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考试试题卷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考试试题卷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近几年,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我国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
若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类比成( )
A .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B .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 .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 .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2.如图所示为某医院体检中心的身高测量仪。
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340m/s 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
已知测量仪没有站人时,顶部距离台面3.0m ,当一学生站在台面规定位置后,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0.01s ,则该学生的身高最接近( )
A .110cm
B .130cm
C .150cm
D .170cm
3.已知物理量λ的单位为“m”、物理量v 的单位为“m/s”、物理量f 的单位为“s -1”,则由这三个物理量组成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v =f
B .v =λf
C .f =vλ
D .λ=vf
4.如图甲所示,小孩用80 N 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 1;如图乙所示,小孩用100 N 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2;如图丙所示,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 3,若木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 N,木箱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45,则F 1、F 2、F 3的大小分别为( )
A .80 N 、80 N 、90 N
B .80 N 、80 N 、45 N
C .80 N 、100 N 、90 N
D .80 N 、100 N 、45 N
5.下列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可能指向地心
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C.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D.把地球上的物体移到月球上,物体的质量和所受重力变小
6.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B.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C.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D.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
7.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B.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500m/s,指的是平均速度
D.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一定为10m/s
8.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经时间t回到抛出点,此过程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在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路程、位移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A.路程2h、位移0、平均速度2h
t
B.路程2h、位移0、平均速度0
C.路程0、位移2h、平均速度0 D.路程2h、位移h、平均速度
2h
t
9.如图甲、乙所示的x–t图像和v–t图像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10.在水平面上有a、b两点,相距20 cm,一质点在一恒定的合外力作用下沿a向b做直
线运动,经过0.2 s的时间先后通过a、b两点,则该质点通过a、b中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A.若力的方向由a向b,则大于1 m/s,若力的方向由b向a,则小于1 m/s
B.若力的方向由a向b,则小于1 m/s;若力的方向由b向a,则大于1 m/s
C.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大于1 m/s
D.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小于1 m/s
1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与路程都用来反映运动的路径长短
B.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就是路程
C.某一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D.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12.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不能被看作质点的是
A.欣赏某位舞蹈演员的舞姿
B.用GPS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
C.天文学家研究地球的公转
D.计算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得主孙杨的平均速度
13.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限速标志,如图所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A.必须以这一速度行驶
B.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C.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
1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s停止,若在第1s内的位移是14m,则最后1s内位移是()
A.4.5m B.3.5m C.2m D.1m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已知磁铁间有相互作用,由此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16.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时刻开始,物体的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和,由此可知
A.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 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
17.如图所示,一重为10 N的球固定在支杆AB的上端,今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 )
A.大小为7.5 N
B.大小为10 N
C.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
D.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
18.拿一个长约1.5m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玻璃筒里。
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然后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再次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B.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
C.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D.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比小羽毛下落快
19.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均是矢量的是()
A.力,加速度,路程
B.位移,速度,加速度
C.力,位移,速率
D.力,加速度,质量
20.将一小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若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的大小不变,则小物体到达最高点的最后一秒和离开最高点的第一秒时间内通过的路程x1和x2,速度的变化量Δv1和Δv2的大小关系
A.x1=x2B.x1<x2C.Δv1>Δv2D.Δv1<Δv2
二、多选题
21.如图所示,两根轻质细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倾斜杆上的a点和b点、另一端拴在O 点,Oa沿水平方向,Oa与Ob夹角为钝角,现在对O点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保持F大小不变,缓慢向虚线方向转动,转过θ(θ=90°)。
倾斜杆、绳Oa、绳Ob和F都始终在竖直平面以内,且O、a、b的位置不变。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Oa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B.Oa上的拉力不断增大
C.Ob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Ob上的拉力不断减小
22.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t=0时物体的速度为1m/s,以此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1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1s末的速度为2m/s
C.2s末物体开始反向运动
D.3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23.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和质量分布均匀的细绳,两端各系一个质量都为m的小环,小环套在固定水平杆上,两环静止时,绳子过环与细绳结点P、Q的切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已知绳子的质量也为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两环静止时
A.每个环对杆的压力大小为mg
B.绳子最低点处的弹力的大小为
tan
2 mg
C.水平杆对每个环的摩擦力大小为mgtanθ
D.两环之间的距离增大,杆对环的摩擦力增大
2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三角形斜劈P和Q叠放在一起后置于水平地面上,现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分别推P和Q,它们均静止不动,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A.P与Q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Q与地面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C.Q对P的支持力可能大于mg
D.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一定等于(M+m)g
25.汽车自O点出发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在5s钟内分别经过A、B两根电杆,己知A、B电杆相距50m,车经过电杆B时的速率是15m/s,则
()
A.经过A杆时的速率是5m/s
B.车的加速度是2
1.5m/s
C.A、O间距离是6.25m
D.车从出发到B所用的时间是9s.
三、实验题
26.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 A、B、C、D、E、F、G共 7 个计数点。
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10s。
(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1)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操作步骤应先_________再_______。
(选填“释放纸带”或“接通电源”)
(2)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三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表格中____、___、______.
(3)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____。
27.如图为测定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加速度的实验装置,滑块上安装宽度为d的遮光板,释放重物后滑块先后通过光电门A、B,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光电门A、B的时间分别为△t A,和△t B,遮光板中心经过光电门A和B的时间差为t .那么滑块通过光电门A的速度表达式为_____,滑块通过光电门B的速度表达式为_____,滑块的加速度a=______.(用题目中已知量的字母表示).
28.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 Hz的低压交流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选取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从A点开始在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长到短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所示.
(1)将每一段纸带的右上端连接起来,得到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可知该物体做_______直线运动,若直线与–x方向的夹角越大,说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_____(填“越大”或“越小”).
(2)从第一个计数点A开始计时,为求出0.25 s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
答:____________段纸带(填“a”“b”“c”“d”或“e”).
(3)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8.00 cm,e段纸带的长度为2.00 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m/s2.
29.如图是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的一条纸带,每相邻两个点
中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赫兹的电源上.则:
(1)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 s.
(2)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________m/s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小车的加速度a=_____m/s 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0.如图所示,为测量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 的挡光片A 、B 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两者间距为d .
(1)当小车向左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测得A 、B 两挡光片先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则A 挡光片经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v A =_____,小车的加速度a=_____.
(2)本实验中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
A .增大两挡光片宽度b
B .减小两挡光片宽度b
C .增大两挡光片间距d
D .减小两挡光片间距d .
四、解答题
31.如图所示、AB 段为一与水平面成37°角的光滑斜面,BCDE 段为一传送带,BC 段水平、角CDE 也为37°,传送与物体间动摩擦因数为0.5μ=,转动轮大小不计.有一质量1kg m =的小物块,用一与斜面平行的7N F =的恒力拉动物体从斜面底端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斜面长为8m =L ,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设物块始终未离开斜面或传送,传送带以10m /s v =的速度逆时针(BEDC 方向)匀速转动,sin370.6︒=,cos370.8︒=,210m /s g =.
(1)求物块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
(2)物体运动到B 点时,撤去拉力F ,物体经过B 点后速度方向变为水平,大小不变,BC 段距离为 1.6m =X ,求物体运动到C 点处的速度大小?
(3)当物体运动到C 点时,传送带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顺时针,CD 段长度为8m =S .求物块从C 运动到D 所用时间CD t .
32.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8 km/h,若驾驶员发现前方100 m处发生了交通事故,马上紧急刹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
(1)汽车刹车后8 s的速度是多少?
(2)汽车刹车后8 s位移是多少?
(3)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
33.假设飞机着陆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10s速度减为一半,滑行了450m,求:
(1)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多大?
(2)飞机着陆后30s内滑行的距离是多大?
34.如图所示,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cm,一端固定于质量m=4kg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F。
(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g=10m/s2):
(1)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5,当弹簧拉长至14.5cm时,物体恰好向右匀速运动,弹簧的劲度系数多大?
(2)若将弹簧压缩至6cm,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及方向;
(3)若将弹簧拉长至16cm,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及方向。
35.重40 N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现沿与地面成45°夹角的方向拉物体。
则:(1)当拉力F=8 N时,物体未动,求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的大小;
(2)当拉力F=10 N时,物体做匀速滑动,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中“上涨”类比为速度增大,“减缓”类比为加速度减小,所以“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为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即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超声波经历的路程为3400.01 3.4s vt s m ==⨯=,因为超声波是一来一去,故单向路程为1 1.72
x s m ==,所以人高 3.0 1.7 1.3130h H x m m m cm =-=-==,B 正确.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v=f λ,知,1m s
-=m ∙s ≠m /s .故A 错误.根据v=λf ,知m•s -1=m/s .故B 正确.根据f=vλ,知ms -1•m=m 2/s≠s -1.故C 错误.根据λ=vf ,知ms -1•s -1=m/s 2≠m .故D 错误.故选
B .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小孩用8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由二力平衡得180N F =;用至少10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动,则有最大静摩擦力2100N F =;由滑动摩擦力的表达式得390N N F F μ==.故选C
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无关,地球是个椭球体,在赤道和两极指向地心,故A 正确;
B. 重心是物体各个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与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有关,不一定在几何中心,故B 错误;
C. 当用弹簧秤吊着物体加速上升时,物体超重,拉力大于重力,故C 错误;
D.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重力是地球的吸引力,把地球上的物体移到月球上,物体的质量不变,但所受重力变小,故D 错误;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越轻下落得越慢,故A 不符合
B.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就是把轻的物体和重的物体绑在一起,总重变得更重应该更快,也可以说比轻的快,比重的慢,所以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故B不符合题意。
C.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和理论推理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故C不符合题意。
D.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和理论推理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并未直接证实,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明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解答本题关键.平均速度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对应,而瞬间速度和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对应,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详解】
A、列车的最高时速指的是在安全情况下所达到的最大速度,为瞬时速度,故A正确;
B、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限制的瞬时速度,不是平均速度,故B错误;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与枪口这一位置点对应,因此为瞬时速度,故C错误;
D、根据运动员的百米跑成绩是10s可知,可求得其平均速度为10m/s,而其冲刺速度不一定为10m/s;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应把握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即可判断生活中所说的速度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同时要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上抛特征可知,上升和下降的高度位移大小相等,位移表示位置变化,路程表示路径长度.平均速度为位移比时间,表示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对应一段位移或时间.
【详解】
由题可知,球上升h又落回抛出点,则:球的路程为:s=h+h=2h;位移为0,平均速度等于位移比时间,则平均速度为零.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明确位移和路程的含义以及他们的区别,明确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会计算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9.C
解析:C
【分析】
【详解】
A.根据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象可知:乙图线的斜率不变,说明乙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做速度越来越小的变速直线运动,都是直线运动,故A错误;B.在位移时间图象中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可知0~t1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位移相等,两车都做单向直线运动,所以路程相等,故B错误;
C.由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t2时刻面积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故C正确;
D.0~t2时间内,丙车的位移小于丁车的位移,时间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所以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丁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1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该质点通过a、b两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2m
1m/s
0.2s
,若力的方向由a向b,物体做加速
运动,由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知,当0.1s时物体运动不到中间位移,所以中间位移的速度大于平均速度1m/s;
若力的方向由b向a,物体做减速运动,由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知,当0.1s时物体运动到超过中间位移,所以中间位移的速度大于平均速度1m/s;综上知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大于1m/s。
A.若力的方向由a向b,则大于1 m/s,若力的方向由b向a,则小于1 m/s,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若力的方向由a向b,则小于1 m/s;若力的方向由b向a,则大于1 m/s,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大于1 m/s,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
D.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小于1 m/s,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1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路程都用来反映运动的路径长短,位移反应的是位置的变动,故A错误;
B、只有在单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在其它情况位移的大小都小于路程,但是位移不是路程,故BC错误;
D、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D正确。
12.A
解析:A
【解析】
A. 欣赏某位舞蹈演员的舞姿时,演员的大小与肢体的形状不可以忽略,不可以看成质点,否则没有观赏性,故A正确;
B. 用GPS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时,卫星到海面的距离远大于船的长度,故此时的船看作质点,故B错误;
C. 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于运动的轨道可以忽略不计,能把地球看作质点,故C错误;
D. 400米自由泳的位移为0,则平均速度为0,与人的形状以及大小都无关,此时的孙杨可以看成是质点,故D错误。
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限速标志上的数值为这一路段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的最大值,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为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值,不能超过这一规定值,选项B正确.
【点睛】
这是一道联系生活的好题,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习物理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用逆向思维,把物体的运动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知初速度为:
00m/s
v=,则物体在第1s,第2s,第3s,第4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所以
1 41 7
x
x
=
解得:12m
x=,故C正确ABD错误.
1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选项A错误;
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选项B正确;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选项C错误;
D.磁铁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磁场这种物质发生的,则力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选项D错误;
故选B.
1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由图可得:
由得:
对比可得,a=1m/s2,v0=0.5m/s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由图象写出与t的关系式,对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到加速度和初速度,从而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得,AB杆对球的作用力F和绳的拉力的合力与小球的重力等大反向,可得F方向斜向左上方,其大小22
107.512.5
F N N
=+=,故B正确;令AB杆对
小球的作用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可得:
4
tan
3
G
F
α==,α=53°,故D正确,ABC错
误.
18.C
解析:C
【解析】玻璃筒内有空气时,形状和质量都不同的几个物体不同时下落,是因为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不同,导致加速度不同.故AB错误.玻璃筒内没有空气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因为高度相同,加速度都为g,所以下落一样快.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玻璃筒内没有空气时,物体不受阻力,仅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不同形状和质量的物体都是同时落地.
19.B
解析:B
【解析】 力,加速度、位移和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而路程、速率和质量只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故选B.
20.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小物体到达最高点的最后一秒的加速度由
;离开最高点的第一秒时间内的加速度由,可知a 1>a 2;因为小物体到达最高点的最后一秒做减
速运动,可研究它的逆过程即初速为零的匀加速,根据
得x 1>x 2;根据,得Δv 1>Δv 2,选项C 正确.
考点: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牛顿定律综合应用.
二、多选题
21.AD
【解析】
【详解】
设绳Oa 、绳Ob 和F 三者之间的夹角分别为,如图所示:
对O 点受力分析,三力平衡,满足拉密定理:
因F 的大小不变,夹角保持不变,则比值恒定,
AB .夹角从钝角变为锐角,则
解析:AD
【解析】
【详解】
设绳Oa 、绳Ob 和F 三者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αβγ、、,如图所示:
对O 点受力分析,三力平衡,满足拉密定理:
sin sin sin oa ob F F F αγβ
==
因F 的大小不变,夹角α保持不变,则比值sin F k α
=恒定, AB .夹角γ从钝角变为锐角,则sin γ先增大后减小,而
sin oa F k γ=
故oa F 先增大后减小,故A 正确,B 错误;
CD .夹角β从直角变为锐角,则sin β从最大一直减小,而
sin ob F k β=
故ob F 一直,故C 错误,D 正确。
22.BD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0~1s 加速度均匀增加,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故A 错误;
B.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则1s 内速度变化量为:△v=1m/s ,由于初速度为v0
解析:BD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0~1s 加速度均匀增加,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故A 错误;
B .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则1s 内速度变化量为:△v =1m/s ,由于初速度为v 0=1m/s ,故1s 末的速度为2m/s ,故B 正确;
CD. 0~3s 内速度的变化量:△v =-1m/s ,则3s 末物体的速度为0,所以0~3s 内物体一直沿正向运动,3s 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故C 错误,D 正确。
23.BD
【解析】
【分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水平拉力和天花板的拉力,物体保持静止,受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并运用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即可.
【详解】
以左侧绳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
解析:BD
【解析】
【分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水平拉力和天花板的拉力,物体保持静止,受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并运用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