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
免疫组化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临床意义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检测方法,通过使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的结合来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的表达。
它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和临床意义。
其次,免疫组化可以评估疾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
通过检测一些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肿瘤的发展和预后。
许多肿瘤相关的标志物在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复发率和治疗反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HER2是一种与乳腺癌相关的标志物,高表达与肿瘤侵袭性增强和预后不良有关。
免疫组化检测HER2的表达水平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的预后,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免疫组化还可以指导个体化的治疗。
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不断发展,针对特定蛋白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疫组化可以检测特定蛋白的表达水平,帮助医生选择适合患者的靶向药物。
例如,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药物如赫赛汀和曲妥珠单抗可以用于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另外,免疫组化在预防和筛查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组化可以检测一些早期癌变的标志物,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例如,在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中,可以通过检测HPV病毒蛋白的表达来判断患者患有高危型HPV感染,从而及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预防。
总结起来,免疫组化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临床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区分疾病,评估预后和治疗反应,指导个体化的治疗,并在预防和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方法的不断改进,免疫组化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并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
免疫组化临床意义
临床免疫组化意义1、恶性肿瘤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 4 项: P-gP, GSTπ, TOPOⅡ, Ki-67 。
2、乳腺癌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7 项:P-gp ,GSTπ,TOPOⅡ,Ki-67 ,ER,PR,C-erbB-2。
3、意义:标记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1)、多药耐药基因蛋白( P-Gp)药泵作用胞膜 / 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以下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2)、谷光甘肽 S 转移酶( GSTπ)解毒作用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以下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3)、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靶点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对以下药物越无效: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 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4)、雌激素受体( ER)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医治越无效,预后越好。
(5)、孕激素受体 (P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医治越无效,预后越好。
(6) 、C-erbB-2 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水平越高。
ER、PR阳性而 C-erbB-2也阳性者,用三苯氧胺医治成效不好。
(7)、 Ki-67 细胞增殖标记 , 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增殖越快,恶性水平越高。
Ki-67 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 G0期缺如,其和很多肿瘤分化水平、浸润、转移、预后亲近有关。
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
(8)、 CEA 少量腺癌表达 CEA(9)、 R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是肿瘤克制基因,调治细胞周期。
(10)、P53 在免疫组化中均为渐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
野生型半衰期很短(11)、Nm23是转移克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有关。
当前已被广泛使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喉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检测。
免疫组化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免疫组化检查在病理诊断中得应用及其意义免疫组化就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得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得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与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得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实验中常用得抗体为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
实验所用主要为组织标本与细胞标本两大类,前者包括石蜡切片(病理大片与组织芯片)与冰冻切片,后者包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与细胞涂片。
其中石蜡切片就是制作组织标本最常用、最基本得方法,对于组织形态保存好,且能作连续切片,有利于各种染色对照观察;还能长期存档,供回顾性研究;石蜡切片制作过程对组织内抗原暴露有一定得影响,但可进行抗原修复,就是免疫组化中首选得组织标本制作方法。
石蜡切片标本均用甲醛固定,使得细胞内抗原形成醛键、羧甲键而被封闭了部分抗原决定簇,同时蛋白之间发生交联而使抗原决定簇隐蔽。
所以要求在进行IHC染色时,需要先进行抗原修复或暴露,即将固定时分子之间所形成得交联破坏,而恢复抗原得原有空间形态。
常用得抗原修复方法有微波修复法,高压加热法,酶消化法,水煮加热法等,常用得修复液就是pH6、0得0、01 mol/L得柠檬酸盐缓冲液。
免疫组化常用得染色方法根据标记物得不同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标法,亲与组织化学法,后者就是以一种物质对某种组织成分具有高度亲合力为基础得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敏感性更高,有利于微量抗原(抗体)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得定位,其中生物素——抗生物素染色法最常用。
一、病理外检中常用抗体标记上皮类标记AE1/AE3最常用,胞浆阳性着色,细丝状,与低、中分子量角蛋白反应,肝细胞为阴性,而胆管细胞阳性,用于确定肿瘤为上皮源性;CAM5、2胞浆阳性着色,细丝状,包含CK8 与CK18,主要染色神经内分泌细胞与腺上皮,正常鳞状上皮阴性,用于染小细胞癌、胸腺瘤与梭形细胞癌、肝细胞癌:AE1/AE3 CAM5、2 (+),用于乳腺外得Paget’s病;CK34BE胞浆阳性着色,鳞状上皮与鳞状细胞癌阳性,用于染前列腺得基底层细胞,鉴别浸润癌,染涎腺肿瘤得肌上皮,用于染Mallory小体;EMA细胞膜/细胞浆阳性着色,上皮标记得替代品,浆细胞阳性,很好得内对照,用于染滑膜肉瘤、大细胞分化不良性淋巴瘤、L&H 富于淋巴细胞得结节状何杰金、脑膜瘤EMA(+)AE1/AE3(–)、浆细胞瘤;CK7与CK20胞浆阳性着色,两者联合应用可鉴别很多种癌得原发部位,CK7 常常在胃肠道得癌为阴性,CK20 只有胃肠道癌与Merkel 细胞癌阳性。
免疫组化项目及意义
免疫组化项目及意义免疫组化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技术,主要用于检测和鉴定细胞、组织和生物官能表达的抗原、蛋白质或染色体。
下面将介绍免疫组化项目及其意义。
一、免疫组化项目1. 抗原检测:免疫组化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特定的抗原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细胞特异性,从而揭示病理过程的机制,并且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2. 蛋白定位:免疫组化可以揭示蛋白质在细胞器或细胞间相互作用网络中的定位和表达水平。
通过检测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可以定位和定量感兴趣的蛋白质,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3. 组织分型: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检测组织切片中的特定抗原,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类型、分级和预后,从而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二、免疫组化项目的意义1. 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识别和定位疾病标志物,进而提供准确的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
在癌症研究中,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2. 新药研发:免疫组化技术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检测特定的分子标记物,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试验提供重要的依据。
3. 疾病机制研究: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揭示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的分布和表达情况,从而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4. 个体化治疗: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和分子标记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通过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患者对特定治疗方法的响应和耐受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免疫组化项目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意义。
通过检测特定抗原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而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病理科开展免疫组化抗体作用使用范围
CK(35?h11)
30.
CK高分子量
细胞角蛋白(高分子量)
高分子量角蛋白抗体(34?E12)可以识别分子量为68kDa、58kDa、56.5kDa和50kDa的细胞角蛋白,是前列腺基底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可与P63联合应用标记前列腺基底细胞。
——
43.
CD15
——
此抗体可以标记外周血中所有嗜中性粒细胞、骨髓中的早幼粒细胞及中幼粒细胞,也可以与树突状网织细胞和R-S细胞反应,主要用于标记霍奇金淋巴瘤的R-S细胞。
可用于鳞癌和腺癌、间皮瘤和腺癌的鉴别诊断。亦可用于导管上皮良、恶性增生的鉴别诊断。
——
34.
CK7
细胞角蛋白7
存在于大多数正常组织的腺上皮和移行上皮细胞中,一般非上皮来源的细胞无表达。在卵巢、乳腺、肺的腺癌中呈阳性反应,而胃肠道的腺癌阴性,现通常认为CK7是腺癌和移行上皮细胞癌比较特异性的标志
——
35.
3.
MC
鼠抗-人肥大细胞胰蛋白酶
该抗体是肥大细胞较好的标记物。研究表明在皮肤、鼻与肺等变态反应性疾病中,肥大细胞胰蛋白酶表达水平均由增高。该抗体可与肥大细胞中的胰蛋白酶ɑ和?亚基反应,有助于评估此类疾病的肥大细胞中胰蛋白酶的含量。
MastCellTryptase
4.
CEA
癌胚抗原
CEA存在于某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如结肠癌、肺癌、乳癌、胃癌和胰腺癌,在正常结肠组织中也有少量CEA存在。此抗体与180kDa的CEA反应,也可与非特异性交叉反应抗原(NCA)反应,主要用于标记上皮性肿瘤,尤其是腺上皮来源的腺癌。
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第一章绪论免疫组化技术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它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组织样本中潜在的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在显微镜下定位、鉴定并定量分析特定的细胞和分子。
在病理学中,它已经成为一种最为有效的辅助诊断和筛查技术之一。
当前,病理学、肿瘤学和临床生化学等领域广泛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临床病理诊断和分子病理学研究。
第二章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异性的抗体结合组织中的相应分子。
这些抗体分子与特定细胞类型或某些疾病状态的细胞产生的分子特异性结合,并产生一种细胞水平上的可视化标记。
通过将抗体标记与荧光物或染色剂一起使用,可以间接地分析和定量细胞分子的表达和定位。
使用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在细胞水平上观察特定基因的表达,并通过增加对亚细胞结构和它们出现的联系的理解,解决特定细胞和组织的生物学性质中的疑点。
第三章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学中的应用在病理学中,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它可以评估细胞变异,对肿瘤的类型、分级、预后和预后预测有重要意义。
免疫组化技术已经用于对肿瘤组织的类型进行分类,如:鳞状细胞癌和腺癌。
它还可以检测代表一定细胞表面的抗原以确定肿瘤组织来源,例如使用CD20抗体进行B细胞Lymphoma的诊断,使用CD31抗体检测肿瘤血管的形成。
此外,免疫组化技术还用于肿瘤标志物的诊断和治疗。
某些肿瘤标志物可以作为肿瘤进展监测的指标。
例如,使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Ag)或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和进展进行监测。
第四章免疫组化技术在免疫病理学中的应用免疫病理学是一种依靠遗传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改进临床诊断水平和治疗方法的病理学分支。
它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疾病、变态反应及组织移植等领域,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实现对疾病的鉴定和随访。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免疫组化技术有利于检测存在于组织中针对自身组织分子的自身抗体。
在Februus Syndr来临现象中,免疫组化技术可以识别出成堆的IgG和C3沉积组织中的分子和细胞类型,从而诊断皮肌炎。
免疫组化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者经免疫组化检 查确诊 结果显 示出有5 7 例 患者检 测成 功 ,成功率 为9 6 . 6 1 %( 5 7 / 5 9),其 中淋巴肿瘤转移者 4 5 例 ,原发性 淋 巴肿瘤者 1 2 例 ;其 余2 例 为检 测失败 ,需进 一步进行 全面诊断 。结论 本研 究探 讨 了免疫组 化在病理诊 断 中的应用情况 ,该技术可有效提升转移性肿瘤检测 率及肿瘤确诊情 况,为临床的治疗 恶性肿瘤 提供 了可靠的病理 学理论参考 ,具有 重要 的临床应 用价值。 【 关键词 】免疫组化检 查 ;病理诊 断;应 用 【 中图分类号】R 7 3 0 . 4 【 文献标识码 】B 免疫 组化是应用免疫基本 原理Ⅲ,通过化学反应促 使荧
光 素 、 酶 、 金 属 离 子 或 同位 素 等 显色 剂 将 标 记 抗 体 显 色 而
【 文章编号 】I S S N. 2 0 9 5 . 8 2 4 2 . 2 0 1 7 . 0 5 . 9 0 9 . 0 2
1 . 3 . 2应 用 范 围
目前 ,免疫组 织检查 可应用 于恶性 肿瘤诊 断及鉴 别诊
2 0 1 7年 第 4卷 第 5期
2 0l 7 Vo 1 . 4 N o . 5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J o u r n a 1 o f Cl i n i c a 1 M e d i c a l
免 疫 组 化 检 查 在 病理 诊 断 中的应 用 及 其 意义
热米拉 ・ 阿不都克力木 ,葛春 呜 ( 新疆伊犁州新华医院病理科 ,新疆 伊犁 8 3 5 0 0 0 )
确 定 组 织 细 胞 内 抗 原 , 进 而 对 组 织 来 源 进 行 定 位 、 定 性 和 断 ;定 位转移 性恶性肿 瘤 ;进 一步对肿 瘤病 理分型 ;多种 定 量 等 精 确 分 析 ] 。现 本 文 报 告 如 下 : 标志物 鉴别诊 断软组 织肿瘤 ;及时检 测 出微 小转移灶 ,指 1 . 4 阳性 判 定 标 准 1 . 1 临 床 资 料 阳性 免疫 特征 :弱 ( +)、 中 ( + + ) 、强 ( + + + )三 选 取2 O l 5 年7 月 ~2 0 1 6 年9 月 间我院 门诊收入 的5 9 例淋 级 。免 疫 荧 光 法 则 出现 浅 绿 色 、 显 绿 色 和 耀 眼 亮 绿 色 的 荧 巴肿瘤 患者 的病 例档案 ,其 中男性3 4 例 ,女性2 5 例 ;年 龄 光 ;而 免疫酶标 记则为 淡黄 色细颗粒 、棕黄 色颗粒和 褐黄 3 6 . 6 9 岁,年龄均值 ( 4 2 . 3 4 ±3 . 2 1 )岁。5 9 例 患 者 均 因颈 部 色 粗颗 粒 , 后者 耀 眼 易见 。 淋 巴结 肿 大 且 无 痛 性 、 食 欲 减 退 、 发 热 、 盗 汗 及 易 疲 劳 等 阳性细 胞学特 征:胞 膜型 、胞核型 、胞质 型 、微 绒毛 症 状 到 院进 行 诊 治 。 型、复合 型五种 。 1 . 2 方 法 阳 性 组 织 学 特 征 : 局 灶 型 、 弥 漫 型 、 片 块 型 、 网 状 本 组5 9 例 患者均采 用免疫 组化技 术进行 病理检 测 。结 型、腺 管型 、腔缘型 、菊 团型等。
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
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免疫组化,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像是医学界的“侦探”,帮助医生找出病理诊断中的“嫌疑犯”。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那些事儿,保证你听了之后,对它有一个全新的认识!1. 什么是免疫组化?免疫组化,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免疫反应和组化的手段来检测组织中的特定成分。
它的工作原理就像是给细胞穿上特定的“衣服”,让它们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显眼。
想象一下,一个派对上,只有穿着特定颜色衣服的人才能入场,这样就能轻松识别出哪些细胞是我们要关注的。
1.1 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其实不复杂。
我们使用一些特殊的抗体,这些抗体就像是“专属侦探”,能够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
当抗体和抗原结合后,我们再通过染色的方法把这些“嫌疑犯”染上颜色,这样一来,在显微镜下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它们的存在。
1.2 免疫组化的优势说到免疫组化的优势,真的是可以写一篇小论文。
首先,它的特异性高,能精准地识别细胞类型。
比如说,在肿瘤组织中,某些抗原的表达量可高可低,免疫组化能够帮助我们判断肿瘤的性质,简直就像给病理医生装上了“透视眼”。
其次,它的灵活性也很强,能够应用于多种不同的组织样本,不管是肿瘤、感染,还是炎症反应,免疫组化都能派上用场。
2. 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具体应用一说到免疫组化的应用,真的是无所不包!在病理诊断中,它帮助医生做出了不少“惊天动地”的决定。
2.1 肿瘤的分类和分级在肿瘤的诊断中,免疫组化简直就是“神兵利器”。
通过对肿瘤细胞中特定抗原的检测,医生可以判断肿瘤的类型,甚至还可以了解它的分级。
这就像是在侦探小说中,通过蛛丝马迹找出真相,有了免疫组化的帮助,医生们能更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的病情,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2.2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除了肿瘤,免疫组化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中也大展身手。
像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这些病,免疫组化能够帮助我们识别体内的自抗体,从而揭示病因。
免疫组化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免疫组化是一种通过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分子的表达情况,从而帮助诊断疾病的方法。
它已经成为临床病理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肿瘤诊断、分子病理学、感染病诊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免疫组化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1. 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免疫组化是利用抗体特异性和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来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
其基本原理是将组织切片后,用特定的抗体和染色剂与组织中的特定蛋白结合,形成可见的染色反应,从而观察蛋白的表达情况。
2. 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发展分化程度对于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组化可以帮助鉴别淋巴瘤、骨髓瘤、肾癌等不同类型的肿瘤,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对于乳腺癌,ER、PR、HER2等免疫组化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选择适当的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
3. 免疫组化在分子病理学中的应用分子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免疫组化可以帮助检测肿瘤抗原、信号通路蛋白等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为精准医学提供依据。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指导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
4. 免疫组化在感染病诊断中的应用免疫组化也在感染病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病毒性感染病例,可以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毒颗粒或病毒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辅助诊断。
总结回顾:免疫组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诊断技术,已经成为临床病理诊断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可以帮助诊断肿瘤、炎症和感染性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并促进分子病理学和精准医学的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免疫组化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标志物的不断发现,免疫组化将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免疫组化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的文章撰写。
希望能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免疫组化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免疫组化实用大全
免疫组化定义: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临床病理工作中,我们常用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但是许多单位只写阳性结果,不写临床意义,其结果对临床帮助不大,因为许多医生不懂得这些结果的意义,因此建议大家在出此类报告时,把“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的意义打印在报告中,以增加病理报告的使用价值。
1、恶性肿瘤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4项:P-gP,GSTπ,TOPOⅡ,Ki-67。
2、乳癌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7项:P-gp,GSTπ,TOPOⅡ,Ki-67,ER,PR,C-erbB-2。
3、意义:标记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药泵作用--胞膜/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花碱、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 π)--解毒作用--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靶点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越有效: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
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有效。
雌激素受体(ER)--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孕激素受体(P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其问题
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其局限性, 目前, 对于 <15m的乳腺 .e 肿块内血流检出率仍然不高, 本组病例中 0 级血流均为较小肿 块, 有待今后更认真探索。腋下淋巴结的检出能帮助对肿块性
质 的鉴别诊断 , 组 l 本 8例恶性肿 块有 1 例 , 1 (21 ) 2 占7 % 1/7 。
在患侧腋下检出了肿大淋巴结, 淋巴结肿大的特点 : 椭圆形低 回声结节 , 髓质偏心或消失, 与正常和炎性淋巴结声像 图有差 异 大多数淋巴结血流丰富。
维普资讯
・
9 ・ 4
2O O7年 1 月第 3 卷第 a J .07 o3to2 r la a m d a Junla 20 Vl4 N. n r
界, 与周围乳腺 增生小叶没有 界限 , 围较小 , 且范 约在 15m 以 .c
1 免疫 组化 的屎理殛 箕应 用
增生还是反应性增生等。 一 7 ccn 。C A可以对肿瘤细 6 , lg P N yi
胞增生 的程度作出评价 。 提示增生细胞 的良恶性 或估计肿瘤的
11 原理: . 免疫组化染色是应用抗体结合组织中特异性抗原 的特殊染色。这种抗体抗原的结合通过应用与抗体结合的各 种酶来显示。 酶起着产色物质的作用, 有色物质沉积在抗体 一
的抗原来进行区分类型。检测肿瘤细胞表达的激素及相关蛋 白用以诊断和分类内分泌肿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 或确定非内 分泌系统肿瘤的异常分泌功能。例如用免疫球蛋 白的轻链抗 体检测 B淋巴细胞增生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性来区别是肿瘤性
反应部位。 并且实现实验室间免疫组化标准化 , 使免疫组化在
病理诊断 中起到最大的辅助作用 。
理诊 断当中。 12 临床应用: . 目前多应用于肿瘤的病理诊断 。 提高恶性肿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课件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免疫组化技术是以免疫学的抗原抗体反应为其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方法学,在生物学领域尤其是在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免疫组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Sterb Berger在酶标法的基础上发明的,80年代在外国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和诊断,90年代初在我国逐渐开始应用于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抗体种类从研发开始的十几种发展到目前数百种抗体应用于临床科研的各个领域,我国在临床病理诊断上可用抗体293种。
由于抗体较昂贵,所以各院根据活检量和病种不同选择不同的抗体,这些抗体对大部分疑难病例的诊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对病人的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常用的抗体分四大类1.上皮性标记物:CK high(AE3),CK low ,CK-pan,CK19,CK7,CK20,EMA,CEA,-CA15-3,SCLC , E-Caldeherin, CA125, Tg(甲状腺球蛋白) ,TTF-1AFP。
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上皮组织,如果是恶性肿瘤,就是癌2.间叶组织标记物:SMA ,Desmin,Vimentin,Lysozyme,AACT , CD68 MyoD1,CD117,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间叶组织,如果是恶性肿瘤,就是肉瘤。
3.神经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 ,Synaptophysin,NSE,S-100:NF (神经纤维丝蛋白),GFAP,CD99,CD56。
4淋巴细胞标志物:T cell标记物:CD3, CD45RO , CD43, CD5, CD8,CD4,ALK,GranmB , CD56 。
B cell标记物:CD-20 ,CD79a ,CD23,CD10 ,Kappa ,Lambda CD21 CD38 ,CyclinD1 ,Bcl-2。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地应用及其意义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免疫组化技术是以免疫学的抗原抗体反应为其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方法学,在生物学领域尤其是在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免疫组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Sterb Berger在酶标法的基础上发明的,80年代在外国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和诊断,90年代初在我国逐渐开始应用于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抗体种类从研发开始的十几种发展到目前数百种抗体应用于临床科研的各个领域,我国在临床病理诊断上可用抗体293种。
由于抗体较昂贵,所以各院根据活检量和病种不同选择不同的抗体,这些抗体对大部分疑难病例的诊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对病人的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常用的抗体分四大类1.上皮性标记物:CK high(AE3),CK low ,CK-pan,CK19,CK7,CK20,EMA,CEA,-CA15-3,SCLC , E-Caldeherin, CA125, Tg(甲状腺球蛋白) ,TTF-1AFP。
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上皮组织,如果是恶性肿瘤,就是癌2.间叶组织标记物:SMA ,Desmin,Vimentin,Lysozyme,AACT , CD68 MyoD1,CD117,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间叶组织,如果是恶性肿瘤,就是肉瘤。
3.神经及神经分泌标记物:CgA ,Synaptophysin,NSE,S-100:NF (神经纤维丝蛋白),GFAP,CD99,CD56。
4淋巴细胞标志物:T cell标记物:CD3, CD45RO , CD43, CD5, CD8,CD4,ALK,GranmB , CD56 。
B cell标记物:CD-20 ,CD79a ,CD23,CD10 ,Kappa ,Lambda CD21 CD38 ,CyclinD1 ,Bcl-2。
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自1854年德国病理学家Rudolf Virchow(1821~1902)创立“细胞病理学”,百余年来病理学进展很快,但在应用和解释形态学标准时仍有困难,单靠组织切片检查有时并不能作出全面的诊断,随之发展了特殊染色和各种组化技术,为病理诊断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其中,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
免疫组化是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的简称,它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来定位组织和细胞中某种化学成分的一种组织化学方法。
免疫组化能将形态学改变与功能和代谢变化结合起来,一方面保持了传统形态学对组织和细胞的观察客观、仔细的优点;另一方面克服了传统免疫学反应只能定性和定量,而不能定位的缺点。
免疫组化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等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许多领域。
那么,免疫组化在临床病理诊断中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下面加以详细说明:1、对“未分化”恶性肿瘤的分类如在HE切片上由于肿瘤的“未分化”而缺少肿瘤细胞起源的特征,不能分类,但临床上又必须根据肿瘤的种类作出治疗与预后判断,这种情况下需要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通过特定抗体标记出细胞内相应抗原成分,以确定细胞类型。
如角蛋白是上皮性标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仅见于前列腺上皮,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是甲状腺滤泡型癌的敏感标记,而降钙素抗体是甲状腺髓样癌的特有标记。
在进行免疫组化前病理医生应根据肿瘤发生部位、组织学的蛛丝马迹及临床特征正确地选择抗体。
有时这些抗体用于这种目的诊断中并不完全理想,如分化差的癌可显示Vimentin或S-100蛋白,有时淋巴瘤可以表达上皮膜抗原,一些黑色素瘤表现出角蛋白,除黑色素瘤以外的一些肿瘤有时也可以表达HMB-45,这就强调了在肿瘤诊断中应使用一组抗体而不是单个抗体。
2、辨认细胞产物利用某些细胞产物为抗原制备的抗体,可作为相应产物的特殊标记,如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各种激素,大多数可用免疫组化技术标记出来,据此可对内分泌肿瘤作功能分类,检测分泌异位激素的肿瘤等。
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王银萍;闫旭
【期刊名称】《实用肿瘤学杂志》
【年(卷),期】2007(21)6
【摘要】免疫组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SterbBerger在酶标法的基础上以免疫学的抗原抗体反应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方法学,在生物学领域尤其是在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80年代在外国开始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90年代在我国逐渐应用于临床工作。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和开发的抗体种类从最初的十几种发展到目前数百种抗体,这些抗体应用于临床科研的各个领域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1)疑难病例诊断和鉴别诊断;(2)判断肿瘤的预后;(3)对肿瘤治疗的相关靶点进行检测,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据。
【总页数】3页(P580-581,587)
【作者】王银萍;闫旭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4
【相关文献】
1.免疫组化在妇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J], 张晓芳;张廷国
2.免疫组化标记在子宫间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杨国仪;周晓军;孟奎;马恒辉;石群立
3.免疫组化染色在膀胱尿路上皮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J], 徐伟莉
4.免疫组化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J], 廖广界
5.活检穿刺与免疫组化两种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J], 于洪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得应用及其意义免疫组化技术就是以免疫学得抗原抗体反应为其理论基础发展起来得一门方法学,在生物学领域尤其就是在医学得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发挥重要得作用,对疾病尤其就是肿瘤得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得研究提供了强有力得手段、免疫组化技术就是20世纪70年代初Sterb Berger 在酶标法得基础上发明得,80年代在外国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与诊断,90年代初在我国逐渐开始应用于疑难病例得诊断与鉴别诊断。
随着新技术得不断发展,抗体种类从研发开始得十几种发展到目前数百种抗体应用于临床科研得各个领域,我国在临床病理诊断上可用抗体293种。
由于抗体较昂贵,所以各院根据活检量与病种不同选择不同得抗体,这些抗体对大部分疑难病例得诊断起到重要得辅助作用、对病人得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得意义。
一、目前常用得抗体分四大类1。
上皮性标记物:CKhigh(AE3), CK low,CK-pan,CK19,CK7, CK20,EMA,CEA,-CA 15-3,SCLC , E—Caldeherin,CA125, Tg(甲状腺球蛋白) ,TTF—1ﻫAFP。
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上皮组织,如果就是恶性肿瘤,就就是癌2ﻫ.间叶组织标记物:SMA ,Desmin,Vimentin,Lysozyme,AACT, CD68 MyoD1,CD117,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间叶组织,如果就是恶性肿瘤,就就是肉瘤、3ﻫ、神经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 ,Synaptophysin,NSE,S-100:NF (神经纤维丝蛋白),GFAP,CD99,CD56、4淋巴细胞标志物:T cell标记物:CD3, CD45RO, CD43,CD5, CD8,CD4,ALK,GranmB , CD56 。
ﻫBcell标记物:CD—20 ,CD79a,CD23, CD10,Kappa ,Lambda CD21CD38 ,CyclinD1 ,Bcl—2。
ﻫ其它:LCA,CD15,CD30,MPO,CD34,TdT,这些抗体用于淋巴瘤33个亚型得诊断与鉴别诊断。
ﻫ二、目前开展得系列检查与意义1。
乳腺癌五项(ER、PR、C—erbB-2(Her-2)、Ki—67、P53)ER、PR阳性,90%得病人对三苯氧胺类药物疗效好。
C-erbB-2阳性(2+—3+)可服用抗Her—2基因药物。
如果ER与PR均阴性,C-erbB-2强阳性预示预后不好。
Ki—67就是细胞生长指数,代表细胞周期中除G0期以外得细胞生长速度。
Ki—67值越高表明肿瘤细胞生长越快,预后越不好。
P53就是广谱致癌基因,在许多肿瘤中都有表达,表达值越高预后越不好。
据报道,国际上目前有抗P53基因阳性得药物用于治疗肿瘤。
2。
垂体腺瘤功能六项检查LH( 促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TSH( 促甲状腺素),PR L(泌乳素)GH(生长激素) 。
根据某一种抗体阳性表达进行术后药物治疗。
3.恶性肿瘤得Ki—67与P53常规检查目前得研究表明,大部肿瘤得复发、转移取决于Ki—67值与P53值,而与肿瘤得组织得分型关系不就是十分密切,如中分化腺癌,如果Ki-67与P53值超过50%,预后不佳,相反,如肿瘤得组织分型为低分化腺癌,而Ki-67与P53值较低,预后也会较中分化或高分化癌得预后稍好。
4ﻫ.GIST(胃肠道间质瘤)与EGIST(胃肠道外间质瘤)得诊断ﻫGIST就是90年代新发现得肿瘤,过去均诊断为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现在经过一组免疫组化可将其诊断,GIST得生物学形为一般无良性,因为小于2cm得GIST偶而也有转移。
其良恶性程度取决于肿瘤得大小与核分裂像,国际确定GI ST侵袭行为危险性得推荐方案如下:危险程度大小核分裂数ﻫ很低〈2cm <5/50HPFﻫ低2-5cm〈5/50HPF中等<5cm5-10cm 6—10/50HPF〈5/50HPFﻫ高〉5cm>10cm不计>5/50HPF不计>10/50HPFﻫGIST得免疫组化结果为:CD117(+)、CD34(±)、S—100(±)Actin(±)、Desmin(—)、CD117阳性可用格林卫治疗,且效果较好。
5。
淋巴瘤得WHO分型ﻫ淋巴瘤WHO最新分型有33个亚型,每个亚型得预后与治疗方案均有所不同,而淋巴瘤得诊断与分型又就是极其困难得,就是病理中得难中之难,“没有一个病理学家不在淋巴瘤上犯错误"这就是我国一位病理名家说得话,美国得淋巴瘤误诊率为33%,所以诊断淋巴瘤得免疫组化方案必须“双份套餐式”得,即每一种组织得标记物必须用2种以上得抗体,如我们诊断B细胞淋巴瘤,必须有CD20与CD79a阳性正面证实,同时还需要用CD3阴性反面来证实,因此诊断淋巴瘤需8—10种左右得抗体,才能准确地反应出淋巴瘤各种亚型得信息。
ﻫ三、免疫组化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得作用ﻫ1、目前肿瘤得靶向治疗已经引起人们得重视,许多靶向药物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
第一个靶向治疗得药物就是治疗淋巴瘤得抗CD20嵌与性抗体就是Rituxan。
抗肿瘤单抗偶联物Zevalin(Ibritumomab tiuxetan)用于Rituxan治疗无效或复发得低度恶性B细胞瘤。
2。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重组人源化单抗Avastin(Bevacizumab)有抗肿瘤内新生血管形成作用,最近被批准为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得一线药物、3.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嵌合性单抗Erbitux(Cetuximab)用于治疗标准化疗无效,且EGFR阳性得转移性结直肠癌。
4.抗C-kit(CD117)得药物格林卫对治疗大部分GIST有明显得疗效、5ﻫ.Herceptin就是一种人源化单抗用于治疗Her—2高表达得乳腺癌与其它实体瘤如卵巢癌、前列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
因为有了这些靶向药物得治疗,因此在病理上检测这些靶基因得表达对于指导临床用药非常有意义。
34BE12:角收白抗体,阳性提示良性病变。
前列腺抗基底细胞特异抗体(34BE12)就是一种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抗体,它标记前列腺基底细胞阳性率高,而恶性分泌上皮细胞阴性,前列腺基底细胞存在与否就是判断癌与非癌得一个重要标志,34BE12明确阳性者都应诊断良性,侵润性前列腺癌34BE12阴性。
ﻫP63:抑癌基因,阳性提示良性病变。
就是一种新近认识得基底细胞标记物,与P53具有同源性,染基底细胞比34BE12更敏感,因P53在良性增生、萎缩、腺病与不典型增生中可有假阴性,而P63几乎均呈阳性,在疑难得前列腺病变中应用P63或P63加34BE12得混合试剂检测对诊断更有帮助。
ﻫP504S:一前列腺癌得新标记,即使在小得针刺活检中癌得P504S阳性率仍为95%,而良性腺体(萎缩、腺病、硬化性腺病与基底细胞增生)均阴性,与34BE12及P63染色结果正相反,三者联合应用对比明显,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得诊断很有帮助。
ﻫﻫKi—67:为细胞增值得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与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
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ﻫCEA:多数腺癌表达。
ﻫRb:(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就是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周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
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ﻫNm23:就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与肿瘤转移呈负相关。
E—Ca,E钙粘附蛋白,介导细胞间粘连作用得跨膜糖蛋白,其功能丧失引起细胞之间连接得破坏,主要用于肿瘤侵袭与转移方面得研究、ﻫﻫPS2:(雌激素调节蛋白),其表达与ER表达有关,可作为内分泌治疗与预后判断得指标之一。
ﻫﻫCK18: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复层鳞状上皮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ﻫﻫCK19:分布于单层上皮与间皮,常用于腺癌诊断,肝细胞不表达,而胆管为阳性反应。
Heppar1:肝细胞抗原,正常肝细胞与高分化肝细胞癌阳性,低分化肝细胞癌多弱阳性或阴性。
ﻫC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细胞癌诊断。
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与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ﻫﻫCK7:卵巢、肺与乳腺上皮常阳性,结肠、前列腺、胃肠道上皮阴性。
ﻫﻫVillin:绒毛蛋白,正常组织中,villin通常只表达于有刷状缘得细胞上,如胃肠道上皮细胞、胰腺与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实质得上皮细胞中(特别就是近曲小管)、Villin在胃肠道癌、胰腺癌、胆囊癌与胆管癌组织中有很高得表达率,具有明显腺样结构得肿瘤上没有villin 表达,则这个肿瘤为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来源得可能性极低、ﻫ乳腺癌也经常成为女性患者未知原发部位转移癌要鉴别排除得一种疾病。
因为在转移癌组织上观察到明显得villin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则这个肿瘤就极不可能为乳腺来源。
其她villin免疫组化染色通常为阴性表达得肿瘤还有:如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与前列腺癌。
间皮瘤也经常为villin阴性表达,因此在一些情况下Villin还可以作为鉴别间皮瘤与腺癌使用抗体得一种。
但就是也有一些非胃肠道来源得肿瘤可表达villin,如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粘液性癌、肾细胞癌与小部分肺癌、也有一些专家报道Villin在部分宫颈内膜腺癌病例中表达。
ﻫﻫ肝癌得诊断:Villin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显示出毛细胆管结构,因此它也可能在表达部分肝癌得管状结构上很有用。
多克隆CEA就是用于此目得得第一种试剂,而且CD10(CALLA)在表达肝癌得该结构上也非常有用、多克隆CEA、villin与CD10(CALLA)在肝癌病例上得表达,相互之间并没有任何得冲突,因此如果怀疑肝癌得可能性,建议将这三种抗体共同使用以协助疑难病例得诊断。
ﻫVillin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上得应用:Villin在神经内分泌肿瘤得研究上也很有帮助。
众所周知,类癌与胰腺得胰岛细胞肿瘤具有相相似得形态学特征,仅在形态学上区分这两种肿瘤几乎就是不可能得。
Villin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用,因为据文献报道在85%得胃肠道类癌病例中有villin得表达,但在胰岛细胞肿瘤上未见阳性表达报道、Villin在类癌上得表达通常为胞膜阳性。
另外,有一些证据表明villin在胃与下消化道得小细胞癌上得表达率比在其她部位得小细胞癌上要高、如:肺、食道、膀胱或前列腺等、据文献报道,大约有40%得肺类癌病例villin阳性,在其她一些神经内分泌肿瘤上,如甲状腺髓样癌与少数得美克尔细胞瘤上也有villin得表达。
ﻫMRP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影响化疗敏感性,与预后相关。
MDR多药耐药基因、ﻫﻫTS:胸苷合成酶,就是5-FU重要作用靶点,如果其高表达,阳性反映++以上,提示肿瘤细胞对5FU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