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奉新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大豆的白花和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红花×红花→红花②红花×红花→301株红花+101株白花
③红花×白花→红花④红花×白花→98株红花+102株白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下列有关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外的Na+浓度低于膜内
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C.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时,Na+进入突触后膜不消耗能量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3.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某研究团队以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宽度为2000m左右;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宽度为400m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A.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一样,说明它们的生态位一样
B.4种水鸟中,青脚鹬的觅食生境范围最宽,绿头鸭的觅食生境范围最窄
C.从觅食的角度看、4种水鸟相互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
D.每种鸟类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4.细胞呼吸是细胞产生ATP的主要方式,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贮存的干种子不能进行细胞呼吸
B.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细胞呼吸的每个阶段都能产生ATP和热能
D.甘薯块茎、动物骨骼肌细胞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5.下图简要概括了真核细胞中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相关物质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①表示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B.图中②表示转录,该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与DNA复制过程中有所不同
C.图中③表示翻译,该过程离不开④
D.图中④上的密码子决定其携带的氨基酸的种类
6.下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伴随甲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中
B.乙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
C.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D.群落内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形式相同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下图是某人的体验化验单和人体的血糖调节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
X X医院化验单
姓名: XXX
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 7 TU/L 0-45
肌.酐CRE 1.9 mg/dl 0.5-1.5
尿素氮BUN 14.6 mg/dl 6.0-23.0
血清葡萄糖GLU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TG 217 mg/dl 50- 200
总胆固醇TCH 179 mg/dl 150- 220
(1)从图中的化验单可以看出其生理指标测定值异常的项目有_____。
(2)据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可知,正常人的血糖平衡是由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
图中的激素a 是_____,它与激素b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填拮抗作用/协同作用)。
(3)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此时机体会处于饥饿状态,但一般情况下,体内的血糖仍能维持相对稳定,请从体液调节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胰岛A 细胞和胰岛B 细胞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0分)草莓果实成熟通常经过绿果期、白果期和红果期等阶段;果实成熟过程除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外,光和水分等环境因素也参与了调节。
科研人员利用外源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对草莓果实成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植物体内,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是以_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的。
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和___________等作用。
(2)光作为一种信号,被草莓植株的光敏色素等受体捕获后,光敏色素被激活,信号经过转导,影响细胞核内
___________,从而影响幼苗的形态建成。
光敏色素在___________细胞内含量比较丰富。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施用___________能延迟草莓果实衰老,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有人认为外施IAA和ABA 会相互抑制对方的合成,可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测定对照组中的___________含量、ABA处理组中的___________含量以及IAA处理组中的___________含量,再进行对比,予以验证。
(4)植物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性,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素在植物体需要源源不断的合成,其原因是___________。
9.(10分)图甲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图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
请回答:
(1)1931年科学家从人尿液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
(2)乙图中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a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____ mol/L。
(3)在认识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后,农民会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是因为去掉顶芽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抑制作用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
(4)①图丙示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该过程中酶活性实现的。
②赤霉素与生长素表现出激素间相互作用类型中的________作用。
③为了探究生长素适宜喷施的最适浓度,有必要进行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0分)图示为下丘脑参与人体相应活动的调节过程,A~E表示结构,a~f表示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结构A为______。
当人体较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结构A会释放d______(填名称)促进D分泌e,进而促进E分泌甲状腺激素,使细胞代谢水平提高而增加产热,其中e的化学本质是______。
(2)某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结构A的______会兴奋,促使其合成和分泌f______(填名称),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调节。
f只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原因是只有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含有识别______。
(3)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
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______、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______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
若某人不吃早餐,当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时通过图中______条(选填“1”、“2”、“3”)途径使血糖浓度升高,长此以往可能出现低血糖症。
11.(15分)如图1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体液;图2中c-f表示相应的物质,甲、乙表示相应器官;图3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
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表示内环境的是___________(用标号表示)。
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O2浓度_____(填“高于”“低于”
或“等于”)b处的O2浓度,③④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___________。
(2)人体保持体温稳定是机体代谢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寒冷刺激后,图2中下丘脑分泌物质c增多,则物质c是___________,最终引起e分泌增加,当e的含量偏高时,_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会减少,使e
的含量不至于过高。
可见,e分泌的调节中既存在___________调节,又存在___________调节。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网络中,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的器官是___________。
(4)通过图3分析,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信息分子参与免疫调节,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详解】①红花×红花→红花,不能判断红花和白花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①错误;
②红花×红花→红花(301株)+白花(101株),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红花相对于白花是显性性状,②正确;
③红花×白花→红花,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说明红花相对于白花为显性性状,③正确;
④红花×白花→红花(98株)+白花(102株),这属于测交实验,不能判断红花和白花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④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考生识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应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2、C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神经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②神经递质的种类:乙酰胆碱、多巴胺等;
③神经递质的去向:迅速地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④传递特点:单向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A、静息状态时Na+浓度膜外高于膜内,K+浓度膜内高于膜外,A错误;
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类,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B错误;
C、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通过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C正确;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作用于肌肉和某些腺体,D错误。
故选C。
3、A
【解析】由图表可得,绿头鸭主要生存在低潮盐沼一光滩带,以小坚果为主要食物,与绿翅鸭、鹤鹬、青脚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稳定的生态位,这是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详解】A、觅食生境一样的两种鸟生态位不一定相同,因为生态位包括多项内容,物种种类,物种在种群中的位置,占用资源以及种间关系都会导致生态位不同,A错误;
B、青脚鹬在三种觅食生境中均有出现;鹤鹬和绿翅鸭主要出现在生境1和生境3;绿头鸭主要出现在生境1,故4种水鸟中,青脚鹬的觅食生境范围最宽,绿头鸭的觅食生境范围最窄,B正确;
C、从觅食角度分析此表,4种水鸟彼此之间的觅食生境和食物种类都有交叉,所以彼此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既有食物上的竞争也有空间资源的竞争,C正确;
D、由于长期自然进化,该湿地中每种鸟类分别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4、D
【解析】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被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型氢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2、无氧呼吸的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重新生成乳酸,一般植物细胞内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贮存的干种子中的细胞仍然是活细胞,能进行细胞呼吸,A错误;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但蛙成熟的红细胞有线粒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有氧呼吸的每个阶段都能产生ATP和热能,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可以产生ATP和热能,第二阶段不产生ATP和热能,C错误;
D、甘薯块茎、动物骨骼肌细胞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D。
5、D
【解析】由题意可知,图中①表示基因,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tRNA。
【详解】A、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真核生物中,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少部分不以染色体为载体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正确;
B、从基因到RNA是转录的过程,该过程的原料为A、U、
C、G核糖核苷酸,碱基配对存在A-U,无A-T,而DNA 复制过程的碱基配对则相反,正确;
C、mRNA到蛋白质的过程为翻译过程,该过程需要tRNA转运相应的氨基酸,以此该过程离不开tRNA,正确;
D、tRNA不含密码子,tRNA的反密码子决定其携带的氨基酸的种类,错误;
故选D。
【点睛】考查三种RNA的组成、功能和场所:
6、A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甲过程是利用二氧化碳合成(CH2O),该过程可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乙过程表示(CH2O)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该过程可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还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
【详解】A、伴随甲过程(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的进行),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中,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圈中的循环过程,A正确;
B、乙过程可以代表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还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等,B错误;
C、蓝藻或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也能完成该循环,蓝藻和硝化细菌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错误;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O2形式进行循环,而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D错误。
故选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1).肌酐、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2).神经-体液(3).胰高血糖素(4).拮抗作用(5).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增加,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6).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1、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分析图:A能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B能升高血糖浓度,为胰高血糖素。
【详解】(1)从图1中的化验单可以看出其生理指标测定值异常的项目有肌酐、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
(2)由图2可知,血糖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激素a是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和激素b(胰岛素)是拮抗作用。
(3)在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增加,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
胰岛A 细胞和胰岛B 细胞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及其功能,掌握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8、(1)①.主动运输②.诱导细胞分化
(2)①.特定基因的表达(转录)②.分生组织
(3)①.生长素(或IAA)②.和对照组及ABA处理比较,用一定浓度IAA处理后,绿果比例升高,红果比例降低③.IAA、ABA ④.IAA ⑤.ABA
(4)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
【解析】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叶片等。
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题图分析,图示为ABA和IAA对果实成熟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ABA处理后,红果明显增多,绿果和白果减少,说明ABA能促进果实成熟;IAA处理后,绿果和白果增多,红果减少,说明IAA能延迟草莓果实成熟。
【小问1详解】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指的是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方向运输,其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和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
【小问2详解】
光作为一种信号,被草莓植株的光敏色素等受体捕获后,光敏色素被激活,信号经过转导,影响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
表达,从而影响幼苗的形态建成。
根据其功能可推测,光敏色素在分生组织细胞内含量比较丰富,从而可以影响细胞的分化过程。
【小问3详解】
实验结果显示,和对照组及ABA处理比较,用一定浓度IAA处理后,绿果比例升高,红果比例降低,据此可知,施用生长素(或IAA)能延迟草莓果实衰老。
有人认为外施IAA和ABA会相互抑制对方的合成,为了验证上述推测,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测定对照组中的IAA和ABA含量、ABA处理组中的IAA含量以及IAA处理组中的ABA含量,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予以验证。
【小问4详解】
植物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且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因此,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尽管有微量高效的特点,还需要不断合成,作为植物激素的生长素就是如此。
【点睛】熟知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激素作用的特点也是本题的重要考点,生长素的化学本质、生理作用、运输方式和运输特点是本题的重要考点。
9、(1)①.吲哚乙酸##IAA ②.色氨酸
(2)①.促进②.大于10-8
(3)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受阻,浓度降低
(4)①.抑制②.协同③.预实验④.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或确定正式实验的浓度范围),检验实验设计的可行性
【解析】1、分析甲图: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
生长素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
2、分析乙图: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
【小问1详解】
1931年科学家从人体尿液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它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
【小问2详解】
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
b侧促进生长,a侧抑制生长,根向地生长。
a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10-8mol/L。
【小问3详解】
顶端优势指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优先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故在认识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后,农民会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是因为去掉顶芽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受阻,浓度降低,于是抑制作用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
【小问4详解】
①赤霉素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抑制生长素的分解从而促进细胞伸长的。
故图丙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抑制作用。
②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赤霉素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含量促进细胞伸长,故赤霉素与生长素表现出激素间相互作用类型中的协同作用。
③为了探究生长素适宜喷施的最适浓度,需要进行预实验,其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或确定正式实验的浓度范围),检验实验设计的可行性。
【点睛】识记生长素的作用,能结合曲线图,明确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及不同生长素浓度的效应;正确判断图乙中不同点的生长素浓度的大小。
10、(1)①.下丘脑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③.蛋白质
(2)①.渗透压感受器②.抗利尿激素③.神经-体液④.f的特异性受体
(3)①.氧化分解②.肝糖原分解③.胰高血糖素(或b)④.3
【解析】据图示可知,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B分泌的两种激素可调节血糖,故为胰岛;c能调节体温和血糖浓度,故为肾上腺素,C为肾上腺;D可分泌e促激素调节甲状腺,故为垂体;E为甲状腺;f激素由垂体释放,可调节血浆渗透压,故为抗利尿激素。
【小问1详解】
由题图分析可知,图中结构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
在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会释放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e,促甲状腺激毒作用于E甲状腺细胞,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新陈代谢而增加产热。
当甲状腺激素增加,又会通过反馈调节调节抑制A和D分泌相关激素。
e是促甲状腺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小问2详解】
人体大量出汗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兴奋,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经D垂体释放后,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该调节方式为神经-
体液调节。
f抗利尿激素只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的原因是只有肾小管、集合管细胞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识别与结合的受体。
【小问3详解】
正常人进食后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即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
同时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引起血糖浓度下降。
若某人不吃早餐,血糖降低,通过调节分泌胰高血糖素b 和肾上腺素c,促进肝糖原分解,通过这3条途径升高血糖浓度,长此以往会出现习惯性低血糖症。
【点睛】本题内环境调节模式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平衡调节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
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1、(1)①.①③④②.高于③.④处蛋白质含量高于③处
(2)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c和d##d和c ③.分级④.反馈
(3)①.神经—体液—免疫②.下丘脑
(4)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
【解析】据图分析,图1中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
图2中c、d、e为激素的分级调节,同时e激素反过来会调节c和d激素的分泌,体现了激素的反馈调节,激素f为抗利尿激素。
【小问1详解】
图1中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其中表示内环境的是①淋巴,③组织液,④血浆。
若②为脑细胞,a处的氧气在运输到b处的过程中,被组织细胞消耗了一部分,所以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
④是血浆,血浆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③是组织液,血浆与组织液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④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③组织液。
【小问2详解】
寒冷刺激后,图2中下丘脑分泌物质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最终引起e分泌增加,当e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偏高时,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d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减少,使e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不至于过高。
可见,e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中既存在分级调节,又存在反馈调节。
【小问3详解】
稳态是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下丘脑既可作为神经中枢等参与神经调节,又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索等参与体液调节。
【小问4详解】
通过图3分析,免疫细胞表面含有激素、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激素、神经递质可作为信息分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图中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也可作为信息分子参与免疫调节,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激素调节以及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