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正面管教有感20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年前有一个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特别火,其中有一季请来了奥运冠军杨威和他的儿子杨文昌,在节目中,每次的游戏比赛,杨文昌小朋友都卯足劲想拿第一,失败了就很不开心。每次都要爸爸安慰很久,也不见得能释怀。当时网友的评论也比较扎心,认为杨文昌小朋友输不起,可是他才几岁,哪懂什么叫输不起呢。杨文昌小朋友的这个表现,就是比较明显的自尊心强。
其实自尊心强也不见得是件不好的事,孩子因为过强的自尊心,就会主动的激发自己去发奋努力,但是如果每一次比赛每一次游戏都争着要拿最好,输了就不开心,甚至以后还不愿意再参加其他比赛,这种情况看上去是自尊心强,其实反应出的是一种自卑的情绪。
自卑情绪的由来
后天形成
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情绪意识的,当他在妈妈怀里的时候,更不会有自卑的情绪。其实自卑情绪是后天形成的,因为成长环境中的某个事件、某种打击所造成的,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具有习得性的一种体验。
童年经历导致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童年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淡忘,甚至消失于意识层中,却会在潜意识中被保留下来,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换而言之,童年时期产生的自卑感通常会陪伴人的一生。
我小的时候,因为学习钢琴和书法,又常常上台演出和得奖,原本是一个比较开朗外向的孩子,后来在我上初中时候,父母朋友的女儿来我家吃饭,她也会弹钢琴,在小学的时候就因为在1小时内连续弹奏了几十首曲子而破了吉尼斯纪录,而后又考进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实力不可小觑。在她弹奏完一首曲子以后,我就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弹奏了,我自知水平不如她,因此我拒绝了妈妈的要求。但我妈硬逼着我在众人面前演奏,我的拒绝让她觉得很没有面子,因此我被当中挨了一顿骂,关进了自己房间,连晚饭也没吃。
这件事以后,每次在众人面前需要演奏时,我潜意识里是非常抵触的,长大以后我才知道,这是我的自卑情绪在作怪。

不是自尊,是他尊
我们提到孩子过度的自尊心恰恰反应的是自卑的情绪。那么“自尊”本身的含义就显得比较重要。很多孩子想要得到老师或父母的认可,比赛想要得到最好的成绩,觉得这样很有面子,这种所谓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这不是“自尊”,而是“他尊”,是从他人地方获取的的对于自己的评价。
父母性格和经历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从孩提时代开始,就积累着大量潜意识的决定,这些决定共同形

成了我们的生活态度取向。同样,我的小孩也在成长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生活态度取向代表着在生活中做出的以何种方式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决定。
生活态度取向分为四种:安逸型,控制型,取悦型和力争优秀型。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第四种取向,力争优秀型的家长和老师可能非常善于为孩子树立成功和成就的榜样。孩子常常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达到家长的高期望,或者因为家长的优秀而让他们在潜意识里感到很有压力。
奥运冠军杨威的儿子杨文昌的表现就很明显属于这一点。因为爸爸的冠军光环,使小小的他也备受关注,认为自己作为冠军的儿子,也应该做到最好,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正式这种感觉导致了孩子的自卑。
自卑情绪给孩子带来的延伸影响
因为在游戏比赛种没有得到最好的成绩而会变得不愿意再参加各种活动,没有办法正视失败的结果,,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就像小时候的我,因为知道自己比父母朋友的女儿弹得差而不想表现,因此开始拒绝父母的要求,开始频频说“我不”来抵抗,为了逃避众人比较后对我琴技的否定而选择拒绝演奏。
大人以为孩子是因为害羞或叛逆而说“我不”,其实这是孩子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绪。
因为自卑,很容易使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总是要寻求别人的认可,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容易变得不自信,甚至会形成刻意攀比的行为。因此,自卑带给孩子的,使不积极的,负面的影响,是需要引起家长重视的。
如何帮助孩子消除自卑情绪
家长“三不做”
不要强调输赢和分数。因为社会竞争大,很多家长都害怕孩子成为人生输家,所以从小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希望孩子事事都能做到最好。但是父母的求胜心切,过于看重孩子的分数和成绩,会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会害怕输给别人,让父母失望或遭到父母的批评挨骂而产生消极情绪。
正确做法:培养孩子适当的好胜心是应该的,可以激发孩子发奋的动力。但是,要先了解孩子所具备的能力,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可以激励孩子,但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高标准高期待,就别强加给孩子。
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很多家长嘴边总是挂着“你看谁谁谁又考了第一”这种话,总是看不到自家孩子的长处,总是对自家的孩子不够满意,因此事事否定孩子,指责孩子,最后让孩子有了自卑的情绪,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连自己父母都是这样认为的。
正确做法:相较于打击和批评,孩子更需要鼓励和赞美。自信心的培养应该建立在

对自我能力的正确估量的基础之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并不是依赖于别人的评价,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和过去的自己做比较,多给孩子正面的鼓励。
不要过度保护孩子。很多孩子从小都被家里人保护得滴水不漏,孩子学步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不敢让孩子自己走,怕磕了摔了;孩子要自己吃饭,大人嫌麻烦又慢,又怕孩子吃不够,索性自己喂了。父母出于关爱对孩子呵护备至,任何存在危险的事情都不让孩子参与,认为这是在保护孩子,但实际上这种过度的保护会让孩子变得很胆小,会造成孩子自卑的个性。过度保护等于过度限制,束缚了孩子的自由,不给孩子体验的机会,这样很不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自信心。
正确做法:要给孩子创造机会感受成功的体验。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日常生活中和孩子有关的事,要主动积极地让孩子参与进来,甚至也要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力。这样,孩子在做事过程中就会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如认知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等。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并且给足适当的鼓励和赞美,让他们能提升对自我的评价。
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德勒大师曾经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的度过这一生,那么,请好好关爱孩子的童年,用我们最初的那颗心,和那份爱,让孩子成为一个不再自卑,能拥有幸福能力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