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制别墅结构计算书
木结构工程手算计算书

木结构工程计算书木结构工程计算书(H栋)1、设计依据1.1本工程结构设计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标准及绘图标配图集如下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2005年版)、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50206-2012《木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本工程相关设计等级、类别、参数如下:2.1 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2.2建筑防火分类:二类;耐火等级:二级;2.3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0.3g,设计地震分组:三组;2.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2.5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级;2.6建筑场地类别:Ⅱ类,2.7场地特征周期:0.45S,2.8基本风压:0.35KN/m2,地面粗糙度:B类;2.9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小震0.24;3.0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3.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按一类环境(±0.00以上)、环境二类a(±0.00以下)规定的基本要求施工3、结构计算简图及计算构件选取构件选取一层○2轴交○B轴MZΦ260,○2轴上○A~○B轴间双梁L1 150×210,地板梁L3 150×160;二层选取○2轴上○A~○B轴间双梁L2 150×210, L4 150×210;○B轴上○1~○2轴间檩组合梁180×180+70×160+150×150进行内力计算。
屋面与水平方向最大夹角30度,cosα=0.874、材料信息本工程材料均为云南松,强度等级为TC13 A组,材质等级均为Ⅰa,抗弯强度设计值fm=13N/mm2、抗压强度fc=12 N/mm2、抗拉强度ft=8.5 N/mm2、抗剪强度fv=1.5N/mm2、弹性模量E=10000 N/mm25、荷载信息5.1屋面层恒载标准值KN/m2冷摊瓦0.5椽子80×80间距250 0.30.08×0.08×2.1×6×4防水卷材0.3恒载总计 1.1活载不上人屋面0.5屋面荷载标准值P K1=1.1/ cos30°+0.5=1.76KN屋面荷载设计值P n1=1.35×1.1/ cos30°+1.4×0.5=2.4KN5.2一层楼面荷载恒载标准值KN/m2实木地板(厚35)0.21活载 3.5一层楼面荷载标准值P K2=0.21+3.5=3.7KN一层楼面荷载设计值P n2=1.35×0.21+1.4×3.5=5.2KN5.3 外墙荷载,墙体均为360厚免烧砖,均由基础直接承重,木结构主体不计一层层高3.0米q=(18×0.36+0.8)×3.0=21.8KN/m二层层高2.7+1.2*0.5=3.30 q=(18×0.36+0.8) ×3.3=24KN/m 内墙门窗隔墙实木墙体厚606×0.06×2.6=0.94 KN/m6、计算过程6.1 屋面层檩条均有组合梁180×180+70×160+150×150 构成,以顶梁180×180为主要受弯构件,其余为安全储备; 檩条180×180自重标准值 P K3=0.18×0.18×6=0.2KN/m 檩条180×180自重设计值 P n3=1.35×0.18×0.18×6=0.26KN/m 檩条180×180上均布荷载标准值 P K4=1.25P K1+ P K3=1.25×1.76+0.2=2.4 KN 檩条180×180上均布荷载设计值 P n4=1.25 P n1+ P n3=1.25×2.4+0.26=3.3KN轴力 R A1=R B1= ql /2=0.5×3.3×4=6.6 KN剪力 V A1=R A1=6.6 KN V B1=-R B1=-6.6 KN弯矩 Mmax=81ql 2= 3.3×42/8=6.6KN.m受弯构件净截面抵抗矩 W= bh 2/6=0.18×0.182/6=1.0×10-3m 3 抗弯承载力 M/Wn=6.6/1.0×10-3×103=6.6N/mm 2<13N/mm 2满足要求檩条在木柱支端切削后截面为 70×180由《木结构设计规范》第5.2.5条: bhn V 23×(hn h)=(3*6.6×(0.18/0.18))/(2×0.07×0.18×103)=0.8N/mm 2<1.5N/mm 2满足要求变形验算,矩形截面全截面惯性矩I=bh3/12=0.18×0.183/12=0.9×10-4m4W=5ql4/384EI=5×2.4×44/(384×104×0.9×10-4)=8.9mm<l/250=4000/250=16.0mm满足要求其余梁在木柱支端轴力标准值R Ak2=R Bk2= ql /2=(0.07×0.16+0.15×0.15)×6×4/2=0.4 KN 其余梁在木柱支端轴力设计值R A2=R B2= 1.35 R Ak2=1.35×0.4=0.54KN6.2 二层屋顶L2 150×210 内力计算如下L4 150×210在木柱支端轴力标准值R Ak3=R Bk3= ql /2= 0.5×0.15×0.21×1.1×6=0.1KNL4 150×210在木柱支端轴力设计值R A3=R B3= 1.35 R Ak3=1.35×0.1=0.14 KN其上木柱Φ200自重标准值P K5=3.14×0.12×0.57×6=0.1KN其上木柱Φ200自重设计值P n5=1.35 P k5=1.35×0.1=0.14 KN/mL2 150×210上集中荷为F k=2R Ak1+2R Ak2+R Ak3+0.1=0.5×2.4×4.0×2+0.4×2+0.1+0.1=10.6KNF n=2R A1+2R A2+R A3+0.14=6.6×2+0.54×2+0.14+0.14=14.5KNL2 150×210为双梁,以顶梁为主要受弯构件,其余梁为安全储备;L2 150×210 自重标准值P K6=0.15×0.21×6×2=0.38 KNL2 150×210 自重设计值P n6=1.35 P k6=1.35×0.38=0.5 KN。
最全木结构计算范文

最全木结构计算范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木结构是一种常见且古老的结构形式。
木结构以木材为主要构造材料,具有轻质、环保和美观等特点,因此在许多建筑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进行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工作,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
下面将介绍木结构计算的各个方面。
首先,进行木结构计算之前,需要明确结构的载荷。
具体来说,需要确定楼层荷载、各种悬臂板荷载以及雪荷载等。
这些荷载可以通过国家相应标准或者工程规范来确定。
在载荷确定之后,接下来进行结构的计算。
木结构的计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静力学计算和强度计算。
在静力学计算方面,需要进行梁、柱和墙等各个结构单元的受力分析,包括荷载的传递和支撑系统的设计。
在强度计算方面,需要根据木材的强度参数和截面形状,计算木结构各个构件的承载能力。
在木结构的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是截面稳定性计算。
由于木材的较大变形和容易受潮的特点,其在长期承受荷载时容易发生截面失稳的现象。
因此,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截面是否稳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加截面的稳定性。
其次是连接件的计算。
木结构中的连接件起到了承载和固定木构件的作用,因此其强度和刚度的计算非常重要。
常用的连接件有螺栓连接、钉子连接和金属板连接等,其计算主要涉及滑移、剪切和轴向承载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考虑木结构在地震和风荷载下的承载能力。
由于木材的轻质和柔韧性,在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振动和位移。
因此,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最后,还需要对木结构进行反复的验算和优化设计。
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来自不同方向的荷载,或者木结构各个构件的尺寸不满足要求。
这时,需要对结构进行调整,以满足强度和刚度等要求。
综上所述,木结构计算主要包括静力学计算和强度计算两个方面。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截面稳定性、连接件的计算以及地震和风荷载等问题。
通过反复的验算和优化设计,可以保证木结构的安全可靠,并实现结构的合理和经济。
木结构计算书

木结构计算书一、设计概述本文档是对某建筑项目中使用的木结构进行计算和分析的技术说明。
木结构作为一种古老而可靠的建筑材料,具有很高的承载能力和美观性。
本文档旨在通过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确保木结构在项目中的安全可靠性。
二、结构参数1. 木材种类:选择了经过研究证明具有良好承载能力且符合项目需求的木材种类。
2. 几何形状:对木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准确的测量和分析,包括梁、柱、桁架等。
3. 荷载情况:根据建筑规范和项目要求,确定了各个荷载情况,包括自重、活载、风载等。
三、梁的计算1. 梁截面的选择:根据设计要求,结合木材的强度参数,选择了适合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2. 弯矩计算:根据荷载情况和梁的支座条件,计算了梁在不同截面位置的弯矩大小。
3. 梁的抗弯能力:通过与弯曲强度极限进行对比,验证了梁的抗弯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四、柱的计算1. 柱截面的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建筑规范,选择了合适的柱截面形状和尺寸。
2. 柱的稳定性:进行了柱的稳定性分析,通过计算柱的抗压能力和压力大小,验证了柱的稳定性。
3. 柱与梁的联接:对柱与梁的连接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确保联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五、桁架的计算1. 桁架构件的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桁架的受力情况,选择了合适的桁架构件。
2. 桁架的稳定性:进行了桁架的稳定性分析,通过计算桁架构件的抗压能力和应力大小,验证了桁架的稳定性。
3. 桁架与梁柱的连接:对桁架与梁柱的连接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六、其他设计要素1. 拉索和节点的计算:对拉索和节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确保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防火措施:根据建筑规范和项目要求,对木结构的防火措施进行了考虑和设计,确保安全性。
七、总结与建议根据对木结构的详细计算和分析,结合建筑规范和项目要求,木结构在本项目中具备安全可靠的承载能力。
然而,我们建议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加强对木材质量和防火措施的监控。
最全木结构计算范文

最全木结构计算范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建筑材料的重新审视,木结构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备受关注。
木结构建筑具有轻质、适应性强、施工周期短、环保等优点,然而在进行木结构建筑设计及施工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分析工作,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木结构建筑为例,详细介绍木结构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二、计算基本参数1.设计荷载:根据建筑用途和规模确定设计荷载,包括自重荷载、活荷载、风荷载等。
2.结构布局: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确定木结构的布置,包括柱、梁、墙等。
3.材料选择:根据设计荷载和结构布局,选择适宜的木材和连接件,确保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木柱设计计算1.确定截面尺寸:根据设计荷载和木材特性,计算出木柱的截面尺寸。
可根据截面的抗弯承载力、抗剪承载力和稳定性进行计算。
2.计算截面抗弯强度:通过弯矩和截面惯性矩的关系,计算木柱截面的抗弯强度。
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截面尺寸。
3.计算截面抗剪强度:根据设计荷载和木材性能,计算木柱截面的抗剪强度。
可以采用材料的剪切强度乘以截面面积进行计算。
四、木梁设计计算1.确定截面尺寸:根据设计荷载和木梁的跨度,计算木梁的截面尺寸。
可根据截面的抗弯承载力、抗剪承载力和稳定性进行计算。
2.计算截面抗弯强度:通过弯矩和截面惯性矩的关系,计算木梁截面的抗弯强度。
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截面尺寸。
3.计算截面抗剪强度:根据设计荷载和木梁的跨度,计算木梁截面的抗剪强度。
可以采用材料的剪切强度乘以截面面积进行计算。
五、木墙设计计算1.确定墙板厚度:根据设计荷载和墙体高度,计算木墙的厚度。
可以采用墙体的弯曲刚度和弯矩的关系进行计算。
2.计算墙体的抗弯强度:通过墙体的厚度和材料的抗弯强度,计算墙体的抗弯强度。
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墙体厚度。
3.计算墙体的抗剪强度:根据墙体的厚度和设计荷载,计算墙体的抗剪强度。
可以采用材料的剪切强度乘以墙体面积进行计算。
一套完整的别墅工程量计算书

4-4-15 4-4-16
4-4-17
现场搅拌砼 基础 V=V*1.015
现场搅拌砼 墙、柱、梁、板 柱:V=V*1 梁:V=V*1.015 板:V=V*1.015
现场搅拌砼 其他 楼梯:V=V*0.219 挑檐:V=V*1.015
砼的泵送
雨蓬:V=V*1 压顶:V=V*1.015
只要有砼的泵送,就必须有4-4-19,还有下面所对应的 例如:4-4-6,则下面必须跟着,4-4-18,4-4-19
t
L=(0.3+0.3)*2-8*c+2*(75mm+1.9d)=1.13
根数:
加密区:
(1)根=4.4/3/0.1+1=16
(2)根=(0.4+4.4/6)/0.1+1=13
非加密区:
根=(4.4-4.4/3-0.4-4.4/6)/0.2-1=8
4φ14;φ6.5@100/200
纵筋:=0.617*1.4*1.4*L=
单独过梁:
QL代GL:
V=[0.33*0.24*9+0.3*0.24*1+0.36*0.24*1]*(3 .3+0.76)=3.54
V=[0.3*0.24*5+0.33*0.24*8+0.36*0.24*1]*3. 3=3.56 V=[0.3*0.24*5+0.33*0.24*8+0.36*0.24*1]*3. 3=3.56 V=[0.3*0.24*6+0.3*0.24*12]*0.8=1.04 小计:
4-2-38(换)
砼板: 一层:
二层:
三层:
m³
储:V=(3.3+0.24)*(4.36+0.12)*0.1=1.59 厨房:V=(3.3+0.24)*6.9*0.13=3.18 楼梯前端:V=(2.58卫生间:V=(6+0.12)*(2.58+0.12)*0.1=1.65 卧室:V=(6+0.12)*(3.3+0.12)*0.13=2.72 厅:V=[(4.5+0.12)*(5.88+0.12)*0.12]*2=6.65 小计:
木结构计算书范本

木结构计算书范本一、引言木结构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具备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美观的外观,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
为了确保木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严谨的计算和设计。
本文以某建筑项目的木结构设计为例,旨在展示木结构计算书的范本,详细介绍设计过程和各个参数的计算方法。
二、基本信息1. 结构名称:某建筑项目木结构设计2. 项目地点:XXX市3. 使用要求:满足建筑安全和稳定性要求三、受力分析与设计计算1. 水平荷载计算根据建筑所在地的风荷载标准以及建筑的高度和风力系数,确定水平荷载的设计值。
以该建筑项目为例,水平荷载设计值为X kN。
2. 竖向荷载计算根据建筑自重和使用荷载以及规范要求,计算竖向荷载的设计值。
以该建筑项目为例,竖向荷载设计值为X kN。
3. 荷载传递路径分析根据建筑结构的力学特性和施工方式,分析荷载传递路径,确定各个部位的荷载分担比例,并计算受力情况。
4. 木材选择与截面计算根据设计荷载和木材的力学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木材材料,并进行截面计算。
按照规范的验算方法,计算木材截面的承载力和抗弯刚度以及刚度的满足程度。
5. 连接件设计计算对于木结构中的连接部分,进行设计计算。
考虑连接的承载力和强度,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并进行强度验算。
6. 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对木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计算。
考虑结构的垂直和水平稳定性,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参数,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
7. 构件尺寸计算与调整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和设计要求,对木构件的尺寸进行计算和调整。
确保构件的尺寸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同时考虑建筑的美观效果。
四、结果与讨论根据上述计算,我们得到了木结构的各个参数和构件尺寸。
经过讨论和分析,我们认为该设计满足了建筑安全和稳定性的要求。
同时,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和预算限制,我们采用了合理的设计方案,既满足了结构的力学性能,又兼顾了经济性和建筑美观效果。
五、总结通过本文的木结构计算书范本,我们展示了木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和计算方法。
木结构工程手算计算书

木结构工程计算书木结构工程计算书(H栋)1.设计依据1.1本工程结构设计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标准及绘图标配图集如下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2005年版)、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50206-2012《木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本工程相关设计等级、类别、参数如下:2.1 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2.2建筑防火分类:二类;耐火等级:二级;2.3抗震设防烈度:8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0.3g,设计地震分组:三组;2.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2.5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级;2.6建筑场地类别:Ⅱ类, 2.7场地特征周期:0.45S, 2.8基本风压:0.35KN/m2,地面粗糙度:B类;2.9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小震0.24;3.0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3.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按一类环境(±0.00以上)、环境二类a(±0.00以下)规定的基本要求施工3.结构计算简图及计算构件选取构件选取一层轴交轴MZΦ260, 轴上~ 轴间双梁L1 150×210,地板梁L3 150×160;二层选取轴上~ 轴间双梁L2 150×210, L4 150×210;轴上~ 轴间檩组合梁180×180+70×160+150×150进行内力计算。
屋面与水平方向最大夹角30度, cosα=0.874.材料信息本工程材料均为云南松, 强度等级为TC13 A组, 材质等级均为Ⅰa, 抗弯强度设计值fm=13N/mm2、抗压强度fc=12 N/mm2、抗拉强度ft=8.5 N/mm2、抗剪强度fv=1.5N/mm2、弹性模量E=10000 N/mm25.荷载信息5.1屋面层恒载标准值KN/m2冷摊瓦0.5椽子80×80间距250 0.30.08×0.08×2.1×6×4防水卷材0.3恒载总计 1.1活载不上人屋面0.5屋面荷载标准值P K1=1.1/ cos30°+0.5=1.76KN屋面荷载设计值P n1=1.35×1.1/ cos30°+1.4×0.5=2.4KN5.2一层楼面荷载恒载标准值KN/m2实木地板(厚35)0.21活载 3.5一层楼面荷载标准值P K2=0.21+3.5=3.7KN一层楼面荷载设计值P n2=1.35×0.21+1.4×3.5=5.2KN5.3 外墙荷载, 墙体均为360厚免烧砖, 均由基础直接承重, 木结构主体不计一层层高3.0米q=(18×0.36+0.8)×3.0=21.8KN/m二层层高2.7+1.2*0.5=3.30 q=(18×0.36+0.8)×3.3=24KN/m内墙门窗隔墙实木墙体厚606×0.06×2.6=0.94 KN/m6.计算过程6.1 屋面层檩条均有组合梁180×180+70×160+150×150 构成, 以顶梁180×180为主要受弯构件, 其余为安全储备;檩条180×180自重标准值P K3=0.18×0.18×6=0.2KN/m檩条180×180自重设计值P n3=1.35×0.18×0.18×6=0.26KN/m檩条180×180上均布荷载标准值P K4=1.25P K1+ P K3=1.25×1.76+0.2=2.4 KN檩条180×180上均布荷载设计值P n4=1.25 P n1+ P n3=1.25×2.4+0.26=3.3KN轴力R A1=R B1= ql /2=0.5×3.3×4=6.6 KN剪力V A1=R A1=6.6 KN V B1=-R B1=-6.6 KN1ql2= 3.3×42/8=6.6KN.m弯矩 Mmax=8受弯构件净截面抵抗矩W= bh2/6=0.18×0.182/6=1.0×10-3m3抗弯承载力M/Wn=6.6/1.0×10-3×103=6.6N/mm2<13N/mm2满足要求檩条在木柱支端切削后截面为70×180由《木结构设计规范》第5.2.5条: ×()=(3*6.6×(0.18/0.18))/(2×0.07×0.18×103)=0.8N/mm2<1.5N/mm2满足要求变形验算,矩形截面全截面惯性矩I=bh3/12=0.18×0.183/12=0.9×10-4m4W=5ql4/384EI=5×2.4×44/(384×104×0.9×10-4)=8.9mm<l/250=4000/250=16.0mm满足要求其余梁在木柱支端轴力标准值R Ak2=R Bk2= ql /2=(0.07×0.16+0.15×0.15)×6×4/2=0.4 KN 其余梁在木柱支端轴力设计值R A2=R B2= 1.35 R Ak2=1.35×0.4=0.54KN6.2 二层屋顶L2 150×210 内力计算如下L4 150×210在木柱支端轴力标准值R Ak3=R Bk3= ql /2= 0.5×0.15×0.21×1.1×6=0.1KNL4 150×210在木柱支端轴力设计值R A3=R B3= 1.35 R Ak3=1.35×0.1=0.14 KN其上木柱Φ200自重标准值P K5=3.14×0.12×0.57×6=0.1KN其上木柱Φ200自重设计值P n5=1.35 P k5=1.35×0.1=0.14 KN/mL2 150×210上集中荷为F k=2R Ak1+2R Ak2+R Ak3+0.1=0.5×2.4×4.0×2+0.4×2+0.1+0.1=10.6KNF n=2R A1+2R A2+R A3+0.14=6.6×2+0.54×2+0.14+0.14=14.5KNL2 150×210为双梁, 以顶梁为主要受弯构件, 其余梁为安全储备;L2 150×210 自重标准值P K6=0.15×0.21×6×2=0.38 KNL2 150×210 自重设计值P n6=1.35 P k6=1.35×0.38=0.5 KN轴力标准值RAk4=R Bk4= F/2+ql/2=10.6/2+0.38×2.2/2=5.72KN轴力RA4=R B4= F/2+ql/2=14.5/2+0.5×2.2/2=7.8KN剪力V A4=R A4=7.8KN V B4=-RB4= -7.8KN弯矩Mmax=Fl/4+ql 2/8=14.5×2.2/4+0.5×2.22/8=8.28KN.m 受弯构件净截面抵抗矩 Wh=bh 2/6=0.15×0.212/6=1.1×10-3m 3抗弯承载力M/Wh=8.28/1.1×10-3×103=7.53N/mm 2<13N/mm 2满足要求 受弯构件在木柱支端切削后截面为 70×210bhn V 23×(hnh )=(3×7.8×(0.21/0.21))/(2×0.07×0.21×1000)=0.8N/mm 2<1.5mm 2满足要求 变形验算矩形截面惯性矩I=bh 3/12=0.15×0.213/12=1.16×10-4m 4Wmax=Fl 3/48EI+5ql 4/384EI=10.6×2.23/(48×104×1.16×10-4)+5×0.38×2.24/(384×104×1.16×10-4)=2.1<l/250=2200/250=8.8mm 满足要求6.3 一层 轴线上 - 轴间双梁L1 150×210内力计算如下, 地板梁L3 150×160, 间距550其自重标准值P K7=0.15×0.16×6=0.14KN 自重设计值P n7=1.35 P k7=1.35×0.14=0.20 KN轴力标准值 RAk5=R Bk5=ql/2=0.5×(3.7×0.55+0.14)×4.0=4.35KN 轴力RA5=R B5=ql/2=3.1×4/2=6.2KN剪力V A5=R A5 =6.2KN;V B5=-R B5=-6.2KN弯矩Mmax=ql2/8=3.1×42/8=6.2KN.m受弯构件净截面抵抗矩Wn=bh2/6=0.15×0.162/6=0.64×10-3m3抗弯承载力M/Wn=6.2/0.64×10-3×103=9.7 N/mm2<13 N/mm2满足要求剪切面以上的截面面积对中性轴的面积矩S=bh2/8=0.15×0.162/8=4.8×10-4 mm3矩形截面全截面惯性矩I=bh3/12=0.15×0.163/12=0.51×10-4m3地板梁抗剪承载力Vs/Ib=6.2×4.8×10-4/(0.51×10-4×0.15×1000)=0.4N/mm2<1.5N/mm2满足要求变形验算, 一层楼面荷载标准值q=3.7×0.55+0.14=2.2KN/m矩形截面全截面惯性矩I=bh3/12=0.15×0.163/12=0.51×10-4m3W=5ql4/384EI=5×2.2×44/(384×104×0.51×10-4)=14.4<l/250=4000 /250=16 mm满足要求6.4一层轴上- 轴间L1 150×210为双并梁, 以顶梁为主要受弯构件其自重标准值P K8=0.15×0.21×6×2=0.38KN其自重设计值P n8=1.35 P K8=1.35×0.38=0.5KN轴力R A6=R B6= 3F/2+ ql/2=3×12.4/2+0.5×0.5×2.2=19.15KN剪力V A6=R A6=19.15 ;V B6=-R A6= -19.15KN弯矩Mmax=FL/2+ql2/8=12.4×2.2/2+0.5×2.22/8=13.94KN.m受弯构件截面抵抗矩Wn=bh2/6=0.15×0.212/6=1.1×10-3mm3抗弯承载力 M/Wn=13.94/1.1×10-3×103=12.6N/mm 2<13N/mm 2满足要求 受弯构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在木柱支端切削后截面为 95×210bhn V 23×(hnh )=(3×19.15×(0.21/0.21))/(2×0.095×0.21×1000)=1.44N/mm 2<1.5 N/mm 2满足要求 变形验算矩形截面全截面惯性矩I=bh 3/12=0.15×0.213/12=1.16×10-4m 4Wmax=19Fl 3/384EI+5ql 4/384EI=19×2×4.35×2.23/(384×104×1.16×10-4)+5×0.38×2.24/(384×104×1.16×10-4)=4.05<l/250=2200/250=8.8 mm 满足要求 6.5 轴交 轴木柱Φ260为轴心受压构件, 内力计算如下: 按强度验算An=πR 2-0.095×0.26=3.14×0.132-0.095×0.26=0.03m 2 木柱自重设计值P n9=3.14×0.132×6.9×6×1.35=3.0KN/mN=2(R A1+R A2+R A3+R A4+R A5+R A6)+3.0=2×(6.6+0.54+0.14+7.8+6.2+19.15)+3.0=83.8 KN N/An=83.8/0.03×103=2.8N/mm 2<12N/mm 2满足要求 按稳定验算木柱惯性矩 I=πd 4/64=3.14×0.264/64=2.2×10-4m 3 A=πR2=3.14×0.132=0.053m 2ⅰ= =0.064受压构件两端铰接, 长度系数为1 λ=lo/ⅰ=6.9/0.064=108>91, λ<[λ]=120因缺口不在边缘Ao=0.9A=0.9πR 2=0.9*3.14*0.132=0.05mm 2 φ=2800/λ2=2800/1082=0.24N/φAo=83.8/(0.24×0.05×1000)=7N/mm 2<12 N/mm 2满足要求。
木结构计算书范本(1)

木结构计算书范本(1)一、引言木结构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轻巧、环保、美观等优点,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木结构的设计和计算的准确性,本文给出了一份木结构计算书范本,以供设计师和工程师参考使用。
二、背景介绍木结构的计算书是为了满足工程建设中对木结构设计合理性、可靠性的要求而编制的一份文件。
它包含了对木结构各构件进行设计和计算的具体要求和方法,确保在各种荷载作用下,木结构能够安全可靠地承受力学效应。
三、计算书内容3.1 结构基本信息木结构计算书首先需要提供结构的基本信息,包括建筑的位置、功能、设计规范等。
此外,还需提供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物尺寸、木材种类和规格等信息。
3.2 荷载计算接下来,需要对木结构的荷载进行计算。
包括自重、使用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等。
通过合理的荷载计算,可以确定木结构设计的主要参数,确保结构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3.3 受力分析在荷载计算的基础上,对木结构的受力进行分析。
通过将结构按照不同的受力方式进行划分,计算每个部分的受力情况,以确定其稳定性和强度。
3.4 构件设计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对木结构中的各个构件进行设计。
包括墙体、梁、柱等。
通过计算和选择合适的木材规格、连接方式和支撑形式,确保木结构构件能够承受所需的荷载。
3.5 连接设计木结构中的连接设计对于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计算书需要指明连接的类型、计算方法和设计要求,并提供连接件的选型表和构件连接示意图。
3.6 抗震设计为了提高木结构的耐震性能,计算书还需要包含抗震设计的相关内容。
通过给出结构的抗震等级、抗震措施和强度验算等,确保木结构在地震条件下不发生倒塌或严重损坏。
3.7 构造施工和防火设计最后,计算书还需要包含木结构构造施工和防火设计的内容。
确保结构的施工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并采取合适的防火措施,提高木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四、总结本文以木结构计算书范本为主题,介绍了木结构计算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最全 木结构计算

木材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的调整系数 表2-99
项次 使用条件
调整系数 强度设计值 弹性模量
1 露天结构
0.90
0.85
2
在生产性高温影响下,木材表面温 度达40~50℃
0.80
0.80
3 恒荷载验算(注1)
0.80
0.80
4 木构筑物
0.90
1.00
5 施工荷载
1.30
1.00
2.1 3.1 4.2 10000 9 1.5
油松、新
疆落叶
A 松、云南
12 8.5 1.5
10000
松、马尾
TC13
松 13
红皮云
1.9 2.9 3.8
松、丽江
B 云杉、红
10 8.0 1.4
9000
松、樟子
松
西北云
A 杉、新疆
10 7.5 1.4
TC11
云杉
11
1.8 2.7 3.6 9000
B
单剪连接
c≥7d a≥1.5d
c≥7d a≥4d
c≥10d a≥4d
注:c——中部构件的厚度或单剪连接中较厚构件的厚度; a——边部构件的厚度或单剪连接中较薄构件的厚度; d——螺栓或钉的直径。
2-6-2 木结构计算公式 1.木结构构件计算(表2-108)
木结构构件计算 表2-108
2.木结构连接计算(表2-109)
2.本表中的材质等级系按承重结构的受力要求分级,其选材应符
合《木结构设计规范》GBJ 5-88材质标准的规定,不得用一般商品材等
级标准代替。
2.常用树种木材的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
(表2-98)
完整木结构计算

!-最全2-6木构造计算12-6-1 木构造计算用表1.承重构造构件材质等级(表2-97 )承重构造构件材质等级表 2-97项次构件种类材质等级1受拉或拉弯构件I2受弯或压弯构件II3受压构件及次要受弯构件(如吊顶小龙骨等)III注: 1.屋面板、挂瓦条等次要构件可依据各地习惯选材,不一致规定其材质等级。
2.本表中的材质等级系按承重构造的受力要求分级,其选材应切合《木构造设计规范》 GBJ 5-88 材质标准的规定,不得用一般商品材等级标准取代。
2.常用树种木材的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表2-98 )常用树种木材的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 N/mm2)表 2-98顺纹抗顺纹顺纹横纹承压 f c,90弹性强度组抗弯压及承局部表拉力螺合用树种抗拉抗剪全表模量等级别m压面及齿栓垫板f ft f v面Ef c面下边TC17A柏木171610 1.72.33.54.610000 B东北落叶松159.5 1.6TC15A铁衫、油杉15139 1.62.13.14.210000 B鱼鳞云杉、西南云杉129 1.5A油松、新疆落叶松、128.5 1.510000云南松、马尾松TC1313 1.9 2.9 3.8红皮云松、丽江云B108.0 1.49000杉、红松、樟子松TC11A西北云杉、新疆云杉11107.5 1.41.82.73.69000 B杉木、冷杉107.0 1.3TB20-栎木、青冈、稠木201812 2.8 4.2 6.38.412000 TB17-水曲柳171611 2.4 3.8 5.77.6110001因新的木构造设计规范还没有第一版,此处仍按“木构造设计规范”(GBJ 5-88)编写。
!-TB15 - 锥栗(拷木)、桦木1514 6.210000注:1.对位于木构件端部(如接头处)的拉力螺栓垫板,其计算中所取用的木材横纹承压强度设计值,应按“局部表面及齿面”一栏的数值采纳。
木材树种归类说明见《木构造设计规范》附录五。
二层别墅设计结构设计毕业计算书

二层别墅设计结构设计计算书目录1、工程概况 (2)2、结构选型与布置 (2)2. 1结构承重方案 (2)2. 2 结构平面布置图 (3)2. 3 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3)3、荷载计算 (3)3.1恒荷载计算 (3)3.2活荷载计算 (7)3.3荷载平面简图 (7)4、PMCAD楼板设计 (7)4.1楼板厚度估算 (7)4.2楼板配筋简图 (7)4.3楼板挠度图 (7)4.4楼板裂缝图 (7)5、SATWE电算分析 (7)5.1结构总信息 (7)5.2周期,地震力 (18)5.3楼层位移 (27)5.4超配筋信息 (31)5.5梁配筋简图 (31)5.6梁挠度图 (31)5.7柱配筋简图及轴压比 (31)5.8底层柱最大内力组合 (31)6 楼梯设计 (31)6.1荷载和受力计算 (31)6.2配筋面积计算 (33)6.3配筋结果 (33)7 基础设计 (34)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二层别墅设计,建筑面积约487.08平方米。
本建筑主体两层,主体高度为9.6米。
室内外高差为0.65米,。
建筑立面规整,采用马赛克面砖和油漆装饰外墙。
门为实木门,窗为铝合金窗。
本工程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柱结构,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各层柱截面见结构施工图。
框架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截面详见结构施工图。
建筑地点地质条件良好,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设计严格遵守我国现行规范,计算包括荷载计算,内力组合,基础设计,楼梯设计等。
2.结构选型与布置2.1 结构承重方案2.1.1 竖向承重体系选取选择合理的抗侧力结构体系,进行合理的结构或构件布置,使之具有较大的抗侧力刚度和良好的抗风、抗震性能,是结构设计的关键。
同时还需要考虑建筑物高度、用途、经济及施工条件等因素。
本工程结构设计采用框架结构体系: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而成,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造型活泼等优点,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易于满足多功能的使用要求。
木结构计算书范本

木结构计算书范本一、引言木结构作为一种传统且广泛应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仍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确保木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木结构计算书范本,以便工程师和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和使用。
二、概述在本木结构计算书范本中,我们将以一栋木结构住宅为例进行计算。
首先,我们将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进行描述,包括建筑的尺寸、材料和荷载。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木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例如梁、柱和楼板,并计算它们的荷载承载能力和设计参数。
最后,我们将对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以确保其在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安全性。
三、建筑描述本住宅建筑的尺寸为10m × 15m × 6m,分为两层。
采用的主要结构材料为木材,包括梁、柱和楼板。
建筑物的使用等级为居住建筑,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
根据设计要求和当地标准,我们将进行详细的荷载计算。
四、梁的计算本节将对住宅中的梁进行计算。
首先,我们将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和材料规格。
然后,我们将计算梁的自重和附加荷载,并使用相关公式计算梁的最大弯矩、剪力和挠度。
最后,我们将根据荷载组合和承载能力计算结果,确定梁的设计参数和验算结果。
五、柱的计算本节将对住宅中的柱进行计算。
与梁的计算类似,我们将确定柱的截面尺寸和材料规格,并计算柱的自重和附加荷载。
然后,在考虑柱的受压性能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根据荷载组合和承载能力计算结果,确定柱的设计参数和验算结果。
六、楼板的计算本节将对住宅中的楼板进行计算。
我们将通过确定楼板的厚度、材料和截面形状来确定其刚度和承载能力。
然后,我们将考虑楼板的自重和附加荷载,并计算其最大弯矩和挠度。
最后,我们将根据荷载组合和承载能力计算结果,确定楼板的设计参数和验算结果。
七、整体稳定性分析为了确保木结构住宅的整体稳定性,我们将进行建筑物的稳定性分析。
首先,我们将计算建筑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荷载,并使用相关公式计算建筑物的稳定系数。
木结构计算书范本

㽕㗗㰥 Ё䯈 ッ䚼 ⱘ DŽ⬅Ѣ Ё䯈 ッ䚼 ⱘ䆒䅵 ḍ 䭓 90mm 45mmⱘ 䆒⹂ ⱘˈ ℸ Ё䯈 ッ䚼 ⱘ䆒䅵 ϡ DŽ Ѣ 㞖 ˈ 䴴䖥 㞖ッⱘ 䭓 㟇 Ў90mmˈ 䆹 ⱘ䆒䅵 䞛⫼ Ё䯈 ⱘ䆒䅵 DŽ⫼ ⱘ ϧ䮼䆒䅵DŽ ѢӴ㒳㾘Ḑ 㛊 ṕⱘ ˈ ⫼ⱘ䩝 䩝䯈䎱 㛑Ӯ 㺖 㗐㓬Ϣ㝍 㙟DŽ ℸ 䗝 ⱘ 㗗㰥 ҹ 䕑 ˈ䩝ⱘ䭓 ǃⳈ Ϣ䩝ⱘԡ㕂ǃ ⱘ 㛑 ӊⱘ㒘 DŽ ⱘ䆺㒚 Ң 䗴 ⱘѻ 䇈 кЁ DŽ 㢹㝍 㙟 ϸջ䩝䖲 ˈ ⱘ 䭓 DŽ㝍 㙟 㥋䕑Ⳉ Ң 㝍 Ӵ䗦 ϞˈҢ㗠 њӴ䗦 䚼 䴶ⱘ㥋䕑DŽ 㒱 ⱘ 㛑 䕗 ˈ䖭 Ϣ ⱘ䖲 䆒䅵 㗗㰥DŽ 㥋䕑 㛑Ӯ䗴 䕀DŽ 㥋䕑䕗 ˈ ϟ㗐㓬䗮䖛 ǃ㑺 乊Ắ㋏㒳 䕀DŽ㛑Ў Ϟ㗐㓬 կ῾ ˄ D˅ˈ䖭䗮 䗮䖛Ϣ ㄝ催ⱘ 㗐㓬 ⦄DŽ 㟇 Ԍ㟇 㝍 㙟ⱘ 催 ⱘЁ䚼DŽ⫼ ϔ ⱘϞ㗐㓬 ϔϾ ˈЎ ⱘ Ң 䚼 Ϟ㗐㓬 ⫼㝍 㙟 ˄ E˅ҹ䙓 Ϟ㗐㓬ⱘ 䴶 Ϣ䕀 DŽ ⫼ ϔ ⱘϟ㗐㓬 ϔϾ ˈ䩝 ⱘ䩝 こ䖛㝍 䩝 ϔջ 㙟˄ F˅ˈҹ կ ⱘ DŽD/2Ϟϟ㗐㓬 ῾ 㑺 ҹ 䕀Ϣ㝍 ⱘϞ㗐㓬 ҹ䙓 ῾㒍 Ϣ 䕀乊䚼 ⱘ䖲a) Ϣṕⱘ䖲 b)c) 䚼 ⱘ䖲8.8.5 㝍 ⱘб㡖䆒䅵ㅫ՟Ǐ՟՟乬 ǐ ϸ 䕏 㒧 ㄥˈ ㄥ䴶⿃Ў 650 m2ˈ 催 Ў 10.30mDŽ 䲾 Ў0.2 kN/ m2˗ 亢 Ў0.55 kN/ m2; 䴶㉫㊭ A㉏˗ 䳛䆒䰆⚜ Ў7 Ѡ㒘ǃ䆒䅵272䳛 䗳 Ў0.1gˈ ㉏ III㉏DŽ䆹 ㄥⱘゟ䴶 䴶 㾕 8.9.1ǃ8.9.2 8.9.3DŽ(a)2732748.9.3 ㄥ⠽ 䴶㸼8.9.1 њ䆹 ㄥ䞛⫼ 㞾䞡DŽ㸼 8.9.1 䆒䅵ЁՓ⫼ⱘЏ㽕 ㄥ⿄㞾䞡䴶⪺0.71kN/m212 mm 㛊 ⠛ 0.075kN/m215 mm 㛊 ⠛ 0.09kN/m2䯈䎱600 mm 0.10 kN/m212 mm 㝣 㢅 0.10kN/m2⏽ 0.075kN/m240h235 mm 䯈䎱@ 400 mm 0.120kN/m240h140 mm 䯈䎱@ 400 mm 偼 0.070kN/m212 mm 㝣 0.125kN/m28 mm㝣 0.075kN/m2䪱 䞥 䴶0.075kN/m2㢅 4.90kN/m3㛊 7.21 kN/m3䆹 ㄥⱘ ǃC䕈ǃ4䕈 8䕈ⱘ 䴶 䞛⫼㛊 ⠛ 㝣 ⱘ㒘 䴶ˈ ԭ ԧⱘ 䴶 䞛⫼㝣 䴶DŽ(ϔ)㥋䕑䅵ㅫ1ˊ∌Й㥋䕑(1) Ⲫ㥋䕑䴶⪺0.71 kN/m212mm 㛊 ⠛ 0.075 kN/m2䯈䎱@600 mm 0.10 kN/m22752 × 12.5 mm 㝣 㢅 0.20 kN/m 2Ⲫ ⏽ 0.5 × 0.15 = 0.075 kN/m 2䅵˖ 1.16 kN/m 2(2)ὐ䴶㥋䕑⇃0.10 kN/m 215 mm 㛊 ⠛ 0.09 kN/m 240 h 235 mm 䯈䎱@400 mm 0.12 kN/m 22 × 12.5 mm 㝣 㢅 0.20 kN/m 2⛁ 38 × 0.25 = 0.95 kN/m 2䅵˖ 1.46 kN/m 2(3) 㥋䕑12 mm 㝣0.125 kN/m 212 mm 㛊 ⠛ 0.075 kN/m 240h 140 mm 䯈䎱@ 400 mm 偼 0.070 kN/m 2䪱 䞥 䴶0.075 kN/m 2 ԧ ⏽ 0.030 kN/m 2 Ҫ0.030 kN/m 2 䅵˖0.405 kN/m 2(4) 㥋䕑a ˊ12 mm 㝣0.125 kN/m 212.5 mm 㛊 ⠛ 0.075 kN/m 27.5 mm 㝣0.075 kN/m 240h 140 mm 䯈䎱@ 400 mm 偼 0.070 kN/m 2 ԧ ⏽ 0.030 kN/m 2 Ҫ0.030 kN/m 2 䅵˖0.405 kN/m 2b ˊ12 mm 㝣 (ϸ )0.25 kN/m 240h 140 mm 䯈䎱@ 400 mm 偼 0.070 kN/m 2 ԧ ⏽ 0.030 kN/m 2 Ҫ0.030 kN/m 2 䅵˖0.38 kN/m 22ˊ 㥋䕑˄1˅䲾㥋䕑 ˖ 0s s r k P= 1.0 × 0.2 = 0.2 kN/m 2˄2˅ 䴶⌏㥋䕑 ˖ϡϞҎ 䴶ˈ⌏㥋䕑Ў 0.5 kN/m 2˄3˅ὐ䴶⌏㥋䕑 ˖ὐ䴶⌏㥋䕑Ў2.0 kN/m 2˄4˅亢㥋䕑 ˖w w z s z k P P E 276Ё˖z E Ў亢 ㋏ ˈ 1.0˗s P Ў亢㥋䕑ԧ ㋏ ˈ ԧ ˗z P Ў亢 催 ㋏ ˈA ㉏ 䴶㉫㊭ˈ⾏ 催 10㉇ ˈ 1.38˗Ў 亢 ˈЎ 0.55 kN/m 0w 2˗0w w z s z k P P E = 1.0 × s P × 1.38 × 0.55 = 0.76s PkPa)1()1(111n eq nj j i n EK nj j i i G HjG HiG F HjG HiG F G D G ¦¦Ё1D üü∈ 䳛 ㋏ ˗1D = max2)(D K J TT g Ё = 0.55ˈg T 2K = 1.0T = = = 0.29˄㾕GB50005-2003 9.2.2 ˅75.005.0H 75.03.1005.0u ⬅Ѣ 0.1 < T = 0.29 < = 0.55ˈ ҹg T 1D =max 2D K = 0.08 n G üü 乊䚼䰘 䳛⫼㋏ ˈn G = 0.0˗277eq G üü 㒧 ㄝ 䞡 㥋䕑ˈ 䋼⚍ 䞡 㥋䕑ҷ㸼 ⱘ85%˗Ⲫ㞾䞡˖G roof = A roof × D roof = 470 × 1.16 = 545 kN ὐ䴶㞾䞡˖G floor = A floor × D floor = 320 × 1.46 = 467 kNѠ 㞾䞡ʤ: G 2- = (2×25.2×0.405+13.17×0.405+10.9×0.405)×3.5 = 105.56 kN Ѡ 㞾䞡: G 2- = [2×6.48×(0.405+0.38)+(25.87+6.3)×0.405]×3.5 = 81.21 kN Ѡ ԧ㞾䞡˖G 2-wall = G 2- + G 2- = 105.56+81.21 = 186.77 kN ϔ 㞾䞡: G 1- = (27.5+25.2+11.8+10.9)×0.405×3.4 = 103.83 kNϔ 㞾䞡: G 1- = [(2×6.48+2×3.6+25.2)×0.405+(5×6.48+2×3.6+25.2)×0.38]×3.4 = 146.18 kN ϔ ԧ㞾䞡˖G 1-wall = G + G = 103.83 + 146.18 = 250.01 kNⲪ䋼⚍㞾䞡˖G 2-eq = G roof +0.5×A roof ×0.5+0.5×G 2-wall =545+0.5×470×0.5+0.5×186.77= 755.9 kN ὐⲪ䋼⚍㞾䞡˖G 1-eq = G floor +0.5×A floor ×2.0+0.5×(G 2-wall +G 1-wall )=467+0.5×320×2.0+0.5(186.77+250.01)= 1005.4 kN㒧 ㄝ 䞡 㥋䕑:= 0.85×(G eq G 2-eq +G 1-eq ) = 1497 kNF 2-eq = u u u u u 149708.0)4.34.100505.99.755(05.99.75579.9 kNF 1-eq =u u u u u 149708.0)4.34.100505.99.755(4.34.100539.9 kN⬅ℸ 㾕ˈ Ѣ Ⲫ ὐⲪ∈ 㥋䕑ˈ 㒧 ⬅亢㥋䕑 ˈϰ㽓 ⬅ 䳛㥋䕑 DŽ(Ѡ)㒧 ӊ䆒䅵Ў㡖ⳕ㆛ ˈ ㅫ՟䖯ҙ ⊓ĺ䕈㒓 䴶ⱘ 㒧 䖯㸠䆒䅵DŽ Ҫ䕈㒓ⱘ㒧 ˈ ⫼ⳌԐⱘ ⊩䆒䅵DŽ 8.9.5Ў⊓ĺ䕈㒓 䴶ⱘ㒧 䅵ㅫㅔ DŽ⊼ϔ˖⬅Ѣ 㒧 䮼にⱘ ԡ䭓 㞾䞡Ϣ ԧⱘ ԡ䭓 㞾䞡ⳌԐˈЎㅔ 䅵ㅫˈ 䆒䮼にⱘ ԡ䭓 㞾䞡Ϣ ԧⳌ DŽ278Ѣ䕏 㒧 ˈ㒧 䆒䅵ϔ㠀 ⬅㾘Ḑ ѻ 㒘 ⱘ オ 㥋䕑ˈ⬅ 㒧 Ḛ 㒘 ⱘὐ/ Ⲫ ∈ 㥋䕑DŽ1. 䆒䅵䕏 ḕ 䗮 䞛⫼㒧 䕃ӊ 䖯㸠䆒䅵DŽ ⊓ĺ䕈㒓 䴶 ⱘ ˈ䞛⫼ⱘ 䆒䅵䕃ӊˈ䆹䕃ӊ ḍ 䕏 ḕ 䆒䅵 lj䞥 啓 䖲 䕏 ḕ ⱘ䆒䅵㾘Ϣ㾘 NJTPIC-1996 ⱘˈ ՟ⱘ 㒧 ҙկ 㗗DŽ䴶 Ў23qˈ ⱘ䯈䎱Ў 600 mmˈ䞛⫼ѥ - - ㉏㾘Ḑ ˈ 䋼ㄝ㑻III cDŽϞ 䗝⫼40u140 mm 㾘Ḑ ˈϟ 㝍 䗝⫼ 40u90 mm 㾘Ḑ ˈ㡖⚍啓 ЎSK-20DŽϞ 䎼Ёⱘ㝍 Ϟ䆒 40u90 mmջ (㾕 8.9.6) ˈҹ 䆕ջ 〇 DŽ279⫼Ѣ䆹ḕ Ϟ ⱘ∌Й㥋䕑 Ў0.885 kN/m 2ˈϟ ⱘ∌Й㥋䕑 Ў0.275 kN/m 2˗ 䴶ⱘ⌏㥋䕑 Ў 0.5kN/m 2ʤDŽ㒣䅵ㅫˈ∌Й㥋䕑 䎼 ⌏㥋䕑ⱘ㥋䕑㒘 Ў ϡ 㥋䕑㒘 DŽҹϟ 䚼 䅵ㅫ㒧 ˖㸼 8.9.2 ḕ ӊӊ ⿄ /ӊ (kN)ッ ⶽ1(kNǜm)ッ ⶽ2(kNǜm)M-W -1.770.000-0.589W-S1 -0.130.5890.000S1-X 0.400.000-0.515X-B 3.120.5150.000B-Y 3.080.000-0.663Y-S2 -0.150.6630.000S2-Z -0.670.000-0.446Z-AA -3.260.446-0.315ϞAA-N SPF III c /40h 140 mm-4.810.3150.000A-U 0.000.000-0.069U-T 1.740.069-0.051T-P -0.150.0510.000P-S 0.420.000-0.059S-R 3.020.059-0.034R-Q 4.490.034-0.040ϟQ-C SPF III c / 40 x 90 mm 0.000.0400.000O-M (W8)SPF III c /40h 185 mm-4.84--A-O 0.17--O-M (W7L) 0.17--M-U 1.93--㝍U-W-0.41--⊼ϔ˖ 䰙⌏㥋䕑Ў0.5 kN/m 2ˈԚ ⦄㸠 ⱘ 䴶⌏㥋䕑Ў1.0 kN/m 2DŽḕ ⱘ㥋䕑䆒䅵 ḕ ӊϢ啓 㡖⚍ⱘ䆒䅵ḍ 㒧 䆒䅵㾘㣗 CSA O86-01䖯㸠DŽ280W-T -2.75--T-X 2.37--X-P -4.98--P-B -4.59--P-Y -5.97--S-Y 3.17--S-Z -3.80--R-Z 1.38--R-AA -1.82--Q-AA -0.89--Q-N 4.66--C-N SPF III c / 40h 90 mm -5.15--㒣䅵ㅫˈ㸼Ё Ϟ ǃϟ 㝍 ⒵䎇䆒䅵㽕∖DŽ⬅ḕ ӊ 㸼 8.9.2 ҹ ⫼Ѣ啓 㡖⚍䆒䅵ⱘ㡖⚍ DŽ㸼8.9.3 㒭 њ啓 㡖⚍䖲 ⱘ DŽ㸼8.9.3 㡖⚍啓㡖⚍㓪(mm×mm) 㡖⚍㓪 (mm×mm)A 51×114 T 76×114B 76×152U 76×95C 51×114 W 76×114 M 152×381X 102×114 N 76×114 Y 102×114 O 102×267Z 76×114 P 127×191AA 76×114 Q 76×95S1102×114 R 76×95S2102×114S76×114ˊЏṕ0/ 䆒䅵䆹ṕϸッ⬅6ḍ40u 140 mm 㾘Ḑ 㗠 ⱘ㒘 ˈ П䯈ⱘЁ 䎱Ў10287 mm ˈ 䭓 Ў 140 mm ˈ 䅵ㅫㅔ 㡖⚍ 㾕 8.9.7DŽḍ Ԅㅫˈ ℹ䗝 Ў180 × 500mm 㛊 ṕˈ㛊 ṕ䞛⫼ 㕢㢅 ˈ 㛑 ϟ˖ f m = 15MPaf v = 1.6 MPaf c, 90 = 3.1 MPaU = 5.0 kN/ m 3E = 10000 MPaḕ 䆹ṕϞѻ⫳ⱘ 㥋䕑䆒䅵 Ў˖ (1.2 u 1.16 + 1.4 u 0.5) u (0.5u 5.32+1.37) = 8.43 kN/m ṕ㞾䞡㥋䕑䆒䅵 Ў: 1.2 × 5.0 × 0.2 × 0.55 = 0.66 kN/m g+q = 8.43 + 0.66 = 9.09kN/m䆒䅵㥋䕑 g+q = 9.09 kN/m28122u L q g (1) 偠ㅫ˖n W M =2655020061024.120u u u = 11.92 N/mm 2<1.15f m = 1.15h 15=17.25 N/mm 2(2) 偠ㅫ˖IbVS= 0.43 N/mm 2<f v = 1.6 N/mm 2(3) 偠ㅫ˖ḕ 䆹ṕϞѻ⫳ⱘ 㥋䕑 Ў˖(1.16 + 0.5)u (0.5u 5.32+1.37) = 6.69 kN/m 㞾䞡㥋䕑 Ў˖ 5.0× 0.2 × 0.55 = 0.55 kN/m g +q = 6.69 + 0.55 = 7.24 kN/m3445502001100003841028724.753845u u u u u uEI L q g w =38.07 mm < L/250 = 41.15 mm ⒵䎇(4) 䚼 偠ㅫ˖䚼 䴶⿃˖140×200 = 28000 mm 2 䚼 f c =28000100075.46ucf A V = 1.67 N/mm 2< fc, 90= 3.1 N/mm23ˊ Ⲫ䆒䅵Ⲫ㒧 ⬅12.5mm ⱘ 㒧 㒘 ˈ䴶 䖍㓬䩝ⱘ䯈䎱Ў150mm DŽ⬅Ѣϰ㽓ゟ䴶ⱘ Ⲫ䭓 䕗ⷁˈ ҹ Ⲫⱘ䆒䅵⬅⫼ ⱘ㥋䕑 DŽ 䆒 ѻ⫳ⱘջ ˈ ⫼ ⲪϞ῾ ⱘ∈ 㥋䕑䆒䅵 Ўw f = 1.4u 72.2/(6.3+18.9+0.67) = 3.91 kN/m DŽḍ ㄥ⠽ 䴶 ˈ Ⲫⱘ䖍⬠ ӊԡѢķ䕈㒓ǃľ䕈㒓 11䕈㒓DŽ(1) Ⲫ 䕑 偠ㅫ˖282⬅lj 㒧 䆒䅵㾘㣗NJGB50005-2003䰘 P ⶹὐⲪⱘ䆒䅵 䕑 Ў˖Bk k f B f V vd d 21 Ё= 1.0ˈ= 0.8 ˄ѥ - - ˅ˈB§11.8 m ˗1k 2k ⬅㾘㣗GB50005-2003䰘㸼P.0.1 = 6.4 kN/m, ҹ⊓ľ䕈㒓ⱘ䆒䅵 䕑 Ўvd f B f V d = 6.4 × 1.0 × 0.8×11.8 = 60.4 kN > 0.5×3.91×25.78 = 50.4 kN(2) Ⲫ䖍⬠ ӊ 䕑 偠ㅫ˖Ⲫ䖍⬠ ӊ⬅Ѡ ⱘ 乊ṕ 2h 40u 140mm IIc/IIIc 㑻㢅 㾘Ḑ 㒘 DŽ⊓ķ̚ľ䕈㒓䯈ⱘ䖍⬠ ӊ ⱘ䕈 䆒䅵 Ў˖86.158.118)67.09.18(91.38202101 u u B L w B M N f f kN⬅Ѣ ӊⱘ 䕑 ԢѢ 䕑 ˈ 䖍⬠ ӊⱘ䕈 䕑 ⬅ 䕑t N = 2×40×140×5.4 = 60.48 kN > = 15.86 kNf N 4ˊѠ 偼 䆒䅵Ѡ 偼 Ў40u 140mm II c /III c 㑻㢅 ˈ 偼 䯈䎱Ў400 mm DŽ 偼 ⱘ䅵ㅫ䭓 Ўl 0=3.5 m ˈ 䅵ㅫㅔ 㡖⚍ 㾕 8.9.8DŽ⬅㾘㣗GB50005-2003䰘㸼J.0.1-1 偼 ⱘ 䆒䅵 DŽNM = 82wL =85.3342.02u = 0.52 kN-m 偠ㅫ:w =0.342 k N /m283m n c n f W M f A N =0.148.01.91404061052.015140401054.3263 u u u u u u u 〇 偠ㅫ:cm f A Nd 0MM Ё m M =1.0ˈAIl 0O = 86.60, ҹ36.0)65(112O M 䆹 偼 ⱘ〇A Nm MM =56000.136.0100054.3u u u = 1.76 N/mm 2<f c = 15 N/mm 25ˊѠ SW1䆒䅵⬅ 偼 ǃ乊ṕ ṕ ҹ 䴶 㒘 DŽ SW1䭓Ў5.58 m ˈ 偼 Ў40u 140mm II c /III c 㑻㢅 ˈ 䴶 Ў12mm ⱘ 㒧 ˈ䴶 䖍㓬䩝ⱘ䯈䎱Ў150mm DŽ㒣䅵ㅫˈ亢㥋䕑⫼ϟ ⱘ 䆒䅵 Ў 23.0 kN DŽ 䕑 偠ㅫ⬅㾘㣗GB50005-2003䰘 Q ⶹ ⱘ䆒䅵 䕑 Ў˖lk k k f l f V vd d )(321 Ё= 1.0ˈ= 1.0ˈ= 1.0DŽ1k 2k 3k ⬅㾘㣗GB50005-2003䰘㸼Q.0.1-1 =5.5 kN/m, ҹvd f 321k k k f f vd d =5.5 × 1.0 × 1.0 × 1.0 = 5.5kN/m l f V d r =5.5×5.58 = 30.69 kN > = 23.0 kNf V 䖍⬠ ӊ 䕑 偠ㅫⱘ䖍⬠ ӊЎ 䖍⬠ 偼 ˈЎϸḍ 40u 140mm IIc/IIIc 㑻㢅 㾘Ḑ DŽ䖍⬠ ӊ ⱘ䆒䅵䕈 Ў˖f N = 23.0 × 3.5 / 5.58 = 14.43 kN⬅Ѣ ӊⱘ 䕑 ԢѢ 䕑 ˈ 䖍⬠ ӊⱘ䕈 䕑 ⬅ 䕑t N = 2×40×140×5.4 = 60.48 kN > = 14.43 kN f N 䖲 ӊ偠ㅫ a ˊ䖲 ӊϢὐⲪⱘ䖲䖲 ӊϢὐⲪⱘ䖲 ⬅ϔϾM16 C 㑻 䗮㶎 DŽḍ 䩶㒧 䆒䅵㾘㣗GB50017-2003ˈ 䗮㶎 ⱘ 䰤Ў= 170 N/mm bt f 2ˈ 㶎 䕑 ˖r N =b t f d 42S =17041614.32u u =34.16 kN > = 14.43 kNf N b ˊ䖲 ӊϢ 偼 ⱘ䖲䖲 ӊϢ 偼 ⱘ䖲 ⬅6ϾM10 C 㑻 䗮㶎 Ӵ䗦DŽcv v f d k N 2284Ё=7.5, ҹv k c v v f d k N 2=7.5 × 15102u = 2.90 kN > /6 = 2.41 kNf N c ˊ 偼 㶎 䖲 偠ㅫⶽM == 14.43 ×40 = 577.2 kN-mm ˈ⬅㾘㣗GB50005-2003 5.3.1e Nf m n t n f W M f A N 1.980)10140(6110002.5774.580)10140(100043.142u u u u u u u = 0.71 <1.0 6.ὐⲪ ML10 䆒䅵ⱘ䯈䎱Ў400 mm ˈ Ϟˈ㾕 8.9.9DŽ⫼ ὐ䴶ⱘオ 㥋䕑䆒䅵 Ў˖S = 1.2×1.46 + 1.4×2.0 = 4.55 kN/m 2Ў40×235mm IIc/IIIc 㑻㢅 DŽ ⱘ㞾䞡䆒䅵 Ў1.2×4.9×0.04×0.235 = 0.055 kN/m DŽ ⱘ 㥋䕑䆒䅵 Ў˖g+q = 0.4×4.55+0.055 = 1.88 kN/m DŽ䆒䅵㥋䕑g+q = 1.88kN/m8.9.9ὐ ML10M = 82L q g =815.388.12u = 2.33 kN-mV =215.388.12u L q g = 2.96 kN(1) 偠ㅫnW M= 6.33 N/mm 2 < f m = 9.1 N/mm 2(2) 偠ㅫIbVS= 0.32 N/mm 2 < f v = 1.9 N/mm 2(3) 偠ㅫ㥋䕑 S = 1.46 +2.0 = 3.46 kN/mm 2g+q = 0.4 × 3.46 + 4.9 × 0.04 × 0.235 = 1.43 kN/mw = 3442354012111000384315043.153845u u u u u uEIL q g = 3.85 mm < L/250 = 12.6 mm285(4) 䚼 偠ㅫf c =14040100096.2u ucA V = 0.53 N/mm 2< f c, 90= 7.3 N/mm 27ˊὐⲪ䆒䅵ὐⲪ⬅ ҹ 15 mm ⱘ㛊 ὐ䴶 㒘 ˈ䴶 䖍㓬䩝ⱘ䯈䎱Ў150mm DŽ⬅Ѣϰ㽓ゟ䴶ⱘὐⲪ䭓 䕗ⷁˈ ҹὐⲪⱘ䆒䅵⬅⫼ ῾ ⱘ㥋䕑 DŽ 䆒 ѻ⫳ⱘջ ˈ ⫼ ὐⲪϞ῾ ⱘ∈ 㥋䕑䆒䅵 Ўw f = 1.4 u 93.9 / 27.5 = 4.78 kN/m DŽḍ Ⲫⱘ䖍⬠ ӊ 㕂ˈὐⲪⱘ䖍⬠ ӊЎķ䕈㒓ǃľ䕈㒓 11䕈㒓DŽ (1) ὐⲪջ 䕑 偠ㅫ⬅㾘㣗GB50005-2003䰘 P ⶹὐⲪⱘ䆒䅵 䕑 Ў˖Bk k f B f V vd d 21 Ё= 1.0ˈ= 1.0 ˄㢅 ˅ˈB= 11.8m DŽ1k 2k ⬅㾘㣗GB50005-2003䰘㸼P.0.1 = 7.6 kN/m, ҹ⊓ľ䕈㒓ⱘ䆒䅵 䕑 Ўvd f B f V d = (7.6 × 1.0 × 1.0) ×11.8= 89.7 kN > 0.5×4.78× (21.2+2u 3.15) = 65.7 kN(2)ὐⲪ䖍⬠ ӊ 䕑 偠ㅫὐⲪⱘ䖍⬠ ӊ⬅ϔ ⱘ乊ṕ 㒘 DŽ乊ṕ Ў 40u 140mm IIc/IIIc 㑻㢅 㾘Ḑ DŽ⊓ķ̚ľ䕈㒓䯈ⱘ䖍⬠ ӊ ⱘ䕈 䆒䅵 Ў˖ff f f N B L w N B M N 10211018 Ё L 1Ўķ䕈㒓 ľ䕈㒓П䯈ⱘ䎱⾏˗N 1f Ў⬅Ϟ Ӵ䗦 ὐⲪ䖍⬠ ӊⱘջ ˈ䆹ջ ⱘ Ϣ Ⲫ䖍⬠ ӊⱘջ Ⳍ DŽ ҹˈu u86.158.1182.2178.42101f f N B M N 38.62 kN ⬅Ѣ ӊⱘ 䕑 ԢѢ 䕑 ˈ 䖍⬠ ӊⱘ䕈 䕑 ⬅ 䕑t N = 2×40×140×5.4 = 60.48 kN > = 38.62 kNf N 8ˊϔ SW3 偼 䆒䅵ϔ 偼 Ў40u 140mm II c /III c 㑻㢅 ˈ 偼 䯈䎱Ў400 mm DŽ 偼 ⱘ䅵ㅫ䭓 Ў=3.4-0.25=3.15 m DŽ⫼ ϔ ԧϞⱘオ 㥋䕑䆒䅵 Ў˖0l Ѡ 1.2 × 3.5 × 0.405 = 1.70 kN/mὐⲪ (1.2 u 1.46 + 1.4 u 2.0) u (3.15+2.7) /2 = 13.31 kN/m䅵˖15.01 kN/m↣ḍ 偼 ⱘ㥋䕑䆒䅵 Ў˖N = 0.4×15.01 = 6.0 kN䆒䅵 ϝゴ ϗ㡖㸼13.17.1, ⶹ40u 140mmIIc/IIIc 㑻㢅 ⒵䎇䆒䅵㽕∖DŽ9ˊϔ 偼 䆒䅵ϔ 偼 Ў40u 140mm II c /III c 㑻㢅 ˈ 偼 䯈䎱Ў400 mm DŽ 偼 ⱘ䅵ㅫ䭓 Ў=3.15 m DŽ⫼ ϔϔ Ϟⱘ㥋䕑䆒䅵 Ў˖0l Ⲫ (1.2 u 1.16 + 1.4 u 0.5) u (5.32u 0.5+1.37) = 8.43kN/mѠ1.2 × 3.5 × 0.405 = 1.70 kN/m 286ὐⲪ0.5 u (1.2 u 1.46 + 1.4 u 2.0) u 3.6 = 8.19 kN/m䅵˖18.32 kN/m↣ḍ 偼 ⱘオ 㥋䕑䆒䅵 Ў˖N = 0.4 × 18.32 = 7.33 kN亢㥋䕑䆒䅵 Ў˖ w =1.4 × 0.61 × 0.4 = 0.342 kN/m䆒䅵 ϝゴ 㡖㸼13.18.1, ⶹ40u 140mmIIc/IIIc 㑻㢅 ⒵䎇䆒䅵㽕∖DŽ10. ϔ SW2 SW3䆒䅵⊓ĺ䕈㒓 䴶ⱘϔ ⬅ SW2ϢSW3㒘 ˈ䭓 Ў3.6 m 6.48 m DŽ SW2 SW3ⱘ 偼 ǃ乊ṕ ṕ ҹ 䴶 ϢSW1Ⳍ DŽ㒣䅵ㅫˈ亢㥋䕑⫼ϟ ⱘ 䆒䅵 Ў 26.0 kN DŽ 䆒 ⱘ Ϣ䭓 ℷ↨ˈ ↣⠛ ⱘ Ў˖V sw2 = 3.6 × 6.348.60.26 = 9.3 kNV sw3 = 6.48 ×6.348.60.26 = 16.7 kN⬅ SW1䆒䅵 ⶹ ⱘ䆒䅵 䕑 Ў˖= 4.4 kN/m >=d f ff6.348.60.26 = 2.58 kN/m ˈϔ SW2 SW3⒵䎇䆒䅵㽕∖DŽ11ˊ䖲 䆒䅵⬅Ⳉ Ў 3.66 mm ǃ䭓 82 mm ⱘ 䗮䩶䩝 ⱘ䩝㡖⚍ⱘ䆒䅵 䕑 Ў˖53.0101566.32.10322 u u u c v v f d k N kN⬅ ⲪӴ ⱘ῾ ∈ 亢㥋䕑䆒䅵 Ў˖1.4 u 72.2= 101.1 kN287䳔ⱘ䩝 Ͼ Ў˖8.19053.01.101 ˄乫˅Ѡ ῾ ԧ 䭓Ў˖13.17 + 2u 6.48 + 13.17 +5.58 + 10.9 = 55.78 m 䩝 ⱘ䯈䎱 Ў˖2928.19055780mm 䩝 䯈䎱Ў250mm DŽ㒉 䩝 ⱘ䯈䎱 ⫼Ⳍ ⱘ ⊩∖ DŽb ˊὐⲪϢϔ ԧⱘ䖲⬅ὐⲪӴ ⱘ῾ ∈ 亢㥋䕑䆒䅵 Ў˖1.4 u (72.2 + 93.9) = 232.54 kN 䳔ⱘ䩝 Ͼ Ў˖8.43853.054.232 ˄乫˅ϔ ῾ ԧ 䭓Ў˖11.8 + 6 u 6.48 + 5.58 + 10.9 + 4 u 3.6 = 81.56 m 䩝 ⱘ䯈䎱 Ў˖18643981560mm 䩝 䯈䎱Ў150mm DŽ㒉 䩝 ⱘ䯈䎱 ⫼Ⳍ ⱘ ⊩∖ DŽ(3) ԧϢ ⸔ⱘ䖲䗝 M14 䫮 㶎 ϔ ԧϢ ⸔䖲 DŽ Ͼ㶎 ⱘջ 䆒䅵 䕑 Ў˖18.41015145.5322 u u u c v v f d k N kN⬅ὐⲪӴ ⱘ῾ ∈ 亢㥋䕑䆒䅵 Ў˖1.4 u (72.2 + 93.9) = 232.54 kN 䳔ⱘ㶎 Ͼ Ў˖6.5518.454.232 ˄乫˅ϔ ῾ ⸔ 䭓Ў81.56 m 㶎 ⱘ䯈䎱14565681560mm 㶎 䯈䎱Ў1200mm DŽ㒉 ⸔ⱘ㶎 䯈䎱 ⫼Ⳍ ⱘ ⊩∖ DŽ288。
木结构计算书范本(1)

木结构计算书范本(1)(正文开始)计算书编号:2021-XXX计算书名称:木结构计算书范本(1)编制日期:2021年XX月XX日编制单位:XXX设计院1. 引言木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形式,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木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合理的计算和设计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木结构计算书范本,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2.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某建筑项目,位于某某地区,建筑类型为某某用途。
主体结构采用木结构形式,竖向承重结构采用柱+梁形式。
本计算书主要针对某某木结构设计进行计算。
3. 荷载标准根据《建筑荷载规范》GB 50009-XXXX,本计算书采用了以下设计荷载:- 永久荷载:包括结构自重、楼板活荷载、仪器设备等;- 可变荷载:包括人员活荷载、雪荷载、风荷载等;- 地震作用:根据地震烈度等级确定设计地震系数。
4. 性能要求根据工程实际要求及相关规范,对木结构的性能要求如下:- 承载力要求:确保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满足使用要求;- 建筑物整体性与稳定性:确保木结构与其他结构组合形成一个整体;- 抗震性能要求:确保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5. 材料特性本计算书采用的木材材料特性如下:- 木材种类:根据设计要求选用了XXX木材;- 密度:XXX kg/m³;- 抗折强度:XXX MPa;- 抗压强度:XXX MPa;- 抗拉强度:XXX MPa;- 抗剪强度:XXX MPa。
6. 结构计算6.1. 构件尺寸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和荷载标准,进行构件尺寸计算,包括柱截面尺寸、梁截面尺寸等。
计算过程中考虑到木材的强度、稳定性等因素,确保构件满足力学和建筑要求。
6.2. 承载力计算根据构件几何形状、荷载情况和材料特性,进行承载力计算。
包括抗弯承载力计算、抗压承载力计算、抗剪承载力计算等。
确保构件在荷载作用下不发生破坏,并满足设计要求。
6.3. 刚度计算根据结构整体要求和约束条件,进行刚度计算。
木结构计算书范文

木结构计算书范文【正文】【前言】木结构计算书是一份针对具体建筑项目的结构计算和设计书,旨在为建筑工程在施工、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提供指导和依据。
本文将以一个木结构住宅项目为例,给出一份木结构计算书的范文,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木结构计算书的内容和格式。
【项目概述】本项目是一座位于城市郊区的木结构住宅,总建筑面积为XXX平方米,共分为三层。
本项目的木结构采用了A型木柱与木梁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并采用了榫卯连接方式。
建筑设计要求结构稳定、抗震性能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承载力计算】根据国家《木结构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对本项目的木结构进行承载力计算。
根据结构形式、荷载等级和使用类别,确定了各个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采用了强度设计方法和刚度设计方法,计算了木柱、木梁、榫卯连接等构件的承载力,并进行相应的安全系数校核。
【刚度计算】为了保证木结构的稳定性和刚度要求,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和结构设计规范,对本项目的木结构进行刚度计算。
通过计算分析,确定了木柱、木梁、榫卯连接等构件的刚度和变形控制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满足建筑设计要求和结构稳定性要求。
【抗震设计】在木结构计算书中,抗震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根据地震带、土壤情况和建筑高度等因素,确定了本项目的地震烈度和设计地震力,并根据结构形式和抗震性能要求,进行了抗震设计计算和校核。
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和合适的抗震构造措施,确保了木结构住宅的抗震安全性。
【材料选用】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和结构计算结果,确定了本项目木结构的各个构件所采用的材料及其性能参数。
例如选用了优质的胶合板作为木梁的主要材料,选用了经过热处理的木材作为木柱的材料,并在材料选用过程中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和检验,以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连接方式】本项目的木结构采用了榫卯连接方式,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在具体的木结构计算中,对榫卯连接的尺寸、数量、位置等进行了合理的确定,保证了连接的牢固和可靠。
别墅工程(教材)三层计算式

xx小区别墅建筑部分二层工程量计算书
二○○七年十月二日
工程量计算书工程名称:××小区别墅工程
工程量计算书工程名称:××小区别墅工程
工程量计算书工程名称:××小区别墅工程
工程量计算书工程名称:××小区别墅工程
工程量计算书工程名称:××小区别墅工程
工程量计算书工程名称:××小区别墅工程
工程量计算书
工程量计算书
工程量计算书工程名称:××小区别墅工程
工程量计算书工程名称:××小区别墅工程
工程量计算书工程名称:××小区别墅工程
工程量计算书工程名称:××小区别墅工程
工程量计算书工程名称:××小区别墅工程
工程量计算书工程名称:××小区别墅工程
工程量计算书工程名称:××小区别墅工程
工程量计算书工程名称:××小区别墅工程
工程量计算书工程名称:××小区别墅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安余姚金型二路北侧B+C地块项目综合楼结构计算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校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结构计算总体介绍一、项目基本情况本工程位于浙江余姚金型二路北侧,为地上二层结构。
房屋由防震缝分为五个区域,Ⅰ区及Ⅲ区为木结构;局部沙盘展区及八角休息室为钢结构;专用变配电所为混凝土结构。
地上木结构部分总建筑面积平米,最高的屋面距室外地面高度为,主屋面至室外地面,房屋高度为。
二、本结构设计主要依据的规范(规程)《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GB50009—2001)《木结构设计规范》(2005版)(GB50005—2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08版)(GB50011—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木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三、基本荷载1、恒荷载恒荷载按照建筑做法及实际材料计算。
2、活荷载不上人屋面 kN/m2基本雪压 m2基本风压 m2 楼面 kN/m2四、地震作用该场地位于浙江余姚,场地设防烈度为6度,地面加速度,Ⅲ类场地,特征周期,地面粗糙度B类。
五、材料1、规格材:有木材认证机构的质量认证记号,墙骨柱木材采用Ⅴ级及以上级,窗过梁及屋面搁栅木材达到Ⅲc及以上。
2、螺栓:级/级普通螺栓;锚栓:材料为Q235。
3、SPF材料力学性能:抗弯强度设计值fm=;顺纹抗压及承压强度设计值为fc =12MPa;顺纹抗拉强度设计值ft=;顺纹抗剪强度设计值fv=;弹性模量E=9700MPa。
4、LVL材料力学性能:抗弯强度设计值fm =;顺纹抗压及承压强度设计值为fc=;顺纹抗拉强度设计值ft =;顺纹抗剪强度设计值fv=;弹性模量E=14000MPa。
六、计算方式木结构部分按照木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手算,楼面桁架和屋面桁架采用MITEK 软件辅助设计。
本计算书仅对典型构件进行设计验算。
第二部分木结构部分计算一.项目资料本工程平立面图纸如下该建筑的外墙和部分内墙的墙面板采用剪力板加石膏板的组合墙面,局部采用双层剪力板,其余墙体的墙面板均采用石膏板墙面。
二、荷载计算Ⅰ区进行设计1.永久荷载(1)屋盖荷载标准值石板瓦 m2防水卷才 m2板 m238*38木龙骨 KN/m2屋架间距@610 m210厚松木企口板檐口吊顶 m2屋盖保温棉 m2其他 KN/m2总计: m2 (2)楼面荷载标准值(室内部分)装修层 KN/m240mm厚找平层 m2铁丝网 KN/m2楼面板 KN/m2平行弦桁架 m2 15mm石膏天花板 KN/m2吊顶及管道 KN/m2其他 KN/m2总计: m2(3)外墙荷载标准值砂岩板 m2砂浆层 0KN/m2板 m215mm石膏板 KN/m238mmx140mm间距406mm墙骨柱 KN/m2外墙铁丝网 KN/m2墙体保温棉 KN/m2其他 KN/m2总计: m2 (4)内墙荷载标准值15mm石膏板(双层) KN/m238mmx89mm间距@406mm墙骨柱 KN/m2墙体保温棉 KN/m2其他 KN/m2总计: m 2 可变荷载(1) 雪荷载标准值:s k =μr s 02(2)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不上人屋面,活荷载为 KN/m 2(3)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楼面活荷载为 KN/m 2 (4) 风荷载标准值为:ωk =βz μs μz ω0 式中 βz ———风振系数,取; μs ———μ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B 类地面粗糙度,离地面米处,取;ω0———基本风压,为m 2;ωk =βz μs μz ω0=μs =μs (kpa) 1)屋盖水平风荷载横向:F 2-H =[(+)x2++纵向:F 2-Z =(+)x[2++ 2]= 2)屋盖竖向风荷载 F 2-up °= 3)楼盖水平向风荷载 横向:F 1-H =(+)x2+2)= 纵向:F 1-Z =(+)x2+2)= 4)地震作用F i =G iH i /∑G j H j [F EK (1-δn )]= G i H i /∑G j H j α1G eq (1-δn ) 式中α1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1=(T g /T )r η2αmax 其中T g =,η2= T=所以α1=δn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δn = G eq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屋盖自重:G roof 楼面自重:G floor 二层楼层墙体自重:G 2 一层楼层墙体自重:G 1屋盖质点自重:G 2-eq = G roof +* A roof *+* G 2=+**+*=楼盖质点自重:G 1-eq = G floor +* A floor *+* (G 2+ G 1)=+**+*+=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 eq =* (G 1-eq + G 2-eq )=*+=F ek =*=F 2-eq =***+*= F 1-eq =***+*=由此可见,对于Ⅰ区屋盖水平荷载,本结构横向纵向均由地震控制,对于楼盖水平荷载,本结构横向由风荷载控制,纵向由地震控制。
Ⅲ区进行设计风荷载及地震作用计算如下,其他参数同Ⅰ区 (5) 风荷载标准值为:ωk =βz μs μz ω0式中 βz ———风振系数,取; μs ———μ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B 类地面粗糙度,离地面米处,取;ω0———基本风压,为m 2;ωk =βz μs μz ω0=μs =μs (kpa) 1)屋盖水平风荷载横向:F 2-H =[(+)x2++纵向:F 2-Z =(+)x[2++ 2]= 2)屋盖竖向风荷载 F 2-up °= 3)楼盖水平向风荷载 横向:F 1-H =(+)x2+2)= 纵向:F 1-Z =(+)x2+2)= 4)地震作用F i =G iH i /∑G j H j [F EK (1-δn )]= G i H i /∑G j H j α1G eq (1-δn ) 式中α1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1=(T g /T )r η2αmax 其中T g =,η2= T=所以α1=δn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δn = G eq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屋盖自重:G roof 楼面自重:G floor二层楼层墙体自重:G2一层楼层墙体自重:G1屋盖质点自重:G2-eq = Groof+* Aroof*+* G2=+**+*=楼盖质点自重:G1-eq = Gfloor+* Afloor*+* (G2+G1)=+**+*+=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eq =* (G1-eq+ G2-eq) =*.+=Fek=*=F2-eq=***+*=F1-eq=***+*=由此可见,对于Ⅲ区屋盖水平荷载,本结构横向纵向均由地震控制,对于楼盖水平荷载,本结构横向由风荷载控制,纵向由地震控制。
本工程遵照其相应规定,轻型木结构抗侧力设计即可按构造要求进行:1)建筑物每层面积不超过600m2,层高不大于。
2)抗震设防烈度为6°和7°()时,建筑物的高宽比不大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时和8°()时,建筑的高宽比不大于时;建筑物高度指室外地面到建筑物屋顶二分之一高度处。
3)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不大于m2,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不大于m2,雪荷载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
5)剪力墙的设置符合下列规定:(1)单个墙段的高宽比不大于2:1;(2)由于该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故同一轴线上墙段的水平中心距不得大于;(3)相邻墙之间横向间距与纵向间距的比值不大于:1;大于:1时至少横向外墙的面板应采用两面木基结构板,其它所有外墙均采用木基结构板作为面板。
(4)墙端与离墙端最近的垂直方向的墙段边的垂直距离不大于;(5)一道墙中各墙段轴线错开距离不大于6)构件的净跨距不大于12m。
7)除专门设置的梁柱外,轻型木结构承重构件的水平中心距不大于600mm。
8)建筑物屋面坡度不小于1:2,也不大于1:1,纵墙上檐口悬挑长度不大于,山墙上檐口悬挑长度不大于。
三、结构构件设计对于轻型木结构,结构设计一般假定由规格材或工程木产品组成的木构架承受竖向荷载,由木基结构板材和木框架组成的楼、屋盖和剪力墙承受水平荷载。
1.屋面桁架设计现以沿B轴线剖面为例,对轻型木桁架屋架进行结构内力分析(用MITEK 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屋面坡度为°,屋面桁架间距为406mm,采用SPF(云杉-松-冷杉)类规格材,材质等级Ⅲc。
上弦杆选用38mmx89mm规格材,下弦杆选用38mmx89mm 规格材,腹杆选用38mmx89mm规格材。
上弦杆及跨中的腹杆上设有38mmx89mm 侧向支撑,以保证侧向稳定性。
选取其中跨度最大的桁架进行验算,过程如下:2.屋面梁设计(选取受荷最大的梁进行验算)WL1两端均由墙体支撑,支座之间的中心距为6990mm3-45mmx457mmLVL梁。
计算参数为:W=bh2/6=135x4572/6=I= bh3/12=135x4573/12=屋面桁架在该梁上产生的均布荷载设计值为:*+* 2=m梁的自重设计值为 x7x3=m故梁承受的均布荷载设计值为:g+q=+=mM=(g+q)L22/8=·mN(1)弯曲强度验算M/Wn==mm2<f= N/mm2满足设计m(2)剪切强度验算=mm2 满足设计3V/2A=3**103/(2*135*457)=mm2<fv(3)变形验算屋面桁架在该梁上产生的均布荷载标准值为:+ 2=m梁的自重标准值为 x7x3=m故梁承受的均布荷载标准值为:g+q=+=m5qL 44x1012/(384x14000**109)=<6050/250= 满足设计(4)支撑处局部受压验算局部受压面积:A c =140X135=18900mm 2局部压应力f c =v f / A c =54990/18900= N/mm 2> N/mm 2故此处的墙骨加密至5根3.屋盖设计屋盖结构单元由12mm 的木基结构板材和屋架组成,面板边缘钉的间距为150mm 。
假设所产生的侧向力均匀分布,则所作用在屋盖上横向的水平荷载设计值为ωf根据建筑物平面图,屋盖的边界杆件位于8轴线、5轴线, 3轴线。
(1) 屋盖抗剪承载力验算由《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附录P 知:屋盖的设计抗剪承载力为: V=f d xB=f vd xk 1xk 2Xb其中f dvd =mK 1-木基结构板材含水率调整系数,取k1=K 2-骨架构件材料树种的调整系数,对于本工程采用的云杉-松-冷杉类,k2=B -屋盖平行于荷载方向的有效宽度,取故由上述公式得:V=f d(2) 屋盖边界杆件承载力验算屋盖边界杆件由二层外墙的双层顶梁板2-38mmx140mm SPF Ⅲc 级进口云杉、松、冷杉结构材组成,强度等级TC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