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一、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
1.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1)《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__;把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炼成火眼金睛的是________。
(2)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一文中,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比如“郭巨埋儿”、“________”等。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
’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
”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
(1)《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人。
(2)以上选段内容出自()
A.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黑怪》
B.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C.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D.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3)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什么计策?从中能看出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3.名著阅读
(1)学校要开展以“走进名著、阅读名著”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写了自己最不能忘怀的三个人,请你在横线上写出他们是谁。
“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是________,“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这是________,“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这是________。
4.名著阅读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
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
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1)选段中的“行者”是________,“罗刹”是________
(2)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
________
5.某班将举办《西游记》读写交流会,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圣飘飘荡荡,左沉不能落地,右坠不得存身。
就如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
滚了一
夜,直至天明方才落在一座山上,双手抱住一块峰石。
定性良久,仔细观看却才认得是小须弥山。
大圣长叹一声道:“好厉害妇人!怎么就把老孙送到这里来了?”
此语段中的“妇人”是________,她仇恨大圣是因为她的儿子________被观音菩萨收作________,母子分离。
(2)请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为小组推荐探究专题。
专题一:《西游记》里的高新科技
专题二:________
专题三:取经路上妖魔本领排行榜
6.走进名著
A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山上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扇,更着百倍;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
上面文段节选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文段中的A指的是________(人物),请再写一个与A相关的故事情节:________。
7.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如来对众言曰:“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
如来曰:“三藏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
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
谁肯去走一遭来?”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
(第八回)
唐僧正走处,忽听得一棒锣声,路两边闪出三十多人,一个个枪刀棍棒,拦住路口道:“和尚!那里走!”唬得个唐僧战兢兢,坐不稳,跌下马来,蹲在路旁草科里,只叫“大王饶命!大王饶命!”那为头的两个大汉道:“不打你,只是有盘缠留下。
”长老合掌当胸道:“大王,贫僧是东土唐王差往西天取经者。
自别了长安,年深日久,就有些盘缠也使尽了。
”那贼闻言,掣大棍,上前就打。
长老一生不会说慌,遇着这急难处,没奈何,只得打个诳语道:“二位大王,且莫动手。
我有个小徒弟,在后面就到。
他身上有几两银子,把与你罢。
”那贼道:“且捆起来。
”众喽啰一齐下手,把一条绳捆了,高高吊在树上。
却说三个撞祸精,随后赶来。
忽见长老在树上,八戒呵呵大笑道:“你看师父。
在那等我们便罢了,却又有这般心肠,爬上树去,扯着藤儿打秋千耍子哩!”行者见了道:“呆子,莫乱谈。
师父吊在那里不是?你两个慢来,等我去看看。
”好大圣,急登高坡细看,认得是伙强人。
心中暗喜道:“买卖上门了!”即转步,摇身一变,变做个干干净净的小和尚,肩上背着一个蓝布包袱。
来到前边,叫道:“师父。
”三藏道:“徒弟呀,还不救我一救?”那伙贼见行者与他师父讲话,撒开势,围将上来道:“小和尚,你师父说你腰里有盘缠,趁早拿出来,饶你们性命!”行者放下包袱道:“盘缠有些在此包袱,不多,只有马蹄金二十来锭,粉面银二三十锭,散碎的未曾见数。
要时就连包儿拿去,切莫打我师父。
”那伙贼闻言,都甚欢喜道:“这老和尚悭吝,这小和尚倒还慷慨。
”教:“放下来。
”那长老得了性命,跳上马,顾不得行者,操着鞭,一直跑回旧路。
行者忙叫道:“走错路了。
”提着包袱,就要追去。
那伙贼拦住道:“那里走?将盘缠留
下,免得动刑!”好大圣,耳中摸一摸,拔出一个绣花针儿道:“列位,我出家人,果然不曾带得盘缠,只这个针儿送你罢。
”那贼道:“你好道会做裁缝?我要针做甚的?”行者听说不要,就拈在手中,晃了一晃,变作碗来粗细的一条棍子。
将棍子插在地下道:“列位拿得动,就送你罢。
”两个贼上前抢夺,可怜就如蜻蜓撼石柱,莫想弄动半分毫。
这条棍本是如意金箍棒,天秤称的,一万三千五百斤重,那伙贼怎么知得。
大圣走上前,轻轻的拿起,丢一个蟒翻身拗步势,指着强人道:“你都造化低,遇着我老孙了!”群贼围上前来,打了五六十下。
行者笑道:“且消停!待我一个个打来,一发教你断了根罢!”荡的两棍,打死了两个,唬得那众喽啰撇枪弃棍,四路逃生而走。
却说唐僧骑着马,往东正跑,八戒、沙僧拦住道:“师父往那里去?错走路了。
”长老兜马道:“徒弟啊,趁早去与你师兄说,教他棍下留情,莫要打杀那些强盗。
”呆子一路跑到前边,厉声高叫道:“哥哥,师父教你莫打人哩。
”行者道:“别个都散了,只是两个头儿在这里睡觉哩。
”呆子行到身边,看看道:“这两个,张着口睡,都淌出些粘涎来了。
”行者道:“是老孙一棍子打出豆腐来了。
”八戒道:“人头上又有豆腐?”行者道:“打出脑子来了!”八戒听说打出脑子来,慌忙跑转去,对唐僧道:“打杀了。
散伙了!”三藏问:“阿弥陀佛!打的怎么模样?”八戒道:“头上打了两个大窟窿。
”三藏教:“解开包,取几文衬钱,快去那里讨两个膏药与他两个贴贴。
”八戒笑道:“师父好没正经。
膏药只好贴得活人的疮肿,那里好贴得死人的窟窿?”三藏道:“真打死了?”就恼起来,口里不住的絮絮叨叨,猢狲长,猴子短……
(第五十六回)
(节选自《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1)根据第八回,简要概括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根本原因。
(2)请说说《西游记》中你最喜爱哪一个角色,为什么?
(3)鲁迅认为《西游记》“实出于游戏”,请结合上文第五十六回节选内容简要分析。
8.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做人。
阅读南朝宋刘庆义编写的小说《________》,懂得少年元方的方正;阅读美国女作家________的《再塑生命的人》,懂得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
阅读________的《金色花》,通过儿童的视角感受对母亲的依恋。
9.以下语段均选自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阅读推荐的名著,请根据平时的阅读体验,选择其中一个语段,猜测其出处,并说明理由。
①“你是七班的大房,我想起来,你娘家是×××四班。
两头都是地主,你的东西不会是自己劳动来的。
你们,从小老妈子抱着,丫环搀扶着,你们娶聘,骑马坐轿,绫罗绸缎,跟房跟班,你们享过福。
怎么说是你的东西?穷人的东西,血汗换来,才是自己的。
你们都是吃闲饭的人……”
②“请允许我给您指出,”他最后尖声说,“你们所有青年人,未加思索就判断和解释各种事情;你们对自己的祖国了解不多;先生,你们不熟悉×××,就是这么回事!……你们都只读××书。
瞧,比如现在您给我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得啦,就说关于那些家仆吧……”
③这日到了跂踵国,有几个国人在海边取鱼,一个个身长八尺,身宽也是八尺,竟是一个方人。
赤发蓬头,两只大脚有一尺厚,二尺长,行动时以脚指行走,脚跟并不着地,一步
三摇,斯斯文文,竟有宁可湿衣,不可乱步的光景。
④他在南赡部洲,不觉八九年馀,忽行至西洋大海。
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做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
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
他也不怕狼虫虎豹,直登山顶。
10.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那老僧道:“老爷自上邦来,可有甚么宝贝,借与弟子一观?”三藏道:“可怜!我那东土,无甚宝贝,就有时,路程遥远,也不能带得。
”行者在旁道:“师父,我前日在包袱里,曾见那领袈裟,不是件宝贝?拿与他看看如何?”众僧听说袈裟,一个个冷笑。
行者道:“你笑怎的?”院主道:“老爷才说袈裟是件宝贝,言实可笑。
若说袈裟,似我等辈者,不止二三十件;若论我师祖,在此处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那老和尚,也是他一时卖弄,便叫道人开库房,抬出十二柜放在天井中,两边设下衣架,四围牵了绳子,将袈裟一件件抖开挂起,请三藏观看。
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笑道:“好,好,好,收起收起!把我们的也取出来看看。
”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
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
”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
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
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行者道:“放心放心!都在老孙身上!”你看他不由分说,急急的走了去,把个包袱解开,早有霞光迸迸,尚有两层油纸裹定,去了纸,取出袈裟!抖开时,红光满室,彩气盈庭。
众僧见了,无一个不心欢口赞。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作者是明代小说家________(人名)。
(2)唐僧不愿将袈裟展示给别人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1.回答有关名著的问题。
(1)“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胎,一日迸裂,……”这段文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
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处情节是________。
(2)《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会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1)《狗·猫·鼠》一文,出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中列举猫的罪行,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这些罪行主要是:一,________;二,________;三,________。
虽然后来知晓隐鼠并不是猫所害、但鲁迅先生还是没对小猫产生好感。
文章讽刺和嘲讽生活中与猫同一类型的人。
(2)《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唐僧遣悟空去化斋饭。
遇到山中妖精,山中妖精想吃唐僧肉以长生不老,于是一变①________,二变②________,三变③________,迷惑唐僧,悟空打死妖精,唐僧大怒,逐走悟空。
(3)三藏见他意思,实有好心,真个像沙门中的人物,便叫“徒弟啊,你姓甚么?”④道“我姓孙。
”三藏道“我与你起个法名,却好呼唤。
”④道“不劳师父盛意,我原有个法名,叫
做⑤。
”三藏欢喜道“也正合我们的宗派。
你这模样,就像那小头陀一般,我再与你起个混名,称为⑥,好么?”⑤道“好,好,好!”自此时又称为⑥。
上面文段中横线处是同一人物形象在三个不同阶段的称呼。
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出与原文内容相符的称号。
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4)《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开始取经时意志并不是很坚定,请问他曾经几次返回花果山?都是哪几次?________
13.伟大的作品善于将小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白洋淀纪事》中撑船的老头子、《湘行散记》中《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里那个年逾80的老纤夫、《镜花缘》中的多九公都有着自己的经历和性格。
他们在文中都遭遇了怎样的困境?又是如何走出困境的?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感悟?自选上面三个人物中的一个,结合作品具体情节简要说明。
14.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有那一伙管兵器的小妖,着两个抬出一杆丈八长的火尖枪,递与妖王。
妖王轮枪拽步,也无什么盔甲,只是腰间束一条锦绣战裙,赤着脚,走出门前。
行者与八戒,抬头观看,但见那怪物——面如敷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
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
战裙巧绣盘龙凤,形比哪吒更富态。
双手绰枪威凛冽,祥光护体出门来。
哏声响若春雷吼,暴眼明如掣电乖。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妖王”是________。
(2)“威凛冽”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选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4)“妖王”最终是怎样被降服的?
15.名著阅读。
(1)上图中表现的是《西游记》________中的故事情节。
在这个情节中,妖精巧妙利用了唐僧________的性格,使师徒间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妄图达到吃唐僧肉的目的;即使、唐僧一再地误解孙悟空,他依然坚决地“打倒妖魔”,彰显了他________的光辉形象。
(2)童年是生命的底色,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许多篇章都表现出儿童的天性。
《________》中拔何首乌、折腊梅花等情节表现出儿童对大自然的亲近;《阿长与<山海经>》中“迅哥儿”对《山海经》的渴望,表现了儿童________;《五猖会》中记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________》的痛苦,抒发了儿童对自由成长的渴望。
16.名著阅读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不肯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为救师傅,请求南海观音用天罡刀阵和“金箍儿”降服了他和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
B.《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了陈莲河等庸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特别提到他们所开的古怪药引:经霜三年的甘蔗、完好的鼓皮、原配蟋蟀一对,揭露了这些人故弄玄虚、骗取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C.“他见水响中,见一条条蛇蹿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
”这段文字中的“他”是指小西天的黄眉怪,“大圣”指孙悟空。
D.《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纯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他本是西海小龙王,因犯天条,锯角退鳞,变白马,驮唐僧往西方取经。
忽闻人讲唐僧是个虎精,他也心中暗想道:“我师父分明是个好人,必然被怪把他变做虎精,害了师父。
怎的好!怎的好!大师兄去得久了;八戒、沙僧,又无音信!”他只捱到二更时分,万籁无声,却才跳将起来道:“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
①选文中说他“犯天条”具体指的是什么事?
②“大师兄去得久了”是指孙悟空回花果山了,他为什么要回花果山呢?
17.鲁迅在《朝花夕拾》序文中这样写道:“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
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
鲁迅在“时时反顾”什么?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内容,写出两点并分析。
18.走进名著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________集,原题为《________》,其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是《________》。
这部书中也回忆了鲁迅成长历程中的许多人物,其中你最熟悉的人物是________。
(写出一个即可)
19.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沈从文1934年创作的散文集《________》,饱含沉甸甸的责任意识,将尖锐的民族问题与社会矛盾,融汇在人事的叙述中;作家________创作的《白洋淀纪事》,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2)阅读下面《朝花夕拾》片段,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
猖会的热闹,对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①这部分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一文。
②别人都露出笑容,而“我”却不高兴,原因是________。
③试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说说鲁迅对父亲的感情是________。
20.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他说那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是朕将前言陈具一遍。
……崔判官教朕回阳世,千万作一场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孤魂……(唐太宗)榜行天下,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会。
(《西游记》第十一回)
(1)请简述“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
(2)推选的“有道高僧”是谁?这位高僧在“水陆大会”后发下什么誓愿?
2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
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
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
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
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1)选文选自于鲁迅作品《朝花夕拾》的《________》(作品),文中的“他”是________(人名)
(2)文中的“他”和鲁迅是什么关系?同时分析一下“他”的人物形象。
(3)联系原著,简要分析“他”悲惨命运是由什么造成的。
22.《湘行散记》和《白洋淀纪事》是七年级上册自主阅读推荐书目。
《湘行散记》是一篇独特而别致的散文集,它呈现了独特的自然世界和别样的生命形态,在美丽而淳朴的自然风物背后隐含着乡民的激情和无奈,表现了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沉静。
《白洋淀纪事》写得很美,有一种淡淡的诗意,作者用清新、含蓄、明净的语言,讲述了冀中人民在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请你根据以上的点评,选择属于各自作品的片段。
(各选两项)
A.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钢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B.真没有再使我惊讶的事了,在黄晕晕的煤油灯光下,我原来又见到了那成衣人的独生
子,这人简直可说是一个老人。
很显然的,时间同鸦片烟已毁了他。
C.这水手结实硬朗处,倒真配作一个兵。
那分粗野爽朗处也很象个兵。
全船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他。
昨天小船上滩,小水手换篙较慢,被篙子弹入急流里去时,他却一手支持篙子,还能一手把那个小水手捞住,援助上船。
D.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微。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湘行散记》:________;《白洋淀纪事》:________
23.名著阅读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本段文字节选自鲁迅散文集《________》中的《五猖会》,父亲在要“我”背《________》,“我”却想急于看五猖会。
(2)“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的原因是什么?
24.名著阅读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都是出自鲁迅散文集《________》中的篇目,都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请联系这些文章,讲一讲鲁迅的成长经历。
25.名著阅读。
(1)“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以上文字出自________(作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段中的“她”是________(人物)
(2)《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______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_______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________。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感情,令人回味无穷。
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每个横线上选择一篇文章即可)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