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和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手足口病毒临床症状和重症识别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 目前认为可能与脑干炎症后植物神经功
能失调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亦有 认为EV71感染后免疫性损伤是发病机制 之一。 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 发花、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 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 数可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 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 病死率的关键。
感染性休克、心肌炎、心衰、呼衰
病 例 (三)
某某某,男,5月22天 主诉:发热、咳嗽4天,气促、烦躁2天,加
重5小时入院。 入院后咳出粉红色泡沫痰,16小时后双下肢
出现散在红色丘疹,双肺呼吸音粗,可闻散在 细湿罗音。
化验:血wbc20.04x109/L 胸片:双肺大片状模糊阴影,以右肺明显
患儿女,6个月 主诉:腹泻数日伴喘息、呼吸困难2日,精神差4
小时
体检发现患儿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 三凹征阳性,双肺广泛中小水泡音,心率184次。
化验:白细胞总数26.9x109/L 附近医院救治在吸痰时吸出淡红色血性分泌物,
因病情重2小时后转儿童医院途中呼吸心跳停止。 死亡诊断:重症肺炎、肺出血、多脏衰 尸解结果:脑干脑炎、肺水肿、EV71阳性
病 例 (七)
患儿男,11月,因发热2天,腹泻1天伴呕吐, 精神差4小时而就诊。
体检: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呼吸急促,三 凹征阳性,双肺湿罗音,四肢末梢循环差, 肝肋下5cm。
化验:白细胞总数22.7x109/L 胸片:双肺大片实变 抢救2小时后无效死亡。死亡诊断:感染性
休克、肺出血、多脏衰 尸解结果:脑干脑炎、肺水肿、EV71阳性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如何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如何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导读:进入夏季以来,各地手足口病持续高发,孩子一旦感染,典型症状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
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专家提醒家长,如果出现了一下这些症状应考虑重症手足口病的可能。
……进入夏季以来,各地手足口病持续高发,孩子一旦感染,典型症状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
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专家提醒家长,如果出现了持续高热不退;末梢循环不良;呼吸、心率明显增快;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等,且患儿年龄小于3岁,应考虑重症手足口病的可能。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对手足口重症病例早期识别做出明确规定,家长应切记:1 持续高热不退。
2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 呼吸、心率增快。
4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 高血压。
6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 高血糖。
具有以上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
专家提醒家长,预防手足口病的重点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
无论大人、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
疾病流行期间,家长不应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同时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此外,家长应当每天晨起检查宝宝的手心、脚心,还有口腔是否有异常,并注意孩子体温变化。
很关键的一点是,家长切忌把食物嚼碎喂给宝宝。
学龄前儿童或婴幼儿,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手、脚、咽峡和臂部有皮疹或隐形皮疹,家长应当怀疑手足口病的可能性,提早到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51.00/10万之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新进展制定本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同时废止。
一、病原学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
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二)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三)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一)发病机制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与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结合,其中EV-A71和CV-A16的主要病毒受体为人类清道夫受体B2 (Human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2,SCARB2)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1)等。
手足口病危重型早期识别
神经源性肺水肿. 胸片
辅助检查
心电图 无特异性改变; 少数见Q-T延长, ST-T改变。
脑电图 弥漫性慢波, 少数可见棘慢波。
胸片 双肺纹增多、 网格/斑片状阴影、 部分单侧为著。
头颅MRI 脑干、 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危重型 先兆
高热 持续不退; 精神差、呕吐、无力、肌阵挛、抽搐; 呼吸或心率增快;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高血压/低血压; WBC明显增高 高血糖
↓
脑干脑炎→频繁抽搐 昏迷
↓ 中枢性ɑ-肾上腺素N兴奋
↓
儿茶酚胺大量释放→ 循环衰竭→休克
↓ 短时内大量血涌入肺循环
↓ 神经源性肺水肿 呼吸浅促/困难
↓ 肺出血
EV71感染 分期
2011年将EV71感染分为5期: 1.手足口出疹期;
2.神经系统受累期--重型; 3.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危重型; 4.心肺功能衰竭期--危重型;
心率、呼吸增快; 发绀、出冷汗、皮肤发花; 高血压、高血糖; 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皮肤发花
心肺功能衰竭期
发病机制:
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心动过速/过缓; 呼吸急促、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 进行性低血压或休克. 频繁抽搐、昏迷、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
重症 诊断标准
重型
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 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无力/急性弛缓性麻痹、眼球运动障碍;惊厥; 脑膜刺激征可见,腱反射减弱/消失。
危重型 诊断标准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 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② 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③ 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5.恢复期。
病情观察在早期识别与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作用
【 中图分类号】 7 R2
【 文献标识码】C
【 文章编号】1 7 — 7 1 2 1 )2 b 一 8 — 2 6 4 4 2 (0 1 1 ( )1 7 0
手 足 口病 ( MD) 由肠 道病 毒 7 型 ( V 1 及 柯 萨 奇 HF 是 1 E 7)
升高、 血糖 高 者 , 入重 点 观察 对 象 。 列
4 05 50 2
【 要】目的 : 析病 情 观 察在 重 症手 足 口病 早期 识 别及 治 疗 中 的关 键 作用 。 法 : 照组 按普 通 方法 , 摘 分 方 对 观察 组使 用 科
学规 范 的 病情 观 察 方 法 , 期识 别 出重症 手 足 E病 患 儿 , 时采 取 治疗 护 理措 施 , 少危 重 症 的发 生 , 早 l 及 减 降低 死 亡 率 。
年 2 2例 。 所有 病 例 均符 合 我 国卫 生 部 印 发 《 足 口病诊 0 手 疗指南 21 0 0年版 》 的重 症 病 例 的诊 断 标 准嘲, 2 1 将 0 0年 1 月
1 21 日- 0 0年 6月 3 t 院 患 儿 列 为 对 照 组 ,0 0年 7月 1 0 E住 21 日~
数 , 予物 理 降温 的 同时 应遵 医 嘱予 药 物 降温 。 注 意观 察 降 给
温效 果及 末 梢循 环情 况 。 低室 温 , 忌衣 物 、 被 过厚 影 响 降 禁 包
散热 。 在体 温上 升 时若 患 儿 出现 畏寒 症状 , 要给 予适 当保 暖 。
应 用 退 热 剂后 要 注 意 观 察 面 色 、 出汗 等 情 况 , 防止 出汗 过 多
21 1 第l 第5 0年2 8 3 1 月 卷 期
医护论坛
病情观察在早期识别 与治疗重症手足 口病中的作用
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
查体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心
肺体征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年龄:3岁以下 症状: 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 易惊、肢体抖动、肌阵挛 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 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应仔细检查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体征
呼吸浅促、心率增快
肢体抖动,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末梢循环不良
重症手足口病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治疗最为关键
对症处理,(降温、降血压)无特效抗病毒药,
可给利巴韦林和中药制剂。 保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 降低颅内压。 呼吸支持。
循环支持。
酌情应用激素 酌情应用丙球
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控制颅内高压
限制入量 甘露醇降颅压
每次0.5~1.0g/kg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
血压升高或下降
• 呼吸系统表现
–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
– 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 性泡沫样痰液
– 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是关键
发病机制——神经源性肺水肿
EV71 肺出血 血性泡沫痰
口腔疱疹 皮疹发热 精神差 嗜睡 易惊
监测血糖变化,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剂量:负荷量 0.1u/kg,维持量 0.05 ~ 0.1u/kg.h
注意防止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
抑制胃酸分泌
西咪替丁 奥美拉唑
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预后
重型病例预后尚好 危重型病例预后差 可留长期后遗症
吞咽功能紊乱 颅神经瘫痪 肺换气不足 肢体无力和萎缩
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
血压升高或下降
重症病例表现
重症最显著的临床征象 神经源性(重症脑炎,特别是脑干脑炎) 中枢性a-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体循环血管收缩, 短时大量血液涌入肺循环 尸检:不支持心源性和肺炎引起的肺水肿
诊断关键
从大量普通病例中识别出重症 积极监护和治疗重症 防止重症进展成危重症
七、 治疗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
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重症病例
(二)重症病例
1. 神经系统治疗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每次0.5-1.0g/kg, 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 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速尿。
实验室检查
(三) 血气分析 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血氧饱和度下降 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酸中毒
实验室检查
(四) 脑脊液检查 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 白细胞计数增多,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 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实验室检查
(五) 病原学检查 CoxA16 、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 分离到肠道病毒。
物理学检查
(三)脑电图 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 少数可出现尖慢波
物理学检查
(四)超声心动图 左室射血分数下降 左室收缩运动减弱 二尖瓣或者三尖瓣返流
物理学检查
(五)心电图
无特异性改变 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Q-T间期延长,ST-T改 变。
六、鉴别诊断
(一) 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
二、病原学
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 - 手足口病诊疗技术
2021/6/10
3
临床表现
▪ 3、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 呕吐、头痛等症状。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 4、不典型、散发型病例,部分病例仅表现 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出疹只表现在患者 身体某一个部位上,斑丘疹或疱疹稀疏且不 典型,往往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 进行病原学和血清检查。
2021/6/10
▪ 5、病人原则上应隔离治疗至主要症状消失, 热度及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结痂为止。
2021/6/10
31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2021/6/10
32
▪ 2.疱疹性咽峡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 3.发热、精神差。
2021/6/10
18
五、留观或住院指征
▪ (二)住院指征。 ▪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住院,应立即将其转
至指定医疗机构。
▪ 1.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 2.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 ▪ 3.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 4.呼吸浅促或胸片提示肺水肿、肺炎 。
2021/6/10
2
二、临床表现
▪ (一)一般病例表现。
▪ 1、典型病例 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 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 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 数在38℃左右,持续2—3天,少数病人3—4 天以上。
▪ 2、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 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 疱内液体较少。
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 (五)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 力;
▪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15×109/L)或显著降低(<2×109/L);
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
E7 病 毒经 多种途径传播 而引起 的以发 v1 热 和 手 、 、 、 部 皮 疹 为 临 床 特 征 的 儿 足 口 臀 童传 染 病 j 。该 病 是 可 防 可控 可 治 疾
我 院门诊 收治腹 泻病患 儿 8 7例 , 男 5 5例 , 3 女 2例 , 年龄 3 月 ~ 个 5岁。均符
疗效判断标准 : ①显效 : 治疗 7 2小
时 内粪 便 形 状 及 次 数 恢 复 正 常 , 身 症 状 伞
9 中 国社 区 医师 ・ 4 医学专业 2 1 0 O年第 3 4期 ( 2 第1 卷总 第2e 5 期
腹 泻 患 儿 早 期 补 充 锌 有 利 于 缩 短 腹 泻病 程 、 轻 病 情 并 预 防 未 来 2~3个 月 减
纠 酸 、 养 指 导及 对 症 基 础 上 采 用 葡 萄 糖 喂 酸锌 口服 , 性腹 泻 病 患 儿 能 进 食 后 即 予 急 以补 锌 治 疗 , ≥6个 月 的 患 儿 , 天 补 充 每 含元 素锌 2 m ; 0 g <6个 月 的 患 儿 , 天 补 每
治疗后显效 8 o例( 19%)有效 5例 9.5 ,
(.%) 无 效 2例 (.9 , 有 效 率 63 , 22%) 总
9.% 。跟踪 随访 2个月 复发 率 22% 。 77 .9 讨 论 小儿腹泻病为 多种病原 、 多种 因素引
内的腹泻 复发 。我院门诊早 期应用 葡 萄糖酸锌 治疗腹泻患儿 8 , 7例 报告如下。
片。蘑症优先就诊 , 常规询 问并密切观察 有无 呕吐、 精神差 、 四肢抖动 、 软瘫等神经 系统症状 , 早期发现重症病例 , 早期治疗 。 ②放 宽激 素治疗 : 没有禁 忌证者 , 宽激 放 素治疗 , 对缓解病情 至关重 要 J 。③ 重 症病 例早 期识 别 : 3岁 以下 的患者 , 有 具 持续 高热不退 ; 精神 差 、 呕吐 、 易惊 、 体 肢 抖动 、 无力 ; 呼吸 、 心率增快 ; 高血压 ; 外周 血臼细胞计数 明显增高 ; 高血糖 ; 胸片 : 肺 炎改变 的特征 , 可能在短期 内发展为重 有 症病例 , 立即给与相应处治并收专科住院 系统治疗 , 少病死率 。 减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
01/10万~205。
06/1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51。
00/10万之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新进展制定本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同时废止.一、病原学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
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二)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三)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一)发病机制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与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结合,其中EV—A71和CV—A16的主要病毒受体为人类清道夫受体B2 (Human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2,SCARB2)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1)等。
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全文)中新网4月21日电据卫生部网站消息,为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手足口病诊疗工作,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结合中国手足口病诊疗实际经验,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相关资料,研究制定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卫办医政发〔2008〕197号)同时废止。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儿科门诊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的方法
4 王美霞 病 毒 性 脑 炎 的 早 期 影 像 学 改 变 [ J 1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 0 0 0, 1 3 ( 1 ): 4 1 .
,
5 俞钱 , 石冬敏. C反应蛋白在儿童急性呼吸 道感染的应用探讨[ J ] .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 志, 2 0 0 7 , 1 7 ( 2 ) : 3 0 1 . 6 李维春, 王圣东. 心肌肌钙蛋白 I、 高敏 C
反应蛋 白检测在手 足 口病患儿 心肌损伤 中
患儿及早地作 出准确的诊断 , 对其疗效 及
起 。极 少 数 病 情 迅 速 进 展 至 死 亡 。 致 死
应蛋 白早期可 识别 出重症 手足 口病 降低 死 亡率 的发生 。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 手足口病诊疗指 南[ M] . 2 0 1 0 .
关 键词
法
早 期 识 别 重 症 手 足 口病 方
手 足 口病 ( H F MD)目前是 我 国法 定 丙类传 染病 , 夏秋 季节 高发 , 多见 于学 龄
9 7 . 5 % , 检测血 细胞分 析 7 0 %, 两 组 间存
组问存 在显著差异 ( P< 0 . 0 5 ) 。见表 1 。
讨 论
化, 在感染早 期血 清 超 敏 c反 应 蛋 白水 平 即迅速升高 , 升高程度 与感 染程度呈正
相关 , 在 儿 科 门 诊 应 用 检 测 超 敏 C 反
摘
要 目的: 寻找在儿科 门诊 能够早 期
识 别 重 症 手 足 口病 的 方 法 。 方 法 : 收 治 怀
疑 手 足 口病 患 儿 8 0例 , 其 中通 过 检 测 超 敏 C反 应 蛋 白 4 0例 , 检 测 血 细胞 分 析 4 O 例 。结 果 : 检 测 超 敏 C反 应 蛋 白 阳 性 率
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和重症的早期识别
(三) 临床分类
1.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2.重症病例:
(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 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 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 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 或消失。 (2)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②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③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 和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台州市立医院预防保健科 陈美芸 2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 1972年美国首次分离出EV71病毒 1973、1978日本二次流行(EV71病毒) 1981年我国上海首次报道 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患儿中分离出EV71病毒 1997年马来西亚流行 (EV71病毒) 1998台湾流行 2008我国东南部流行EV71。
七 处置流程
1、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 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2、重型病例应住院治疗。 3、危重型病例及时收入ICU救治。
七 处置流程
门诊治疗:在家观察,应告知家属在病情变化时 随诊。
详细交代观察内容
持续高热 精神差、呕吐 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皮肤花纹、四肢凉
临床诊疗流程
病例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卫生部办公厅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
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临床处置流程
图(2011年版)》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 《传染病学》第8版
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与医疗救治培训课件
重症手足口病de早期识别与医疗救 治
12
下列指标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
• 一.持续高热 体温(腋温)大于三九℃,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 二.神经系统表现 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 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 三.呼吸异常 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三零-四零次/分(按年龄), 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 在第三期治疗基础上,及早应用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 或高频通气
• 肺水肿和肺出血病例,应适当增加呼气末正压,不宜频 繁吸痰
• 低血压休克患者可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 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 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病例,可考虑体外膜氧合治疗
重症手足口病de早期识别与医疗救 治
20
第五期治疗要点
• 给予支持疗法,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 肢体功能障碍者给予康复治疗 • 个别病例需长期机械通气治疗以维持生命
重症手足口病de早期识别与医疗救 治
14
下列指标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
• 可疑神经系统受累de病例应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 • EV七一感染重症病例甄别de关键是
密切观测患儿de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 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并及时记录
重症手足口病de早期识别与医疗救 治
15
治疗要点
IC 5
临床分期
•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EV七一感染分为五期 • 第一期(手足口出疹期) • 第二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 第三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 第四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 第五期(恢复期)
重症手足口病de早期识别与医疗救 治
6
第一期(手足口出疹期)
•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 疹、丘疹、小疱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人肠道病毒感染的一般致病机制
进入途径 先天性感染
口腔/呼吸道
咽喉及下肠胃道
传播 飞沫、接触、饮食. 扁桃体、深层淋巴结、肠道淋巴结
微病毒血症
肝脏、 心脏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皮肤及黏膜 肌肉 胰脏、
肾上腺
1、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阶段: 避免交叉感染 适当休息 清淡饮食 口腔与皮肤护理 发热、呕吐、腹泻等对症治疗
2、神经系统受累阶段: 控制颅内高压 注射免疫球蛋白 使用激素 降温、镇静等对症治疗 生命体征监护
3、心肺衰竭阶段: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头肩抬高、插胃管、导尿 建立2条静脉通道 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限制液体入量 生命体征监护、血糖
重型病例应住院治疗。 危重型病例及时收入ICU救治。
门诊治疗
– 对症治疗为主,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 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 对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家观察,应告知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详细交代观察内容
– 持续高热 – 精神差、呕吐 – 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 皮肤花纹、四肢凉
脊髓灰质炎鉴别
–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 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
– 后者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2周退热前 或退热过程中出现弛缓性瘫痪,病情多在热 退后到达顶点,无皮疹。
肺炎鉴别
– 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 肺炎鉴别。
– 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呼 吸道症状,一般无皮疹,无粉红色或血性泡 沫痰;胸片加重或减轻均呈逐渐演变,可见 肺实变病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
10、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11、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 12、患儿的衣物及时进行晾晒或消毒 13、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14、轻症患儿不必住院 15、居家治疗,便于休息,减少交叉感染
十五 标本采集和检测
(1)所有重症和死亡病例均要采集标本,可以采
集.咽拭子、粪便或肛拭子、疱疹液、脑脊液、血
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 和重症的早期识别
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麦智广 硕导 教授 主任医师 2010-6-3
一 概述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
手足口病 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
发病前数天 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可检出病毒
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 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 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 医疗器具
易感性;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显性、隐性感染后
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不明确 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二)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咽拭
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用专用采样棉签,适
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 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 (含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 持液)的15ml外螺旋盖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
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 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4℃暂存 并在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 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神经系统
病毒血症
抗体产生、病毒血症消失,病毒感染症状改善
早期的病原体Cox A16型 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
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 1981国内上海首次报道本病
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 湖北、青海和广东等均有报道
粪便标本、肛拭子(3日内,5-8g) 咽拭子标本(3日内,维持液) 血清标本(发病0-3天,14-30天) 疱疹液(多个疱疹作为一个标本) 脑脊液标本(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3天内)
(一)粪便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 粪便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粪便标本采 集量5-8g/份,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 管内,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 签,4℃暂存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 标本存于-70℃冰箱。
四 实验室检查
1WBC:正常(一般病例) 明显升高(重症病例)
2ALT、AST、CK-MB升高 Glu、cTnI、乳酸升高(重症病例)
3 脊液清亮、压力增高、WBC增多 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 糖、氯化物正常
4病原: 特异性EV71等核酸阳性 或分离到EV71等病毒
5血清; 特异性EV71等抗体阳性
(三)血清标本。
静脉采集3-5ml全血,置于真空无菌 采血管中,自凝后,分离血清,将血清 移到2ml外螺旋的血清保存管中,外表贴 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将血清置 于-20℃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
(四)疱疹液
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中分离到病
毒即可确诊该病毒为病因,可同时采集多个疱疹作为 一份标本。先用75%的酒精对疱疹周围的皮肤进行消 毒,然后用消毒针将疱疹挑破用棉签蘸取疱疹液,迅 速将棉签放入内装有3-5ml保存液(含5%牛血清维持液 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 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采样管外表贴 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所采集标本4℃暂存立即 (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 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清等,死亡病例还可采集脑、肺、肠淋巴结等组 织标本。聚集性病例至少要采集2例病例标本开 展病原学检测。 (2)医疗机构负责样本采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应指导医疗机构进行相关生物学标本的采集。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本地的技术能力,对 采集的标本开展核酸检测、病毒分离;不具备技 术条件时,及时送上级机构进行检测。
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
嗜睡、易惊、头疼、呕吐、昏迷、抽搐 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 眼球震颤或运动障碍 脑膜刺激症阳性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呼吸系统: 呼吸浅促、困难 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 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 肺部痰鸣音、湿罗音
3循环系统: 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指趾发绀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心率增快或减慢 脉搏浅速急性起病、发热 口腔散在疱疹、手足臀部疱疹斑丘疹 疱疹周围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 咳嗽、流涕、头痛、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
增添: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部分病例皮疹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
丘疹。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
病1- 5天 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 脑脊髓炎、 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 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确诊: EV71等核酸阳性 分离出EV71等 EV71 等 IgM阳性 EV71 等 IgG4倍以上增高 阴性转为阳性
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鉴别
– 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 急疹、带状疱疹以及风疹等鉴别。
–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 时间、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 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最终可 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五 物理学检查
1胸片:肺纹理增多 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
2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 Q-T延长、ST-T改变
3脑电图:弥漫性慢波、棘(尖)慢波 4MR:脑干、脊髓灰质损害
六 诊断
普通病例: 手、足、口、臀部皮疹 伴或不伴发热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需结合病 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EV71致病的特点:
– 较强的传染性:爆发流行。 – 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 – 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 病情加重突然。 – 较难做到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EV71
. 口腔疱疹
皮疹发热
病毒血症
精神差 嗜睡 易惊
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损害脑干
肺出血 神经源性肺水肿 肺动脉压增高 体循环血液进入肺循环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十二 疫情报告
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在“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
报 实行网络直报的应于24小时内进行 或24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重症病例在“备注”中注明“重症”
十三 医疗机构的防控措施
1 .预检分诊 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 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率 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化验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 高血糖 – ALT、AST、CK—MB升高 – 乳酸升高 血气分析
– PaO2降低 – PaCO2升高或降低 – 代谢性酸中毒 胸片
– 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 – 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八 处置流程
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 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全身血管收缩
儿茶酚胺大量释放
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增高
血性泡沫痰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
皮肤花纹、四肢发凉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全国手足口病疫情报告 2008年发病数488955,死亡数126 2009年发病数1155525,死亡数353 截止2010年4月11日,全国累计192344
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8.26% 重症2119例,死亡94例
七 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保持高度警惕性 诊治中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
以及接触史、有无易惊和呕吐、治疗经过等 查体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心肺体征
1 年龄小于3岁 2 高热持续不退 3 末梢循环不良、出冷汗 4 呼吸心率明显增快 5 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 6 WBC明显增高 7 高血糖 8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