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040.3-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试
汽车漆面保护膜力学实验结果分析

102 第29卷 第6期中国建材科技2020年12月 0 前言汽车的使用数量在日益增长。
在使用过程中,汽车表面漆层会由于自然或人为等因素出现破损,为了更好地保障车辆外观,汽车漆面保护膜产品应运而生。
此外,整车的贴膜成本比漆层修补的成本低,客户更倾向于选择漆面保护膜,长远来看,市场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外众多厂家都已具备了成熟的漆面保护膜生产工艺,市场上主要以热塑性聚氨酯(TPU )和聚氯乙烯(TPH )两种产品为主。
TPH 是流延后的PVC ,对PVC 进行了一定的工艺改良。
TPU 则是一种具有较好物理、化学特性的材料。
尽管市场上存在这两种产品,但是产品性能有所差异。
作为检测企业,应对市场上存在的多种产品的质量有准确的认识,制定相关的标准,维护稳定的市场环境,保障客户的基本需求。
本文对众多厂家TPU 和TPH 两种原料生产的样品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归纳并整理出符合当前市场环境的参数范围。
1 试验1.1 试验仪器汽车漆面保护膜的根本目的是对汽车漆面层进行保护,因此对力学性能的要求较高。
本文使用了拉伸试验机、直角形裁刀、5型拉伸试验裁刀分别进行了拉伸、撕裂和剥离三个试验项目。
1.2 拉伸试验拉伸试验使用GB1040.1-2006《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第一部分:总则》[1]的试验方法,制备符合GB1040.3-2006《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第三部分:薄膜和薄片的实验条件》[2]5型试样,撕掉中间部分离型膜,将两端留有离型汽车漆面保护膜力学实验结果分析Analysis of mechanical experiment results of automotive paint protection film黄博文 王黎 王健宇(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摘要:汽车漆面保护膜大量用于对汽车表面漆面涂层的保护,主要有热塑性聚氨酯(TPU)和聚氯乙烯(TPH)两种产品。
橡胶塑料检测标准

同科橡胶塑料研究所部分检测标准橡胶:GB/T 528-200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HG/T 2580-2008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的测定GB/T 8660-2008 溶液聚合型丁二烯橡胶(BR)评价方法GB/T 1040.1-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 1040.2-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GB/T 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HG/T 3849-2008 硬质橡胶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测定GB/T 528-200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HG/T 2580-2008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测定GB/T 8660-2008 溶液聚合型丁二烯橡胶(BR)评价方法HG/T 3849-2008 硬质橡胶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测定GB/T 528-200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529-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HG/T2581-1994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撕裂性能的测定GB/T 531.1-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HG/T 3846-2008 硬质橡胶硬度的测定GB/T 6031-199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10~100IRHD) HG/T 3077-1999 橡胶、塑料辊硬度要求HG/T 2413.1-1992 胶辊表观硬度的测定赵氏(P.J)硬度计法HG/T 2413.2-1992胶辊表观硬度的测定邵尔硬度计法HG/T 2450-1999 胶辊表观硬度的测定橡胶国际硬度计法GB/T 532-2008 硫化橡胶或热热塑性橡胶与织物粘合强度的测定GB/T 2942-2009 硫化橡胶与纤维帘线静态粘合强度的测定 H抽出法GB/T 7760-200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硬质板材粘合强度的测定 90°剥离法GB/T 11211-200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金属粘合强度的测定二板法GB/T 14834-1993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附性及金属腐蚀作用的测定GB/T 533-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密度的测定GB/T 1681-2009 硫化橡胶回弹性的测定GB/T 1682-1994 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单试样法GB/T 15256-1994 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多试样法)GB/T 7759-1996 硫化橡胶、热塑性橡胶常温、高温和低温下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GB/T 6669-2008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GB/T 1689-1998 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用阿克隆磨耗机)GB/T 9867-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旋转辊筒式磨耗机法)GB/T 1690-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GB/T 1692-2008 硫化橡胶绝缘电阻率的测定GB/T 11210-1989 硫化橡胶抗静电和导电制品电阻的测定HG/T 3844-2008 硬质橡胶弯曲强度的测定HG/T 3845-2008 硬质橡胶冲击强度的测定HG/T 3848-2008 硬质橡胶抗剪切强度的测定HG /T3868-2008硫化橡胶高温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测定HG/T 3322-1981 硫化橡胶定伸永久变形的测定方法(模数测定器法)GB/T 1034-2008 塑料吸水性的测定HG/T 2582-2008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水渗透性能的测定HG /T 3847-2008硬质橡胶马丁耐热温度的测定GB/T 3511-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候性GB/T 3512-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GB/T 7762-2003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GB/T 3672.1-2002 橡胶制品的公差第1部分:尺寸公差GB/T 12624-2009 手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及测试方法GB/T 1232.1-2000 未硫化橡胶用圆盘剪切粘度计进行测定第一部分:门尼粘度的测定GB/T 1233-2008 未硫化橡胶初期硫化特性的测定用圆盘剪切黏度计进行测定GB/T 14647-2008附录A 氯丁二烯橡胶CR121、CR122HG/T 3316-1988附录A CR2441、CR2442型氯丁橡胶GB/T 11409-2008 橡胶防老剂、硫化促进剂试验方法GB/T 11409-2008橡胶防老剂、硫化促进剂试验方法GB/T 4498-1997橡胶灰分的测定GB/T 3780.10-2002 炭黑灰分的测定GB/T 11409-2008橡胶防老剂、硫化促进剂试验方法GB/T 3780.8-2008 炭黑第8部分:加热减量的测定GB/T 11409-2008橡胶防老剂、硫化促进剂试验方法GB/T 3780.21-2006炭黑第21部分:橡胶配合剂筛余物的测定水冲洗法GB/T 8088-2008 天然生胶和天然胶乳氮含量的测定GB/T 11409-2008橡胶防老剂、硫化促进剂试验方法GB/T 3780.2-2007 炭黑第2部分:吸油值的测定GB/T 3780.7-2006 炭黑第7部分: pH值的测定GB/T 3780.12-2007炭黑第12部分:杂质的检查塑料:GB/T1033.1-2008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ASTM D792-08塑料用替代法测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GB/T 1034-2008塑料吸水性的测定GB/T 606-2003 化学试剂水分测定通用方法卡尔.费休法GB/T1040.1-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一般原则ISO527-1:1993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一般原则GB/T1040.2-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ISO527-2-1993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压和挤压塑料试验条件GB/T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ISO527-3:1995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板材的试验条件ASTM D638-08塑料拉伸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GB/T 1041-2008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ISO 604:2002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ASTM D695-08硬质塑料压缩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GB/T 8813-2008硬质泡沫塑料压缩试验方法GB/T1043.1-2008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ISO179-1:2000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ISO179-2:1997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仪器化冲击试验第一版技术勘误1ASTM D6110-08塑料缺口试样简支梁冲击的标准试验方法GB/T1633-2000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ISO 306:2004塑料——热塑性材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ASTM D1525-07测定塑料维卡软化温度的标准试验方法GB/T1634.1-2004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GB/T1634.2-2004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 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B/T1634.3-2004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3部分: 高强度热固性层压材料ISO 75-2:2004 塑料.弯曲负载热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和硬橡胶ASTM D648-07塑料弯曲负载在边缘的热变形温度的标准试验方法GB/T 1843-2008塑料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ISO 180:2000塑料——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ASTM D 256-06塑料悬臂梁摆锤冲击强度测定的标准试验方法GB/T2406.1-2008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1部分:导则ISO 4589-2:1996塑料.通过氧指数测定其燃烧性.第2部分:室温试验GB/T2408-20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GB/T8333-2008 硬质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GB/T2411-2008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GB/T3682-2000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ISO 1133: 2005塑料—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ASTM D1238-04c用挤出塑度计测定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的标准试验方法GB/T 9341-2008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ISO 178:2001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ASTM D790-07增强与非增强塑料及电绝缘材料弯曲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GB/T 3398.2-2008塑料硬度测定第2部分:洛氏硬度ISO 2039-2:1987塑料.硬度的测定.第2部分:洛氏硬度ASTM D785-08塑料和电绝缘材料洛氏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GB/T9345.1-2008塑料灰分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方法ISO 3451-1:2008塑料.灰份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方法GB/T14522-2008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光紫外灯GB/T16422.3-1997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线灯ISO 4892-2:2006塑料.暴露于实验室光源的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ISO 4892-3:2006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法.第3部分:UV荧光灯ASTM D4459-06 室内用要求曝露于氙弧灯的塑料标准实施规程GB/T 18424-2001橡胶和塑料软管氙弧灯曝晒颜色和外观变化的测定ISO 11758:1995 橡胶和塑料软管氙弧灯照射颜色和外观变化的测定GB3398.1-2008塑料硬度测定第1部分:球压痕法GB/T 9647-2003热塑性塑料管材环刚度的测定GB/T 19466.1-2004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1部分:通则GB/T 19466.2-2004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2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GB/T 19466.3-2004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3部分:熔融和结晶温度及热焓的测定GB/T 8808-1988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GB/T11547-2008 塑料耐液体化学试剂性能的测定GB/T 5470-2008 塑料冲击法脆化温度的测定GB/T 7141-2008 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ISO 2577:2007塑料.热固性模塑材料.收缩量的测定GB/T 17037.4-2003 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4部分:模塑收缩率的测定ISO 294-4:2001塑料.热塑材料试样的注塑法.第4部分:模塑收缩率的测定JB/T 6542-1993 热固性模塑料收缩率的测定ASTM D6289-08 热固性模塑料模塑收缩率试验方法ISO 11358:1997 塑料.高聚物的热重分析法(TG).一般原理ISO 11358-2:2005 塑料高聚物热量的分析法(TG) 第2部分:激活能的测定GB/T1447-200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1040.4-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ISO 527-4:1997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试验条件GB/T 1040.5-2008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5部分: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ISO 527-5:2009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5部分: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试验条件DIN EN ISO 527-5-2009 塑料.抗拉性能的测定.第5部分:单向增强纤维塑料复合材料试验条件GB/T 3354-1999定向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4944-200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ISO14129:1997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用±45°张力试验法测定平面剪应力/剪应变特性,包括平面剪切模量和剪切强度DIN EN ISO 14129:1998 纤维增强塑料符合材料.用45角度拉伸试验方法测定平面内剪切应力/剪切应变响应关系,包括平面剪切模量和剪切强度GB/T 1452-2005夹层结构平拉强度试验方法GB/T 1448-200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GB/T 1453-2005夹层结构或芯子平压性能试验方法GB/T 1454-2005夹层结构或芯子侧压性能试验方法EN ISO 14126:1999 纤维增强塑料混合物.水平方向压缩能力的测定ISO14126:1999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平面方向压缩性的测定GB/T 5258-2008纤维增强塑料面内压缩性能试验方法GB/T1449-200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 1456-2005夹层结构弯曲性能试验方法ISO14125:1998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测定GB/T 3356-1999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弯曲试验方法GB/T1451-200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GB/T 1450.1-200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GB/T 1450.2-200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GB/T 1455-2005夹层结构或芯子剪切性能试验方法ASTM D732-02 塑料冲压剪切标准试验方法EN 1465-2009粘合剂.刚性对刚性的连接组件拉伸搭接剪切强度的测定ISO14129:1997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用±45°张力试验法测定平面剪应力/剪应变特性,包括平面切变模量和剪切强度GB/T 2577-200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GB/T 3855-2005碳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GB/T 2576-2005纤维增强塑料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法GB/T 1462-2005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GB/T22314-2008塑料环氧树脂黏度测定方法GB/T 1463-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GB/T 8924-2005 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GB/T 3857-2005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耐化学介质性能试验方法GB/T 2573-2008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老化性能试验方法GB/T 2567-2008 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方法GB /T7193-2008不饱和聚酯树脂试验方法。
塑料标准精选(最新)

塑料标准精选(最新)G1033.1《GB/T 1033.1-2008 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G1033.2《GB/T 1033.2-2010 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2部分:密度梯度柱法》G1033.3《GB/T 1033.3-2010 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3部分:气体比重瓶法》G1034《GB/T 1034-2008 塑料吸水性的测定》G1036《GB/T 1036-2008 塑料 -30℃~30℃线膨胀系数的测定石英膨胀计法》G1038《GB/T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G1040.1《GB/T 1040.1-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总则》G1040.2《GB/T 1040.2-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G1040.3《GB/T 1040.3-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G1040.4《GB/T 1040.4-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材料的试验条件》G1040.5《GB/T 1040.5-2008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G1041《GB/T 1041-2008 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G1043.1《GB/T 1043.1-2008 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G1404.1《GB/T 1404.1-2008 塑料粉状酚醛模塑料第1部分:命名方法和基础规范》G1404.2《GB/T 1404.2-2008 塑料粉状酚醛模塑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G1404.3《GB 1404.3-2008 塑料粉状酚醛模塑料第3部分:选定模塑料的要求》G1630.1《GB/T 1630.1-2008 塑料环氧树脂第1部分:命名》G1631《GB/T 1631-2008 离子交换树脂命名系统和基本规范》G1633《GB/T1633-2000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G1634.1《GB/T 1634.1-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通用试验方法》G1634.2《GB/T 1634.2-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1634.3《GB/T 1634.3-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高强度热固性层压材料》G1842《GB/T 1842-2008 塑料聚乙烯环境应力开裂试验方法》G1843《GB/T 1843-2008 塑料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G1844.1《GB/T 1844.1-2008 塑料符号和缩略语第1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G1844.2《GB/T 1844.2-2008 塑料符号和缩略语第2部分:填充及增强材料》G1844.3《GB/T 1844.3-2008 塑料符号和缩略语第3部分:增塑剂》G1844.4《GB/T 1844.4-2008 塑料符号和缩略语第4部分:阻燃剂》G1845.1《GB/T1845.1-1999 聚乙烯模塑和挤出材料: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G1845.2《GB/T 1845.2-2006 塑料聚乙烯 (PE) 模塑和挤出材料: 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G2035《GB/T 2035-2008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G2406.1《GB/T 2406.1-2008 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1部分:导则》G2406.2《GB/T 2406.2-2009 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G2407《GB/T 2407-2008 塑料硬质塑料小试样与炽热棒接触时燃烧特性的测定》G2408《GB/T 2408-2008 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G2410《GB/T 2410-2008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G2411《GB/T 2411-2008 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G2412《GB/T 2412-2008 塑料聚丙烯(PP)和丙烯共聚物热塑性塑料等规指数的测定》G2546.1《GB/T 2546.1-2006 塑料聚丙烯(PP)模塑和挤出材料: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G2546.2《GB/T2546.2-2003 塑料聚丙烯(PP)模塑和挤出片材: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G2547《GB/T 2547-2008 塑料取样方法》G2567《GB/T 2567-2008 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方法》G2914《GB/T 2914-2008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挥发物(包括水)的测定》G2915《GB/T2915-1999 聚氯乙烯树脂水萃取物电导率的测定》G2916《GB/T 2916-2007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用空气喷射筛装置的筛分析》G2917.1《GB/T2917.1-2002 以聚氯乙烯均聚和共聚物为主的共混物及制品在高温的测定》G2918《GB/T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3354《GB/T3354-1999 定向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3356《GB/T3356-1999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3398.1《GB/T 3398.1-2008 塑料硬度测定第1部分:球压痕法》G3398.2《GB/T 3398.2-2008 塑料硬度测定第2部分:洛氏硬度》G3400《GB/T3400-2002 塑料通用型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室温下增塑剂吸收量的测定》G3401《GB/T 3401-2007 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氯乙烯树脂稀溶液的黏度》G3402.1《GB/T 3402.1-2005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其聚树脂第1部分:命名体系和规范基础》G3402.2《GB/T 3402.2-2010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第2部分:试样制备及性能测定》G3681《GB/T 3681-2011 塑料自然日光气候老化、玻璃过滤后日光气候老化和菲涅耳镜加速日光气候老化的暴露试验方法》G3682《GB/T3682-2000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测定》G3830《GB/T 3830-2008 软聚氯乙烯压延薄膜和片材》G4219《GB/T4219-1996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4454《GB/T4454-1996 硬质聚氯乙烯层压板材》G4455《GB 4455-2006 农业用聚乙烯吹塑棚膜》G4456《GB/T 4456-2008 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G4610《GB/T 4610-2008 塑料热空气炉法点着温度的测定》G4611《GB/T 4611-2008 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鱼眼”的测定方法》G4612《GB/T 4612-2008 塑料环氧化合物环氧当量的测定》G4615《GB/T 4615-2008 聚氯乙烯树脂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4616《GB/T 4616-2008 塑料酚醛模塑料丙酮可溶物(未模塑态材料的表观树脂含量)测定》G4617《GB/T 4617-2009 塑料酚醛模塑制品丙酮可溶物的测定》G4618.1《GB/T 4618.1-2008 塑料环氧树脂氯含量的测定第1部分:无机氯》G4618.2《GB/T 4618.2-2008 塑料环氧树脂氯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易皂化氯》G5470《GB/T 5470-2008 塑料冲击法脆化温度的测定》G5471《GB/T 5471-2008 塑料热固性塑料试样的压塑》G5476《GB/T5476-1996 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方法》G5478《GB/T 5478-2008 塑料滚动磨损试验方法》G5757《GB/T 5757-2008 离子交换树脂含水量测定方法》G5758《GB/T5758-2001 离子交换树脂粒度,有效粒径和均一系数的测定》G5759《GB/T5759-2000 氢氧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含水量测定方法》G5760《GB/T5760-2000 氢氧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测定方法》G5761《GB/T 5761-2006 悬浮法通用聚四氟乙烯树脂》G6342《GB/T6342-1996 泡沫塑料与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G6343《GB/T 6343-2009 泡沫塑料及橡胶表观密度的测定》G6344《GB/T 6344-2008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G6594.1《GB/T6594.1-1998 聚苯乙烯(PS)模塑和挤出材料: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G6594.2《GB/T6594.2-2003 聚苯乙烯(PS)模塑和挤出材料: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G6669《GB/T 6669-2008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G6670《GB/T 6670-2008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落球法回弹性能的测定》G6672《GB/T6672-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G6673《GB/T6673-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G7134《GB/T 7134-2008 浇铸型工业有机玻璃板材》G7139《GB/T7139-2002 塑料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氯含量的测定》G7141《GB/T 7141-2008 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G7142《GB/T7142-2002 塑料长期热暴露后时间-温度极限的测定》G8144《GB/T 8144-2008 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测定方法》G8323.1《GB/T 8323.1-2008 塑料烟生成第1部分:烟密度试验方法导则》G8323.2《GB/T 8323.2-2008 塑料烟生成第2部分:单室法测定烟密度试验方法》G8324《GB/T 8324-2008 塑料模塑材料体积系数的测定》G8332《GB/T 8332-2008 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G8333《GB/T 8333-2008 硬质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G8330《GB/T 8330-2008 离子交换树脂湿真密度测定方法》G8331《GB/T 8331-2008 离子交换树脂湿视密度测定方法》G8661《GB/T 8661-2008 塑料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残留丙烯腈单体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8810《GB/T 8810-2005 硬质泡洙塑料吸水率的测定》G8811《GB/T 8811-2008 硬质泡沫塑料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G8812.1《GB/T 8812.1-2007 硬质泡沫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基本弯曲试验》G8812.2《GB/T 8812.2-2007 硬质泡沫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弯曲强度和表观弯曲弹性模量的测定》G8813《GB/T 8813-2008 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G8815《GB/T 8815-2008 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G8946《GB/T 8946-2013 塑料编织袋通用技术要求》G9341《GB/T 9341-2008 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G9343《GB/T 9343-2008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闪燃温度和自燃温度的测定》G9348《GB/T 9348-2008 塑料聚氯乙烯树脂杂质与外来粒子数的测定》G9349《GB/T9349-2002 聚氯乙烯、相关含氯均聚物和共聚物及其共混物热稳定性的测定》G9350《GB/T9350-2003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G9352《GB/T 9352-2008 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试样的压塑》G9639.1《GB/T 9639.1-2008 塑料薄膜和薄片抗冲击性能试验方法自由落镖法第1部分:梯级法》G9640《GB/T 9640-2008 软质和硬质泡沫聚合材料加速老化试验方法》G9345.1《GB/T 9345.1-2008 塑料灰分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方法》G9345.2《GB/T 9345.2-2008 塑料灰分的测定第2部分:聚对苯二甲酸烷撑酯》G9345.4《GB/T 9345.4-2008 塑料灰分的测定第4部分:聚酰胺》G9345.5《GB/T 9345.5-2010 塑料灰分的测定第5部分:聚氯乙烯》G10003《GB/T 10003-2008 普通用途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G10004《GB/T 10004-2008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10007《GB/T 10007-2008 硬质泡沫塑料剪切强度试验方法》G10799《GB/T 10799-2008 硬质泡沫塑料开孔和闭孔体积百分率的测定》G10801.1《GB10801.1-2002 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10801.2《GB10801.2-2002 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10802《GB/T 10802-2006 通用软质聚醚型聚氨酯泡沫塑料》G10807《GB/T 10807-2006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硬度的测定(压陷法)》G10808《GB/T 10808-2006 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撕裂强度的测定》G11115《GB/T 11115-2009 聚乙烯(PE)树脂》G11175《GB/T11175-2002 合成树脂乳液试验方法》G11546.1《GB/T 11546.1-2008 塑料蠕变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拉伸蠕变》G11547《GB/T 11547-2008 塑料耐液体化学试剂性能的测定》G11991《GB/T 11991-2008 离子交换树脂转型膨胀率测定方法》G11997《GB/T 11997-2008 塑料多用途试样》G12000《GB/T12000-2003 塑料在恒定湿热条件下嚗露试验方法》G12001.1《GB/T 12001.1-2008 塑料未增塑聚氯乙烯模塑和挤出材料: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G12001.2《GB/T 12001.2-2008 塑料未增塑聚氯乙烯模塑和挤出材料: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G12004.2《GB/T12004.2-1996 聚氯乙烯糊树脂糊的制备》G12004.4《GB/T12004.4-2003 聚氯乙烯增塑糊表观粘度的测定Brookfield试验法》G12006.1《GB/T 12006.1-2009 塑料聚酰胺第1部分:黏数测定》G12006.2《GB/T 12006.2-2009 塑料聚酰胺第2部分:含水量测定》G12010.1《GB/T 12010.1-2008 塑料聚乙烯醇材料(pval) 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G12010.2《GB/T 12010.2-2010 塑料聚乙烯醇材料(PVAL)第2部分:性能测定》G12010.3《GB/T 12010.3-2010 塑料聚乙烯醇材料(PVAL)第3部分:规格》G12010.4《GB/T 12010.4-2010 塑料聚乙烯醇材料(PVAL)第4部分:pH值测定》G12010.5《GB/T 12010.5-2010 塑料聚乙烯醇材料(PVAL)第5部分:平均聚合度测定》G12010.6《GB/T 12010.6-2010 塑料聚乙烯醇材料(PVAL)第6部分:粒度的测定》G12010.7《GB/T 12010.7-2010 塑料聚乙烯醇材料(PVAL)第7部分:氢氧化钠含量测定》G12010.8《GB/T 12010.8-2010 塑料聚乙烯醇材料(PVAL)第8部分:透明度测定》G12027《GB/T 12027-2004 塑料-薄膜和薄片-加热尺寸变化率试验方法》G12588《GB/T12588-2003 塑料涂覆织物聚氯乙烯涂覆层融合程度快速检验法》G12598《GB/T12598-2001 离子交换树脂渗磨球率,磨后圆球率的测定》G12670《GB/T 12670-2008 聚丙烯(PP)树脂》G12671《GB/T 12671-2008 聚苯乙烯(PS)树脂》G12672《GB/T 12672-2009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G12802《B/T12802-1996 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G12812《GB/T 12812-2006 硬质泡沫塑料易碎性的测定》G13657《GB/T 13657-2011 双酚A型环氧树脂》G13659《GB/T 13659-2008 001×7 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G13660《GB/T 13660-2008 201×7 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G14216《GB/T 14216-2008 塑料膜和片润湿张力的测定》G14484《GB/T 14484-2008 塑料承载强度的测定》G15592《GB 15592-2008 聚氯乙烯糊用树脂》G15595《GB/T 15595-2008 聚氯乙烯树脂热稳定性试验方法白度法》G15596《GB/T 15596-2009 塑料在玻璃下日光、自然气候或实验室光源暴露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G16288《GB/T 16288-2008 塑料制品的标志》G16421《GB/T16421-1996 塑料拉伸性能小试样试验方法》G16422.1《GB/T 16422.1-2006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总则》G16422.2《GB/T 16422.2-2014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G16422.3《GB/T 16422.3-2014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G16422.4《GB/T 16422.4-2014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G16576《GB/T16576-1996 三羟基聚醚多元醇》G16577《GB/T16577-1996 四羟基聚醚多元醇》G16578.1《GB/T 16578.1-2008 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能的测定:裤形撕裂法》G16578.2《GB/T 16578.2-2009 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能的测定:埃莱门多夫(Elmendor)法》G16580《GB/T16580-1996 D201大孔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G16582《GB/T 16582-2008 塑料用毛细管法和偏光显微镜法测定部分结晶聚合物熔融行为(熔融温度或熔融范围)》G16613《GB/T 16613-2008 塑料试验用聚氯乙烯(PVC)糊的制备分散器法》G16719《GB/T16719-1996 双向拉伸聚苯乙烯(BOPS)片材》G16867《GB/T16867-1997 聚苯乙烯树脂中残留苯乙烯单体的测定》G17037.1《GB/T17037.1-1997 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一般原理》G17037.3《GB/T17037.3-2003 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小方试片》G17037.4《GB/T17037.4-2003 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模塑收缩率的测定》G17603《GB/T17603-1998 光解性塑料户外暴露试验方法》G17623《GB/T17623-1-1998 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17794《GB/T 17794-2008 柔性泡沫橡塑绝热制品》G17931《GB17931-2003 瓶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G18006.1《GB/T18006.1-1999 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G18006.2《GB/T18006.2-1999 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性能试验方法》G18964.1《GB/T 18964.1-2008 塑料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出材料: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G18964.2《GB/T18964.2-2003 塑料抗冲击聚苯乙烯模塑和挤出材料: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G19466.1《GB/T 19466.1-2004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通则》G19466.2《GB/T 19466.2-2004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G19466.3《GB/T 19466.3-2004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熔融和结晶温度及热焓的测定》G19467.1《GB/T 19467.1-2004 塑料可比单点数据的获得和表示第1部分:模塑材料》G19467.2《GB/T 19467.2-2004 塑料可比单点数据的获得和表示第2部分:长纤维增强材料》G19603《GB/T 19603-2004 塑料无滴薄膜无滴性能试验方法》G19687《GB/T 19687-2005 闭孔塑料长期热阻变化的测定实验室加速测试方法》G19811《GB/T 19811-2005 在定义堆肥化中试条件下塑料材料崩解程度的测定》G19860《GB/T 19860-2005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率测定方法》G19861《GB/T 19861-2005 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基团、弱碱基团和弱酸基团交换容量测定方法》G20022《GB/T 20022-2005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表观密度的测定》G20197《GB/T 20197-2006 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识和降解性能要求》G20202《GB/T 20202-2006 农业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吹塑棚膜》G20218《GB/T 20218-2006 双向拉伸聚酰胺(尼龙)薄膜》G20219《GB/T 20219-2006 喷涂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G20220《GB/T 20220-2006 塑料薄膜和薄片样品平均厚度,卷平均厚度及单位质量面积的测定称量法(称量厚度)》G20417.1《GB/T 20417.1-2008 塑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模塑和挤出材料: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G20417.2《GB/T 20417.2-2006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BS) 模塑和挤出材料: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G20672《GB/T 20672-2006 硬质泡沫塑料在规定负荷和温度条件下压缩蠕变的测定》G20673《GB/T 20673-2006 硬质泡沫塑料低于环境温度的线膨胀系数的测定》G21059《GB/T 21059-2007 塑料液态或乳液态: 用旋转黏度计在规定剪切速率下黏度的测定》G21060《GB/T 21060-2007 塑料流动性的测定》G21332《GB/T 21332-2008 硬质泡沫塑料水蒸气透过性能的测定》G21333《GB/T 21333-2008 硬质泡沫塑料自结皮高密度材料试验方法》G21460.1《GB/T 21460.1-2008 塑料苯乙烯-丙烯腈(san)模塑和挤出材料: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G21460.2《GB/T 21460.2-2008 塑料苯乙烯-丙烯腈(SAN)模塑和挤出材料: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G21461.1《GB/T 21461.1-2008 塑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模塑和挤出材料: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G21461.2《GB/T 21461.2-2008 塑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模塑和挤出材料: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G21529《GB/T 21529-2008 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电解传感器法》G21550《GB 21550-2008 聚氯乙烯人造革有害物质限量》G21660《GB 21660-2008 塑料购物袋的环保、安全和标识通用技术要求》G21661《GB/T 21661-2008 塑料购物袋》G21662《GB/T 21662-2008 塑料购物袋的快速检测方法与评价》G21783《GB/T 21783-2008 塑料毛细管法和偏光显微镜法测定部分结晶聚合物的熔融行为》G21843《GB/T 21843-2008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用机械筛测定粒径》G21988《GB/T 21988-2008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水中筛分析》G21989《GB/T 21989-2008 塑料聚氯乙烯糊用Severs流变仪测定表观黏度》G22047《GB/T 22047-2008 土壤中塑料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中需氧量或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G22236《GB/T 22236-2008 塑料的检验检验用塑料制品的粉碎》G22271.1《GB/T 22271.1-2008 塑料聚甲醛(POM)模塑和挤塑材料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G22271.2《GB/T 22271.2-2008 塑料聚甲醛(POM)模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G22312《GB/T 22312-2008 塑料聚丙烯酰胺残留丙烯酰胺含量测定方法》G22313《GB/T 22313-2008 塑料用于聚氨酯生产的多元醇水含量的测定》G22314《GB/T 22314-2008 塑料环氧树脂黏度测定方法》G22789.1《GB/T 22789.1-2008 硬质聚氯乙烯板材分类、尺寸和性能第1部分:厚度1mm以上板材》G23652《GB/T 23652-2009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振实表观密度的测定》G23653《GB/T 23653-2009 塑料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热增塑剂吸收量的测定》G24127《GB/T 24127-2009 塑料抗藻性能试验方法》G24128《GB/T 24128-2009 塑料防霉性能试验方法》G24138《GB/T 24138-2009 石油树脂》G24147《GB/T 24147-2009 水性紫外光(UV)固化树脂水溶性不饱和聚酯丙烯酸酯树脂》G24148.1《GB/T 24148.1-2009 塑料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第1部分:命名系统》G24148.2《GB/T 24148.2-2009 塑料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G24148.4《GB/T 24148.4-2009 塑料不饱和聚酯树脂(UP-R) 第4部分:粘度的测定》G24148.6《GB/T 24148.6-2009 塑料不饱和聚酯树脂 (UP-R) 第6部分:130℃反应活性测定》G24148.7《GB/T 24148.7-2014 塑料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第7部分: 室温条件下凝胶时间的测定》G24148.9《GB/T 24148.9-2014 塑料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第9部分:总体积收缩率测定》G24150《GB/T 24150-2009 塑料阻燃抗冲击聚苯乙烯专用料》G24151《GB/T 24151-2009 塑料玻璃纤维增强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专用料》G24411《GB/T 24411-2009 摩擦材料用酚醛树脂》G24412《GB/T 24412-2009 磨料磨具用酚醛树脂》G24451《GB/T 24451-2009 慢回弹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G24454《GB/T 24454-2009 塑料垃圾袋》G26190《GB/T 26190-2010 双向拉伸聚苯乙烯窗口薄膜》G26191《GB/T 26191-2010 双向拉伸聚苯乙烯扭结薄膜》G26192《GB/T 26192-2010 双向拉伸聚丙烯可涂覆合成纸薄膜》G26253《GB/T 26253-201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红外检测器法》G26689《GB/T 26689-2011 冰箱、冰柜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G26690《GB/T 26690-2011 丙烯酸涂布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G26691《GB/T 26691-2011 改性聚乙烯醇涂布双向拉伸薄膜》G27740《GB/T 27740-2011 流延聚丙烯(CPP)薄膜》G28797《GB/T 28797-2012 室内塑料垃圾桶》G29288《GB/T 29288-2012 热塑性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通用技术条件》G29640《GB/T 29640-2013 塑料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G29874《GB/T 29874-2013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气相色谱法对干粉中残留氯乙烯单体的测定》G30403《GB/T 30403-2013 日用塑料提桶》G30412《GB/T 30412-2013 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湿度传感器法》G30772《GB/T 30772-2014 酚醛模塑料用酚醛树脂》G30924.2《GB/T 30924.2-2014 塑料乙烯-乙酸乙烯酯(EVAC)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G31124《GB/T 31124-2014 聚碳酸亚丙酯(PPC)》GJ1258A《GJB 1258A-2005 聚乙烯醇缩丁醛中间膜规范》GJ1585A《GJB1585A-2004 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J1669《GJB1669-1993 特种聚酯模塑料规范》GJ1875《GJB1875-1994 硬质泡沫塑料热物理性能测试方法》GJ2840《GJB2840-1997 聚甲醛规范》GJ2909《GJB2909-1997 碳纤维/酚醛-丁脯橡胶材料规范》GJ3025《GJB3025-1997聚四氟乙烯棒材规范》GJ3026《GJB3026-1997聚四氟乙烯大型板材规范》GJ3381《GJB3381-1998双马来酰来胺树脂规范》GJ3584《GJB3584-1999 改性聚苯醚塑料规范》GJ5344《GJB5344-2004 聚四氟乙烯薄膜规范》GJ5500《GJB5500-2005 K 改性新酚模塑料规范》GJ5872K《GJB 5872-2006 K 定向有机玻璃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GJ5915K《GJB 5915-2006 K 军用塑料制品质量控制》GJ5982K《GJB5982-2007 K 工程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动态压缩》HB5404《HB5404-1988自熄性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HB5435《HB5435-1989 NH-1芳纶纸蜂窝芯材》HB5436《HB5436-1989 GH-1平纹玻璃布蜂窝芯材》H7597《HB7597-1998热塑性塑料模塑件通用规范》HB8402《HB 8402-2013 塑料耐化学介质性能试验方法》HB8414《HB 8414-2013 硬质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J6543《JB/T 6543-1993 硬质塑料板平面弯曲疲劳特性试验方法》J6544《JB/T 6544-1993 塑料拉伸和弯曲弹性模量试验方法》QC797《QC/T 797-2008 汽车塑料件,橡胶件和热塑性弹性体件的材料标识和标记》Q2028《QB/T2028~2029,2080~2081,2133~95塑料产品标准》Q2080《QB/T 2080-2010 高回弹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Q2411《QB/T2411-1998 硬质泡沫塑料水蒸气透过性能的测定》Q2463《QB/T2463.1~3-1999 硬质聚氯乙烯低发泡板材》Q2471《QB/T2471-2000 聚丙烯PP》挤出片材》Q2472《QB/T2472-2000 农业用软聚氯乙烯压延拉幅薄膜》Q2490《QB/T2490-2000 聚乙烯(PE)挤出板材》Q2495《QB2495-2000 聚氯乙烯塑料生产防尘防毒技术规程》Q2517《QB/T2517-2001 一次性塑料滴灌带》Q2591《QB/T 2591-2003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Q2669《QB/T 2669-2004 泡沫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Q2670《QB/T 2670-2004 降解塑料片材定义、分类、标志和降解性能要求》Q2671《QB/T 2671-2004 生物分解塑料片材定义、标志和生物分解性能要求》Q2672《QB/T 2672-2004 可堆肥塑料片材定义、标志和可堆肥性能要求》Q2819《QB/T 2819-2006 软质泡沫材料长期疲劳性能的测定》Q4009《QB/T 4009-2010 可发性聚苯乙烯(EPS)树脂》Q4010《QB/T 4010-2010 聚酯打包带》Q4041《QB/T 4041-2010 聚四氟乙烯棒材》HG2704《HG/T 2704-2010 氯化聚乙烯》HG2899《HG/T2899~2905-1997 合成树脂》(合订本)HG3020《HG/T3020,3604~3605-1999 塑料树脂产品命名、试验方法》HG3021《HG/T3020~3021,3025~3032-(97)合成材料》HG3021《HG/T3021~3029-1999 塑料树脂产品及测定方法》HG3791《HG/T 3791-2005 氯乙烯-纳米碳酸钙原位聚合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HG3839《HG/T 3839-2006 塑料剪切强度试验方法穿孔法》HG3840(合)《HG/T 3840~3841-2006 塑料弯曲性能、冲击性能小试样试验方法》HG3862《HG/T 3862-2006 塑料黄色指数试验方法》HG3865《HG/T 3865-2006 热固性模塑料矩道流动固化性试验方法》HG3872《HG/T 3872-2006 体积排斥色谱法测定聚苯乙烯标准样品的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HG4076《HG/T 4076-2008 本体法聚氯乙烯树脂》SH1541《SH/T 1541-2006 热塑性塑料颗粒外观试验方法》SH1750《SH/T 1750-2005 冷热水管道系统用无规共聚聚丙烯(PP-R)专用料》SH1751《SH/T 1751-2005 乙烯-丙烯共聚物(EPM)和乙烯-丙烯-二烯烃三元共聚物(EPDM)中乙烯的测定》SH1758《SH/T 1758-2007 给水管道系统用聚乙烯(PE)专用料》SJ11197《SJ/T11197-1999 环氧模塑料》DL742《DL/T742-2001 冷却塔塑料部件技术导则》CJ130《CJ/T130-2001 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水箅》CJ3078《CJ/T3078-1998 建筑缆索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SC5003《SC/T5003-2002 塑料浮子试验方法:硬质泡沫》MT960《MT 960-2005 煤矿井下假顶用塑料编织布》。
拉力试验机的测试标准

拉力试验机的测试标准拉力试验机的测试标准拉力试验机适用于塑料薄膜、胶粘剂、胶粘带、不干胶、医用贴剂、保护膜、组合盖、背板材料、无纺布、橡胶、纸张纤维等产品的拉伸、剥离、变形、撕裂、热封、粘合、穿刺力等性能测试。
测试标准GB/T 8808 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GB/T 1040.1-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 1040.2-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GB/T 1040.3-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试第3部分:薄塑和薄片的试验条件GB/T 1040.4-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方法GB/T 1040.5-2008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5部分: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GB/T 4850-2002 压敏胶粘带低速解卷强度的测定GB/T 12914-2008 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GB/T 17200-2008 橡胶塑料拉力、压力和弯曲试验机(恒速驱动)技术规范GB/T 16578.1-2008 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裤形撕裂法GB/T 7122-1996 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浮辊法GB/T 2790-1995 胶粘剂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GB/T 2791-1995 胶粘剂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GB/T 2792-2014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QB/T 2358 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试验方法QB/T 1130 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GB/T 17590-2008 铝易开盖三片罐ISO 37-201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特性的测定ASTM E4 材料试验机ASTM D882 薄塑料板的抗拉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1938 撕裂强度测试ASTM D3330 压敏胶带剥离强度测试标准ASTM F88 挠性阻隔材料密封强度测试ASTM F904 挠性材料制类似层压制品的粘结强度或层间粘结度比较的标准试验方法JIS P8113 纸和纸板.拉伸强度测定.第2部分:恒定拉伸法。
GBT1040.1《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新旧版本内容的比较

40塑料包装2019年第29卷第2期前言拉伸性能的测试是塑料材料,特别是包装材料的一类重要的性能测试,如包装袋,拉伸性能的好坏关系到其是否能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是产品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对下游客户的采购要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拉伸性能测试的准确与否,与所使用的测试仪器和测试人员有关,更与采用的测试标准密切相关,因此对测试标准的准确理解是测试的关键。
去年底(2018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T1040.1-2018《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1],将于2019年11月01日实施,并将代替GB/T1040.1-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2],2018年版的标准等同采用了ISO527-1:2012《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体现了与国际标准同步,将进一步规范塑料拉伸性能方面的测试,使塑料拉伸性能的数据具有更加可比性,对生产企业和检验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旧版本标准的主体框架做了一些改动,例如内容上的次序“原理和方法”改在“术语和定义”后面,资料性附录做了改动等。
下面就新旧标准的主要内容差别做比较。
1范围新版标准增加了“浇铸材料”,原2006年版相比,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并将2006年版标准中1.4和1.5条款内容移到新版标准中第4部分(原理和方法)中,由于这两个条款内容是有关样品的制备方面的内容,因此显得更为合理。
标准与法规解读GB/T1040.1《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新旧版本内容的比较方哲坚(国家食品软包装产品及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摘要:本文系统地比较了国家标准GB/T1040.1新旧版本的内容区别,对生产企业的出厂检验和检验机构的的拉伸性能测试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拉伸性能内容测试The difference of standard GB/T1040.1for old and new versionsZhejian Fang(China National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ing Center for Food Flexible Packaging Product and Machinery(Guangdong))Abstrac t:Summarization the difference of standard GB/T1040.1for old and new versions.And that is of significance to manufacturer and quality inspection units for 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properties.Keyw ord s:tensile properties content test2规范性引用文件这部分的改动主要是根据今年相关标准的更新,本标准引用内容的改变而做的相关改动。
塑料检测标准

同科橡胶塑料研究所部分检测标准GB/T1033.1-2008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ASTM D792-08塑料用替代法测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GB/T 1034-2008塑料吸水性的测定GB/T 606-2003 化学试剂水分测定通用方法卡尔.费休法GB/T1040.1-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一般原则ISO527-1:1993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一般原则GB/T1040.2-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ISO527-2-1993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压和挤压塑料试验条件GB/T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ISO527-3:1995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板材的试验条件ASTM D638-08塑料拉伸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GB/T 1041-2008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ISO 604:2002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ASTM D695-08硬质塑料压缩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GB/T 8813-2008硬质泡沫塑料压缩试验方法GB/T1043.1-2008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ISO179-1:2000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ISO179-2:1997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仪器化冲击试验第一版技术勘误1ASTM D6110-08塑料缺口试样简支梁冲击的标准试验方法GB/T1633-2000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ISO 306:2004塑料——热塑性材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ASTM D1525-07测定塑料维卡软化温度的标准试验方法GB/T1634.1-2004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GB/T1634.2-2004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 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B/T1634.3-2004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3部分: 高强度热固性层压材料ISO 75-2:2004 塑料.弯曲负载热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和硬橡胶ASTM D648-07塑料弯曲负载在边缘的热变形温度的标准试验方法GB/T 1843-2008塑料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ISO 180:2000塑料——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ASTM D 256-06塑料悬臂梁摆锤冲击强度测定的标准试验方法GB/T2406.1-2008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1部分:导则ISO 4589-2:1996塑料.通过氧指数测定其燃烧性.第2部分:室温试验GB/T2408-20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GB/T8333-2008 硬质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GB/T2411-2008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GB/T3682-2000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ISO 1133: 2005塑料—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ASTM D1238-04c用挤出塑度计测定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的标准试验方法GB/T 9341-2008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ISO 178:2001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ASTM D790-07增强与非增强塑料及电绝缘材料弯曲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GB/T 3398.2-2008塑料硬度测定第2部分:洛氏硬度ISO 2039-2:1987塑料.硬度的测定.第2部分:洛氏硬度ASTM D785-08塑料和电绝缘材料洛氏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GB/T9345.1-2008塑料灰分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方法ISO 3451-1:2008塑料.灰份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方法GB/T14522-2008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光紫外灯GB/T16422.3-1997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线灯ISO 4892-2:2006塑料.暴露于实验室光源的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ISO 4892-3:2006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法.第3部分:UV荧光灯ASTM D4459-06 室内用要求曝露于氙弧灯的塑料标准实施规程GB/T 18424-2001橡胶和塑料软管氙弧灯曝晒颜色和外观变化的测定ISO 11758:1995 橡胶和塑料软管氙弧灯照射颜色和外观变化的测定GB3398.1-2008塑料硬度测定第1部分:球压痕法GB/T 9647-2003热塑性塑料管材环刚度的测定GB/T 19466.1-2004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1部分:通则GB/T 19466.2-2004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2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GB/T 19466.3-2004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3部分:熔融和结晶温度及热焓的测定GB/T 8808-1988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GB/T11547-2008 塑料耐液体化学试剂性能的测定GB/T 5470-2008 塑料冲击法脆化温度的测定GB/T 7141-2008 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ISO 2577:2007塑料.热固性模塑材料.收缩量的测定GB/T 17037.4-2003 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4部分:模塑收缩率的测定ISO 294-4:2001塑料.热塑材料试样的注塑法.第4部分:模塑收缩率的测定JB/T 6542-1993 热固性模塑料收缩率的测定ASTM D6289-08 热固性模塑料模塑收缩率试验方法ISO 11358:1997 塑料.高聚物的热重分析法(TG).一般原理ISO 11358-2:2005 塑料高聚物热量的分析法(TG) 第2部分:激活能的测定GB/T1447-200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1040.4-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ISO 527-4:1997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试验条件GB/T 1040.5-2008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5部分: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ISO 527-5:2009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5部分: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试验条件DIN EN ISO 527-5-2009 塑料.抗拉性能的测定.第5部分:单向增强纤维塑料复合材料试验条件GB/T 3354-1999定向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4944-200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ISO14129:1997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用±45°张力试验法测定平面剪应力/剪应变特性,包括平面剪切模量和剪切强度DIN EN ISO 14129:1998 纤维增强塑料符合材料.用45角度拉伸试验方法测定平面内剪切应力/剪切应变响应关系,包括平面剪切模量和剪切强度GB/T 1452-2005夹层结构平拉强度试验方法GB/T 1448-200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GB/T 1453-2005夹层结构或芯子平压性能试验方法GB/T 1454-2005夹层结构或芯子侧压性能试验方法EN ISO 14126:1999 纤维增强塑料混合物.水平方向压缩能力的测定ISO14126:1999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平面方向压缩性的测定GB/T 5258-2008纤维增强塑料面内压缩性能试验方法GB/T1449-200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 1456-2005夹层结构弯曲性能试验方法ISO14125:1998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测定GB/T 3356-1999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弯曲试验方法GB/T1451-200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GB/T 1450.1-200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GB/T 1450.2-200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GB/T 1455-2005夹层结构或芯子剪切性能试验方法ASTM D732-02 塑料冲压剪切标准试验方法EN 1465-2009粘合剂.刚性对刚性的连接组件拉伸搭接剪切强度的测定ISO14129:1997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用±45°张力试验法测定平面剪应力/剪应变特性,包括平面切变模量和剪切强度GB/T 2577-200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GB/T 3855-2005碳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GB/T 2576-2005纤维增强塑料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法GB/T 1462-2005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GB/T22314-2008塑料环氧树脂黏度测定方法GB/T 1463-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GB/T 8924-2005 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GB/T 3857-2005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耐化学介质性能试验方法GB/T 2573-2008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老化性能试验方法GB/T 2567-2008 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方法GB /T7193-2008不饱和聚酯树脂试验方法。
塑料包装薄膜的力学性能检测方法及标准

1. 引言塑料包装薄膜是由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或其他树脂制成,主要用于包装以及作覆膜层。
目前,塑料包装及塑料包装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这些产品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而力学性能包括拉伸、抗冲击、耐撕裂、剥离强度、热合强度等是保障包装物品在装卸、运输、保管、供应和销售的整个流通过程中顺利进行的最基本性能。
因此对其力学性能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2. 塑料包装薄膜的力学性能特点塑料包装薄膜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拉伸强度、耐冲击性能、热封强度、耐撕裂性能、剥离强度等。
普通包装薄膜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塑料的品种。
常用的包装塑料薄膜有: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玻璃纸、尼龙、聚酯及聚碳酸酯等。
由于各种塑料薄膜的性能不同,因而应根据产品的不同包装要求,合理选择塑料包装薄膜。
聚氯乙烯热薄膜的收缩率强、易处理,坚韧抗冲,抗撕裂性能好。
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伸长率大,抗冲击性与耐低温性较优。
聚丙烯薄膜由于拉伸分子定向,所以力学强度较高,坚韧耐磨,但是热封性差,一般用做复合薄膜的外层薄膜。
玻璃纸的透明性好、硬度高,但撕裂强度差、热封性差。
尼龙薄膜较坚韧,具有良好抗撕裂性及较高的拉伸强度,并且还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磨性,因此适于包装硬性物品。
聚酯薄膜力学性能优良,硬度及韧性高,耐撕裂、耐高温和低温,因此常用做蒸煮包装的外塑料包装薄膜的力学性能检测方法及标准崔卫鑫王克俭*(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塑料包装薄膜的力学性能包括拉伸、抗冲击、耐撕裂、剥离强度、热合强度等的检测方法及相应的检测标准。
关键词:塑料包装塑料薄膜力学性能标准Testing Methods and Standards f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lastic Packaging FilmsCui Weixin Wang Kejian*(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Abstract:The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lastic packaging film including tensile, impact resistance, tear resistance, stripping strength, thermal bonding strength and testing methodsand corresponding testing standards.Keywords:plastic packaging plastic film mechanical property standard层材料。
gb-t1040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标准修订报批稿简介

GB/T 1040标准修订报批稿简介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刘山生[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国家标准GB/T 1040修订报批稿与替代标准间定义、试样、试验速度等的变化及对试验机、引伸计的不同要求,强调了试样的对中要求。
[关键词] 标准、拉伸、应力、应变一、修订标准与代替标准的对应关系GB/T 1040《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共分为五个部分:——GB/T 1040-1:总则。
ISO 527-1:1993 IDT本部分代替GB/T 1039-1992《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代替GB/T 1040-1992《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1040-2: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ISO 527-2:1993 IDT本部分代替GB/T 1040-1992、GB/T 16421-1996《塑料拉伸性能小试样试验方法》 ——GB/T 1040-3: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ISO 527-3:1995 IDT本部分代替GB/T 13022-1991《塑料 薄膜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1040-4: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试验条件。
ISO 527-4:1997 IDT本部分代替GB/T 1040-1992、GB/T 1447-198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1040-5: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
ISO 527-5:1997 IDT 本部分代替GB/T 3354-1999《定向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和GB/T 1040-1992 二、标准术语的变化——GB/T 1040-92共有以下6个术语:拉伸强度、拉伸断裂应力、拉伸屈服应力、偏置屈服应力、断裂伸长率、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GB/T 1040-1共有以下16个术语:1、标距 gauge length L0试样中间部分两标线之间的初始距离,以mm为单位。
2、试验速度 speed of testing V在试验过程中,试验机夹具分离的速度,以mm/min为单位。
食品包装塑料薄膜的机械性能及检测方法研究

食品包装塑料薄膜的机械性能及检测方法研究摘要:如今,市场上销售的商品均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加以包装,这些包装花样繁多,千姿百态。
在整个包装业中,食品包装是最活跃的部分,食品包装是商品化食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保护食品,使食品在离开工厂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过程中,防止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外来因素的损害,也有保持食品本身稳定质量的功能。
本文主要针对食品包装塑料薄膜的机械性能及检测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食品包装;塑料薄膜;机械性能;检测方法1塑料薄膜的机械性能特点包装用塑料薄膜的物理性能包括机械性能、光学性能、热性能和阻隔性能等。
塑料包装材料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剥离强度、热封强度、耐撕裂性能、耐冲击性能(落镖与摆锤)和抗穿刺性能等。
常用的食品包装塑料单膜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尼龙、玻璃纸、聚酯、聚偏二氯乙烯及聚碳酸酯等。
由于各种塑料膜的性能不同,因而应根据产品的不同包装要求,合理选择塑料包装膜。
低密度聚乙烯伸长率大,抗冲击性与耐低温性较优。
聚丙烯膜拉伸膜的性能有所改善,由于拉伸分子定向,所以此薄膜的机械强度较高,坚韧耐磨,但是热封性差,所以一般用做复合薄膜的外层薄膜。
聚氯乙烯热收缩膜的收缩率强、易操作,坚韧抗撕,韧性好,不易脆化,抗撕裂性能好。
尼龙薄膜较坚韧,并具有良好的光泽,抗张强度及拉伸强度较高,还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耐寒性、耐油性和耐有机溶剂性,耐磨性、耐穿刺性优良,且比较柔软,阻氧性能优良,适于包装硬性物品。
玻璃纸的透明性好、刚挺,不产生静电,但撕裂强度差、热封性差。
聚酯薄膜是一种无色透明、有光泽的薄膜,其机械性能优良,刚性、硬度及韧性高,耐穿刺、摩擦、高温和低温,常用做蒸煮包装的外层材料,印刷适性较好。
表1为常用单一薄膜的机械性能对比结果。
2食品包装塑料薄膜的机械性能测定方法2.1概述食品包装塑料薄膜的机械性能是塑料机械性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能之一。
包装材料在使用前必须对其机械性能进行严格的检测,在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后,也需再次检测其机械性能。
塑料片材拉伸测试试样标准

塑料片材拉伸测试标准1.GB/T 1040.3—2005及ISO 527-3本部分规定了小于1mm塑料薄膜及薄片的拉伸性能测试的实验条件;1.1测试要求和标准规范1.1.1试样尺寸和形状应优先选用宽为10mm-25 mm、长度不小于150 mm 的长条试样(即2型试样,如图1所示),试样中部应该有间隔50mm的两条平行标线。
b ——宽度:10 mm~25 mm;h ——厚度:≦1 mm;L0 ——标距长度:50 mm士0.5mm;L——夹具间的初始距离:100 mm士5 mmm;L3——总长度:≧150 mm。
图 1 2型试样当受试材料规范或常规质量控制试验有规定时,可使用如图2、图3和图4中所示形状和尺寸的5型1B型和4型哑铃型试样。
5 型试样(见图2)推荐用于断裂应变很高的薄膜和薄片。
4 型试样(见图4)推荐用于其他类型的软质热塑性片材1B 型试样(见图3)推荐用于硬质片材。
图 2 5型试样图 3 1B型试样图 4 4型试样1.1.2 试样制备1.1.2.1应使用切制或冲切方法制备1.1.1中所述试样,以使试样边缘光滑且无缺口。
推荐使用低倍数放大镜检查有无缺陷。
应使用剃刀刀片、适宜的切纸刀、手术刀或其他工具切割试样,使其宽度合适、边缘平整、两边平行且无可见缺陷。
应通过定期打磨以保持冲刀锋利,并应使用适当的衬垫材料,以确保刀刃边缘平整。
1.1.2.2应使用冲刀冲切制备1.1.1中所述试样,并应使用适合的村垫材料,以确保冲切的试样边缘整齐。
应通过定期打磨保持冲刀锋利,并使用低倍数放大镜检查试样边缘,以确保无缺口。
1.1.3试验速度根据有关材料的相关标准确定试样速度,如果缺少这方面的资料,试样速度应根据表1确定或与相关方商定。
测定拉伸模量时,选择的试样速度应尽可能使应变速率接近每分钟1%标距。
本部分与受试材料相关的部分给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试样的试样速度。
测定拉伸模量、屈服点前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屈服后的性能时,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速度。
塑料粒子拉伸强度测试国标

塑料粒子拉伸强度测试国标塑料粒子拉伸强度测试国标一、引言塑料粒子是当今社会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它具有轻质、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因此在包装、建筑、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塑料粒子的质量往往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因此对塑料粒子进行拉伸强度测试至关重要。
在我国,相关的国家标准对于塑料粒子拉伸强度测试进行了规定和制定,本文将对此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国家标准对塑料粒子拉伸强度测试的要求根据《塑料拉伸试验法》(GB/T 1040.1-2006),对塑料粒子的拉伸强度测试有着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该标准规定了拉伸强度测试的试样制备、试验条件、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的计算和报告等内容。
其中,试样的制备要求采用符合标准的工具和设备,以确保试样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试验条件包括试验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控制,以及试验机的使用要求;试验方法要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试验结果的计算和报告要求对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并报告到指定的位数和格式。
这些要求对于保证塑料粒子拉伸强度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详细解读国家标准的要求1. 试样的制备根据国标的要求,试样的制备需要严格遵循标准的工艺流程,包括试样的尺寸、形状、切割方式等方面的规定。
在制备试样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符合标准的工具和设备,以确保试样的尺寸精确、表面平整,从而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试验条件的控制在进行拉伸强度测试时,试验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国标的要求,试验室应当具备相应的环境控制设备,以确保试验过程中的环境条件稳定。
试验机的使用要求也包括了相关的环境条件,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3. 试验方法的执行国标对试验方法的执行有着具体的要求,包括试验的速度、载荷的施加方式、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在进行试验时,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在试验过程中及时记录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gb-t1040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标准修订报批稿简介

GB/T 1040标准修订报批稿简介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刘山生[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国家标准GB/T 1040修订报批稿与替代标准间定义、试样、试验速度等的变化及对试验机、引伸计的不同要求,强调了试样的对中要求。
[关键词] 标准、拉伸、应力、应变一、修订标准与代替标准的对应关系GB/T 1040《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共分为五个部分:——GB/T 1040-1:总则。
ISO 527-1:1993 IDT本部分代替GB/T 1039-1992《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代替GB/T 1040-1992《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1040-2: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ISO 527-2:1993 IDT本部分代替GB/T 1040-1992、GB/T 16421-1996《塑料拉伸性能小试样试验方法》 ——GB/T 1040-3: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ISO 527-3:1995 IDT本部分代替GB/T 13022-1991《塑料 薄膜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1040-4: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试验条件。
ISO 527-4:1997 IDT本部分代替GB/T 1040-1992、GB/T 1447-198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1040-5: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
ISO 527-5:1997 IDT 本部分代替GB/T 3354-1999《定向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和GB/T 1040-1992 二、标准术语的变化——GB/T 1040-92共有以下6个术语:拉伸强度、拉伸断裂应力、拉伸屈服应力、偏置屈服应力、断裂伸长率、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GB/T 1040-1共有以下16个术语:1、标距 gauge length L0试样中间部分两标线之间的初始距离,以mm为单位。
2、试验速度 speed of testing V在试验过程中,试验机夹具分离的速度,以mm/min为单位。
塑料老化检测国家标准、ISO、ASTM

27
氧指数
0221 0315
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 第1部分:导则ISO4589-1:1996
0221 0315
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 第2部分:室温试验ISO4589-2:1996
28
吸水性
0221 0315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ASTM D570-98(2005)
0221 0315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3部分:薄膜和薄板材试验条件ISO 527-3:1996
0221 0315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4部分: 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ISO 527-4:1997
0221 0315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5部分: 单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ISO 527-5:1997
塑料暴露于玻璃下日光或自然气候或人工光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ISO4582:2007
21
变色评定
0221 0315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50-2008
22
熔融指数
0221 0315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GB/T3682-2000
23
击穿电压
0221 0315
0221 0315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5部分:单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 GB/T1040.5-2008
0221 0315
塑料拉伸性能的试验方法ASTM D638-08
0221 0315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一般原则 ISO 527-1:1996
0221 0315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压和挤压塑料试验条件ISO 527-2:1996
塑料-拉伸试验试样检查作业指导书

分发说明:
管理状态:受控 编 号: WI01001/A0 页 码: 1 / 7
1.无特别说明的,所有文件均通过OA系统上传发布(如OA系统还未到位,通过邮件以PDF形式发放); 2.每当有新的版本上传发布时,旧的版本自动失效。由总部及各单位文控中心保留旧版的纸质签字档原件和对 应的可编辑电子档文件及PDF扫描件; 3.所有通过OA系统上传发布的文件均为受控文件,文控中心保存受控文件的电子档和纸档原件,各部门应登录 OA系统学习使用。从其它途径获取的文件均为不受控文件。 注:福尔达公司OA系统未统一前,文件(技术文件除外)发放可暂由企划体系科发放与回收。OA系统建立后由 各单位文控中心负责文件发放与回收。
图 1:1A 型和 1B 型试样
试验样品验收 作业指导书
6.2 1BA 型试样和 1BB 型试样:见图 2。
管理状态:受控 编 号: WI01001/A0 页 码: 5 / 7
图 2:1BA 型和 1BB 型试样 6.2 5A 型和 5B 型试样:见图 3
图 3:5A 型和 5B 型试样
试验样品验收 作业指导书
将试样平置于平台,用卡尺内量爪测量,端点为 b2 边缘的交点 将试样平置于平台,用卡尺内量爪测量,端点为 b1 边缘与 r 的交点 将试样平置于平台上,用卡尺外量爪测量,记录 最大值与最小值 将试样平置于平台上,用外径千分尺测量,测点 0-25mm/0.01mm 外径 为试样中部距离标距每端 5mm 以内,记录最大值 千分尺 与最小值 0-25mm/0.01mm 外径 用外径千分尺测量,测点为试样中部距离标距每 千分尺 端 5mm 以内,记录最大值与最小值 将试样平置于平台上,用规格为 20 和 25 的凸形 半径样板 半径样板比对测量
塑料、塑胶材料性能检测

GB/T 7141-2008
高低温循环冲击*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
低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GB/T 2423.1-2001
高低温冲击箱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
高温
GB/T 2423.1-2001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高温试验
GJB 150.3-1986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低温试验
球压试验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21部分:非正常热球压试验GB/T 5169.21-2006
精密换气老化箱、球压试验装置、二次元影像量测仪
收缩率*
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收缩率的测定GB/T15585-1995
二次元影像量测仪
线性膨胀系数*
塑料-30℃-30℃线膨胀系数的测定石英膨胀计法GB/T 1036-2008
通用方法ISO 3451-1:2008
强填充树脂燃烧损失后的含量标准测试方法ASTM D2584-2008
玻璃织品增强塑料-预浸料胚、模制混合物、压片,玻璃纤维和矿物填充成分的确定-煅烧法
ISO 1172-1996
密度
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GB/T 1033.1-2008
五、塑胶材料流变性能分析
项目
检测方法
检测设备
熔体流动速率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
GB/T 3682-2000
熔融指数仪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
ISO 1133:2005
挤出塑性仪测热塑性塑料熔
体流动速率标准试验方法
ASTM D1238-2004c
塑料老化检测国家标准、ISO、ASTM

汽车外饰材料UV快速老化测试SAE J2020:2003
0221 0315
塑料紫外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329-05
0221 0315
非金属材料UV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4-06
4
碳弧灯老化
0221 0315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GB/T16422.4-1996
19
时间—温度极限
0221 0315
塑料长期热暴露后时间—温度极限测定GB/T7142-2002
0221 0315
聚合物长期性能评价简介UL746B-1997
20
塑料老化评价
0221 0315
塑料在玻璃下日光、自然气候或实验室光源暴露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GB/T15596-2009
0221 0315
耐臭氧性能
0221 0315
橡胶和塑料软管 静态条件下耐臭氧性能的评价GB/T 24134-2009
1
汽车饰材料燃烧性能
0221 0315
汽车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8410-2006
2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
0221 0315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QC/T17-1992
3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
0221 0315
0221 0315
汽车外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412:2004
0221 0315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2部分:氙弧灯ISO 4892-2:2006
0221 0315
室用塑料氙弧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459-06
0221 0315
非金属材料氙弧灯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5-0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