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人民版必修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历史
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 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 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该是 怎样的呢?
中书省→门下省→皇帝 →尚书省→工部
提前上奏 同意后审议
(3)宋代:二府三司 皇 帝
三司使
(财政 机构)
中书门下
(行政 机构)
枢密院(调兵)
(军事 机构)
度盐户 支铁部
局限:服务并受制于皇权未能对皇权作 出制约(代表皇帝不代表社会)实际效 能是有限的。
该剧被誉为国内首部古装纪实悬 疑电视剧。
《大宋提刑官》根据宋代法医名家 宋慈的专著《洗冤集录》改编,《洗 冤集录》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法医检 验专著,也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这部专著迄清代数百年来一直被奉为 法医检验的经典。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皇好帝了的烦歌恼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君权与相权 忠忠奸奸难辩难睡不辨好,
选官制度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官是吏官吏难选不选好, 贪腐污腐败败治难不了治;
最地怕方地方难造反管了, 监察制度 地方制度 身家性命也难保。
本课结构:

君 主
皇帝制度
主 专
专 丞相制度
制 政 监察制度
君主专制的演进(巧记方法 )
汉承秦制有变化,武帝起用布衣相; 魏晋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 宋代皇权更加强,制约宰相有办法; 参知政事分行政,三司财政约束它。 元朝也设中书省,唐元中书要分开。
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选拔方式趋向严 密、科学
古文鉴赏(有关选官制的评价)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为吏者长子
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世官制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 第良将怯如鸡。。察举制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九品中正制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科举制
制 政
体 的
选官制度
体 的
演 地方制度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自学归纳
1.时间:秦创立后,贯穿二千余年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弊端:带有独断性、随意性
①君国关系
②君臣关系:以维护皇权、服 务皇帝为基本原则
二、君权与相权
相权的存在是皇权独断地位的最大威胁,削弱相权也成为历代强化君权的 措施,那么秦朝以后的历代都采取了那些措施削弱相劝?
③宣政院辖区: 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2)行省受中央节制
①民政——中书省 ②军政——枢密院
蒙古:岭北行省
东北:辽 阳 行 省
云贵: 云南行省 台湾:澎湖巡检司 元代的行省
3、明清沿用行省制度
4、行省设置的意义:
(1)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 国省制的开端。
御史大夫印 明监察御史王忬象牙腰牌
四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自我归纳P15
1 先秦:世官制 世官制是官职世袭的制度。这一制度决定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贱有常辱,贵有常荣的现象。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贵族
政治)
2 汉:“察举制” 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察举制(汉武帝)举荐的标准,要看德行和才能。
宋朝:二府三司制; 进一步分散相权
2、影响: 明朝君:主废专除制丞相制制度。走(向明太极祖端);废除相权
——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 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 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同参

章知
事 宰

相事
()
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
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相权很大
汉朝:频繁更换1、丞相趋,势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相 唐,朝设:立三“省中六朝部至其”制被君相演对;废权权抗变相除日日“影权。益的益外一响加朝削总分相”强?弱为趋权;,直三一势分?为二
1 历代监察机构的设置:自我归纳P14
秦朝: 中央: 御史大夫 地方: 监御史
西汉: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 (州)刺史(东汉成为地方军政长官)
东汉到元朝 御史台 (宋有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提点刑狱司)
明初至清末: 都察院
2 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P14
积极:一定程度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 政,防止贪污腐败。
③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④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3)局限性:
①、考试科目和内容,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
②、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 和创造意识的人。
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
制度
标准 方式
汉朝
察举制 品德 举荐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
科举制
门第 才学
评定 授官
考试
发展规律: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 趋向公开公平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朝代
秦朝 汉初 汉中后期
唐 宋 元 明 清
地方行政机构
趋势:郡、县二级制 中央权郡力、加县二强级,制 地方州权、力郡削、县弱三;级制
道、州、县三级制 路、州、县三级制
省、路、府、州、县
省(承宣布政使司)、府、县
省、道、府、县
小结
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对皇权的威 胁也日趋减弱。
拓展: 士族: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庶族:又称“寒门”、“寒族”。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
●巩固: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是经济发展、阶级关 系变动的必然。实质是将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
世界影响
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 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 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 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德 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 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 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 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
(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削弱。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 (4)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的本
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
(2007广东单科)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 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 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 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D.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西汉时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1、西汉政治体制的特点如何?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2、汉武帝时期是如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政治:削弱相权; 选举制度:察举制; 文化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地方行政制度:行郡县,解决王国问题; 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制度;
C 年代
B 年代
皇 权
D 年代
巩固:下列各项具有监察官吏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厂卫特务机构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
巩固: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
正确的是
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③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个朝代影
响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
■君权和相权■
离任原因 任职时间
免职
1年2月
免职 去世
3年8月 3年9月
免职 去世 畏罪自杀 畏罪自杀 下狱死
7年6月 2年4月 3年 2年10月 2年7月
去世 下狱死 下狱腰斩 昭帝时死
8年3月 12年2月 2年2 2年
汉武帝所用丞 相三人,下狱死者 占其半,生者如田 蚡、石庆、公孙弘 辈,只能装聋作哑, 唯命是从而已。以 至于讨论出兵边疆 的大事,汉武帝竟 说 “田蚡不足与 计”。汉武帝如此 重用内朝官,用近 臣、内朝来压制宰 臣和外朝,当拜公 孙贺为相时,贺竟 伏地大哭,不受印 绶。此外,武帝还 大胆启用出身寒微 的士人做官:比如 从奴隶群众提拔了 卫青做大将军等。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当09时上推海行)在的宋选代官官制员度中是,(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D,是以为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010年山东卷)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
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D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演变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德才进行评定,
分为九等。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根据。
3、科举制:考试选官P15
(1)特点: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2)积极作用:
①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破 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②提高官员的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
五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被西方学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科举制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强调凭才能而不是
凭出身选拔官吏。
五、行省的设置(P16自我归纳) ——地方行政区划 1、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区划 (1)秦代:郡、县 (2)汉代:州、郡、县 (3)唐代:道、州、县 (4)宋代:路、州、县
2、元朝行(中书)省的设置: (1)行省的设置 ①全国设十行省: ②中书省直辖“腹里”山:西、河北、 北京、山东
1、原因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2、实质
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
3、措施
汉 初: 沿袭秦皇帝制度
(1)汉代
汉武帝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让身份低微的人做丞相
设中朝(内朝)(决策机构)人员组成
设外朝
(执行机构)人员组成
姓名 窦婴 许昌
田蚡
薛泽 公孙弘 李蔡 严青翟 赵周 石庆 公孙贺 刘屈髦 田千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延伸: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
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 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
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




年代
A
皇 权
汉武帝时中外朝制度
决策机构
中朝
提 拔 的 人 才
皇帝
执行机构
外朝


丞御太



相大尉


九卿
(2)唐代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中书省 草拟
户部 户籍、土地、赋税
皇 帝
尚书省 执行
门下省 审议 政事堂
礼部 礼仪、科举 兵部 军政 刑部 刑狱
工部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作用: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 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既保 证皇权独尊又减少决策的错误;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此后历朝都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