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的养生思想(六)

合集下载

朱丹溪有哪些方子 [浅谈朱丹溪的养生思想]

朱丹溪有哪些方子 [浅谈朱丹溪的养生思想]

《朱丹溪有哪些方子 [浅谈朱丹溪的养生思想]》摘要:朱丹溪是元代著名医学家,也是名副其实的养生家,其母患有脾胃病,他用滋阴的药方让母亲常服,其方是:人参、白术为君,牛膝、芍药为臣,陈皮、茯苓为佐,他还提出:谷菽果菜,性属阴而最善补阴,使疏通易消化,而肉鱼肥鲜、醇酒厚味,纵欲恣心,火自内生,岂能不病朱丹溪是元代著名医学家,也是名副其实的养生家。

他不但在医学上作出很大贡献,成为中国医药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

在养生学上,朱丹溪亦有重大建树,他的滋阴摄生、茹淡、房中摄养等独特的养生思想,在中国传统养生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

朱丹溪提出“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由此可见,他对养生保健的重视。

朱氏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得出“阳有余阴不足”的理论,是其医疗及养生的精髓所在。

在养生方面,他认为人体即使在正常状态下,仍处于阴气“难成易亏”的状态,再加上“人之情欲无涯”,引起相火妄动,进一步损伤阴精,极易导致阴精虚损的病变,故而把滋阴摄养作为贯穿于人生的摄生原则。

他所著的《格致余论》中的许多篇章,如“养生论”、“茹淡论”、“饮食色欲箴”、“房中补益论”、“养老论”、“慈幼论”等,都述及了养阴与摄生的密切关系,并谆谆告诫人们对阴气要“善于摄养”。

在书中,他也述及茹淡及生命在于恒动等养生观点。

朱丹溪倡导的滋阴摄养的养生思想,对于祛病延年很有功效。

其母患有脾胃病,他用滋阴的药方让母亲常服,其方是:人参、白术为君,牛膝、芍药为臣,陈皮、茯苓为佐;春天服时加川芎;夏天服时加五味子、黄芩、麦门冬;冬天加当归、生姜,1日1剂或2剂。

每当其母身有不适时,丹溪便让母亲服此药,服后便正常。

由于常服此方,再加上平日注意保健,丹溪之母乃得高寿,无疾而终。

丹溪的理学老师许谦,患有痼疾,卧床不起10余年,几成废人,丹溪采用“倒仓法”进行治疗,其法是:用黄牝牛肉肥者一二十斤,长流水煮糜烂,滤渣不用,取净肉汁入锅中,以文火煎熬成琥珀色为度。

元代名医朱丹溪提倡节欲养生

元代名医朱丹溪提倡节欲养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 元代名医朱丹溪提倡节欲养生
导语:朱丹溪提出了著名的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形成了系统的保养阴精的学术思想。

他的保养阴精大法主要体现在静心节欲以制君相之火、节慎饮食以顾护脾胃和慎燥热以防劫阴。

元代名医朱丹溪提倡节欲养生
朱丹溪为历史上的养阴派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著名的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形成了系统的保养阴精的学术思想。

他的保养阴精大法主要体现在静心节欲以制君相之火、节慎饮食以顾护脾胃和慎燥热以防劫阴。

朱丹溪从《黄帝内经》中领悟到,阴气难成而易亏,人体中存在着“火易亢水易乏”的发病因素。

丹溪认为,外事时时感应于心,五志六欲七情又都统之于心,心易为物所感而妄动。

心动则君火动。

要使其动而不妄,保养办法是息心静虑,使心不为物欲所迁,情欲所动,“正心、收心、养心,皆所以防此火之动于妄也”。

他吸收了儒家的养生观点,强调人心听命乎道心,。

从《内经》探析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

从《内经》探析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

从《内经》探析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班级:11级骨伤A班姓名:张卫成学号:111505073摘要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是以《内经》阴阳互根之理为根基的,常态意义上是指一切生命活动有赖于“阳”对“阴”的动用,病态上的“阳有余阴不足”实质是指人身精血正气耗损,真阴真阳俱不足,水火俱虚。

朱丹溪的“养阴”思想和“滋阴降火法”实质也体现了对真阴真阳双方互根互生的重视。

关键词阳有余阴不足阴阳互根朱丹溪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被崇为“滋阴派”的开创者。

后世多以擅长滋阴概括其学术思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相火论”被视为丹溪学说的主旨性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朱丹溪并非“过分强调人体‘阳常有余’的一面而不知阳亦有亏损的时候”[1]。

丹溪学术思想以《内经》阴阳互根之理为根基,蕴含了深刻的阴阳之道,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基本关系出发,能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运用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的理论和经验。

1 朱丹溪学术思想以阴阳之理为根基,重视阴阳互根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总纲,是中医理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2]。

对阴阳之理的深刻理解是朱氏学术成就的根基。

戴良《丹溪翁传》所载,朱丹溪“参之以太极之理、《易》《礼记》《通书》《正蒙》诸书之义,贯穿《内经》之旨,以寻其指归”,达到“以阴阳造化之精微与医道相出入者论之”的境界,其所论的“阴阳造化之精微”根源于《内经》和理学太极论。

朱丹溪从医之路就是从自学《内经》三年治愈母亲“脾痛”开始的,从医后更是反复研读,指出“素问,载道之书也”,“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格致余论·序》),可见其对《内经》的尊崇。

另一方面,朱丹溪理学素养深厚,引儒入医,始创将“太极之理”引入医学。

在《相火论》的开头直接引用周敦颐《太极图说》论相火,在《吃逆论》中又指出“先儒谓物物具太极,学者其可不触类而长,引而伸之乎”。

太极之理作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已经积淀于心,在无形之中发挥着指导作用[3]。

中医学的“阴阳”内容极广,气血、形质与功能、水火即阴精和君相二火等均在其中,就“阴”与“阳”本身的含义而言,相对模糊而不确定,但“阴”与“阳”之间的基本关系却是相对清晰而明确的。

滋阴派---朱丹溪.docx

滋阴派---朱丹溪.docx

滋阴派 --- 朱丹溪  朱丹溪( 1281~1358 年),名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 ,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朱丹溪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 、“朱半仙”。

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善用滋阴降火的方药,为“滋阴派” (又称“丹溪学派” )的创始人,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 ,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

其故里浙江义乌有墓园、纪念堂、纪念亭、丹溪街等。

别名“朱一帖”“朱半仙”“丹溪翁”元朝,汉族人物简介朱丹溪所居的赤岸村,原名蒲墟村,南朝时改名赤岸村,继而又改为丹溪村。

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 。

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朱丹溪青少年时期为应科举考试,钻研儒家经典。

35 岁师从理学家许谦。

43 岁从罗知悌学医。

在他小时候,读书能过目成诵,日记千言,言章词赋,一挥即成。

听说著名理学家许文懿在东阳八华山中讲学,专门传授朱熹的理学,他对许文懿讲授那套理学非常崇拜,听了,“自悔昔之沉冥颠齐,汗下如雨。

”他“每宵挟册,坐至四鼓,潜验默察,必欲见诸实践。

”这样,他坚持学了几年,日有所悟,学业大进,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东南大儒” 。

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老母患严重的脾病。

他心情焦急,请了许多医生治疗都治不好。

原来这些医生,大都医术粗劣,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盲目搬用《局方》。

开的药大同小异,吃下去一点效果也没有。

这时,他深深体会到:“医者,儒家格物致知一事,养亲不可缺” (《格致余论》序)。

朱丹溪中医中药思想.

朱丹溪中医中药思想.

丹溪治痰,除了根据不同类型辨证选方外, 还总结了不少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如:“湿痰用 苍术、白术;热痰用芩、连;食积痰用神曲、麦 芽、山楂;风痰用南星;老痰用瓜蒌、海石、五 倍子、半夏、香附;酒痰用青黛、瓜蒌;郁痰用 僵蚕、杏仁、瓜蒌;滑痰用竹沥;泻痰用枳实等。 他还根据痰结的不同部位,阐述了应用经验,如: 膈上痰热用天花粉;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达; 痰在皮里膜外,非姜汁、竹沥不可达;痰在四肢, 非竹沥不开,非姜汁不能行经络;气实必用荆沥; 痰热膈滞中焦,淋涩不通,加玄明粉等。
赵道正赵以德学尤为盛行当时的著名医学家虞抟王纶徐彦纯汪机等人皆宗丹溪之学主张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所以尽管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中最晚出的一家但是由于他聪颖过人勤奋过人博览群书并且善于博采众长扬长避短所以成为金元四大家中最为杰出者成为我国医学史上八大学派之一另外丹溪门人之多对后世影响之深也是其他医家所无法比拟的
总结丹溪之治验曰:“杂病主治四字者,气、血、痰、 郁也。丹溪治法,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 二陈汤,郁用越鞠丸。参差互用,各尽其妙”。可见 其影响之深远。 查《宋元明清名医类案正编 . 朱丹溪医案》,统计 其中117案,应用最多的方剂就是四物汤与二陈汤。 其中:四物汤滋阴养血,活血和血;二陈汤健脾理气, 燥湿化痰。二方主治均在气血痰郁之中。在四者之中, 气血理论早已见诸各书,前人均有详论,唯痰、郁二 者,专论甚少。而丹溪恰恰是论前人所未及,在痰郁 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在理论上颇有建树, 在临床上也多有创见。
5、医术超群,闻名遐迩
四十八岁时,丹溪已成为一代名医,闻名大江南北,重返故里。当 时诸医拘执陈、裴方书,听到丹溪讲的医理,始则反感,继则嘲笑与 排斥。丹溪也不争辩。但是,在丹溪治病的卓越的疗效面前,纷纷改 变了态度。尤其是丹溪将许文懿老师十余年的风疾治愈后,众医“心 悦口服,数年之间,声闻顿著”(《丹溪翁传》),或尊丹溪为师。 从此,丹溪声名大振,四方求医者络绎不绝,日达数百人,由于他用 药精当,往往一剂病除,故人誉其为“朱一贴”、“朱半仙”。

滋阴派---朱丹溪

滋阴派---朱丹溪

滋阴派---朱丹溪 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朱丹溪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

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善用滋阴降火的方药,为“滋阴派”(又称“丹溪学派”)的创始人,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

其故里浙江义乌有墓园、纪念堂、纪念亭、丹溪街等。

别名“朱一帖”“朱半仙”“丹溪翁”元朝,汉族人物简介朱丹溪所居的赤岸村,原名蒲墟村,南朝时改名赤岸村,继而又改为丹溪村。

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

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朱丹溪青少年时期为应科举考试,钻研儒家经典。

35岁师从理学家许谦。

43岁从罗知悌学医。

在他小时候,读书能过目成诵,日记千言,言章词赋,一挥即成。

听说著名理学家许文懿在东阳八华山中讲学,专门传授朱熹的理学,他对许文懿讲授那套理学非常崇拜,听了,“自悔昔之沉冥颠齐,汗下如雨。

”他“每宵挟册,坐至四鼓,潜验默察,必欲见诸实践。

”这样,他坚持学了几年,日有所悟,学业大进,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东南大儒”。

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老母患严重的脾病。

他心情焦急,请了许多医生治疗都治不好。

原来这些医生,大都医术粗劣,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盲目搬用《局方》。

开的药大同小异,吃下去一点效果也没有。

这时,他深深体会到:“医者,儒家格物致知一事,养亲不可缺”(《格致余论》序)。

于是他立志学医,日夜攻读《素问》。

朱丹溪的郁证治疗的主要内容

朱丹溪的郁证治疗的主要内容

朱丹溪的郁证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六郁辨治:朱丹溪提出了气郁、湿郁、痰郁、火郁、血郁、食郁之六郁辨证。

对于每种郁症,他都详细地阐述了其主症和脉象。

其中,气郁是无形的变化和功能的失调,而其他诸郁如血、痰、湿、食则均为有形之壅滞。

他创立了越鞠丸来治疗这六种郁症,此方以行气活血、除湿化痰、消食清热为主,能疏散各病邪郁阻所导致的病症。

调节情绪:朱丹溪强调通过调节情绪来疏解郁结。

他提出了“五音调情”和“观色调情”的方法。

前者是通过听音乐来调节情绪,他认为不同的音乐能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后者是通过观赏色彩鲜艳的花卉、山水等来调节情绪,他认为色彩对人的情绪有影响。

中焦论:朱丹溪认为“凡郁皆在中焦”,拟定越鞠丸来治疗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证。

方中香附与川芎相伍,一气一血,善于疏肝解郁,为临床所常用。

病机认识:郁证的病机以肝气郁结为主,病程进展大多气郁在先,血郁在后。

肝郁日久,易于化火伤阴,对于肝郁阴虚之证,可以自拟“一贯煎”为疏肝养阴之方;对于肝肾两虚之证,可以用“逍遥散”与“地黄丸”配合为“滋水清肝饮”。

2021年整理 一代宗师——朱丹溪

2021年整理 一代宗师——朱丹溪

一代宗师——朱丹溪导入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平时咱们吃多了胃撑得慌怎么办呢?对,那就要消食,比如山楂丸,比如保和丸。

其中保和丸就是用: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萝卜子等组成的方子达成消食和胃的功效。

现在的保和丸已经有中成药了,几乎是每个宝妈必备之药,而这个千古名方正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一位名医——朱丹溪发明的。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千古名医之朱丹溪”。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一、人物概述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义乌岸人。

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朱丹溪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

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被誉为“医宗”。

二、学医之路朱丹溪是不是也像张仲景他们那样,从小就热爱医学,然后走上从医之路的呢?答案并非如此。

朱丹溪是年过四十才开始学医的,这不得不从他的童年时代讲起。

朱丹溪自幼聪敏好学,日记千言,学习勤奋。

在他15岁那一年,家庭却突遭变故,他的父亲、大伯、叔叔相继因误诊而离世。

在他而立之年,母亲又患上了“脾疼”。

为了不重蹈15年前叔父的噩梦,他刻苦钻研《素问》等书,“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克服了学习上的种种困难,经过5年的勤奋苦学,既治好了母亲的病,也为日后的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什么是孝?朱丹溪用行动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而医道的根基是什么?恰恰就是忠孝之心。

这是朱丹溪能成为一代宗医的基石。

将母亲的病治好了后,朱丹溪并没有顺理成章选择从医。

弃仕从医他重新回到学校,师从许文懿,学习理学。

经过4年苦读,已经40岁的朱丹溪正准备参加科举,可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事,他的妻子患了“积痰”病,因为误诊去世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老天爷给朱丹溪的打击是残酷的,他最亲近的人几乎全在误诊下离他而去,他的父亲,他的大伯,他的叔叔,他的小弟,最后是他的妻子。

从《格致余论》看朱丹溪的养生思想

从《格致余论》看朱丹溪的养生思想

从《格致余论》看朱丹溪的养生思想
陈利琳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5(018)002
【摘要】从《格致余论》看朱丹溪的养生思想陈利琳(云南中医学院昆明650011)关键词朱丹溪,《格致余论》,养生思想《格致余论》一卷,元代朱震亨(1281~1358)著。

震亨,字彦修,浙江金华(今义乌县)人。

因世居丹溪,故人称丹溪翁或朱丹溪。

朱氏为著名的金元四...
【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陈利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12
【相关文献】
1.《格致余论》养生思想撷英 [J], 赵明明;柴铁劬
2.读《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谈朱丹溪的学术思想 [J], 苏海臣;和金玲
3.基于《格致余论》浅析朱丹溪老年养生思想 [J], 陈梦娜;陈鑫宇;江宇航;王鹏;董昌武
4.朱丹溪《格致余论》学术思想探析 [J], 闫平;朱文玲
5.浅谈《格致余论》节欲养生思想 [J], 李盼盼;胡号应;黄鹂;原嘉民;杨志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朱丹溪的养生法

朱丹溪的养生法

金元名医朱丹溪的养生法——淡薄饮食远离色欲朱丹溪的养生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饮食,二是色欲。

丹溪所处的时代元朝相对平定时期,他所接触的人既有达官显贵,又有贫穷百姓。

一方面,他看到那些富贵者娇养而体弱,恣食反多病,纵欲早夭;另一方面,他又看到那些贫穷之家穷苦终日而身体强健,饥寒交迫反少病长寿。

两相对比,他悟出了其中的奥妙,养生之道在于节饮食,戒色欲。

因此他在其论文集《格致余论》中首到《饮食》《色欲》二箴,告诫其子姪并诸同道,在此二箴不可不慎。

其《饮食箴》曰:人身之贵,父母遗体,为口伤身,滔滔皆是。

人有此身,饥渴洧兴,乃作饮食,以逐其生。

睠彼昧者,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蜂起,疾病生也,其机甚微,馋诞所牵,忽而不思。

病之成也,饮食俱废,忧贻父母,医祷百计,山野贫贱,淡薄是谙,动作不衰,其身亦安。

均气同体,我独多病,悔悟一萌,尘开镜净。

曰即饮食,易之象辞,养小失大,孟子所饥。

口能致病,亦败尔德,守口如瓶,服之无虞。

《饮食箴》全篇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纵口恣食伤身致病和安于淡薄饮食身安体健两种不同的结果,使人豁然开悟,明白了节制饮食以养生康体的道理。

节制饮食的真正含义不在于少食,而在于不追求美食之品,甘于淡薄之味,即所谓“茹淡”。

丹溪老年之时,尽却盐醯,饮食不用调料,年逾七十,反神茂而色泽,时人以为异,问其故,丹溪因作《茹淡论》。

指出,《内经》论“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及“地食人以五味”。

人之饮食不出五味。

然味有二类,一类出于天赋,一类成于人为。

象谷菽果菜是出于天赋,具有自然冲和之味,人食之有补阴之功。

而烹饪调和之厚味则出于人为,有致疾伐命之毒。

人之茹淡,正是去人为之味,而食自然冲和之味。

象大麦与粟味咸,粳米山药味甘,葱薤味辛,皆自然冲和之味,食之于人有益。

尤其是粳米其味甘淡,禀土之德,性属阴而最善补阴,故人以为主食最宜又须以菜为充,使疏通而易消化,而肉鱼肥鲜、醇性静,无欲无求,火之降也,何病之生?若追求厚味,则是纵欲恣心,火自内生,岂能不病?丹溪的饮食养生法不仅适用于成人,且于小儿老人更有讲究。

元代医学家朱丹溪论养生

元代医学家朱丹溪论养生

2019年第8期资养通鉴朱丹溪是元代著名医学家,也是养生家。

他的“滋阴摄养”学术思想自成一派,与当时的几大名家并驾齐驱。

朱丹溪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阳有余阴不足”的理论。

他认为人体即使在正常状态下,仍处于阴气“难成易亏”的状态,再加上“人之情欲无涯”,引起相火妄动,进一步损伤阴精,导致阴精虚损的病变,因而把滋阴摄养作为贯穿于人生整个阶段的摄生原则。

他所著的《格致余论》一书中的许多篇章,如《养生论》《茹淡论》《饮食色欲箴论》《房中补益论》等,都述及了养阴与摄生的密切关系,并谆谆告诫人们对于阴气要“善于摄养”。

朱丹溪倡导的滋阴摄养的养生思想,对于祛病延年很有帮助。

其母患有脾胃病,他用滋阴的药让母亲常服之,其方是:人参、白术为君,牛膝、芍药为臣,陈皮、茯苓为佐;春天服时加川芎,夏天服时加五味子、黄芩、麦冬,冬天加当归、生姜,一日一剂。

每当其母身有不适时,朱丹溪便让母亲熬服此药,服后二便正常,身体不适消退,可见此方有良好的祛病健体之功。

由于其母常服此方,再加上平日注意保健,乃得108岁高寿,无疾而终。

朱丹溪的理学老师许谦,患有痼疾,卧床不起10余年,几成废人。

朱丹溪采用“倒仓法”进行治疗,其法是:用黄牛肉肥者一二十斤,长流水煮糜烂,滤渣不用,取净肉汁入锅中,以文火煎熬成琥珀色为度。

治病时温饮一盅,少时再饮,直至饮足数十盅。

则病在上者吐多,病在下者利(泄泻)多,病在中者吐、利俱多,吐、利后如口渴,不得饮水,自饮小便一二碗,名“轮迴汤”。

睡一二日,自觉饥甚,始与稀粥淡食,半月间必精神爽发,身体轻健,沉疴全安。

许谦的病体用此法治疗,果然取得良效。

朱丹溪讲其原理时说道:“黄牛肉汁最能养阴滋补,并可反作吐泻,能荡涤体内污垢,使其病根拔除。

”相传,在朱丹溪家乡附近,有个姓冯的财主,生了三个儿子,冯财主年已半百,三个儿子却夭折了两个,只留下老三。

冯财主对老三爱如掌上元代医学家朱丹溪论养生文/欧阳军(副主任中医师)2019年第8期资养通鉴明珠,天天不离荤腥,吃得肥胖,却走路不稳,听说朱丹溪能治百病,便去求治。

金元四大家的养生保健观

金元四大家的养生保健观
朱丹溪在倡导“相火论”的基础 上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 说,并一再强调阴气“难成易亏”, 因而在治疗与养生上,都主张以滋阴 为主。
围绕保阴精,强调顺应四时以调 养神气 ; 饮食宜清淡,以免升火助湿 ; 节欲保精,以防相火妄动。并为此而 著《色欲箴》以戒众人。
在老年病方面,认为老年阴气暗 耗,相火易亢炎为害。故养老大法, 在于防止相火的亢极。此外,朱氏对 防病于未然的养生理论和方法也有所 论述。
种“人主性命“说,说明只要发挥摄 养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达到延年益寿 的境界。
他重视气、神、精、形的调养, 但尤其强调气的保养。对于养气方法, 他认为当从调气、守气、交气三方面 着手,这种调养之法可起到舒畅阴阳, 灌溉五脏,调畅气血的作用。 张从正:祛邪扶正是王道
张从正主张用攻法防病治病,认 为祛邪之所以能扶正,是因为邪去则 正气自安,反对唯人参、黄芪“为补” 的狭隘观点,他还提出“养生当用食 补,治病当用药攻”(《儒门事亲》) 的主张。他的养生保健的思想核心是 “君子贵流不贵滞”的观点,并指出 调饮食、施药物、戒房劳、练气功等 方法。 朱丹溪:阴气保养很重要
Medicine And H养生保健观
金元时期,许多著名的养生家和 医家,提出了许多养生新见解。最具 代表性的有李杲、刘宗素、张从正和 朱丹溪,被称为金元四大家。 李杲:调理脾胃很关键
李杲认为促成人之早夭的根本 原 因 在 于 元 气 耗 损, 他 说“ 人 寿 应 百 岁, …… 其 元 气 消 耗 不 得 终 其 天 年”(《兰室秘藏 · 脾胃虚损论》), 而“ 元 气 之 充 足, 皆 由 脾 胃 之 气 无 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脾胃论 · 脾胃虚实传变论》)。
刘完素总结古老长寿者的经验, 提出“省约俭育”是“却老全形,身 安无疾”的重要论述。所谓“省约俭 育”即现在称的节制生育。

朱丹溪节欲养生思想探析

朱丹溪节欲养生思想探析

朱丹溪节欲养生思想探析节欲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饮食和色欲两方面,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朱丹溪节欲养生思想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前言《格致余论》是朱丹溪的代表作,成书于元至正七年(1347),书名取自“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朱丹溪认为阴气难成易亏,“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人又往往容易受外界种种因素的影响,“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心动则相火妄动,煎熬真阴,因此提出了节欲养生的观点和具体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疾病发病率也在升高,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肥胖症等,这些疾病与纵欲不节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如心血管疾病发病因素中遗传只占15%,而个人生活方式占60%[1].其中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经常熬夜是生活方式疾病的危险因素,而经常运动和常吃蔬菜水果是生活方式疾病的保护因素[2].对生活方式疾病的患者加强宣教,并控制饮食和运动三个月之后,其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均有下降[3].朱丹溪的“节欲养生观”,提倡“饮食有节、合理膳食、节欲保精”等健康养生之道,对现代人群预防保健、控制疾病及病后康复均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1节欲养生的思想基础朱丹溪的节欲养生思想一是来源于程朱理学,他早年曾师事理学大师朱熹的四传弟子许谦学习理学,程朱理学是指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起于北宋,盛于南宋、元、明,它不仅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也对金元及以后的中医学乃至养生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程朱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并以此作为人们的道德规范。

通俗来讲,“天理”指人的本性即天性,“人欲”是被物欲所蒙蔽、迷惑而产生的恶念。

朱丹溪开篇即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和色欲,是两项人生大欲,是“天理”,但放纵的性欲和嗜食膏粱厚味是“人欲”,应节制,因此推崇节欲的养生理念[5].节欲养生思想的另一个来源是其医学理论。

(6)朱丹溪学术思想简介

(6)朱丹溪学术思想简介

(6)朱丹溪学术思想简介朱震亨的“两论”及杂病治疗经验朱震亨,宇彦修,元代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人,因世居丹溪,故学者尊之为丹溪翁。

生活于公元I281-1358年,即元至元十八年至元至正十八年。

始读史,攻举子业,三十岁时因母病而钻研《素问》,曾师事于理学家许谦,后受业于名医罗知悌。

许谦为朱熹的四传弟子,而罗知悌为刘完素的再传弟子,并旁通张从正、李东垣之学。

因而朱氏得以继承诸家衣钵,兼集医、哲于一身。

其在罗氏“湿热相火为病最多”的启发下,重视相火病变的研究,大倡“阳有余阴不足论”,谆谆告诫人们勿妄动相火,宜保护阴精,治疗则强调滋阴降火.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倡导者。

此外,其对气、血、痰、郁等杂病,亦有深刻的研究,以善治杂病而盛极一时,名扬海内外。

明代医家王纶赞之曰:“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一以贯之,斯医道之大全矣。

”日本医界曾成立丹溪学社,专门研究他的学说,并奉其为“医中之圣”。

足见朱丹溪其人影响之大,其说流传之广。

朱氏的著作颇丰,主要有:《格致余沦》《局方发挥》《金匮钩玄》《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发挥》《脉因证治》等,以前两部为代表作。

《格致余论》1卷,系朱氏的医论集,凡40余篇,包括著名的“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饮食色欲箴”、“茹淡沦”等,集中反映了朱氏研究相火及其病变,人体阴阳关系、养生之道的学术观点,是学习朱氏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

《局方发挥》1卷,为朱氏评论《和剂局方》之专著,书中列举气证、血证、饮证、呕吐、吞酸、膈噎等证,指出误用香燥、温补之危害,主张戒用温补燥热之法,并着重阐发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原则,体现了作者注重护养阴血的学术思想。

其学术思想简介如下:一、阳有余阴不足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是朱震亨阐述人体阴阳关系的基本观点。

他认为人在一生中,阴阳之间多处于阳有余而阴不足的状态。

这一认识是根据《内经》的观点,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通过分析自然界的现象,及人体生理特点与病理状况而得出的。

朱震亨:倡导滋阴摄养

朱震亨:倡导滋阴摄养

朱震亨:倡导滋阴摄养*导读:朱震亨,字彦修,元代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县)人,是中医学史上有名的金元四大医学朱震亨,字彦修,元代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县)人,是中医学史上有名的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书。

由于他的故乡义乌赤岸镇有一条丹溪,朱氏子孙世居其旁,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或朱丹溪。

朱丹溪是中医学史上著名的医学家,也是名副其实的养生家。

他不但在医学理论上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养生学上也颇有建树。

养生之道在于平时保养朱丹溪非常重视养生,认为病后救治不如病前预防。

一个人若平时不注意保养,有病之后寄希望于药物治疗,就往往成为徒劳之举。

养生防病犹如以土防水、以水防火,道理是一样的:涓涓之流不加堵塞,必然发展成为滔天之势;荧荧之火不去扑灭,必然形成燎原之势。

事物在萌芽状态不去预防,待到酿成大祸,悔之晚矣。

水火如此,人的身体更是这样,所以人们一定要重视平时的养生保健,千万不可等到酿成疾病再求医治疗。

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养生保健主张,并且把他的主张应用于自己的生活,收到极好的效果。

当他已经70多岁时,依然形体矫健,精力充沛,面色红润而光泽,周围的人莫不惊讶和羡慕。

有人问他有何养生之法,他说:无他也,唯滋阴摄养、茹淡、恒动也。

滋阴摄养的养生思想朱丹溪的医学观点主要体现在《格致余论》中的两篇论文,即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创立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原则。

他的养生思想也是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形成的。

他认为,人体即使在正常状态下,仍处于阴气难成易亏的状态,再加上人的各种欲望太多,容易引起相火妄动,进一步损伤阴精,极易导致阴精虚损,因此他把滋阴摄养作为贯穿于人生的重要摄生原则。

《格致余论》中的许多篇章,如养生论、茹淡论、饮食色欲箴、房中补益论、养老论、慈幼论等大都从养阴立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丹溪倡导的滋阴摄养的养生思想,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证明,对于祛病延年确实有效。

朱丹溪的养阴长寿观

朱丹溪的养阴长寿观

朱丹溪的养阴长寿观朱丹溪是中医史上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中医河间学派“养阴论”的倡导者。

他创立“阳常有余而阴不足”的体质说,揭示了“阴精亏虚,相火妄动”,导致衰老和变生疾病的机理,主张从清心寡欲、节食茹淡、寒凉补肾等方面,颐养个体的“本然之真”。

为后世留下了《阳常有余阴不足论》、《养老论》、《饮食色欲箴序》、《茹淡论》等阐述养阴与健康长寿的中医养生学的经典篇章。

人到老年,由于脏腑机能的衰退,便形成了老年人特有的“阴虚血燥”的体质特点。

在《养老论》中,朱丹溪列举了老年人在外形、五官、智力、动作、饮食等方面的体征:目昏目眵、肌痒溺数、鼻涕牙落、涎多寐少、足弱耳聩、健忘眩晕、肠燥面垢、发脱眼花、久坐即睡、未风先寒、食则易饥、笑则有泪等。

朱丹溪从人体阴阳平衡的生理病理观审视,指出这些脏腑功能衰退出现的衰老体征,其原因是“精血俱燥”,“相火妄动”所致。

因此,从情志、起居、饮食、药补等方面,护养人体的精气,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才能顺其自然,延年益寿。

在《饮食箴》中,朱丹溪指出,老年人阴虚内热则易饥,脾弱难化而食后饱胀。

因此,饮食应当节减,“爽口作疾,厚味错毒”。

如果偏食偏嗜,谷气不化,则郁而生痰,引发各种老年疾病,出现气、血、痰、郁的“四伤”的证候。

现代医学也认为,饮食失节失宜,是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普通老化症等代谢病的潜在诱因。

在《茹淡论》中,朱丹溪进一步阐发说:“胃为水谷之海,清和则能受;脾为消化之器,清和则能运。

”五味之过,损伤阴气,饕餮厚味,化火生痰,是“致疾伐命之毒”。

指出老年人的饮食方式,应该以清淡为主,这是养阴摄生的措施之一。

七情内伤,情欲妄动,是耗伤阴精、使脏腑功能失和的又一原因。

老年人在情志方面,多表现为怒火易炽,焦虑抑郁。

受宋时理学的影响,朱丹溪强调“主静节欲”的养生方法,认为“心动则相火亦动”,只有静心澄志,情欲不妄动,才能乐天知命,颐养天年。

因此,用疏导的方法,“听之以义理,晓之以物性,不使自己的过激情志内伤脏腑,化火生痰,暗耗阴精。

丹 溪 学 派

丹 溪 学 派

丹溪学派一、概说❖丹溪学派----以养阴为主,强调保存阴气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代表人物朱丹溪。

二、代表医家朱丹溪著作❖《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金匮钩元》❖《脉因证治》❖《丹溪心法》❖《丹溪手镜》¡-¡-治学❖对刘、李、张三家学说,“去其短而用其长,又复参以太极之理、易、礼记、通书、正蒙诸书之义,贯穿《内经》之言,以寻其指归。

”❖理学是宋明儒家哲学思想,主张附会经义而谈天人性命之理,提倡清心寡欲,节制声色嗜好,朱熹讲“存天理,灭人欲”。

认为天地间是“阳常盈,阴常亏。

”这些思想被丹溪吸收在《格致余论》之中,并成为丹溪学说的核心思想。

❖朱丹溪的理论很多都受理学思想的影响,例如:“古人谓不见所欲,使心不乱。

夫以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

……善摄生者,于此五个月(按:十月、十一月、夏月)出居于外,苟值一月之虚,亦宜暂远帷幕,各自珍重,保全天和,期无负敬身之教,幸甚。

”学术思想1.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依据经典¡ª¡ª◆素问医经¡°阳道实,阴道虚¡±◆程颢理学¡°阳常盈,阴常亏¡±依据1:类比自然现象“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外;地居天之中,为阴,而天之大气举之。

”“日,实也,属阳,而运于月之外;月,缺也,属阴,而禀日之光以为明者也。

”依据2:人体生理病理特点阴气难成:“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经行是有形之后犹有待于哺乳水谷以养,阴气始成,而可与阳气为配,以能成人,而为人之父母。

”阴气易亏:《内经》曰:“年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矣”。

又曰:“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女子四十九岁而经断,夫以阴气之成,止供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已先亏矣”。

“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依据3:程颢理学¡°阳常盈,阴常亏¡±。

读懂滋阴派创始人朱丹溪的保养阴精大法

读懂滋阴派创始人朱丹溪的保养阴精大法

读懂滋阴派创始人朱丹溪的保养阴精大法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

他所居的赤岸村,原名蒲墟村,南朝时改名赤岸村,继而又改为丹溪村。

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

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童年磨难朱丹溪祖父名环,父名元,母戚氏。

祖父辈均以孝闻名乡里。

朱丹溪的堂曾祖朱杓,精通医学,著有《卫生普济方》,重医德。

堂祖父叔麒,宋咸淳进士,晚年从事医学,医德十分高尚,他们均对丹溪有一定的影响。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朱丹溪诞生于义乌县赤岸村。

朱丹溪自幼聪敏好学,日记千言。

元贞元年(1295年),丹溪父亲因病去世。

丹溪和两个弟弟都尚年幼,全家靠戚氏一人支撑。

朱丹溪的童年既经历了艰辛的磨难,又得到了母亲的良好的教育与熏陶。

发奋为学在逆境中成长的朱丹溪,性格豪迈,见义勇为,从“不肯出人下”。

元大德四年(1300年),朱丹溪年满20岁,时任义乌双林乡蜀山里里正。

他刚正不阿,敢于抗拒官府的苛捐杂税,因而深得民众的拥护,连官府都忌他三分。

丹溪30岁时,母亲患病,而“众工束手”,因此他就立志学医。

他刻苦钻研《素问》等书,“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克服了学习上的种种困难,经过5年的勤奋苦学,既治好了母亲的病,也为日后的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添加彩色图片这时,丹溪已经36岁,他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到东阳从师许谦,学习理学。

过了4年,成为许谦的得意门生。

后来他将理学结合于医学,推动了医学理论的发展。

延祐元年(1314年)八月,恢复科举制度。

丹溪在学习期间,曾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中。

科举失败并没有使丹溪灰心,他认为:要使德泽远播于四方,只有学医济人,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时,他的老师许谦,卧病日久,也鼓励丹溪学医。

于是,朱丹溪决意断绝仕途,专心从事医学事业。

有志不在年高,朱丹溪专业从医的时候,已40岁了。

气血冲和,百病不生,看朱丹溪的六郁汤,是如何治疗情志抑郁

气血冲和,百病不生,看朱丹溪的六郁汤,是如何治疗情志抑郁

气血冲和,百病不生,看朱丹溪的六郁汤,是如何治疗情志抑郁郁症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为主要症状。

如果持续的出现郁症,会有悲观厌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古代医家对郁病及治疗多有研究,比如治咽中如有异物梗塞,汉代名医张仲景就以半夏厚朴汤(含半夏、厚朴、茯苓等)治之。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对郁病有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把情志抑郁作为百病之源来看待,足见古代大医对心情的重视程度。

朱丹溪将人之郁证分为六种:气郁、血郁、湿郁、痰郁、火郁、食郁。

气郁。

气郁一词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多因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所致。

也就是说心理上的郁闷最容易引发郁症。

古代医书在气郁的治疗上论述与用方颇多。

比如朱丹溪指出气郁的表现是胸胁痛,脉沉涩。

《杂病源流犀烛·诸气源流》指出气郁的治疗,应以化滞为主。

用气郁汤、木香调气散、七气汤等方。

若气郁生痰者,用温胆汤、半夏厚朴汤、上下分消导痰汤。

若气郁化火者,用加味逍遥散等方。

人之生命在于气,所以其它五郁,血郁、湿郁、痰郁、火郁、食郁,都是在气郁的基础上产生,并且相互影响。

血郁,是因暴怒、劳役过度,饥饱不调等所致。

血郁的人,通常胸胁间常如针刺痛,或小便淋,大便红。

治宜和血解郁,用阿胶桑麻膏、血郁汤、四物化郁汤等方。

湿郁,指感受外湿、郁于体表肌肤而致病。

表现为周身骨节走注疼痛,遇阴雨即发病。

宜祛湿解郁,湿郁汤、升阳除湿汤可用。

痰郁,是因气火所生,因气滞则水湿不行,火郁则蒸湿为痰。

痰分有形与无形两种。

有形之痰,如喘咳中吐出的,这是以肺脾为主,不是肝气肝火所生,故不列在本病论述范围。

而本病所言之痰,则基本属无形之痰,表现有三。

一为烦闷失眠,头痛梦扰。

二为脘闷呕吐,心烦阵阵。

三为癫痴狂乱,昏不识人。

四为结块边缘清晰,压之不痛。

五为肢体不舒,或视力与听力突然出问题。

以上种种,治疗时均须以除痰开郁为主。

跟古代医家学养生之朱丹溪篇

跟古代医家学养生之朱丹溪篇

跟古代医家学养生之朱丹溪篇【人物】【养生之道】朱丹溪分析人的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从“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经行”这一生理现象悟出,人在初生之后“犹有待于乳哺水谷以养,阴气始成而可与阳气为配,以能成人而为人之父母”,这说明人体之阴气是通过吸收食物的精华才得以形成;又从“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女子四十九岁而经断”的现象悟出,“阴气之成,止供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已先亏矣”,这说明阴气之早衰。

人生这种阴精迟成早衰的生理现象,说明人在成年之前和中年之后,生理上存在着阴不足,阳易亢的倾向。

青壮年时期,虽为一生中阴阳相对平衡之时,但由于“人的情欲无涯”,又易滋生内火,引动相火,进一步耗伤阴精。

据此,他认为人体即使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也存在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倾向,尽管这种不平衡还处于生理允许的范围内,但却是人体健康之隐患,如不注意摄养,就易加剧这种不平衡,危害健康。

于是他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学思想,旨在提醒世人,要保持人体高水平的阴阳平衡,不可不注意抑制易亢之阳,保护人体阴精。

这种思想成为他制定人生各期养生措施的核心指导思想。

1.幼年期养生幼年期指出生至成年以前的时期。

丹溪认为,此时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阴气未充,阳常有余,故表现为多动少静,阴阳不平衡。

因而,这一时期的养生之要在于防止内火产生,以保护阴气之长,具体措施有二:(1)调适寒温,勿过暖小儿脏腑娇嫩,发育未全,免疫力差,不耐寒热,故在衣着方面,应注意随气候寒温变化及时调适,但根据小儿阴气未充,阳常有余的生理倾向,主张“童子不衣裘帛”,即衣服不可过暖,以免滋生内热,耗伤阴气。

(2)节制饮食,莫娇惯小兒肠胃尚脆而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之品为宜,“发热难化之物,皆宜禁绝”。

因热性难化之物易生内热,助其阳亢,更伤阴精。

同时,饮食应有所节制,反对娇生惯养,饮食无度,如此既伤脾胃,影响阴气长成,又易郁积化火,损伤阴精。

2.成年期养生成年期指青壮年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丹溪的养生思想(六)
6.倒仓。

朱丹溪的理学老师许谦,患有痛疾,卧床不起十余
年,几乎成废人,丹溪采用倒仓法进行治疗,其法是:用黄牡牛肉肥者一二1.斤,长流水煮糜烂,滤渣不用,取净肉汁入锅中,以文火煎熬成唬珀色为度。

治病时温饮一蛊,少时再饮,直至饮足数i…蛊。

则病在上者吐多,病在下者利多,病在中者吐利俱多,吐利后如口渴,不得饮水,自饮小便一二碗,名轮迥酒。

睡一二日,自觉饥甚,始与稀粥淡食,半月间必精神爽发,身体轻健,沉疴全安。

朱丹溪讲其原理时说黄牡牛肉汁最能养阴滋补,并可反作吐泻,能荡涤体内污垢,使其病根拔除。

所谓“倒仓”,就是及时排出肠中的糟粕浊物,吐故纳新,保持胃肠道的清洁,以利水谷的纳运。

养生家^|J分重视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

晋·葛洪说:“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

”①说明当时已认识到“粪毒”对健康的危害。

现代医学关于人体衰老学说中有关中毒导致衰老之说,正是祖国医学上述理论的深化。

中毒学说认为:人体肠腔内存在大量细菌,人摄食后的食物经咀嚼和胃肠消化成为食糜,其在肠道经细菌发酵分解代谢的产物含有一系列有毒物质,如醛类、酮类、氨、过氧化物等;这些毒物若被肠道重新吸收,进人向.液循环,就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所以,加强消化道食物的新陈代谢,对健康极为重要。

近年来,学术界提出了重视人体排废的所谓“负营养”学说。

这里的“正营养”是指人体摄人的营养,“负营养”是指人体废物的排出,其意在于告诫人们要重视体内代澍废物的排泄,及时排便,消除危害。

要减少“肠毒”滞留和吸收,一是荤腥油腻要适量,应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及蜂蜜、核桃、芝麻等碱性、润肠之物;二是要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提倡早晚两次排便。

这样,一方面降低毒物产生,同时及时清除粪毒,减少重新吸收。

有的医学家还提出:“欲长寿,饮水加大黄”就是清晨饮一杯清水(约250毫升)后慢跑锻炼,使清水在胃肠中晃动,起到洗刷肠胃的作用;同时,常用中药大黄少许泡茶代饮,可润肠缓泻,促成一天早晚两次排便。

除了规律排便外,多吃些具有清肠、解毒的食物也是排废的重要方法。

常见的此类食物除蔬菜、水果之外,还有传统食品海带、绿豆、黑木耳、动物血、胡萝卜、茶叶、花粉等。

现代科学研究已证明了它们的作用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