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课件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新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页,共49页。
传统文艺的继承: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wénhuà)的重要
组成部分
第十三页,共49页。
传统思想(sīxiǎng)的继承(理论观点、学术 思想(sīxiǎng)、道德观念等)
何谓“大同(dàtóng)思想”? 第十四页,共49页。
“大同”一词出自《礼记·礼运》篇,表示“天下为公”。康 有为所著《大同书》以“至公”为要旨,故取此名。《大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描绘(miáohuì)的大同社会的蓝图大致是:在大同社会里, 去掉了国界,军队和监狱都不存在;没有等级之分,也无种 族之别,男女各自独立,儿女由公政府抚养,人们生老病死 之事,“皆政府治之”;总之,大同社会是个“至平、至公、 至仁、治之至”的社会。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yǒu ài)、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第二十页,共49页。
通过阅读以上两个材料,你能说说“和谐 (héxié)社会”的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和”、“合 ”思想有怎样的关系吗?
“和谐(héxié)社会”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
第十五页,共49页。
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 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毛泽东的话表明了对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 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等传统思想继承 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经过几千年发展,是中国文化非 常重要的组成部分(zǔ chénɡ bùfèn),对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有重大影响。
第十一页,共49页。
京剧是中国戏曲最有代表性的。其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 ,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 归为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地方戏的精华(jīnghuá), 使京剧越来越具有魅力,鲜明的民族性使京剧至今仍能活跃在文艺 舞台上。
不符合社会发展、落后的内容 第二十四页,共49页。
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 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 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 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生活将失去精神 家园。
观点二: 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 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 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 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jiàzhí)取向。
第四十三页,共49页。
孔子有多少个弟子? 弟子(dìzǐ)3000,达者72人
我国古代的教育模式是什么(shén 私me塾)?
现代班级教学模式起源于何时何地? 16世纪的欧洲,我国最早的班级教学出现在清政府时期的京师 同文馆 私塾与班级教学模式有何区别?
⑵文化传承与正确的文化选择
第三十三页,共49页。
⑵文化传承(chuán chénɡ)与正确的文化选 择①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 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chuán chénɡ)。 ②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 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wǒ men)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 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guān
xì)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元代郭
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
《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
物。
第二十七页,共49页。
第二十八页,共49页。
第二十九页,共49页。
一方面,“孝”包含着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 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切听 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往往(wǎngwǎng)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 的家庭礼教。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⑴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意义、必要 性) ⑵怎“取其样精华(,z去ě其n糟y粕à(nzāgop)ò)”正,批确判继对承,待古为传今用统。 文化?(态度)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保持和发扬;
传统文化中的糟粕(zāopò符)部分合—社—改会造或发剔除展。(fāzhǎn)、积极的 内容
2.传统文化在今天 ⑴传那统么文,化传的统特(c点huántǒng)文化具有哪些特点
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变性和应变性) 呢在?世在代现相实传生中活保中留,着传基统本(ch特uá征nt(ǒ不ng变)文性化)会起
具体(jùtǐ)内涵能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应变 性着) 怎样的作用呢?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是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维系民族生存和 发展的精神纽带。
第三十八页,共49页。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 (zhòngyào)因素
⑴社会制度(shèhuìzhìdù)的更替影响文化的发 展
(即社会的经济、政治影响文化) ⑵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十九页,共49页。
“科学技术是第一(dìyī)生产 力”
上海科技馆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 (chǔcún)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 (shèhuì)进步、妨碍人的发展。(消极 作用)
第二十二页,共49页。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⑴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意义、必 要性) ①正确发挥(fāhuī)传统文化的作用有利于国 家和民族的发展; ②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利于人的全面 发展。
第二十三页,共49页。
材料: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的教育已经走向现代
化,教师只凭着“一张嘴,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 方式将渐渐地离我们远去,现在我们都有了多媒体 技术。学校使用电化教学,教学中通过用图象、声 音、动画、多媒体影片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书本 知识。课堂越来越生动、逼真(bīzhēn)、有趣了。
科想学一技想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 (fāzhǎn)的材重料要反因映素(f,ǎn也yìn是g)推了动什文么化问发题展? (fāzhǎn)的重要因素。
第四页,共49页。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八月十五恰在秋季 (qiūjì)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 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 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 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 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 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和”、“合”思想,使“和”、“合”思想顺应社
会生活的变化,同时去掉了其天神化的糟粕
内容,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héxié)
相处。
第二十一页,共49页。
⑵传统文化(wénhuà)的作用
(需要辩证分析其双重作用)
顺应社会(shèhuì)发展的传统文化, 能对社会(shèhuì)与人的发展起促进作 用。(积极作用)
第十八页,共49页。
2.传统(chuántǒng)文化在今天 ⑴传统(chuántǒng)文化的特点 ⑵传统(chuántǒng)文化的作用
请看以下两则材料
第十九页,共49页。
材料一:古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 物”,“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事各 顺其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
北京菊儿胡同建筑楼的设计,参照老北京四合院的格局 ,又吸收了现代公寓楼的特点,既不是单纯地回到古代建 筑,也不是完全纯现代时尚的建筑艺术,而是古代建筑艺 术和现代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
第八页,共49页。
传统建筑(jiànzhù)的继承(凝固的艺术): 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第九页,共49页。
传统(chuántǒng)文艺的继承
“京剧(jīngjù)”的由来和特点?
第十页,共49页。
京剧正式形成大约在1840年至1860年。它是徽剧、汉剧在吸收其他地方戏的基础上形成。 京剧有明确的角色分工(fēn gōng);在念白上改用京字京韵;在音乐上以西皮、二簧为主要曲调,并以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在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
第二十五页,共49页。
在世界文化 遗产——安徽省 西递村的敬爱堂 中悬挂(xuánguà) 着一个“孝”字。 “孝”是一个象形 文字,即是一个 跪拜之“子”的意 思,不孝则是“ 猴”,即非人也 请问(qǐngwèn):在今天,我们应如何认识“孝”道呢? 。
第二十六页,共49页。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上层建筑) 决定
文化形态的变化
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
第三十六页,共49页。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 (zhòngyào)因素
⑴社会(shèhuì)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的发展 (即社会(shèhuì)的经济、政治影响文化) 代表新的经济、政治力量的新文化反对旧文化,
从而促进文化的进步。
第三十七页,共49页。
第五页,共49页。
传统习俗的继承(jìchéng):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中秋(Zhōngqiū)赏月 中秋月饼 第六页,共49页。
传统建筑的继承(jìchéng)(凝固的艺 术)
“四合院”的特点(tèdiǎn)?
第七页,共49页。
正规的四合院是坐北朝南,由北、南、东、西厢房四面 围合而成,并由此而得名。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 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fēngbì)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所以,对待包括“孝”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 今用。
第三十页,共49页。
孔子 (kǒnɡ zǐ)
老子 (lǎo zi)
墨子
韩非子
二、文化在继承(jìchéng) 中发展
第三十一页,共49页。
邓小平题词(tící)
我们今天(jīntiān)常常针对什么问题使用“实事求 是”这个词?谈谈你的看法。
第十六页,共49页。
以上我们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等不同角度,感受了我们生活中的传 统文化,我们可以(kěyǐ)这样来概括: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第十重七页,共要49页。 组成部分。
第一页,共49页。
第二页,共49页。
1.传统文化面面观 ⑴什么(shén me)是传统文化?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文化(wénhuà)具有继承 性
⑵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第三页,共49页。
传统习俗的继承(jìchéng)
中秋(Zhōngqiū)赏月 中秋月饼 “中秋节”的由来?
第四十一页,共49页。
2.影响文化(wénhuà)发展的 重要因素
⑴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的发展 (即社会的经济、政治影响文化) ⑵科学技术的进步(jìnbù)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
要因素 ⑶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也促进文化的
发展
第四十二页,共49页。
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ǎi jiā zhēng míng)”、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还是中世纪末 的欧洲“文艺复兴”以及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 预示社会大革命的著名思想运动。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 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第四十页,共49页。
从超越时空局限的意义看,现代信 息技术对传承文化(wénhuà)能起到怎样 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声音、图像、 文字、活动影像等多种方式,对 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收集、选择、 传递、储存,打破了时间、地域 的限制(xiànzhì),极大地促进了民 族文化的传播、继承、交流与发 展。
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无论做什么事情, 都要从客观(kèguān)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 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 (kèguān)规律办事。
第三十二页,共49页。
1.同一过程(guòchéng)的两个 方面
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guān xì)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 求; 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在这一过程中,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第三十四页,共49页。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 (zhòngyào)因素
⑴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wénhuà)的发展
第三十五页,共49页。
生产力的发展 引起 (fāzhǎn)
生产关系
要求
(shēngchǎnguānxì)
的调整
社会制度
导致 (经经济济基、础政)治的变化
(shèhuìzhìdù)
的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