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江一中2018年上学期高二入学考试
化学试卷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龚立华审题人:邓玲
(第 I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1、对于反应CO(g)+H2O(g)CO2(g)+H2(g)△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 也随之改变
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2、在298 K、100kPa 时,已知:2H2O(g)= O2(g)+2H2(g)△H1
Cl2(g)+H2(g)=2HCl(g)△H2
2Cl2(g)+2H2O(g)=4HCl(g)+O2(g)△H3
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H3=△H1+2△H2B.△H3=△H1+△H2
C.△H3=△H1—2△H2D.△H3=△H1—△H2
3、将浓度为0.1mol·L-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A. c(H+)
B.
C.
D.
4、某潜航器使用新型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电路中有2 mol电子转移时,镁电极的质量减轻24 g
B.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H2O2+2e-+2H+===2H2O
C.工作过程中溶液的pH会增大
D.电池工作时,正极上有H2生成
5、温室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PH>7时,则一定是c1v1=c2v2
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
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
D.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
6、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

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

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7、已知K sp(AgCl)=1.56×10-10,K sp(AgBr)=7.7×10-13 ,K sp(Ag2CrO4)=9×10-11。

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l-、Br-、CrO42-
B、CrO42-、Br、Cl-
C、Br-、Cl-、CrO42-
D、Br、CrO42-、Cl-
8、关于可逆反应:a A(g)+b B(g) c C(g)+d D(s) ΔH的有关图像如下: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1>p2T1<T2 B.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右移,a+b<c+d C.ΔH<0 ΔS>0 D.固定容积,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减小
9、下图是一些常见有机物转化关系,关于反应①~⑦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①是加成反应
B.只有反应②是加聚反应
C.只有反应⑦是取代反应
D.反应④⑤⑥是取代反应
10、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现象,则加入的试剂分别是( )
A.①是CCl4,②是苯,③是酒精
B.①是酒精,②是CCl4,③是苯
C.①是苯,②是CCl4,③是酒精
D.①是苯,②是酒精,③是CCl4
11、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如右图)
用等物质的量的该有机物分别与Na、NaOH、NaHCO3反应时,则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3∶3 B.3∶2∶1
C.1∶1∶1 D.3∶2∶2
12、下列物质中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
①CH4 ②C3H6③C8H18 ④CH2=CH-CH2CH3 ⑤⑥
A、①②
B、②④
C、⑤⑥
D、①③
1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烷、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
B.乙酸乙酯、蛋白质和蔗糖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所有烷烃和蛋白质中都存在碳碳单键
D.纤维素和淀粉都为多糖,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14、主链含5个碳原子,有3个甲基支链的烷烃有( )
A.2种B.3种
C.4种D.5种
15、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1,1,2,2四甲基戊烷 B.3甲基1,3丁二烯
C.2,4,6三硝基甲苯 D.2甲基3丁醇
16、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7H6O5
B.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
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
(第 II 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52分)
17、(12分)一定温度下,向一容积为5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4 mol SO2和0.2 mol 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ΔH=-196 kJ·mol-1。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变为起始时的0.7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

a.SO2、O2、SO3三者的浓度之比为2∶1∶2
b.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SO3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e.SO2的生成速率和SO3的生成速率相等
(2)回答下列问题:
①SO2的转化率____________;
②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_;
③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 。

(3)下图表示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和温度变化的曲线,则:
①温度关系:T1________T2(填“>”、“<”或“=”,下同);
②平衡常数关系:K A ________K B。

18、(16分)实验室可用酒精、浓硫酸作试剂来制取乙烯,但实验表明,还有许多副反应发生,如反应中会生成SO2、CO2、水蒸气等无机物。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备纯净的乙烯并探究乙烯与单质溴能否反应及反应类型。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备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
混合浓硫酸与乙醇的方法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慢慢加入另一种物质中;加热F装置时必须使液体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浓硫酸与酒精直接反应生成上述无机副产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为实现上述实验目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F→________________→D。

(各装置限用一次)
(4)当C中观察到________时,表明单质溴能与乙烯反应;若D中______________,表明C中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若D没有出现前面所描述的现象时,表明C中发生的是________反应。

19、(10分)为测定某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进行如下实验:
(一)分子式的确定:
(1)将有机物A置于氧气流中充分燃烧,实验测得:生成5.4g H2O和8.8g CO2,消耗氧气6.72L(标准状况下),则该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

(2)用质谱仪测定该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得到如图①所示质谱图,则其相对分子质量
为________,该物质的分子式是________。

(3)根据价键理论,预测A的可能结构并写出结构简式________。

(二)结构式的确定:
(4)核磁共振氢谱能对有机物分子中不同位置的氢原子给出不同的峰值(信号),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例如:甲基氯甲基醚(Cl2—CH2—O—CH3)有两种氢原子如图②。

经测定,有机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示意图如图③,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0、 (14分) A、B、C、D、E均为有机物,它们具有下图的转化关系:
已知:C能与NaHCO3发生反应,C、D相对分子质量相等,E能发生银镜反应,相对分子质量为7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名称:________,E中含有的官能团(写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机物B可能发生的两种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需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龚立华审题人:邓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52分)
17: (12分)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8:(1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9: (10分)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20: (14分)(1)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