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武威在西夏王朝的历史地位
家乡武威介绍
美食特产
武威的美食也非常丰富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三套车",这是一种由茶、面片和腊肉 组成的传统美食
此外,武威的奶制品和葡萄酒也是不可错过 的特色
当地的奶制品以其醇厚的口感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而葡萄酒则以其甘醇的口感和浓郁的果香而受到广泛赞誉
旅游景点
PART 5
旅游景点
武威市博物馆: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武威市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 物,如马踏飞燕等。这里是你了解武威历史文化的最佳场所
古长城遗址
武威境内的古长城遗址 见证了中国古代的战争 和边疆政策,为游客展 现了古老的历史痕迹
西夏博物馆 西夏博物馆收藏了大 量珍贵的西夏文物, 为游客揭示了这个消 失的王朝的神秘面纱
旅游景点
总的来说,武威是一个值得你深入探索的城市, 无论是它的历史文化、美食特产还是旅游景点
都将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 开辟了丝绸之路,武威便是重要的交通 枢纽
4 在唐代,武威更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和文 化交流中心
地理环境
PART 2
地理环境
1
武威市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的东端
这里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是甘肃省的重要交通
2
枢纽
境内有著名的大河如石羊河和黄羊河,为这片土地提
3
供了丰富的水源
文化特色
PART 3
文化特色
武威的文化特色 丰富多样,其中 最著名的当属"
凉州词"
此外,武威还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如传统的社火 表演、剪纸艺术等
古时的文人墨客在 这里留下了许多优 美的诗词,如唐代 诗人王之涣的《凉 州词》便描绘了武 威的壮丽景色和丰
试论武威在西夏王朝的历史地位
试论武威在西夏王朝的历史地位作者:于光建张吉林来源:《丝绸之路》2009年第14期[摘要]武威是西夏时期的陪都,是保障西夏京畿地区的西部门户,是西夏的军需民用物资的供给后方,也是西夏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转站。
本文对武威在西夏王朝兴亡中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西夏;西凉府;武威[中图分类号]K2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4-0023-0311~13世纪,在我国西北大地上曾经崛起过一个由党项族建立的“大白高国”,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肖关,北控大漠,地方二万余里”,与宋、辽、金鼎足而立长达近两个世纪。
但由于蒙元对这一政权文物典籍的毁灭性打击,这个显赫一时的王朝被无情地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而鲜为人知。
这个王朝就是被称为神秘王国的西夏王朝。
据文献记载和武威出土文物表明,作为西夏陪都的西凉府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在西夏兴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武威是西夏右厢地区的政治中心1036年即元昊占领河西走廊以前,党项族虽然也建立了夏州政权,初步形成了与宋辽相对峙的另一势力,但其势力仅仅局限于夏、绥、银、宥、灵、兴、环、庆等州,且纵观宋初西北时局,夏州政权所活动的上述几个州多为与宋或辽政权长期处于战争争夺的活动性战区。
可以说,夏州政权此时虽有根据地,但却没有一个牢固的后方。
再则,凉州吐蕃六谷部与甘州回鹘与宋王朝保持贡使联盟关系,常抄掠夏州政权灵、环、庆等州,为其后患,终使德明“与回鹘有世仇”。
故具有东进关陇、西通西域、南连河湟、北控大漠的重要战略地位,处于中西交通要道,历代畜牧农耕屯田之地的河西走廊就进入了德明、继迁、元昊祖孙三代霸王基业的战略意图。
宋咸平六年(1003),当继迁谋划从银夏迁都西平道出了其王者之业:“从古成大事者,不计苟安;立大功者,不徇庸众。
西平北控和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
若缮城浚濠,练兵积粟,一旦纵横四处,关中莫知所备……我将藉此为进取之资,成霸王之业,岂乎夏偏隅可限哉!”此论虽为阐述西平战略地位之重要,但其“南引庆凉”之语却无不流露出终图凉州的谋略。
武威,“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百塔寺,藏语称戛珠巴第寺,意即东部幻化寺。与金塔寺、莲花寺、海藏寺同称“藏传佛教凉州四部寺”。据史料记载,百塔寺东西长420米,南北440米,面积18万多平方米,四周有围墙,筑有八座峰墩,内有上百座佛塔,因此得名“百塔寺”。
三国,凉州统领五郡。十六国时期,汉族张轨建立的前凉、氐族吕光建立的后凉、鲜卑族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匈奴族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都先后建都武威,加上汉族李暠建立的西凉,武威从此冠上了“五凉古都”的美誉。在五凉的140多年间,中原大乱,凉州独安,于是有了士大夫中“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唯凉土耳”之说,于是“中州避难来者日月相继”。中原人才来凉州避难,也为五凉效力,因而凉州人才济济,文化勃兴,胸襟开阔,兼收并蓄,并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凉文化”,孕育出了像著名诗人阴铿这样的杰出人才,以至于杜甫评价李白之诗时还说:“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西夏碑”即“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为西夏第四个国王所立。碑高2.5米,宽0.9米,厚0.3米,两面撰文。其中正面以西夏文篆书题额,意思是“赦造感应塔之碑文”,正文为西夏文楷书28行,每行65字;背面是汉文小篆题额“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
宋朝的凉州,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国的辅郡。《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上说:“武威当四冲地,车辙马迹,辐辏交会,日有千数。”说明西夏的武威在经济、交通、军事等方面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它,名胜繁多,古迹遍地。自古以来,史书说其有“兵食恒足,战守多利,斗粟尺布,人不病饥”之誉;有“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有停绝”之险要和繁荣。纵观武威五千年文明史,它不仅是“山开地辟结雄州”的军事重镇,还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河西都会;不仅是“市廛人语殊方杂”的多民族聚居地,还是文人谋士冠盖荟萃之所,烈士武将耀武扬威之地。丝路漫漫,岁月悠悠。五千年的盛衰变迁给武威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众多的文化遗产向世人见证着武威上下五千年绵延更迭的民族奋斗史。
武威介绍
武威介绍武威古称凉州,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素有“银武威”之称。
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2002年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市。
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乡镇政府116个,其中镇政府41个,全市总土地面积3.3万平方公里,其中地面积382.32万亩。
总人口186万人。
聚居着汉、回、蒙、土等38个民族。
武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
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曾在这里设郡置府,东十六国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国和隋末的大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成为长安以西的大都会,中西交通的咽喉,丝绸之路的重镇,民族融合的熔炉。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绚丽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地域文化,名胜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是甘肃省的文物大市。
现已普查清楚的文物保护单位5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馆藏文物4.7万多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一级文物177件,二级文物346件,三级文758件,突出的特色是“一马”(铜奔马)、“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罗什寺塔)、”一庙“(文庙)。
铅奔马是中国旅游标志,被誉为”古典艺术品的最高峰“西夏碑是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是我国研究西夏历史少有的实物资料;白塔寺是元代阔端太子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举行“凉州会盟”之地,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天梯山石窟被称为中国“石窟之袓”,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罗什寺塔是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讲经说法之地,鸠摩罗什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之首,被誉为译经泰斗;文庙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其规模“壮伟宏耀”,为“陇右学宫之冠”。
武威各类知识点
武威各类知识点武威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武威的各类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
1.历史文化武威有着悠久的历史,始建于西汉时期。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这里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是武威市城关区的魏晋石窟,被誉为“甘肃第二敦煌”。
这些石窟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瑰宝,保存完好,堪称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之一。
2.地理特点武威位于甘肃省西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这座城市东临黄河,北靠西夏王陵,南接祁连山脉,西部毗邻嘉峪关市。
这里的地理环境多样,有黄河流域的平原地带,也有祁连山脉的高山峡谷。
这种地理多样性为武威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3.旅游景点武威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除了魏晋石窟之外,还有鸣沙山和莫高窟。
鸣沙山是以其特殊的沙漠地貌而闻名,不仅有陡峭的沙丘,还有“沙漠音乐”的奇特现象。
而莫高窟则是一个古老的佛教石窟群,与魏晋石窟一样,莫高窟也是中国佛教艺术的重要遗产。
4.特色美食武威的特色美食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这里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菜肴,如甜菜糖鱼、武威臊子面和菠菜饺子等。
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吸引了许多食客。
5.经济发展武威是甘肃省的一个重要经济中心,也是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之一。
这里的经济以农业、能源和制造业为主。
武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是甘肃省的粮仓之一。
此外,武威还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如煤炭和风能资源。
这些资源为武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6.文化活动武威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活动。
这里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庆典,如元宵节的花灯展、端午节的龙舟赛和中秋节的月饼飘香。
此外,武威还有许多文化艺术团体和表演队伍,如武威剧院和武威交响乐团,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
7.教育资源武威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为本地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其中最著名的是武威职业学院和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试论武威在西夏王朝兴亡中的历史地位
试论武威在西夏王朝兴亡中的历史地位于光建1,张吉林2(1,武威市博物馆甘肃武威 733006;2 武威市建设委员会甘肃武威 733000)内容提要:武威是西夏时期的陪都,是保障西夏京畿地区的西部门户,是西夏的军需民用物资的供给后方,是西夏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继站。
关键词:西夏、西凉府、武威、历史地位公元11至13世纪,在我国西北大地上曾经崛起过一个由党项族建立的“大白高国”,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肖关,北控大漠,地方二万余里”,①与宋、辽、金鼎足而立,长达近2个世纪。
但由于经历了蒙元对这一政权文物典籍的毁灭性打击,使这个显赫一时的王朝被无情地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而鲜为人知,这个王朝就是被称为神秘王国的西夏王朝。
据文献记载和武威出土文物表明,作为西夏陪都的西凉府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在西夏兴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武威是西夏右厢地区的政治中心1036年即元昊占领河西走廊以前,党项族虽然也建立了夏州政权,初步形成了与宋辽相对峙的另一势力,但其势力仅仅局限于夏、绥、银、宥、灵、兴、环、庆等州,且纵观宋初西北时局,夏州政权所活动的上述几个州多为与宋或辽政权长期处于战争争夺的活动性战区。
可以说,夏州政权此时虽有根据地,但却没有一个牢固的后方。
再则,凉州吐蕃六谷部与甘州回鹘与宋王朝保持贡使联盟关系,常抄掠夏州政权灵、环、庆等州,为其后患,终使德明“与回鹘有世仇”。
故具有东进关陇,西通西域,南连河湟,北控大漠重要战略地位,处于中西交通要道,历代畜牧农耕屯田之地的河西走廊也就进入了德明、继迁、元昊祖孙三代霸王基业的战略意图。
宋咸平六年(1003年),当继迁谋划从银夏迁都西平道出了其王者之业:“从古成大事者,不计苟安;立大功者,不徇庸众。
西平北控和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
若缮城浚濠,练兵积粟,一旦纵横四处,关中莫知所备。
……我将藉此为进取之资,成霸王之业,岂乎夏偏隅可限哉!”1作者简介:于光建(1981——),男,汉族,甘肃武威人,硕士,武威市博物馆助理馆员。
试论武威在西夏王朝的历史地位
建 立 了 夏 州 政 权 ,初 步 形 成 了 与 宋 辽 相 对 峙 的另 一 势 力 , 其 势 力 仅 仅 局 限 于 夏 、 、 、 、 、 、 、 等 但 绥 银 宥 灵 兴 环 庆
州 , 纵 观 宋 初 西 北 时 局 , 州 政 权 所 活 动 的 上 述 几 个 且 夏
[ 关键词】 两夏 ; 西凉府 ; 武戚
[ 图 分类 号 ] 2 63 中 K 4. [ 献 标 识 码 ] 文 A [ 章 编 号 ]0 5 3 l (0 9 1— 0 3 0 文 1 0 — 1 5 2 0 )4 0 2 — 3
1 ~ 3世 纪 .在 我 周西 北 大 地 上 曾 经 崛 起 过 一 个 11 由 党 项 族 建 立 的 “ 白 高 国 ” 其 疆 域 “ 尽 黄 河 , 界 大 , 东 西 玉 门 , 接 肖关 , 控 大 漠 , 方 二 万 余 里 ” 与 宋 、 、 南 北 地 , 辽 金 鼎 足 而 立 长 达 近 两 个 世纪 。但 由 丁 蒙 元 对 这 一 政 权
就 进 入 了德 明 、 迁 、 昊 祖 孙 三 代 霸 王 基 业 的 战 略 意 继 元 图 。 咸 平 六 年 (0 3 , 宋 1 0 ) 当继 迁 谋 划 从 银 夏 迁 都 西 平 道
13 0 6年 即元 吴 占领 河 西 走 廊 以前 , 项 族 虽 然 也 党
又 写 作 庖 羲 等 , 说 他 出生 于 东 方 的 华 胥 族 , 雷 神 的 传 是
五 、 阙 画 像 的 题 材 内 容 石
临 沂 保 存 有 四 座 墓 上 实 体 石 阙 . 即 莒 南 东 兰 墩 孙 氏 阙一 座 、 邑功 曹 阙一 座 和 黄 圣 卿 阙两 座 。阙 , 称 平 也 为 观 。《 文 解 字 》 “ , 观 也 。” 是 建 造 在 宫 殿 、 说 :阙 门 阙 祠 庙 、 墓 、 院 等 前 面 的两 个 对 称 建 筑 物 。从 四阙 所 建 陵 庭
甘肃武威的人文历史简介
甘肃武威的人文历史简介甘肃武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
它不仅自然风光迷人,还有着独特而充满魅力的人文历史。
本文将带您了解甘肃武威的人文历史,展示这座城市的魅力之处。
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甘肃武威位于丝绸之路上,是古代交通要塞和重要商贸城市之一。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东西方文化和商品交流的重要节点。
古代商队经过这里,带来了各地文化和物质财富的交融。
如今,我们可以在武威的各个角落找到历史的遗迹,感受到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氛围。
魏晋石窟艺术的瑰宝武威以其独特的魏晋石窟艺术而闻名于世。
魏晋石窟位于武威市东南部的鸣沙山脚下,是世界上最早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
这些石窟中保存着众多精美的佛教壁画和雕塑,展示了古代艺术的绚丽和精湛。
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塑不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佛教教义,还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研究历史和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源。
雷台遗址的历史足迹如果您对历史感兴趣,那么不容错过的是武威市区的雷台遗址。
雷台遗址是中国长城系统中保存最完整的部分之一,被誉为“世界史上最完整的城门”。
这个城门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承载了无数古人的智慧和劳动。
站在雷台遗址上,您可以想象当年军士守卫边关,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文庙与文化传承文庙是历史上供奉祀学宫和培养士人的地方。
武威的文庙建于明代,是甘肃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庙之一。
文庙内有众多的古建筑和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年的庙会上,人们会展示传统的文化表演,如舞龙、舞狮和相声等,让游客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人文名人的故里武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孕育了众多的人文名人。
最著名的当属西汉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霍去病。
他在解放西域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古代历史增添了辉煌的篇章。
武威为了纪念他,建立了霍去病的故居和纪念馆,供人们缅怀和学习。
结语甘肃武威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了解。
从丝绸之路到魏晋石窟,从雷台遗址到文庙,每一个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都记录着这座城市的辉煌过去。
武威的历史故事
武威的历史故事
武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这里
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和经济基础。
随着历史的变迁,武威也曾多次
受到战乱的波及,但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了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
据传说,春秋时期,周王室的一位宗室成员因犯罪被流放到这里,他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城池,命名为武威。
而这个名字也因此传承至今。
在此后的历史中,武威成为了一条重要的南北商路和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文化人前来交流和往来贸易。
这些商人和游
历者的到来,也为武威带来了新的元素和文化,使得这里的文化因此
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
在清朝时期,武威曾是甘肃省的省会。
这里的历史建筑和文化古
迹甚多,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崆峒派道观、秦州文庙和雷台古城等。
崆峒派道观是崆峒派的创始人庄子的道观,被誉为甘肃四大道观之首。
秦州文庙是为了祭祀孔子而建造的,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一
座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古建筑。
雷台古城是西北地区著名的关隘城池,曾经历了多次战乱和灾害,但它坚定不移地守护了这片土地的稳定和
安宁。
除此之外,武威的自然风光也是极为优美和独特的。
这里有著名
的张掖丹霞和祁连山脉,具有极高的风景和生态价值。
这些自然景观,也为武威增添了不少的旅游魅力和名气。
总的来说,武威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积淀丰富、自然风光
优美、人文底蕴深厚的城市。
它的历史和文化,展现着西北地区独有
的文化面貌和风貌,使得它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介绍武威的作文开头和结尾
介绍武威的作文开头和结尾Wuwei, located in Gansu Province, China, is a city steeped in history and culture. 武威位于中国甘肃省,是一个历史悠久、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
On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aspects of Wuwei is its rich historical heritage. 自古以来,武威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遗产,这里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让人们津津乐道。
The city of Wuwei dates back 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making it over 2000 years old. 武威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One of the highlights of Wuwei’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is the existence of the Leitai Tomb, which is a museum that showcases important artifacts such as the bronze Galloping Horse Treading on a Flying Swallow. 武威历史的一个亮点是雷台遗址,那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如铜制『千里马』。
Not only does Wuwei offer a glimpse into its past, but it also has a vibrant present with bustling markets, delicious local cuisine, andfriendly locals. 此外,武威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繁华的市场、美味的本地美食以及友善的当地居民。
One of the must-visit places in Wuwei is the Haicang Temple, a Buddhist temple that exudes tranquility and spirituality. 武威还有一个必去的地方就是海仓寺,那里袅袅青烟,具有宁静和宗教意义。
河西地区历史重大事件及意义——以武威为例
2020.10│发展武威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古称凉州,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要冲,是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咽喉。
武威“襟带西蕃,葱右诸国”“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喉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影响河西乃至西北的重大战事。
一、两汉时期:天下要冲,国家藩卫东汉末年,一场有关凉州的争论在朝廷进行。
当时凉州西羌反叛,朝廷征伐失利,司徒崔烈认为应该放弃凉州。
汉灵帝刘宏诏令百官在朝会上讨论,议郎傅燮厉声反驳道:“凉州是天下要冲,国家藩卫,岂能轻易放弃?[1]”强烈建议不能放弃凉州。
最终,刘宏认同了傅燮的见解,决定继续治理凉州。
“天下要冲,国家藩卫”,短短八个字,说出了凉州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黄金节点,也是沟通中西、连接欧亚的交通要冲,更是守护长安乃至关中一带的重要屏障。
西汉初年,匈奴占据河西之地,对西汉王朝的西部边境构成严重威胁。
为解除西部边境的威胁,打通西域,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两次派霍去病进攻河西,历史上的武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汉代至明清,发生过许多影响河西乃至西北的重大战事。
历代朝廷都把武威看作经略西北、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依托。
河西地区历史重大事件及意义———以武威为例■李元辉齐作峰89发展│2020.10把匈奴势力彻底赶出了河西[2]。
匈奴人哀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3]。
”河西之战后,西汉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
为了彰显大汉的武功军威,此地得名武威。
《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武威以西……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4]”,凉州遂成为养殖繁衍战马的重要场所之一。
汉王朝为了阻止匈奴南下,保卫河西地区的安全,保障军事防御之需要,在包括武威郡在内的河西四郡修建长城。
所谓“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5]。
武威西夏碑的发现对西夏学研究的重大意义
武威西夏碑的发现对西夏学研究的重大意义武威西夏碑是中国最重要的古代史料之一,它对西夏历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它丰富了西夏历史发展的细节,开拓了西夏学研究的新领域。
武威西夏碑是由西夏贵族居斯写在石碑上的古代文字。
它内容涉及了西夏历史的许多方面,可以丰富对西夏历史的了解。
从武威西夏碑中可以看出,当时西夏的政治管理模式、阶级划分、宗教信仰、文字符号、民间传说等,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它展现了西夏的文化特色,为西夏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此外,武威西夏碑对于了解西夏与蒙古之间的关系也有重要意义。
从武威西夏碑中可以看出,蒙古人有着明显的地区比例优势,蒙古统治下的西夏人社会政治地位也有明显提高,西夏人也逐渐接受了蒙古文化。
这种联系从现代史的角度而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西夏与蒙古之间发展的关系。
最后,武威西夏碑的发现为解决西夏历史的许多疑问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证据,开辟了西夏学研究的新领域。
例如,它为研究西夏古城市地形文物及西夏社会结构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研究西夏与蒙古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证据。
因此,武威西夏碑的发现,对于西夏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丰富了西夏史研究的内容,揭开了西夏与蒙古之间的联系,为西夏史学研究和蒙古史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为西夏历史发展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试论武威在西夏王朝的历史地位
试论武威在西夏王朝的历史地位
于光建;张吉林
【期刊名称】《丝绸之路》
【年(卷),期】2009(000)014
【摘要】武威是西夏时期的陪都,是保障西夏京畿地区的西部门户,是西夏的军需民用物资的供给后方,也是西夏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转站.本文对武威在西夏王朝兴亡中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于光建;张吉林
【作者单位】武威市博物馆,甘肃,武威,733006;武威市建设委员会,甘肃,武
威,7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6.3
【相关文献】
1.试论武威市凉州区日光温室调整为暖棚养殖的可行性 [J], 张光永
2.试论武威汉简《仪礼》的版本问题——从简本、石经本、今本《仪礼》篇题间的关系着眼 [J], 陈绪波
3.试论武威在中国佛教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及其贡献 [J], 宋立彬
4.试论武威西夏文献的版本特点及价值 [J], 粱继红;米玉梅
5.武威天梯山早期石窟分期试论 [J], 暨远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寻丝绸古道访人文武威剖析
市情简介
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 燕的出土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 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12年10月被命名为中国葡萄酒城。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 藏族自治县,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有93个乡镇、1125个村民委员会、8 个街道办事处、71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1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万 人,乡村人口132万人,聚居着汉、藏、回、蒙等38个民族。武威历史悠 久,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 “武功军威”命名武威。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郡 置府。武威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境内名胜古迹众多,雪域高原、绿洲风 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
“一寺”白塔寺,元代阔端太子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举 行“凉州会盟”的地方,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 史见证地;“一窟”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 出代表,被誉为“石窟鼻祖”;“一塔”罗什寺塔,我国古代 四大佛经翻译家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讲经说法之地和舌舍利埋葬之处,是全 世界惟一以鸠摩罗什名字命名的寺院;“一庙”文庙,全国现存的三大孔庙 之一,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武威是甘肃文物大市,境内有各类文物点 102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有馆藏文物4.9万多件,其中 一级文物179件。 武威区位优越,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处 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兰新、干武 铁路、G30、G312国道贯穿全境,是河西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商贸集散地。 武威物产丰富,自古就是“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地势平坦,光热 资源丰富。武威是一个传统农业地区,是全省瓜果基地及肉类繁育生产基 地,也是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尤其适宜发展酿造葡萄,产量占全省的 65%。 截至 2010年12月31日 ,武威市辖1个市辖区凉州区、 民勤县、古浪县2个 县和1个藏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乡镇政府116个,其中镇政府41个。
丝路——武威,之一
丝路——武威,之一从兰州出发,沿连霍高速,一路横向穿越祁连山脉,会首先到达武威市。
武威市不大,但在历史上却赫赫有名,简称“雍凉”、“雍”、“凉”,是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也称雍凉之都。
“武威”之名始于西汉时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军队武功军威而得名,是古中国曾经的第三大城市,西北的军政中心,经济文化中心。
西周以前,武威此地为游牧民族领地,古时将四方少数民族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此地即为西戎。
西周时期,中国一统,分为九州,武威此地即有了凉、雍的称号,属九州之一。
秦朝时,此地仍名雍州,但也属于月支领地,当时月支族实力强大,为匈奴劲敌。
西汉早期匈奴猖狂,汉朝皇帝多采用怀柔和亲政策,凉州在其中承担重要作用。
到汉武帝时期,经过连年多次战争,将匈奴驱逐向西,而汉朝全面收复河西走廊,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这些名称一直延用至今,凉州刺史部置于武威郡。
东汉时武威又改为隶属雍州。
曹魏时期,曹丕重置凉州,武威为凉州政府所在,以供应战马,擅长酿制葡萄酒著名,尤其凉州的葡萄酒为中原、江南名士所钟爱。
唐代诗人王瀚曾作《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地势平坦辽阔,是河西最大的堆积平原。
北魏时期称为姑臧,是北魏的两大经济中心之一;西夏时期,凉州是西夏的西都。
此地为西北要冲,总领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蒙新高原,为汉族与羌族的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凉州精骑一直横行天下,此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一直战乱不断。
新中国成立以后,设甘肃省,西接新疆、北接内蒙、南接青海,划甘南入甘肃省之内,以兰州市为首府,武威的重要性不再那么显著,但其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仍然不容忽视。
本次我们只从武威市路过,但2016年我们曾经驻足武威,参观雷台汉墓、鸠摩罗什寺与天梯山石窟。
雷台位于武威市雷台公园内,雷台是前凉国王张茂所筑灵均台,据今1700多年历史。
雷台长106米、宽60米、高8.5米,台上有明清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10座,建筑宏伟,规模宏大。
武威的典故
武威的典故武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其地名源于汉朝时期,寓意着威震四方的历史使命。
武威的历史变迁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从汉朝的繁荣到唐朝的辉煌,再到宋朝以后的衰落,每一个时期都有独特的典故和文化传承。
在匈奴统治时期,武威地处边疆,是匈奴人统治下的一个重要地区。
随着汉朝的崛起,武威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汉朝西部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此期间,武威地名正式确立,寓意着汉朝在这里设立的政权能够威震四方,维护国家安全。
汉朝时期的武威,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这里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威经历了多次政权的更迭。
虽然在这一时期,武威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发展势头。
唐朝时期,武威再次焕发生机,成为唐朝在西域的重要统治中心。
这里的官员积极推行汉文化,使得武威的文化得到了极大的繁荣。
在此期间,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诞生于此,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涣的《凉州词》等。
这些诗篇不仅展现了武威的壮丽景色,还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然而,宋朝以后,武威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武威的地位也日渐下滑。
尽管如此,武威的文化传承并未因此中断。
在这里,有许多关于铜奔马、葡萄酒等典故的故事流传至今。
这些故事不仅彰显了武威人民的智慧,还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武威市政府致力于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将古城风貌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使得武威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悠久的历史底蕴,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历史文化名城:武威
历史文化名城:武威
武威市,古城凉州,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自东而西进入河西走廊的第一重镇,也是今天作为欧亚大陆桥上我国东部沿海与欧亚诸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
在这里你可以目睹举世闻名的神奇艺术瑰宝“铜奔马”的英姿;饱览丝路重镇别举一格的名胜古迹和蕴藏丰富的文物珍品;领略漫漫河西走廊上戈壁绿洲的风采;感触大西北人粗犷豪放的个性……
这里曾是东晋十六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四凉”国都;这里曾是“通一线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交通要塞这里曾是“市廛人语殊方杂,道路车声百货稠”的商业都埠……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建筑宏伟、景色宜人的文庙和海藏寺;构思奇妙铸造精美的铜奔马和铜车马佣;国内罕见、颇具研究价值的西夏碑和汗简、古钟楼、罗什寺塔、天梯山石窟……一处处、一件件都会令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这里既有北国风光,又有江南秀色;连绵起伏的祁连山白雪皑皑,伸展如画卷的腾格里沙漠静若处子,她们宛如两条“肩膀”将武威这块绿洲平原拥在怀中。
俯瞰武威大地,田园葱茏林荫蔽日,河渠纵横交错,村庄鳞次栉比……这一切,融雪山、大漠、绿洲于一体,似山水画,如田园诗。
文庙(武威城东南)。
是甘肃省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现为河西走廊最大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数万件,馆内陈列的《西夏碑》是全国惟一的一件汉夏文合璧的珍贵文物。
大云寺(武威城东北),是唐大云寺古建筑之一,中国六大名古钟“大运晓钟”即在此。
海藏寺(武威西北郊),占地11600平方米,是河西的名刹古寺,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国务院公布武威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武威为什么称为第三大城市
武威为什么称为第三大城市
武威被称为第三大城市主要是历史原因。
西汉时期,霍去病击败匈奴以后,汉武帝在这里设置了武威郡,成为了河西走廊第一座设置郡的城市。
到了汉唐交界时代,凉州也就是武威成为西北地区仅次于长安的最大古城,排在长安和洛阳后面的第三大城市。
为此,武威被称为第三大城市。
但由于历史的推移,武威这所城市的辉煌也渐渐被人们遗忘,加上现在的威武交通不便,是河西四个郡中唯一一个没有高铁和机场的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武威在西夏王朝的历史地位2009年第14期总第159期,绸三黪THESILKROAD史地研究I试论武威在西夏王朝的历史地位于光建(武威市博物馆,甘肃武威733006; 张吉林武威市建设委员会,甘肃武威733000) [摘要】武戚是两夏时期的陪都,是保障两夏京畿地区的西部门户,是西夏的军需民用物资的供给后方,也是西夏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巾心,还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转站.本文对武威在西夏王朝兴亡中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两夏;西凉府;武戚[中图分类号]K2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l5(2009)14—0023—0311,13世纪.在我周西北大地上曾经崛起过一个由党项族建立的"大白高国",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肖关,北控大漠,地方二万余里",与宋,辽, 金鼎足而立长达近两个世纪.但由丁蒙元对这一政权文物典籍的毁灭性打击,这个显赫一时的王朝被无情地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而鲜为人知.这个王朝就是被称为神秘王国的两夏王朝.据文献记载和武威出土文物表明,作为西夏陪都的西凉府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在西夏兴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一,武威是西夏右厢地区的政治中心1036年即元吴占领河西走廊以前,党项族虽然也又写作庖羲等,传说他出生于东方的华胥族,是雷神的儿子.《周易?系辞》日:"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伏羲一生做了很多好事,八卦是他发明的,结绳为网,教人打渔,钻木取火也是他创造的,古人将伏羲誉为"百王之先",后来成为天上五帝中的东方上帝.传说女娲是伏羲之妹, 是古代治理天地的女神.她创造了人类,还制定了婚姻. 伏羲和女娲是兄妹而后结成夫妻.画像中伏羲,女娲两条蛇体的尾巴紧紧交缠着,手执规矩,寓开天辟地之意. 在临沂画像石中还见有许多身上长有毛羽的人物.此类图像反映出汉代人的羽化登天,灵魂升天的观念,说明了汉代人们时刻幻想着能像鸟一样展翅飞翔. 升入仙境,以求长生不死.同时,还见有仙人骑羊,骑虎,乘龙,骑兽等.均反映出人们想借用这些升天丁具建立了夏州政权,初步形成了与宋辽相对峙的另一势力,但其势力仅仅局限于夏,绥,银,宥,灵,兴,环,庆等州,且纵观宋初西北时局,夏州政权所活动的上述几个州多为与宋或辽政权长期处于战争争夺的活动性战区.可以说,夏州政权此时虽有根据地,但却没有一个牢固的后方.再则,凉州吐蕃六谷部与甘州回鹘与宋王朝保持贡使联盟关系,常抄掠夏州政权灵,环,庆等州, 为其后患,终使德明"与回鹘有世仇".故具有东进关陇,西通西域,南连河湟,北控大漠的重要战略地位.处于中西交通要道,历代畜牧农耕屯田之地的河西走廊就进入了德明,继迁,元昊祖孙三代霸王基业的战略意图.宋咸平六年(1003),当继迁谋划从银夏迁都西平道升入仙境,企望实现梦寐以求的理想.四,装饰性图案的题材内容这类图案主要有平行凿纹,三角纹,菱形纹,穿壁纹,连环纹,垂帐纹,水波纹,绳索纹曲线纹,卷草纹,卷云纹等.另外,在汉画像石中还见有各种式样的树木, 如常青树,三株树,连理树等.五,石阙画像的题材内容临沂保存有四座墓上实体石阙.即莒南东兰墩孙氏阙一座,平邑功曹阙一座和黄圣卿阙两座.阙,也称为观.《说文解字》:"阙,门观也."阙是建造在宫殿,祠庙,陵墓,庭院等前面的两个对称建筑物.从四阙所建造的年代来看,莒南孙氏阙建于汉章帝元和二年(85), 平邑皇圣卿阙建于元和三年(86),功曹阙建于章和元年(87),这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地上实体门阙建筑. .舞ri23出了其王者之业:"从古成大事者,不计苟安;立大功者,不徇庸众.西平北控和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 扼西陲要害.若缮城浚濠,练兵积粟.一旦纵横四处,关中莫知所备……我将藉此为进取之资,成霸王之业,岂乎夏偏隅可限哉!"此论虽为阐述西平战略地位之重要,但其"南引庆凉"之语却无不流露出终图凉州的谋略.经德明数伐凉州,1028年,元吴从回鹘手中夺回了凉州.1036年,元吴又相继攻占了甘,瓜,沙,肃四州, 而尽有河西之地,党项夏州政权的领土逐渐拓展,活动范围也渐次扩大,西夏疆域轮廓大体上已形成.及至 1038年,元吴见大势已成,遂改元称帝建立夏周,与宋,辽成鼎足之势而割据于西北一域.基本形成了"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肖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 的辽阔疆域.西夏占领武威后,在行政区划上设置了凉州,西夏建国后鉴于凉州对其京畿地区的重要性,随后升格为西凉府,定为西夏的陪都,是为"大夏开国,奄有西土,凉为辅郡,亦已百载".据《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记载,元吴于称帝的当年十月就率领文武百官亲自到西凉府祭神拜祖,足见武威当时对西夏王朝战略地位之重要.在军事区划上.武威属于西夏右厢地区,并在武威设置了右厢朝顺监军司.成为整个右厢地区军事部署以及军令发出的指挥中心.由此武威成为西夏京师兴庆府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二,武威是西夏的经济都会西夏王朝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深居亚欧大陆腹地. 其领土多为沙漠戈壁,无论人口还是经济实力都无法与宋,辽相比.然其之所以能与宋,辽以及金相抗衡,且享国200余载,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西夏政权占据了物资富庶的武威绿洲为其后方.自西汉武帝在河西地区设郡制县,移民屯田初次开发以来,经魏晋南北朝时期"五凉政权"的着力经营,武威相对于战乱频繁动荡不定的中原地区已成为理想的避难之地.所谓"天下方乱,避难之国,惟凉土耳",以至于"中州避乱来者,日月相继,不绝于耳".又迨至隋唐王朝的开发经营.至唐天宝十二年 (753)"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间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武威绿洲的开发达到了历史时期的黄金阶段唐末五代.河西虽一度处于割据分裂状态之中,但自西夏统一河西之后, 社会相对安定.右厢河西战事亦较少.加上武威地区自身亦耕亦牧的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历代开发的坚实基础, 经济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成为西夏畜牧业和农业的后方基地."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甘凉之间皆以诸河为溉","遂取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郡地,南界横山,东距河西土宜三种,善水草,以畜牧.所谓凉州畜牧甲天下是也.土坚腴,水清冽,风气广莫,民俗强梗尚气,重然诺,敢战斗.自汉唐以水利积谷食边兵,兴州有汉,唐二渠,甘,凉亦各有灌溉,土境虽小,能以富强,地势然也". 武威绿洲依赖祁连山冰雪融水所形成南北走向的六条河流的滋润,"水草丰美,畜牧孳息",为西夏王朝源源不断地提供赖以生存的粮食,马匹,牛,羊,骆驼等军需和民用物资.正如清人顾祖禹所言,"宋时河西没于夏,夏以富强","夏得凉州,故能以其物力扰关中,大为宋患". 又如,宋元丰八年,西夏大安十一年(1085),秋七月银, 夏等州遭遇大旱,三月不雨,颗粒无收,民大饥,"群臣咸请赈恤,秉常令甘,凉诸州粟济之".清人吴广成在其《西夏书事》一书中对此亦有论述:"况其府库积聚,足以给军需,调民用,真天府之国也,嗣后保吉身亡,德明终能保守灵夏,其非凉州畜牧甲天下,借以养成锐气哉?"再者,就西夏商业贸易而言,主要就是与宋,辽,金之间的朝贡贸易和边境的榷场贸易,其主要贡品和交换商品为马,牛,羊,驼等畜产品,而这些畜产品的主要产地则主要还是集中于此.武威地区农牧业的繁荣对西夏立国, 与诸强分立并存的重要意义于此即可管窥.考古发现的大量西夏时期流通的货币以及银锭表明,西夏铸造的货币虽然数量极少,但在丝绸之路重镇武威与其他民族政权及中亚各国贸易往来频繁,商业贸易繁盛.武威出土的西夏文卖地文契,典麦残卷及"辰日买卖吉","戌日得利倍"的经商占卜辞等,都有力地说明当时武威"当四冲地,车辙马迹,辐辏交会,日有数千"的盛况.反映了当时武威是重要商业都会.在手工业方面.武威塔尔湾遗址是西夏重要的瓷器手工业加工场所.塔尔湾瓷器是西夏进行区域商业贸易的重要商品.出土的铜炮,铜锭,金碗以及其他金银器表明西夏精湛的冶炼铸造技艺三,武威是西夏的佛教中心西夏的宗教信仰以佛教为主,由于西夏历代统治者皆笃信佛教,所以佛教在西夏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十本文由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提供.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是隶属于中国城科委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的一个非营利性学术机构,致力于研究,弘扬丝路文化,提供学术交流和城市宣传平台.本文作者于光建,张吉林为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24脬毳分重要的位置.在西夏统治者的大力倡导和扶持下,作为历代北中国佛教传播中心之一的武威,佛教继续保持着空前发展的局面.成为西夏重要的佛教中心.考古发现的西夏,汉,藏文佛经,碑刻都反映了西夏佛事活动和崇信佛教的盛况.据《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载:"近自畿甸,远及荒要,山林溪谷,村落坊聚,佛宇遗址,只椽片瓦,但仿佛有存者,无不必葺."西夏皇家寺院护国寺规模宏大,僧侣众多.香火旺盛.此外,还有金刚亥母洞石窟寺,天梯山石窟寺,小西沟岘修行洞等也是西夏重要的佛教传播寺院.武威发现的大量汉文和西夏文佛经说明武威还是西夏重要的译经场所.由于佛教为西夏国教,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寺院经济相当发达.到西夏中后期,藏传佛教盛行,翻译的西夏文大藏经是我国最早的少数民族文字的雕版大藏经.西夏还首次封宗教领袖为帝师.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对元,明,清政治及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夏藏传佛教的发展.为蒙元时期"凉州会盟"的成功举行及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奠定了坚实的宗教基础.四,武威是西夏的交通枢纽西夏控制河西走廊后,凉州在西夏的对外贸易,军需物资转运,政令传达,内部交流等方面扮演着交通枢纽的角色.无论是进关陇,走灵武,亦或是通西域,连河湟,接漠北无不由此而过.右厢地区形成了以西凉府和甘州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凉州为中心的线路有凉州一长安南道,凉州一长安中道,凉州一长安北道,凉州一西域道,凉州一黑水城道等多条交通线路.总之,西夏控制河西走廊时期.虽然以河西走廊为干线的丝绸之路曾一度受到影响.但就整个西夏一朝来说.武威仍然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交通枢纽和中转站作用,所谓"地当四冲之区".五,武威是西夏制驭西蕃,回鹘,鞑靼等民族势力的战略要地,屏蔽灵兴京畿的西部门户纵观西夏一朝,其主要战争集中于东部,相对于 [1]吴广成.西夏书事[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 [2]戴锡章.西夏纪[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 [3]张澍.凉州府志备【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4]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5]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此,右厢地区的战事相对较少.但是,吐蕃势力,回鹘势力,北部鞑靼以及后来的蒙古政权都成为西夏在右厢地区所面临的主要敌对势力.就宋政权来说,在无法遏制或有效抵抗西夏对其领土的不断侵略蚕食后.开始执行了一种"以夷制夷"的战略方针.即积极联络两凉六谷部及其他吐蕃势力,河西回鹘,两域的西州回鹘, 于阗等与宋结成反夏联盟.政治上不断册封这些民族部落首领;经济上密切保持高馈赠的朝贡贸易,使这些存在于西夏西部的民族势力紧密团结在宋的周围.结成反夏统一战线,不断地劫掠或侵袭西夏,构成了对西夏西部的威胁.宋咸平四年(1001),吴淑上言宋帝对付夏人的论述则最能体现这一政策.日:"古人云:'以蛮夷伐蛮夷.'计之上者也.宜示之以中国强盛,喻之以中国富厚,待之以至诚,临之以威众,夷落其敢不从服哉! 其善水草之地,或开屯田,或置城邑,若汉之置都护,所谓断匈奴之右臂.如此,则灵武不忧匮乏,继迁不足殄灭.抚诸戎而启西夏,以平荡逋寇.此亦帝王之美略." 西夏一朝.由于宋政权采取了"以夷制夷"的对夏战略, 存在于凉卅l的吐蕃各部落,回鹘势力以及西域诸国与宋结成政治联盟,构成了对西夏右厢地区的侵袭,进而对西夏京畿地区造成了战略上的威胁.所以说,武威是西夏政权制驭西蕃等反夏民族势力,屏蔽灵兴京畿,南接河湟,北通漠北的西部战略要地,是为"盖平夏以绥, 宥为首.灵州为腹,西凉为尾,有灵州则绥,宥之势张, 得西凉则灵州之根固".凉州"今德明得之,恃其形势, 制驭西蕃.灵,夏之右臂成矣".作为西夏右臂和保障京畿的西凉府的这种险要形胜在蒙古灭夏的最后关键时刻显得尤为突出.蒙古军队数伐西夏,围困中兴府数月不下.即便是决河灌之也难以克夏.西征的蒙古军队挥师东戈,攻陷了西凉府后,河西走廊其他州县也相继失陷,使西夏京师地区完全暴露于蒙古军队的西部前锋, 切断了对京师中兴府的军事物资供给,也割断了西夏的退守之路.这样一来,使整个西夏京师便处于四面包围之中.这也就决定了西夏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命运. 【参考文献】[6]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甘肃镇[M】.上海:上海书店,1998 [7]陈炳应.西夏探古[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74. [8]张澍.凉州府志备[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9]戴锡章.西夏纪[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皲|{.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