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物理复习试题分类精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物理复习试题分类精编1
声现象 光现象
一、选择题 命题人 黄冈市黄梅小池镇二中 汪申红 1、(山东临沂07)下列有关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B .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C .在考场附近机动车禁鸣喇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2、(潍坊07)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B .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
C .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
D .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3、(四川广安07)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罩内,我们会发现( ) 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 B. 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
C.可以看见图像但听不见声音
D.可以听见声音但看不见图像 4、(07茂名)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C .“水中月”比天空的月亮离我们更近
D .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折是光的折射 5、(07荆州)如右上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
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
使用此模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到远处景物的像是虚像
B.如果看远处是很清晰,那么看近景时,应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
C.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
D.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 6、(07黄冈)如图是张敏同学拍摄的西湖大酒店风景相片,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要想使大楼的像更大些,张敏应向大楼靠近些,再拍摄 B .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7、(07年鸡西)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 .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站在水池边能看到水中的游鱼,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c .人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D .有些商贩用沾有猪油的抹布擦茄子,使茄子看起来更光亮,是利用了镜面反射 8、(07绵阳)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 .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9、(07河南)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
下列说法中 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10、(07绵阳)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 1、L 2如图放置,其中AO 1=O 1B =BO 2,过A 点的一条光线经L 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 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 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过L 2的二倍焦距点
B.过L 2的焦点
C.平行于L 2的主光轴
D.过L 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 11、(07重庆)在图11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12、(07烟台)【多选】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C .音调和响度完全相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也完全相同
D .在空屋子里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与在旷野里听到的不一样 13、(07桂林)如图8所示,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小明为了探究近视眼视力的矫正方法,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若此时要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 )
A.保持不动 B.向上移动
图
11
图11(甲) A B C D
图11(乙)
C.向右移动 D.向左移动
14、(07沈阳)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 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 .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 .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
D .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15、(07武汉)为全面推进“和谐武汉”建设,实现“四城同创”的目标,我市采取了一些措施。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城区禁鸣——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B.道路路面刷黑——是因为沥青比热容较小,可以缓解“热岛效应”; C.焚烧垃圾发电——是因为垃圾热值很大, 可以减少核污染;
D.开展“文明过马路”活动——是由于行驶的汽车因惯性不易停下,可以防止交通事故 16、(07沈阳)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然后倒入一些水。
把杯子端到眼 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
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位置时,如图6所示, 可以看到大、小两枚硬币。
以下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 .“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 .“大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小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大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小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18、(07黄冈)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__________(近视、远视)眼,可以用___________镜来矫正。
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 区厚度相同,B 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_____区看书,通过_______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
19、(07泰安)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 (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时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20、(07河南)如图4所示,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
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人,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___________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1、画出发光点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图中P 点的光路图。
22、(07黄冈)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23、(07茂名)(8分)小明进行 “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11(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 。
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眼睛。
(2)如图11(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其矫正做法是 图;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其矫正做法是 图。
24、(07宁德)(4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9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25、(07包头)18、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许多野外生存的知识与技能。
(1)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竖直杆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找出其中距O 最近的点A ,则OA 就指示_________方向,这一技能应用的光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声音具有能量,为了防止触发雪崩,在攀登雪山时应禁止___________。
(3)野外常用对讲机进行联络,小明将对讲机的频率设定为4.5×108
Hz ,则对讲机发出的电磁波的波长为 m ;当他和3km
外的小华通话时,小华经
S
P
第18题图
B B
A A
过 s才会收到信息。
(3×10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