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交际文化差异和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西方交际文化差异和大学生跨文化
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析中西方交际文化差异和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 中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英语学习者有必要了解讲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了解汉语和英语的语用差异,否则,会在使用英语与英美人进行交流时导致误解,产生交际障碍,即语用失误(pramatic failure)。

下面从几个方面阐述中西方主要交际文化差异。

1.1 打招呼用语
在中国,熟人之间见面问候,一般关心对方:“上哪去?”“吃了吗”如果把这句话直接翻译成英语(“where are you oin?”)问候英美人,很可能引起对方不快,他极有可能回答你:“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问对方:“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发出吃饭的邀请。

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ood mornin/afternoon /evenin.(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how do you do?(您好!)”“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或简单问候为“hello”或“hi”。

在课堂上,中国学生总是用“ood mornin,teacher”来作为课堂开始的问候语,但这种表达就是错误的,因为在英语里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一般不用作称呼,应
改为“ood mornin,sir.”或“ood mornin,madame.”
1.2 呼语
在称呼用语的习惯上英美国家的人与中国人使用的说法也有很大区别,比如,小孩子可直呼其爷爷奶奶名字,而被认为亲切。

这在中国人的眼里是对老人不敬,没有教养的行为。

在汉语里,我们可以称呼某老师,某经理,某市长等,而在英语中却不能说“teacher zhan(张老师),”enineer wu(吴工程师)等。

正确的说法是应按照英美人的文化称其为mr zhan,mrs wu, miss wan等。

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分得很细,可称呼为“二哥”、“大姐夫”、“二嫂”之类,但在英美国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可直呼其名。

1.3 寒暄
在隐私方面,中国人与英美人的观念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很愿意了解别人的私生活,认为这是关心别人的表现。

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不愿意别人过多地知道自己的私事,西方人也不爱问别人的相关事情。

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喜欢询问对方的年龄,有没有结婚,有没有子女,职业是什么,收入多少,但西方人会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他们不愿意提及。

因为在英语文化中,年龄、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是自己能力的体现,忌讳别人问及。

中国人还喜欢问对方,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好久不见,你又长
胖了。

”来表达对听者的关心。

英美人如果听到你说:“you are fat.”或“you are so thin.”会感到尴尬,不知怎么回答,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不礼貌的问题。

英美人寒暄时最常用的话题是天气状况,或是对对方服饰的赞美。

如“it”s fine,isn”t it?”“your dress is so nice!”等等。

1.4 赞扬与祝贺用语
中国人有谦虚的美德,当英美人称赞我们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也难免要谦虚一番,回答“哪里哪里”。

但西方国家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会高兴地说“thank you”表示接受。

对这样的回答,我们会认为西方人不谦虚;而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例如:英美人常对中国人说说:“your enlish is quite fluent.(你英语说得很流利)。

”中国人最常用的回答是:“no,no。

my enlish is very poor.(不,不,我的英语讲得不好。

)”对于中国人的这种谦虚回答,英美人会误解为对方怀疑自己的判断力。

1.5 道别用语
汉语和英语的道别用语也不同。

中国人送客时,会把客人送到门口,甚至马路上,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走好”、“慢走”、“再来啊”等等。

然而这些话都不能直译成英语,如果说stay here,o slowly,walk slowly.e aain 就太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了,道别时,英美人一般微笑并作
个再见的手势说:“oodbye.see you later.so lon.take care就可以了。

1.6 其他社会礼节
在宴请宾客时,中国的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劝客人多吃菜。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习惯尊重个人的选择,所以吃饭的时候,他们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而是尊重客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所以他们使用“help yourself to …”来劝客人多吃菜。

再如,中国人使用“谢谢”也没有英美人那样频繁。

在中国只有别人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时,才说:“谢谢”,是真心表示谢意。

而英美人无论是家庭成员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为很小的行为,甚至是份内之事都习惯说:“thank you.”英美人口中的“谢谢”只是习惯性的回答,并不一定表示多大的谢意。

回答“thank you”,中国人往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it”s my duty.”),就会让英美人不快,因为“it”s my duty.”的含意是:我本不想做,但这是我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

”适当的回答应是“it”s a pleasure(我很乐意).或you”re wele(不用谢)”英语中的“please”也不完全对等于汉语中的“请”,在某些场合表示“请”不应该用“please”。

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时,一般都说“after you(你先请)”。

因此,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应了解它的相关文化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使自己在运用英语表达时符合英美人的习惯,不会产生语用失误,从而达到顺利得体交际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