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PPT课件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你们对音乐家有哪些了 解呢?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 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一单元
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 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 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xiāo bānɡ yǒnɡ wò qiānɡ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说说段意。
第一段(1):写波兰被列强瓜分,肖邦 被迫离开祖国。 第二段(2):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 告别亲人。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说说段意。
第三段(3-4):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 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第四段(5-6):写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 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课文通过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 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 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课题用"把心脏带回祖国"是他爱国情 怀至极的表现。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学们课外收集有关肖邦的资料。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 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 句。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 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 ”三个
生字。
2. 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 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肖邦 咏握 腔
姓肖 友邦 歌咏 把握 唱腔
yōu zhú
lí kǎ
忧 烛 黎卡
忧郁
烛光 黎明 卡车
深渊 雾霭 呐喊 盛满 维斯瓦河 催人奋起 疾驰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消逝:消失。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1810- 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 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 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 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 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 国恨。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 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 的音乐创作之中。
肖邦忘我地工作。你从哪儿看出来?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 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 彻夜地作曲、弹琴。时间在流逝,可是他已根 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 作、再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 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 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 了惊人的成就。他就是这样将一腔热血化成音 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 一个鲁 迅巧对先生的故事。
2、学生自读。指名读。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得好? 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此类故事,与同学们交 流。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 在小 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 请大 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 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默读第一段,说说你从第一 段中知道了什么?
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
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那“不得不”离开的场面是怎么样的? 一定令人难忘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段。
想一想: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咏唱送别曲 老师的叮嘱 赠送银杯
肖邦在国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行 动的?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 整理等工作。
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一、教学目标:
1.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 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那就 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 基础。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 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 成小组 (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 活动时 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 示活动成 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 们提出 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1. 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 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 昔,
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 况与心情。
3.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 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 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 师引
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 了解古诗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 人的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汪翠玲整理打印)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 诗歌的
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 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
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 歌…… 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 去轻叩 诗歌的大门吧。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 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 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A.说说你对“弥留之际”的理解。 B.他为何得这样的重病? C.他为什么要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 乡与世长辞了。
同学们说说哪句话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情感。
4. 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 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
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 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要求:从活动建
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 诗海拾贝”,“ 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 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 搜集诗歌 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 自己喜欢的 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 本)(4)举行诗 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 识竞赛、合编小诗集 等活动。 6.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 整) 7.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 人记录讨论 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 、科学以及 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 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