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教学
谈中职音乐欣赏课中的有效教学设计
![谈中职音乐欣赏课中的有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dde1b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19.png)
谈中职音乐欣赏课中的有效教学设计中职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修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有效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下面是关于中职音乐欣赏课中的有效教学设计的讨论,总结如下:1. 目标明确:教师在设计中职音乐欣赏课时,应明确课程目标,包括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
学生应该了解各种音乐类型和流派的特点,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等。
目标明确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激发兴趣:中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可能不如艺术类高中学生那样浓厚,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课程的吸引力。
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互动探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加学习的乐趣。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职学生的特点是喜欢实践和动手操作,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上的教学设计中应多采用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方式。
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音乐会、演出或者举办小型音乐会,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表演的魅力。
也可以使用音乐欣赏软件和互联网资源,拓宽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音乐欣赏体验。
4. 选材合理:音乐欣赏课的选材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筛选,尽量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
选材也要兼顾教学目标,平衡经典和流行音乐的比例,帮助学生培养广泛的音乐鉴赏能力。
5. 小组合作学习:音乐欣赏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唱、合奏等活动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6. 考核和评价: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如听力测试、课堂表演、写作、项目制评价等。
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新,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中职音乐欣赏课中的有效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明确目标、激发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合理选材,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注重考核和评价。
中职音乐欣赏课教育与教学
![中职音乐欣赏课教育与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a5f973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1.png)
中职音乐欣赏课教育与教学
中职音乐欣赏课主要为学生提供音乐欣赏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作品的欣赏能力。
在教育与教学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音乐背景:音乐欣赏是个人主观体验的过程,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音乐背景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基础定制教学内容。
2. 多样化的音乐作品和风格:提供多样化的音乐作品和风格,包括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增加音乐知识面和欣赏层次。
3. 听音乐和分析音乐:聆听音乐是音乐欣赏的基础,通过聆听不同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表达和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听音乐时注意乐曲的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等要素,分析音乐的结构和风格,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4. 比较和评价音乐作品:让学生学会比较和评价不同的音乐作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反馈。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乐曲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对这首音乐有什么评价?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5. 组织音乐欣赏活动:组织音乐欣赏活动,如音乐会、音乐分享会等,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总之,中职音乐欣赏课旨在通过教育与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专业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
同时,也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审美评价的能力。
中职幼教专业音乐教案
![中职幼教专业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d1c78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c.png)
中职幼教专业音乐教案第一章:音乐基础理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节奏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音乐符号,读懂乐谱。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元素的讲解与实践。
2. 音乐节奏的练习与表达。
3. 乐谱的阅读与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基本元素和乐理知识。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表达音乐节奏。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乐谱,引导学生理解乐谱的结构和内涵。
四、教学步骤1. 讲解音乐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节奏等。
2. 进行音乐节奏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表达音乐节奏。
3. 讲解乐谱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音乐符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音乐基本元素的掌握程度。
2. 乐谱阅读:评估学生对乐谱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第二章:声乐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 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
二、教学内容1. 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的讲解与实践。
2. 声音共鸣和发声技巧的练习与指导。
3. 声乐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示范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声音共鸣和发声技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声乐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声乐理论知识。
四、教学步骤1. 讲解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进行示范和实践。
2. 指导学生进行声音共鸣和发声技巧的练习。
3. 讲解声乐理论知识,分析经典声乐作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声乐演唱:评估学生的声音共鸣和发声技巧。
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提高他们的声乐表演能力。
第三章:键盘乐器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键盘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键盘乐器的音色和演奏特点的理解。
中职音乐欣赏课教育与教学
![中职音乐欣赏课教育与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f8b86ea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c.png)
中职音乐欣赏课教育与教学中职音乐欣赏课教育与教学是指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中开设的音乐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
以下是关于中职音乐欣赏课教育与教学的一些建议和要点:1. 目标与重点:强调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
重点关注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音乐作曲家和音乐流派的理解与欣赏。
2. 课程设置:音乐欣赏课程可以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
理论课主要包括音乐史、音乐理论、音乐欣赏等内容;实践课可以包括合唱、乐器演奏、声乐等。
3. 多元化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用多元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教材。
可以引入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4. 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会观摩、音乐电影欣赏、音乐节参观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5. 提供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讨论、辩论、分组演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6. 结合科技手段: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音乐播放器、网络资源等,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直观的音乐欣赏体验,提升教学效果。
7.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欣赏课不仅仅是被动的听觉体验,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创作、编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8. 考核方式的多样性:除了传统的考试方式,可以引入听力测试、写作、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评价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的学习成果。
中职音乐欣赏课教育与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不同音乐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37454d8a02d276a200292e84.png)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研究摘要:从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开办至今,已经显现出许多不足之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幼儿园儿童的音乐教育质量。
要实现音乐教学的高效和谐,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改革教育现状。
关键词:音乐教学问题现状改革中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一名优秀的幼儿园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音乐相关知识外,还要具备能够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潜能,使其喜欢音乐。
然而,实际的教学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急需改革现在的教育现状,优化教学。
一、中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出现的问题(1)很多从事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教师都是学习与音乐有关的专业的,具有很深的音乐专业知识理论。
这从表面上来看是件好事,但是正是由于这样,使得他们在教学时不知不觉地将幼儿园的孩子们当成是完全学习音乐知识的学生,而缺乏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而造成孩子们对音乐没有积极性,甚至厌倦学习音乐。
(2)在教学时只注重课本上的知识,缺乏实践性,这是所有教育行业的通病。
在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一味地学习,忽略了素质培养。
(3)教师之间缺乏合作和沟通能力。
一些知识在不同的音乐学科中有重叠部分,授课的教师彼此都会认为对方已讲解过该知识点,因而造成学生的知识遗漏。
(4)很多教师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他们认为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很多评价学生学习是否好的条件是最后的考试成绩,考好了就是学会了,但其实这是错误的,教育真正的目的是使他们“会学”。
二、中职院校学前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1.按照实际需要,改革所开设的课程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必须依据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可安排相关人员去幼儿园调查音乐教育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和要求,不同的音乐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等,根据调查结果,并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中职院校教学大纲》编排课程,确定学生的培养方向,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并能运用所学传授给幼儿。
2024年中职幼教音乐教案
![2024年中职幼教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d6c7c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8.png)
中职幼教音乐教案一、教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还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作为一名中职幼教教师,我们需要设计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的音乐教案,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音色等。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及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音乐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选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并感受音乐的美。
2.歌唱活动:教授幼儿唱儿歌,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及表达能力。
3.乐器演奏:让幼儿接触简单的乐器,如铃鼓、木鱼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4.音乐游戏:设计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音乐主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音乐欣赏:教师播放音乐作品,引导幼儿关注音乐的特点,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3.歌唱活动:教师教授儿歌,带领幼儿学唱,注意纠正幼儿的音准和节奏。
4.乐器演奏:教师示范乐器演奏,让幼儿模仿并尝试演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5.音乐游戏:教师设计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6.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及表现力。
2.成果评价:评估幼儿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歌唱、乐器演奏等方面的表现。
3.情感评价:了解幼儿对音乐的态度,是否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六、教学资源1.音乐作品:挑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作品,如儿歌、动画片主题曲等。
2.教学辅助工具:铃鼓、木鱼等简单乐器,音乐游戏道具等。
3.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音乐课件,辅助教学。
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案
![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1cf79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a.png)
音乐的旋律与和声
旋律
音乐中横向的音高进行,即音符 的连续进行。旋律可以表现出不 同的情感和形象,如优美的旋律、
欢快的旋律等。
和声
音乐中纵向的音高组合,即不同音 符同时发声。和声可以丰富音乐的 色彩和层次感,如协和的和声、不 协和的和声等。
调式
音乐中基于一定音程关系的音高组 织方式。调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民 族和地域特色,如大调式、小调式 等。
传授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 教授学生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技能和表演 技巧,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 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教学内容与要求
音乐基础知识
教授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 符、节奏、调式等。
音乐技能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唱、演奏 和舞蹈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表 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案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音乐基础知识 • 儿童歌曲教唱方法 • 儿童舞蹈创编与排练 • 儿童音乐剧创作与表演 •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 课程总结与反思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目的
1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 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技巧和表现力。
舞蹈表演评价标准
动作规范性
01
评价儿童舞蹈动作是否规范、准确,是否符合舞蹈的基本要求
和审美标准。
表现力与感染力
02
评价儿童的舞蹈表演是否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否让观众产
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团队协作与默契度
03
评价儿童在舞蹈表演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默契度,以及他们是
中职幼教音乐教案
![中职幼教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2ed88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c.png)
中职幼教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音调。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欣赏: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让他们通过欣赏感受音乐。
2. 声音辨认:引导学生通过声音辨认来感知不同的乐器和声音。
3. 音乐创作: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如编写简单的歌曲或节奏。
4. 合作演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起演奏乐器或合唱歌曲。
三、教学过程1. 环境布置:准备好乐器和音乐素材,确保课堂环境整洁美观。
2. 热身活动: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舒展和身体活动,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
3. 音乐欣赏:播放一首钢琴曲,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
4. 声音辨认:播放一段包含不同乐器声音的录音,让学生辨认出其中的乐器,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5. 音乐创作:引导学生动手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可以是编写歌词和旋律,或是编排简单的节奏乐曲。
6. 合作演奏: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不同的乐器进行合作演奏,或是进行简单的合唱。
7. 总结反思: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他们的动作是否协调、音准是否准确等。
2. 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音乐技能。
3.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表演视频,以便后续评估和展示。
五、教学资源1. 音响设备和音乐播放器2. 不同乐器的录音3. 简单的乐器,如手鼓、铃铛等六、教学延伸1. 组织音乐会: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同学观看学生的音乐表演,展示他们的成果。
2. 参观音乐厅或音乐学院,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专业音乐表演和学习环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合作能力。
中职学校音乐鉴赏教案及反思
![中职学校音乐鉴赏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8dec093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2.png)
中职学校音乐鉴赏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中职学校音乐鉴赏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流派和作曲家的欣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技巧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不同音乐风格、流派和作曲家的欣赏;3. 音乐鉴赏技巧的培养;4.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流派和作曲家的欣赏能力;2.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鉴赏相关的教材和音乐作品;2. 多媒体设备和音乐播放器;3. 音乐鉴赏评价表格;4. 学生参与音乐鉴赏的小组活动和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他们生活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分享自己对音乐的喜爱和体验;2. 提问:你们对音乐鉴赏有什么了解?你们希望通过音乐鉴赏学到什么?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音乐鉴赏的概念和意义,强调其对个人情感、审美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作用;2. 分类介绍不同音乐风格、流派和作曲家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更深入的认识;3. 讲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技巧,如音乐元素的分析、曲式结构的理解和演奏技巧的辨析。
三、音乐鉴赏实践(30分钟)1. 播放不同音乐风格、流派和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并让他们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2.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 学生展示: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个人或小组表演,展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填写音乐鉴赏评价表格,评估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收获;2.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3.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中职音乐鉴赏与实践教学计划
![中职音乐鉴赏与实践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e32ebe4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8.png)
中职音乐鉴赏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如音高、节奏、形式等。
3. 让学生掌握几种简单的音乐表演技能,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音乐基本概念。
音高、节奏、音色、曲式等。
2. 不同时期和类型的音乐鉴赏。
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3. 乐器基本知识。
敲击乐器、吹奏乐器、弦乐器等。
4. 简单的音乐表演项目。
敲击节奏、吹奏小曲、弹奏乐谱等。
三、教学方法
1. 听力鉴赏法。
利用音乐软件、录音播放设备播放音乐作品。
2. 理论讲解法。
利用黑板、等辅助手段讲解音乐理论知识。
3. 动手实践法。
组织学生演奏、合奏简单音乐作品。
4. 积极互动法。
组织音乐讨论、听感体会等课后互动活动。
四、考核方式
1. 口头测试音乐理论知识。
2. 音乐作品鉴赏能力考核。
3. 音乐实际操作和表演能力考核。
4. 音乐课堂学习态度和表现考核。
五、教学资源
1. 音乐播放和录音设备。
2. 各种音乐样品和例汇。
3. 乐谱和音乐理论参考书。
4. 各种类型的乐器。
浅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教学
![浅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107a1fec1c708a1284a448e.png)
浅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教学作者:张广平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音乐欣赏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要让音乐欣赏教学取得实效,就必须运用学科综合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教学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40-02音乐欣赏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职业学校对学生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欣赏教学活动所普遍采用的还是以音乐知识、价值体系为教学内容;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播放录音)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为教学顺序的课程模式,与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需要相距甚远,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结合新《音乐课程标准》和奥尔夫教学法,尝试改革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运用"学科综合法",教学音乐欣赏课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中职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在教学时,如果把音乐欣赏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是行不通的,尤其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在音乐欣赏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欣赏更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受、分析和理解能力。
何谓"学科综合"音乐欣赏教学呢?所谓"学科综合"音乐欣赏教学就是指把几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巧妙运用到音乐欣赏教学中去,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人文式"。
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欣赏教学法
![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欣赏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2ff3057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c.png)
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欣赏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欣赏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音乐欣赏,幼儿能够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本文将介绍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欣赏教学法,并探讨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施。
一、音乐欣赏教学法的定义和重要性音乐欣赏教学法是指通过让幼儿聆听、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帮助他们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在于,音乐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音乐欣赏的教学,可以使幼儿更好地发展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情绪表达能力。
二、音乐欣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1.选取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需要选取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应该旋律简单明快,节奏鲜明有节制,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
同时,要避免选择过于复杂或过于激烈的音乐作品,以免让幼儿感到困惑或不适应。
2.提供多种形式的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例如幼儿可以通过聆听音乐、观看音乐表演或参与音乐活动来进行音乐欣赏。
这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来感受音乐,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创设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需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
教室中应该有适当的音响设备,以确保音乐的质量和音效的清晰度。
同时,教室的布置和装饰也应该与音乐相适应,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
三、音乐欣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教师需要事先对要教学的音乐作品进行研究和了解,了解作品的背景、风格和表达方式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教具和幼儿参与的活动。
2.聆听阶段在聆听阶段,教师要向幼儿介绍音乐作品的基本信息,并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通过聆听、观看和感受来理解音乐。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或表演等方式,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反思评价在音乐欣赏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与幼儿一起进行反思评价。
学前教育的音乐欣赏课安排
![学前教育的音乐欣赏课安排](https://img.taocdn.com/s3/m/9f59e9b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a.png)
学前教育的音乐欣赏课安排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欣赏,幼儿能够感受音乐的美妙,提升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促进智力发展。
合理安排音乐欣赏课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音乐欣赏课的目标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对于学前儿童,主要目标包括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如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等;能够初步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和专注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欣赏欢快的儿歌时,让幼儿感受快乐的情绪;在欣赏轻柔的摇篮曲时,引导幼儿体会温馨、宁静的氛围。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1、经典儿歌选择旋律简单、歌词易懂、节奏明快的儿歌,如《两只老虎》《小星星》等。
这些歌曲幼儿容易接受和跟唱,能够激发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2、古典音乐适当引入一些简单的古典音乐片段,如莫扎特的《小夜曲》、贝多芬的《欢乐颂》等。
虽然幼儿可能不能完全理解,但优美的旋律能够熏陶他们的音乐素养。
3、民族音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如《茉莉花》《彩云追月》等,让幼儿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4、大自然音乐如鸟鸣声、雨声、海浪声等自然声音的音乐,让幼儿亲近大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1、多感官体验法让幼儿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感受音乐。
例如,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让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拍手、跺脚;观看与音乐相关的动画或图片;触摸一些能发出声音的乐器等。
2、故事引导法将音乐与故事相结合,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情感。
比如,在欣赏《龟兔赛跑》的音乐时,可以先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然后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兔子的骄傲和乌龟的坚持。
3、游戏教学法设计与音乐相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乐趣。
比如“音乐传球”游戏,当音乐停止时,球在谁手中谁就站起来模仿一种动物的叫声。
学前教育教案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学前教育教案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a0e830c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f.png)
学前教育教案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学前教育教案——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引言:音乐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还能够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发展。
为了有效地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本文将提供一份针对学前教育的教案。
一、教案名称:小小音乐家二、教案目标:1. 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对不同音乐风格的辨识和理解能力。
3. 发展孩子的表演能力,提高舞台表演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案内容:1. 音乐欣赏活动:- 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经典音乐作品,如巴赫、莫扎特等。
- 借助音乐播放设备,为孩子播放音乐作品,让他们感受音乐的美妙。
-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可向孩子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乐器以及作者等,以增加孩子对音乐的了解。
-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这首音乐让我感到开心”,“我觉得这首音乐很有节奏感”。
2. 音乐表演活动:- 教师可与孩子一起编排简单的舞蹈或表演,根据不同的音乐节奏进行配合。
- 将孩子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可以表演一段短小的舞蹈或表演,以展示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孩子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艺,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 孩子们还可以使用简单的乐器,如小鼓、手铃等,与音乐一起表演。
3. 制作乐器活动:- 引导孩子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乐器,如纸板吉他、彩纸手风琴等。
- 教师可以向孩子们介绍乐器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并鼓励他们动手制作。
- 孩子们可以带着自己制作的乐器一起参加音乐表演活动,增加互动和趣味性。
四、教案实施步骤:1. 第一周:- 进行音乐欣赏活动,为孩子播放巴赫的《小步舞曲》。
- 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并进行小组分享。
2. 第二周:- 进行音乐表演活动,教师与孩子们一起编排一个简单的舞蹈,以巴赫的《小步舞曲》为背景音乐。
3. 第三周:- 进行制作乐器活动,教师向孩子们展示用纸板制作吉他的方法,并指导他们一起制作自己的吉他。
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欣赏教学
![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欣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823beaa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9.png)
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欣赏教学音乐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的情感发展和智力提升。
音乐欣赏教学是学前音乐教育的基石之一,本文将探讨音乐欣赏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实践。
一、音乐欣赏的意义音乐欣赏是指通过聆听和体验音乐作品,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
音乐欣赏能够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此外,音乐欣赏还可以加深孩子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二、音乐欣赏教学内容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应该多样化,既包括经典音乐作品,也包括民族音乐和当代音乐。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当的音乐作品,例如古典音乐中的贝多芬交响乐,民族音乐中的二泉映月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向孩子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以增加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三、音乐欣赏教学方法1. 聆听与解读:教师应该带领孩子们聆听音乐作品,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他们对音乐进行解读,例如询问孩子们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2. 情感体验:音乐欣赏不仅是简单的理解与欣赏,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激发孩子的情感。
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体验音乐,例如组织一些音乐游戏,让他们用肢体语言或绘画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3. 创作与表达:音乐欣赏可以促进孩子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并通过演唱或乐器演奏来表达他们的创作。
四、音乐欣赏教学实践1. 音乐会:组织学校或班级的音乐会,邀请专业音乐家或学生的家长来演奏音乐作品,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音乐,并与演奏者互动交流。
2. 音乐绘画:引导孩子们用画笔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可以让他们听音乐时随意画画,也可以将孩子们的画作与音乐作品相结合展示。
3. 音乐故事会:通过讲述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职业中专幼教专业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实践
![职业中专幼教专业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96ec5a2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4.png)
职业中专幼教专业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实践
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欣赏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通过音乐欣赏,能够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品味。
下面是一些探究和实践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建议。
1. 创设多样化的音乐环境:在幼儿教室中,可以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音乐环境,包括摆放各种乐器、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展示音乐家的图片等,以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2. 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在进行音乐欣赏时,需要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包括儿歌、童谣、经典音乐等。
这些音乐作品应该旋律优美、简单易懂,并能够引发孩子的情感共鸣。
3. 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音乐欣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实施,如听音乐比赛、演唱比赛、音乐剧表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4. 融入跨学科内容:音乐欣赏可以融入到其他学科中,如语言、数学、美术等。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可以加强幼儿的综合能力培养。
5. 注意情感体验与表达: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让孩子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举办音乐分享会等方式,让他们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6. 培养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欣赏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
可以通过听辨音高、节奏、乐器等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欣赏音乐中的不同元素。
总之,幼教专业的音乐欣赏教学应该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品味。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音乐环境、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等方式,来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教学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40-02
音乐欣赏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职业学校对学生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欣赏教学活动所普遍采用的还是以音乐知识、价值体系为教学内容;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播放录音)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为教学顺序的课程模式,与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需要相距甚远,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结合新《音乐课程标准》和奥尔夫教学法,尝试改革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运用”学科综合法”,教学音乐欣赏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中职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在教学时,如果把音乐欣赏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是行不通的,尤其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在音乐欣赏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欣赏更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受、分析和
理解能力。
何谓”学科综合”音乐欣赏教学呢?所谓”学科综合”音乐欣赏教学就是指把几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巧妙运用到音乐欣赏教学中去,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人文式”。
两者的关系犹如繁花与绿叶,是相辅相成的。
1.1音乐与历史、地理学科的综合教学。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位置,会产生风格各异的音乐。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历史、地理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教学中去,让学生既复习了历史、地理知识,又掌握了音乐知识。
如,在欣赏校本教材”客家山歌”时,可先讲解客家人的南迁历史及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的地理特征,了解客家山歌委婉秀丽,富有客家人的情调、淳朴与勤劳的音乐风格的音乐背景,让学生结合自已的见闻,认识两者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1.2音乐与文学的综合教学。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
如教学“音乐与诗歌”中《阳关三叠》欣赏课时,让学生了解诗中伤感绝望的离乡之愁后,再从已学过的古诗中寻找和这首诗情绪相反的诗句,这种做法很新鲜,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连许多平时上课不很积极的学生都在搜肠刮肚的思考,当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找到后,学生的成就感和兴趣陡然提升。
1.3音乐与美术的综合教学。
音乐与美术也是姊妹艺术。
人们常
常把音乐称作”流动的画面”,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
在音乐欣赏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
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把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能使学生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
运用”学科综合法”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能使音乐欣赏课更生动、更立体,既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又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音乐欣赏课真正达到了”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的。
2.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培养音乐想象、表现能力
2.1引导学生想象,激发情感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与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
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郭沫若先生讲过的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中职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她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
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不是单一的,是多姿多彩的。
如,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时,可要求学生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
音乐播完后,要求学生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
给乐曲起不同的歌名。
于是”丰收锣鼓”“舞”“闹新春”……等名字诞生了。
虽然有的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她们确实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
又如:”舞”这个名字,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我感到它带给我一种想跳的冲动,于是我就为它取名为’舞’。
”这个名字虽然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听、去想了,且很”雅”,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新世纪学生应须具备的素质。
因此,我在教学音乐欣赏课时,每道题都允许有无数个答案,以激发学生想象的火花。
2.2引导大胆表现,培养表现能力。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音乐欣赏课如不注重表演,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会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
针对这一事实,我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的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课上,引导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拍打、运动,每个学生都会根据自己对乐曲的不同理解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既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能动性,又让学生大胆的表现了音乐,还给音乐欣赏课平添了几分活跃气氛。
3.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音乐鉴赏兴趣
21世纪,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多媒体的运用为
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新天地,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方式的改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特网上用之不竭的艺术教学资源信息,有助于突破传统欣赏课程的狭隘性,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3.1创设网络环境,改变学习方式。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如,利用因特网和校园网络,围绕阶段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有质量的、有个性的音乐学习网站,让学生随时可以欣赏音乐,查找有关资料,在这个”大环境”中,自然地接受音乐的熏陶,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3.2依托网络平台,拓宽艺术视野。
以音乐课程为突破口,充分挖掘网络资源优势,创建有特色的音乐欣赏课。
如,教学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欣赏课时,教师可根据教材需要,适当加入有关民族的舞蹈欣赏。
先请学生课前上网了解相关民族的风土人情、音乐文化和网上欣赏、模仿自己感兴趣的民族舞蹈等,在课堂上再加以表演的方式,使学生形成多元文化观,达到传承民族文化,拓宽艺术视野的目的。
3.3发挥网络优势,关注学生发展。
在音乐欣赏课中,要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网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这个巨大图书馆的优势,使课堂成为一个小小的浓缩世界音乐艺术的博览会,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艺术风情。
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如怎样搜索资料、如何利用关键词进行搜索等,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扬利除弊,
学会学习、感知、理解、表现和创造音乐,以进一步丰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艺术审美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总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网络资源,充分运用综合学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定能调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兴趣,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王西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艺术教育论》郭声健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3]《音乐教育展望》主编戴定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