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二次课例实践的反思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第二次课例实践的反思总结
2021年11月8日,在徐泾小学曹老师关于第一次课例研修的研讨情形进行了总结。
包括教学过程,执教教师反思,总结等。
专家何老师也进行了专业的引领指导。
第一,注重小孩的主体地位,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然而缺乏适当的“收”;第二,关于小孩的学情把握不太准确,认为小孩们都会,都能够明白得并把握。
比如认为小孩们通过尝试和自主探究能够做到用圆规规范画圆。
然而从课后检测能够看出,小孩们会显现不标注出圆心,半径或者找错圆心的情形。
然后本校的何老师进行了第二次课例研修的授课展现,其他老师分别依照不同的观看点进行观课。
尽管中间显现客观上的不行状况,然而何老师都能沉着应对,连续正常的课堂教学。
尽管课堂上提出部分问题的语言缺乏规范性和针对性,课堂时刻有些超时。
然而关于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把控的专门好,在重难点上深究,让小孩们明白得把握。
后测关于目标的达成是80%,能够看出这节课的有效性是达到标准的。
我这次的观看点是“教学时刻分布”。
也确实是每个大环节用时多少,每个小环节用时多少,课堂教学总时刻。
同时每个环节时刻分布分别依据的是什么。
关于那个观看点有三个问题:1.课堂教学过程时刻分布情形统计。
2各学习活动使用不同教学时刻的依据是什么?是否合理?3.通过“学习任务分析”精准制定教学目标,对合理安排教学时刻有何积极作用?4.有何改进联系?
具体记录如下:
一、谈话导入,用时3分31秒,占总时刻的的7%。
二、探究新知中(一)初步感知,用时2分30秒,占总时刻的5%;
(二)认识圆心,总是10分,占总时的20%;
(三)尝试用圆规画圆,用时27分,占总时刻的55%。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
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
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 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三、巩固新知,用时5分钟,占总时刻的10%。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
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
四、总结,用时1分30,占总时刻是3%。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奇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
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存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如此,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锤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看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成效。
关于谈话导入部分,教学时刻比较合理,而且用视频吸引学生爱好,学生参与度也专门高。
初步感知环节,教学时刻不太合理,学生未动手操作,未能专门好的感知圆。
在用圆规画圆时,所用时刻过于长,能够适当缩减问题的数量,增强问题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