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病毒病难以防治?原来还有4种类型,分清原因对症下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莓病毒病难以防治?原来还有4种类型,分清原因对症下
药!
草莓病毒病是一种危害草莓生产较重,损失较大且防控较为困
难的一种病害,以防为主,及时防治蚜虫蓟马等传播途径,减
少病毒病的发生。

一、症状:
草莓受单种病毒侵染,往往症状不明显,被复合侵染后,主要表现长势衰弱、退化,新叶展开不充分,叶片无光泽、失绿变黄、皱缩扭曲,植株矮化,坐果少、果实产量低。

二、草莓病毒病的几种类型:
1.草莓斑驳病毒:该病毒分布极广,有草莓栽培的地方,几乎都有该病毒病发生。

单独侵染时,草莓无明显症状,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时,可致草莓植株严重矮化,叶片变小,产生褪绿斑,叶片皱缩扭曲。

2.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该病毒单独侵染时,草莓植株稍微矮化,复合侵染时引起叶片黄化或失绿,老叶变红,植株矮化,叶缘不规则上卷,叶脉下弯或全叶扭曲。

3.草莓镶脉病毒:单独侵染时无明显症状,复合侵染后叶脉皱缩,叶片扭曲,同时沿叶脉形成黄白色或紫色病斑,叶柄也有紫色病斑,植株极度矮化,匍匐茎发生量减少,产量和品质下降。

4.草莓皱缩病毒:该病毒为世界性分布,是对我国草莓危害最大的病毒。

病毒强株系侵染草莓后,可致草莓植株矮化,叶片产生不规则黄色斑点,扭曲变形,匍匐茎数量减少,繁殖率下降,果实变小。

与斑驳病毒复合侵染时,植株严重矮化,再与轻型黄边病毒三者复合侵染,会导致草莓大幅度减产,甚至绝产。

发病条件是由草莓斑驳病毒(SMOV)黄边病毒(SMYEV)皱缩病毒(SCrV)等单独或符合侵染所致。

病毒病主要在草莓种株上越冬,通过蚜虫传毒。

病毒病的发生程度与草莓栽培年限成正比,品种间抗性有差异,但品种抗性易退化。

这些年来,由于病毒感染而出现严重退化。

病原由多种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主要有草莓斑驳病毒(SMOV)、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MYEV)、草莓皱缩病毒(SCrV)、草莓镶脉病毒(SVBV)。

三、发病规律:
病毒主要在草莓种株上越冬,通过蚜虫传毒;但在一些栽培品种上并不表现明显的症状,在野生草莓上则表现明显的特异症状。

病毒病的发生程度与草莓栽培年限成正比,品种间抗性有差异,但品种抗性易退化。

重茬地由于土壤中积累的传莓线虫及昆虫的数量增多,发生加重。

四、防治方法:
草莓病毒病主要是由蚜虫危害传播,植株本身带毒也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其防治方法:
① 培育无毒母株,栽植无毒秧苗。

② 加强田间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烧毁。

③ 选用抗病品种,一般采用红颜和章姬。

④ 培养无毒种苗,发展草莓茎尖脱毒技术,建立无毒苗培育供应体系,栽培额度种苗,引种严格剔除病种苗,不从重病区引种。

⑤ 生物防治预防:在缓苗期,一般覆膜后,使用盐酸吗啉胍,同时添加渗透剂、有机硅等,进行喷雾,连喷2次,2次间隔期3—4天。

消灭蚜虫,秧苗定植时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细致喷洒,做到净苗入室,以后发生蚜虫危害,可在夜晚封闭设施,后点燃蚜虫净发烟弹(每350米2温室4枚)熏蒸8—10小时消灭之;也可以结合防病、根外喷肥喷洒4.5%氯氟氰菊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