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范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总则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环境的卫生水平,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管理责任1. 企业的领导者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负有全面负责职业卫生工作的责任。
2.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检查、评估,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 职业卫生评价制度1.1 定期对工作环境的噪音、粉尘、有害气体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2 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及时发现职业病病例。
1.3 对使用化学品的工艺流程进行职业危害评估,确保生产过程中没有超标排放和泄漏。
2. 职业卫生控制制度2.1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佩戴防护服等,防止职工吸入有害气体。
2.2 对工作场所进行通风改造,确保空气清新,有效降低粉尘浓度。
2.3 对有害物质进行分类存放,避免混合使用造成化学反应。
3. 职业卫生应急预案制度3.1 制定职业卫生应急预案,明确职业卫生事故的处置流程和责任人。
3.2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及时有效应对事故发生。
四、操作规程1. 职业卫生检测操作规程1.1 检测噪音:使用声级计对工作环境的噪音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2 检测粉尘:使用粉尘计对工作环境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建立粉尘防护措施。
1.3 检测有害气体:使用气体检测仪对工作环境的有害气体进行检测,确保有害气体浓度不超标。
2. 职业卫生防护操作规程2.1 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呼吸防护设备,保护呼吸道。
2.2 使用防护服、手套等防护用品,防止皮肤接触有害物质。
2.3 定期换洗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减少职业卫生风险。
3.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操作规程3.1 合理设置通风设备,定期检查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
3.2 对使用有害物质的工序进行隔离,确保有害物质不能泄漏到工作环境中。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文1、目的:为了预防、控制、消防职业痛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的健康2、范围:全体员工3、责任者:办公室、财务部、生产部、物流部、技术部4、程序:4.1总则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职责卫生管理部门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与考核负责。
4.2机构与管理制定计划,研究工作,布置任务,通报企业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及劳动防护检查考核、职业卫生隐患检查及治理等情况。
4.3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应建立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审批程序,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参加建设项目的设计____。
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和落实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有关建议和措施,应同时建立相应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等档案。
发生严重职业病危害情况和中毒事故时,应及时报告集团公司和地方主管部门,准确提供有关情况,并配合做好救援救护及调查工作。
企业应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台账。
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亦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档案内容应包括员工的职业史、既往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个人健康资料、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安排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和照顾女工的生理特点,不得安排女工从事特别繁重或有害妇女生理机能的工作;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婴儿一周岁内)女工从事对本人、胎儿或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生育期女工从事有可能引起不孕症或妇女生殖机能障碍的有毒作业。
4.5作业场所管理定期对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向员工公布。
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对严重超标且危害严重又不能及时整改的生产场所,必须停止生产运行,采取补救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生产装置,在制定停车检修方案时,应有职防人员参与,提出对尘、毒、噪声、射线等的防护措施,确定检维修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范围和要点。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标准通用版)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标准通用版)一、【引言】1.1 引言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安全水平,确保企业正常运营,并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制定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1.2 适用范围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工作的员工,包括全职、兼职和临时工。
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2.1 职业卫生目标企业的职业卫生目标是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工伤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安全水平。
2.2 职责和权力2.2.1 企业管理层应负责制定、推行和监督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其执行。
2.2.2 员工应遵守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合管理层的工作,保护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2.3 职业卫生培训2.3.1 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使员工了解职业卫生知识和操作规程,提高职业卫生意识。
2.3.2 新员工入职时,应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确保其了解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4 职业卫生检查2.4.1 企业应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包括工作环境、工作设备和员工的健康状况等。
2.4.2 发现问题,企业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2.5 职业卫生监测2.5.1 企业应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包括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员工的健康状况的监测。
2.5.2 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或员工健康异常,企业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保护。
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3.1 工作环境卫生3.1.1 工作场所应保持清洁整洁,消除垃圾和杂物。
3.1.2 室内环境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保持空气清新。
3.1.3 废物和有害物质应妥善处理,确保不造成污染和危害。
3.2 工作设备安全3.2.1 工作设备应经过定期维护和检修,保持安全可靠的状态。
3.2.2 使用工作设备时,员工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自身的安全。
3.3 健康防护措施3.3.1 员工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如口罩、耳塞、手套等,保护自身的健康。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示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示例一、总则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二、管理责任1.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职业卫生工作。
2.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员负责具体实施、监督和检查职业卫生工作。
三、职业卫生评价1.针对新增岗位或工艺环节,进行职业卫生评价,确保工作环境符合职业卫生标准。
2.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监测,确保各项指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四、职业卫生管理1.实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2.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符合标准。
3.组织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
4.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档案,记录相关数据和控制情况,保证职业卫生管理的可追溯性。
五、健康体检1.所有员工入职时需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定期进行职业体检,记录体检结果。
2.对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健康监护,保证其身体健康。
六、职业卫生事故的处理1.发生职业卫生事故时,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
2.及时报告职业卫生事故,并进行事故原因分析,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对受伤员工进行妥善的医疗救治,并及时申报工伤。
七、职工培训1.新员工入职时,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紧急救护等内容。
2.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
3.对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进行特殊培训,保证其了解相关职业卫生知识和操作技能。
八、职业卫生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1.配备相应的职业卫生设施,如通风设备、除尘设备、眼防护装置等,确保工作环境符合标准。
2.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安全鞋、口罩等,提供操作指导。
九、记录和报告1.记录职业卫生评价、监测和体检结果等相关数据,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档案。
2.定期向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报告职业卫生工作情况,包括职业卫生评价、监测结果、培训情况等。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1目的和范围该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效率,适用于全体员工。
1.2责任部门1.3职业卫生措施公司将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等。
1.4职业卫生培训公司将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卫生知识普及、操作规程培训等,以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
二、操作规程2.1工作环境管理2.1.1工作场所要保持清洁、整洁,操作面积不得拥挤,通风良好。
2.1.2不得放置有害物质和危险品,如有必要使用,则应妥善存放并标明相应警示标志。
2.2职业卫生个人防护2.2.1员工在进行特定工作时,应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安全鞋、口罩等。
2.2.2员工应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设备的状况,如发现有磨损或损坏应及时更换。
2.3职业卫生事故处理2.3.1出现职业卫生事故时,员工应及时报告,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和报告。
2.3.2公司将及时开展职业卫生事故的调查和整改,并向员工进行相关的告知。
2.4职业卫生监测2.4.1公司将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包括但不限于空气质量、噪音、辐射等指标的检测。
2.4.2监测结果将用于评估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三、违规处理办法3.1对于未佩戴个人防护设备的员工,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3.2对于故意破坏或损坏职业卫生设备和设施的员工,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3.3对于不按规定报告职业卫生事故的员工,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以上是一份关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示例,作为公司或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和细化。
目的是为了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效率,并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作环境的日益复杂,职业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职责设立专门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工作计划,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监督职业卫生工作的执行情况。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职业卫生工作中的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二)职业卫生培训新员工入职时,必须接受职业卫生培训,了解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定期组织在职员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的更新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定期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包括粉尘、噪声、化学毒物等。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评估,确定危害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如超标,应立即进行整改,直至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四)职业健康监护组织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如实记录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
对患有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的员工,应及时调整工作岗位,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康复措施。
(五)职业病防护设施与用品管理配备符合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如通风设备、除尘设备、降噪设备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为员工提供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耳塞、手套等,并监督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六)职业病危害告知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告知员工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在工作场所设置明显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告知牌,提醒员工注意防护。
(七)职业病诊断与报告员工出现疑似职业病症状时,应及时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
一旦确诊为职业病,应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配合进行调查处理。
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一般性操作规程1、工作前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检查防护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编制要点和范例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的编制要点包括:明确监测目标、范围和依据;选择合 适的监测方法和仪器;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和程序;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针对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病诊断
总结词
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病诊断是保护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医 学观察,及时发现并诊断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采取 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措施。
通风换气操作规程
职业健康监护规程
明确车间的通风换气要求和方法 ,确保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符合 相关标准要求。
规定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 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流程和方法 ,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禁忌 证管理、职业病诊断治疗等。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 规程
明确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方法,确保 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编制要点包括:明确验收目 标、范围和依据;对防护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对 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整改;制定相应的验 收标准和程序。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总结词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是通过对作业场所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和 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扩散。
特点
以劳动者健康为中心,注重预防、控制和康复相结合,涉及 面广、专业性强、综合性强。
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要性
保护劳动者权益
通过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减 少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机 会,降低职业病发病率,保障
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提高企业竞争力
良好的职业卫生管理可以提高 企业形象和声誉,同时符合国 家法规和政策要求,有利于企 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车间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模版

车间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模版一、卫生责任制度1. 车间经理负责车间岗位职业卫生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2. 岗位操作人员要遵守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健康与安全,并积极参与卫生安全工作。
二、个人卫生操作规范1. 岗位操作人员在工作前必须进行洗手,确保手部清洁。
2. 岗位操作人员不得在工作区域内食用食品或饮用饮料。
3. 岗位操作人员不得抽烟或嚼槟榔等不良习惯。
4. 岗位操作人员不得携带任何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工作区域。
5. 岗位操作人员工作时应着装整洁,不得穿戴过长或松散的衣物和饰品。
三、工作环境卫生操作规范1. 操作岗位前,应检查工作环境,确保无明显污染和危险。
2. 工作区域应保持清洁,不得堆放杂物和垃圾,确保通道畅通。
3. 工作台面、机器设备、工具等工作区域的表面要保持干净,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
4. 对于易积尘的地方,应定期清扫,确保空气清新和员工健康。
5. 工作区域应配备充足的照明设备,确保员工安全和操作准确。
四、职业卫生防护操作规范1. 根据工作的特点,理性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 操作岗位时,要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确保有效防护。
3. 如果个人防护用品损坏或失效,应立即更换,并汇报车间经理进行补充。
4. 接触有害物质后,应立即进行清洁,避免意外摄入或吸入。
5. 操作结束后,必须正确处理和储存个人防护用品。
五、紧急情况应急操作规范1. 在紧急情况下,如火灾、泄漏等,岗位操作人员应立即向车间经理报告,并按照紧急预案进行安全撤离和救助。
2. 在紧急情况下,岗位操作人员应保持冷静,遵从现场指挥,并积极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3. 在紧急情况过后,岗位操作人员必须及时上报和记录事故情况,以便进行事故调查和预防。
六、培训和宣传操作规范1. 车间经理应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确保岗位操作人员了解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2. 车间经理应定期进行车间内职业卫生宣传,提高员工对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视和意识。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范例

附件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范例1--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编制要点: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的目的、依据。
明确将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纳入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中。
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总则一、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卫生与安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员工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工作环境和条件。
三、本制度规定从用人单位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四、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一)主要负责人职责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卫生与安全。
2、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八条的规定,设置与用人单位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3、每年向员工代表大会报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员工对本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解决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和制订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
5、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6、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篇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1职业危害告知制度为了加强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管理,爱护职工职业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制定本制度,具体规定如下:一、告知的内容:(一)职业病防治制度和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二)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三)供应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用法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四)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五)职业卫生学问培训训练;(六)供应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七)为职工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二、告知的方式(一)劳动合同职业危害告知书;(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告知;(1)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2)对产生严峻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三)职业危害与健康告知;(1)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囚素检测、评价;监测评价结果存入用少、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当地煤矿平安监管部门报告,并向职工公布。
(2)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3)医疗卫生气构发觉疑似职业病人时,应当告知职工本人准时通知用人单位;(四)公布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五)劳动者要履行下列义务:(1)自觉遵守本矿制定的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2)正确用法佩戴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危害防治宣扬训练培训制度一、目的和范围为加强和提高从业员工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预防、掌握和消退职业危害,爱护劳动者的健康,依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煤矿内各部门管理和操作人员。
1、职责和权限煤矿主管领导负责审批职业健康宣扬训练培训方案和所需经费并监督实施;2、培训内容:煤矿内各岗位相关职业健康学问、岗位危害特点、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健康平安岗位操作规程、防护措施的保养及维护留意事项、防护用品用法要求、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6篇)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广场职工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经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制定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一、各部门在总经理、工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履行各自职责,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建立好广场的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及有关档案,并妥善保存。
二、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规定。
三、依法履行向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
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并以标志、公告等形式提高职工对职业病危害的防范意识。
四、依法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的预评价、审查认可、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验收认可等程序。
五、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各部门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领导小组处理,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六、依法组织对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七、依法组织对员工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八、组织开展对广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建立好本单位的职64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九、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广场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员工公布。
十、建立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分队,落实职责,以利急需,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十一、体检是对广场在岗和转岗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一种早预防早治疗的一种福利待遇,是一项抵御疾病危害的一项劳动保护辅助措施。
十二、体检制度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所有员工必须持有卫生防疫站出据的体检报告和健康证。
十三、由职工医院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并将持续跟踪他们的身体情况和健康指导,住院治疗、观察期间,按工伤处理,病历要长期保存。
(完整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标准通用版)

(完整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标准通用版)目录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总则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一、主要负责人职责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3.每年向员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员工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解决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和制订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
5、建立并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6、督促并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保障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的投入并加强实施。
7、建立并实施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和预案。
8、及时、如实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
二、分管职业卫生的负责人职责三、技术部门的职责四、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职责在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领导下,推动企业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
组织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日常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
协助制定岗位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企业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此外,企业应当在员工入职前向其告知岗位职业病危害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机械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机械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一、前言机械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机械加工制造企业,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特制定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管理目的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企业在职业病、劳动纠纷等方面的风险,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2.管理范畴(1)环境监测:针对公司生产车间、办公区域等环境进行评估,确定危害源和职业病危害因素。
(2)职业健康监护: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健康监护,及时发现和诊治职业病。
(3)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通过班前会、安全教育等形式,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管理能力。
(4)应急响应:设立职业卫生应急预案,根据应急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影响。
3.管理原则(1)预防优先:在生产过程中,贯彻“预防为主,治理结合”的基本思想,尽量减少危害源的产生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
(2)综合治理:通过改善环境、加强职业健康管理、提高职业卫生科研和技术支持等综合手段,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
(3)全员参与:职业卫生管理需要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和合作,每位员工都应自觉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同时也应教育和督促员工有正确的职业卫生行为。
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主要操作内容(1)生产过程中要使用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设施和设备,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艺、物料、工具等进行评估,避免产生职业病危害。
(2)对于接触职业病危害物质的员工,应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
(3)为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并按照规定进行维修、更换和消毒。
(4)定期对生产车间、办公区等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排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
(5)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跟踪,及时发现职业病病例。
(6)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管理能力,增强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
(7)应急响应时,应按照职业卫生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并在事后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应急响应措施。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编制要点和范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编制要点和范例一、编制要点1.立项和组织:企事业单位应由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相关部门负责组织编制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并明确编制的目的和范围。
2.法律依据: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应明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标准、规范等的依据,确保制度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3.适用范围:明确适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的人员范围、工作环境及岗位类型等,确保制度能够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4.管理目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应明确管理的目标,如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控制、保证工作环境的卫生安全等,可制定具体的指标和要求。
5.管理措施:根据不同岗位、工作环境和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包括工作场所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防护、职业危害监测、职业病诊断和康复等方面。
6.责任与权力:明确职业卫生管理的责任人和权力,包括职业卫生管理员、职业卫生委员会、岗位上的安全卫生责任人等。
7.培训和教育:制定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的要求和措施,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卫生和安全知识和技能。
8.监督与检查:规定职业卫生管理的监督和检查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检查程序,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9.定期评估与修订:规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定期评估和修订程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编制范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职业安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本单位的员工,包括全职、兼职、临时工等。
第三条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工作环境健康与安全,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职业卫生知识水平。
第四条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由职业卫生管理员负责,职业卫生委员会协助,并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第五条职业卫生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的要求,确保制度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第六条本单位将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档案系统,记录并安全储存员工的职业卫生监测和健康档案。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范文(3篇)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范文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1认真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贯彻执行卫生部《职业卫生健康检查管理规定》和《山东省职业病防治条例》以及《淄博市职业病防治监督办法》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法制意识,高度重视职业性健康体检工作。
1.2搞好防尘防毒工作,必须预防为主,因地制宜、群策群力、科学性的综合治理。
必须坚持生产副总和总工程师主管,安全环保、•卫生共同配合一起抓。
1.____日常生产中要把安全、健康和关心生产统一起来,切实的把防尘防毒工作列入日程中去,•生产与摿椒工作也必须进行撐逋,在设计新建项目或技改项目中也必须进行撊1.4要按国家规定,在每年安排生产计划时,一定要考虑生产中要完善的防尘防毒所采取技术措施所需要的经费、设备、器材等。
1.5凡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噪音,振动、幅射等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如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备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或隔离摇控操作等措施。
1.6工业撊的治理和检测应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指导;防尘、防毒、噪音、振动、幅射等治理和检测应接受职防部门的监督指导。
1.7有粉尘有毒物的车间、岗位,应有冲刷地面和墙壁的设施,车间地面要平整,易于冲刷、排水沟要保持通畅。
1.8加强计划检修,提高检修质量,杜绝跑冒滴漏,在有尘毒的车间要求泄漏率在千分之三以下,•对排毒防尘的通排风装置要有专人管理,不准擅自移置他用或拆除。
1.9有毒有害岗位的防护器材专用柜,如防毒面具、防护衣、胶鞋、长胶手套等,应有专人保管,车间内设的更衣室、更衣柜等设施应加以保护,制订管理制度,确保安全使用。
____公司应对有毒有害岗位的员工定期安排体检,对患有职业中毒病者,应给予治疗,对职业禁忌过敏人员调换工种。
生产岗位发生急性中毒时卫生人员应立即奔赴现场及时抢救。
2.操作规程2.1由安全处具体负责厂职业卫生的管理。
2.2对员工和各级管理人员做好劳动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了解生产性有害因素的危害性和可防性,人人参与劳动卫生工作,•控制和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一、引言在现代工作环境中,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是企业的重要责任。
为了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涉及职业卫生的工作场所和人员。
三、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一)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由企业负责人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制定职业卫生方针、目标和规划,审议职业卫生重大事项。
(二)设立职业卫生管理部门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卫生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等。
(三)各部门职责1、生产部门:负责优化生产工艺,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加强设备维护,确保防护设施正常运行。
2、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员工的招聘、调配和职业健康检查的组织工作。
3、安全环保部门: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和治理,监督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四、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一)识别通过现场调查、工艺分析等方法,全面识别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如粉尘、噪声、化学毒物等。
(二)评价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确定其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三)控制1、工程控制:采取通风、排毒、降噪等工程措施,降低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
2、个体防护:为员工配备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耳塞、防护服等,并监督其正确使用。
3、管理控制:制定和完善操作规程,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五、职业健康监护(一)岗前体检新员工入职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排除有职业禁忌的人员。
(二)在岗体检定期组织在岗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健康损害。
(三)离岗体检员工离职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明确其离职时的健康状况。
(四)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包括体检报告、诊断证明等。
六、职业卫生培训(一)培训内容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监护知识等。
职业卫生管理项制度和操作规程式样

《职业卫生管理项制度和操作规程式样》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职业卫生管理总则与目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操作规程•职业卫生档案与记录管理•职业卫生监督与检查•职业卫生事故应急处理与报告目录01职业卫生管理总则与目标遵守法律法规企业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确保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合规性。
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采用先进的职业卫生管理技术和方法。
责任明确明确企业各级领导、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和员工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责任与义务。
以人为本保护员工的健康与安全,预防职业病与工伤的发生,关注员工的福利和权益。
降低职业病发病率通过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降低员工职业病的发病率。
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确保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要求。
良好的职业卫生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提高员工健康水平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提升企业形象02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度23明确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度的意义和目的。
规定各级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得以落实。
强调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考核和监督,对不履行职责的组织和个人进行惩罚。
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制度的意义和目的。
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评价和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强调检测与评价结果的报告和公示,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整改和处罚。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制度职业卫生培训制度明确职业卫生培训制度的意义和目的。
规定职业卫生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时间,确保员工掌握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
强调培训记录的保存和考核,对不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惩罚。
03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在操作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时,应首先检查设施是否正常,如有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维修。
在开启设施后,应密切关注设施的运行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操作规程为保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长期有效,应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一、引言职业卫生是指在劳动过程中为预防和控制因职业病或超负荷工作而引起的身体损伤或疾病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与管理活动。
职业卫生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国家的经济建设。
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职业卫生责任企业领导要明确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要性,提高职业卫生意识,保证职业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行职业卫生管理职责,做好各项职业卫生工作。
2.职业健康检查企业应每年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个人档案中。
3.职业危害防护对有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要支付职业健康防护费,对职业危害高的岗位要采取相应的职业危害监测与防护措施。
4.职业卫生教育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意识。
5.事故应急处置企业应制定职业卫生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职业卫生事故时及时处置,减少职业危害的损害。
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职业危害评价在职业活动场所,评价职业危害情况,确定职业卫生管理和防治措施的依据。
2.职业病防治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病防治健康监护,对职业病患者进行职业病诊断和治疗。
3.职业卫生监督对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对象进行检查,制定整改措施,纠正违法行为,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4.职业卫生信息管理制定职业卫生信息管理制度,建立从业人员档案和职业卫生档案,确保职业卫生管理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5.职业卫生设施管理对职业卫生设施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检修,确保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
四、总结本文就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了简要阐述,其中提到了对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危害防护、职业卫生教育、事故应急处置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在职业危害评价、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监督、职业卫生信息管理、职业卫生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操作规程,来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障企业的生产力和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范文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范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一、制度目的和依据1.1 目的: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保障员工的工作权益。
1.2 依据:本制度的制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
二、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2.1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是全体员工的职业卫生监管机构,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职业卫生专家组成。
负责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工作的政策、制度和管理措施。
2.2 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的职责:2.2.1 负责制定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定期的评估和修订。
2.2.2 负责制定职业卫生培训计划和组织培训工作。
2.2.3 负责对公司工作环境、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
2.2.4 负责组织职业卫生监测和健康检查工作。
2.2.5 负责协调处理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
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3.1 职业卫生政策公司要制定明确的职业卫生政策,明确公司对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对领导、管理人员和员工提出相关要求。
3.2 职业卫生培训公司要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对新员工和特殊岗位的员工进行必要的职业卫生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危害因素、个体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知识等。
3.3 职业危害因素的评估与控制公司要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估,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对于高风险岗位,公司要确保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
3.4 职业卫生监测与健康检查公司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组织职业卫生监测和健康检查工作。
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
3.5 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理公司要建立健全的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理机制,及时处理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3.6 职业卫生管理的考核与评估公司要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的考核和评估机制,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示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示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一、概述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持和促进职工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益,制定并实施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1. 本企业设立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职业卫生工作。
2. 卫生管理部门应配备专职卫生管理人员,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评价和控制。
3. 卫生管理部门应配备全职职业医生,开展职业卫生检查、诊断和治疗等工作。
4. 卫生管理部门应不定期地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工职业卫生意识和管理技能。
三、职业病危害监测1. 卫生管理部门应定期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建立监测档案。
2. 监测内容应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时限、工种、作业步骤等情况。
3. 若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或达到预警值,卫生管理部门应立即上报企业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职业病危害评价1. 卫生管理部门应根据工作场所和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案。
2. 对风险较高的工种或作业步骤应进行重点评价。
3. 卫生管理部门应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
五、职业病危害控制1. 卫生管理部门应根据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防止职业病危害发生。
2. 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
3. 对于已经患病的职工,卫生管理部门应及时提供诊疗和康复服务。
六、职业卫生档案管理1. 卫生管理部门应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记录包括职业病危害监测结果、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控制措施和医疗服务等情况。
2. 卫生管理部门应及时更新、归档、保密和备份职业卫生档案。
七、职业卫生培训1. 卫生管理部门应根据职业卫生管理需要,制定职业卫生培训计划。
2. 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知识、防护常识和操作规程等内容。
3. 培训对象应包括所有从事高风险职业的职工和第一责任人。
八、职业卫生新技术和新装备应用1. 卫生管理部门应积极引进职业卫生新技术和新装备,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例1--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编制要点: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的目的、依据。
明确将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纳入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中。
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总则一、为贯彻执行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卫生与安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员工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工作环境和条件。
三、本制度规定从用人单位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职责围,凡本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四、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一)主要负责人职责1、认真贯彻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卫生与安全。
2、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八条的规定,设置与用人单位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3、每年向员工代表大会报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员工对本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解决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和制订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与案。
5、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6、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
保障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投入,并有效的实施。
7、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和预案。
8、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及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
9、依法承担本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责任。
10.每年11月底以报告的形式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报本用人单位年度职业病危害管理的情况。
(二)分管职业卫生的负责人职责在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根据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在用人单位中直接领导和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具体职责:1、组织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案,完善和修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根据各部门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职责并组织具体实施,督促并保证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的落实和专款专用。
2、组织对用人单位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
对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3、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巡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及时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隐患。
4、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组人员会议,听取各部门、车间、员工关于职业卫生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5、如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要科学应对及妥善处理,及时报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肃处理。
6、依法承担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直接责任。
(三)技术部门的职责1、编制用人单位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案,规划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等,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2、编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
3、对生产、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行。
4、对本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负技术责任。
(四)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职责1、在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领导下,推动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标准。
2、组织开展对用人单位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先进经验。
3、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认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
5、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岗位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有权责令改正,重大隐患书面报告领导小组。
(五)专(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责1、认真履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职业卫生管理相关职责,贯彻落实、省、市等法规标准、规章制度。
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2、组织参与对员工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检查督促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
4、协助有关部门制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定期组织参与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情况,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6、参与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
7、负责建立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
(六)车间负责人职责在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工作,具体职责:1、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贯彻到每个具体环节。
2、组织对本车间员工的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3、督促员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加阻止违章、冒险作业。
4、定期组织本车间围的检查,对车间的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领导小组,采取措施。
5、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
6、对本车间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负全部责任。
(七)员工职业病危害防治职责1.参加职业病危害防治培训教育和活动、学习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2.正确使用、保管各种器具,职业病防护用品和设施。
3.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用人单位负责人汇报。
4.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应向监督管理人员报告,并停止作业,直到危险消除。
2--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编制要点:明确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的目的、依据。
明确对从业人员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的围。
明确对从业人员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的形式及要求。
明确职业病危害如实告知的容(包括: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待遇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卫生检查结果等)。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为了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告知和警示工作,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发生职业病危害,切实保护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用人单位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的权益。
二、岗前告知1、用人单位人事管理部门与新老员工签订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的,应按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2、用人单位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人事管理、职业卫生管理等部门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三、现场告知1、用人单位在生产车间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公布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以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的结果。
各有关部门及时提供需要公布的容。
2、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容。
四、检查结果告知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卫生检查结果,发现疑似职业病危害的及时告知本人。
员工离开本用人单位时,如索取本人职业卫生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五、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职业病危害告知事项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六、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在岗定期培训和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七、因未如实告知从业人员的,从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用人单位不得以从业人员拒绝作业而解除或终止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
八、存在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必须在工作场所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警示线、警示信号、自动报警和通讯报警装置。
九、警示标识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提示标识和警示线。
(一)禁止标识:阻止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文字符号;(二)警告标识:提示对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文字符号;(三)指令标识:提示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护措施的图形文字符号;(四)提示标识:提供某种信息(如标明安全设施或场所等)的图形文字符号;(五)警示线:提示工作场所控制区、监督区或者事故现场救援分隔的线带。
十、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按照下列规定设置警示标识:(一)可能引起尘肺的粉尘工作场所,设置“注意防尘”警示标识;(二)放射工作场所设置“当心电离辐射”警示标识;(三)有毒物品工作场所设置“当心中毒”或者“当心有毒气体”警示标识;(四)能引起职业性灼伤和酸蚀的化学品工作场所,设置“当心腐蚀”警示标识;(五)产生噪声的工作场所,设置“噪声有害”警示标识;(六)高温工作场所设置“当心中暑”警示标识;(七)可能引起电光性眼炎的工作场所,设置“当心弧光”警示标识;(八)生物因素可致职业病的工作场所,设置“当心感染”警示标识;(九)可能引起其它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设置“注意危害”警示标识。
十一、接触有毒化学品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作业岗位有毒物质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十二、使用有毒物品工作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高毒工作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
十三、开放型放射工作场所监督区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控制区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室外、野外放射工作场所及室外野外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储存场所应设置相应警示线。
十四、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设置警示线,划分出不同功能区:(一)红色警示线设置在紧邻事故污染源,作用是将污染源与其外的区域分隔开来,仅特殊专业人员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进入此区域;(二)黄色警示线设置在污染围的四,其外分别是污染区和洁净区,此区域的人员要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