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岩溶塌陷分类及防治对策_杨涛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

工程实例三
01
1. 背景介绍
某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岩溶塌陷问题,给当地居民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
02
2. 防治措施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地质勘察、开展岩溶探测、实施注浆加固
、钢架支撑等措施。
03
3. 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该地区的岩溶塌陷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安全隐
患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同时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后续的
设计合理的监测网络
根据岩溶塌陷的分布和规模,设计合理的监测网络,包括监测点的 布设、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等。
监测数据处理
数据采集与整理
01
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采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数据处理与分析
02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如变形量
、变形速度、发展趋势等。
数据存储与共享
地下水控制
目的
地下水控制是为了降低或稳定地下水位,防止因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岩溶塌陷。
内容
采取抽水井、排水沟、集水池等工程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同时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异常 变化,采取应对措施。
土地管理措施
目的
土地管理措施是为了规范土地利用行为 ,防止或减轻因人为因素引起的岩溶塌 陷。
VS
内容
填充加固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大型、深度较深的 岩溶空洞,填充加固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
险。
锚杆加固
锚杆加固是一种通过在岩溶空洞周围钻孔,并向孔内注入锚固剂,以增加岩溶空洞 周围岩石的稳定性,防止塌陷的发生。
锚杆加固适用于大型、深度较浅的岩溶空洞,以及存在表层松散覆盖的地区。
锚杆加固的优点是施工速度快、效果较好,但需要注意锚固剂的质量和施工工艺。
湖北武汉市典型地段岩溶塌陷风险评价

湖北武汉市典型地段岩溶塌陷风险评价崔霖峰;陈邦松;涂婧;杨涛;李海涛【期刊名称】《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年(卷),期】2017(28)2【摘要】岩溶塌陷是岩溶地区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之一.长期以来,该问题一直影响和制约岩溶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岩溶塌陷风险性进行评价,是制定科学合理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选取武汉市岩溶地区典型地段,进行岩溶塌陷风险评价.在分析岩溶塌陷内在和外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建立了岩溶塌陷易发性、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模型,并进行相应的评价;最后,进行了岩溶塌陷风险性评价.结果显示,典型地段岩溶塌陷高风险区位于长江沿岸原塌陷区和开采井附近,面积约16 km2,中高风险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在制定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需高度重视这些区域,避免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总页数】10页(P59-68)【作者】崔霖峰;陈邦松;涂婧;杨涛;李海涛【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100081;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湖北武汉430051;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湖北武汉430051;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5【相关文献】1.岩溶塌陷的类型、成因机制及防治途径——兼论武汉市岩溶塌陷勘查工作要点[J], 刘广润;程伯禹2.武汉市岩溶塌陷区域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 [J], 王卫东3.武汉市某居民区典型场所微生物气溶胶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价 [J], 夏宇翔;孙霞;陶瑞东;张萌;郑明明;梅运军4.基于帕累托改进的农田生态补偿农户受偿意愿——以湖北省武汉市、荆门市和黄冈市典型地区为例 [J], 李海燕;蔡银莺5.土地用途管制框架下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四川省成都市和湖北省武汉市2个典型区域的比较 [J], 朱兰兰;蔡银莺;罗成;王鹏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武汉地区岩溶地陷及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预防措施

③2 1 年 8 , 00 月 白沙 洲 大 道 高 架桥 桩基 施 工 现场 , 基 旁 边 的地 面 突 然 塌 陷 , 桩 很快 下 沉 6, m, 塌 范 围 延 伸 至 施 工 区 域 外 , 7 坍 形 成 一 个 约 6 m: 大 洞 , 面 上 的 打 桩 机 0 的 地 也 随 之倾 倒 下 陷 。 幸好 , 工地 施 工 人 员及 时 撤 离 , 人 员伤 亡 。 现 场 工作 人 员 介 绍 , 无 具 拟 建 高 架 桥 采 用嵌 岩 桩 , 层 面 位 于 地 面 岩 以下8m, O 当时 桩 基 正 在 施 工 , 孔 深 度 已 桩
Sci ence an Techn o I nova i Her l d ol gy n t on ad
工 程 技 术
浅 析 武 汉 地 区岩 溶 地 陷及 岩 土 工程 勘察 中 的预 防 措施
于政伟 冉俊 张友安 ( 中机三 勘岩土 工程有 限公司 湖北武 汉 403 3 0 0) 摘 要 : 陷问题 日益 引起人 们的关注 。 文结合 了汉 南江城春苑住 宅小区1 #楼 岩土 工程施工勘察报告及 武汉近期 发生的 多处地 陷讨 地 本 2 论 了地 陷的成 因并提 出 了相应预防措施 。 关键 词 : 地陷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 号 : TU4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7 —0 8 2 1 ) Ia一0 1 -0 1 4 9 X( 0 1 () 1 1 6 0 4
洞 , 为粘 性 土 充 填 ;5 2 灰 岩 , 完 整 。 多 (- ) 较 ②2 l 年 1 , 0 0 月 武汉 市 洪 山区 青 菱 乡光 霞村五组 一民宅 门口, 武汉 至 黄 石 城 际铁 路 工程 勘 察 现 场 地 面 发 生 塌 陷 , 径 约 l 直 o 米, 最深 处 约6 具 了解 , m, 发生 塌 陷 前 , 钻探 工作人 员已发现有地面慢 慢下沉的现象 , 马 上 转移 钻 具 及 人 员 , 几分 钟 后 形 成 此坑 。 此 处 距 白沙 洲 大 道 不 远 , 层情 况 从 地 上 至下为 素填土 , 塑土 , 下为淤 泥 质 可 往 土 , 部 为 砂 土 , 伏 基 岩 为 灰 岩 , 盖 层 下 下 覆
武汉市岩溶地面塌陷

武汉市岩溶地面塌陷武汉市岩溶地面塌陷发生过多次,损失巨大。
本文介绍了岩溶地面塌陷发生的成因和诱发因素,并依照武汉市的岩溶特征,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与预警方法,对武汉市的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武汉市;岩溶地面塌陷;防治;预警1. 引言武汉市地处我国中部,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内分布南北3条近东西向覆盖型碳酸盐岩条带,碳酸盐岩主要为石炭系中统黄龙组(C2hl)灰岩、二迭系下统栖霞组(P1q)灰岩夹炭质灰岩及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灰岩、泥灰岩[1];武汉市岩溶主要分为覆盖型和埋藏型,裸露型岩溶极少分布。
1978年至今已发生十多起岩溶地面塌陷灾害,且近来越发频繁,其中尤以青菱乡烽火村(2000年4月)塌陷规模和损失最大,可见武汉市属于岩溶地面塌陷多灾区。
若能成功防治预警岩溶地面塌陷的发生,将会产生巨大实际意义。
2. 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及诱发因素2.1 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一般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出现在以一定厚度土体为盖层的覆盖型岩溶区,一般认为,覆盖层厚度<10m者,塌陷严重;10~30m者,容易塌陷;>30m者,塌陷可能性很小;(2)覆盖层以下可溶性基岩浅部岩溶发育,顶界面上有开口岩溶管道(落水洞、岩溶竖井),具有搬运、储存大量冲蚀物所必需的通道和空间;(3)具有引起土体变形、破坏的作用力,该作用力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静、动水压力和土体自重。
[2]通过查阅武汉市岩溶塌陷记录资料,发现历次塌陷的发生均具有上述条件。
塌陷区上覆土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物(Q4),属长江一级阶地中、前部,地表上层较薄(厚5m左右),物理力学指标低(Ps值一般仅为0.5MPa);中下部砂土层疏松,f值一般在0~5MPa,在地下水的内动力作用下极易被潜蚀;一旦砂粒流失,常形成土洞或扰动土层,表明岩溶地面塌陷处于发育阶段。
在一定外力或自重作用下,即发生地面塌陷。
2.2岩溶地面塌陷的诱发因素市内岩溶地面塌陷诱发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武汉地区岩溶及岩溶地面塌陷特征及处理措施汇报lb20151208-1

灰岩,呈近东西向成条
带状分布,主要分布于 向斜及背斜的两翼;白
云质灰岩主要分布北部
盘龙城一带。 三叠系泥灰岩、灰
岩多分布于向斜的核部
图1-3 武汉市灰岩分布范围图
中南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Central Southern Geotechnical Design Institute Co.,Ltd
2 岩溶发育形态与发育程度分析
3 武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
3.3 武汉市岩溶塌陷类型
武汉市塌陷类型及典型案例分析
(1)饱和松散层(粉土、砂、砾石)潜蚀—渗流—漏失塌陷型 饱和松散层在地下水位变化过程中发生潜蚀——液化,通过岩溶裂隙 直接漏失到岩溶空洞中,造成地面塌陷。 Ⅰ级阶地典型案例:
椭圆形,长约8米,宽约6米
图3-2 Ⅰ级阶地某塌陷实例照片
3 武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
3.2 武汉市岩溶塌陷类型
武汉市历史塌陷
武汉市在自然及人类工程活动(抽取地下水)作用下,自 1931 年以 来,主要在武昌丁公庙、江夏区马鞍山井田、汉阳中南轧钢厂、武昌阮家 巷、陆家街、毛坦港、市司法学校、青菱乡烽火村、江夏区范湖乡金水村、 乌龙泉京广线、鹦鹉洲大道、江夏文化大道鹏湖湾等十处地方发生了岩溶
1 可溶岩地层岩性、工程特性及分布特征
1.2 可溶岩工程特性及分布特征
岩性
石炭系黄龙组灰岩;二叠系马鞍组炭质灰岩、泥灰岩及栖霞组灰 岩,局部白云质灰岩;三叠系厚层泥灰岩、灰岩。
工程特性
石炭系(C)灰岩块状构造,强度很高; 二叠系(P1-2)炭质灰岩、泥灰岩、硅质岩薄层状、层状构造,强
度较高;生物屑微晶灰岩中薄层状,强度很高;白云质灰岩为灰白色,
江夏鹏湖湾
世贸锦绣长江
已建成的7层楼房的一角地基。楼 I级阶地,标高20m,Q4冲积 二叠系 P灰岩,背斜北 角的塌陷坑长约5米、宽约3米、 物,具二元结构,厚26m, 翼,岩层陡倾角 深约10米,里面露出数根水泥桩。 下部砂层厚10m。 I级阶地,标高20m,Q4冲积 倒转背斜北翼至核部, 白沙洲高架桥工程桩基础施工期 物,具二元结构,厚25-30m, 三叠系T、二叠系P、石 间至少发生3次大的地面塌陷 下部砂层厚20m。 炭系C灰岩 二叠系P灰岩,岩层陡倾 椭圆形,5米见方,第1次塌陷深 龙岗地带,上部为老黏土层, 角,向斜北翼,塌陷部 约3米,第2次塌陷深约6米。 灰岩顶面有红粘土 位发育有土洞,深溶沟 与下部溶洞相连 I级阶地,标高20m,Q4冲积 大桥断层西侧,二叠系 椭圆形,塌坑长10米,宽 8米,塌 中南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物,具二元结构,厚25-30m, P灰岩,向斜北翼,岩层 坑深6米 Central Southern Geotechnical Design Institute Co.,Ltd 下部砂层厚 20m。 陡倾角
武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类型

• 2、长江二、三级阶地老粘土(Q2—Q3)
区,虽有石灰岩条带分布,但从未发生过 塌陷,原因是无土洞分布(已经成千上万 个钻孔证实)。没有土洞的原因有二:一 是阶地下石灰岩面高差很小,不利于土岩 面上地下水流动;二是岩溶承压水头往往 高于土岩界面。
• 3、武汉市周边的山前坡地或山间谷地老 粘性土下隐伏岩溶区(乌龙泉、大冶)偶 有土洞型塌陷发生。其原因是土岩界面坡 度大,岩溶地下水位低于岩面,存在较大 的岩溶饱气带和垂直循环带,易于形成土 洞。
武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类型及 其发生、分布规律和防治对策
勘察大师 范士凯
•
近年在一些城市圈内的隐伏岩溶 分布区,岩溶地面塌陷时有发生。如 武汉、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由隐伏 岩溶造成覆盖层地面塌陷曾导致居民 财产严重受损,或建筑工程停顿,或 堤防受损加固,其经济损失非常巨大。
其中以武汉市最为突出,2000年4 月近郊的烽火村出现22个塌陷坑,造成 49栋农居楼房易地重建,经济损失500 余万元;2008年4月汉南纱冒镇邻近长 江大堤发生地面塌陷,仅加固堤防就耗 资近3000万元;2009年6~11月武咸公 路改造工程先后发生八次塌陷使交通受
•
武汉地区自北向南有三条隐伏石灰
岩条带呈东西向分布,横穿长江及其阶地。 根据已发生的多次塌陷,概括以下四条规
律:
• 1、自1931年至今,武汉市区先后发生的 10余次岩溶地面塌陷全部分布在长江一级 阶地的二元结构冲积层中,其地层组合为 上部粘性土,下部粉细砂(偶见卵砾石), 地层时代为Q4。地下水分三层:上层滞水、 孔隙承压水和岩溶承压水。产生塌陷地段 的岩溶承压水头低于冲积层孔隙承压水头 数米。
•
先是在粉土、砂、砾石层中发生潜蚀 作用,形成“漏斗状疏松体”,进而因垂 直渗流加剧,局部水力坡度加大,砂、砾 石土呈液化状态流入岩溶空洞,地面出现 塌陷坑。另一种液化是打桩采用重锤冲击, 产生振动液化。
武汉市岩溶塌陷分类及防治对策

塌 陷于 1 9 3 1 年 8月 发生 于武 昌区 丁公 街 , 塌 陷 曾导 致 江堤 溃 口, 白沙洲 淹没 , 并 在该 段形 成倒 口湖 。近 三 十 年来 , 随着城 区 范 围不 断 扩 展 , 人 类 工 程 活 动 的加 剧 , 武汉 市岩 溶 塌 陷频 繁 。岩溶 塌 陷 的发 生 与发 展 、 诱 发 因 素等呈 现 出新 的变 化 趋 势 , 对 武 汉 市 的 城 市 建设 造
第2 7卷 第 5期
2 0 1 3年 1 0月
资 源 环 境 与 工 程
Re s o ur c es En v i r o n me nt& Eng i ne e r i n g
V0 l _ 27. No . 5 Oc t . . 2 01 3
武 汉 市 岩 溶 塌 陷分 类及 防治 对 策
对 策 建议 。
关键词 :岩 溶塌 陷 ;类型 ;诱 发 因素 ;防治对策
中 图分 类 号 :P 6 4 2 . 2 5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1 2 1 1 ( 2 0 1 3 ) 0 5— 0 6 6 1— 0 4
0 引 言
武汉 市 岩溶地 质 条 件 十分 复 杂 , 数 条 碳 酸 盐 岩 条 带横 跨长 江 , 总 体 呈 近东 西 向分 布 。 武 汉 市 长 江 两 岸
泥盆 系石 英砂 岩 、 石炭一 三 叠 系碳 酸盐 岩 、 侏 罗 系石 英 砂岩 、 白垩一 下 第 三 系 杂 砂 岩 、 上 第 三 系半 胶 结 粘 土 岩 。基岩 大 多隐伏 于第 四纪地 层之 下 。 区 内第 四纪 地 层 主要包 括 : 第 四系 全 新 统 冲 积 层 、 湖积层 、 湖一 冲 积 层、 残 坡 积层 ; 第 四系 上更新 统 冲积 层 、 湖 积层 ; 第 四系
岩溶塌陷防治措施

岩溶塌陷防治措施引言岩溶塌陷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通常发生在岩溶地貌区域。
由于岩溶地貌的特殊结构和性质,岩溶地区的土壤和岩石容易溶解和崩塌,导致地表塌陷,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岩溶塌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岩溶塌陷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1. 巩固填塞措施巩固填塞措施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岩溶塌陷防治方法。
该方法通常采用填充物填充岩溶洞穴和裂缝,加固地质体,防止岩溶洞穴的继续扩展和坍塌。
填充物可以选择砂石、水泥浆等材料,根据地质条件和需求来确定合适的填充物。
对于较大的洞穴或裂缝,常采用灌浆注浆的方法进行填塞。
首先,需要进行洞穴和裂缝的调查和评估,确定洞穴和裂缝的形态和尺寸。
然后,选择适当的注浆材料和注浆工艺,将注浆材料注入洞穴和裂缝中,使其充满并固化。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洞穴和裂缝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较小的岩溶洞穴,可以采用填土的方式进行填塞。
需要选择合适的填土材料,将填土填入岩溶洞穴中,并进行压实和固定,以增加地质体的稳定性。
2. 密闭抑制措施密闭抑制措施是一种有效的岩溶塌陷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的流动和溶解,从而减少岩石溶解和崩塌的风险。
该方法通常采用封堵地下溶洞和裂隙的方法来实施。
首先,需要进行地下溶洞和裂隙的调查和评估,确定其位置和长度。
然后,选择适当的封堵材料,如注浆材料、聚合物材料等,对地下溶洞和裂隙进行封堵。
封堵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可塑性,以适应地质体的变化。
对于较大的地下溶洞,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或墙的方式进行封堵。
首先,进行地下溶洞的测量和设计,确定合适的尺寸和形态。
然后,在溶洞上方进行钢筋混凝土梁或墙的浇筑,将地下溶洞封堵。
对于较小的地下溶洞和裂隙,可以采用注浆的方式进行封堵。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将注浆材料注入地下溶洞和裂隙中,充分填充并固化。
3. 地下水治理措施地下水是岩溶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有效地治理地下水可以预防和控制岩溶塌陷。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1. 引言岩溶塌陷是指在岩溶地貌区,由于溶蚀和溶洞导致地下溶蚀空间无法承载地表负荷而引发的地表沉降现象。
岩溶塌陷不仅会对地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的破坏,还可能引发地下水资源的丧失和地下水源污染问题。
为了防治岩溶塌陷,需要采取一系列可行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岩溶塌陷防治措施。
2. 岩溶体监测与预警岩溶塌陷防治的第一步是进行岩溶地貌的监测与预警工作。
通过使用地质勘探技术和遥感技术,可以对岩溶地貌中的溶洞和溶蚀空间进行检测和定位。
此外,还可以利用地下水位监测、地表位移监测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控岩溶地貌的变化情况,预测可能发生的塌陷风险。
及时的监测与预警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岩溶塌陷的危害。
3. 岩溶塌陷治理技术3.1. 巩固填充法巩固填充法是一种常用的岩溶塌陷治理技术。
该技术通过向岩溶地层中注入固化材料,填充溶洞和溶蚀空间,增加地下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用的固化材料包括水泥浆、混凝土、砾石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混凝土注浆、压实填充等方法,进一步加固地下岩石体,提高其承载能力。
3.2. 地表整治技术地表整治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岩溶塌陷防治措施。
通过对地表进行整治,可以减少地表水的渗透,降低地下岩体中溶洞和溶蚀空间的形成。
常用的地表整治技术包括覆土填充、地表排水系统建设等。
覆土填充可以填补地表塌陷坑,增加地表荷载,减少岩溶塌陷的发生。
地表排水系统建设可以将地表水及时排除,减少地下水位的升高,降低岩溶地貌中溶洞和溶蚀空间的形成。
3.3. 塌陷区域隔离与限制开发对于已经发生岩溶塌陷的区域,可以采取隔离与限制开发的措施,以减少岩溶塌陷的扩展范围和危害程度。
一方面,可以设置隔离带,将塌陷区域与周围地区进行有效隔离。
另一方面,可以限制该区域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地表负荷,降低岩溶塌陷的风险。
4. 岩溶塌陷防治的运营与维护岩溶塌陷防治不仅需要依靠科学技术手段,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运营和维护工作。
武昌倒口湖地区F地块岩溶特征、地面塌陷机理分析及治理措施

图 1 岩 溶 分 区示 意 图
F g 1 Ma fk rtp r t n i. p o as a t i io
14 水文地质特征 .
该地 区地下 水主 要为松 散岩 类孔 隙水 和碳 酸盐 岩 岩溶 裂隙水 。松散 岩类 孔 隙水赋存 于 上覆 第 四系全 新 统 冲积砂类 土层 中 , 隙发育 、 水性 好 、 孔 透 富水性 强 , 为 强含 水层 , 具承压 性 , 位标 高 1.O~ 02 水 9 1 2 .0m。
度范围内, 中灰岩面往下 5m范 围内溶洞表现为最 其 发育 , m 以下 溶 洞相 对 较 少 , 体 也 渐 完 整 ; 溶 洞 型 溶 洞 较 少 , 溶 发 育 基 本 特 征 及 分 布 规 律 统 计 见 5 岩 从 岩
育带, 一1 4m标 高以下溶洞相对渐 少,为岩溶弱发 育带。在 水平方向上 ,多数 为独立成洞 ,贯通 的可能性 较小,溶洞 以单层为主 ,多层较 少。岩溶地 面塌 陷是 因上覆松散 砂土颗 粒受地 下水潜蚀影 响 ,长期不 断流 失,在砂 土层 中逐渐形成漏斗状疏松体 ,随着漏斗状疏松 体的不 断扩 大 ,最后发 生塌 陷,属 于 “ 潜蚀~ 漏 斗状疏松体型 ”塌陷。有针 对性地采取 高压水平帷幕、静压 注浆 以及 渗透注浆的 治理措施 ,可有效 防止 岩
0 引 言
武昌倒 口湖地 区 F地块地处武金 堤西 、 墙东 江 防洪 泰路一江安路之 间 , 目前 正在 进行 商业 住 宅 开发 , 规划
总用地面积约 10h 总建筑 面积 约 10万 m , 0 m , 5 居住人
78 .0—1.0m; 细砂 , 58 3 2 ⑤ 厚 .0~1.0m; 13 ⑥砾 砂 , 厚 0 9 4 3 场 地南 端 下 伏 基 岩 为上 第 三 系 ( 泥 .0— .0m; N) 岩; 北端下 伏 基 岩 为⑦ 三 叠 系 大 冶 组 ( 。) 溶 性 碳 Td 可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岩溶塌陷是指岩溶地区因长期水体或地下水的侵蚀而形成的地下洞室逐渐塌陷,导致地表和建筑物下沉甚至坍塌的现象。
岩溶塌陷不仅造成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还给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岩溶塌陷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就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一、监测岩溶塌陷岩溶塌陷的防治首先需要对潜在的岩溶塌陷进行科学、全面的监测。
可采取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地面监测主要包括:地面沉降监测、水位监测、岩溶裂隙监测等;遥感监测则利用航空遥感、卫星、激光雷达等技术手段进行,可以借助遥感技术对岩溶塌陷进行全面、高效、定量的监测,快速掌握岩溶塌陷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二、治理潜在的岩溶塌陷实施治理工程是防治岩溶塌陷的关键步骤。
利用切割、填平和加固工程等方法对潜在的岩溶塌陷地区进行治理,既可以改善地表地貌,又可以加强地下洞室的稳定性,从而达到防止岩溶塌陷的目的。
具体可采取的治理措施有:1. 利用填方加固法填充地下洞穴。
该方法适用于洞穴深度较浅、规模较小的地区,如平地及低山丘陵地区。
2. 利用钢筋网片加固,使用钢筋网片覆盖岩壁,将板根固定到地层,形成稳定防护层,可有效地增强岩层的稳定性。
3. 防渗加固处理,对渗透性较强的岩石地区可采用防渗帷幕、建设排水井等方法,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减轻了地下水对岩层的侵蚀,达到稳定地下洞穴的目的。
三、地面控制和治理地面控制和治理是岩溶塌陷防治的重要环节。
对于暴露在地面上的潜在塌陷区域,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理:1.利用绿化带防治。
在裸露区域种植草木或人工种植多年生荡,能够有效地增加地表的覆盖层,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增加岩石和土层之间粘聚力,增加地下水位,达到稳定地表的目的。
2.利用混凝土边坡对地表进行加固。
该方法适用于陡峭的山地地区和需要加固的道路旁边。
用混凝土分层、加固和支撑岩石地层,可有效地降低地表坡度和滑坡的概率,达到防治岩溶塌陷的目的。
湖北武汉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

Keywords: karst collapseꎻ evaluation index systemꎻ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ꎻ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s
0 引言
武汉市属于长江中游特大城市之一ꎬ位于长江和
Vol. 31 No. 4
Aug. 2020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
第 31 卷 第 4 期
2020 年 8 月
DOI:10 16031 / j cnki. issn. 1003 ̄8035. 2020 04 12
susceptibility of karst collapse in Wuhan by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AHP) and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s. Andꎬ the susceptibility evaluation results can provide basic materials for Karst collapse
collapse and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ꎬ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arry out the susceptibility
evaluation of karst collapse.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of karst collapse in Wuhanꎬ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湖北武汉岩溶塌陷成因机理与致塌模式

(1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enter of Hubei ProvinceꎬWuhanꎬ Hubei 430051ꎬChinaꎻ2 Beijing Sumavision Inc. ꎬ
76
郑晓明ꎬ等:湖北武汉岩溶塌陷成因机理与致塌模式
2019 年
合理的武汉市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现武汉
市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有效监控与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
支撑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ꎮ
1 岩溶塌陷产生的地质模式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ndwater level and the bedrock surface as well as different thickness and structure
of the quaternary. According to the collapse mechanism and its predominant factors the karst collaps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karst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very complex in Wuhan City. A number of karst
collapse happened in recent years due to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lassifies the
武汉市岩溶地面塌陷监测技术探讨

武汉市岩溶地面塌陷监测技术探讨沈铭;杨涛;赵新建【摘要】武汉市内碳酸盐岩分布广泛,随着城区范围不断扩展,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武汉市岩溶塌陷时有发生,且发生频率有逐年增高之势,岩溶地质环境问题对武汉市的城市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日渐突出.采用一定的监测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前预报岩溶塌陷前兆,结合岩溶地质环境分析,可以预防和减少岩溶地质灾害的危害.【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4(028)002【总页数】4页(P177-180)【关键词】岩溶;地面塌陷;监测【作者】沈铭;杨涛;赵新建【作者单位】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湖北武汉430034;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湖北武汉430034;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湖北武汉43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6近年来,随着武汉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在武汉市岩溶分布带上及周边的城市建筑愈来愈多,抽排地下水、荷载等人为改变地质环境的影响也更加剧烈,由此引发的岩溶地面塌陷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妨碍了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
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隐蔽性,选择有效的监测方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岩溶地质环境综合分析,提前预报岩溶塌陷前兆,对预防和减少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市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全市现辖13个区(7个中心城区、6个新城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常住人口900多万人。
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是内陆地区的金融、商业、贸易、物流、文化中心。
武汉市内的岩溶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总体呈近东西向分布,数条碳酸盐岩条带横跨长江,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常有发生,1931年8月即有明确记载,当时塌陷导致江堤溃口,白沙洲淹没,在该段形成倒口湖。
经过调查,近三十年来武汉市区先后发生过20余次(处)岩溶塌陷(图1)。
从1977年9月到2011年12月,武汉地区先后发生汉阳区中南轧钢厂、青菱乡烽火村、武昌白沙洲长江紫都花园、武汉市民政学校、武汉供电局南湖变电站等地面塌陷,造成民房倒塌,供电系统、道路破坏等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1]。
武汉可溶岩地区基坑地质结构分类与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处置

武汉可溶岩地区基坑地质结构分类与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处置冯建伟;李理;孙韬
【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
【年(卷),期】2022(36)5
【摘要】为了研究武汉可溶岩地区基坑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以武汉区域地质资料为基础,运用地质综合分析法对大量勘察资料进行比对分析,重点对基坑的岩溶地质
结构按照4个岩组的上下不同组合进行了划分。
结果表明,基坑的岩溶地质结构可
划分为18种类型;基坑开挖会引发不同于常规基坑的岩溶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岩
溶地下水的坑底隆起、突涌水、抗浮问题,以及基坑边坡、坑底稳定等问题。
针对
各种岩溶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处置措施,对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6页(P633-638)
【作者】冯建伟;李理;孙韬
【作者单位】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5;TU44
【相关文献】
1.深厚软土地区基坑开挖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对策
2.深厚软土地区基坑开挖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对策
3.深厚软土地区基坑开挖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对策探究
4.深厚
软土地区基坑开挖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对策探究5.关于深厚软土地区基坑开挖主
要工程地质问题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7 卷 第 5 期 2013 年 10 月
资源环境与工程 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No. 5 Vol. 27 , Oct. , 2013
武汉市岩溶塌陷分类及防治对策
杨
摘
涛,涂
婧,殷
美,刘鹏瑞
(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 湖北 武汉 430034 )
要: 通过对武汉市岩溶塌陷的性状特征进行研究,分析 其时空 分 布 特 点 及 主要 影响 因素, 总结 武 汉 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发生时间 ( 年 - 月) 1931 1977 1983 1988 1994 1999 2000 2000 2001 2005 2006 2008 2009 2009 2010 2010 2010 2011 2012 - 08 - 09 - 07 - 05 - 06 - 04 - 02 - 04 - 05 - 08 - 04 - 02 - 11 - 12 - 01 - 04 - 07 - 12 - 11
0
引言
层形成一系列近东西向的紧密线状褶皱以及与之配套 的压性、 压扭性断裂体系。 武汉市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碎屑 岩类裂隙孔隙水, 碎屑岩类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岩 溶水四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长江一、 二级 阶地, 第四系上更新统及全新统松散的砂 、 砂砾石或粉 细砂的孔隙中; 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主要赋存于上第 三系含砾砂岩孔隙裂隙中, 且伏于第四系全新统孔隙 单井涌水量 ≤100 m / d; 碎屑岩类裂隙水 承压水之下, 水质良好; 赋存于晚第三纪以前生成的碎屑岩裂隙中 , 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赋存于岩层的溶蚀裂隙及溶洞 岩溶水的补给、 迳流、 排泄也受地质环境条件所制 中, 4 —10 月长江水位高于岩溶水水位, 约, 此时岩溶水主 要由长江水补给, 其次是孔隙水补给。11 月—次年 3 月, 岩溶水位高于长江水位, 但低于孔隙水水位, 此时 岩溶水主要由孔隙水越流补给, 向长江排泄。
Statistics of classification of collapsecausing models and karst collapse cause 位置 丁公街 中南轧钢厂 阮家巷 陆家街 金水村 毛坦港 市司法学校 烽火村 乌龙泉 阮家巷 长江紫都 陡埠村 张家湾 钢材市场 光霞村五组 白沙洲大道 南湖变电站 市民政学校 金水办事处 陷坑个数 — 5 3 1 1 1 1 22 1 1 2 8 1 1 1 1 1 1 1 53 致塌模式 潜蚀 √ √ √ √ √ √ √ √ √ √ √ √ √ √ √ √ √ √ 18 95 重力 √ √ √ √ √ √ √ √ 吸蚀 √ 荷载 √ 振动
1
地质背景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边缘隆起地带, 总的地势 西北低, 以丘陵与平原相间的波状起伏地形 是东南高、 汉江贯穿全区, 河网湖泊密布, 水资源丰 为主。长江、 。 富 区内地表水系由长江的干支流及湖泊体系组成。 市内基岩露头零星, 主要地层包括志留系砂页岩、 泥盆系石英砂岩、 石炭—三叠系碳酸盐岩、 侏罗系石英 砂岩、 白垩—下第三系杂砂岩、 上第三系半胶结粘土 岩。基岩大多隐伏于第四纪地层之下 。 区内第四纪地 层主要包括: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 湖积层、 湖—冲积 层、 残坡积层;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 湖积层; 第四系 中更新统洪冲积层; 第四系下更新统洪冲积层。 覆盖 层厚度一般为 5 ~ 60 m。 在大地构造上, 武汉市位于淮阳山字型弧顶西侧 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复合部位, 由于受燕山期运动 南北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 致使古生代及早三叠纪地
收稿日期: 2013 - 04 - 07 ; 改回日期: 2013 - 07 - 16 作者简介: 杨涛 ( 1976 - ) ,男,高级工程师,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从事水工环地质工作。E - mail: 381190199@ qq. com
662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3 年
类型岩溶主要分布于汉阳墨水湖 、 武昌南湖以南等地。 武汉市内岩溶多沿层面和裂隙发育, 受地壳升降 运动影响, 岩溶现象具多期性, 在垂向上有一定的分带 [1 ] 从溶洞分布所在高程来 性。据前人钻孔勘察资料 , - 5 ~ - 10 m 标高范围内为岩溶最发育段, 看, 钻孔中 见溶洞 及 岩 溶 现 象 的 最 多, 占有岩溶现象钻孔的 29. 56% ; 其次为 - 10 ~ - 15 m、 - 15 ~ - 20 m 标高范 10. 34% , 围内, 分别占有岩溶现象钻孔的 18. 72% 、 为 岩溶次发育段; 再次为 0 ~ - 5 m 及 - 20 ~ - 25 m 标 高范围, 分别占有岩溶现象钻孔的 6. 4% 及 8. 37% 。 标高 - 25 ~ - 45 m 范围内岩溶及溶洞发育相对较少, 为岩溶弱发育段。
岩溶塌陷多发生于 4 —9 月, 为长江丰水期阶段或平水 当长江水位达到一定高程, 且伴 期与丰水期转换阶段, 有日暴雨量 > 100 mm, 或 2 —3 d 持续降水总量超过 100 mm 时, 是岩溶塌陷产生的最危险时段。而枯水期 则一般没有产生。由于岩溶塌陷灾害频发, 突发性强, 且多发生于人口密集区, 塌陷灾害致使工厂停产, 学校 停课, 生产物资及民房陷落, 供水管道、 供电线路及公路 遭到破坏, 居民搬迁,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威胁 已成为武汉市主要地质灾害。 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
岩溶塌陷分类
3
岩溶塌陷概况
岩溶塌陷分类一般可按形成时期 , 可溶岩类型、 成 , ( 1 ) 。 因 塌陷体物质组成进行分类 表 武汉市为碳酸盐岩隐伏岩溶分布区, 岩溶塌陷体 均由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组成, 塌陷的形成比较复 杂, 常是在多因素影响下, 多机制作用的结果, 本次将 综合岩溶塌陷成因进行分类。 根据武汉市岩溶塌陷成因及诱发因素, 自然塌陷 诱发因素包括降雨、 天旱、 洪水引起, 而人为塌陷诱发 因素则主要包括抽水、 荷载、 振动和渗水等( 表 2 ) 。 依据各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和主要诱发因素, 结 武汉市岩溶塌陷致 合各塌陷形成地质条件综合分析, 塌模式主要包括潜蚀、 重力、 吸蚀、 荷载和振动。 4. 1 自然塌陷 自然塌陷是在自然条件下, 由于降雨、 洪水、 干旱 , 及岩土体自重等引起的塌陷 一般与人类活动无关。 武汉市在 2000 年以前发生的塌陷中, 多数是属于自然 塌陷, 主要是由于降雨、 长江水位变化等引起的潜蚀作 用诱发, 降雨是该类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 。 4 . 2 人为塌陷 4. 2. 1 抽水塌陷 抽水塌陷是抽取岩溶地下水引起的塌陷, 武汉市 最大的烽火村岩溶塌陷即是由于抽水引起 。 此类塌陷 是邻区大量开采岩溶水, 导致岩溶水水力坡度增大, 上 部孔隙承压水向下部岩溶水的迳流补给作用增强 , 上 覆盖层中的松散颗粒在长期强迳流作用下发生潜蚀 ,
√ √ √ √ √ √ √ √ √
合计 百分比 / %
8 42
2 11
2 11
7 37
并向下伏开口溶洞运移, 形成土洞。 同时大降深的开 采岩溶水, 也使得下部岩溶水在基岩面以下形成岩溶 空腔, 当岩溶水水位下降时产生真空吸蚀作用 , 加剧了 最终导致地面塌陷。 该类塌陷多发生在 土洞的发展, 2001 年前, 随着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岩溶塌陷地质灾 害的防治, 加大了地下水开采监控力度, 并禁止在隐伏 岩溶区开采地下水后, 因抽取岩溶地下水而诱发的塌 陷未再发生, 其成效明显。 4. 2. 2 荷载塌陷 荷载塌陷是地表荷载增加, 超过溶洞或土洞顶板 允许强度引起的塌陷。 该类塌陷武汉市较少, 仅有 2 处。其中, 中南轧钢厂岩溶塌陷是因附近长期抽取岩 溶水, 使上覆第四系砂砾石、 亚粘土层中产生土洞, 并 在 1 500 t 煤及 600 t 钢坯荷载作用下致塌。 4. 2. 3 振动塌陷 近些年来武汉市大规模的城市市政建设, 修筑大 量的道路、 桥梁、 房屋建筑等工程。 在隐伏岩溶区, 特 别是在桩基等施工过程中, 产生剧烈的振动, 使岩土体 中产生破裂位移、 压密下沉、 振动液化等破坏效应。 同 施工过程中钻头直接击穿岩溶顶板时 , 造成上覆松 时, 散颗粒物质在地下、 地表水作用下, 迅速向下部岩溶管 道运移, 容易产生塌陷灾害, 导致机械设备受损、 管线 破损、 交通瘫痪、 房屋开裂等。武汉市白沙洲大道高架 桥施工因此产生多处塌陷地质灾害 。
表1
Table 1 分类 标志 类型 塌陷体物 质组成 土层塌陷 基岩塌陷 形成时期 新塌陷( 现代) 老塌陷( 第四纪) 古塌陷( 第四纪以前)
3
岩溶塌陷分类一览表
Schedule of classification of karst collapse 可溶岩类型 碳酸盐岩 石膏 岩盐 钙质胶结碎屑岩 含石膏碎屑岩 成因( 诱发因素) 自然 人为 降雨 天旱 洪水 地震 重力 排水 抽水 蓄水 振动 荷载 渗水
3
武汉市岩溶地质条件十分复杂, 数条碳酸盐岩条 总体呈近东西向分布。 武汉市长江两岸 带横跨长江, 沿江地带发生岩溶塌陷由来已久, 有明确记载的岩溶 塌陷曾导致 塌陷于 1931 年 8 月发生于武昌区丁公街, 白沙洲淹没, 并在该段形成倒口湖。 近三十 江堤溃口, , 年来 随着城区范围不断扩展, 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 武汉市岩溶塌陷频繁。 岩溶塌陷的发生与发展、 诱发 因素等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对武汉市的城市建设造 成的不利影响日渐突出。因此对岩溶塌陷成因进行分 类, 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