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国际直接投资)【圣才出品】
希尔《国际商务》(第九版)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经济中的国家差异【圣才出品】

希尔《国际商务》(第九版)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经济中的国家差异【圣才出品】第2章政治经济中的国家差异1.自由市场经济激发更大的经济增长,而国家计划经济则抑制增长。
请讨论之。
答:创新和创业活动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
自由化的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更倾向于鼓励创新。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个人都能自由地对其某一个新的创意尝试商业性运作(即进行创业活动)。
同样,现有企业也可自主地通过创新改善其经营。
一旦成功,个人创业者和现有企业都将获得高额回报。
因此,市场经济体制蕴涵着对发展创新的巨大刺激力。
在计划经济中,由于国家拥有所有的生产资料,因此个人几乎没有经济动力进行有价值的创新,计划经济的目标是人人为了“社会的利益”而工作。
缺乏经济自由和创新激励可能是许多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
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许多混合经济中那些国家垄断的部门,如英国的医疗保健和电子通信部门。
2.一个民主政治体制是经济持续进步的基本条件。
请讨论之。
答: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
在西方国家,人们往往倾向于将民主制度与保护产权和促进经济进步的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
根据这一点,我们认为民主对经济增长是好事。
然而,一些集权主义的政府也一直在鼓励市场经济和强有力的产权保护,并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
近几十年,经济增长最快的五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在经济增长开始时有—个共同点,即都是非民主政权。
另外,也有一些长期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如印度)多年来一直经历着缓慢的经济增长。
因此,鼓励创新,鼓励市场经济和实行强有力的产权保护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民主政治体制虽不是经济持续进步的基本条件,但持续的经济增长往往能导致民主政体的诞生。
3.在—个国家中,腐败(即政府官员受贿)与该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腐败是否一定是坏事?答:(1)经济现实显示,高度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一个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并导致该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
希尔《国际商务》(第九版)课后习题详解-国际企业的组织【圣才出品】

第14章国际企业的组织1.“多国企业在选择战略时必须比较战略的效益(以价值创造来衡量)和实施这种战略所需的成本(由实施战略所需的组织构架来界定)。
基于此,有些公司适合实行本土化战略,有些适合全球标准化或国际战略,还有些则适合跨国战略。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利润最大化是每个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
当战略的效益与实施这种战略所需的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时,则是最符合企业的战略。
一般来说,地区调适压力大,而降低成本压力小的企业适合实行本土化战略;地区调适压力小,而降低成本压力大的企业适合实行全球标准化战略;地区调适压力和降低成本压力都小的企业适合实行国际战略;地区调适压力和降低成本压力都大的企业适合实行跨国战略。
通过选择合适的战略,企业能将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化,实现最大盈利。
2.讨论下面这种说法:“了解绩效模糊的起因和后果是多国企业组织设计的关键问题。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当导致子单位业绩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模糊不清时,就存在绩效模糊问题。
而绩效模糊的后果是增加了控制的成本。
当分部业绩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子单位的成果时,即组织的分部间相互依赖程度很高时,这种现象就很普遍。
若绩效模糊的后果很严重,多国企业可以让子公司充分自治,采用世界范围的地区结构;若绩效模糊的后果能够承受,多国企业则可以采用世界范围的产品分布结构。
3.描述一跨国公司可能采取的用来减少控制成本的组织构架。
答:一跨国公司可能采取的用来减少控制成本的组织结构为世界范围的地区结构。
产品多样化程度低且国内组织结构以职能为基础的公司适合采用世界范围的地区结构。
这一结构把整个世界分为若干区域。
每一区域可以是一个国家(如果该市场足够大)或一组国家。
每个区域往往都小而全,并在很大程度上是独立自治的实体。
它们有自己的一套价值创造活动(如它们自己的生产、营销、研发、人力资源和财务职能)。
经营领导权和与每项价值创造活动有关的战略决策权通常都下放到各个地区。
希尔《国际商务》(第九版)课后习题详解-全球资本市场【圣才出品】

第12章全球资本市场1.在最近几十年中,为什么全球资本市场发展如此迅速?你认为在未来的十年这一发展能否持续?为什么?答:(1)全球资本市场在近几十年中蓬勃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点:①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服务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它吸收了关于市场、风险、汇率、利率、资信等大量的信息。
正是由于这种信息密集度,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金融服务业受到的影响程度要超过其他任何行业。
国际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上任何两个地方之间的即时联系。
同时,数据处理能力的迅速发展也使得做市商能吸收和处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信息。
这种发展促进了一体化的国际资本市场的形成。
现在对于金融服务公司来说,从事一天24小时交易在技术上已经是可行的,无论是股票、债券、外汇,还是任何其他金融资产。
由于通信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国际资本市场已经无眠。
②放松管制世界各国的金融服务业都曾经是所有行业中受到最严格管制的行业。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许多限制被取消。
部分原因是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该市场从一开始就处于国家管制之外。
另一部分原因来自金融服务公司的压力,这些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希望在一个管制较松的环境下经营。
社会日益接受与个人主义政治哲学相关的自由市场理念,这也有利于全球金融市场放松管制的趋势。
除了对金融服务业放松管制,许多国家在70年代初开始解除资本管制,放宽了外国投资者对国内投资的限制和本国居民及公司对外投资的限制。
(2)全球资本市场给借款者提供了更低成本的借款平台,给投资者提供了更能分散风险的融资平台。
鉴于资本全球化能带来利益,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有望持续。
2.2008~2009年间,世界经济在全球危机的冲击下出现收缩。
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是否强化了危机?如果是这样,未来如何做才能遏制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答: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强化了危机。
资本市场的全球化,由于其较低的资本成本与分散化的投资渠道,从而比一般的国内资本市场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希尔《国际商务》(第11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第9章【圣才出品】

第8章国际直接投资8.1复习笔记考点一:世界经济中的国际直接投资1.国际直接投资概述(1)国际直接投资的定义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又称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
(2)相关概念①国际直接投资的流量是指在一段时间(通常是一年)里发生的国际直接投资的数量;②国际直接投资的存量是指在某个时点上外国企业持有的资产的总量;③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出;④外来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
2.国际直接投资的趋势在过去的35年里,国际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都呈现了急剧的增长趋势,且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贸易和产出的增长速度。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1)尽管35年来贸易壁垒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企业家依然对保护主义者带来的压力感到担忧。
企业管理层把国际直接投资看作回避未来的贸易壁垒的方法。
(2)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变革促进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
(3)经济全球化也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数额增加具有正面影响。
许多企业肯定了在靠近主要客户的地方建造生产设施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
3.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向(1)由于发达国家的投资环境优于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国际直接投资最初都流向了发达国家。
(2)近年来,尽管发达国家仍然吸引了最多的外来直接投资,但流向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如东欧)的国际直接投资也迅速上升。
(3)发展中国家中两个重要的外来直接投资流入地区分别是东南亚和拉丁美洲。
4.国际直接投资的来源(1)二战之后,美国一直是最大的国际直接投资来源国。
其他重要的来源国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和日本。
(2)中国企业开始成为主要的对外投资者。
5.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收购和新设投资(1)国际直接投资的两种方式①新设投资,又称绿地投资,即在外国开设新的企业。
希尔《国际商务》(第11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第17章【圣才出品】

希尔《国际商务》(第11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第17章【圣才出品】第Ⅵ篇国际商务运营第16章出口、进口和对等贸易16.1复习笔记考点一:出口的前景和困难1.出口的前景对大多数行业的大多数企业来说,出口的最大前景就在于能在外国市场上发现巨大的赚钱和获利机会。
一个企业的国际市场通常要比其国内市场大得多。
因此,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出口能使企业达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它的单位成本,进而使得企业增加其收入和利润。
2.出口的困难许多中小企业对出口机会的反应十分被动,这由以下原因造成:(1)对国外市场的规模和分布不熟悉,难以抓住出口机会。
(2)被出口的复杂性与出口机制所吓倒,因为国外商务活动的习惯做法、语言、文化、法律制度以及货币都与国内市场大不相同。
(3)首次出口遇到的大麻烦使企业对以后的出口业务望而生畏。
考点二:提高出口业绩1.收集信息(1)概述出口的一大障碍是对可以得到的机会缺乏认识。
一个企业的产品通常会有许多市场,但这些市场所在国因为文化、语言、时间、空间的差异而与该企业的国内基地相隔离,所以企业很难发掘这些市场。
因此提高出口业绩首先就要收集信息。
(2)信息来源①在美国,商务部是最具综合性的信息来源。
在商务部内有两个机构——国际贸易管理局与美国和外国商业服务处,专门致力于为商业机构提供情报和援助。
此外,小企业管理局、贸易委员会、商业银行以及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帮助潜在的出口商。
②其他国家的机构如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德国的贸易协会和日本的综合商社等也都为出口商寻求出口机会。
2.利用出口管理公司(1)出口管理公司的概述出口管理公司由一些出口专家组成,为首次出口的商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处理出口过程中所有的问题,它的作用相当于其客户企业的出口营销部或国际业务部。
(2)出口管理公司的作用对于首次出口的商家来说,聘请出口管理公司可以帮助商家发现出口机会并避免出口过程中出现太多的失误。
(3)出口委托的形式①出口管理公司帮助一个企业建立出口业务,当业务运转正常时,便完全移交给该公司,并由该公司独立经营。
希尔《国际商务》(第11版)课后习题详解(1-20章)【圣才出品】

希尔《国际商务》(第11版)课后习题详解(1-20章)【圣才出品】第Ⅰ篇引言和概论第1章全球化1.描述在过去30年中世界经济所发生的转变。
这些转变对总部设在英国、北美、中国香港的国际企业各意味着什么?答:(1)过去30年中世界经济所发生的转变在过去30年中,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可用四个事实来描述:第一是美国在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中起主导作用;第二是美国支配了当时的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第三是在国际商务舞台上,美国的大型多国企业占统治地位;第四是地球上大约一半的计划经济国家对西方国际企业的排斥。
在过去30年中,这四个事实都已发生了变化或正在迅速地发生变化:①美国虽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但在相对规模上较20世纪60年代下降了许多。
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韩国,它们的世界产出份额显著增加。
②各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中所占的份额的趋势是: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在稳步增长,而发达国家的份额在逐渐下降。
③多国企业的性质也在变化。
多国企业的统计构成中出现了两个值得注意的趋势:一是非美国的多国公司的增加,尤其是日本的多国企业;二是小型多国公司的增长。
④许多东欧国家和拉美国家进行民主政治改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为国际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出口与投资机会。
(2)这些转变对总部设在英国、北美、中国香港的国际企业的影响①对英国和北美国际企业的影响美国和英国曾经主导世界,很少遭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威胁,但现在却受到一定的威胁。
如今,美国和英国的制造商必须与全世界的竞争者竞争订单,但发展中国家对其高新产品和技术的需要也能促进它们的出口份额。
此外,出于成本的考虑,英国和北美的公司可能会在成本相对低的地方设立分公司。
②对中国香港国际企业的影响中国大陆由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为中国香港的国际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接近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其他亚洲市场,这为出口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希尔《国际商务》(第11版)习题(国际直接投资)【圣才出品】

第8章国际直接投资8.1 复习笔记考点一:世界经济中的国际直接投资1.国际直接投资概述(1)国际直接投资的定义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又称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
(2)相关概念①国际直接投资的流量是指在一段时间(通常是一年)里发生的国际直接投资的数量;②国际直接投资的存量是指在某个时点上外国企业持有的资产的总量;③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出;④外来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
2.国际直接投资的趋势在过去的35年里,国际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都呈现了急剧的增长趋势,且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贸易和产出的增长速度。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1)尽管35年来贸易壁垒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企业家依然对保护主义者带来的压力感到担忧。
企业管理层把国际直接投资看作回避未来的贸易壁垒的方法。
(2)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变革促进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
(3)经济全球化也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数额增加具有正面影响。
许多企业肯定了在靠近主要客户的地方建造生产设施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
3.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向(1)由于发达国家的投资环境优于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国际直接投资最初都流向了发达国家。
(2)近年来,尽管发达国家仍然吸引了最多的外来直接投资,但流向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如东欧)的国际直接投资也迅速上升。
(3)发展中国家中两个重要的外来直接投资流入地区分别是东南亚和拉丁美洲。
4.国际直接投资的来源(1)二战之后,美国一直是最大的国际直接投资来源国。
其他重要的来源国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和日本。
(2)中国企业开始成为主要的对外投资者。
5.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收购和新设投资(1)国际直接投资的两种方式①新设投资,又称绿地投资,即在外国开设新的企业。
希尔《国际商务》(第九版)课后习题详解-国际商务伦理【圣才出品】

第5章国际商务伦理1.一位来访的美国某公司经理发现,该公司设在一个贫穷国家的分公司雇用了一名12岁的女孩在工厂上班,这是违反该公司禁止使用童工的有关规定的。
他要求当地的经理辞掉这个孩子,并叫这个女孩回学校上课。
当地经理告诉这位美国经理,这个孩子是个孤儿,没有生活来源,如果她失去这份工作,有可能流落街头。
请问这位美国经理应该如何处理?答:该例子揭示了在外国子公司工作真实的伦理困境。
美国经理应当认识到无论是违反该公司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还是让这个女孩流落街头,都是不可接受的。
美国经理也应当意识到,公司在享有一定权力的同时还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从本质上讲,对社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因为这是经商的正确道路。
成功的大企业应将诚实尽责、乐善好施视为自己的责任。
因此,这位美国经理最好的做法就是为女孩提供一些慈善帮助,捐赠、送往孤儿院、找人领养或者是教会她一些技能足以自己谋生,这样解除了伦理困境,既不违反社会法律,又不违反伦理道德。
2.以约翰·罗尔斯提出的“无知之幕”这一概念为框架,制定一个道德公约,它将(1)为一家大型石油公司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决策提供指导;(2)为一家制衣公司寻找外部加工点的相关政策提供指导。
答:根据约翰·罗尔斯的理论,有效的公正原则就是指在所有人都能自由的、完全无私的情况下所一致赞同的原则。
“完全无私”只有在一种被罗尔斯称为“无知之幕”的概念中才能存在。
在这种“无知之幕”下,每个人被设想为对他的所有特性是不知晓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毫无异议地赞同以下两个基本的公正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人都能同样享有其他人所享有的自由。
罗尔斯将这些权利概括为政治自由(如投票权),言论和集会自由,意识形态的自由,以及自由处置私人财产的权利和不受专制镇压的权利。
第二个原则是指在平等的基本自由被保证的前提下,才允许一些基础的社会产物,如收入和财富分配、机会等的不平等得以存在,而这种不平等必须是对每一个人都有利的。
希尔《国际商务》(第九版)课后习题详解-国际直接投资【圣才出品】

希尔《国际商务》(第九版)课后习题详解-国际直接投资【圣才出品】第8章国际直接投资1.2004年,爱尔兰的外来直接投资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约24%,而日本的这一比例仅为0.6%。
你如何解释这两个国家外来直接投资的这种差异?答: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投入在工厂、商店、办公大楼等的资本相加后的总额。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资本投资越高,其未来发展前景越光明。
爱尔兰和日本外来直接投资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例不同,意味着外来直接投资已经成为爱尔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日本则不是。
这种差异的出现有以下几点原因:(1)由于日本的规章复杂,投资者会更谨慎;(2)日本政府出于对本国企业的照顾,设置了较高的贸易投资壁垒;(3)在爱尔兰建立营运部比在日本更容易;(4)公司可能认为爱尔兰作为资本投资目标更有吸引力;(5)爱尔兰是欧元区唯一讲英语的国家,而且是欧洲欧盟市场的理想之选;(6)爱尔兰税务简单、透明;(7)爱尔兰的运营人才多。
2.试比较以下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内部化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尼克博克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你认为哪个理论最好地解释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历史模式?为什么?答:(1)三种国际直接投资理论①内部化理论解释了企业为何经常偏好国际直接投资而不是技术授权来进入外国市场。
根据内部化理论,以技术授权作为利用外国市场的战略具有三个主要缺陷:①技术授权可能导致一家公司将宝贵的技术和技能转让给潜在的外国竞争对手;②技术授权并不能使企业牢牢掌握利润最大化所需要的在国外的制造、营销和战略控制权;③如果企业的比较优势并非在于产品,而是在于生产这些产品的管理、营销和制造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单靠技术授权所能拥有的。
②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会在其开发的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某个特定阶段时进行国际直接投资。
当其他发达国家的需求很大,足以支持当地的生产时,公司就会在这些国家投资。
当产品的标准化和市场的充分供应引发了价格竞争和成本压力时,公司就会将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希尔《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全球资本市场)【圣才出品】

第12章全球资本市场1.在最近几十年中,为什么全球资本市场发展如此迅速?你认为在未来的十年里这一发展能否持续?为什么?答:(1)全球资本市场在近几十年中蓬勃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点:①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服务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它吸收了关于市场、风险、汇率、利率、资信等大量的信息。
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金融服务业受到的影响程度要超过其他任何行业。
国际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上任何两个地方之间的即时联系。
同时,数据处理能力的迅速发展也使得做市商能吸收和处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信息。
这种发展促进了一体化的国际资本市场的形成。
由于通信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全球资本市场已经无眠。
现在的金融服务公司,从事全天不间断交易在技术上已经是可行的,无论是股票、债券、外汇,还是任何其他金融资产。
②放松管制世界各国的金融服务业都曾经是受到最严格管制的行业,但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许多限制被取消。
部分原因是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该市场从一开始就处于国家管制之外。
另一部分原因来自金融服务公司的压力,这些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希望在一个管制较松的环境下经营。
同时社会日益接受与个人主义政治哲学相关的自由市场理念,也有利于全球金融市场放松管制的趋势。
除了对金融服务业放松管制,许多国家在70年代初开始解除资本管制,放宽了外国投资者对国内投资的限制和本国居民及公司对外投资的限制。
(2)全球资本市场给借款者提供了更低成本的融资平台,给投资者提供了更能分散风险的投资平台。
鉴于资本全球化能带来利益,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有望持续。
2.2008~2009年间,世界经济在全球危机的冲击下出现收缩。
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是否强化了危机?如果是这样,未来如何做才能遏制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答:(1)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强化了危机。
全球资本市场,由于其较低的资本成本与分散化的投资渠道,从而比一般的国内资本市场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希尔《国际商务》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5-8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伦理、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5.1 复习笔记考点一:国际商务中的伦理问题1.概述(1)伦理的定义“伦理”是指支配一个人的行为、职业操守或判断评估一个组织的行为正确与否的约定俗成的法则。
(2)商业伦理与伦理策略的定义商业伦理是指支配商人行为的一整套约定俗成的规则,而伦理策略则是指不违反这些规则的策略或行动纲领。
(3)国际商务中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国际商务中会产生许多伦理问题,其根源在于国与国之间在政治制度、法律、经济制度和文化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4)国际商务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在国际商务中,最为常见的伦理问题是员工待遇、人权、环境污染、腐败以及道德义务等。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员工待遇当东道国的工作标准明显低于跨国公司母国的标准时,会发生伦理问题,跨国公司应及时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
3.人权有观点认为,一个跨国公司在一个缺乏民主和人权的国家做生意是合乎伦理的。
因为长期的外国投资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的生活水平,这些发展最终将推动更多的人要求参与管理、政治多元化以及言论自由等。
但这一观点是有局限性的,有些国家非常落后,以至于很难合乎伦理地经商。
4.环境污染当东道国的环境保护制度不如母国严格时,也会发生伦理问题。
环境是公共产品,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益,但每个人都可以破坏环境,并且没有人对环境负有明确责任,因此会导致“公地悲剧”的发生。
5.腐败有经济学家指出,通过黑市、走私和向政府官员支付公关费可能会促进福利。
因为一些国家已有的政治体制扭曲或限制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采用该方法会“加速”政府批准商业投资。
也有经济学家认为,腐败降低了商业投资的回报,导致较低的经济增长速度。
因此,加急费的合理性导致了一个伦理困境。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6.道德义务(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指商人在作商务决策时应考虑其经济行为可能导致的社会后果,应该尽力做到经济和社会双赢。
希尔《国际商务》(第九版)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货币体系【圣才出品】

第11章国际货币体系1.金本位制度为什么会崩溃?是否有理由恢复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度?理由是什么?答:(1)由于各国竞相用汇率作为贸易政策的工具,将货币的黄金价格提高,使货币贬值,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促进生产,增加就业。
如此恶性循环,没有一个国家能从中受益。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击碎了大家对这个体系尚存的一点信心。
由于各国随意对其货币实行贬值,人们再也不能确定一种货币能够购买多少黄金。
人们不再持有任何别国的货币,而是立即将其兑换成黄金,以免货币发行国在干预期间对其货币实施法定贬值。
而这就对各个国家的黄金储备形成了压力,迫使各国放弃了对黄金的兑换。
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金本位制度终于消亡。
(2)有理由恢复经改良的金本位制度。
2010年,当时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向全球主要经济体大胆呼吁,考虑重新采用经改良的金本位制来引导汇市走势。
佐利克可能想推动一种制度,让世界银行自己的货币——特别提款权(SDR)——反映美元、欧元、英镑、日圆和人民币价值,并以某种方式体现黄金。
(3)想要恢复金本位制度的理由有:①历史经验表明,实施金本位制可以长期保持较低的通胀率,维持国内价格水平稳定;②实施金本位制有效限制了政府滥发纸币以收取“铸币税”的权利;③由于国内实施金本位制带来各国货币币值的相对稳定,使金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④金本位制能够有效遏制政府的长期赤字财政,政府无法制造通胀来逃避或减轻偿债责任。
2.现行的基金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政策可能为国际商务创造什么机遇?这些政策又会形成哪些挑战?答:(1)当一国迅速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伤害到该国的就业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随时准备向其成员国出借外币,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短期国际收支逆差。
此时,发展中国家希望运用这些资金,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来改善逆差,这对企业进行国际商务将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某些行业的企业可能会受到政策的扶持,从而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获取利润。
希尔《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外汇市场)【圣才出品】

第10章外汇市场1.一年期韩国政府债券利率为4%,而下一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为2%。
一年期美国政府债券的利率为7%,而预期通货膨胀率为5%。
目前韩元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1200韩元。
试预测自今日起一年后的即期汇率。
同时说明你的答案的逻辑合理性。
答:国际费雪效应表明,任何两国的即期汇率应随两国间名义利率的不同,按相反的方向做等量的变化。
因此,既然名义利率美国比韩国高3%,美元相对于韩元一年后的即期汇率应当贬值3%,套用公式:(S2-S1)/S1=i韩-i美得:(S2-1200)/1200=4%-7%求得:S2=1164,即预测一年后的韩元即期汇率为1美元=1164韩元。
2.英国和美国都生产同一种产品——牛肉。
假定美国牛肉的价格为每磅2.8美元,英国牛肉的价格为每磅3.7英镑。
(1)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美元和英镑的即期汇率应该是多少?(2)假定美国牛肉的价格会上涨到每磅3.1美元,英国牛肉的价格上涨到每磅4.65英镑。
美元兑英镑的一年期远期汇率应该是多少?(3)按照你对(1)和(2)的回答,假定目前美国的利率是10%,你估计英国的利率会是多少?解:(1)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其公式为:E美/英=P美T/P英T,则美元兑英镑的即期汇率应该是3.7/2.8≈1.32£/$。
(2)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美元兑英镑的一年期的远期汇率应该是4.65/3.1=1.5£/$。
(3)由于美元相对于英镑是升值的,根据国际费雪效应表明的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英国一定比美国有更高的利率。
在直接标价法下,设S1为英镑的期初汇率,S2为英镑的一年期的远期汇率,i$和i£分别为在美国和英国的利率,则运用国际费雪效应的公式有:(S2-S1)/S1=i£-i$由S1=1.32,S2=1.5,i$=10%,得出英国利率约为23.6%。
3.回顾本章关于大众公司的“管理聚焦”专栏,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大众公司的管理层决定只对公司在2003年的外汇风险的30%进行套期保值?如果他们对外汇风险的70%进行套期保值会发生什么情况?(2)美元兑欧元的汇率为什么会在2003年下跌?(3)除了在外汇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以外,大众公司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减少未来美元对欧元贬值的风险?答:(1)因为套期保值是有成本的。
希尔《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经济和法律体系中的国家差异)【圣才出品】

第2章政治、经济和法律体系中的国家差异1.自由市场经济激发更大的经济增长,而国家计划经济则抑制增长。
请讨论之。
答:创新和创业活动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
自由化的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更倾向于鼓励创新。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个人都能自由地对其某一个新的创意尝试商业性运作(即进行创业活动)。
同样,现有企业也可自主地通过创新改善其经营。
一旦成功,个人创业者和现有企业都将获得高额回报。
因此,市场经济体制蕴涵着对发展创新的巨大刺激力。
在计划经济中,由于国家拥有所有的生产资料,因此个人几乎没有经济动力进行有价值的创新,计划经济的目标是人人为了“社会的利益”而工作。
缺乏经济自由和创新激励可能是许多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
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许多混合经济国家的垄断部门,如英国的医疗保健和电子通信部门。
2.民主政治体制是经济持续进步的基本条件。
请讨论之。
答: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
在西方国家,人们往往倾向于将民主制度与保护产权和促进经济进步的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
因此,我们认为民主有利于经济增长。
然而,一些极权主义的政府也一直在鼓励市场经济和强有力的产权保护,并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
近几十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几个国家,例如韩国、新加坡,在经济增长开始时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非民主政权。
另外,也有一些长期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如印度)多年来一直经历着缓慢的经济增长。
因此,鼓励创新,鼓励市场经济和实行强有力的产权保护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民主政治体制虽不是经济持续进步的基本条件,但持续的经济增长往往能导致民主政体的诞生。
3.在一个国家中,腐败(即政府官员受贿)与该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腐败一定是坏事吗?答:(1)经济现实显示,高度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一个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致使该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
由于挪用利润贿赂政治家和官员,因而减少了企业投资的收益,从而降低了国内外企业在该国投资的积极性,投资减少则对该国的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
希尔《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全球生产与供应链管理)【圣才出品】

第17章全球生产与供应链管理1.某电子公司正考虑如何最有效地向世界市场提供用在消费品和工业电子产品中的微处理器。
建造一座制造厂约需5亿美元,并且要求劳动力熟练程度很高。
据估计未来10年这种产品的总市值为100亿~150亿美元。
该行业现行关税一般较低。
该公司应采用集中生产还是分散生产战略?为有利于生产,公司应将生产地点定在何处?答:(1)该公司应该集中生产,原因在于:①本行业的现行关税较低,因此集中生产之后销售到其他国家成本较低;②建造一座微处理器的制造厂成本很高,而且对劳动力熟练度要求高,分散生产难度大;③微处理器的价值重量比很高,运输成本相对产品价格较低。
所有的这些因素都使集中生产优于分散生产。
(2)至于将生产地点定在何处,这个公司应该考虑三个因素:国家因素、技术因素和产品因素。
①考虑国家因素,公司应该将生产地点放在拥有熟练的高技能劳动力的国家。
这条标准可能就将地点限制在了发达国家或者其他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②考虑技术因素,企业在从事特定制造活动中所采用的技术对于生产选址的作用可能是关键性的。
建造一座制造厂约需5亿美元,成本很高,应选择一个最理想的地点,建造一家工厂集中生产产品。
③考虑产品因素,较高的价值重量比和对产品的普遍需求也表明这家公司可以集中在一个地点进行生产。
2.某化工企业正计划如何最好地向世界市场供应硫酸。
建造一个工厂约花费2000万美元,需聘用具有中等熟练程度的劳动力。
未来10年,这种产品的总市值估计为200亿~300亿美元。
该产品现行关税水平中等。
该公司应采取集中生产还是分散生产战略?该公司应为其工厂寻找什么样的生产地点?答:(1)该公司应该采用有限的分散生产战略(意味着公司不需要在每一个销售产品的国家都建造一个工厂,只需在几个主要市场建造工厂)。
这一战略有意义是因为:①该产品现行关税水平中等(而不是低),集中生产然后分销到各国,关税成本可能较高;②建造一个工厂的成本也处于相对中等水平(2000万美元);③只需要中等熟练程度的劳动力,对劳动力要求较低,世界的许多国家都能提供;④硫酸属于价值重量比较低的产品,长途、远程运输运费成本较高。
希尔《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第6章国际贸易理论1.重商主义是一种没落的理论,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市场。
请讨论之。
答:重商主义是欧洲国家中世纪向现代过渡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商业资本的意识形态,是史书上一个传统的提法。
经济学说的发展,伴随着经济成长的不同阶段。
但即使处于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过去的经济思想体系仍然有效,不会完全过时,它会在被扬弃和吸纳综合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新的环节。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也可以看到,重商主义并未在国际竞争中过时。
当时的重商主义,其目的是富国强兵,但君主们的主要目标还是黄金——通过出口,赚取国外的黄金,有了黄金,就可以招募和雇佣士兵来进行战争,便能赚取更多的黄金。
在十六、十七世纪,西欧重商主义主要在英国、法国和西班牙实行并发展,重商主义在这三个国家发展的不同道路,对一些国家现在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启发性。
就我国经济发展而言,可以看到,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并建立强大的现代化的国防,正是我国在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所追求的目标。
国家发展工业化,建立本国强大的国防体系,正是在这个层面上,重商主义——保护主义的政策至今仍然有意义。
另外,重商主义所奉行的保护国内市场和民族工业的政策,为了货币积累而实行的“少买”政策,为了“富国”而“强兵”的政策取向,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来讲也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由此可见,在我国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的今天,只有充分重视军事力量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重视贸易平衡的问题,从国情出发、从需要出发、从目标出发,保持两者的协调发展,才是长远之计。
因此,认为重商主义理论已经没落,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市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2.自由贸易是公平的吗?请讨论之。
答:贸易理论认为专业化和自由贸易使所有国家都受益。
然而,使所有国家都受益并不等同于对所有国家都是公平的。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同,在自由贸易时,尽管一个国家产品的生产更有效率,但会限制另一个国家发展生产的能力。
因此某些情况下,贸易壁垒可能会使贸易更趋于公平。
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全球化)【圣才出品】

第1章全球化1.描述在过去30年中世界经济所发生的转变。
这些转变对总部设在英国、北美、中国香港的国际企业各意味着什么?Describe the shifts in the world economy over the last30years.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shifts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es based in Great Britain? North America?Hong Kong?答:(1)在过去30年中,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可用四个事实来描述:第一是美国主宰了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第二是美国支配了当时的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第三是在国际商务舞台上,美国的大型多国企业占统治地位;第四是地球上大约一半的计划经济国家对西方国际企业的排斥。
在过去30年中,这四个事实都已发生了变化或正在迅速地发生变化:①美国虽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但在相对规模上较20世纪60年代下降了许多。
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韩国,它们的世界产出份额显著增加。
②各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中所占的份额的趋势是: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在稳步增长,而发达国家在稳步下降。
③多国企业的性质也在变化。
多国企业的统计构成中出现了两个值得注意的趋势:一是非美国的多国公司增多了,尤其是日本;二是小型多国公司的增长。
④许多东欧国家和拉美国家进行民主政治改革和实行自由市场经济。
对国际企业而言,这种情形无疑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这些国家和西方的国际企业实质上已有所接触,现在则提供了极多的出口与投资机会。
(2)这些转变对总部设在英国、北美、中国香港的国际企业的影响对英国和北美企业的影响:美国和英国曾经主导世界,很少遭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威胁,但现在却受到一定的威胁。
如今,美国和英国的制造商必须与全世界的竞争者竞争订单,但发展中国家对其高新产品和技术的需要也能促进它们的出口份额。
希尔《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国际企业的组织)【圣才出品】

第14章国际企业的组织1.“多国企业在选择战略时必须比较战略的效益(以价值创造来衡量)和实施这种战略所需的成本(由实施战略所需的组织构架来界定)。
基于此,有些公司适合实行本土化战略,有些适合全球标准化战略或国际战略,还有些则适合跨国战略。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利润最大化是每个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
当战略的效益与实施这种战略所需的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时,则是最符合企业的战略。
一般来说,地区调适压力大,而降低成本压力小的企业适合实行本土化战略;地区调适压力小,而降低成本压力大的企业适合实行全球标准化战略;地区调适压力和降低成本压力都小的企业适合实行国际战略;地区调适压力和降低成本压力都大的企业适合实行跨国战略。
通过选择合适的战略,企业能将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化,实现最大盈利。
2.讨论下面这种说法:“了解绩效模糊的起因和后果是多国企业组织设计的关键问题。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当造成子单位业绩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模糊不清时,就存在绩效模糊问题,这将会增加企业控制的成本。
绩效模糊通常出现在相互依赖程度很高的组织分部间,因为这些分部业绩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子单位的成果。
若绩效模糊的后果很严重,多国企业可以采用世界范围的地区结构,给予子公司充分的自主权;若绩效模糊的后果能够承受,多国企业则可以采用世界范围的产品分部结构。
3.描述跨国公司可能采取的用来减少控制成本的组织构架。
答:跨国公司在实施所选择的战略时,需由实施该战略所需的组织构架来界定实施成本。
组织构架指的是整个公司的组织,包括正式组织结构、控制系统以及奖励、流程、组织文化和人员。
其中,跨国公司可能采取世界范围的地区结构的组织结构来减少控制成本。
控制成本可定义为高层管理者用于监控和评估子部门业绩表现的时间量。
产品多样化程度低且国内组织结构以职能为基础的公司适合采用世界范围的地区结构。
这一结构把整个世界分为若干区域。
每一区域可以是一个国家(如果该市场足够大)或一组国家,并在很大程度上是独立自治的实体。
希尔《国际商务》(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国际直接投资)【圣才出品】

第8章国际直接投资8.1 复习笔记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在讨论国际直接投资时,区别国际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很重要。
国际直接投资的流量是指在一段时期里(通常是一年)发生的国际直接投资的数量。
国际直接投资的存量则是指在某个时点上外国持有的资产的累计总量。
一国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出称作对外直接投资,而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称作外来直接投资。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趋势在过去的30年里,世界经济中的国际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都呈现了急剧的增长,且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贸易和产出的增长速度。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1)尽管30年来贸易壁垒在总体上呈下降态势,企业界依然对保护主义者施加的压力感到担忧。
企业管理层把国际直接投资看作回避未来的贸易壁垒的方法。
(2)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变革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也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数额增加具有积极影响。
许多企业现在深信,在靠近主要客户的地方建造生产设施十分重要。
这也成为促进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力。
三、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向在历史上,随着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其他发达国家投资,大部分国际直接投资都流向了发达国家。
尽管发达国家仍然吸引了最多的外来直接投资,但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也迅速上升。
衡量外来直接投资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是观察其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例。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投资于工厂、商店、办公楼等的资本相加后的总额。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的资本投资越多,其未来发展前景越光明。
根据这种观点,外来直接投资可以看作资本投资的重要领域和未来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
四、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1.国际直接投资的两种方式(1)新设投资,即在外国开设新的企业。
(2)在外国并购一家现成的企业。
收购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收购少数股权,即外国企业获得某国企业10%~49%具有投票权的股份;第二种是绝对控股,即外国企业持有50%~99%的股权;第三种是收购全部股份,即获得100%的股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国际直接投资
1.2008年,爱尔兰的外来直接投资占固定资本存量的63.7%,而日本的这一比例仅为4.1%(固定资本存量指固定资产投资,如工厂、仓库、连锁店)。
你如何解释这两个国家外来直接投资的这种差异?
答: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投入在工厂、商店、办公大楼等的资本相加后的总额。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资本投资越高,其未来发展前景越光明。
爱尔兰和日本外来直接投资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例不同,意味着外来直接投资已经成为爱尔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日本则不是。
这种差异的出现有以下几点原因:
(1)由于日本的规章复杂,投资者会更谨慎;
(2)日本政府出于对本国企业的照顾,设置了较高的贸易投资壁垒;
(3)在爱尔兰建立营运部比在日本更容易;
(4)爱尔兰作为资本投资目标更有吸引力;
(5)爱尔兰是欧元区唯一讲英语的国家,而且是欧洲欧盟市场的理想之选;
(6)爱尔兰税务简单、透明;
(7)爱尔兰的运营人才多。
2.试比较以下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尼克博克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你认为哪个理论更好地解释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历史模式?为什么?
答:(1)两种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①内部化理论解释了企业为何经常偏好国际直接投资而不是技术授权来进入外国市场。
根据内部化理论,以技术授权作为利用外国市场的战略具有三个主要缺陷:a.技术授权可能导致一家公司将宝贵的技术和技能转让给潜在的外国竞争对手;b.技术授权并不能使企业牢牢掌握利润最大化所需要的在国外的制造、营销和战略控制权;c.如果企业的比较优势并非在于产品,而是在于生产这些产品的管理、营销和制造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单靠技术授权所能拥有的。
②尼克博克考虑到国际直接投资与寡头垄断行业竞争之间的影响关系,提出了寡头垄断行为理论。
该理论的依据是,国际直接投资体现了世界市场上企业相互竞争的战略。
寡头垄断行业是由少数几家公司组成的行业。
这些行业的一个重要竞争特点是几家大公司之间相互依赖,即一家公司的行为会立即影响到主要的竞争对手,迫使其作出同样的反应。
于是,寡头垄断行业中企业的相互依赖导致了共同的模仿行为,一家公司的决策常常会引起竞争对手迅速作出模仿。
(2)内部化理论更好地解释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历史模式。
原因在于,虽然尼克博克的理论以及对这种理论进行的拓展可以解释寡头垄断行业中企业在国际直接投资方面的模仿行为,但仍未说明处于寡头垄断行业的企业为什么会率先进行国际直接投资而不是实行出口或技术授权,而且在国外拓展业务方面,国际直接投资是否比出口或技术授权效率更高。
内部化理论对这两点作出了解释。
因此,许多经济学家更喜欢用内部化理论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尽管大部分人都承认模仿理论解释部分国际直接投资现象的重要性。
3.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的折中理论有什么优势?你是否发现了它的弊端?折中理论是如何影响管理实践的?
答:(1)优势
①国际生产折中论实际上将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和对区位优势因素的考察结合在一
起,更全面解释了企业国际经营的动因,形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理论体系。
②从动态分析的角度研究了国际投资。
邓宁提出只要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三个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就能参与对外直接投资,因此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利用相对优势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邓宁认为,区位因素是动态的,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的变化均会改变区位因素,从而影响跨国公司生产区位的选择。
(2)弊端
①忽视了各因素之间的分立关系、矛盾关系对直接投资的作用。
如没有特定优势的外国厂商仍然可在具有较强区位优势的东道国进行投资。
②国际生产折中论虽然是对以往各种理论的综合,但主要依据内部化理论,内部化优势起核心作用。
因此,该理论适宜于解释大规模跨国企业,不适宜于解释中小投资厂商。
(3)对管理实践的影响
①企业采用的生产和销售方式是由该企业本身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等三大因素共同决定的;
②若企业仅拥有所有权优势,将选择许可证方式进行技术转移;
③若企业具有所有权和内部化两项优势,将选择国内生产然后再出口的方式;
④若企业同时拥有三大优势,将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4.阅读“管理聚焦”专栏中西麦克斯的案例,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哪些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能够解释西麦克斯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2)西麦克斯给东道国的经济带来什么收益?你能看到西麦克斯的对外直接投资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的潜在危害吗?
(3)为什么西麦克斯强烈偏好将收购而不是新设投资作为进入其他国家的模式?
答:(1)垄断优势理论和区位优势理论都能够解释西麦克斯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①垄断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外国企业的分支机构能够与当地企业进行竞争,并能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原因在于其具有垄断优势。
垄断优势包括知识资产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等。
根据该理论,西麦克斯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在于:首先,西麦克斯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比如开发完整的信息系统以及精准的掌握交货时间,这是其他竞争对手无法超越的;其次,通过集中化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大规模的销售管理体系,能获得规模经济,大大降低成本,使得西麦克斯在其他国家的市场上能够立足;最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水泥公司,西麦克斯比发达国家的同类企业更了解发展中国家建筑业务的需要。
②区位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首先面临的是区位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取决于区位禀赋的吸引力,区位禀赋又是由市场需求、生产水平、政府政策等因素决定的。
20世纪90年代初,西麦克斯开始着手实施国际扩张战略。
区位优势理论可以解释西麦克斯起初把目标定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原因,即它认识到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水泥的需求极大,并且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低。
(2)西麦克斯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的收益:
①对消费者而言,西麦克斯在东道国建厂提供优质水泥,满足了当地市场的需求;
②对当地企业而言,西麦克斯通过收购低效率的水泥公司,并把客户服务技术、营销、信息技术和生产管理转移到这些公司,从而创造极大的价值;
③对当地政府而言,西麦克斯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政府提供了税收等政府收入;
④对当地公民而言,西麦克斯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西麦克斯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的潜在危害:
①西麦克斯已经成为水泥行业最大的跨国公司,他足以将东道国本国的企业赶出市场,从而垄断该市场;
②国外子公司向母公司的利润流出,给东道国的国际收支带来负面影响;
③在一些东道国,公司作出的重大决策会影响其经济,而东道国政府对此却没有实际的控制能力。
(3)西麦克斯强烈偏好将收购而不是新设投资作为进入其他国家的模式,其原因有:
①并购比进行新设投资更快;
②收购外国企业是因为这些企业拥有有价值的战略资产,购买这些资产要比新设投资从头开始打造这些资产更容易,而且风险或许更小;
③西麦克斯认为能够通过转移资本、技术或管理技能的方式来提高被收购企业的效率。
5.假如你是某美国公司的国际业务经理,该公司刚开发了一种新的个人电脑,其功能与现有的电脑相同,但制造成本降低一半。
该公司有几项专利可以为这种电脑的独特设计提供保护。
首席执行官要求你就在西欧地区的业务扩张提出建议。
你的选择是:(1)从美国出口;(2)许可欧洲企业进行生产,并在欧洲销售电脑;(3)在欧洲建立一个全资子公司。
请分析这些选择的利弊,并向首席执行官提出你的行动方案。
答:将业务扩展到欧洲地区,有三个选择可以考虑:出口、技术授权和国际直接投资。
(1)出口可以避免在东道国进行制造经营活动所需的巨大成本,还可以帮助企业从它的全球销量中获得经验曲线以及区位经济。
但企业会面临各种贸易壁垒的阻碍,并且当地营销机构往往同时经销竞争对手企业的产品,不可能有完全的忠诚。
(2)对于像电脑这样重量轻价值又高的商品来说,运输成本与其他成本相比通常较低,而当地化却有一些困难。
电源要求、键盘和型号的偏好因国别而不同。
但要解决当地化问题也并非不可能。
既然在欧洲有许多电脑生产商和分销商,那么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进行技术授权。
但是通过签订技术授权协议,核心技术可能会泄露,信息的传播会使公司的比较优势
丧失。
(3)国际直接投资是最耗成本和时间的方法,但却是最能保证关键知识不泄露、本土化有效实施的方法。
但由于个人电脑行业的速度变化快,很难确定这种新的电脑的竞争优势会持续多长时间。
如果公司能将这种优势维持一段时间,国际直接投资是值得的,并且保证了核心技术不会泄露。
然而,如果其他公司可以很容易地复制技术或者开发出更好的产品,那么,加速知识传播、以尽可能大的规模快速进入欧洲市场将会使公司在优势丧失之前获得成功。
综上所述,我会建议CEO通过并购的方式在属于欧盟的一个国家建立一个全资子公司。
这样不仅能扩大公司规模,而且能快速进入欧洲市场,保护自身的技术不泄露。
更重要的是,西欧的许多国家都加入了欧盟,相互间要素和产品的流通很自由,因此在属于欧盟的一个国家建立一个全资子公司将最有助于公司在西欧地区的业务扩张,并且使公司能充分利用西欧地区的人才和其他资源,提高公司的研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