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制视角下PPP项目价格机制与监管机制完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制视角下PPP项目价格机制与监管机制完善研究目前,相比于大批落地的PPP项目,以往失败的PPP项目鲜有报道。

如果深入研究,以项目取消、特许经营期中止、政府提前回购、社会资本暴利或亏损为标志的失败的PPP项目也有很多,比如:国家体育场、杭州湾大桥、刺桐大桥、梧桐山隧道等项目。

失败的原因中又以未能实现社会资本“盈利但不暴利”居多。

PPP 项目中社会资本的暴利或亏损作为问题的表象,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在较短的时间内,仅有社会资本与政府参与的特许经营合同拟定,较难全面考虑到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未来合同状态改变的情况,因此定价与调价条款的设置往往不够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为项目建成运营后的纠纷埋下伏笔;第二,监管缺失或不到位。

当前PPP项目监管主体繁多、权利分散,体系不完善,在部分领域存在监管缺失或多重监管现象,由此导致政府的腐败与寻租问题频发。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部分:首先,从PPP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分析PPP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并具体归纳核心利益相关者对于定价调价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PPP项目在特许经营合同拟定阶段对于定价调价条款应考虑的因素集及参考模型。

其次,分析现行的PPP项目合同中调价条款及传统调价公式的优劣势,研究导致价格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形成机理分析,结合激励与约束条件,引入质量监督、用户评价等因子,改进传统价格上限调整模型,拟在优化调价公式的同时,推动政府规制的进步。

最后,从发达国家公用事业改革历程来看,均经历长期的摸索实践,政府规制不断更新。

而我国目前在公用事业领域并没有建立独立、综合的监管部门,对于PPP项目的监管效率低下,不利于PPP模式的准确应用与深入推广。

基于此,本文从监管的目标与原则入手,研究监管机构的设计原则与框架,同时针对本文的现实问题“如何保证社会资本盈利但不暴利”进行价格监管的路径研究,以期能在政府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制度建设以及监管保障体系建设层面提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