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四时期浪漫主义中的自我意识

合集下载

青少年的爱情观

青少年的爱情观

青少年的爱情观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性格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之一。

在这个阶段,爱情观的形成对个体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的爱情观,并分析其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一、青少年爱情观的特点1. 浪漫主义:青少年对于爱情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美好的憧憬。

他们往往将爱情视为一种神秘而奇妙的感觉,希望能够找到一位真正的“白马王子”或者“公主”,与之相伴一生。

2. 情感冲动:青少年时期的情感非常激烈,他们对于爱情的感受更加强烈。

一点小小的失落或者得到爱人的赞许,都可以引发情感的剧烈波动,使他们陷入喜悦或者悲伤。

3. 容易受外界影响:青少年时期的个体正处于青春期的变化过程中,心智和情感都相对不稳定。

在这个阶段,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包括家庭、同伴、媒体等,对于爱情观的形成也常常在这种外界影响下塑造。

二、青少年爱情观形成的原因1. 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形成爱情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中父母的感情状况以及对爱情的态度,对青少年的影响较大。

如果父母的关系融洽,对爱情持积极态度,那么青少年更容易形成健康的爱情观。

2. 同伴影响:朋友和同伴对于青少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社交群体,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会对个体产生深远的影响。

青少年受同伴的爱情观影响,常常会在群体中形成一致的爱情观。

3. 媒体影响:现代社会中,媒体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忽视。

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渠道中呈现的爱情观往往充满了浪漫主义和戏剧性,这也会对青少年的爱情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青少年爱情观对个体成长的影响1. 成熟与自我意识:通过经历爱情,青少年对于感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得到增强。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培养自我意识,从而有助于个体的成熟和自我发展。

2. 人际交往能力:爱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面之一。

通过与他人的感情交往,青少年可以学会与人沟通、妥善处理矛盾和冲突,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商。

3. 价值观建立:在经历爱情的过程中,青少年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对于爱情、婚姻、责任等有着更加明确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思潮,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自由和理想,它代表了一种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一、浪漫主义的起源和发展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对旧传统的文化革命,它呼唤个人自由和民主平等。

在这个时期,一些作家开始追求内心世界的表达,他们开始关注个人情感和心灵的自由。

这种关注个人情感的倾向逐渐演变成了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点1.强调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浪漫主义作品通常以个人情感为核心,表达作者内心的痛苦、欢乐和追求。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描写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绝望,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共鸣。

2.追求自由和理想:浪漫主义作品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生活状态。

作家们渴望摆脱现实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美好的境界。

例如,郁达夫的《春》中描绘了一个纯洁而美好的世界,这种对理想的追求使读者感到温暖和希望。

3.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浪漫主义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作家们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和壮观来传递自己的情感。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恢弘,这种对自然的赞美使读者感到宁静和舒适。

三、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代表作品1.《狂人日记》:这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现实的绝望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叙述方式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2.《春》:这是郁达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一个纯洁而美好的世界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部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3.《再别康桥》:这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四、浪漫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浪漫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浪漫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性问题

浪漫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性问题

浪漫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性问题
浪漫主义时期在欧洲文化史上被认为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创造性的时代。

该时期的文学、音乐、艺术和哲学作品都强调了个人感受和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反对了文艺复兴时期强调的理性主义和对客观现实的执着追求。

浪漫主义文化的理想性和艺术性一直是该时期文化研究的重要话题。

首先,浪漫主义文化的理想性主要表现在其强调个人内在感受和情感经验的重要性上。

浪漫主义作品追求表达和探索情感、感知、思想和灵魂的世界,强调内心的感受和想象力。

例如浪漫主义诗歌常常描述自然景观和人类情感之间的联系,描绘内心情绪的起伏和变化。

浪漫主义文化鼓励人们摆脱道德和社会准则的束缚,直接面对内心的真实感受。

在这个意义上,浪漫主义被视为反对既有文化形式和社会秩序的文化幻想。

其次,浪漫主义文化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其对于艺术表达的重视和创新之中。

浪漫主义文艺作品追求展现个人情感和情绪状态,借助艺术手法和语言形式来表达艺术家独特的感受和想象。

例如浪漫主义诗人常常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展示自我意识和个性特征。

此外,浪漫主义还提出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如象征主义和幻想主义等。

这些艺术手法和艺术形式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

综上,浪漫主义文化的理想性和艺术性贯穿了该时期的文学、音乐、艺术和哲学作品。

浪漫主义对于个人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强调以及艺术表达的创新形式,引领了后来文化的发展方向。

因此,对于浪漫主义文化的理想性和艺术性的研究,对于理解及后世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四运动历史思想总结

五四运动历史思想总结

五四运动历史思想总结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运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和思想发展。

这次运动彰显出了民族自强、反对外来压抑的思想,也带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下面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思想进行总结:一、爱国主义:五四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表达中国人民爱国之情的运动。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面临着列强的欺压和割地割权。

五四运动通过抵制日本对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和反对巴黎和约等方式,表达了中国民众的爱国心情。

这种爱国主义意识不仅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来,而且对于整个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强调了民主与科学的重要性。

在这个时期,许多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价值观和封建社会的制度。

他们主张要建立一个民主、科学的社会,摒弃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推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五四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的理念对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文化自觉和文化独立: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提倡了中国文化的自觉和独立。

运动中的学生和知识分子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认为传统文化过于保守和束缚,需要进行变革。

他们主张要拥抱现代科学文化,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出独特的中国现代文化。

四、人权意识:五四运动中,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提出了维护人权的要求。

他们认为,个人的自由和尊严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五四运动倡导的人权意识在中国社会中引发了反对旧时代专制统治的浪潮,提醒人们必须正视个体权益,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五、思想解放:五四运动还鼓舞了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

在这个时期,他们开始拒绝受到传统观念和权威的束缚,积极追求独立思考和创新。

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的思想解放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总而言之,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一次运动,其历史思想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这次运动中,中国人民展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追求民主与科学、倡导人权意识以及思想解放等重要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不仅在五四运动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成为中国现代社会重要的价值观。

五四时期的个人主义思想与女性解放

五四时期的个人主义思想与女性解放

五四时期的个人主义思想与女性解放1. 引言1.1 五四运动背景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爱国运动,其背景可以追溯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夕的一系列事件。

在那个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包括外国列强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败以及国民经济的困境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中国人民对现状的不满和愤怒,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它起初是一场由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后来扩大为全国范围的群众性运动。

这场运动的爆发,不仅推动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主思想的传播,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背景是中国社会问题积重难返的情况下,爆发的一次民族运动,其影响不仅局限于当时,也奠定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基础。

1.2 个人主义思想兴起五四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人主义思想在青年学生中兴起,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个人主义思想主张个体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由意志,强调个体在社会和政治领域中应该享有平等权利和自由。

这种思想的兴起反映了当时青年学生对封建传统和权威观念的质疑和反抗,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现代文明和民主制度的向往和追求。

在五四时期的背景下,个人主义思想被视为一种解放思想,激励着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和民主运动,推动着中国社会向现代化和民主化方向发展。

【200】2. 正文2.1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的背景五四时期女性解放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五四运动的兴起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思想解放,人们开始反思传统观念对于女性的束缚和限制,呼唤女性应该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西方的先进文化和思想的传入也对中国社会的现状造成了冲击,女权主义思潮在这种背景下迅速兴起。

五四时期社会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女性解放逐渐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女性参与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中,女性的参与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四运动本身涉及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女性的参与则为这场运动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和力量。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五四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现代女性解放思潮迅速崛起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为女性赋予了更多的平等地位和权利,激发了女性解放的思潮和运动。

本文将从五四时期女性解放的历史背景、思想观念、文学作品和实际运动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五四时期,中国正处在一个动荡的时期。

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民主共和国成立,但政治局势不稳定,国家社会仍陷入危机之中。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割地让利导致国家的民族危机愈演愈烈。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社会迎来了一场新文化运动,此运动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从而迎来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呼吁民主、科学和民族独立。

在这一运动中,男女平等的观念开始兴起,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女性的地位和权利,呼吁推动妇女解放。

在这一背景下,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逐渐兴起,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思想观念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平等和科学的理念,呼吁推翻封建传统观念,倡导人权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这些思想观念为女性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道德支持,激发了许多女性投身于解放运动之中。

在思想观念上,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和女性解放者们开始对传统的封建道德观念进行批判,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念和主张。

他们认为,妇女地位的低下是中国社会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该通过改革传统观念和封建制度,推动妇女解放。

他们也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自我解放,才能让妇女真正获得解放,树立自尊和自信。

三、文学作品五四时期的文学作品对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们积极探讨和关注女性的处境和命运,呼吁对妇女进行解放和保护。

许多文学作品以女性为主题,探讨了妇女的地位、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对妇女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多元化的五四思潮

多元化的五四思潮

JlNlANWUSlYUNDONGJIUSHIZHOUNIAN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宙多元化的五四思潮‘‘勺宇四”、五四运动,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个一历久而弥新的课题。

一提起“五四”,人们就会想到“民主”、“科学”、“民族主义”、“反传统主义”等各种名词。

的确,它们构成了“五四”的基本形象。

因为“五四”是一个思想活跃、主义丛生的时代,围绕人的解放和民族国家的重建问题,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近代启蒙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思想相继涌入国门,被启蒙先驱们作为救亡图存的文化资源进行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标举“内圣外王”“格物致知”的儒家传统,在西学东渐和社会结构急速变动的双重夹击下,虽然发生了严重的信仰和道德危机,但其中忧国优民的使命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却顽强地延续着,否则,就无法解释中国文化在西方思潮冲击下,何以会保持鲜明的主体风格和勇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其实,五四运动是一场多层多面的复杂的运动,它具有多元复杂的思想面向,“五四”思潮和“五四”思想的全部内容绝非几个名词所能涵盖的。

“五四”精神,是一笔宝贵的思想遗产。

众多的仁人志士投身救亡与启蒙、革命与建设的双重变奏之中,激情、亢奋、呐喊、困惑、质疑、彷徨、纷争、搏斗、批驳、解说……扑朔迷离,难以尽述。

对于“五四”精神,林毓生有一大体的评价,他说这是由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入世使命感所促成。

这种精神承接儒家“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蠢罗银胜乐”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精神。

这种精神发展到最高的境界便是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

因为有了使命感,“所以我们有所归属”。

“这种入世的使命感是令人骄傲的五四精神”,我们今天纪念“五四”,继承“五四”精神就是发扬这种精神。

20世纪的中国正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大转折年代,这个时代的变局不仅意味着中国政治社会建制处于由大一统王朝帝国、宗法家族制度向现代性政治社会制度转变,同时在思想意识形态上也处于由儒家意识形态范式向现代性范式转变。

郭沫若诗集之《女神》赏析

郭沫若诗集之《女神》赏析

《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五四”时代精神,是一种破旧立新的狂飙突进精神,是民族觉醒的反帝爱国精神。

郭沫若的《女神》正是充分表现了对一切旧秩序旧传统旧礼教的彻底否定,呼喊着创造与光明,民主与进步的狂飙突进精神,热烈抒发了爱国情思。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女神》的个性解放要求有两个重要特点。

第一是个性解放不仅是个性本身,而是将个性解放作为社会,大众,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个体与社会,大众民族国家融为一体了。

第二个特点是个性解放要求既表现为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也表现为破坏一切旧物包括旧我,实现新“我”的精神。

2、反抗叛逆和创造精神的歌唱。

这是和上述个性解放要求密切相关的一个内容,对黑暗罪恶的旧世界旧中国及一切旧事物旧礼教的反抗叛逆精神是《女神》的主要精神。

《女神》浪漫主义特色1、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

《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天狗、炉中煤,女神,屈原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

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向往、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这使《女神》成为一部具有充分浪漫主义精神的作品。

2、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

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女神》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如火山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磐》《天狗》等诗典型的体现出这一表达特点。

3、想象方式上的想落天外的奇特想象和极度夸张。

4、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充满昂奋腾越的音调,浓烈瑰丽的色彩。

恢宏勇猛的形象,具有英雄主义格调。

5、语言方面有一个用语特点,即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

在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了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赋予了自然以新鲜活泼的生命。

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充满激情、理想化和幻想性的文学形式,其主要特征包括:
1. 想象力丰富。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想象力的作用,倾向于进行梦幻的、离奇的和超现实的创作。

这种文学形式善于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想。

2. 强烈的个性色彩。

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人物通常是充满自我意识和自我追求的,追求真我和自由的生活方式。

这些人物鲜明、多变、具有独立的个性,经常被赋予某种先知或天才的气质。

3. 对自然和历史的崇拜。

浪漫主义文学中对自然和历史有着强烈的依恋和崇拜,认为它们有着神秘、神圣和美好的力量。

同时,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自然中的美景和风光进行了描绘和赞美。

4. 重视感情和爱情。

浪漫主义文学注重情感体验,往往把个人的情感和爱情作为创作的主题和灵感来源。

在这种文学形式中,爱情通常是唯一的理想和信仰。

5. 反对现实社会的不合理和不公。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反叛精神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认为现实社会的道德体系和政治体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缺陷。

因此,它呼吁人们要通过改变现实来追求更好的生活和理想。

浪漫主义哲学的特点

浪漫主义哲学的特点

浪漫主义哲学的特点
浪漫主义哲学是一种19世纪欧洲文化运动,该运动强调情感、想象力和个人主义。

以下是浪漫主义哲学的一些特点:
1. 情感至上:浪漫主义哲学认为情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

浪漫主义者通常关注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体验,他们也倾向于表达和强调个人情感。

2. 反对理性主义:浪漫主义哲学反对理性主义和启蒙时代的思维方式。

他们认为理性只是一种工具,不能解释生命的真正本质。

浪漫主义者更坚信人类的想象力和直觉能够揭示真相。

3. 崇拜自然:浪漫主义哲学者尤其向往自然,认为自然是美的源泉和人类灵魂的栖息地。

他们对自然景观和美妙的自然现象充满敬畏和热爱,通过与自然相连来获取灵感和启示。

4. 强调个人主义:浪漫主义哲学强调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应该尊重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浪漫主义者强调人的自由和个性,反对任何形式的压制和集体主义。

5. 爱情和渴望:浪漫主义哲学者认为爱情是至高无上的,并赋予它超越生命的
意义。

他们通常关注爱情的美好和悲剧,认为爱情是人类最强烈的情感,是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

6. 重视艺术:浪漫主义哲学重视艺术,认为艺术是表达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最高形式。

他们赞美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认为艺术是创造和表达人类最深层次的情感的途径。

总之,浪漫主义哲学是一种情感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文化运动,它强调情感、想象力和自然,反对理性主义和集体主义。

它对艺术和爱情赋予超越生命的意义,认为它们是最高的人类追求。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核心概念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核心概念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核心概念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核心概念包括以下几个:
1. 自由主义:浪漫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它反对传统的社会和政治结构,追求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掌握命运的权力。

2. 狂热追求:浪漫主义倡导对美的热情和渴望。

浪漫主义者追求激情、幻想和个人情感的极致表达,对于理性和逻辑的局限感到厌倦,并将直觉和感知的体验视为更为真实和重要的。

3. 自然神秘感与超自然元素:浪漫主义者常常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崇拜。

他们相信自然界拥有一种神秘的、超越人类认知范围的力量,并通过描绘奇迹和超自然的元素来探索这种力量。

4. 反对工业化和现代化:浪漫主义者对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这些进程导致了个体的反面发展,破坏了与大自然的联系。

因此,他们常常追溯到过去的时代,并渴望恢复传统和纯粹的价值观。

5. 爱与痛苦的主题:浪漫主义文学多以爱和痛苦为中心主题。

他们描绘复杂的人际关系,探索爱情、恐惧、孤独和痛苦等情感。

这些情感通常是复杂而深沉的,带有强烈的情绪和情感。

总的来说,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核心概念围绕着个体自由、狂热追求、自然神秘感、反对现代化和对爱与痛苦的表达展开。

这些概念在浪漫主义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和探索。

表现自我——郁达夫自我生命体验

表现自我——郁达夫自我生命体验
当时 的创 作 : 我的这抒 情时代 , “ 是在 那荒 淫惨酷 、 阀专权 的岛 国 军 里过 的。眼看 到的故 国的陆沉 , 身受 到异乡 的屈辱 , 与夫所感 所思 , 所 经历的一切 , 剔括起来 没有一点 不是失望 , 有一处不 是忧 伤 , 没 同 初 丧了夫 主的少妇 一般 , 毫无气 力 , 无勇毅 , 哀切切 , 鸣出来 毫 哀 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它们都是 现实生 活的“ 零余 者”他们 的人格 与心灵都 与作者息 息相 ,
通 。 作品里 的主人公不 论冠以什么名字 , 他 都是 自我形象 的写照 。 这 些 人物一 以贯之 的孤 独 内省 、 犹豫 的性 格气质与 他简直是 出于 敏感 炉, 甚至是一 副清瘦的外貌 、 穿着长 衫的形象也彼此酷似 。如若把
的, 就是 那一卷 当时很惹起 了许多非难的《 沦》 作品大胆地 以 自 沉 。”
身为对象 , 作品中通过直接 写“ , 在 性” 大胆地反叛虚伪 的旧道德。郁
潮 的影 响 , 们在创作 中更侧重 于“ 使他 自我” 内心世界 的表现。
作为 以浪漫主义 为宗 旨的文学 社团创造社 主要成员 的郁达 夫 , 他 的浪漫 主义风格 成为 中国现代文学 的一株奇葩 。 他正是 从 自我情 感表现 的角度接受 了并 在作品 中表现 了浪 漫主义 。郁达 夫在 《 四 五 运动之历史 意 义》 曾写道 :五 四运 动 , “ 在文学 上促生 的新 意义 , 自 是 我的发见 。 “ ” 它使这时期 的文学 普遍带有 了一种鲜 明的 自我意识 。 ” “ 表现 自我 、 歌唱 自 、 我 成了五四新文学 的一个 基本主题 。” 他在 日本 留学期间 , 广泛涉猎外 国文学作 品, 共计所读 俄 、 、 、 法 的小 “ 德 英 日、 说, 总有一 千部 内外 ”1 [ 而且 “ 2 , 兴趣 所在 似 乎是 浪漫 主义 气势 浓厚 的, 富有抒情味 的, 艺术性 较高的作家 ……”

五四时期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探析

五四时期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探析

文史教育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6期(总第162期)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Zheng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No.6,2019(Sum ,162)摘要:五四时期,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思潮及女权运动、新文化运动等影响下,先进知识分子对封建礼教束缚中国女性的罪行给予了无情的抨击,大胆提出女性经济独立、政治参与、社交公开、人格独立、婚姻自由等主张,这是亘古未有的思想启蒙,且循序渐进地提升了女性地位,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

关键词:五四运动;女性意识;权利觉醒中图分类号:D4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9)06-098-04五四时期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探析王东杰(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42)收稿日期:2019-10-25作者简介:王东杰(1982—),男,河南方城人,硕士,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讲师。

由于受“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的影响,我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曾长期处于受剥削、受压迫、被奴役的境地。

五四时期,我国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广大女性开始争取独立自主。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

”一、五四时期中国女性意识觉醒的背景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男女平等是工业文明的产物,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禁锢女性走出家庭、融入社会的根本原因。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国人强大的民主精神和爱国热忱,最终推动形成了实业救国的热潮,一些华侨也纷纷回国投资,这些都大大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封建专制垄断的藩篱,瓦解了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为女性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

郭沫若文学创作中的自我意识探讨

郭沫若文学创作中的自我意识探讨

2014-01百花园地不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不分轻重的讲授,而是了解学情之后的点拨。

课堂上学生通过“学”“研”“展”“点”“学”五种课堂学习方式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疑,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问,可以慷慨激昂地陈述,可以面红耳赤地争论,甚至不必举手。

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索、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

教师的角色是指路人,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这一教学形式,为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更有益于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在小组会上,由小组长主持,围绕中心问题,各抒己见,互教互学,互相切磋,讨论和解,共同合作、研究,共同提高。

亦可针对学生好胜、不服输的精神,开展小组间互相竞赛。

在这样一种平等互助、和谐热烈的学习氛围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得到积极发展。

四、以“多元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究竟是否达成,或达成程度如何,是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的。

因此,检视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方案设计是教学的关键,并应先于教学设计而展开,此为内部评价方法。

我们主要开发了以下四种可选择的课堂评价方法:(1)选择性反应评价,指所有的客观试题和纸笔测验的形式,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匹配题、填空题,适用于检测学生的知识和观点,某些推理性形式的应用,问卷形式探测学生的情绪情感等;(2)论述性评价,要求被评价者写出书面的回答。

可能是关于具体知识内容的问题或者对一个复杂问题做出详尽的解答。

可能需要比较历史事件、解释理科中的现象或者解决开放式的数学题等,测试者阅读书面论述,然后根据特定的评分规则进行评估;(3)表现性评价,被评价者当着评价者进行的一种特定的活动,评价者观察他们的表现或操作的结果,然后根据表现水平作出判断。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研究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研究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第一节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

它曾经一度蔚为壮观,大放异彩,后来几经反复、波折,逐渐趋于中落。

具体说来,其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激荡澎湃,成绩斐然、盛况空前的阶段。

当时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文学社团,除了创造社、浅草社、新月社等外,就连以提倡现实主义著称的文学研究会的一些著名作家,也无不或多或少地显现了明显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

如冰心,她创作的小诗、散文,饱寓情感,以情取胜,吟唱出了一曲曲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母爱、童真、自然的颂歌。

庐隐则以非常接近郁达夫的笔调,用书信体、日记体的形式,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抒发内心的主观情感。

还有许地山,则用别一种笔调,表现了浪漫主义另一方面的特色。

他早期的作品《缀网劳蛛》等充满浓郁的宗教意味,富于传奇色彩和异域情调。

即使是具有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的叶绍钧与王统照,他们早期的创作也仍然流露出较多的主观因素,强调“美”与“爱”,甚至将“美”与“爱”的力量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如王统照的《微笑》。

(分析略)时常在灰色的现实人生上点缀一两点“光明”的理想,同时,侧重描写人物的内心感受,通过人物内心的镜面去折射社会现实,表现了明显的浪漫主义特色。

还有,沅君、王以仁等的创作。

当然,在这一阶段,最能代表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自然是作为“异军突起”的创造社。

这个社团中的郭沫若的诗歌,郁达夫的小说,田汉的戏剧,成仿吾的评论,在比较完整的意义上显示了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倾向。

这个基本特征和倾向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抒发了破旧立新的狂飙突进的精神,焕发出昂首天外的英雄主义气度,如郭沫若的《女神》;二是展示了知识分子分裂的灵魂与苦闷的心灵,弥漫着浓重的感伤气氛与忧郁情调,如以郁达夫的创作为代表的一大批自我抒情小说。

前一个特征和倾向,在当时是曲高和寡,因为,人们虽然仰慕《女神》,但却无力效法。

浪漫主义英雄的主要性格

浪漫主义英雄的主要性格

浪漫主义英雄的主要性格通常是具有强烈的个性和自我意识,对自己和他人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他们通常是充满激情和热情的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和热忱。

浪漫主义英雄通常具有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标准,并且对正义和公平有着坚定的信念。

他们是勇敢和冒险精神的典范,不怕牺牲自己来保护他人。

他们通常是具有超凡才能和智慧的人,能够在困难和危险的局面中保持镇静和理智。

浪漫主义英雄通常具有非常强烈的情感和感性,对爱情和友谊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他们通常是具有诗意和幻想的人,对自己和他人有着深厚的关爱和关心。

总之,浪漫主义英雄是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勇敢、冒险、有责任感、有爱心,有高度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他们具有激情和热爱生活的态度,带着诗意和幻想的眼光去面对生活和世界。

他们是那些不甘平凡,渴望追求更高理想和目标的人。

他们是那些拥有自由灵魂和追求真理的人。

1/ 1。

浪漫主义的理解和看法

浪漫主义的理解和看法

浪漫主义的理解和看法
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起源于欧洲18世纪末19世纪初,它代表了对传统和理性主义的反叛,并支持个人主义、自由、情感和想象力。

浪漫主义的理解和看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运动: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它包括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多个领域。

这种运动强调情感、个人主义、自由和想象力,反对传统和理性主义,是欧洲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

2. 反传统和理性主义:浪漫主义反对传统和理性主义,主张个人主义和创造力。

浪漫主义作家和艺术家追求真实和自然,强调个人的情感、热情、直觉和直观体验。

他们认为传统和理性主义导致了生命的贫瘠和无聊,需要通过自由和想象力来创造新的生命力和美感。

3. 爱情和自由:浪漫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情感,追求真爱和自由的生活。

浪漫主义作品中的人物常常是受到传统束缚的人物,他们追求爱情和自由,不再被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所束缚。

浪漫主义作家和艺术家认为,真爱和自由是人类最高的追求,只有在自由和想象力的世界里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生命的意义。

4. 想象力和幻想:浪漫主义追求想象力和幻想,认为它们是艺术和生命的基础。

浪漫主义作家和艺术家创造了许多富有想象力和幻想的作品,如《世界名著》中
的《茶花女》、《乌托邦》等。

他们认为,想象力和幻想可以创造新的生命力和美感,可以超越社会和现实的种种限制,使人们感受到真正的自由和思想的激情。

综上所述,浪漫主义是一种强调情感、个人主义、自由和想象力的文化和艺术运动,它反对传统和理性主义,鼓励人们寻找真爱和自由,追求想象力和幻想,创造新的生命力和美感。

五四时期自由民主

五四时期自由民主

五四时期:为思想争自由,为女性求解放班级:中文师范083 学号:06 姓名:曹佳佳自由,从来就是在克服阻力的过程中获得的。

因此,真正的自由人不能仅仅是一位歌者,同时还必须是一位斗士。

1911年10月,武昌城响起了埋葬清王朝的枪声,诸出响应,涛起风从。

发生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专制政体,给瘠弱槁枯的中国带来了新的历史机运,给民声寂寥的华夏吹进了民主自由的春风。

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独裁政治的“二次革命”,结果失败,中国的情形是新漆剥落,旧相逐显,出现了北洋军阀混战的动乱局面。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先进的中国人抬头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1919年,被称为五四运动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发生。

其导因既有世界新思潮的激荡,也有中国社会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发。

在影响这一运动的外来思潮中,就包括有近代西方经典意义上的自由观念。

这一观念从严复翻译约翰·穆勒的《论自由》开始,就成为了唤醒激发中国人反抗专制统治的有力武器。

在20世纪初期,中国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社会制度落后,二是科学技术落后。

这两大问题互为因果,制约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两个战斗口号:胡适以及李大钊等一批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高举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大旗,发起了对令人窒息的封建思想文化的猛烈抨击和空前规模的扫荡。

他们大力提倡男女平等、妇女教育、婚恋自由和家庭革命,发出了捣毁“孔家店”、砸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封建枷锁的战斗呐喊。

而民主与自由又相互制约,不能分割。

从来就没有扼杀自由的民主,也从来就没有不以自由为基础的民主。

在一个有数千年历史的封建农业大国,“惟专制永长,昭苏非易”。

在一个人民“体质和精神都已硬化”(《二心集·习惯与改革》)的国家,不但没有新思潮的“产生所”,而且没有新思潮的受纳所。

所以,自由民主观念的传播受到阻遏就成为了一件必不可免的事情。

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思考

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思考

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思考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它们在观点、风格和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现实主义认为社会现实是人类行为的根源,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冷静分析和描写。

浪漫主义则认为个人感情和情感是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强调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

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家是托尔斯泰和莫泊桑,他们倡导对现实的冷静描写和客观分析。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书中描写了俄国内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历史事件,并以客观的角度分析了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莫泊桑的《大提琴手》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讲述了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生活,并以客观的角度描写了苦难和挣扎。

浪漫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家是华兹华斯和拜伦,他们倡导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

华兹华斯的《浮士德》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书中描写了浮士德的个人追求自由和理想的过程,并以浪漫的语言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感性的世界观。

拜伦的《爱的教育》也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和经历,并以浪漫的语言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执着。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它们各自的优点也是不可否认的。

现实主义的优点在于它对社会现实的冷静描写和客观分析,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对现实的认识和启发。

浪漫主义的优点在于它对个人感情和情感的深刻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个人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体验。

不过,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我更倾向于前者。

我认为现实主义在文学创作中更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行为。

同时,现实主义还有助于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问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没有价值。

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能够丰富读者的情感体验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但是,我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总之,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各自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优点。

费希特的自我意识哲学分析

费希特的自我意识哲学分析

费希特的自我意识哲学分析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是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德国浪漫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其哲学体系中对自我意识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以”我”为起点的自我意识哲学,对后世的哲学和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费希特的哲学思想概述费希特对自我意识的研究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

他认为“我”是自己存在的开始,是自己的起点。

在《自我意识学》中,费希特提出了“我是绝对自在的”,并以此为出发点建构了一整套关于自我意识的体系。

他通过对自我意识不断深化和扩展,提出了自由意志、道德责任、社会契约等一系列概念,构建了完整而严密的哲学体系。

二、自我意识的本源在费希特看来,“我”是绝对自在的本源。

他把“我”视为未经限制的纯粹自由,它不受任何外部条件和限制,对任何事物都具有主动支配能力。

这种纯粹自由是“我”的存在根据,是“我”的最初状态,也是其他一切都要归因于此的存在。

在这种意义上,“我”即是绝对之物,也是绝对之主体。

三、自我意识与社会关系费希特强调个体意识与社会性之间没有对立关系。

他认为个体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其目的与价值。

个体既要保持自身独立性,又要主动融入社会整体。

而社会也必须给予个体充分发展和施展才能,并以合理规范约束个体行为。

四、单一自我与绝对自我费希特把自我分为单一自我和绝对自我。

单一自我指个体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体主体;而绝对自我则是超越一切具体性和历史性的普遍原则和价值观念,它具有绝对性、无条件性和唯一性。

五、费希特对后世影响费希特提出的关于自我意识、绝对主体和绝对自由等观念引发了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并使得黑格尔等后来者深受启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德国古典哲学。

同时,他关于人的理性活动决定世界观和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这一概念也对现代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语费希特作为德国古典哲学时期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对自我意识哲学的探讨以及提出的相关观念和思想,为哲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郑伯奇的《现代小说导论(三)》中也明确讲到:在五四以后,浪漫主义的风潮确有点风靡全国青年的形势。

[①]由此可见,浪漫主义对五四新文学影响之强烈。

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作为现代文艺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思潮相比,目前学术界对它的研究确实有些冷清,这也许与浪漫主义自身的复杂性有关。

我们暂不能从浪漫主义的枝枝叶叶去挖掘五四时期浪漫主义与西方浪漫主义的相同之处,但笔者认为,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现象,与其社会存在和历史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对西方浪漫主义和在中国嬗变了的新浪漫主义作一些比较,我们可以惊奇的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显著的相同之处,那就是浪漫主义中的自我意识。

本文通过不同视角对这种自我意识进行了分析,并且在从中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并非只是简单的为艺术而艺术,受自我意识的影响,它已经发展成为了民族和谐化的代言人。

关键词:浪漫主义;五四时期;自我意识研究综述: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作为现代文艺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它的研究仍然缺少理论性和系统性的总结。

与其他思潮相比,对它的研究确实有些冷清。

这是因为,迄今为止人们仍然不能为浪漫主义下一个准确而形象的定义,这也与浪漫主义自身的复杂性有关,浪漫主义既是革命的,又是反革命的;是世界主义的又是民族主义的;是现实的又是虚构的;是复古的又是幻想的;是民众的又是贵族的&&,[①]正是这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性为我们研究中国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带来了首要障碍。

其次,当今学术界普遍认为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持续时间之短,只是昙花一现,没有持久性与生命力。

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并没有在20年代末终结,而是在低谷中为适应新的形势作出了种种选择,关于此观点,在陈国恩先生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中》有所提及,但可能是由于篇幅限制,没有展开充分地论述。

第三,一般学者机械地认为浪漫主义思潮只是一种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更加凸现的是它的奇特性、幻想性、高扬性,而与时代、社会严重脱节,不具现实性,这也是浪漫主义长期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

就目前学术界对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状况来看,专著大致只有朱寿桐先生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史论》一书,在论文方面,研究者大多喜欢用郭沫若、郁达夫等代表性作家与浪漫主义思潮作个别意义上的联系与比较,再者就是以浪漫主义在中国的流变(嬗变)作为主线进行研究,如《谈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诸如此类的文章,受篇幅和内容限制,使研究变得有些形式化、教条化,他们更多的是强调自由、个性、奇幻,神秘等字眼,而没有注重思想的深刻性与创新性。

梁实秋先生曾试图通过不同角度来证明整个新文学运动之趋向于浪漫主义’[②]这个观点。

梁先生的看法虽然有些偏执,但我们不得不否认五四时代文学中存在着浪漫主义倾向。

[③]我们先不论浪漫主义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早已初露端倪,之后在郭沫若、茅盾、穆木天、周作人、郁达夫、田汉等诸多文学巨擘的身上也有着浪漫主义之明显倾向。

在郑伯奇的《现代小说导论(三)》中也明确讲到:在五四以后,浪漫主义的风潮确有点风靡全国青年的形势。

[④]由此可见,浪漫主义对五四新文学影响之强烈。

西方浪漫主义盛行的时间范围大致在1740年1860年间,尤其是德国在这一时段形成了完整的浪漫主义理论体系。

五四时期,就在中国人接受这一西方思潮的时候,欧洲人早已超越甚至可以说抛弃了浪漫主义而积极转向了现代主义思潮。

可这种意义纷繁复杂的浪漫主义确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中国新文学的影响是异常深刻的,我们暂不能从复杂的浪漫主义的枝枝叶叶中找出更多的以及更深刻的关于中西浪漫主义的共性,但通过对西方浪漫主义和在中国嬗变了的新浪漫主义作一些比较,我们可以惊奇的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显著的相同之处,那就是浪漫主义中的自我意识,这一显著的共性很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社会结构解体的产物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浪漫主义现象表面看来纷繁复杂、缺乏统一,[⑤]但如果在历史框架中进行观察,浪漫主义却是呈现出某些基本一致的主导特征。

浪漫主义产生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是社会矛盾的产物。

与此相似,五四时期的中国也正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时代,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得一个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传统社会秩序开始解体,与之相应的传统思想秩序也开始发生转变。

我们暂不能从浪漫主义的枝枝叶叶去挖掘五四时期浪漫主义与西方浪漫主义的相同之处,但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现象,与其社会存在和历史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上述的表述,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对浪漫主义的迫切需求都发生在各自的转型期,这种在转型期时的发生使得中西方的知识者们无疑将目光落在了一个共同点上,那就是为摆脱传统束缚但又失了中心点、暂聊以自慰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西方浪漫主义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它的最重要特征。

我们提到西方浪漫主义,不能不提到浪漫主义之父卢梭,他曾在《忏悔录》中讲到:如果我不比别人更好,至少我是独一无二的,旨在说明他对自我意识的重视与崇拜。

H·N费尔蔡尔德认为,浪漫主义的根本点就是意识方面的一个永恒、普遍和首要的事实:人的自我信任、自我表现和自我扩张的欲望。

[⑥]德浪漫派哲学家费希特竟然要人们仅仅注意你自己,把你的凝视从你周围的一切挪开,向内凝视你自己&&你身外的一切都无足轻重,要紧的只有你自己。

[⑦]显然,自我意识要求人们摆脱沉重的束缚,解除现实生活的苦痛,进而达到精神的自由与超脱,并且在西方浪漫主义者的眼里占据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地位。

浪漫主义的自我意识从根源上来说首先是传统社会结构解体时代的产物,[⑧]西方是这样,中国亦是如此。

尤其是处于转型期的五四时代的中国,正在使自己极力摆脱封建社会所固定的种种僵硬的约束,加之受新文化运动的助推,生活在几千年文明古国的中国知识分子正在以其特殊的背景与视角吸收和采纳着浪漫主义,并使浪漫主义中的最显著特征自我意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嬗变。

即便浪漫主义在中国的持续时间很短,甚至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这种在转型期表现得尤为凸出的自我意识的影响是巨大的。

西方资本主义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原有的社会关系,也改变了个人的价值观念和主体意识。

上帝已死,当人们发出这样的慨叹与宣言时,自我强调意识也就变得更为明显了。

当辛亥革命将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体制摧毁之后,与之相随的传统的社会价值体系也开始分崩离析。

通过科举考试走进仕途的知识分子们一时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与无助。

此时的郭沫若把自己说成是失了中心点的人;[⑨]鲁迅用自己的心路历程塑造了一个极度失落的《孤独者》;蒋光慈认为自己只是一朵孤云,徘徊在广漠的天空;[⑩]瞿秋白也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属的士大夫阶级已经破产&&此时的知识分子变得无比软弱,进而自哀自怜。

但时代不容许他们只是一味地沉溺于苦痛与哀叹之中,特殊的使命促使他们开始试图找到一种自我解脱与自我实现的解决方式,并进一步实现自我超越。

于是大量的自由漂泊的文人们,为寻求这种精神慰藉开始不懈之努力。

在一些接受西方文化的新知识群体里,个别人很快地把目光投向了浪漫主义。

鲁迅是开此先河的第一人,在日本学习的鲁迅首先毫无保留地接收了叔本华、易卜生、尼采等人的主张,从而认为发挥个性为至高之道德,希冀实现人各有己的局面。

谈到现代浪漫主义中的自我意识,我们不得不想起中国新浪漫主义的集大成者郭沫若。

他的那首《天狗》可以说把一个自我抒写得淋漓尽致、无可替代: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嚼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在这首诗中,诗人大胆地自比为一条天狗,坚信自己有足够的勇气,把月、日、星球乃至整个宇宙全部吞掉,并认为自己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在诗歌最后,诗人近似疯狂地呼喊到: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火山爆发、狂飙突进式的诗作,将一种精神得到解脱时的心情抒发到了臻于极致的地步,并形成了五四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

我便是我呀,诗人似乎无时不强调着我的重要性,始终呼唤着个性自由与解放。

《天狗》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体现,同时也是原有的社会结构解体的产物。

郭沫若在《凤凰涅槃》一诗中,借用五百岁的凤凰集香木自焚,又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来象征旧中国的灭亡和五四后中国的新生,象征五四青年脱胎换骨式的新生,其自我意识之凸显程度已不予言表。

总之,浪漫主义的产生有着鲜明而深刻的时代背景,是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出现并发展的时代产物。

中国的现代浪漫主义发生在思想启蒙运动的发端,尤其是为摆脱束缚,体验精神自由的自我意识,也被时代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是社会结构解体的产物。

二、在文学领域内的自然延伸谈到浪漫主义这一文学思潮,我们不能不谈谈自我意识在文学领域内的延伸与影响。

田汉曾在《诗人与劳动问题》一文中讲到:艺术的动机只在表现自己,意在说明自我意识的觉醒对艺术创作有着直接性的影响。

从传统的社会秩序和思想秩序中分离出来的知识分子们,再也没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创作激情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发展使他们把自我看成是艺术创作的中心。

郑伯奇曾今言到:诗是自我最直接的表现,关于此处的诗,郁达夫有着相似的表述,在他的一篇文章《诗论》中把诗定义为创造,而此时的郭沫若把诗人定义为创作者,认为诗人要自由的表现自己。

辛亥革命以后,知识分子们不能再为他们的君、封建统治阶级服务了,一时间他们成为了自由职业者,于是他们可以摆脱过去的种种束缚,从而努力地发挥个性来表现自己,这种表现延伸到文学领域,就变成了能表现自己的文学,给人的第一感觉也是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

对于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周作人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他以人道主义作为人生的文学,提倡人的文学,认为文学是人性的,是人类的,也是个人的。

他的这一观点与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也就离不开我们所谈的自我意识了。

周作人主张立人,从而追求人的个性自由与独立,当世人一再强调文学的功利性的同时,周作人表现出的态度依旧是旷达的,他认为文艺的生命是自由不是平等。

三、民族和谐化的代言人说到文学领域内的自我意识,尤其谈到周作人,不禁会让我们想到一个命题,那就是为艺术而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