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课件 3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的这种悲愤、苦闷、虚无、幻灭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只能寄托于远离现实 的幻想世界,因而形成了他怨愤激越、瑰丽凄恻的诗风。从诗歌内容上看,李 贺的诗或揭露统治者的荒淫,如《秦宫行》;或抨击宦官弄权,如《吕将军 歌》;或影射藩镇割据,如《猛虎行》;或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如《老 夫采玉歌》;或借助历史,抒发兴亡之感、抑郁之情,如《金铜仙人辞汉 歌》;有的还涉及恋情、相思、宫怨等,可以说涉及面十分广。但诗的中心内 容仍是对怀才不遇的悲愤及对现实的不满、厌弃之情。在艺术上,李贺将“哀 愤孤激之思”以浪漫的手法表现出来,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和李白等的 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诗风,因此后人称其为“诗鬼”。
5.用原诗语句填空。 ①侧面写乐声的诗句是:空__山__凝__云__颓__不__流___,_江__娥__啼__竹__素__女__愁________。 ②正面写乐声的诗句是:___昆__山__玉__碎__凤__凰__叫___,__芙__蓉__泣__露__香__兰__笑_______。 ③承上启下的过渡诗句是:__二__十__三__丝__动__紫__皇_______。
阅读下诗,回答问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荚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6.对诗句中词语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B ) A.“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 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蕴含。 B.用“芙蓉泣露”和“香兰笑”描写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 可以目睹。 C.“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 “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 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D.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 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第四句,点出演奏者的姓名,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 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 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 艺术力量。
2.这首诗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音乐? 这首诗运用神奇的想象、瑰丽的比喻、大胆的夸张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 托等表现手法来写音乐。 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为具 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 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综观全篇,又 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评价和感受。
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诗各从什么角度写箜篌之 声?分别表现了声音的什么特点?
句子
角度
“昆山”句 以声写声
“芙蓉”句 以形写声
声音的特点 ①__表__现__琴__声__起__伏__多__变__,__华__丽__悦__耳_______ ②_表___现__琴__声__或__悲__抑__或__欢__快__,__感__情__丰__富______
3.下列六句诗分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的一组是( B )
①李凭中国弹箜篌 ②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③梦入神山教
神妪 ④老鱼跳波瘦蛟舞 ⑤吴质不眠倚桂树 ⑥昆山玉碎凤凰叫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②③④⑥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 65994163 ( B ) A.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其诗通俗清新。《竹枝词》 《柳枝词》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诗人。在文学上,主张“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 C.元稹,唐代杰出诗人。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世称“元白”。所作 传《莺莺传》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取材。 D.李贺,唐代诗人。所作诗歌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好运用神话、传 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句,富有浪漫气息。他与李白、李商隐被合称为“三李”。 【解析】 “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不对。
③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露__天__,__在__室__外_
3.古今异义 (1)李凭中.国.弹箜篌 中国古 今义 义: :即 中国 华中 人, 民国 共都 和长 国安 的之 简中 称 (2)石.破.天.惊.逗秋雨 石破天惊古 今义 义: :音 比乐 喻声 文好 章似 议把 论补 新天 奇的 惊彩 人石震破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 颓.(tuí)不流 女娲.(wā)
箜.(kōng )篌.(hóu ) 神妪.(yù)
2.一词多义
(1)凝①②空含山情凝凝..云睇颓谢不君流王
_凝__结__,__凝__固__ _集__中__,__专__注____
(2)舞①②老舞.鱼幽跳壑波之瘦潜蛟蛟舞._使___…__跳__…__舞__跳____舞___
9.对这首诗理解和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本诗想象丰富,色彩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 易的《琵琶行》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 文”。 B.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照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 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C.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其中前六句以形写声,摄取的 多是运动着的物象;最后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 D.本诗不但成功地描写了李凭弹的箜篌声之神奇美妙,而且直抒胸臆, 赞美了他的高超技艺。 【解析】 “直抒胸臆”不对。
7.下列对诗的前六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 技艺的高超,写物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B . 二 、 三 句 写 乐 声 , 诗 人 故 意 避 开 无 形 无 色 、 难 以 捉 摸 的 主 体 —— 箜 篌 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C.第四句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姓名,而且交代了演奏地点。 D.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都是以形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和 优美动听。
1.下列各句中“国”字含义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 65994161 ( D )
A.李凭中国.弹箜篌 B.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D.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解析】 D 项的“国”是地区的意思,其它的都是国都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方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 65994162 ( D ) A.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B.古来万事东流水。 C.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D.二十三丝动紫皇。 【解析】 D 为借代,其它的是比喻。
音 转韵自流然侧 正 侧面 描 描烘 乐 音托 声 乐音 效 效乐 果 果 李 通 神凭 感 话出 夸 浪场 张 漫情 手 主态 法 义157- - -461句 句 4句 惊 泣天 鬼地 神
这是一首描写箜篌演奏的诗作。诗人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以丰富的 艺术形象再现了演奏者所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赞美了李凭高超的演奏 技艺。
8.对后八句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十二门前融冷光”一句,作者写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光被箜篌声 所消融,这怎么可能呢? B.“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 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C.诗人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到神山,令神妪也为之 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 D.结尾两句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 立在那里,竟忘了睡觉;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 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去。
4.怎样理解“老鱼跳波瘦蛟舞”中的“老”“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有着完全相反 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却 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样的形象描写使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 现在读者眼前。
新课标导学
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自主赏析 李凭箜篌引
1
学习目标
2
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描写音乐的艺术特色。 3.陶冶音乐情感。
课前预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1.走近作者 李贺(789-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族望陇西,为 唐宗室之后,家居昌谷,故后世又称他“李昌谷”。李贺自幼家贫,却才华横 溢,有“少年心事当拿云”的壮志。不幸的是他生不逢时,由于封建礼教的限 制,他不能应进士考试,只能做奉礼郎一类的小官。心境凄苦的他任职不到三 年便告病还乡,至死都没有摆脱贫困的生活。而且他的生活圈子与人民相距甚 远,加之简单的阅历和短暂的生命使他视野狭窄,所以李贺虽憎恨现实却又难 以顽强地与现实抗争,更不用说去改变现实了。
2.说说演奏的时间和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时间:“吴丝蜀桐张高秋”之“秋”。 地点:“李凭中国弹箜篌”之“中国”。
进入课堂
(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
1.试分析“吴丝蜀桐张高秋”一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诗人从乐师李凭演奏时所用的乐器落笔,写那件箜篌是用吴地的丝弦 和蜀地的桐木制成的,强化了乐器本身的精致,也是为了突出表现音乐的高 雅。“高秋”一词,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是秋天,又写出了美妙的乐曲声所表 达的一种清澈澄洁的高远境界。
(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
1.诗歌开头四句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制作得精美,借以衬托演奏者技 艺的高超。“高秋”一词,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 意思。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 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空 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的事物,和下面的 “江娥”句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的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 的魅力。
①李凭箜篌引. _诗__歌__体__裁__的__一__种______ (3)引②③引子.游兵欲引.攻前燕言以距_率__孔领__子,___引____导引____用_____
④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_举__,__拿____ (4)露①②露寿.皇脚时斜,飞禁湿中寒供兔御酒__露_,_水_名__蔷_薇露. 芳___香__饮__料_
2.了解背景 《 李 凭 箜 篌 引 》 是 李 贺 的 代 表 作 , 大 约 作 于 元 和 六 年 (811) 至 元 和 八 年 (813),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箜篌引》是一篇描写音乐的佳作,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 《听颖师弹琴》一起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 高的水平。李凭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李 贺这首歌行体的诗作想像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尤为出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