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妖何时变成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蛇妖何时变成人

——也论白娘子在白蛇戏中的演变广西师范学院古典文献学 20101070 曹凤群

摘要:白蛇故事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四大民间神话故事之一。在经过笔记小说、唐传奇,话本、弹词、宝卷、戏曲、章回小说的不断发展,白娘子这一文学形象逐渐纷繁复杂。在白蛇戏中,黄图珌和方成培、田汉等人的创作改编使得白娘子日益从蛇妖走向人性化发展。她的形象演变由历史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作者与受众等多种客观因素及文学本身发展的主观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

关键词:蛇妖;人性;白蛇戏

从白蛇妖到白娘子,其间是经历了无数曲折的过程的,而这个过程,对于我们掌握整个白蛇传的研究意义深远。首先,白娘子这个艺术形象最初来自哪里?是不是像一些研究者认为的那样来自印度或者是欧洲?可是无论是印度说还是欧洲说,都还缺乏有力的证据。因此,我们并不主张“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地远涉重洋寻找白娘子的源头,因为许多史料和传说都显示出了这样一个事实:白娘子在我们本土就自有她根深蒂固的渊源,从上古图腾到许多以白蛇妖为题材的文学、传说作品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当然,故事传说的相似是存在的,这并不能证明他们的源流关系,而可能只是相似的文化背景产生出相似的文学作品。其次,从一个妖异气氛浓厚的蛇妖到翩若惊鸿的女仙

白娘子,这中间,这个人物形象究竟经过了多少变化?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她的形象流变?这是一个曲折复杂却有脉络可寻的过程。和所有的文学形象流变相似,白娘子形象的萌芽、发展、衰落和复兴都依赖两个因素:时代环境、创作者。不一样的创作环境衍生形态各异的作品,创作、改编者在吸收前人成果和主观才能方面的合力作用下,又创作出不一样的白娘子。

一、白娘子形象素材来源及相关文学作品概述

关于白娘子形象素材来源的考证,比较统一的观点是源于唐朝谷神子《博异志》中所载《李黄》《李琯》两个蛇妖故事,这两篇传奇后来被收在宋李昉编的《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五十八《蛇三》中,《李黄》中已经出现了“白衣姝”“青服老女郎”,与白娘子和小青的外形相似。这是可见文献中最早记述白蛇化为女妖祸害年轻男子的作品,对于白娘子形象的形成具有直接的素材意义。至少,其后的白蛇系列文学作品对于白娘子形象定位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两个故事的影响。真正最早的白娘子故事是收在明人洪楩的《清平山堂话本》里的一篇宋元话本《西湖三塔记》,这个话本离我们熟悉的白蛇故事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故事地点被转移到了杭州,并出现了断桥、奚真人、镇压等关键因素,成为此后白蛇故事的生发点。至明代,出现了《白蛇传》的定型性作品《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篇话本收在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里,这篇小说不仅在情节上对前人蛇妖故事进

行了总结使之内容大大丰富,也对白娘子形象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颠覆、再创造,让白娘子成为一个更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成为此后小说、戏剧改编、敷衍的依据。

在以白蛇故事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中,戏剧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有研究者认为“关于《白蛇传》故事的戏曲,最早将之搬上舞台的是明初洪武年间邾经的《西湖三塔记》雏剧(《录鬼簿续编》)”1无法见到全剧,不知是否就是《清平山堂》本的《西湖三塔记》,话本《西湖三塔记》故事很简单,只是说奚宣赞因救了一个女孩卯奴,见到了女孩的母亲——穿白衣服的妇人,与之同居数日,险被杀害,得卯奴相救,后那些妖精都被奚宣赞的叔叔奚真人镇压。若邾经与此本一样,或是略为改编,则作为戏曲的《三塔记》应该是相当淡薄和情节简陋的。比较公认的最早关于白蛇故事的剧本是明万历年间陈六龙的《雷峰塔传奇》,可惜也已经散佚。现在可见最早的白蛇戏是乾隆三年(1738年)刻本《看山阁乐府雷峰塔传奇》(以下简称黄本),上下两卷三十二出,作者是黄图珌。“方脱稿,伶人即坚请以搬演之。……悦观听之耳目,盛行吴越,直达燕赵。”2因此这个版本其实应该是当时流行甚广的白蛇戏。当时黄本在上演之初就一直伴随着民间其他艺人的改编增损,在同一集中《南曲》中有《观演雷峰塔传奇·引》提到“好事者”的续作,引起了黄图珌的极大不满。又有陈嘉言父女的舞台演出本,称为梨园旧钞本,虽然是一个残本,但是在可见的部分中,可以判断出,正是在这些在演出实践中形成的白蛇戏,

1穆欣欣.从妖到人—论中国戏曲中白娘子艺术形象的转变[J].戏曲艺术,1997(3). 2转引自阿英编.雷峰塔传奇叙录及其他[M].上海杂志出版社, 1953.

才能使白娘子的形象符合舞台演出,更加饱满丰富。但是因为是民间戏班子的演出脚本,这些白蛇戏多欠缺所谓的文雅富丽、精致流畅。正是这些原因,方成培在乾隆三十六(1771年)重新改编了梨园旧本,是为水竹居刊本《雷峰塔传奇》(以下简称方本)。方本较此前的白蛇戏在艺术上要精到和丰富,在语言上,方成培说他“曲改其十之九,宾白改十之七”,雅化了舞台剧本,同时也修改了若干矛盾冲突之处,对白娘子形象的流变有颇大作用。但是客观地来看,其实方本的主要故事构架几乎全部继承原有本子,且删去了很多适合舞台演出的情节,白娘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被“雅正”显得脱离生活。所以不能片面地贬低黄本、陈本而特意拔高方本。在这些本子的流行期间,民间还创作了若干小说、弹词、宝卷、鼓子词形式的文学作品。在戏曲方面,一直到二十世纪中期,则又出现了影响较大的白蛇戏剧目,田汉创作的十六场京剧剧目《白蛇传》(以下简称田本)被称为:“完全去掉白蛇身上存留的妖性,以肯定、歌颂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不恋仙界,对人间向往、追求真爱的白娘子。”3

二、白娘子形象流变探析

(一)黄本中的白娘子

黄本《雷峰塔传奇》脱胎于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篇话本小说讲述的是南宋绍兴年间,药铺主管许宣清明祭祖回家途中遇到白娘子主仆,因下雨将伞借给她,取伞时与白娘子议定亲事并接受其五十两赠银。不想却是邵太尉库中失银,许宣因此被发配苏州。

3穆欣欣. 从妖到人——论中国戏曲中白娘子艺术形象的转变[J].戏曲艺术,1997(3).

白娘子与青青寻至,与许宣成亲。四月初八时,许宣因穿了白娘子所盗的衣服出游再次被捕发配镇江,又在李克用的说和之下与白娘子重修于好。李克用迷恋白娘子被其设计吓晕,后许宣遇上法海被告知原委,白娘子索夫不成潜水逃至杭州。许宣也遇赦回杭,白娘子威胁许宣与其和好,万般无奈的许宣请人来捉蛇未果,欲投湖自尽。法海赶到,用钵盂收服了白娘子,镇压于塔下,并留诗劝诫后人。黄本在整体情节上沿用了该话本,只增添了若干次要情节,《慈音》、《舟遇》、《回湖》、《彰报》、《忏悔》、《插标》、《求利》、《药赋》和《法劝》等情节。虽然故事情节大同小异,但是对白娘子形象的塑造,有个明显的改造。首先,他删去了所有对白蛇“妖形”的描述。在话本中,白娘子面目丑陋:“那员外眼中不见如花似玉体态,只见房中蟠着一条吊桶来粗大白蛇,两眼一似灯盏,放出金光来。”4“一条吊桶来大的蟒蛇,睡在床上,伸头在天窗内乘凉”5这幅尊荣只能是吓人的妖,黄本没有类似描述。其次,是她的所作所为。在话本中,白娘子还是一个外表妖娆,心如蛇蝎,几次三番陷他人灾难中的美女蛇。到了黄本中,作者有意改变了这个形象。前文提到的增加的“次要”情节正是作者为了修正白娘子形象所致。《慈音》一节,说明白娘子下嫁许宣是因为有“夙缘”而非一味贪欲。《彰报》显示了她为妖善良的一面,为了湖中枉被生杀的生灵报仇,但对渔人网开一面。还说“幸被法海禅师宣扬戒律,俱各皈依向化。今之西湖,徒成极乐

4、5冯梦龙编,严敦易校注.警世通言(下) [M].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01.第437 、44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