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困境——谈儿童的情绪困扰的原因
儿童情绪问题的原因与调节方法
儿童情绪问题的原因与调节方法儿童情绪问题是儿童成长中常见的现象,它不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还可能对其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困扰。
为了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理解并有效地处理儿童情绪问题,本文将探讨儿童情绪问题的原因以及调节方法。
一、原因分析1. 生理因素儿童的情绪问题可能与生理原因有关。
生理上的变化,如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疾病或生长发育等,都可能对儿童的情绪状态产生影响。
此外,荷尔蒙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儿童情绪波动。
2. 家庭环境儿童的家庭环境是影响其情绪问题的重要因素。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经济状况等都会对儿童的情绪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家庭氛围的不稳定和冲突会给儿童带来压力,从而导致情绪问题的出现。
3. 社交因素儿童的社交环境和人际关系对其情绪问题有着重要影响。
儿童可能面临的适应学校、与同伴相处、被欺凌等问题都可能对其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缺乏支持和友谊感也可能导致儿童情绪问题的发生。
4. 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当代儿童面临的普遍问题,过重的学业负担容易导致儿童出现情绪问题。
家长和学校对儿童过高的期望、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方法不当等都可能使儿童感到压力,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二、调节方法1. 情绪认知教育儿童需要学习认知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通过教育和训练,他们能够更好地区分不同的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和处理情绪。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与儿童的沟通和情绪教育课程来帮助他们建立情绪认知能力。
2. 有效沟通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是帮助他们调节情绪的关键。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用温暖的语言和倾听的姿态与儿童进行交流,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绪。
及时有效的沟通可以避免情绪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3. 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为儿童提供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其情绪调节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避免家庭冲突和暴力行为。
提供适当的物质和情感支持,为儿童塑造积极的成长环境。
关注小学生的情绪问题与解决方法
关注小学生的情绪问题与解决方法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们面临着日益增多的学业压力和各种情绪问题。
作为家长、教师以及社会人士,我们有责任关注小学生情绪问题的发展,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以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学生情绪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一、小学生情绪问题的原因小学生情绪问题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学业压力:小学生面对学业重负,特别是应试教育的普遍存在,往往会感到压力巨大。
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作业和任务,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会导致情绪问题的出现。
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情绪有着重要影响。
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离异或亲人的疾病等问题都可能对小学生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3. 社交困难:小学生正处于人际交往的初级阶段,面对班级同学之间的矛盾、友谊问题等,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焦虑和孤独,从而引发情绪问题。
4. 心理健康问题:有些小学生可能存在内心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咨询,这些问题可能会逐渐加重并产生负面情绪反应。
二、针对小学生情绪问题的解决方法为了帮助小学生有效处理情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1. 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营造一个积极、支持和宽容的学习环境。
教师和家长应给予小学生充分的关爱和理解,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和信任,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建立情绪意识教育:学校应加强情绪意识教育,教导小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情绪。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并找到适当的发泄方式。
3. 增加游戏与放松时间:小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游戏和放松时间,以缓解学业压力。
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兴趣爱好或其他有益的活动,他们可以释放负面情绪,提高心理素质和情绪调节能力。
4. 鼓励积极社交:学校和家庭都应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或社区的社交活动。
培养他们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情感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孤独感和焦虑。
儿童情绪失控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儿童情绪失控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儿童情绪失控是指儿童在面对各种情绪刺激时,无法自我调节情绪反应的现象。
这种失控可能表现为情绪爆发、暴力行为、冲动行为等,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
本文将探讨儿童情绪失控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原因分析1. 生理发展不成熟:儿童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在情绪调节方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导致其难以有效应对外界刺激和情绪变化。
2. 心理压力过大: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方面的压力过大,使得儿童难以承受,情绪失控成为他们宣泄情感的方式。
3. 缺乏情绪管理能力:儿童可能缺乏对情绪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对自己的情绪难以进行有效调节与管理。
4.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中是否存在冲突、矛盾、家庭教育方式等,都可能对儿童情绪失控产生影响。
5. 学习困难:面对学习中的挫折与困难,儿童可能因无法应对而产生情绪失控的现象。
二、处理方法1. 建立情绪认知与表达意识:教育儿童认识不同的情绪,鼓励他们表达感受,并教授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如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来宣泄情感。
2.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启发式教育、情境训练等方式,帮助儿童学会自我调节与管理情绪,如深呼吸、数数、分心转移等技巧。
3. 提供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创造和谐家庭氛围,减少家庭冲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增强儿童的情绪稳定性和抗压能力。
4. 学校的关怀与支持:学校教师和心理专业人员应注重儿童情绪失控问题,提供相关咨询和支持,负责儿童情绪管理培训并与家长积极沟通合作。
5. 进行情绪教育:在学校课程中加入情绪教育的内容,教授儿童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增强他们对情绪管理的认知与实践能力。
6.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儿童的情绪失控问题较为严重,家长应及时寻求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总结:儿童情绪失控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包括生理、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在处理方法上,我们应注重培养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提供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并寻求学校和专业人士的支持。
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与烦恼
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与烦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惑和烦恼,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交圈等方面分析孩子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困惑与烦恼。
一、家庭方面1.父母婚姻问题父母婚姻出现问题时,孩子通常会感到恐惧、不安和无助,这可能导致他们失去信心和自尊心,甚至影响到其学业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父母过于严格过于严格的父母往往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和自信心,与此同时,孩子可能会试图逃避家庭的环境,这会对其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3.父母忽略孩子忽略孩子的问题往往会导致孩子感到孤独和失落,并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情感发展和人际关系,甚至会导致孩子出现自闭症等问题。
二、学校方面1.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压力过大往往会导致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甚至出现自闭症等疾病。
学习压力过大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学习恐惧,影响其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
2.性别歧视在学校中,孩子可能会遭受性别歧视,特别是女孩。
对于女孩来说,可能会出现自卑和沮丧等问题,这可能对其学校成绩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3.暴力欺凌暴力欺凌是许多孩子在学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暴力欺凌不仅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伤害,还可能影响其在学校中的表现和个人成长。
三、社交圈方面1.自闭症自闭症是一种影响孩子人际交往的神经发育障碍,许多自闭症孩子的交流能力受到限制,他们可能会避免与他人交往,这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孤独和情感障碍等问题。
2.社交不足社交不足可能导致孩子的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受到限制,他们可能会变得孤独和内向。
此外,社交不足还可能导致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影响其心理健康和成长。
3.亲密关系困扰在青春期的孩子中,可能会出现亲密关系困扰,如恋爱和性问题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影响其在学校和社交圈中的表现。
总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烦恼非常多,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在当代,小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我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因为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心理上愈加不稳定,我们不能够忽视小学生心理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1. 家庭环境的变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越来越多家庭由小区变为公寓,父母亲不同工作站点、不同工作时间等问题导致家庭之间的联系减少,孩子和父母亲之间的互动时间也相应减少,父母亲给予孩子的关爱也随之减少。
这种新型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缺乏亲子互动的孩子容易产生自闭,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2. 学业压力我们发现,在现代社会,对孩子的学业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小学生都会因为学习问题而变得焦虑和紧张。
此外,一些家庭和学校在对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施加过多的压力,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等问题。
3. 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与小学生心理问题密切相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在无监管的互联网上,孩子们接触到大量的负面信息,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压力,说不定还会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袭。
此外,社会流动加快,孩子们的朋友圈不断变换,不能稳定地社交容易导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4. 家长的过度期望家长过度的期望也是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原因。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无意间将自己的理念强加给孩子,试图让孩子成为自己设计好的人生蓝图,这使孩子产生压力和焦虑。
家长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发展方向,给孩子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1.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为了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从家庭环境入手。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亲应该多陪伴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和温馨的家庭环境。
2. 积极应对学习压力为了解决学习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更应该重视教育的本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多样化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认识到学习不是唯一的生活目标。
小学生情绪波动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小学生情绪波动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小学阶段是孩子人生的重要时期,孩子们面临着诸多的变化和挑战,因此情绪波动在这个阶段非常常见。
了解小学生情绪波动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原因分析1.生理发育变化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快速阶段,激素分泌的变化会对情绪产生较大影响。
他们经历着身体的成长和变化,可能会感到疲劳、不适,导致情绪波动。
2.学业压力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开始接触正规学习的时期,课业压力逐渐加大。
他们要面对考试、作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对于未能达到自己的期望会感到失落、沮丧,进而导致情绪波动。
3.家庭环境变化家庭环境的变化也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家庭的不和谐、亲人离世、迁居等,都会对孩子的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长的离异也可能引起小学生的情绪波动。
4.社交压力小学生的社交圈子开始扩大,他们需要面对与同学、老师和其他人的交往。
但是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社交能力,可能会觉得自己处于社交压力下,容易产生情绪波动。
二、应对策略1.倾听与理解与小学生沟通时,家长和老师应以友善的姿态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了解他们的内心情感,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
这样有助于建立亲密的关系,缓解孩子的情绪波动。
2.培养情绪管理技巧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情绪管理技巧来处理情绪波动。
例如,深呼吸、放松训练、与家人朋友分享等方法,这些技巧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并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
3.鼓励积极思维在小学生情绪波动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他们转变思维方式,培养积极的态度。
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从困难中汲取经验教训,并相信自己的能力。
4.提供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为小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家庭和校园环境非常重要。
家长应创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提供稳定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学校也要关注并提供适应小学生需求的资源和支持。
5.进行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对小学生健康成长和情绪管理都非常有益。
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问题不仅对孩子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了解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学业压力过大小学生面临着日益繁重的学业任务和竞争压力。
家长和学校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追求高分,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学业压力。
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学校的课业要求,还有来自于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评价。
应对策略:1.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家长和老师应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目标,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目标,避免过高的期望压力。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关注全面发展:除了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让孩子感受到多样化的成长价值。
二、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环境的稳定与和谐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家庭存在着离异、家暴、亲子冲突等问题,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应对策略: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注重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2.提供情感支持:父母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情感支持,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帮助他们解决困扰和矛盾。
3.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家长应尽力维护家庭的稳定,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情和关爱。
三、社交问题小学生正处于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社交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些孩子可能面临着孤独、欺凌、友谊问题等,这些问题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创伤和自卑感。
应对策略:1.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主动与同学交流、分享,学会倾听和关心他人。
2.建立友善的校园环境:学校应加强对欺凌行为的防范和处理,建立友善、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空间。
孩子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方法
孩子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方法孩子情绪不稳定是许多家长所关注的问题,不稳定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人际关系。
本文将分析孩子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方法。
一. 原因分析1. 生理因素:孩子情绪不稳定的一个常见原因是生理上的变化,如荷尔蒙水平的变化、身体发育等。
青春期的孩子常会出现情绪波动,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 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也是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家庭纠纷、亲子关系紧张、缺乏家庭温暖和支持等因素都会对孩子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3. 学业压力:现代教育竞争激烈,孩子们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
长时间的学习和考试压力可能导致孩子焦虑、紧张和情绪低落。
4. 社交困难:孩子在同龄人中的交往和社交技巧不足,可能导致社交困难。
被同学孤立、欺凌或排斥等经历会给孩子的情绪带来负面影响。
二. 应对方法1. 与孩子沟通: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并倾听孩子的心声。
通过倾听和理解,可以帮助孩子释放情绪和压力。
2.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应该是孩子放松和安静的场所。
家长应该创造一个温暖、宽松的氛围,提供安全感和支持。
3. 设定合理的目标: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但要确保这些目标是合理和可达到的,避免过度追求完美造成压力。
4. 教授情绪管理技巧:教导孩子正确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练习和积极思考方法。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负面情绪。
5. 培养社交技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
可以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扩大孩子的社交圈子。
6.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情绪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家长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师的帮助。
三. 结论孩子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生理因素,也包括环境因素以及学业和社交压力等。
家长在面对孩子情绪不稳定时,需要关注并理解孩子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积极的沟通、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教授情绪管理和社交技巧,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
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孩子的情绪波动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他们可能会经历愤怒、失望、焦虑等复杂的情绪,而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我们需要理解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以更好地支持他们。
本文将探讨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绪。
1. 幼儿期的情绪背后原因在幼儿期,孩子可能对自己的情绪感到困惑和不安。
这是因为他们还在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可能会用哭闹、拒绝、或者撒娇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需求。
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他们缺乏语言能力、对新环境不适应、疲劳或者生理需求等。
因此,我们要耐心倾听和观察孩子的行为,试图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关怀和支持。
2. 学龄期的情绪背后原因在学龄期,孩子的情绪往往与他们社交生活和学习环境有关。
他们可能会感到压力、彷徨和焦虑。
家庭环境的改变、学校的学业压力、社交困难等都可能成为孩子情绪波动的触发因素。
此时,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期望和目标,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时,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和培养良好的应对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3. 青春期的情绪背后原因青春期是孩子情绪波动最为剧烈的阶段之一。
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自我认同的探索以及与同伴的关系等都可能对孩子的情绪产生重要影响。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展示出理解和关怀,同时也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隐私。
与他们保持开放的沟通,尊重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都是帮助孩子渡过青春期情绪困扰的关键。
4. 心理问题的情绪背后原因有些孩子可能会面临心理问题,例如焦虑症、抑郁症、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问题的情绪背后原因可能是遗传、生物化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家长和学校应该与专业人士合作,提供儿童心理健康支持和适当的心理治疗,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情绪并获得必要的支持。
结论: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一步。
无论是面对幼儿期的情绪困惑,学龄期的学习压力,还是青春期的自我认同探索,我们都应该以耐心和关爱的态度来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
造成儿童不良情绪的原因
造成儿童不良情绪的原因造成儿童不良情绪的原因1、家庭环境在家庭中,儿童往往处于一种从属的位置。
父母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在家庭中,父母是儿童生活中接触最密切的人,也是对儿童最有影响的人。
因此是孩子情绪的榜样。
儿童在父母的不良情绪面前,很容易产生内心冲突。
一方面,他们不得不依赖父母的照顾,以满足某些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喜欢父母的这些不良情绪及其一些行为方式。
长期处于父母不良情绪氛围中的儿童,心情不舒畅,不知不觉将这种困扰压抑到自己的潜意识里。
因此,儿童心理问题与家长的不良行为、情绪往往互为因果,需要双方进行调整,但成人更应该自制。
作为儿童社会化的第一任教师的家长,首先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是防范和矫治儿童心理问题的良策。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儿童都会遇到亲人病故、父母离异等一些家庭重大变故。
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会给儿童心理上带来一定的创伤,失去安全感。
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这就会使儿童的情绪受到一定的影响。
产生多种不良的情绪,如哀伤、苦闷、低落、焦虑等。
如果这种情绪长期集聚,又不能被周围的人所注意,不知不觉地,这种不良情绪就容易转变成为一种情绪障碍。
所谓情绪障碍,是心理异常的表现,一般是指一个人经常有过分超越社会规范的行为。
表现特征为:为所欲为,难以自制,性格情绪难为一般人所接受。
此外,家庭的教育不当、过分的溺爱或者是过分严格苛求、态度粗暴等都会使儿童产生不良情绪。
2、社会环境(1)社交团体活动少。
由于儿童的学业负担较重,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学习。
所以参家社交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就非常少,久而久之对社交活动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失去自信。
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在特定场合,例如学校或陌生人面前沉默不语,而在熟悉的环境中则言谈自如。
(2)不良的社会舆论。
孩子生活的范围不大,周围人对儿童的看法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种看法是不公正的,或者是过激的,往往会直接影响其情绪。
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对策
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对策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对策1. 引言:孩子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常常给他们的成长带来挑战。
本文将对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对策,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孩子的成长需求。
2. 这是一个复杂的时代。
孩子们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面临着各种挑战,从学业压力到社交焦虑,从自卑到适应困难等等。
这些问题的有效处理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3. 心理问题1:学业压力。
学业压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因为家长和学校的期望,孩子面临着沉重的功课负担。
这可能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损,焦虑和抑郁等问题的出现。
- 对策1:减轻压力。
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鼓励他们寻求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让孩子可以随时和家长交流学业上的问题。
- 对策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时间管理、复习方法、积极参与课堂等。
这些习惯将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学业挑战。
4. 心理问题2:社交焦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孩子可能害怕与陌生人交流,害怕被拒绝,或者感到自己与他人有差距。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 对策1:积极推动社交实践。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如参加俱乐部、组织聚会等。
通过实践,他们能够不断增强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建立自信心。
- 对策2:提供支持和理解。
家长要给予孩子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社交焦虑的情绪。
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5. 心理问题3:自卑感。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可能面临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被他人接受。
这对他们的自尊心和个人价值感造成了负面影响。
- 对策1: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处。
适时地给予他们赞美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 对策2:提供积极的角色模型。
大脑发育与情绪调节困难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问题
大脑发育与情绪调节困难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脑发育与情绪调节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尤其是困扰着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大脑发育的异常有关。
本文将探讨大脑发育对情绪调节困难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大脑发育与情绪调节的关系大脑是人体情绪产生和调节的中枢器官,而大脑的发育情况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
根据神经科学的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在发育过程中会出现显著的变化。
在青春期前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重要的改变,这期间情绪调节的能力也面临挑战。
二、情绪调节困难儿童和青少年的表现情绪调节困难会给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惑。
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情绪识别能力差:困扰儿童和青少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很难准确地识别自己的情绪状态。
他们常常无法明确自己是愤怒、悲伤还是焦虑,并且难以正确表达这些情绪。
2.情绪表达不当:情绪调节困难儿童和青少年往往在情绪表达上存在问题。
他们可能会过度表达或压抑自己的情绪,对于控制情绪的强度和方式缺乏理解和技巧。
3.情绪调节策略缺乏: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是困扰这些儿童和青少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他们可能无法自主调节情绪,过于依赖外界的帮助或者采取不健康的方式来应对情绪问题。
三、探索解决方法针对大脑发育与情绪调节困难儿童和青少年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解决方法:1.加强情绪教育:提供系统的情绪教育,帮助儿童和青少年了解不同情绪的特点和表现,学习情绪的识别和表达技巧。
这可以通过学校的心理课程、家庭教育以及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引导和辅导。
2.培养情绪调节策略:将情绪调节策略纳入教育和训练中,让儿童和青少年学会如何自主调节情绪。
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正面情绪表达、放松技巧、积极应对问题和寻求支持等。
3.提供情绪支持和帮助:为情绪调节困难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这可以包括个别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根据个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
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
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情绪和行为方面发展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表现以及适当的干预方法。
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正确的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1. 儿童情绪问题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
而有些儿童可能存在着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愤怒等。
情绪问题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交场合中出现困难和挫折感。
了解儿童情绪问题的原因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第一步。
1.1 情绪问题的原因儿童情绪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包括遗传因素、家庭环境、亲子关系质量、社会适应能力等。
例如,某些儿童可能由于遗传因素而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而对于另一些儿童来说,家庭压力和不良的亲子关系可能导致他们情绪不稳定。
1.2 情绪问题的表现儿童情绪问题的表现各异,可能包括持续的哭闹、孤独感、易怒、拒绝参与活动、无法集中注意力等。
这些表现可能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中有所不同,需要家长和教育者敏锐地观察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1.3 应对儿童情绪问题的方法应对儿童情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儿童个体的特点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这可能包括建立正面的家庭氛围、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培养适应能力和支持儿童寻求心理辅导等。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的支持和理解也是帮助儿童克服情绪问题的重要因素。
2. 儿童行为问题儿童行为问题是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系列问题行为,如攻击性行为、社交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问题行为可能对儿童的学习和社交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1 行为问题的原因儿童行为问题的原因通常可以归结为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
例如,某些儿童可能由于大脑发育异常而表现出行为问题;而对其他儿童来说,有害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可能导致他们的行为出现问题。
2.2 行为问题的表现儿童行为问题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情绪爆发、偷窃、欺凌等。
这些表现可能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和不理解,从而进一步影响儿童的社交和学校表现。
幼儿情绪失控的原因与应对方法
幼儿情绪失控的原因与应对方法幼儿情绪失控是指幼儿在面对一定的情境或刺激时,情绪无法得到有效调节,表现出过激、冲动或不受控制的行为。
幼儿情绪失控的原因复杂多样,相关的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为了帮助幼儿有效地管理情绪,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幼儿教育者和家长需要了解情绪失控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
一、幼儿情绪失控的原因1.生理因素幼儿在生理上发展不成熟,大脑和神经系统仍在不断发育,因此会出现情绪调节困难的情况。
例如,幼儿的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反应更为敏感,容易因为一些轻微的刺激而引发情绪失控。
2.心理因素幼儿在情绪表达和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识别自己的情绪和情绪他人之间的差异上。
对于一些复杂的情绪,幼儿可能无法妥善处理和表达,从而导致情绪失控。
3.环境因素幼儿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如果环境中存在噪音、混乱、压力等刺激因素,会引起幼儿的情绪波动。
同时,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环境、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也会对幼儿的情绪产生重要影响。
二、应对方法1.培养情绪认知幼儿应该学会识别和区分不同的情绪,如开心、悲伤、愤怒等,并学习用言语或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情绪认知训练和情绪教育活动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情绪认知能力。
2.建立情绪管理策略幼儿在情绪失控时需要学会有效的自我调节和管理策略。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模仿的方式,教导幼儿如何通过深呼吸、计数或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来平复和释放情绪。
3.提供稳定和支持性的环境幼儿需要一个稳定和支持性的环境来有效地管理情绪。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尽量提供安静、整洁、有秩序的环境,避免过多的刺激和压力。
同时,建立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的良好沟通与合作也是帮助幼儿情绪管理的重要手段。
4.倾听和理解当幼儿情绪失控时,应该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求,理解他们的情绪背后的原因。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与幼儿进行情绪议题的讨论,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情绪,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安慰。
小学生情绪失控的原因与处理方法
小学生情绪失控的原因与处理方法小学生是一个处在成长阶段的群体,他们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而情绪失控。
了解小学生情绪失控的原因,并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情绪失控的原因,并提供有效的处理方法。
一、小学生情绪失控的原因1. 生理原因小学生的大脑和情绪调控中枢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往往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导致情绪失控。
2. 社交原因小学生正处于社交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希望受到同伴的肯定和认可。
当他们遭受孤立、排斥或者受到欺凌时,很容易产生情绪失控的反应。
3. 家庭原因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情绪产生着重要影响。
家庭不稳定、父母冲突、缺乏关爱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小学生情绪失控的出现。
4. 学业压力小学生面临学业压力,例如考试成绩、作业负担等。
当他们感到无法应对这些压力时,可能出现情绪失控的表现。
二、小学生情绪失控的处理方法1. 建立稳定的情绪管理机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制定规则和约定来帮助小学生建立稳定的情绪管理机制。
例如,教育他们学会冷静思考问题、自我控制和情绪调节的技巧。
2. 倾听和理解当小学生情绪失控时,倾听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和家长应主动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扰和需求。
通过倾听,可以帮助他们愿意表达情绪并减轻情绪的负面影响。
3. 提供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教师和家长可以针对不同的情绪失控情况,提供相应的情绪调节方法。
例如,当小学生愤怒时,可以鼓励他们表达情绪但要注意方式和场合;当他们沮丧时,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4. 培养适应能力和应对策略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小学生培养适应能力和应对策略,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例如,鼓励他们参与体育活动、音乐艺术等课外活动,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5. 寻求专业帮助当小学生情绪失控严重,并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时,教师和家长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咨询学校心理辅导员或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指导。
儿童焦虑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孩子内心的困扰
儿童焦虑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孩子内心的困扰儿童焦虑是指儿童在面对各种困扰和压力时所产生的担忧、紧张和恐惧情绪。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儿童面临着焦虑问题。
了解儿童焦虑的原因和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内心的困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他们应对焦虑。
一、原因:儿童焦虑的原因复杂多样,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原因。
首先,家庭环境的不稳定性是导致儿童焦虑的一个主要原因。
家庭的离异、亲密关系的破裂或者亲人的生病等事件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使他们感到不安全和不稳定。
其次,学校环境的高压力也是导致儿童焦虑的原因之一。
学业的繁重负荷、竞争压力以及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压力。
此外,社交困难、身体健康问题和不良的自我形象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儿童焦虑。
二、影响:儿童焦虑的影响可涉及到不同方面的孩子的生活。
首先,儿童焦虑会对孩子的情绪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焦虑情绪会让孩子感到紧张、不安和恐惧,从而影响他们的情绪调控能力。
其次,儿童焦虑会对孩子的学业表现产生不良影响。
焦虑会干扰学习过程,使孩子难以专注和集中精力。
此外,在人际交往方面,焦虑也会影响孩子与他人的互动,让他们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重要的是,儿童焦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社交焦虑障碍、强迫症等心理问题。
三、了解孩子内心困扰的重要性:了解孩子内心的困扰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要。
首先,了解孩子内心困扰可以帮助他们得到更好的支持和关注。
当我们了解孩子的焦虑来源时,可以和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安慰。
其次,了解孩子内心困扰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问题并采取行动。
通过观察和了解,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孩子的焦虑症状,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帮助他们应对焦虑。
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困扰可以帮助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帮助儿童应对焦虑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建立稳定、温馨的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儿童情绪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儿童情绪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儿童的情绪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儿童情绪管理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对他们自身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了解儿童情绪管理问题的原因以及有效的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原因分析儿童情绪管理问题的产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父母的时间和精力都被各种工作和社会压力占据,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导致孩子情绪无法得到释放和管理。
其次,教育方式和环境的改变也是儿童情绪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孩子的情绪管理多以被动接受为主,缺乏主动培养和引导。
同时,现代社会对儿童的教育压力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使得他们面临着更多的情绪困扰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二、应对策略1. 学会情绪表达和沟通儿童经常因为自己无法准确表达内心的情绪而感到沮丧和焦虑。
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父母和老师应该鼓励孩子表达情感,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
可以通过绘画、写日记等方式,帮助孩子有效地沟通和表达情绪。
2. 设定情绪管理的目标儿童情绪管理的目标应该是让孩子学会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各种情绪。
父母和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情绪管理的目标,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寻找解决办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将更加自信和成熟地面对他们的情绪问题。
3. 培养心理抗压能力儿童情绪管理问题与心理抗压能力有密切关系。
为了帮助孩子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相应的活动和训练来培养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如瑜伽、冥想等。
4. 树立健康的情绪管理观向儿童传递健康的情绪管理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老师应该做出榜样,积极应对自身的情绪问题,让孩子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乐观和健康的情绪管理观。
5. 搭建良好的情绪释放平台儿童需要一个能够释放情绪的平台。
家长和学校可以提供一些适合孩子的活动,如户外运动、音乐舞蹈、绘画手工等,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释放情绪,保持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小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惑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惑问题及对策小学生的心理还处于不成熟时期,有很强的可塑造性,同时也具有存在不确定性。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心理困惑,有些困惑能够被学生自身正确理解并得到解决,但仍有许多困惑是他们无法理解和难以克服的。
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些困惑将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隐患,甚至将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
作为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明确和把握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惑,进而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困惑是极为重要的工作。
一、小学生成长中主要心理困惑与原因探索学生心理困惑,就应先了解何谓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准确把握心理困惑的涵义,从而分析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惑的原因。
(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世界卫生组织将人类健康定义为:“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上没有疾病,也指没有心理障碍、不虚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i]1946年第三届世界心理健康大会对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ii]由此,笔者认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应理解为,有创造力;具有了解自己的能力;能够合理表达自己情绪;有较强的自我控制力;能积极的适应周围环境;人际交往协调;有健全的人格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根据心理活动的原理,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增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而开展的目的明确、设计系统的教育活动。
[iii](二)小学生主要心理困惑我国教育学学者姚鑫山把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心理轻微失调,包括厌学、自卑、依赖、任性、孤独等;第二层次:轻度的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等;第三层次: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等[iv]本文主要探讨第一层次的心理困惑问题。
目前,中小学生心理轻微失调主要集中于学习和人际交往两方面:第一,小学生学习方面的困惑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惑主要体现为厌学。
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四个原因分析
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四个原因分析关于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四个原因分析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身心成长的失衡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
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
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
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学校教育的误区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还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
4、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我暗示是指自己把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并使它实现为动作和行为,自我暗示现象经常在我们的意识和无意识中发生,例如,当我们有事必须在第二天清早起来时,往往到时候就会醒来,其原因就是前一天晚上我们在有意无意中对自己作了强烈暗示:“明天一早有事,必须早醒!”,由于考试的强大压力,考生很容易变得焦虑、烦躁、不自信,这会影响平时的学习和模拟考试,导致成绩不理想,造成精神状态不佳,要想摆脱这种状态,对自己施加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同学们可以设计一个鼓动自己的常用语,据说许多日本人在每天出门前,都要对着镜子大喊三声:“我是最好的!”然后,信心百倍地上班去了,像这样经常充满激情地对自己说一些鼓励的话,这种暗示就在自己的潜意识中产生了作用,这是心理学上的暗示疗法,对自己的第一个长处,每一点进步都经常地、始终不断地进行肯定时,就会使乐观的态度,良好的情绪成为“自我”的主宰,使心理状态在自我激励、自我安慰中得到调整,每一天都保持自信、愉快、轻松的心态,要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造成儿童不良情绪的原因
造成儿童不良情绪的原因1、家庭环境在家庭中,儿童往往处于一种从属的位置。
父母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在家庭中,父母是儿童生活中接触最密切的人,也是对儿童最有影响的人。
因此是孩子情绪的榜样。
儿童在父母的不良情绪面前,很容易产生内心冲突。
一方面,他们不得不依赖父母的照顾,以满足某些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喜欢父母的这些不良情绪及其一些行为方式。
长期处于父母不良情绪氛围中的儿童,心情不舒畅,不知不觉将这种困扰压抑到自己的潜意识里。
因此,儿童心理问题与家长的不良行为、情绪往往互为因果,需要双方进行调整,但成人更应该自制。
作为儿童社会化的第一任教师的家长,首先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是防范和矫治儿童心理问题的良策。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儿童都会遇到亲人病故、父母离异等一些家庭重大变故。
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会给儿童心理上带来一定的创伤,失去安全感。
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这就会使儿童的情绪受到一定的影响。
产生多种不良的情绪,如哀伤、苦闷、低落、焦虑等。
如果这种情绪长期集聚,又不能被周围的人所注意,不知不觉地,这种不良情绪就容易转变成为一种情绪障碍。
所谓情绪障碍,是心理异常的表现,一般是指一个人经常有过分超越社会规范的行为。
表现特征为:为所欲为,难以自制,性格情绪难为一般人所接受。
此外,家庭的教育不当、过分的溺爱或者是过分严格苛求、态度粗暴等都会使儿童产生不良情绪。
2、社会环境1社交团体活动少。
由于儿童的学业负担较重,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学习。
所以参家社交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就非常少,久而久之对社交活动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失去自信。
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在特定场合,例如学校或陌生人面前沉默不语,而在熟悉的环境中则言谈自如。
2不良的社会舆论。
孩子生活的范围不大,周围人对儿童的看法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种看法是不公正的,或者是过激的,往往会直接影响其情绪。
3人际关系不融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长的困境——谈儿童的情绪困扰的原因一、概述在关爱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是成人给儿童描绘的世界,也反映出成人对儿童的期待。
尽管成人费心的为儿童安排快乐的童年,以及衷心的希望儿童无忧无虑,然而事实上儿童却是和成人一样,每天面对着瞬息万变的社会变动,接受着成长的学习的挑战,暴露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中,生存于家庭与人际关系的压力下。
由于儿童的心智功能没有成人成熟,体能不如成人强健,经验能力亦不如成人丰富,因此儿童承受压力与挑战的条件与成人相去甚远。
再者儿童所承受的压力常被成人所忽视,儿童又缺乏表达压力及求助的能力,他们的压力不易被及时发现与协助,也未能事先予以防范,所以儿童的困境实比成人们所知的为多。
儿童的困境大都在衍生出偏差或适应不良行为之后,才引起成人的注意。
被注意到之后,也未必能获得正确与妥善的照顾。
很多具有不良适应行为的儿童,常常被冠以问题儿童的标签。
成人未能从儿童的立场去探究其适应不良的本质,又将儿童陷于成人的苛责与要求的压力之下,不但使得儿童失去渡过困境的机会,也增加了儿童适应上不良症状;有些则在进入青少年期才出现偏差行为。
当前许多令人忧心的青少年暴力、校园暴力、飚车、自杀等行为,应是根源于儿童时期适应上的困难。
本文将从儿童的情绪困扰来说明儿童的成长困境,并说明儿童在情绪困扰中的应对行为及情绪困扰儿童的辅导。
二、儿童的情绪困扰儿童的每一个新经验、新学习及新技能的获得,都会促使儿童从原有的身心状态转化成新的身心状态。
随着儿童的成长,社会、家庭均会对儿童有期待,儿童也对自己有所期待。
身心状态的转化与内外在的各种期待,对儿童都是压力,此压力能促使儿童成长,也会造成儿童的适应不良。
如Erickson(1968)所言,儿童成长的每一步都面临着[危机](crisis)。
危机之意为转化点,它既是开发与强化潜力的时机,也是易使人受伤与适应不良的时刻。
亦即儿童在发展中隐含成长与适应不良的可能性。
国内有些研究者探讨儿童生活压力事件,如扬玉女指出与儿童适应欠佳有关的压力事件,在家庭方面有[父亲或母亲去世]、[兄弟或姊妹死亡],[被父亲或母亲打骂]、[父母亲有不良的嗜好]、[缺乏父亲或母亲的关爱]、[父母亲对我相当失望]、[家人经济发生困难或负债]、[家人不喜欢我所交往的朋友]等八项;在学校方面有[学业成绩不理想]、[老师对我相当失望]、[未完成老师交待的作业]、[被记缺点]、[与同学发生摩擦]、[功课或作业不会做]、[在班上的地位不够高]、[喜欢某位异性同学,但遭受拒绝]等八项;在社会问题方面有[迷上一个花钱或花时间的嗜好]、[药物成瘾](如吸食安非他命)等。
李源煌探讨国内儿童主要面临的压力事件,指出学生经常感受到的压力事件在家庭及学校方面有:缺乏父母的关怀、考试、缺乏同学朋友的关怀、学业成绩差、物质需求不能满足、父母打骂、缺乏老师的关怀等。
在社会方面有绑架、强暴或暴力、车祸、生活空间拥挤等。
梁翠梅的研究以某一小学学生为对象,指出儿童生活压力事件的前十项依序为:(1)看到或听到绑架或歹徒勒索等报导,(2)学业成绩不理想,(3)看到或听到强暴事件的报导,(4)被父母亲打骂,(5)考试,(6)功课或作业不会做,(7)兄弟姊妹与我发生摩擦,(8)与同学发生摩擦,(9)空气污染,同学不守规矩。
李源煌根据Chandler&Sherimis(1985)的儿童在压力中的反应组型,发现其受试(四至六年级国小学童)的反应型态为:约有63.3%的受试属于正常功能的反应组型,其余的有压抑型(9%)、依赖型(8.2%)、反抗型(7.8%)、过度好动型(6.5%),被动-攻击型(5.2%)。
国内尚有其它关于儿童适应不良行为的研究与论述,说明家庭、社会、学校及个人特质等因素与适应不良行为的相关,以及对于儿童适应不良行为之辅导等。
这些论述与研究呈现一个事实,即儿童有着多重的压力,而儿童在压力之下,有不少人会出现适应不良的反应组型。
从压力事件适应不良的行为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部份几乎被辅导人员或教师、家长们所忽略,那就是在压力事件中,儿童所产生的情绪困扰。
Renn(1989)指出情绪虐待(emotional abuse)对儿童的伤害甚大。
Renn认为情绪虐待包括身体虐待(physical abuse)、性虐待(sexual abuse)及忽视(neglect)。
这些虐待与国内儿童所面对的压力事件中之[父亲或母亲的打骂]、[缺乏父母亲或老师的关怀]、[强暴与暴力]等相当。
Johnson(1989)亦强调儿童的[情绪困扰](trauma)会导致儿童产生严重的适应不良症状。
Johnson认为导致儿童心理困扰的因素有三大类:牺牲(victimization)、丧失(loss)和家庭病症(family pathology)。
1.[牺牲]包括被攻击、被抢、被强暴、被乱伦及严重意外等,这些均在儿童生活压力事件之中。
2.丧失:包括明显可见的丧失:亲友的死亡,永久的分离和被迫的分离、生病或受伤等。
生活的改变:如离婚、搬家、转学、环境的重大改变、离家、断奶、青春期、年龄的增加等。
未被注意的丧失:如结婚或再婚、成就、成功、成长等,这些虽然是正向的经验,但是它让人失去旧有的生活型态和应对模式。
3.家庭病症:如Coleman, Butcher& Carson(1980)所提出的四种失功能的家庭类型:无能的家庭(inadequate families):无法提供应对生活压力所需的身心资源:反社会家庭(anti-social families):家庭的价值观违反社会道德规范;喧闹的家庭(discordantdisturbed families);瓦解的家为(disrupted families):家庭无法适应亲人的死亡、离婚或分离。
这四类家庭与不良适应行为及身体疾病有关(Bloom, Asher, & White, 1978; Heathering, Cox, & Cox, 1978; Langer & Michael, 1963; Lidz , Fleck & Cornelison,1965;Wolkind&Rutter,1973)。
Johnson所提出的产生情绪困扰的三类因素,亦和前述我国儿童生活压力事件调查结果相一致。
Renn和Johnson均认为儿童在压力事件之下会产生情绪的困扰,若未获得协助,将导致不良适应行为。
他们亦强调儿童的情绪困扰不易被发现,因此更需成人特别的加以重视。
Renn (1989)说身体及性虐待比较能被发现,而情绪虐待则不易被发现。
除非身体与性的虐待致儿童于死,否则相较之下,情绪虐待更具伤害性。
Renn指出儿童受到情绪虐待时,并不知道自己已受到侵害,而是认为自己不好,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对儿童的自我价值伤害甚大。
儿童在受到情绪伤害时,在行为上虽然未必马上有明显的偏差或适应不良现象,但是一旦造成伤害,它会一直存在。
很多儿童行为看起来是正常的,但是内心是痛若的。
由于儿童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抵抗力也不足,只能以防卫的方式来应对。
防卫行为本身即是不良适应的症状。
儿童的情绪困扰不易被成人察觉的原因之一是成人对儿童的情绪虐待已习而不察,成人不知自己在与儿童互动时,即在对儿童进行着情绪虐待。
Renn(1989)认为成人的下列行为均是对儿童的情绪虐待,如:抽回爱、说坏话、忽视、恐吓、诱惑、压制、讥讽、欺骗、轻视、羞辱、粗暴、拒绝、情绪的否定、讽刺、侮辱、不关怀等。
我们的教师和家长很容易犯上了上述各种现象。
儿童在此处境之下,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强度和认知能力,才能抵档成人对他们的情绪虐待。
三、儿童在情绪困扰中的应对行为Garmezy & Rutter(1983)认为压力事件对儿童的影响,视下列因素而异:年龄、性别、生理因素、气质、智力与技能、长期的心理社会问题、保护因素、社会支持网或亲密的人际关系、社会情境、对事件的认知评估、应对历程。
如果儿童本身及其支持网、社会情境等,具有足够的保护性,而且对事件有正确的认知评估与应对历程,则儿童比较不会出现适应不良症状。
Rutter(1983)认为儿童的应对行为包括[问题解决]和[情绪的调整]两大部份。
儿童无论出现任何行为或症状,其实都是用来解决困境与调整情绪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中有许多属于偏差行为(或不良适应行为)。
Johnson(1989)也指出儿童在情绪困扰后的行为视其特质发展状态及个人成长史而异。
虽然儿童的反应差异性大,也很复杂,但是Johnson提出一些儿童困扰后的典型行为,可供相关人员观察儿童时之参考。
1.学前儿童在情绪困扰后可能出现的行为有:退缩、否认、重复某主题(情绪创伤事件本身,或与情绪困扰有关的生活事件)的游戏,焦虑性依附、对特殊对象的害怕、退化行为等。
2.学龄前期儿童在情绪困扰后可能出现的行为有:学习表现退步、补偿性行为、过度谈论(口说、书写或绘图)困扰事件、情绪上的隔离、行为型态的转变、在活动中细微的呈现困扰事件,心身症方面的抱怨。
3.学龄后期儿童及青少年在情绪困扰后,可能出现的行为有:发脾气的行为、孤离、嗑药、酗酒、暴力、性滥交、犯罪行为、逃学、企图自杀等、低自尊、自责、出现不适合其年龄的行为与生活方式、转向发泄气愤、自我中心。
根据上述,可知学者们对儿童(或青少年)的偏差行为之观点是一致的,他们均认为这些行为乃是儿童在压力事件下,经验到情绪困扰之后产生的不良适应行为。
学校教师与家长应谨记此观点,以免只针对儿童的偏差行为,对之贴上问题儿童之标签,或对之苛责,及对儿童有不当的要求与期待。
我们应提升对儿童的观察力,在他们有情绪困扰之时,便支持与协助他们,使儿童能采取正向或伤害性较低的解决问题与调整情绪的应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