。
并从中感受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中。
【重难点】:重点:文革对民主法制破坏的表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难点:“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严重破坏。
【教法学法】学法有材料分析法、问题讨论法、情境体验法等,教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创设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历史ⅰ人民版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案

历史ⅰ人民版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案执子之手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中共八大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决定,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表现;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通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修宪情况的学习,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从而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关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分析“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的表现;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访问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过程和成就,学习历史调查的一般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感悟“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认识到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后的政治灾难和人性上的摧残,会十分可怕,进而加深对实行民主政治的必要性的认识。
通过归纳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和讲述事例,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自觉投身民主法制建设,从自己做起,培养公民素质。
我思我在1、探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全新课题。
中共八大是执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也是对上述课题的一个正确解答。
2、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是八大决议的中断。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重拾八大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智慧并且发扬光大。
3、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和国家政治发展中具有转折性意义,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基于思想解放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了新时期的治国方略。
4、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内容。
5、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从良好开端走向重大挫折,再发生历史性转折,走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道路。
专题四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人民版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互动讨论和知识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政治建设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的预习资料,包括PPT、视频和相关文章。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通过PPT、思维导图或书面形式提交预习成果。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共享资源,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对政治建设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小组讨论法:在探讨政治建设的历史性转折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政治建设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人物,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理解。
实验:通过模拟政治建设过程中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政治建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政治建设历史进程的理解和解释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史料实证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我国政治建设的历史进行客观评价。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的认识。
2.政治建设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难点:
1.理解政治建设历史进程中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政治建设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1.中共八大(1)背景: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②探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之路成为党和人民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2)召开:1956年9月,在北京举行。
(3)内容:①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③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④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⑤强调全党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4)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2.十年“文化大革命”(1)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日益严重;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
(2)导火线: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
(3)过程:①全面发动:196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
②全面夺权:造反派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建立起新的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
(4)影响:①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重大倒退。
②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④国家的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
(5)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二、历史的伟大转折1.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思想上没有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错误,党和国家的工作一直在徘徊中前进。
(2)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标志: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内容(1)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4)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意义(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初步构想(1)提出:1980年,邓小平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2)意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2.完善宪法: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成为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确定方略(1)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2)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构建体系: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轻巧识记]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概念阐释] 民主与法制民主与法制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民主是法制的灵魂,同时也没有脱离法制而独立存在的民主,法制是民主的载体,只有良好的法制才能使民主变成事实。
社会主义法制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动,制裁和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
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不是社会主义的法制;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也不是社会主义的民主。
[名师点拨]1.中国共产党八大分析的社会主要矛盾(1)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2)这一矛盾所反映的实质是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1)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2)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3)必须坚持国家工作中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神化领袖的做法。
1.“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化领导体制,这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和国家的政治发展中具有伟大的转折性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新时期的治国方略。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民主政治迅速恢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政治生活逐步制度化、法律化。
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材料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一伙煽动“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造反派纷纷夺权,社会秩序极度混乱。
自1965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表现在哪些方面?[教你读史]根据时间“文化大革命”期间,理解“打倒”“砸烂”等信息的含义,指出“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提示] 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陷于瘫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侵犯。
[材料二] 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我们现在正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
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
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邓小平(1980年)(2)从材料二分析,邓小平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遭受挫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又提出了怎样的措施?[教你读史]材料分为两层:一层是“过去的一些制度”。
另一层是“现在我们要……”注意从“……历史”中找原因,从“现在……”看措施。
[提示] 因素:封建意识残余的长期存在,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影响多,民主法制少。
措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
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与艰巨性(1)从“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重要原因。
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
(2)从“文化大革命”的后果来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及党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
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带来的后果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同时也使民主法制建设变得异常艰巨。
(3)从历史影响的角度看,我国长期存在封建专制传统,民主意识缺乏,长期的经济落后也造成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淡薄。
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材料一……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建立了一个法律委员会。
彭真委员长宣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今后几年中将努力加强和保证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
——1984年《中国正在建立一套完整的司法制度》(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如何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教你读史]省略号前后分为两个层次:注意从“1982年”及“1983年”两个时间节点分别进行归纳。
[提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恢复和强调了法律的作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建立法制摆到了优先地位;加快了立法进程,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民主与法制日益完善。
[材料二]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2)根据材料二,江泽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坚持什么?目的又是什么?[教你读史]抓住关键词“逐步发展”“国情”“党的领导”等信息分析。
[提示] 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目的: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坚持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
一、比较中国共产党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1.含义:依法治国,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各项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3.目的: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保障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4.必要性: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5.意义: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加快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阔步迈入法治时代。
题组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1.“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
这反映当时( )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解析:选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说明了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1967年1月,上海以王洪文为首的造反派组织,非法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一事对全国造成的直接影响不包括( )A.刘少奇被永远开除出党B.各省市掀起夺权高潮C.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D.武斗事件普遍发生解析:选A 刘少奇受迫害与王洪文在上海夺权没有直接联系。
题组二历史的伟大转折3.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所做出的决策中,具有创新意义的是( )A.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D.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为经济建设解析:选C 在本题中,“创新”是指以前所没有的具有改革、变革、革新意义的重大决策,符合这一要求的是C项。
4.“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体现此“隆中三策”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解析:选 B 本题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切入点,考查对历史事物特征的分析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