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灸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能量平衡灸原理二

中医养生:能量平衡灸原理二

能量平衡灸原理(二)一、能量平衡灸的配穴原则能量平衡灸的配穴原理:平衡穴+能量穴+加强穴,其中加强穴分开穴和收穴(一)心肺问题配穴1、横膈膜以上的问题配穴——开穴+心肺区(3-7胸椎区域灸2分钟)+收穴2、横膈膜以下的问题配穴——开穴+平衡穴+能量穴+收穴(二)各种穴位的了解1、开穴,需要根据十天干,十二地支推算出来的2、平衡穴:小肠区、三焦区(1)小肠区——前关元穴,后关元俞,小肠俞作用:A、引血下行B、血液回流C、汽化润养脏腑D、巩固元气E、消炎下火F、人体的下水道(2)三焦区——前指下脘到石门,后指三焦俞+肾俞+气海俞作用:A、元气升降的通道B、人体传化水谷的作用C、人体水液运行的主要通道3、能量穴:俞募穴(1)俞穴12个:肺俞,心包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2)募穴12个,中府肺募,膻中心包募,巨阙心募,期门肝募,日月胆募,章门脾募,中脘胃募,石门三焦募,京门肾募,天枢大肠募,关元小肠募,中极膀胱募4、加强穴,分开穴和收穴(1)开穴——根据十天干,十二地支推算(2)收穴——选择当时艾灸时间当值经络的合穴进行收穴,灸3分钟左右二、如何开穴(一)、熟记十天干,十二地支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2、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熟记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三)、熟记十二时辰在手指上的位置(三)背诵当日天干对应的口诀甲乙还加甲,已庚丙做初,丙辛生戊子,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法,壬子不须移1、甲乙还加甲——逢日干是甲或者已的日子,在手掌上子时位置,开始从甲算起2、已庚丙做初——逢日干是已或者更的日子,在手掌上子时位置,开始从丙算起3、丙辛生戊子——逢日干是丙或者辛的日子,在手掌上子时位置,开始从戊算起4、丁壬庚子居——逢日干是丁或者人的日子,在手掌上子时位置,开始从庚算起5、戊癸何方法,壬子不须移——逢日干是戊或者癸的日子,在手掌上子时位置,开始从壬算起。

穴位艾灸

穴位艾灸

一穴开而百穴开的----海底穴(会阴穴)在人体密处有一个重要的穴道:海底。

此穴又称会阴穴、阴跷穴、生死窍、海底轮等。

经解剖,在球海绵体的中央,有会阴浅和深横肌;内有会阴动静脉分支;布有会阴神经的分支。

除了解剖学提供的有关知识外,海底还蕴藏着人体的许多奥秘,历来为密宗和道家所重视。

海底——人体热能供应的源泉密宗认为,人体海底轮眠伏着一条威力巨大的灵蛇,成三蜷半之形,其头向下垂落。

一旦唤醒灵蛇,它就会喷发出一股强盛的‚灵热‛(又称拙火、灵力),使人得到健康的身体和过人的精力,还会出现不可思议的各种功能。

故瑜珈云:‚如果领悟了这火的秘密,这种人才是真正的觉者。

‛据李旺华先生介绍:内功修练能使这股能量不断增强。

在这股能量未被唤醒之前,内功修炼完全依赖每个人的努力和意志。

因此内功进展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一旦这股能量被唤醒后,内功的修炼就不同了,它将会为我们修炼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由此可见,海底轮乃基础轮,是人体热能供应之源泉。

它与性腺和肾功能有密切之关系。

海底——贯通全身气脉之要隘道家也对海底作了大量的研究。

张紫阳特别重视此穴的功效,他在《八脉经》云:‚阴跷一脉,散在丹经,其名颇多……上通泥丸,下透涌泉。

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尻脉周流,一身贯通。

和气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

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得之者,身体康强,容颜返壮。

在坤地尾闾之前,膀胱之后,小肠之下,灵龟之上。

此乃天地逐日生气之根,产铅之地也。

‛道教龙门派千峰老人赵避尘所著《性命法诀明指》一书,则详细介绍了开通奇经八脉的十个步骤,其每一步骤都围绕海底为核心进行,使气沿八脉上下、前后运转,故称海底为八脉之总根。

道家还认为海底是一扇铁门,九箭难穿。

只要开启海底,展窍、开关也就不难了。

方法是:凝神入气穴,神光下照海底,忘形无我,使息息归根。

到一定阶段,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一气感通,自然而然也。

海底,放松形体的有效部位古今放松方法甚多,而松在海底,则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动力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动力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约1 i。 / 。0次为 l疗程 。( ) 5m n 1次 d 1 2 推拿治疗。结 果: 组患者痊愈 3 本 0例 , 好转 7例 , 无效 3例 , 总有 效率为
9 . % 。 结论 : 力 灸 配合 推 拿 手 法 对肩 周 炎安 全 , 效 , 25 动 有 副作 用 小 , 得在 临床 推 广 。 值 关键 词 动 力 灸 ; 拿 手 法 ; 周 炎 ;占 疗效 推 肩 -床 】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0 9 3 (00 0 0 5— 3 4 2 1 )6—15 O 0 6一 1 中 图分 类 号 :1 4 . 1 1 5 8 2
患者 2 2例 , 龄 4 5 年 0— 0岁 , 均 4 平 5岁 , 程 4个 月 ~1 , 病 年 平均 病 程 8个 月 。 以上 患 者 x线 检 查 均 无 异 常 , 除 其 他 排
疾病 。
中医学认为 , 肩周 炎多 因正气亏 损 , 风寒湿 邪乘虚 而
入, 阻滞 经 络 , 血 流 通 不 畅 , 因 积 劳 受 损 致 气 血 不 和 , 气 或
14 疗效标 准 根据《 . 中医病证诊 断疗 效标 准》 有关肩 …
周炎疗效标 准制定 。痊 愈 : 肩部疼痛 消失 , 肩关节 功能 完
全 或 基 本恢 复 ; 转 : 好 肩部 疼 痛 减 轻 , 动 功 能 改 善 ; 效 : 活 无
症状 无 改善 。
2 结 果
肩周炎患者 4 , 0例 取得满意疗效 , 现报告如下。

13 1 动力灸治疗 ..
将艾条点燃后 , 用浸泡 中药液的红布
包裹 , 热 在天宗 、 三针 、 溪等 穴位上行 灸法治疗 , 趁 肩 后 并 配 以手 法 , 要 以点 法 、 法 为 主 。 时 间 约 1 i, 次/ 。 主 按 5rn 1 d a 嘱患 者 回 去 后 行 功 能 锻 炼 。 如 双 手 高 举 锻 炼 、 腰 摇 肩 弯

动力灸结合针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陈莉秋

动力灸结合针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陈莉秋

·中医中药·动力灸结合针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陈莉秋,张娜,马庭秀,刘立飞,朱敏【摘要】目的观察动力灸结合针刺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100例,采用动力灸结合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100例,仅给予单纯针刺疗法进行治疗。

治疗3个疗程(21d)后统计并比较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结果使用传统的单纯针刺疗法后,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73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仅为78.0%;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采用动力灸结合针刺疗法后,治愈14例,好转7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动力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因此,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动力灸;针刺;康复【中图分类号】R681.533.1R24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52(2013)02-0265-02Clinical Study on Motive Moxibustion and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CHEN Li-qiu,ZHANG Na,MA Ting-xiu,et al.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ine Col-lege,Bengbu233040,Anhui,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otive moxibustion,acupuncture on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Methods According to random sample the200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rapy group in which100cases were treated by motive moxibustion and acupuncture and comparison group in which100cases were treated by pure acupuncture.The curative effects after3periods of treatment(21days)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 The100cases of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treated in therapy group,14cases were cured,76cases were improved,10cases were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ness rate being90.0%;The100cases treated in comparison group,5cases were cured,73cases were improved,22cases were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ness rate being78.0%.A huge difference in total effectiveness rate exis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motive moxibustion and acupuncture on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ure acupuncture,and 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directive function.【Key words】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Motive moxibustion;Acupuncture;Rehabilitation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康复科临床常见病,患者最多见的症状为疼痛,可表现为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的放射痛,这些不适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痛苦。

中药热奄包复习过程

中药热奄包复习过程

中药热奄包中药热奄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

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1、评估①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②患者体质及热奄部位皮肤情况。

③心理状况。

2、目标通过中药热奄外敷达到消肿止疼,活血化淤、消肿利湿、通经走络的作用。

减少疾病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的程度。

3 、禁忌症①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禁用②严重的糖尿病、截瘫、偏瘫、脊髓空洞等感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对药物过敏者④皮肤溃疡、不明肿块或有出血倾向者禁用⑤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4、告知①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②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的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③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泡5、物品准备治疗盘、药桶、配置好的中药、布袋、毛巾、治疗巾、必要时备屏风等。

6、操作程序①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评估病人。

②协助患者取舒适位,暴露热奄部位,再次检查局部皮肤情况,温水擦净。

③将药包加热,用毛巾将热药包包好敷于病患部位,用治疗巾盖好,将被子盖好。

④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取舒适体位。

⑤清理用物,记录并签字。

7、护理及注意事项①询问病人情况,有无不适,及时处理。

②留药20-30分钟,勿剧烈活动。

留药时间结束,揭开被子,祛除药包,擦干局部。

③温度适宜,不宜过烫,一般温度为:50—70℃,用药时间每次应间隔5小时。

④冬季注意患者的保暖。

中药热奄包评分标准目标:通过中药热奄外敷达到消肿止疼,活血化淤、消肿利湿通经走络的作用。

动力灸动力灸疗法既有艾灸的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有具备推拿的疏通经络、活血调气的积极作用,是一种把灸法和手法这两种不同的治疗手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治疗方法。

1、评估①评估当前症状,既往史。

②疼痛部位皮肤感觉,有无破损。

③心理状况。

针灸对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针灸对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针灸对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吴玲君1,孙建华2(1.南京中医药大学;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摘要:近年来,由于功能性胃肠病及胃肠动力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以及其治疗的局限性,针灸对于胃肠动力的改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文献报道针刺对于胃肠动力异常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针灸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至今仍不是十分明确。

对此,笔者就针刺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对近年的文献做一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针刺;胃肠动力;治疗特点;作用机制针刺对消化系统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根据杜元灏等统计的消化系统针灸病谱显示,涉及到针灸治疗的消化系统疾病多达56种,其中膈肌痉挛、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等30种疾病为针灸的优势病种[1]。

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针刺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有着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对其调节胃肠动力的机制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1针灸对胃肠动力的影响1.1针刺对胃肠动力的调节具有整体性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显示,针灸对胃肠动力具有良好的全面调整作用,它对食道、胃、肠的运动均有影响,同时对胃肠分泌、胃肠电节律以及胃肠免疫也有良性调整作用。

如电针“足三里”穴能显著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动力,缩短急性胰腺炎患者全结肠及各节段的结肠转运时间(CTT)[2],并能改善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性,效应优于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3]。

针刺还具有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动物实验研究发现[4 6],针刺足三里还能有效提高胃黏膜血流,减少生长抑素的生成,抑制胃黏膜生长抑素受体基因表达强度,促进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加速损伤黏膜的修复,明显降低溃疡模型动物的胃溃疡指数(UI)。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发现,针刺足三里穴对外周血中的多种胃肠激素均有调节作用。

周惠芬等研究发现,针刺足三里和照海穴对慢传输便秘模型大鼠的结肠肌电频率与振幅的改变具有双向调整的作用[7]。

针刺足三里、天枢穴还能够提高或促进黏连性肠梗阻大鼠sIgA的合成和分泌,进而增强肠道局部免疫,有效保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对肠黏膜的免疫屏障功能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8]。

中药热奄包

中药热奄包

中药热奄包中药热奄包中药热奄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

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1、评估①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②患者体质及热奄部位皮肤情况。

③心理状况。

2、目标通过中药热奄外敷达到消肿止疼,活血化淤、消肿利湿、通经走络的作用。

减少疾病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的程度。

3 、禁忌症①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禁用②严重的糖尿病、截瘫、偏瘫、脊髓空洞等感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对药物过敏者④皮肤溃疡、不明肿块或有出血倾向者禁用⑤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4、告知①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②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的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③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泡5、物品准备治疗盘、药桶、配置好的中药、布袋、毛巾、治疗巾、必要时备屏风等。

6、操作程序①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评估病人。

②协助患者取舒适位,暴露热奄部位,再次检查局部皮肤情况,温水擦净。

③将药包加热,用毛巾将热药包包好敷于病患部位,用治疗巾盖好,将被子盖好。

④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取舒适体位。

⑤清理用物,记录并签字。

7、护理及注意事项①询问病人情况,有无不适,及时处理。

②留药20-30分钟,勿剧烈活动。

留药时间结束,揭开被子,祛除药包,擦干局部。

③温度适宜,不宜过烫,一般温度为:50—70℃,用药时间每次应间隔5小时。

④冬季注意患者的保暖。

中药热奄包评分标准目标:通过中药热奄外敷达到消肿止疼,活血化淤、消肿利湿通经走络的作用。

项目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分值扣分扣分原因准人员着装规范,举止端庄,洗手,戴口罩5用物治疗盘、药桶、配置好的中药、布袋、毛巾、治疗巾、必要时备屏风等。

5备环境清洁、宽敞、便于操作,避风 2病人评估患者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患者体质,热奄部位皮肤情况及心理状况。

中药热奄包

中药热奄包

中药热奄包【1 】中药热奄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材的患病部位或身材的某一特定地位(如穴位上).经由过程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大,血液轮回加快,应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折衷气血.祛湿驱寒为目标的一种外治办法.1.评估①当前重要症状.临床表示.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②患者体质及热奄部位皮肤情形.③心理状态.2.目标经由过程中药热奄外敷达到消肿止疼,活血化淤.消肿利湿.通经走络的感化.削减疾病发生发火次数或减轻发生发火的程度.3 .禁忌症①妊妇的腹部及腰骶部禁用②轻微的糖尿病.截瘫.偏瘫.脊髓空泛等感到神经功效障碍的患者③对药物过敏者④皮肤溃疡.不明肿块或有出血偏向者禁用⑤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制止热敷4.告诉①治疗进程中局部皮肤可能消失烫伤等情形②治疗进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的烧灼.热烫的感到,应立刻停滞治疗③治疗进程中局部皮肤可能消失水泡5.物品预备治疗盘.药桶.设置装备摆设好的中药.布袋.毛巾.治疗巾.须要时备屏风等.6.操纵程序①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说明,查对医嘱,评估病人.②协助患者取舒适位,吐露热奄部位,再次检讨局部皮肤情形,温水擦净.③将药包加热,用毛巾将热药包包好敷于病患部位,用治疗巾盖好,将被子盖好.④协助患者整顿衣着,取舒适体位.⑤清算用物,记载并签字.7.护理及留意事项①讯问病情面形,有无不适,实时处理.②留药20-30分钟,勿激烈运动.留药时光停滞,揭开被子,祛除药包,擦干局部.③温度合适,不宜过烫,一般温度为:50—70℃,用药时光每次应距离5小时.④冬季留意患者的保暖.中药热奄包评分尺度目标:经由过程中药热奄外敷达到消肿止疼,活血化淤.消肿利湿通经走络的感化.动力灸动力灸疗法既有艾灸的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感化,有具备按摩的疏浚经络.活血调气的积极感化,是一种把灸法和手段这两种不合的治疗手腕有机的联合在一路的治疗办法.1.评估①评估当前症状,既往史.②痛苦悲伤部位皮肤感到,有无破损.③心理状态.2.目标经由过程点.按.揉.摩.抖.震颤等动力灸手段,使热力向深层渗入渗出,解除软组织充血.水肿,局部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轮回,从而达到消炎,镇痛清脑的目标.削减疾病发生发火次数或减轻发生发火的程度.3.禁忌症①妊妇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②轻微的糖尿病.截瘫.偏瘫.脊髓空泛等感到神经功效障碍的患者.③对药物过敏者.④皮肤有湿疹.破溃疮疡.水泡等皮肤毁伤处.禁用.⑤腹部.胸部心脏区域,颈部喉结肌颈动脉处不宜施灸.4.告诉①治疗进程中局部皮肤可能消失烫伤等情形.②治疗进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的烧灼.热烫的感到,应立刻停滞治疗③治疗进程中局部皮肤可能消失水泡5.物品预备艾条5-10条.红布.中药汤液.皱纹纸.打火机.弯盘.须要时备屏风.6.操纵程序①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说明,查对医嘱,评估病人.②协助患者取舒适位,一般根据不合病情,采纳响应姿态,吐露患部,留意保暖.③将备用的艾条点燃用中药汤液浸泡过的红布裹紧,用有韧性的皱纹纸做为艾火与药布之间的隔垫纸.④将红布包裹点燃的艾条趁热在须要治疗的部位施治以:点.按.揉.摩.抖.震颤等手法,使热力向深层渗入渗出,患者感到舒适为宜.⑤操纵完毕协助患者整顿衣着,取舒适体位.⑥清算用物,记载并签字.7.护理留意事项①操纵规程中讯问病情面形,有无不适,实时处理.②动力灸应应用在脊柱及其两侧四肢关节肌肉丰富处,不宜在腹部.胸部心脏区域及动脉处.③不宜在皮肤上摩擦,以免毁伤皮肤,艾过烫时不宜在皮肤概况逗留时光过长,以免造成烫伤.④每次用5-8支艾条,每条艾条可灸约3分钟,共施手段15-20分钟.⑤在这治疗时应以经络为基本,穴位为根据,实施点或相联合的治疗程序,在治疗中应留意循经取穴的感化,灸治规模应向四周扩展,更好的起到疏浚经络的感化.动力灸评分尺度目标:经由过程动力灸手段,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感化.。

弘扬艾灸文化,让世界爱上中国艾作一首诗

弘扬艾灸文化,让世界爱上中国艾作一首诗

弘扬艾灸文化,让世界爱上中国艾作一首诗艾灸香自远古来,历史悠久焕华彩。

通经散寒又美容,生阳举陷扶固功。

直接间接艾条灸,动力温针灸器有。

同气相求热亲和,化合红外行通络。

一草双手三勤劳,采集制作艾柱条。

内外妇儿临床科,适应禁忌同样多。

上下左右坐卧仰,自然暴露无亢阳。

补泻灸量神仙手,因人而异神抖擞。

主穴一灸精气神,定位主治功用真。

三因制宜万勿忘,考前须知放心上。

艾灸香自远古来,历史悠久焕华彩。

通经散寒又美容,生阳举陷扶固功。

直接间接艾条灸,动力温针灸器有。

同气相求热亲和,化合红外行通络。

一草双手三勤劳,采集制作艾柱条。

内外妇儿临床科,适应禁忌同样多。

上下左右坐卧仰,自然暴露无亢阳。

补泻灸量神仙手,因人而异神抖擞。

主穴一灸精气神,定位主治功用真。

三因制宜万勿忘,考前须知放心上。

功夫灸药膏

功夫灸药膏

功夫灸简介官方淘宝店:德心药坊/功夫灸,是灸法的一种;灸法就是用火治病的方法。

延伸的意思:用温度治病的方法。

即是通过温热及其他非机械刺激的作用,来进行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内病外治的方法。

功夫灸,是传统灸法的延伸,是中医传统养生方法与现代综合科技的完美结合。

通过“灸疗”、“热疗”、“药疗”,“三效合一”的作用机理,进行治病与保健养生。

功夫灸,是以激活人体的自愈机能为主要手段,配以局部靶组织受药浓度高、全身血药浓度低的用药方法,既保证了治疗效果,又避免了药物对人体内部生态的毒副作用。

功夫灸的成分功夫灸在传承和发扬中医传统灸法精髓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材川乌、川芎、独活、桂枝、木瓜、千年见、伸筋草、血竭、穿山甲、全虫等为材料。

功夫灸以自发热体、远红外微粉、生物磁石和中药材,采用自发热技术和现代磁动力技术相结合,磁力共振给药,药物发挥疗效是一般传统膏药无比相提并论的。

功夫灸对中药材的采购不仅仅月限于中药材本身。

而是从中药材生产基地就开始质量管控,考核指标包含:土质PH值,土壤养分,有机质含量,硝酸反应级,有效磷水平、雨量、气温霜期,日照,农药的便用、采收时间、初加工等方面。

适用范围功夫灸尤其对于颈推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风湿类风湿痛、骨质增生、肩背痛、腰痛、脚跟痛等疾病的修复效果最好。

功夫灸今天获得了上万名用户的追捧,从原材料到恢复健康的效果都获客户的一致好评。

使用方法外用贴敷,每日一贴,使用时揭开两端护翼的离型纸,将暖通宝中心位置对准气海穴、关元穴、命门穴、大椎穴、神阙穴、阿是穴等部位粘贴,或者直接贴在疼痛的患病部位。

无论你是在工作、学习、开车、旅游、商会议、商务谈判、酒店用餐,还是你坐着、躺着、站着、卧着,都可以方便使用功夫灸,从不影响你正在做的事!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贴,不得入口。

本产品无毒,无燃烧危险。

2、本产品即开即热,暂不使用切勿开袋。

3、孕妇、婴幼儿、高热病人和皮肤破溃者忌用。

动力灸

动力灸

金元时期,不仅灸疗方法之为应用,对灸法的 理论有了较大发展,刘守真认为灸法有“引热外出 ”和“引热下行”的作用,主张热症用灸。朱丹溪 完善了“热证可灸”论,认为“火以畅达,拔引热 毒,此从治之意”,“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 灸丹田者,所以补阴阳,阳生阴长故也。”阐发了 热证,包括实热与虚热均可用灸法“泄引热下”, “散火祛痰”、“养阴清热”。

4、灸法应用于养生保健上也有悠久的 历史,并且在人民大众中广为流传,甚至 远传海外。宋代窦林所著《扁鹊心书》中 提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 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万年 长寿矣。”宋代张杲在《医论》中记载: “若要安,丹田,三里常不干。”明代高 武在《针灸聚英》中说:“无病而先针灸 ,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
一、 灸 法 源 远 流 长

灸法的发展,源远流长,当人类知道用 火以后使古人类的生活发展发生伟大的飞 跃和变革。在火被广泛应用之下,促使灸 法治疗的产生,从无数次的火灼烧伤之中 ,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从而产生了最原始 的灸疗,古称“灸焫”。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葬于公元前168 年)出土的古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 十一脉灸经》是目前最早记载灸法的医学文献, 二书的成书年代,最晚在春秋时期。在同时土的 其他医学佚书中还记载了许多灸法治疗的经验, 这是《黄帝内经》前期的珍贵文献。 •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不少医疗专著和非医疗著作 中,对灸法治疗都有描述,如《左传》首次记载 灸法治疗的是《庄子· 盗跖》篇成书于战国至春秋 时代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医学理论专著 。该书对灸法有更为直接的论述。这说明春秋战 国时期灸法已经开始流行。

许多新灸法应运而生,各种灸法灸具也 不断问世,如有了无烟灸条,灸柱以及艾 段。以及用高科技手段创新的灸法:各种 艾灸仪,电热灸,红外灸。在灸法理论上 也有了新的发展,提出了艾灸热性传感的 理论。

肩背肌筋膜炎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肩背肌筋膜炎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肩背肌筋膜炎针灸治疗研究进展摘要:肩背部肌筋膜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又名筋痹、周痹等。

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具有患部僵硬、酸痛、肿胀、重着、麻木等特点。

症状时轻时重,迁延难愈,随着电脑和空调的普及,肩背肌筋膜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也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针灸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关键词:肩背肌筋膜炎;中医;针灸针灸疗法是经济、便捷、起效快且无副作用的一种疗法,在肩背部肌筋膜炎的治疗中,针灸亦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1.1针刺:刘枫林[1]等选择针刺四关穴和足三里穴的疗法来治疗肌筋膜炎,与口服布洛芬药物相比,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针刺“开穴”时,可以起到促进“气至病所”的作用,即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获得针感。

根据这一理论,任氏[2]对纤维织炎疾病的治疗采用针刺“开穴”为主的穴位的方法,疗效显著。

路阳[3]等应用电针刺激督脉穴的疗法治疗肌筋膜炎,效果较理想。

奚向东[4]应用痛点“蜻蜓点水”的毫针剌法加电针的疗法来治疗肌筋膜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刘玉峰[5]等应用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疗效良好。

彭晓燕[6]等应用温针灸结合平衡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效果较理想。

卓廉佳、王琦[7]用针灸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炎,总有效率为93.3%。

1.2艾灸: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动力灸是在传统的太乙神针的基础上创新发明,将药物、手法治疗和艾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经临床观察[8],应用动力灸法治疗筋膜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

经临床观察[9],应用热敏灸治疗肌筋膜炎时有效率可达86.9%。

灸结合疗法在临床中比较常用。

应用针刺加隔药棉灸法[10]和透刺滞针艾灸法[11]来治疗肌筋膜炎时,效果均较为明显。

1.3穴位注射:属于中、西医结合的一种疗法。

何莉平[12]采用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背肌筋膜炎时,经统计总有效率可达93%。

陈海林等[13]应用穴位注射配合频谱疗法和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疗法对肩背肌筋膜炎的患者治疗,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5.3%和74.4%。

能量平衡灸实战五班群员艾灸经验

能量平衡灸实战五班群员艾灸经验

能量平衡灸实战五班群员艾灸经验风寒感冒,艾灸实战经验分享:本⼈,⼥,28岁,前⼏天风寒感冒,头晕头痛,打喷嚏流清⿐涕,畏寒。

第⼀天晚上:时间仓促,依次艾灸下迎⾹,上迎⾹,印堂,太阳⽳,各5分钟,灸完,头痛头晕症状消失,打喷嚏流⿐涕症状有所缓解,但是没好第⼆天⽩天:时间充⾜,依次艾灸下迎⾹,上迎⾹,印堂,太阳⽳,各10分钟,再加灸了风池,⼤椎。

灸后刚开始没啥感觉,晚点流⿐涕打喷嚏反⽽加重了。

感觉⽅法不对第三天下午:仅依次艾灸下迎⾹,上迎⾹,印堂,太阳⽳,各5分钟,灸完,打喷嚏流⿐涕⽴马⽌住。

第三天晚上10点:搞卫⽣碰了冷⽔,洗了澡,感觉⿐⼦⼜有点⿐涕,赶紧再依次艾灸下迎⾹,上迎⾹,印堂,太阳⽳,各5分钟,然后睡觉第四天,起床感觉⼀切安好,已经痊愈。

本⼈艾灸⼩⽩,全靠摸索。

以前也艾灸过流⾏感冒的流⿐涕,此法没有治好,后⾯吃感冒药了。

经过多次艾灸感冒总结,风寒感冒的流清⿐涕,此套⽳位有效。

其他类型的感冒流⿐涕,应该没太⼤效果。

我只治过⼤⼈的热感冒发烧,灸的⼤椎15,曲池双⽳10,尺泽双⽳10,合⾕双⽳10,基本都是灸完退烧,或者灸完休息1⼩时内退烧问题:什么是⽓?神是什么?⽓和呼吸的区别?如果⽓是连接有形、⽆形的桥梁,是否可以举例说明?⽆形指的是什么?⽓:中医学中指构成⼈体及维持⼈体⽣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具有很强活⼒的精微物质。

中国传统哲学概念的需,有时也写作⽓,但实际上与现代物理学意义上的⽓不尽相同。

⽓是中国哲学、道教和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

在中医学中,指构成⼈体及维持⽣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同时也具有⽣理机能的含义。

⽓味,味道:在中药学中,指含有挥发性物质的药物的特殊⽓味。

现代有⼈解释为流动的“'信息⼀能量⼀物质’统⼀体”中西医的分歧⾸先源于中西⽅⽂化的分歧,在于两种⽂化对世界的看法不同。

中国⼈的世界包括⾁眼可见的部分,也包括⾁眼不可见但是可感知的部分。

西⽅⼈的世界基本上就是眼睛能看到的部分。

动力灸评分标准

动力灸评分标准

动力灸动力灸疗法既有艾灸的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有具备推拿的疏通经络、活血调气的积极作用,是一种把灸法和手法这两种不同的治疗手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治疗方法。

1、评估①评估当前症状,既往史。

②疼痛部位皮肤感觉,有无破损。

③心理状况。

2、目标通过点、按、揉、摩、抖、震颤等动力灸手法,使热力向深层渗透,解除软组织充血、水肿,局部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消炎,镇痛清脑的目的。

减少疾病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的程度。

3、禁忌症①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②严重的糖尿病、截瘫、偏瘫、脊髓空洞等感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

③对药物过敏者。

④皮肤有湿疹、破溃疮疡、水泡等皮肤损伤处、禁用。

⑤腹部、胸部心脏区域,颈部喉结肌颈动脉处不宜施灸。

4、告知①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②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的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③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泡5、物品准备艾条5-10条、红布、中药汤液、皱纹纸、打火机、弯盘、必要时备屏风。

6、操作程序①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评估病人。

②协助患者取舒适位,一般根据不同病情,采取相应姿势,暴露患部,注意保暖。

③将备用的艾条点燃用中药汤液浸泡过的红布裹紧,用有韧性的皱纹纸做为艾火与药布之间的隔垫纸。

④将红布包裹点燃的艾条趁热在需要治疗的部位施治以:点、按、揉、摩、抖、震颤等手法,使热力向深层渗透,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⑤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取舒适体位。

⑥清理用物,记录并签字。

7、护理注意事项①操作规程中询问病人情况,有无不适,及时处理。

②动力灸应运用在脊柱及其两侧四肢关节肌肉丰厚处,不宜在腹部、胸部心脏区域及动脉处。

③不宜在皮肤上摩擦,以免损伤皮肤,艾过烫时不宜在皮肤表面停留时间过长,以免造成烫伤。

④每次用5-8支艾条,每条艾条可灸约3分钟,共施手法15-20分钟。

⑤在这治疗时应以经络为基础,穴位为依据,实行点或相结合的治疗程序,在治疗中应注意循经取穴的作用,灸治范围应向周围扩大,更好的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

恢复胃动力最好的方法

恢复胃动力最好的方法

恢复胃动力最好的方法
首先,饮食调理是恢复胃动力的关键。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食用
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生冷食物,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
如粥、面条等。

此外,还要保证饮食的规律性,避免过饱或过饥,
适当控制饮食量,避免食用过多的零食。

其次,生活作息也对胃动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保持良好的生活
作息习惯,规律作息时间,不熬夜,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时间,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恢复胃动力,改善胃部不适的情况。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是恢复胃动力的有效途径。

适当的运动可
以促进胃肠蠕动,加快食物在胃肠道的通过速度,改善胃部的不适。

常见的适宜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慢跑、瑜伽等,这些运动都可以有
效地帮助恢复胃动力。

除了饮食调理、生活作息和适当运动外,中医理疗也是恢复胃
动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中医理疗包括针灸、艾灸、推拿等,这些方
法可以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胃部的功能,从而达到恢复
胃动力的目的。

最后,心态调整也是恢复胃动力的重要一环。

压力大、情绪不稳定会直接影响胃部的功能,导致胃动力不足。

因此,我们要学会放松自己,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消极,这样有助于改善胃部不适情况。

总之,恢复胃动力最好的方法是综合调理,通过合理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作息、适当的运动、中医理疗以及良好的心态来改善胃部不适,恢复胃动力。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自己的胃部健康,采取有效措施,让胃部恢复健康,为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艾灸膏肓穴的效果(灸30天共600壮的记录)

艾灸膏肓穴的效果(灸30天共600壮的记录)

艾灸膏肓穴的效果(灸30天共600壮的记录)展开全文X我最早是从Jt叔叔讲《伤寒论》的课程视频中听到艾灸膏肓穴的诱人效果的,他的意思如下——1.如果能够很有恒心的灸膏肓穴,关元穴,足三里穴的话,就可以不用上《伤寒论》的课了。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杂病第七》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原文“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孙思邈还提到,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时,可以灸入膏肓,原文“昔秦缓不救晋候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针药所不及,即此穴是也。

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疴难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

”2.Jt说药王的话并不夸张,膏肓穴是厥阴病的最底层(注:厥阴病为六经病之一,可想象成病到最深的那一层),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底层的瘀血,寒湿,痰湿等不干净的东西打出来,投入产出比相当高,如果吃药,要吃好几千块才能打出这些。

艾灸膏肓穴会的疗效会让人比较有动力坚持,一般艾灸两三天肚子会咕咕响,就是那些寒湿痰瘀的垃圾被打下来,第二天大便会很精彩,有血拉血,有痰拉痰,体质偏寒的,可能有排寒反应,比如肚子或腿发凉。

还有的可能会发汗或嗝气。

如果灸一个星期,一点动静都没用,说明身体很干净。

3.人一旦开始灸膏肓,会蛮乐意继续的。

因为可以明显感觉到身体一天天变好,是算天可以感觉到的好转,比如今天灸了,明天就感觉腰围有瘦了,胸部有挺咧,还是减内脏肥的好方法(把内脏油水打掉)。

(Jt叔叔深知女性养生的动力源泉呀!)4.全身要清干净,灸膏肓穴,一个礼拜可以感觉到身体变化;让身体的阳气旺盛,灸关元穴,男人灸关元穴床上功夫会变好(他提的男人,没说女人,感兴趣的爷们试试?);寿命要延长,灸足三里(不知灸足三里延长寿命之说可不可以阻挡意外死亡?)一直以来,我艾灸关元穴和足三里穴挺频繁,还是觉得身体能量还是没有因此而大长进,听到以上论述,猜想或许因为身体最底层的寒湿痰瘀没清干净,阻碍了阳气的提升?尽管三年前重罐三个月中都拔出好多“斤”的寒湿痰瘀了,此外,养生几年中,也清理了不少“废弃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仍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近代针灸,虽然出现了“重针轻灸”的现象,
但灸法仍有大的发展,许多创新的灸法,应运而成 。据统计,各种灸法已达到100多种。各种灸法著作 不断问世,其中具代表性的有肖少卿,陶航所著《 中国灸法治疗学》,张仁刘坚所著《中国民间奇特 灸法》,张奇文所著《中国灸法大全》,吴焕淦所 著《中国灸法学》,谢锡亮所著《谢锡亮灸法》, 陈日新所著《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周楣声 所著《灸绳》,王富春所著《灸法医鉴》等。
•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不少医疗专著和非医疗著作 中,对灸法治疗都有描述,如《左传》首次记载 灸法治疗的是《庄子·盗跖》篇成书于战国至春秋 时代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医学理论专著 。该书对灸法有更为直接的论述。这说明春秋战 国时期灸法已经开始流行。
最早的灸法专著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翕所著
的《曹氏灸经》。此后晋代黄甫谧所著的《针灸甲 乙经》,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王执中 的《针灸资生经》等对灸法都产生了重大贡献,用 灸法治疗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出现在临床中把灸 疗和药物结合起来的隔物灸治疗方法。如隔蒜灸, 隔豆鼓灸,黄蜡灸,隔盐灸等,以及天灸法治疗的 记载。宋代窦材所著的灸法专著《扁鹊心书》记载 用药物麻醉后再施灸,以减轻患者的火灼之痛。同 时还出现了用某些刺激性药材(白芥子泥,毛莨叶 ,斑蝥等)涂敷于皮肤上使之麻木,然后施灸以减 少灼痛的无痛施灸方法。
• 许多新灸法应运而生,各种灸法灸具也
不断问世,如有了无烟灸条,灸柱以及艾 段。以及用高科技手段创新的灸法:各种 艾灸仪,电热灸,红外灸。在灸法理论上 也有了新的发展,提出了艾灸热性传感的 理论。
从中国石器时代的氏族公社时期直到现在
灸法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源于用火, 流行于春秋,鼎盛于唐宋,成熟于明代,衰 落于清代,复兴于新中国”。现在,灸法作 为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被广泛 应用于临床治疗活动中,灸治方法日益丰富 ,防治范围不断扩大。对灸法机理的研究也 日益深入,对国外针灸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并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现代医学已通过大量的实验,通过大量的实验
室和临床研究发现灸法具有:
1、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 免疫能力。 2、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 3、调节血压。 4、对血液循环系统可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包括影响 血液的成分,增强由细胞数量和吞噬作用,增强红 细胞对血小板的调节作用,应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 。
动力灸治疗脊柱相关疾病临床 应用
灸法是一种用火治病的方法,追溯起
源,虽无确切佐证可凭,但它是人类文明 的产物,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做斗 争中发明的一门科学,作为中医临床治千年之久,代代相传,至今不息。
• 灸法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定
的温热刺激,依靠经络的传导,激发和调 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扶正祛 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一、 灸 法 源 远 流 长
• 灸法的发展,源远流长,当人类知道用 火以后使古人类的生活发展发生伟大的飞 跃和变革。在火被广泛应用之下,促使灸 法治疗的产生,从无数次的火灼烧伤之中 ,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从而产生了最原始 的灸疗,古称“灸焫”。
•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葬于公元前168 年)出土的古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 十一脉灸经》是目前最早记载灸法的医学文献, 二书的成书年代,最晚在春秋时期。在同时土的 其他医学佚书中还记载了许多灸法治疗的经验, 这是《黄帝内经》前期的珍贵文献。
明清时期对灸法记载较多的《寿域神方》 第一次运用了艾条灸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为艾绒和药末混合制成的“雷火神针”、“ 太乙神针”。清代吴亦鼎所著《神灸经论》 是系统的灸法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灸 法,并注重侯脉,辩证的重要性。清代在灸 疗方法上首次运用了“针上烧”,也就是温 针灸。尽管在清代由于封建统治者认为针灸 “袒衣露怀,有伤大雅”,极力禁止,但灸
金元时期,不仅灸疗方法之为应用,对灸法的
理论有了较大发展,刘守真认为灸法有“引热外出 ”和“引热下行”的作用,主张热症用灸。朱丹溪 完善了“热证可灸”论,认为“火以畅达,拔引热 毒,此从治之意”,“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 灸丹田者,所以补阴阳,阳生阴长故也。”阐发了 热证,包括实热与虚热均可用灸法“泄引热下”, “散火祛痰”、“养阴清热”。
二、灸法的作用
1、疏风解表,调和营卫。 2、通经活络,活血化瘀。 3、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4、升提中气,温阳举陷。 5、消瘀散结,祛腐生肌。 6、培补脾肾,温阳利水。 7、回阳固脱,复脉救急。
8、强壮元阳,固摄冲任。 9、引导实热,附火外发。 10、养阴益气,散火除热。 11、灸火畅达,拔引热毒。 12、调整脏腑、恢复疲劳。 13、扶正祛邪,协调阴阳。 14、强身保健,祛病延年。
5、增强组织的吸收能力,使吸收能力旺盛;包括胃
肠吸收能力,炎症病理产生物的吸收能力,出血后 瘀血的吸收能力。
6、灸对呼吸、消化、生殖系统有一定影响。 7、对炎性病灶起到抑制作用。 8、镇痛作用。 9、血行的促进作用;灸可使血行旺盛,对血行障碍 而产生的种种疾病,炎症,肿胀卓有疗效。
《灵枢·官能》篇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唐代名医孙思邈也说:“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 非良医。”明代《医学入门》更进一步指出“凡药 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这不仅强调了灸 法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针和灸的作用是各有特 点,各有所长,在临床上合并应用,相辅相成,相 得益彰。这种综合治疗,能充分发挥针法和灸法的 长处,提高针灸临床的疗效。
脊柱相关疾病包括以颈肩腰背部疼痛为
主的一系列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痹症” 的范畴。现代医学中包括了颈、胸、腰椎退 行性变,颈、腰椎间盘病变,颈、背、腰部 的肌筋膜炎、脊柱小关节功能紊乱,腰肌劳 损,坐骨神经痛,强直性脊柱炎等等。我们 在针刺治疗的同时创新运用灸法“动力灸” 治疗脊柱相关疾病,使患者缩短治疗时间, 提高临床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