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参试申请表

合集下载

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总结

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总结

2018-2019年度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国家小麦区域试验总结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总结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技种函﹝2018﹞484号文件《关于印发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及展示示范相关方案的通知》及其附件《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的要求执行本试验,旨在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新育成小麦品种(系)在北部冬麦区水地条件下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利用价值,鉴定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为国家品种审定提供依据。

一、试验概况(一)参试品种参试品种共17个,其中CA12123、京麦18、京农14-62、轮选149、科茂53和中麦88为第二年参试,京农16-16、BH3757、津17鉴14、中信麦15、中麦6079、中麦5号、中夏168、中麦220、航麦305和SDWW-21为第一年参试;京麦18和BH3757为杂交小麦品种,其余参试品种为常规小麦品种;中麦175为对照品种。

各参试品种种子均由育种单位提供,参试品种的来源、品种类型、试验年限和选育(申请)单位详见表1。

表1 2019年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品种区试参试品种表序号 品种名称 组合 类型 年限 选育(申请)单位 1CA12123CA0477/济麦22//CA0477常规 第二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京麦18BS608×CP968杂交 第二年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京农14-62CB207/郑麦366常规 第二年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轮选149烟农19/7939常规 第二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5科茂53中麦12/良星66常规 第二年 科贸种业有限公司6中麦88CA0548/石4185常规 第二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7京农16-16京冬14/长6452//CA0045/轮选987常规 第一年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BH3757BS237×CP8457杂交 第一年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津17鉴14太行170/036 /3/津农7号//泰山464常规 第一年 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10中信麦15沧6001/邯4589常规 第一年 河北众人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中麦6079济麦22/百农160常规 第一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12中麦5号 矮败小麦高产轮回群体 常规 第一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13中夏168中麦175/Wheatear//5*中麦175常规 第一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4中麦220M269/3/YW243/Pm13//Pm97033/4/晋麦47×5/5/石Z221/6/轮选9878×4常规 第一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5航麦305SPLM2/轮选987常规 第一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6SDWW-21烟优361×955159常规 第一年 石河子大学麦类作物研究所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17中麦175CK BPM27/京411常规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二)试点分布2018—2019年度北部麦区水地组小麦区域试验共安排11个试点: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简称昌平,下同)、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义)、天津市武清区种子管理站(武清)、天津市宝坻区种子管理站(宝坻)、国营保定农场(保定)、河北省遵化市农作物品种试验站(遵化)、河北奔诚种业有限公司(滦南)、河北科伟种业开发有限公司(固安)、山西省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太原)、山西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屯留)和山西介休市种子站(介休),其中昌平、武清、遵化和太原试点负责提供品质分析样品,顺义点负责提供抗病鉴定、抗寒鉴定、DNA指纹检测和转基因成分检测用种。

全国食用菌品种区试申请表

全国食用菌品种区试申请表

全国食用菌品种区试申请表
种类:学名:
品种名称:
试验类别:
申请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电话:
电子邮箱:传真:
填报日期:年月日
收到日期:年月日
说明
一、参加全国区试的品种均须填写此表。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品种试验结果栏中,申请参加预备试验的品种填写品比试验结果,申请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填写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区试结果。

三、试验类别填写预备试验或区域试验。

四、此表一式三份,分别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管理处、区试主持单位和申请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食用菌品种管理部门。

品种区域试验名词解释_解释说明

品种区域试验名词解释_解释说明

品种区域试验名词解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品种区域试验是农业科学领域中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旨在评估植物品种在不同地理区域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表现。

这项试验对于推广优良品种、指导农民合理选种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解释品种区域试验中常见名词,并探讨其应用和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如下结构进行叙述:第2部分将介绍品种区域试验的意义和背景,包括定义、目的及其在农业领域中的重要性;第3部分将对品种区域试验中常用的名词进行解释说明,包括田间试验与室内试验、控制处理与观察处理以及品种适应性与稳定性分析方法等;第4部分将讨论实施品种区域试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涵盖选择适合的试验地点和土壤条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和样本数量以及数据收集、分析与结果解释方法等方面;最后,第5部分将总结品种区域试验中所涉及名词解释得出的重要结论,并对未来品种区域试验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同时探讨品种区域试验对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品种区域试验相关名词的含义和作用,提供实施该试验时的指导和技巧,并通过总结结论和展望未来,强调品种区域试验对农业生产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详细解释这些名词,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品种区域试验在农业领域中的实际价值。

2. 品种区域试验的意义和背景2.1 什么是品种区域试验品种区域试验是农业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试验方法,旨在评估不同作物品种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生长和适应情况。

这些试验通常通过田间试验来进行,以模拟实际农田条件下作物品种的表现。

2.2 品种区域试验的目的和重要性品种区域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适宜特定地理区域内某一作物品种的选择。

通过该试验可以评估不同品种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产量稳定性、抗病虫害能力以及其他农艺特性。

这对于优化农业生产、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

此外,品种区域试验还可为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们提供有关不同品种与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信息。

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区域实验申报表及申报注意事项

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区域实验申报表及申报注意事项

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区域实验申报表(格式)注:此申报表为大体魄式,可在网上下载,由品种的第一选育单位(或个人)填写申报,请用A4纸张打印,一式两份。

油菜、小麦等秋播作物于每一年7月20日前申报;水稻、玉米、棉花、大豆、马铃薯、西瓜、花生等作物于每一年11月10日前申报。

申报注意事项:一、作物名称、品种名称、品种类型及实验组别(一)作物名称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区域实验的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棉花、油菜、大豆、花生、西瓜、马铃薯等九大主要农作物。

(二)品种名称品种命名除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约定俗成的命名规则。

已通过审定或新品种保护的品种不得变更品种名称。

(三)品种类型请注明作物品种的类型是常规仍是杂交品种。

(四)实验组别各申报单位请按照对比品种选择品种的实验组别,若实验对比品种发生转变,请以实验方案为准。

湖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区域实验组别设置如下:(1)水稻实验类型分早稻、中稻、晚稻。

早稻设早中熟区试组,对比品种为鄂早18和两优287;中稻设早中熟组和迟熟组,其区试对照别离为丰两优香一号和扬两优6号;晚稻设双季晚籼组和双季晚粳组,对比品种别离为金优207和鄂晚17。

参加双季晚籼组区域实验的品种,其全生育期要求不得比对照金优207长天以上;参加双季晚粳组区域实验的品种,其全生育期要求不得比对照鄂晚17长天以上。

(2)玉米实验组别分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

春播玉米包括普通玉米(丘陵平原组和山区组)、鲜食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

丘陵平原组的对比品种为宜单629,山区组的对比品种为鄂玉25,鲜食甜玉米组的对比品种为鄂甜玉4号,鲜食糯玉米组的对比品种为渝糯7号。

夏播玉米只开设夏播普通玉米组,其对比品种为蠡玉16。

(3)棉花实验组别设杂交棉组、常规棉组、麦后棉组,其对比品种别离为鄂杂棉10号F一、鄂抗棉13、鄂抗棉13。

(4)大豆实验组别设春大豆和夏大豆组。

春大豆为鲜食大豆组,其对比品种为开育9号和AGS292。

关于申报2020年XX市水稻玉米大豆品种试验有关事项的通知【模板】

关于申报2020年XX市水稻玉米大豆品种试验有关事项的通知【模板】

XX市种子管理站关于申报2020年XX市水稻玉米大豆品种试验有关事项的通知各品种选育单位:为做好2020年我市水稻、玉米和大豆品种试验工作,根据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及我市品种试验有关要求,现将有关品种参试申报事项通知如下:一、试验组别和参试品种(一)区域试验1、水稻:设中籼迟熟、中籼早熟、特种稻3个组别。

(1)中籼迟熟:共安排4个组,其中续试品种根据2019年度区试年会讨论结果确定;新参试品种根据2019年度企业联合品比试验推荐结果确定。

(2)中籼早熟:共安排1个组,其中续试品种根据2019年度区试年会讨论结果确定,新参试品种由各选育单位自愿申报。

(3)特种稻:共安排1个组,其中续试品种根据2019年度区试年会讨论结果确定,新参试品种由各选育单位自愿申报(注:特种稻指有色米、糯稻、彩叶稻以及其他具有特殊食用或加工用途的水稻品种)。

2、玉米:设普通玉米平丘、普通玉米山区、鲜食糯玉米3个组别。

(1)普通玉米平丘:共安排2个组,其中续试品种根据2019年度区试年会讨论结果确定,新参试品种根据2019年度企业联合品比试验推荐结果确定。

(2)普通玉米山区:共安排2个组,其中续试品种根据2019年度区试年会讨论结果确定,新参试品种根据2019年度企业联合品比试验推荐结果确定。

(3)鲜食糯玉米:共安排2个组,其中续试品种根据2019年度区试年会讨论结果确定,新参试品种由各选育单位自愿申报。

3、大豆:设春大豆组、鲜食大豆2个组别。

(1)春大豆:共安排1个组,其中续试品种根据2019年度区试年会讨论结果确定,新参试品种由各选育单位自愿申报。

(2)鲜食大豆:共安排1个组,其中续试品种根据2019年度区试年会讨论结果确定,新参试品种由各选育单位自愿申报。

(二)生产试验设水稻中籼迟熟和中籼早熟、普通玉米平丘和山区、鲜食大豆、中籼早熟扩区自主试验6个组别。

水稻中籼迟熟和中籼早熟、普通玉米平丘和山区和鲜食大豆参试品种根据2019年度区试年会讨论结果确定。

农业技术实验示范(国家草品种区域实验)项目指南

农业技术实验示范(国家草品种区域实验)项目指南

农业技术实验示范(国家草品种区域实验)项目指南为做好2016年农业部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农业部特印发2016年农业部部门预算项目指南。

具体内容如下:一、项目目标通过继续组织实施国家草品种区域实验项目,对拟申请审定的新草品种区域适应性、丰收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固性、抗逆性等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试,对已审定的要紧牧草品种生产性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测试,为草品种审定记录和优良品种示范推行提供靠得住的技术支撑,增加优良品种数量,提高优良品种比例,为落实国家重大草原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

二、项目内容(一)开展新品种区域实验。

依托全国29个省区的53个实验站(点),对2021~2021年已参试和2021年新增参试品种区域适应性、丰收性等农艺性状进行多点联合测试。

(二)新品种“三性”测试。

继续开展并完成紫花苜蓿等6类牧草品种“三性”田间测试技术验证完善和DNA指纹图谱辅助鉴定体系、指纹图库构建工作;新增启动鸭茅、羊草等牧草品种“三性”测试指南的编制和DNA指纹图谱辅助鉴定体系、指纹图库构建工作。

(三)参试品种抗性鉴定。

对以耐盐碱为选育目标的苜蓿、碱茅等参试品种进行耐盐性专业鉴定。

(四)已审定苜蓿和多花黑麦草品种生产性能测试。

对部份已审定苜蓿和多花黑麦草品种农艺、抗性性状进行综合测试,编制综合测评表,指导生产者科学选择优良品种。

(五)对照品各类子(种茎)扩繁。

对项目实施急需的对照品各类子(种茎)进行扩繁,确保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三、实施区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省(区、市)。

四、资金利用方向要紧用于开展新品种区域实验、“三性”测试、抗性鉴定等工作进程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土地租赁、田间雇工、专家技术指导、实验设施保护、专用材料购买、查验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网络信息系统运行、差旅、会议等的支出。

关于申请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经费的紧急报告

关于申请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经费的紧急报告

关于申请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经费的紧急报告省农委:农业的基础和重点在于种植业种植业的延续和发展在于种子种子推广和应用的前提是农作物品种的审定农作物品种审定的科学依据是农作物的区域试验。

农作物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具有生命力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应用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是农业生产增产增收增效的内因是决定农产品高产、高效、优质的关键环节。

因此保证农作物区域试验、新品种审定工作的持续进行是保证农业生产用种安全的基础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国家农作物品种管理办法》、《__省农作物品种管理办法》对农作物品种推广应用必须进行区域试验、审定。

只有经审定的品种才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因此国家及全国三十一个省、市均分区域开展了此项工作。

国家及全国大部分省、市由财政专项经费支持该项工作部分省、市(自治区)为减轻财政支出的压力则通过行政许可向申请参加区域试验及审定的单位或个人收取鉴定、检测费开展此项工作。

我省长期以来没有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工作开展完全采取向参加区域试验及申请审定的单位与个人收取经费维持该项工作。

然而我省的收费是不符合规定不是行政许可的收费。

按照要求我们已停止了收费。

为使我省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审定工作能正常开展。

现将我省开展此项工作及所需经费等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农作物新品种区试、审定工作成效显著自《种子法》的颁布实施以来在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具体领导和部署下我省在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及品种审定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操作规程完善和修订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和审定标准提高品种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把好品种技术关维护正常种子市场秩序。

二是调整和完善区域试验合理布局确保区试点的代表性根据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需要合理划分试验组别特别是加快对生产短缺的农作物品种外的区域试验和审定。

三是针对我省特有的经济作物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除按《种子法》规定抓好主要农作物的品种区试审定工作外还积极开展了对地区经济发展有利的作物品种的区域试验推进品种的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高产新品种。

农药登记田间试验申请

农药登记田间试验申请

农药登记田间试验申请
首先,在申请农药登记的田间试验时,申请单位需要提供包括农药的化学成分、作用机制、用途范围、用药方法、安全措施等相关资料,并填写申请表格,详细描述试验的目的、范围、方法、试验地点、试验作物、试验期限等信息。

其次,田间试验申请需要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申请单位应该充分考虑试验的环境风险,合理选择试验地点和作物,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申请单位需要合理安排试验时间,充分考虑气候、季节等因素,以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田间试验申请过程中,申请单位还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农田主的合法权益,与农田主进行充分沟通,取得其同意,并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

最后,在田间试验申请获得批准后,申请单位需要严格按照批准的试验方案和要求进行试验,认真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试验进展和结果,以便监管部门对试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

总之,农药登记田间试验申请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申请
单位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试验
方案,尊重农田主的权益,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试验,并及时
向监管部门报告试验情况,以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和合法性。

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申请表

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申请表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试验申请表
填表说明:
1. 选育人按次序依次亲笔签名,如已申请品种权,按品种权申请表上的次序并附品
种权申请材料相应页面复印件;
2. 常规品种选育方法分为系统选育、辐射选育、杂交选育、回交选育等;杂交品种
选育方法分为三系杂交种、两系杂交种、人工去雄杂交种、自交不亲和杂交种等;
3. 选育起止时间是指开始选育到稳定为止的时间段,以年份表示;
4. 品种权证书、转基因安全证书附复印件,品种权申请附相应证明;
5. 受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外国单位(个人)委托申请品种审(鉴)
定的代理人,凭委托证明办理有关手续;
6. 非主要农作物选育人必须填,主要农作物选育人可不填,如果已经申报品种权保护,两者应一致;
7. 此表可复印,页面不够可增加;
8. 此表一式2份,1份报省品审会办公室,1份由申请单位留存;
9.申报截止时间:夏熟作物7月20日,秋熟作物12月20日。

重庆市水稻品种审定(认)定标准

重庆市水稻品种审定(认)定标准

附件1、重庆市水稻品种审定(认)定标准新品种的审定和认定按同一标准执行。

新品种分为普通杂交稻品种、优质稻品种和特种稻品种三个大类,审(认)定的主要标准包括品质、抗性、丰产性和稳产性。

一、普通杂交稻品种1、品质:参考国家水稻品种审定的品质要求,按国颁标准的4项主要指标打分,其综合分值高于对照。

评分规则与二级权重分配如下表。

品质分值计算公式为:品种品质分=整精米率对应等级分值×二级权重+垩白粒率对应等级分值×二级权重+垩白度对应等级分值×二级权重+直链淀粉对应等级分值×二级权重。

2、抗性:抗性主要考虑抗稻瘟病能力,采用“抗性综合指标”等级进行评价,由叶瘟感病等级、颈瘟感病等级、颈瘟损失率及其权重构成。

叶瘟、颈瘟、颈瘟损失率权重分别为25%、25%、50%。

稻瘟病鉴定须进行两年。

“抗性综合指标”的计算方法为:叶瘟感病等级×25%+颈瘟感病等级×25%+颈瘟损失率等级×50%。

评价标准:审(认)定品种的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标”等级不高于7级。

3、产量:对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制定了不同的产量标准。

生育期比对照短3天(含3天)以上,能作再生稻栽培的品种,产量不低于对照;生育期与对照相当(长短在3天以内)的品种,比对照增产≥3%;生育期比对照长3——5.9天的品种,比对照增产≥4%;生育期比对照长6——7.9天的品种,比对照增产≥6%;生育期比对照长8天以上的品种,比对照增产≥8%。

4、稳产性:对参加区试的审定品种,将2年区试和生产试验的点次合计,增产点数≥2/3。

对参加引种试验的认定品种,2年引种试验点数合计,增产点数超过70%。

二、优质稻品种1、抗性:抗性要求同普通杂交水稻品种。

2、产量与品质:品质取样地点在海拔600米左右。

品质达国颁二级优质米标准以上的品种,产量不低于对照;品质达国颁三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种,产量比对照增产≥2%。

3、稳产性:参加区试的审定品种,2年区试和生产试验的点次合计,比对照减产的点次不超过1/3。

河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申请表

河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申请表
3.《申请表》一式两份,分别报送主持单位和省品审办各一份。
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历年品比试验结果:(要求提供试验的地点,对照品种,试验的产量、品质、抗性等主要结果):
选育单位推荐意见:
(签字)盖章
年月日
备注:
填表说明:
1.申请参加试验的新品种(品系),应当符合《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程》的有关规定。2.参试品种的名称,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18条的规定。
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申请表
参试组别:
品种名称
品种类型
是否转基因
品种组合
选育起止时间
是否申请品种权保护
保护品种名称
育种单位
联系电话
E-mail
选育目的: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必须说明亲本的详细来源。常规品种提供选育的系谱过程;杂交品种提供亲本的选育过程和杂交配组过程,亲本如果为已审定品种,必须使用审定名称):

参试申请表

参试申请表

参试申请表一、个人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方式:
二、教育背景
1. 就读学校:
2. 所学专业:
3. 学历/学位:
4. 在校期间的学术成绩:
三、实习经历
1. 实习单位:
2. 实习岗位:
3. 实习时间:
4. 实习内容与成果:
四、科研经历
1. 科研课题:
2. 参与时间:
3. 科研成果:
五、获奖情况
1. 获奖名称:
2. 获奖时间:
3. 获奖级别:
六、专业技能
1. 掌握的技能:
2. 熟练程度:
3. 相关证书:
七、自我评价
1. 个人特点:
2. 学术兴趣:
3. 对参试的动机和期望:
八、推荐人(可选)
1. 推荐人姓名:
2. 推荐单位:
3. 推荐信内容:
九、其他信息
1. 其他相关经历或能力:
2.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以上是我的参试申请表,请审阅。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期待与您的进一步交流。

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参试申请书

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参试申请书
申请单位承诺:
本单位、本人知悉和保证提供的(品种名称)参试品种的真实性,并承担因提供本参试品种产生的法律责任。
(盖 章)
年 月 日
申请单位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省品种审定委员会专业组意见:
年 月 日
注:本表A4版,正反面打印。
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栽培季节、栽培方式、适宜密度、播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其他栽培措施):
品种标准(杂交作物含亲本标准,主要包括对种子、幼苗、成株的茎、叶、花、果实、产品等部位的颜色、形状等质量性状、有关数量性状、品质及抗性进行描述):
保持品种特性和种子生产的技术要点(包括密度、播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其他栽培措施,杂交作物还要包括制种时父母本错期天数、父母本行比以及亲本品种特性、生产要点等):
附件2
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参试申请书
申请组别年月 日
作物名称:
品种(系)名称:
自育(引进)
选育(引进)单位(个人):
通讯地址:
电话/传真:
邮政编码:
联系பைடு நூலகம்:
E-mail: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包括详细、确切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和育成时间等,转基因品种应注明基因来源,并提供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有关证明):
选育(引进)单位(个人)两年品比试验结果:

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项目指南

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项目指南

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项目指南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分别由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领导,同级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或种子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分级、分区进行的。

为了使区域试验能获得准确、可靠和有实用价值的结果,应根据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的不同生态区,分区安排。

如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便是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分别安排的。

玉米品种区试便分为春玉米、北方夏玉米、南方夏玉米三类。

在每个生态区内,还应根据耕作栽培制度及水平、该作物的栽培面积、品种布局和交通等条件,选择能代表该生态区自然条件的农业科研单位、良(原)种场等,合理地设置试点来承担区试任务。

试点确定后,应相对稳定,以利于加强基础建设,积累经验,保证试验的质量。

各试点必须选择前茬一致、地力均匀、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排灌方便、有良好隔离条件的地块安排试验。

田间试验的设计、方法、调查记载项目及其标准应统一,并注意栽培管理的一致性。

参试品种一般应该是在连续以上的品比试验中,表现综合性状优良、稳定,并有由专业单位所作的抗性、产品品质等方面的鉴定结果。

参加国家区试的品种,一般应在省区试、国家育种攻关联合试验中表现突出或本作物各类区试间相互推荐的品种。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主栽品种作为共同对照,其种子应由指定单位统一提供的原种或一级良种,使试验结果有可比性。

各试点也可根据需要,增加一个当地良种作为附加对照。

承担区试的单位,还应选派事业心和责任感强、有一定业务知识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专门负责,以保证试验按计划、按标准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保证试验的质量。

一、项目目标,通过继续组织实施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草品种试验项目,加强试验点建设,完善草品种区域评价测试网络和优良草品种示范与推广体系,保证草品种区域试验的科学、客观、公正和有效开展,为品种审定登记和优良品种示范推广提供可靠依据,提高优良品种比例,促进草种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品种优势和草原保护建设项目效益,为落实国家重大草原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

农作物品种试验办法

农作物品种试验办法

农作物品种试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农作物品种试验是品种审定、推广和结构调整的最主要依据。

为了提高品种试验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使试验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和《广东省农业厅农作物品种审定与登记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农作物品种试验,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品种试验包括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区域试验对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抗逆性、光温敏感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进行鉴定。

每一个品种的区域试验不少于两个生产周期。

生产试验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抗逆性等进一步验证,同时总结栽培技术要点。

每一个品种的生产试验时间为一个生产周期。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省级品种试验由省种子管理机构组织。

省种子管理机构根据需要,可指定相关科研、教学、推广或管理等单位具体主持经省种子管理机构指定的农作物品种试验工作。

第五条品种试验由有区域代表性、具备试验条件、技术力量较强的单位承担。

品种试验承担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主要职责:(一)严格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试验,并采取措施改善试验条件,提高试验质量;(二)指定具有农学或相近专业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以上文化水平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试验工作,并保持试验人员相对稳定;(三)对参试品种作出公正、准确、科学的评价,按时完成试验总结报告,并对试验结果的真实性负责。

第六条市、县种子管理机构应当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省级品种试验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章试验设置第七条品种试验点应根据农业生态条件、生产条件、耕作制度等因素设置。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试验点根据不同作物设定。

试验点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第八条试验田应当选择地势平坦,地力中上、均匀,前茬作物一致,排灌方便,无畜禽干扰,交通便利的田块。

第九条区域试验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

小区长方形,长边与肥力变化最大的方向平行,统一小区面积和种植规格。

同组试验须安排在同一田块进行,具体按附录1执行。

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申报指南

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申报指南

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申报指南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业部2016年第4号令)的有关规定,即日起,凡申请参加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的,请按本指南附件要求办理。

受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全国农技中心品种区试处负责申请受理工作。

附件: 1.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申请要求;2. 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申请表;3.品种选育报告;4.品种比较试验要求;5.转基因检测报告;6.品种和申请材料真实性承诺书;7.标准样品提交要求。

附件1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申请要求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申请参加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申请品种的条件(一)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二)与现有品种(已审定通过或本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受理的其他品种)有明显区别;(三)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四)遗传性状稳定;(五)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名称;(六)已完成同一生态类型区2个生产周期以上、多点的品种比较试验;(七)能提供足够的种子用于品种试验和标准样品留存(具体要求见附件7)。

二、申请材料的要求(一)申请者应提交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申请材料,内容包括:1、申请表(格式见附件2);2、品种选育报告(格式见附件3),包括亲本组合以及杂交种的亲本血缘关系、选育方法、世代和特性描述;品种(含杂交种亲本)特征特性描述、标准图片,建议的试验区域和栽培要点;品种主要缺陷及应当注意的问题;3、品种比较试验报告(格式见附件4),包括试验品种、承担单位、抗性表现、品质、产量结果及各试验点数据、汇总结果等,或省级品种审定试验结果报告;4、转基因检测报告,或者转基因品种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复印件(格式见附件5);5、通过省级审定的,提供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合格证书以及审定公告复印件(与申请品种相关部分);6、取得新品种权的提供新品种权证书复印件,通过新品种权初审的提供受理通知书复印件;7、品种和申请材料真实性承诺书(格式见附件6);8、标准样品要求(具体要求见附件7);(二)应提交材料的格式和数量要求所有材料一律采用A4规格,并装订成册,一式三套。

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管理办法

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管理办法

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管理办法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下简称区试和生试)是育(引)种成果用于生产不可缺少的中间试验,是品种审定和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的主要依据,为了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试验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根据农业部44号令《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和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组织领导1、市区试和生产试验,在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领导下,由市种子站主持。

2、主持单位的任务:制定试验方案;组织田间考察鉴定;培训试验人员;召开试验总结会议;向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汇报工作,并报总结材料。

3、市区试的对象是需要进行审定的作物,经初步试验或试种已经有明显苗头的新品种(系),各育(引)种单位或个人组织的品种试验,只作为市区试推荐品种的参考。

必要时可统一安排预备试验。

4、市生产试验的对象是在市区试中表现优异的新品种(系)。

第二条参试品种(系)的条件1、参加区试品种须具备以下条件:必须是性状稳定,综合性状好的新品种(系),产量比对照种增产5%以上,或虽产量相当,但优质或具有某些特殊优良经济性状。

经过两年以上品种比较试验,或至少一年是正规试验。

对品质及主要病虫害的抗性做了初步鉴定或观察。

转基因品种按农业部有关规定办理。

2、纳入市生产试验品种的条件:经1-2年市区试,表现优异,已初步符合审定条件要求的参试品种(系)。

区试和生产试验可交叉进行。

第三条申请程序1、由育(引)种单位或个人填写《区域试验申请表》(见附件四)和有关材料,由市种子站汇同有关专家共同审查通过后,由市种子站正式通知育(引)种单位纳入区试,审查不符合区试条件的,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者。

2、申请者接到通知后15日那交纳试验费和试验种子,逾期不交纳试验费和试验种子的,视同撤回申请。

第四条试验与总结1、区试年限为2-3年,对经一年区试表现严重缺点,可提前终止参试;生产试验年限为1年。

2、各作物试验布点,以我市不同的自然气候区试,设5-11个点,试验确定后保持相对稳定。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区域试验与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同步开展申请表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区域试验与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同步开展申请表
(签章)
年月日
是否可参加区域试验(此栏源自省种子总站做意见)是否可参加
DUS测试
(此栏由测试分中心做意见)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区域试验与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同步开展申请表
申请单位
通讯地址
申请人
联系电话
申请单位组织机构代码或自然人身份证号码
品种名称
品种所属的属或者种的中文和拉丁文
品种类型
计划提交繁材
时间
主要培育地
是否转基因品种
☐是☐否
转基因
生物名称
转基因安全
证书编号
亲本/组合
申请人真实性
承诺
本单位(本人)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如有虚假愿承担一切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参试申请表
(年)
1、凡品种权申请号及品种权号不填者视为该品种未申请或未获得品种权。

2、转基因品种需提供转基因安全证书复印件。

3、参试组别分为:(1)玉米分普通玉米春播预试组、普通玉米夏播预试组、甜玉米组、糯玉米组和青贮玉米组;(2)小麦分预试组、高肥组(含优质品种)和节水组;(3)大豆分春播组和夏播组;(4)大白菜分春、秋播小型组、春播普通组、夏播组、秋播早熟组、中熟组和晚熟组;(5)西瓜分小型保护地组、早熟组和中晚熟组。

4、请在各类作物(不同类型)播种前60天,将填写完整的申请表寄(送)达北京市种子管理站品种管理科。

5、申请单位如实填写各项内容;申请表须用A4纸,正反两面打印;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路15号邮编:100088
联系电话:(010)62361655 62056472
北京市种子管理站印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