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新闻精神病报道的内容分析
精神障碍情况汇报
精神障碍情况汇报近年来,精神障碍问题在我国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作为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需要对精神障碍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
下面就我所在地区的精神障碍情况进行一份汇报。
首先,我所在地区的精神障碍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精神障碍患者数量已经超过了过去五年的平均增长率,其中以焦虑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主。
这一情况与社会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次,精神障碍患者的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过去,我们所熟知的精神障碍患者多数是中老年人,但是最新的数据显示,青少年和青年成为精神障碍的高发人群。
这一情况与当今社会的教育压力、家庭关系、网络成瘾等因素有关。
另外,精神障碍患者的就诊和治疗问题也亟待解决。
由于精神障碍的特殊性,很多患者在就诊和治疗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例如,部分患者由于缺乏自我意识或者家庭成员的忽视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还有一些患者由于经济困难而无法接受规范的治疗。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关怀。
最后,我所在地区的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和融入社会的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现实中很多患者却面临着就业困难、社会歧视等问题,这对他们的康复和社会融入造成了阻碍。
综上所述,我所在地区的精神障碍情况呈现出数量增加、年龄年轻化、就诊治疗困难和康复融入问题等特点。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关注度和理解度;加大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提高患者的就诊和治疗率;同时,还需要积极推动社会各界的关爱,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重拾信心,重获健康和幸福。
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精神障碍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精神病患者调查报告
精神病患者调查报告近年来,精神病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对于这一群体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为了更好地了解精神病患者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下是调查报告的详细内容。
首先,我们对精神病患者的数量进行了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病患者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以青少年和中年人群为主。
这一现象引起了我们的重视,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精神健康问题,加强对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其次,我们对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大部分精神病患者来自单亲家庭或者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家庭。
这一现象表明,家庭环境对于精神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提倡和谐家庭关系,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家庭支持和关爱。
此外,我们还对精神病患者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精神病患者存在就业问题,其中有的因为疾病原因无法就业,有的因为就业压力导致精神健康问题。
这一现象提醒我们,社会应该给予精神病患者更多的就业支持和关爱,减少他们的就业压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
最后,我们对精神病患者的社会融入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大部分精神病患者存在社会融入问题,他们往往面临着社会歧视和排斥。
这一现象提醒我们,社会应该更加包容和理解精神病患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和关爱,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平等的社会待遇。
综上所述,精神病患者调查报告显示,精神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家庭、就业和社会融入等问题亟待解决。
我们应该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精神健康服务,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幸福生活。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精神病患者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够得到应有的关爱和支持。
精神病患者的调查报告
精神病患者的调查报告精神病患者的调查报告引言:精神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心理和行为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了解精神病患者的情况,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
通过与患者及其家人的交流,我们试图揭示精神病的现状以及对患者的影响。
1. 精神病的定义和分类精神病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的异常功能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障碍。
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精神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
每种精神病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2. 精神病患者的社会融入问题精神病患者通常面临着社会融入的困难。
由于症状的影响,他们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学习和与他人交往。
这导致了他们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增加了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3. 精神病对家庭的影响精神病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了困扰,也给家人带来了重负。
家庭成员需要承担照顾和支持患者的责任,这对他们的心理和经济状况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同时,家庭成员也可能受到患者行为的影响,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和不稳定。
4. 精神病的治疗方法精神病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心理治疗则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病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5. 社会对精神病的态度尽管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仍然存在偏见和歧视。
许多人对精神病患者持有误解和恐惧,导致他们在工作和社交场合中受到歧视。
这种态度的存在使得精神病患者更加难以融入社会。
6. 政府对精神病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政府对精神病的关注和支持逐渐增加。
政府加大了对精神病研究的投入,提高了精神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
此外,政府还鼓励建立更多的康复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和社会支持。
结论: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精神病患者面临的社会融入问题、对家庭的影响以及社会对精神病的态度。
新闻报道内容分析
新闻报道内容分析篇一:新闻内容分析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媒体报道什么样的信息,以什么样的方式报道,不同媒体对新闻不同的议题建构,形成什么样的舆论,都关系到公众对社会重大新闻事件的认识。
新闻网站不同于传统的电视、报刊和广播等媒体,在信息及时性、公开性、海量性的基础上,网络新闻专题的报道形式将各种资源进行精心整合,达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下面是对凤凰网和人民网新闻内容的简单对比在专题报道的策划中,整体新闻架构和议题设置体现网站的态度。
人民网汶川地震三周年专题从新闻动态、重建之路、各地援建、人物专访、本网专稿、视频报道、回顾5.12、地震一周年、地震两周年等几个方面呈现全部新闻架构,突出了国家权威,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传播。
首页先是以汶川新景象作为由头,再从高层动态、本网专访、时评以及政府等方面的新闻来呈现人民网作为政府耳目喉舌的正面报道给予群众信心和温暖的作用。
而凤凰网则从最新报道、图集、汶川地震网上数字展馆等几个大的方面来报道。
首页开头是由两条比较重大新闻来引入,接着是最新报道,往下则是图集方面的特别策划、系列专题、图说三年之变、重建家园、重拾希望、重塑未来等几个版块图片。
严重精神障碍情况汇报
严重精神障碍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作为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我认真负责地对我所辖范围内的严重精神障碍情况进行了汇报和分析。
首先,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所辖范围内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这些患者大多数为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等严重精神障碍疾病。
他们的病情严重,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精神障碍患者的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一方面是由于生活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等原因导致的精神障碍病例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关注和帮助不足,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从而加重了精神障碍患者的痛苦和社会负担。
再次,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提高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关注和帮助,加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服务等。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监管和管理,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和康复,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最后,我要呼吁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朋友,关注精神障碍患者的生存和发展,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精神障碍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康复,重新融入社会,为社会健康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我对我所辖范围内的严重精神障碍情况进行了汇报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共同努力,为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随着现代社会压力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疾病已经成为日益普遍的健康问题。
而住院精神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和长期的医疗干预,往往更容易受到医院感染的威胁。
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分析,对于提高医院感染预防工作的效果和精神病患者的康复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现患率调查结果我们对某精神病医院2019年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该医院2019年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8%,明显高于一般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
二、现患率调查原因分析医院感染是由医院内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而住院精神病患者更容易感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免疫功能下降:精神病患者长期处于压抑、紧张、抑郁的状态下,免疫功能往往会受到影响,抵抗力下降。
2. 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精神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而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造成免疫功能的下降。
3. 自我卫生能力较差:精神病患者的自我卫生能力常常较差,不注意个人卫生,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4. 管理不善:精神病患者需要长期留院治疗,而因为人手不足、医疗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常常不能得到充分的实施。
三、如何降低医院感染现患率为了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医院和医护人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患者的自我卫生教育:医护人员要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自我卫生教育,引导他们学会正确的洗手、采取个人卫生措施等,提高自我卫生意识。
2. 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医院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加强对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管理。
3. 规范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医院感染防治的效果。
4. 完善医疗设施:加大对医疗设施的投入,提高医院的环境卫生水平和空气质量,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5. 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的监测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医院感染的问题,降低医院感染的现患率。
关于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新闻评述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很有可能像“顺奸”“休假式治疗”一样进入新闻史。
南京脑科医院通过这种方式普及了一种精神病学知识。
这几天,患有这种病的人明显增多。
网民纷纷表示:别惹我,我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别以为这是玩笑。
听说过“被精神病”,咱们还有主动精神病,拿精神病当护身符的确有其事。
同样在南京,2009年发生过一起家庭纠纷。
南京张女士丈夫的前妻陶某,突然带了两个人将张女士痛打一顿。
之后,警方表示陶某不需要承担法律和民事赔偿责任,理由是陶某有精神残疾证。
后来记者找到陶某,暗访中陶某承认她的精神残疾证是找关系弄来的。
顺便说一句,当年给陶某发放精神残疾证的也是南京脑科医院。
南京宝马肇事案的司法鉴定结果是,肇事司机王季进“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所谓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是指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显然,如果这一司法鉴定生效的话,造成两死一伤的惨烈撞车案的王季进很有可能会减轻处罚。
所以说,得精神病也是有好处的。
难怪已经有病友向各大精神病医院发出信号:三十万求一张急性短暂性精神病证明,我有几个仇人需要撞死。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到底是个什么鬼?在精神病学上,的确有这么一种病。
教科书上说,这种精神病的特点是起病急骤,病程较短,主要表现是片段幻觉、妄想等精神病障碍,少则几天,多则一个月,病人可自行痊愈。
可是教科书上又说了,受到外界突然刺激,一个正常人或多或少都可能出现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症状。
按照这个逻辑,一个人杀人放火时,也有可能是患上这种病,毕竟一个人在犯罪时,精神表现往往是不正常的。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难道所有犯罪都可以这种精神病作为脱罪的理由吗?再来看看南京脑科医院事后对该司法鉴定过程的解释,你会看到,精神病专家鉴定王季进是否患病的手段并不是某种精密的仪器,主要是根据王季进的神情、语言、行为表现,并根据其亲属对王季进的描述做出的判断。
换句话说,对王季进的鉴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如何正确报道精神病有关的新闻
三.自發採訪
*若事前讀過關於精神病患者甚少
使用暴力的文章,或看過關於傳 媒如何對精神病有偏見的報道, 即使再看到涉及精神病患者的誇 張報道,受眾對精神病的恐懼會 較少,對他們在社區生活方面也 較少抗拒。
傳媒應多提供資訊,讓大眾認識
精神病患,例如: 多作精神病康復者成功重投社會 的報道 多作有關精神病患者、康復者家 人支持的報道 監察政府對精神病患者及康復者 的支援是否足夠
對瘋漢、傻漢等負面詞語習以
為常 恐懼精神病患者
C.*美國研究
報道手法對讀者有直接影響 Girl, 9, Stabbed to Death at Fair: Mental patient Charged
研究發現
看過詳述犯案經過的學生,比看過對事 件作平實報道的學生: 1. 對精神病有更多的負面看法 2. 更多認為精神病患者是危險的,需要 更多監管,以及較不為社區接納 3. 較多人認為他們是恐懼和憂慮的來源
者只佔少數 指出如何協助精神病患者康復 指出如何協助精神病康復者重投社 會
7. 跟進報道
探討慘劇發生的原因,提出改
善的措施 舉例:平機會代告政府歧視勝 訴一案,跟進政府部門有否改 變招聘政策
8. 避免將事主定型
如事件與事主是否有精神病沒有 一定關係,不必一開始就提到事 主有精神病。如事主是精神病康 復者,而事件與他曾否患過精神 病無關,應索性不提他是精神病 康復者
5. 採用平實的寫作方式
遣詞造句要中肯,避免採用煽情的字
句,例如:狂性大發 不必繪形繪聲地詳細描述血案的每一 個細節,令受眾驚恐 避免採用含貶義或歧視性的詞句,例 如行動古怪、傻、癲等字眼 避免採用血淋淋的照片
6.平衡報道-- 訪問相關的專業人 士提供資料
新闻分析分析新闻事件和报道的内容
新闻分析分析新闻事件和报道的内容新闻分析一、引言新闻作为传媒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将事件和信息传递给公众的角色。
新闻报道既是信息的传递者,也是对事件的分析和解读者。
本文将通过对新闻事件和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传递信息、引发公众讨论以及塑造舆论等方面的作用。
二、新闻事件的内容分析新闻事件作为新闻报道的核心,其内容分析是理解和解读新闻报道的重要基础。
在对新闻事件进行内容分析时,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事件的背景和起因: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情况以及导致事件的各种因素,有助于我们对事件的全面理解。
2. 事件的主要参与者和相关方:通过分析事件中的各个参与者和相关方,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在事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他们的态度和观点。
3. 事件的发展和影响:通过分析事件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了解事件的各个阶段以及这些阶段对事件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分析事件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三、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新闻报道是将新闻事件传递给公众的重要手段,其内容分析对于了解报道的角度、立场和表达方式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新闻报道内容进行分析的几个要点:1. 新闻标题和导语:新闻标题和导语通常是报道的开端,也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关键。
通过分析标题和导语,我们可以了解报道的主题、焦点以及对事件的评价。
2. 事实陈述和证据支持:新闻报道应该基于事实,通过对事件的陈述和支持的证据,读者可以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以及报道的可信度。
对于事实的准确陈述和证据的合理运用,是新闻报道重要的内容要求。
3. 观点表达和评论分析:新闻报道除了传递事件的事实,也会涉及对事件的观点表达和评论分析。
通过分析报道中的观点和评论,我们可以了解作者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事件的解读和评价。
四、新闻分析的作用新闻分析是一种对新闻事件和报道的深入思考和评估,其作用不仅仅在于了解事件和报道的内容,更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传递信息和引发讨论:新闻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和报道的内容,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301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调查分析
能状况较治疗 前 均有 明显改 善 , 两组 问差 异无 统 计学 意 但
义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后血脂较 治疗前 明显下降 , 与对照 组 比较 P<0 0 .5有统 计 学意 义 , 疗组 未 出现 明显 不 良反 治
应。
因素则参与 了所谓的第二次 打击 , 即“ 此 二次 打击 ” 学说 。
文章编号 :
17 0 6 (0 2 0 0 1 62— 3 9 2 1 ) 3— 30—0 2
精神病患者是一 个特 殊的群 体 , 与一 般人群 相 比, 医 对 疗护理 、 精神慰藉等方 面的需求更 加强烈 。精神 病患者 常有
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共存 , 造成精 神疾 病和躯体 疾病相互 影 响 。我们对 2 1 年 7月前在我院住院 治疗 时间超 过半年 的 0 1
参 考 文 献
[ ] 池肇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病致肝 细胞癌 的现 状与展望 [ ] 1 J.
临 床 肝 胆 杂 志 ,0 9 2 2 :3 2 0 ,5( ) 9 .
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从大豆 中提取 的 , 中含人体 内不 能 其 合成 的必需磷脂 ( P ) P E C ,E C与肝 细胞膜 上的磷脂 相 同, 能
/
视。
精神病 患者 的躯 体共病具有普遍性 , 且造 成精神 与躯体
疾病相互影 响 , 并影 响到疾 病 的各个方 面 , 精神 病患 者往 往要长期服药 , 与药物相关 的不 良反 应对躯体 的影 响是 合并
躯体疾病 的重要 原 因, 常为慢 性终 身性 疾病 , 危害 在于 常 其 病痛 、 伤残和死亡 , 前、 提 加重患者 的不 良转 归 。对慢性 疾病 的预防应从服药 早期 开始 , 以延缓疾 病发展 , 高生活质 量 , 提 延长寿命 。精神 病人 做为一 个特 殊 的群体 , 史长 , 质相 病 体 对差 , 患疾病种类多 , 预防保健 、 所 在 疾病治疗 和康复 服务等 方面有着特殊 的要求 , 和普 通慢 性病 患者 疾病 预 防一样 , 坚
主流媒体关于对精神病报道的分析
主流媒体关于对精神病报道的分析作者:舒存叶孟杨来源:《今传媒》2017年第04期摘要: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者一个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
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1992-2013年的22年对精神病的报道进行分析,探讨主流媒体如何构建与呈现精神病议题,以及这一呈现方式在22年间的变化。
研究发现媒体对精神疾病的报道存在“事件性”报道的倾向,精神病患者在媒体中的形象被扭曲和妖魔化。
关键词:大众传媒;精神病患者;身份建构;形象建构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4-0050-03一、引言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数据,我国15岁及以上成年人精神疾病患病率约为17%,重度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
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1]。
2003 年至 2008 年,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增长了50%以上。
中国精神病患者庞大的数量以及惊人的增加速度,已成为我国精神卫生领域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对精神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控制,保障精神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利益,构建一个和谐的、充满人性色彩和人文关怀的社会是当下的重要课题。
精神病患者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徘徊于社会主流之外,长期被忽视、被误解。
“社会歧视是影响精神疾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少精神病人因病产生耻辱感而‘讳疾忌医’,并且在病愈后回归社会时屡受排斥”[2]。
而媒体作为健康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受众了解精神疾病的重要途径。
在引导受众对于精神疾病的认知、改变公众对与精神病患者的刻板印象,以及减少受众的偏见方面至关重要。
媒体在相关报道中持怎样的立场,是否致力于促进公众对精神基本的正确认知,消除大众的偏见,将是本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
本文选择了《人民日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二十二年来关于精神病的报道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报道特点、精神病患者在媒介报道中的形象呈现等方面,解读媒介对精神病这一议题的认知改变。
对新闻内容的分析报告
对新闻内容的分析报告
根据对新闻内容的分析,以下是报告的内容:
1. 新闻概述:
- 概述新闻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涉及的主要人物或组织。
2. 事件经过:
- 对新闻报道的事件经过进行详细的陈述,按照发生的顺序逐步呈现。
- 描述事件中的重要细节和背景信息,提供相关的数据、引用和证据。
3. 影响和后果:
- 分析事件对相关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影响和后果。
- 探讨事件可能引发的变化和衍生出的问题。
4. 反应和意见:
- 概述各方对事件的反应和意见。
- 引用相关人士、专家或组织的观点,分析不同观点之间的异同和争议。
5. 背景和根源:
- 研究事件背后的根本原因和相关的历史或社会背景。
- 探究事件的远因和近因,并评估其持久性和影响力。
6. 启示和教训:
- 总结从事件中学到的启示和教训。
- 强调应该采取的行动或政策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7. 展望未来:
- 分析事件可能对未来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 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预防措施。
8. 结论:
- 简明扼要地总结整个报告的重点和要点。
- 强调读者应该关注的关键信息和核心观点。
注意:在分析报告中,每个部分的长度和详细程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确保数据和信息来源准确可靠,引用时注明出处,并避免错误的偏见或主观评价。
文章应尽量客观、中立地陈述事实和观点,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2007-2012年精神卫生大众媒体报道分析
【 关键词 】 精神卫生 ; 大众 媒体 ; 主题报 道 ; 内容分析 ; 回顾 分析
中图分类号 : R3 9 5 . 6 , R 7 4 9— 0 1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6 7 2 9 ( 2 0 1 3 ) 0 1 0— 0 7 2 3—0 6
类 型主要是消息 ( 占5 0 . 5 %) ; 信息 主要来 源于医学 专业人员 ( 占6 5 . 6 %) ; 媒体 主要关 注的精神 障碍是抑 郁 症( 占1 1 . 1 %) 。结论 : 现 阶段精神卫生 报道存 在短期 化 、 表面 化 、 事件 化等 问题 , 建议 强化媒 体职业 健康 素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r e v i e w t h e m e n t a l h e a l t h t o p i c r e p o r t s o n s o m e o f t h e m a s s p i r n t m e d i a , a n d t o p r o —
中 国心理卫生杂志
2 0 1 3年
第2 7卷
第 l 0期
7 23
・
精神 卫生 政 策 ・
2 0 0 7— 2 0 1 2年 精 神 卫 生大 众媒 体 报 道 分 析
杜 鹃 孟 宪鹏 宋 军 魏 怡真。 黄月明
( 中共北 京市 委党校 , 北京 1 0 0 0 4 4 中国健 康教 育 中心/ 卫 生部新 闻宣传 中心, 北京 1 0 0 0 1 l 1 0 0 7 3 0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北京 1 0 0 0 8 9 通信作者 : 孟宪鹏 mx i a n p e n g @1 2 6 . c o m) 北 京协 和 医院 , 北京
精神病患者撞墙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精神病患者撞墙不良事件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对一起精神病患者撞墙不良事件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总结事件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以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安全管理水平。
【引言】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异常与冲动是常见的现象,精神病患者的不良事件可能给自己、他人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本报告分析了一起精神病患者撞墙事件,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护理和管理提供参考。
【事件背景】日期:XX年XX月XX日,地点:XXX精神病院,患者:XXX,男,XX岁。
【事件经过】患者XXX在某日下午突然情绪激动,不断咆哮,随后开始狂奔,并在走廊中撞墙。
撞墙过程中,患者头部受到较大冲击,且撞墙处墙面受损。
【原因分析】1.诱因分析:a)患者心理压力过大:可能与过度焦虑、抑郁、不适应环境等因素有关。
b)治疗失效或副作用:可能由于药物疗效不理想或出现副作用,导致患者情绪波动。
2.现场环境分析:a)不良环境刺激:走廊狭窄、拥挤,容易引发患者焦虑,进而发生冲动行为。
b)安全设施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撞墙防护措施,无法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
3.护理管理分析:a)监管不到位:患者管理不及时、不全面,缺乏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措施。
b)治疗方案不完善:患者的治疗计划和方案不足以满足其个体化治疗需求,无法有效控制其情绪波动。
【问题总结】1.缺乏有效的精神状态评估和监测措施。
2.患者周围环境没有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
3.缺乏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和方案。
【改进措施】1.加强护理团队的培训,提高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提高对精神病患者的管理能力。
2.建立完善的精神状态评估和监测机制,每日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状态评估,随时了解患者的情绪波动。
3.改善环境设施,加强走廊的宽敞程度,增加摆放安全防护垫等设施,保障患者在行动过程中的安全。
4.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和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目标和措施,以便更好地控制患者的情绪波动。
5.加强与家属的沟通,提醒和指导家属在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管理和照顾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患者可能发生的行为异常。
精神病患者突发事件报告
精神病患者突发事件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精神病患者由于其病情的特殊性,有时可能会发生突发事件,给自身、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下是对一起精神病患者突发事件的详细报告。
一、事件背景患者_____,男/女,_____岁,患有_____精神疾病(具体病症),病史_____年。
患者一直以来在_____(医疗机构名称)接受治疗,病情相对稳定。
然而,近期由于_____(触发事件的原因,如停药、生活压力等),导致病情出现波动。
二、事件经过事发当日,患者在_____(事发地点)突然出现情绪激动、行为失控的情况。
据现场目击者描述,患者大声喊叫、挥舞手臂,并试图攻击周围的人员。
周边群众感到惊恐,纷纷躲避。
附近的保安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了异常,并迅速采取行动,试图安抚患者的情绪。
但患者的情绪愈发激动,对保安人员的劝阻置若罔闻。
随后,警方接到报警赶到现场。
面对警方的劝导,患者仍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且行为更加具有攻击性。
为了确保现场群众的安全,警方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使用适当的警械将患者制服。
在制服患者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身体的擦伤和轻微的软组织损伤。
但在警方的谨慎处理下,未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三、应急处理措施1、医疗救治患者被制服后,立即被送往附近的_____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医院迅速组织了精神科专家团队对患者进行会诊,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措施,患者的情绪逐渐稳定,身体的伤势也得到了妥善处理。
2、心理疏导在治疗患者身体伤势的同时,医院还安排了专业的心理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通过与患者的耐心沟通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了解自己的病情和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3、家属安抚相关工作人员及时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向他们通报了患者的情况,并安抚家属的情绪。
家属在了解情况后,对处理措施表示理解和支持,并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工作。
4、现场秩序恢复警方在事件处理完毕后,迅速清理现场,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2012-2020年我国报纸精神障碍患者报道的内容分析
2012-2020年我国报纸精神障碍患者报道的内容分析范鑫;谢斌;张伟波;郭延萍;蔡军【期刊名称】《医学与社会》【年(卷),期】2023(36)2【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报纸中精神障碍患者主题新闻报道的内容特征与变化趋势,为完善相关精神卫生法规政策提供参考。
方法:在慧科新闻数据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报纸,通过关键词检索,收集2012-2020年精神障碍患者相关主题新闻报道共989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媒体性质、新闻主题、报道信源等进行定量编码分析。
结果:精神障碍患者主题报道数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013年报道数量最多(305篇,占30.8%),之后逐年递减;非党报类的报道数量每年均高于党报类;报道主题最多的是司法实践与公民权利(377篇,占38.1%);党政机关(454篇,占45.9%)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结论:近年来精神障碍患者主题新闻报道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呈现出事件性、非党报集中性、媒体聚集性等特点,建议政府加强政策引导,落实有力举措,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相关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客观全面传播。
【总页数】5页(P74-78)【作者】范鑫;谢斌;张伟波;郭延萍;蔡军【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心理健康管理研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3.2【相关文献】1.2007-2012年我国部分主流报纸精神卫生报道内容分析2.《北京宣言》通过后我国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新进展——基于政府公报、报纸报道和期刊文献的内容分析3.《北京宣言》通过后我国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新进展r——基于政府公报、报纸报道和期刊文献的内容分析4.中国主流报纸老年报道的框架构建--基于《人民日报》2000年至2013年的老年报道内容分析5.我国报纸扶贫报道的内容分析(2011—2020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神科患者新闻稿
精神科患者新闻稿介绍在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下,人们面临日益增多的压力和挑战,精神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对于精神科患者来说,他们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关爱和支持。
本新闻稿将就精神科患者的情况进行探讨。
精神科疾病患者的现状在现代社会,精神疾病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4亿人患有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
这些疾病不仅影响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也对他们的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常见的精神科疾病1.抑郁症2.焦虑症3.双相情感障碍4.精神分裂症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产生各种不同的症状,例如情绪低落、失眠、恐慌、幻觉等。
患者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自卑,这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社会对患者的态度由于缺乏对精神疾病的了解和认知,许多精神科患者面临着社会歧视和排斥。
他们经常被视为“不正常”或“有问题”的人,这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伤害和压力。
这种偏见不仅影响到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阻碍了他们寻求帮助和康复的意愿。
改善精神科患者的生活为了改善精神科患者的状况,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供支持和关爱。
提高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认知人们应该接受更多关于精神疾病的教育,了解疾病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只有通过增加认知度,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处境,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支持。
搭建支持网络社会应该建立起一个由专业人士、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组成的支持网络。
这样的网络可以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信息咨询和公共资源。
同时,家庭成员也需要得到相应的帮助和培训,以更好地照顾和支持患者。
提供适当的就业机会精神科患者常常面临就业困难,这会导致他们进一步失去自信心和独立性。
社会应该提供适当的就业机会,帮助患者融入工作环境,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社会可以提高公众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强个人心理健康意识。
此外,也需要加强对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人们提供正确认识及适当的心理健康知识。
整理——精神病情分析报告材料
精神病的分析第一:精神病的定义:定义:精神病是指一组严重精神障碍的疾病,指感知、记忆、思维能力受损,情绪反应与行为不适应,常出现各种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理症状,同时现实检验能力和社会功能严重下降,自知力缺乏,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
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显著偏离正常,以精神病症状和社会功能下降,包括传统概念中的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等。
第二:引发精神疾病的五大原因:精神疾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因素一、遗传因素:二、心理素质因素:不良的或易感的心理素质,三、理化、生物性因素:各种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外伤、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人脑的正常机能,而引起精神病。
四、社会心理因素:天灾人祸、事业成败、人际关系纠纷及长期精神紧张与情绪波动等社会心理因素,都能影响机体正常生理机能,出现心理生理反应,甚至促发心身疾病及各种精神障碍。
五、人体机能状态:如过度疲劳、睡眠缺乏、酗酒均可诱发精神疾病。
第三:精神病的一些症状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为:感觉障碍:包括为感觉过敏、减退、倒错、内感性不足等。
知觉障碍:包括错觉、错视、幻觉和感知综合症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奔逸、迟缓、贫乏、松驰、病理性赘述,思维不连贯,中断,云集,象征性思维。
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持续重复模仿,刻板性等言语,以及思维妄想,释意妄想,形象性妄想。
思维插入等。
注意障碍:包括主动注意障碍和被动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障碍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悲、忧等的体验和表情。
常见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欣快、低落、焦虑、脆弱、激动,迟钝、淡漠、倒错、恐怖,矛盾等。
意志行为障碍包括意志增强、减退、缺乏、倒错、矛盾、木僵、违拗以及动作刻板、模仿、作态与行为怪异等。
第三:精神病与神经病的区别社会上不少人由于缺乏基本医学常识,常将精神病误称为“神经病”,它们都属于神经系统的障碍。
精神病是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出现了障碍,常常表现为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反常,如言语错乱、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沉默少语、敏感多疑、烦躁易怒、哭笑无常等。
精神病患者情报信息春季分析报告
精神病患者情报信息春季分析报告严格落实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职责。
各村要对每名精神障碍患者落实1至2名家属或者亲属作为监护人,关心精神病人的思想和生活状况。
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期间,监护人必须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实施严格监管。
要分解责任,明确专人,落实专人对本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的包保责任,落实关爱措施,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有些患者家庭经济困难,治疗费用对于特别严重的及时向公安部门备案,社区民警协助管控。
切实加强相关治安防范措施。
各村对本辖区内出现急性发作的易肇事肇祸的精神障碍患者,要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确保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及时救治。
若有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要迅速与派出所和街道联系,采取坚决措施果断处臵。
坚决防止发生危害社会的严重后果。
各村、社区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者服务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在改善民生和社会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完善和创新特殊人群管理服务。
各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和“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的要求,把这项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臵,切实抓好抓紧抓出实效。
沈阳万科城精神病半夜演讲
沈阳万科城精神病半夜演讲(原创版)目录1.沈阳万科城精神病半夜演讲事件概述2.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3.我国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和治疗4.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认知和接纳程度5.如何提高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和理解正文近日,沈阳万科城一名精神病患者在半夜发表演讲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
视频中,该名精神病患者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和激动,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据了解,这名精神病患者是沈阳万科城的一名业主,患有精神疾病多年。
此次半夜演讲事件,可能是由于他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些压力或困扰,导致病情加重。
精神病患者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因为疾病而遭受到各种各样的困扰和痛苦。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加大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和治疗力度。
在政策上,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包括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
在实践中,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也积极开展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精神病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尽管政府和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和治疗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认知和接纳程度仍然有待提高。
一些市民对精神病患者存在偏见和歧视,认为他们是“疯子”或“怪物”,不愿意和他们接触和交流。
这种偏见和歧视不仅对精神病患者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和伤害,而且对他们的康复和治疗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提高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和理解,是当前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首先,政府和医疗机构应该加大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力度,让市民了解精神病的本质和特点,消除对精神病患者的误解和歧视。
其次,市民应该树立正确的精神卫生观念,尊重和关爱精神病患者,给予他们平等和尊重。
最后,家庭和社会应该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在关爱和温暖中康复和成长。
总之,沈阳万科城精神病半夜演讲事件引起了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关注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新闻”精神病报道的内容分析摘要:本研究使用内容分析研究法,通过对2001年至2008年“百度新闻”中精神病报道的抽样分析,旨在把握大众传媒对“精神病”议题构建的总体特征。
研究发现,大众传媒对精神疾病的报道脱轨于健康传播路径,在“精神卫生日”和平日报道中存在着总体风向的差异。
另外,大众传媒对精神病人存在“妖魔化”倾向,且缺乏对精神疾病防治和相关体制的结构性反思。
关键字:百度新闻;精神病报道;内容分析研究目的与意义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现在各类精神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13.4%,全国约有1600万人受到精神病的折磨。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全民化和低龄化。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对精神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控制,如何保障精神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利益,如何构建一个将精神病人融入其中的和谐的、充满人性色彩和人文关怀的社会是当下的重要课题。
在福柯的《疯癫与文明》中,我们从历时的维度看到在西方社会中,精神病人是如何作为一个具有特殊隐喻的群体被不断排斥在常人社会之外,并被加诸各种奇异的治疗方法和非人道的对待。
时至今日,精神病患者依然被视为社会中的“异类”和“他者”,被贴上各种各样名不副实的标签,生活在人们怀疑和鄙弃的目光中。
与作为“虚弱无力、需要他人照顾”的弱者化表征的一般性疾病相反,“精神病”往往让人联想到“狂躁”、“暴力”和“无理智”——在这种态度的形成过程中,大众传媒的符号构建和涵化功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当下媒体中对精神病的报道强度和方式,勾画出媒体报道的群像,可以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和理性判断媒体与塑造大众精神病相关文化心态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发现媒体语境对于“精神病”偏见与误读。
另外,从更为实际和宏观的层面而言,精神疾病关涉到人类健康、疾病文化以及各种伦理、法律等各种重大课题。
在健康传播维度中,大众传媒在专家意见与公众健康意识之间扮演着桥梁角色,成为疾病防治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这项研究同时也有助于指导媒体如何在精神疾病防治和普及相关的健康知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关研究回顾美国学者Burgner. G .Cross、Wahl. O. F、Roth..R、Rose .D、Wilson. C 、Stuart. H 等学者在对近十年来的纸质和电子媒体研究中发现,大众传媒是公众对于精神病患者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最主要来源。
但是,不论在娱乐节目还是新闻报道中,媒体都倾向于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负面的再现,给他们贴上暴力和犯罪的标签。
而且,媒体的负面呈现对公众态度具有一定的涵化作用,使公众对精神病患者产生了不恰当的排斥、歧视和恐惧心理。
在国内,目前大陆对精神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法学、犯罪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基于传播学的研究尚是一片空白。
王正祥在《国外媒体精神病患者负面再现研究及启示》(2007)一文中回顾了国外学者对精神病患者在媒体中形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国内的同类研究提出了展望。
港台方面,王美珍的《台湾报纸对精神病患烙印化之初探》(2004)探讨了台湾的纸媒对精神病患者形象塑造上存在的刻板印象。
研究方法和理论工具话语分析大师米歇尔·福柯认为,“话语与权力密不可分……话语是各种机构通过一种界定和排斥的过程运用其权力的手段”。
在一个带有后现代特征的大众媒体环境中,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不再将媒体“看做传送信息和思想的中性的工具”,而是看做文化构建和权力生产的重要中介。
“媒体和社会并不是分离的,相反,社会性不断在媒体里得到定义。
或者,如后现代主义者所说,媒体即社会。
”因此,“精神病”这一能指不断地被大众传媒所阐释和定义,并在知识生产的层面上固化为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常识。
本文通过对精神病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旨在探讨近年来大众媒体如何对“精神病”和“精神病人”进行话语构建,以这种构建过所呈现的群体心态与权力关系。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明显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选择“百度(baidu)新闻”作为具体的分析对象。
“百度新闻”是从全国多家媒体中选择新闻刊载的,也是国内最权威、覆盖面最广的新闻搜索引擎,对“百度新闻”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国内媒体对“精神病”议题的总体报道情况。
在时间范围选定为具有完整新闻资料的最近五年,即2004年至2008年。
在样本抽样方法上,考虑到搜索引擎中的新闻样本量过于庞大,本研究采用等距抽样,选取2004年至2008年五年间每月10日的新闻报道。
而样本则由在“百度新闻高级搜索”中输入关键字“精神病”产生,关键字的出现范围包括标题或正文中。
10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精神卫生日”,抽取每日10日的报道将使样本数据具有对比价值,并可借以分析国家对精神病的主流宣传导向。
本研究对分析单位做了如下界定:目标媒体在选定时间范围内以精神病及其精神病人为主要议题的报道。
(二)类目构建参考关于健康传播及精神病研究的相关文献,结合媒体相关精神病报道特点,本研究为内容分析制定了以下类目①议题;②消息来源;③报道类型;④是否配图;⑤报道语言其语气;⑥直接引语;⑦细节描写;⑧报道篇幅。
具体分述如下——①议题:1、精神病人相关暴力、犯罪及扰乱社会秩序(其中a、精神病人为施暴者或实施犯罪者;b、精神病人为受暴者或犯罪受害者;c、精神病人自残;d、精神病人扰乱社会秩序);2、精神病防治、宣传工作及医疗知识普及;3、对精神病人的慈善活动与施援;4、名人八卦;5、精神病人的社会活动;6、精神病相关政策及法规;7、精神病人权益维护;8、对精神病人的态度,包括精神病人家属和社会民众对其的态度。
②消息来源:1、警方及司法部门;2、精神病患及其家属;3、医护人员及专家学者;4、政府卫生部门;5、民间;6、记者或媒体本身;7、来源不明;8、其他。
③报道类型:1、消息;2、通讯;3、评论;4、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及访谈;5、科普信息、文摘及资料;6、其他。
④是否配图:0、无;1、有。
⑤报道语言其语气:1、正面。
包括对精神病人关怀、鼓励、同情、肯定、赞美、反歧视以及呼吁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正面情绪。
2、中性。
报道时客观中立,不带明显感情色彩;或者同时带有正面和负面两种情绪。
3、负面。
包括精神病人谴责、歧视、厌恶、恐惧、犯罪论及丑化等。
⑥直接引语:0、无;1、1-3处;2、4处及4处以上。
⑦细节描写:0、无;1、1-3处;2、4处及4处以上。
⑧报道篇幅:1、200字以下;2、200-1000字;3、1000-3000字;4、3000字以上。
资料分析与讨论对资料的分析将从总体分析、“世界精神卫生日”报道分析以及“暴力和犯罪框架中”中的报道分析三个维度展开。
一、精神病报道的总体概况2004年至2008年每月10日的“百度新闻”精神病报道数量分布如下表所示:从总体报道数量来看,2004年至2008年“百度新闻”精神病报道样本总量共354篇。
以年为单位,5年内的峰值出现在2006年(83篇),谷点则出现在2004年。
但是,从图1.1我们不难发现,5年来报道样本数量走向尚属平稳,并没有出现较为激烈的变化。
从图1.2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每月10日的报道数量都处于顶峰,并远远高于其他月份。
历年来10月10日的报道数量总和占样本总量的35.88%。
10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世界精神卫生日”,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并呼吁公众消除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和偏见。
我国卫生部从2000年起加入到精神卫生日的主题宣传中,并会在当天开展大量相关活动。
所以,“精神病”这个议题在10月10日具有相当高的新闻价值,成为媒体的“众矢之的”,这一点在我们的数据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关于精神卫生日报道的具体分析,我们将留到第二部分具体展开。
二、精神病报道内容分析“精神病”这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即被抹上贬义色彩的词语形象在媒体中是在何种框架中被呈现的?这些呈现在是否渲染了某些主观感情色彩?媒体是否在不经意间消解或者固化某些精神病的隐喻性内涵?这些都是我们试图在下面的内容分析中试图探索的问题。
1、精神病报道的议题分布作为有别于我们日常话语中的“疾病”所指的“特例”,精神病报道在媒体话语中与往往有别于其他健康报道。
本应作为健康传播重中之重的“精神病防治、宣传工作及医疗知识普及”议题并没有在样本中显示出优势,相反,精神病报道更多地被媒体置于“暴力、犯罪及社会秩序”的框架之下。
家庭及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态度”议题处于第三的位置。
可见,与一种“疾病”的内涵相比,精神病更多地被人格化,与“社会秩序”、“越轨”和“暴力”等想象联系在一起。
从图2.2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世界精神卫生日”以外,“暴力、犯罪与社会秩序”、“对精神病人的态度”、“精神病人权益维护”、“精神病人的社会活动”和“对精神病人的慈善活动和救援”这四个带有浓重和“人格化”和“社会化”色彩的议题在所有样本议题中占了很高的比重,达到70.67%,其中“暴力、犯罪和社会秩序”议题高达半数。
而“精神病防治、宣传工作及知识普及”仅占12.89%。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报道中这一议题的报道高达44.09%。
也就是说,国家卫生部对精神病知识的宣传工作仅是乘“一时之兴”——在一天之内的集中轰炸,而不是和风细雨、日积月累的教化与普及,恐怕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公众对“精神病”的刻板印象,也无法使公众对“精神病”有更为科学全面的认识。
2、精神病报道类型分布从精神病报道的类型维度分析,“消息”类型处于绝对优势,比例高达79.10%,其次分别为“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及访谈”、“科普信息、文摘和资料”、“评论”和“通讯”,其比例皆不足10%。
在仅有的10篇评论中,报道的议题却触及到了精神病最应关注的几个层面,其中包括“呼吁公众消除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对精神病人的救援”、“呼吁立法机关加快精神卫生立法脚步”、“提请家属加强对精神病人监护”、“希望尊重精神病人的权利”等,并且报道中皆流露出对精神病患者这一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
这些评论代表着有具有良知和远见的媒体人对精神病人与社会所做的深刻思考,但遗憾的是,这些正面的声音被大量无聊、庸俗和低级的新闻报道所淹没,难以进入公众视野并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33篇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和访谈中,有12篇对社会和家属对精神病人的态度做了深入的探讨和反思——精神病人家属如何面对亲情与攻击性病状的两难?社会应对精神病人采取救援抑或管制?在这部分探讨中,“关爱”和“救助”成为贯穿始终的关键字,正面的声音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但在对精神病人更加强势的暴力性、攻击性描述之下,理性、冷静的思考如何能够在媒体话语中突围成功并得到进一步彰显,则需要新闻业界人士的进一步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