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
估算教学心得体会

估算教学心得体会估算教学心得体会培养估算意识估算教学,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应当是通过估算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这种近似的意识,这种估算的意识,他不是被动地、机械地去记住一种估算方法,而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逐步地去理解估算的意义,去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多增加一些学生的体验,不断地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经验,积累他的经验。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1、教师要重视估算,并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定位在做一些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势。
而我们要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近似的意识,这是我们数学教学本身发展应该关注的问题,也应该作为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施。
2、要选好题目,提出好问题,让学生去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需要估算的地方确实很多,那么能够设计一个这样体现估算价值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去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久而久之,学生估算的意识就会不断加强。
3、要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来养成好的习惯比如现在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再比如学生的精确笔算,那么结果对不对呢,特别是积的位数、商的位数,准确不准确呢,可以先用估算的方法,来确定一下它大致的取值范围,这样就帮助学生来验证计算的结果。
估算意识的培养,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使学生逐步地养成一种习惯,形成这种良好的习惯以后,他会自觉地进行估算。
4、要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对比中,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不断地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想办法搜集或者捕捉一些好的素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去感受,哪些问题解决需要近似值,就是需要估算,哪些问题解决一定要算出精确值,比如像刚才我说的那个题,“全家吃饭”的例子就是估算,大约是200元,这就是估算。
当然没有必要精确地计算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选择用估算,而不选择用精确计算。
但作为饭店的收银员就需要精确计算,估算显然不行。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探索

巧。
生 处理 和解 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 可 以培养学生概 括性 、 整体性地
认 识和理解 计算 的结 果 , 有 利于培养 数学学 习成 就感 , 进而形成 学 习积极性 。估算 意识作为小学 生学 习数 学的一种 基本数学思 想, 对 于小 学生来说 , 运用估算使他们迅 速、 准确 的解决实 际一些 数 学 问题 , 明显有宜于 提高他们解决 问题 的成 就感 , 并在估算 的 过 程 中增强学 习数学 的积极性 。如在 计算 2 8 1 1 ÷1 4时 , 如果先 估 算一下 , 2 8 0 0÷1 4 = 2 0 0 , 所以2 8 1 1 除以l 4 的商要 比2 0 0 多 。进 行估算 即可对精算结果进行一种简便验算 , 从而快速验证结果是 否正确 。 4 小 学数 学估 算教学的对策研究 4 . 1 体 会估 算价值 , 培养估算 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 , 可 以明显感受到 的是低年级小 学生的估 算 意识 不足 , 究 其原因 , 是小学生在数学 教学 中 , 习惯性地遵 照大 纲接受 了正式 的精确计算教学 , 学生也较多地按照课堂教学 进行 例行的精确笔算 , 并形成了思维定势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 引导 学 生形成估 算意识 。让学生体会 估算 的重要价值 。教师 自身要
No . 0 4
! T I ME E D UC A T 1 l 0 N
Ap r i l
小 学数 学估 算教 学策 略探 索
张金 福
摘要: 培 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已成为 小学数 学教 学中的热点之 一 , 这 就要 。本 文 针 对 目前的教 学现状 , 就如何 进行估算教 学才能取得 实效展 开分析。
关 键词 : 小学数 学 估 算 教 学 中图分类号 : G 6 2 3 . 5 文献标识码 : C
在生活问题中感受估算的魅力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估算的魅力摘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又同样需要数学。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估算教学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估算在数学教学领域中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这就需要我们从教者认清估算教学存在的不足。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估算兴趣,同时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估算意识,并让学生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提高其估算能力。
关键词:生活,创设情境,兴趣,意识,能力一、前言1.教育与生活陶行知是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他对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有一个恰当的比喻:“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一只小鸟放在林子里;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那么如何创造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就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应发挥对教育的动力作用,要将整个社会作为儿童生活的现实背景来设计儿童的教育,教育要向儿童的生活回归。
教育应为了生活,儿童应为了生活而受教育。
教育要以生活为源,回归生活世界,用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而教育,生活应成为教育的素材、手段。
2.数学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是小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知识的感知是零散的、随意的。
因此,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环境。
在新教材当中,每个知识点编排都是按照“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结构,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逐步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些数学模型。
新课标新教材是非常重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使学生学习数学不在枯燥,不在只会解决纸上的问题。
3.估算与生活估算,或叫做计算的估计能力,是指个体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必作准确计算,并会加以应用,特别适用于解决日常实际问题和判断一些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1]估算教学在数学教学领域中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

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
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
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一、猜一猜师:(电脑出示校园图)“同学们,谁了解我们学校多少啊!”师:我们学校学生的人数有多少?(提供信息:大约是1700人,比1700人少)板书:1700 生1:1680 师:少了生2:1695 师:少了生3:1699 师:对并板书:1699 1700师:我们学校的老师人数是多少?(提供信息:大约是70人,比70人多)板书:70生1:71 师:少了生2:78 师:多了生3:75 师;还是多了生4:73 师:对并板书:73 70师:我们的多功能教室的座位有多少个?(提供信息:大约是180个,比180个少)板书:180生1:178 师:多了生2:177 师:真聪明并板书:177 180师:我们学校的电脑有多少台?(提供信息:大约110台,比110台少)板书:110生1:109 师:多了生2:105 师:少了生3:106 师:你真棒!并板书:106 110师:这些数中1699、73、177、106是什么数?1700、70、180、110是什么数?那么它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生:准确数,近似数。
约等号。
分别写出约等号。
板书:1699≈1700 73≈70 177≈180 106 ≈110师:约等号象什么啊?生1:“约等号象波浪一样,等号是直直的两个短横。
”生2:“我觉得约等号象飘扬的国旗。
”生3:“我觉得约等号象是等号喝醉了酒一样,歪歪扭扭的。
《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估算》教学反思1课程改革后,“估算”教学受到了普遍的重视。
学校教材中求近似数的方法,主要是四舍五入法,估算时,也大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展估算。
事实上,求近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常常依据详细状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展估算。
教学过程主要是组织同学围绕教学内容切实绽开探究活动,充分模拟生活情景放手让同学学习加法估算的根底上,运用该学问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到学有所用。
通过对课堂教学案例的探究,我们深深体会到新课程改革的魅力所在。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是有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的,也说明白学习应当是同学自己的实践活动。
以往教科书上枯燥的例题让同学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爱好,而如今新课程改革,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同学会关心什么、经受了什么、对什么感爱好、在生活中想要觉察些什么。
只有这样,同学才会学得主动主动,才会学得爱好盎然。
〔2〕估算源于生活。
“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许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准确数比拟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这堂课的教学,让同学把自己的经受和数学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培育了同学的素养和力量。
本节课我设计了:估算教室的人数——估算妈妈买东西带的钱够不够——估算参与运动会的人数——估算啦啦队的人数——估算水彩笔的枝数——估算写大字的字数——估算买礼物的钱数等贴近同学生活实际,富于校内生活气息的情境,使同学轻松自然地进入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去主动觉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使同学的身心得到了安康向上的进展。
〔3〕算法的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指敬重同学的思索,鼓舞同学探究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让同学把握多种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要信任同学、敬重同学,开掘和鼓舞算法的多样化、独特化。
如:估算妈妈带的钱够不够,有的分别估算出热水瓶、烧水壶、水杯的价格再加起来和100元比拟;有的从100元里去掉热水瓶、烧水壶的大约钱数,剩下的钱和水杯的价格比拟;有的把三种物品的价格加起来再估算;有的用口算估算等等。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篇一」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
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估算的开始,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因此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于估算意识在前,方法在后。
教完这节课,有以下的反思:1、一节好的课,不仅应追求近期的知识能力目标,更应追求高远的育人目标。
在上“乘法的估算”这节课前,查阅了不少资料,了解到了别人已经做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而我觉得又是应该做的,比如:大家都做到了将估算与生活紧密联系,而缺乏通过估算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于是围绕这个目标我开始进行课的设计,把估算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生活问题的思考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而且通过估算还要学会思考问题,经常保持对周围事物有关数据的敏锐性。
2、一节好的课,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在教学中首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估算的愿望,并在学生掌握了估算意义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从而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服务。
而从学生的反馈看,估算意识的建立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渗透。
3、一节好的课,要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表现出对生活问题的敏锐和个性化的学习能力,课堂上有矛盾的产生、与有学生之间的思维撞击,这样的课才具有生命力。
在这堂课中,学生参与了,但缺少同伴间的交流,如能让他们之间也有争辩有碰撞,对估算的理解将更有生命。
回顾我在备课过程中,自以为对教材作了一定的了解,还查阅了很多资料,而现在看来,这些只是为上这一节课而准备的,也仅仅是钻研了教材上的例题,查阅了许多老师的教学设计而已,对于与估算相关的本体性的知识又知道多少呢?深知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做长流水,这长流水不应仅停留在小学数学课本上,还应阅读掌握作为数学这门学科更广泛的知识。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标准》对数学课程的内容也做了较大的调整,其中就增加了"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这一部分的内容。
这样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同时亦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渗透估算的方法所以说,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生活节奏的快慢和学习、工作效率的高低。
因此大数目计算的内容和要求在调整降低,但估算的要求反而提高了。
一、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实际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或粗略的估计的一种方法。
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
当前,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加强估算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潮流。
估算教学应该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服务生活。
重视估算教学已经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落实估算教学,让学生从意识上重视起来,从方法上运用起来,从习惯上培养起来呢?(1)、利用估算提高精算质量,形成自我监控的学习品质在平时精算时,估算也能起到重要作用,在精算前进行估算,可使学生自由而灵活地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精算后进行估算,可利用估算方法来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如计算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等,以检验笔算或计算器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养成习惯,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找出问题所在,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2)、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包括: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等。
而学生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有助于他们形成对数、问题及结果的直觉的思维品质,让他们学着用定量的方法来帮助解决问题,从而使事物的样态更加明晰、准确及严密,进而增进他们的数感。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用除法的估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秋)

用除法的估算解决问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湖南省汉寿县南岳路小学张翠萍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
、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能根据生活实际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生活实际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
教材分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本节课主要讲授例,目标是让学生充分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并关注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
估算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掌握估算方法是形成估算能力的基础,没有合理有效的估算方法估算能力也无从谈起。
本节课的教学为学习例,灵活运用除法估算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能运用这种估算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有一定的估算意识,这是学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必须的基础,但是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这一教学内容有它的特殊性,除法的估算不同于加、减、乘法的估算,被除数与除数不仅要选择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而且二者还得是倍数关系,这样才能估算出大概的结果。
学生很容易受以前经验的影响,只想到把被除数改写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不会想到怎样简便怎样算,而且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这一目标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今后有针对性的练习和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丽丽一家人也来到了丁玲公园图和问题“海盗船元人,买张票元够吗?”.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看丽莉一家三人也来到了游乐园,他们正准备干什么?谁能把题目完整的读一读。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上街购物、外出旅游等都要用到估算。
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利用估算进行试商,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提高精算的正确率。
估算作为生活中的一项必备技能和数学学习的一项必要技巧,有其独特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成为教学上的一大重要任务。
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面对估算却感到茫然、无所适从,感受不到它的魅力,体会不到它的价值。
觉得估算太累,太遥远,太牵强,对估算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在当前的课堂中,学生的估算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现象:现象一:“算着估”。
学生为了估算而估算,往往在估算前先算出正确答案,而后靠这一答案创编一个估算的结果,缺乏估算意识。
现象二:“胡乱估”。
如:让学生估一估一张报纸有多少字?有的说:1500个;有的说:2000个;有的说:5000个……,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闹闹轰轰,场面热热烈烈,但是能说出估计过程的却没有几人。
因为他们不知道,在估算之前应该有一个算式作为前提,没有想法、没有算式,哪有估算的结果,他们这样只能说是胡乱猜测,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现象三:“懒得估”。
“懒得估”、缺乏对估算的兴趣,这是一个最普遍的现象。
拿到一道题目后,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精算而极少有人会想到估算,除非题目规定。
如:妈妈带了100元钱去商店买生活用品,茶壶38元,热水瓶28元。
妈妈带的钱够吗?拿到题目,一半以上的同学是采用精确计算的,极少有同学想到用估算,他们觉得没有必要进行估算,根本体会不到这里不需要精算,只要估计一下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快速。
面对这些现象,如何进行我们的估算教学,如何让估算真正走进孩子心田,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欢估算,在生活中自觉地应用估算?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体验价值,形成估算意识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只要估算一下就可以了。
如:上街买菜、商店购物、外出旅游等。
在我们的教学中,面对的是缺少生活经验的孩子,他们很难体会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意义、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022年《估算》教学反思

2022年《估算》教学反思2022年《估算》教学反思1一、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
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本节课通过例题说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用一位数乘的乘法估算方法。
我从学生实际生活事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念。
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教例运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等。
使学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孩子们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语得以表现。
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发展。
而这一点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四、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长于精确计算,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常常为估算而估算。
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购买邮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等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估算,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感悟精算与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估算的价值。
真正突出了估算教学的重点,即由单纯的技巧性训练转变到估算意识的培养。
2022年《估算》教学反思2《乘法的估算》是口算乘法的第2课时,我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做为这节课的重点,而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灵活的估算,则是这节课的难点。
三年级估算的方法与技巧

三年级估算的方法与技巧
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
在三年级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估算方法和技巧:
1. 四舍五入法: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 4 或者比 4 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是 5 或者比 5 大,就把尾数舍去并且在它的前一位进“1”。
2. 进一法:在取近似数的时候,去掉尾数的数字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个数字上加 1。
3. 去尾法:把舍去的部分去掉后,所保留的数不变。
4. 凑整法: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5. 基准数法:在进行多个数的估算时,可以先选择一个基准数,然后将其他数与基准数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进行估算。
6. 部分求整体法:从整体中选取一部分进行估算,然后根据这部分的结果推算整体的结果。
7. 以小估大法:在进行估算时,先找出各数中最小的数,然后以
最小数为标准进行估算。
估算的技巧:
1. 利用生活经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长度、面积等的常识,有助于快速进行估算。
2. 利用数的特征估算:观察数字的特征,如尾数、位数等,进行
快速的估算。
3. 利用四则运算估算:运用四则运算的性质,如加法结合律、乘
法结合律等,进行估算。
4. 利用近似值估算:在进行估算时,可以将一些数取近似值,如
将 321 近似为 300,将 587 近似为 600,然后进行计算。
估算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掌握估算方法和技巧,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增强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三年级乘法估算案例

三年级乘法估算案例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计算。
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
案例再现:师:你们平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想买几件商品,但又怕自己身上带的钱不够的烦恼呀?(有过)师:老师也曾遇到过这样的烦恼。
出示例题:王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篮球58元。
他带的钱够吗?师:你们能不能帮王老师排除这个烦恼呀?(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过后,分别请同学发表各自的见解。
生1:一个篮球58元,3个篮球就是58×3=174(元),王老师带了200元钱,不但可以买到3个篮球,还多出了2 6元钱。
师:不错,你计算得很快,也很精确。
但是,请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题目中的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生2:他的方法不是很简便。
因为题目只是问王老师带的钱够不够,也就是说答案只有两种可能性,够或者不够,而没必要算出多多少钱。
师:那你认为怎么算比较简便呢?生2:每个篮球58元,我们把58≈60,买3个篮球也不过是180元钱,而实际还不需要180元钱,所以王老师带的钱肯定够。
师:你回答得真好!(这时全班同学也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生2的方法怎么样?生1:我明白了,这道题跟我们的生活十分结合,关键是题目并没有要我们求出多多少元,所以生2的方法比我的简便。
但如果题目要求多多少元的话,我想就只能用我这种方法了。
师:你不但能找出方法不简便的原因,而且能把这道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题目作比较,你也真了不起!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生3:我是这样想的。
我先把每个篮球看作是50元,3个也就是150元,而剩下的8元钱去乘3,怎么样都不会超过50元,所以王老师带的钱一定够。
师:你的方法也不错。
有谁来说说,生2和生3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生4:他们都没有去算精确值,而只是用到了估算的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估算教学策略——以人教版三年级《用估算解决问题》为例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估算教学策略——以人教版三年级《用估算解决问题》为例摘要: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式,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较为广泛。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估算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估算技能。
因此,本文将探讨核心素养下的估算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前言:新时代发展下,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了教师的重点教育任务。
教育工作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
其中,《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展开估算教学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基于核心素养提高教师对估算的认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是重视精算而轻视估算,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估算内容时只是照本宣科,简单机械地教学。
为什么教师会这样做呢,因为很多教师总认为“数学问题是严密的,数学答案是唯一的”。
而且目前的学业水平检测中估算方面题目占比也不重。
因此要进行有效地估算教学,教师就必须重新认识估算的重要性和现实价值。
1.估算的定义顾名思义,“估算”是对数(或数量)进行的一种大概的(粗略的)估计、计算。
估算、同口算、笔算、机算、珠心算一样属于一种计算方法,而且也经常被运用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成为一种数学思想和数学策略,在数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估算的作用课堂上正确地运用估算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实现算法多样化,增强数感,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精确计算结果的检验速度,有时也有利于确定计算结果的方向(取值范围)。
3.估算与其他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估算与求近似值是不同的,估算是先估计,再精算,答案可能是不唯一的;而近似值是先精算再按一定要求四舍五入,答案是唯一的。
估算

培养估算意识提高应用能力[论文摘要] 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本文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理念,从“估”的内容、“估”的价值、怎么“估”三方面讨论如何行之有效的进行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及能力,让学生的估算越来越准确,方法越来越新颖。
为他们的生活学习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关键词]估算价值策略方法能力“估算”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技能,它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个人在日常活动中进行估算的次数远比精确计算的次数多。
许多国家已经把估算列入到小学数学教材中。
在我国,90年代就已将估算引入数学教材。
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
在教育部2000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增加了“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这一教学要求,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更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元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主要从以下从三个方面讨论本题:一是“估“的内容,即估算的界定,条件和类型;二是“估”的价值,即估算对学生和教学活动的意义;三是怎么“估”,即估算的策略。
一、“估”的内容所谓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数(量)时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性计算或测量,或为了先大概地判断之后检验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在精确计算或测量前后所采取的计算方法,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推断。
估算不仅应用于某些数字的运算、长度的测量,还应用于几何形状,物品的重量、体积、冷热程度,机器折旧,市场预测等方面。
估算并不是近似计算,他是表示对人们所要得到的理想结果给出尽量接近的值或量。
估算通常是要判断结果在哪个数或量的附近或者确定一下范围。
实际上就是一种无需获得精确结果的计算,是我们依据不同的条件和有关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方式对事物的数量或运算结果做出一种大致的判断。
小学生估算策略培养的研究

小学生估算策略培养的研究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不需要精确计算出结果,简便粗略计算即可。
学生的估算意识不是被动、机械的记住估算方法,而是教师通过估算教学,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逐步理解估算的意义,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估算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估算一、教师把握课标,重视估算教学部分教师在涉及到估算教学的问题时,对学生的估算完全放手,学生的估算方法和技巧不作评价与总结,有的教师为了实现那所谓的“开放课堂”,学生在“百花齐放”的估算中,茫然而不知下一步的举措,这种估算教学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教师在教学进行设计时,要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关注数学教学本身的发展,设计如何培养学生的近似意识,而不单单是告诉学生看见大约就要估数,做一些机械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可以从估数教学开始。
在一年级下册练一练中出现了估数的知识点,一只小松鼠说:“这罐松果有28个。
”另一只松鼠指着问:“另外一罐松果有多少个?”题目给出三个选项:30个、55个、90个。
因为不理解题目含义,学生可能会说90个。
在讲解时我说道:“如果把其中一罐的松果看做1份,那么另外一瓶松果相当于两份那么多,所以是30+30,大约是60个左右,选择55个。
”这个题目是学生初次接触估计,如果在这个问题教学时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合理估算的方法,学生日后的学习将会大打折扣。
二、结合教学内容,培养估算策略估算比较灵活简便,大多运用在口算中,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多维度观察比较,发现问题的本质,使问题得以解决。
例如《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学片段,教师出示课件:估算643÷7,643÷8,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生1:643÷7≈630÷7=90.生2:643÷8≈640÷8=80.师:这两道题的被除数都是643,为什么有时看成630,有时看成640呢?生3:老师,我认为在估算时,我们可以先根据乘法口诀去想除数的倍数,再看哪一个倍数接近被除数,就把这个倍数作为被除数,这样会更接近正确答案。
中学数学学习中的估算解题

例 1 请 你估 算 , 出下 列 计 算 正 确 的题 。 : 找
( ) 27 04 = 4 .6 1 6 . ̄ .8 4 08 ( )4 3 06 = 0 .2 2 8  ̄ .4 3 9 1
在 数 学 教学 中 . 常会 出现 这 样 的问 题 : 块 黑 板 的面 积 大 一 概 多少 平 方厘 米 ? 间房 间 的 面积 大 概 是 多 少 ? 一 一个 操 场 排 队 大 概 可 以排 几行 几列 ? 对 于 这 类 问 题 ,一 个 中学 生 甚 至 大 学 生 , 不能 脱 口而 出 。为 什 么会 出现 这 样 的 问题 呢 ?这是 由于 都 估 算 存 数 学 教 学 中长 期 得 不 到老 师 和 学 生 的重 视 。所 谓 估算 , 应 解 释 为 : 一 定 的 范 围 内对 计 算结 果 进 行 大 致 的估 计 。 的 在 它 本 质就 是 在 不要 求 准 确 值 的情 况 下 , 允 许 的范 围 内 , 速 找 在 迅 动 过程 , 而互 动 必 然 是 双 向 的 , 而不 是 单 向 的 。 新 课 标认 为在 数 学 教 学 过 程 中不 能 与学 生 交 心 的老 师 不 是最好的老师。 成功 的教 育 是 不显 露 痕 迹 的 教育 , 润物 细 无 是 声 的教 育 , 充 满 爱 心 的教 育 。在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巾 . 诚 交 流 是 真 意 味着 教 师 对学 生 的殷 切 的期 望 和 由 衷 的赞 美 。期 望 每 一 个 学生 都 能 学 好 . 由衷 地 赞 美学 生 的成 功 。我 认 为 , 师 应 该 始 教 终 都 对 学 生 寄 予一 种 热 烈 的期 望 ,并 且要 让 学 生 时 时感 受 到 这种 期 望 . 而 使 学 生 为实 现 这 种期 望 而 付 出 艰苦 努 力 。 进 三 、 课 标 下 数 学 教 学 过 程 的 完 美 实 现 在 于教 师 与 学 生 新 的 充分 理 解 和 信任 新 课 标 下 要求 教 师充 分 理 解 和 信 任 学 生 。理 解 是 教 育 的 前 提 . 师 要 了解 学 生 的 内心 世 界 , 会 他 们 的 切 身 感 受 , 教 体 理 解 他们 的处 境 。 重 学生 , 尊 理解 学 生 , 爱 学 生 , 要 你对 学 生 热 只 充 满爱 心 , 生 就 会 朝 着健 康 、 学 上进 的方 向 发展 。 因为 “ 育 是 教 植 根 于爱 的 ” 聪 明 的教 师 总 是 跟 在学 生 后 面 ; 昧 的 教 师总 。“ 愚 是 堵在 学 生 的 前 而 ” 基 于以 上的观 点 ,教 师在 课 前 应 该认 真 了解 学 生 的思 想 实 际 、 有 的认 知 水 平 , 其 是 与 新 知 识 有 联 系 的 现 有 水 平 ; 现 尤 了 解他 们 心 中 所想 、 中 所感 。在 吃准 、 透教 材 和学 生 的基 心 吃 础 上设 计 双 重 教学 方 案 : 备教 学 目标 , 备 学 习 目标 : 教 法 , 更 备 更 要备 学 法 ; 教 路 , 备 学 路 ; 教 师 的活 动 , 备 更 备 更备 学 生 的活 动 。 如教 育 家 陶 行 知先 生 说 的 : 先生 的责 任 不在 教 . 正 “ 而在 教 学 生学 教 的法 子 必 须 根据 学 的 法 子 。” 们 的教 师 以前 在 讲 我 课 时 , 学 生 的 能力 往 往 信 任 不 够 , 对 总怕 学 生 听 不 明 白 、 记不 住 , 此 , 上 说 得 多 、 复 的地 方 多 , 学 生 说 的 机 会 并 不 因 课 重 给 多 。其 实 “ ” 只 是 浮 在表 面上 , 没 有 什 么深 度 。以讲 授 为 说 也 并 主 的数 学 教 学 过程 , 占用 了学 生发 表 自己看 法 的 时 间 . 教 师 使 成 为课 堂 上 的 独 奏 者 , 生 只 是 听 众 、 众 , 大 大 地 剥 夺 了 学 观 这 学 生 的主 体 地 位 为 了计 学 生真 正 成 为课 堂 的 主 人 . 数 学 教 学 过 程 中 , 在 教 师 不必 作 直 接 的详 尽 的解 答 . 只对 学 生 作 适 当的 启 发 提 示 , 让 学 生 自 己去 动 手动 脑 , 出答 案 , 找 以便 逐 步 培养 学 生 自主 学 习 的能 力 ,养成 他 们 良好 的 自学 习 惯 。课 上 教师 应 该 做 到 个 “ ” 学 生 能 自 己说 出来 的 , 说 ; 生 能 自己 学 会 的 , 讲 ; 不 : 不 学 不 学 生 能 自己做 到 的 . 教 。 可 能 地 提供 多 种 机 会让 学 生 自己 不 尽
估算教学“四步曲”

估算教学“四步曲”估算是计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人们进行估算的机会往往比精确计算更多。
《数学课程标准》把估算作为必须具有的数学应用技能之一,特别指出要加强估算,要求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自觉估算的习惯,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估算教学也日渐成为一线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内容,可一线教师普遍感到估算教学看似简单,实则难以把握,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估算教学活动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估算意识的培养。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普遍缺乏估算意识,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如“爸爸身高180分米,一个苹果重300千克,……”这些答案在学生作业中屡见不鲜。
其实利用生活常识,稍作估计就能推翻这些答案,学生错误原因主要是缺乏估算意识。
还有的学生为了估算而估算,往往在估算前先算出正确答案,而后根据这一答案创编一个估算的结果,这也是缺乏估算意识导致的。
只有当学生有了估算意识,才会自觉地意识到,在计算过程中,除了精算还有估算,在计算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可以灵活地运用该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从而避免“算着估”的现象。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渗透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一是培养计算前的估算意识。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在计算前进行估算,结合题目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估算的方法,在计算前多问:得数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通过算前估算,学生知道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为下面精确计算的准确性提供一个判断依据。
二是培养算后的估算意识。
计算后要多问:计算结果是否在估算的范围内?用估一估的方法看看结果是不是相差不多?是否符合实际?二、估算方法的掌握。
估算不是乱猜,而是一种数学思考,是用合理简便的方法很快知道计算结果的范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试论估算教学的若干问题

种 快速 的近似计 算 , 估算过 程 中 , 们 总是需 在 人
要 对 数 值 作 扩 大 或 缩 小 的 处 理 , 运 算 得 到 快 速 使 的进 行 , 而 对 运 算 结 果 确 定 出 一 个 范 围 , 作 出 从 或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个 估 计 , 算 本 身 对 其 估 算 结 果 有 相 当 大 的 计 ( 2) 灵 活 性 。 估 算 的 灵 活 性 包 括 计 算 方 法
[ 摘
要] 估算是数 学认知 的一个重要成分 , 估算有近似 性、 灵活性 、 阶段性和 多功 能性 的特 征。小学估
算教 学要增 强估算意识, 处理好估算与精算 、 口算 、 发展数感和解决 问题 的关 系。 [ 关键词 ] 特征 ; 小学; 估算教学
[ 图分 类 号 ] G 2 . 中 63. [ 献标识码]A 文 [ 文章 编 号 ] 17 8 1 (00 0 —02 0 63— 3 4 2 1 ) 6 04— 4
1 估 算 的 内 涵 与 特 征
估 算 ( o uain let t n 或 叫 做 计 算 的 e mp tt a s mai ) o i o
知 干 预 能 提 高 儿 童估 算 策 略 选 择 的 合 理 性 。
结 合 小学 估算 教 学 的具体 情 况 而言 , 算有 估
如下 特征 。
数 学 估 算 实 质 是 一 种 数 学 意 识 , 是 以 正 确 它 的算 理 为 基 础 , 过 迅 速 合 理 的 观 察 、 较 、 断 、 通 比 判
推 理 , 信 息进行加 工处理 , 以达到判 断 、 误 、 对 可 辨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今日我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估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种“让人高兴让人忧”的感觉。
纵观这部分学问,教材的编写意图是:〔1〕通过让学生估算需要预备多少钱购票的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精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2〕引导学生在沟通、对比中把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并明确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就是:接近精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而《数学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估算也明确要求: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它的着眼点在“结合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给予以上观点我在设计教学时选取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让解决方案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碰撞中明晰,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慢慢建构起估算的方法。
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索方法。
为了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数学课中练习的枯燥,乏味,我将练习置于游戏的情境当中,通过设置“幸运闯关”游戏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主动投入到稳固练习的环节当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课中估算时,大多数学生都采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
⑴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应当预备5000元。
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⑵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应当预备55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
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
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一、猜一猜
师:(电脑出示校园图)“同学们,谁了解我们学校多少啊!”
师:我们学校学生的人数有多少?(提供信息:大约是1700人,比1700人少)板书:1700 生1:1680 师:少了生2:1695 师:少了
生3:1699 师:对并板书:1699 1700
师:我们学校的老师人数是多少?(提供信息:大约是70人,比70人多)
板书:70
生1:71 师:少了生2:78 师:多了
生3:75 师;还是多了生4:73 师:对
并板书:73 70
师:我们的多功能教室的座位有多少个?(提供信息:大约是180个,比180个少)板书:180
生1:178 师:多了生2:177 师:真聪明
并板书:177 180
师:我们学校的电脑有多少台?(提供信息:大约110台,比110台少)
板书:110
生1:109 师:多了生2:105 师:少了
生3:106 师:你真棒!并板书:106 110
师:这些数中1699、73、177、106是什么数?1700、70、180、110是什么数?那么它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生:准确数,近似数。
约等号。
分别写出约等号。
板书:1699≈1700 73≈70 177≈180 106 ≈ 110
师:约等号象什么啊?
生1:“约等号象波浪一样,等号是直直的两个短横。
”
生2:“我觉得约等号象飘扬的国旗。
”
生3:“我觉得约等号象是等号喝醉了酒一样,歪歪扭扭的。
”
师:揭示课题,板书:乘法的估算
二、学习新课
师:学校关心每一个学生,准备购置一些物品。
师:(出示电脑)每台电脑4980元,要购买6台大约需要多少钱?
生1:4980+4980+4980+4980+4980+4980=29880
生2:4980×6=29880
生3:不对,它只要大约数,不需要准确数。
生4:4980×6≈30000 把4980看成5000,5000×6=30000,所以4980×6≈30000
师:(出示购买影碟)每张8元,要买62张,带500元够吗?
生1:62×8=496 够了
生2:60×8=480 2×8=16 480+16=496够了
生3:62×8≈480 把62看成60,60×8=480所以62×8≈480够了
生4:62×8≈620 把8看成10,62×10=620所以62×8≈620不够
生5:62×8≈600 把62看成60,8看成10,60×10=600所以62×8≈600不够
师:引导分析,准确的数是多少?哪个估计的数与准确的数最接近呢?
生:把62看成60,60×8=480最接近496
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1:“估计的数字和准确的数字相差不远。
”
生2:“估计的数字和准确的数字相差的太远的话,说明了估计的就不准确。
”
生3:“估计的数字可能比准确的数字多一点,也有可能比准确的数字少一点。
”
生4:“就是说估计的数字大约在准确数字的左右,不能多出来很多,也不能少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