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文物保护(有答案)
《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习题与答案
《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管理和维护,防止其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损害,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得以长期保存的行为。
2. 修复技术:修复技术是指在文物保护过程中,针对文物病害或损伤采取的一种恢复原状或改善现状的专业技术手段,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多种方法。
3. 病害分析:病害分析是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文物表面及内部各种病害现象的观察、记录、检测和研究,确定病害类型、程度及其成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案提供依据。
4. 文物稳定性:文物稳定性是指文物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干预下保持原有形态、结构和材质性能的能力,它是评价文物保护效果和预测文物未来状况的重要指标。
5. 微环境控制:微环境控制是在文物保护中,为了减缓文物劣化速度而对其周围小范围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因素进行严格调控的技术措施。
二、填空题:1. 文物保护工作的首要原则是__________。
答案:最小干预原则2. 文物修复工作中常采用的无损检测技术有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_______等。
答案:超声波探测(或其他无损检测技术)3. 文物材质的_________变化是导致文物病害的重要原因。
答案:物理化学性质4. 在潮湿环境下,金属文物易发生的典型病害是_______。
答案:锈蚀5. 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与修复中的应用,可实现对文物进行________和永久保存。
答案:精确复制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文物病害?A.陶瓷开裂B.壁画褪色C.青铜器自然氧化生成绿锈D.纸质文献霉变答案:C.青铜器自然氧化生成绿锈(注:这并非一定是病害,要看具体情况,有时自然形成的锈层反而是文物历史信息的一部分)2. 在文物保护领域,“预防性保护”主要指的是:A.对已受损文物的修复B.对文物可能出现病害提前采取的防护措施C.对文物进行定期监测D.对文物进行科学研究答案:B.对文物可能出现病害提前采取的防护措施3. 对于脆弱易碎的文物,在提取时应首选何种方式?A.机械提取B.手工轻轻提取C.使用化学品软化后提取D.火烤后提取答案:B.手工轻轻提取4. 在文物保护修复中,对于木质文物常用的加固材料是:A.环氧树脂B.聚氨酯C.醋酸纤维素D.虫胶清漆答案:D.虫胶清漆5. 关于文物脱盐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脱盐是去除文物中过量盐分的过程B.脱盐可以有效防止文物进一步腐蚀C.所有类型的盐都可以通过同一方式进行脱盐处理D.脱盐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湿度和时间答案:C.所有类型的盐都可以通过同一方式进行脱盐处理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中常见的技术手段?A.脱酸处理B.生物防治C.数字化扫描D.表面清洗E.化学加固答案:ABCDE2. 对于纸质文物,可能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A.除酸B.脱水C.修复破损部位D.环境湿度调控E.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答案:ABCDE3. 在金属文物修复中,以下哪些步骤可能会被采用?A.除锈B.焊接补缺C.电化学防腐D.封护处理E.原位展示答案:ABCD4. 关于文物保存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温湿度控制对各类文物的保存至关重要B.光照强度过高可能导致有机质文物褪色C.空气质量中的有害气体可加速某些文物的腐蚀D.微环境控制只针对特定类型文物E.震动和噪音也会对文物造成潜在损害答案:ABCE5.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A.最小干预原则B.可逆性原则C.预防性保护原则D.科学性原则E.历史性原则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文物修复过程中,只要能恢复文物原貌,可以不考虑使用材料和技术的可逆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题及答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9 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 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表式、知识 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 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 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 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 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 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 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 各群体、 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 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 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 地域生长在一起, 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 琴这种乐器本身, 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 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 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 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 文化的发展当中。
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 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
可以说,知音意识 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 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 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
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 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 (比如古琴 乐器本身) 独立存在。
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 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 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 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
文物保护法知识题(自编)
文物保护法知识题(自编)第一篇:文物保护法知识题(自编)1.文物工作应当贯彻()的方针。
A保护为主,抢救第一、B有效管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C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D加强保护,改善管理2.《天津市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是()。
A法律、B行政法规、C规章、D地方性法规3.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所有。
A谁发现归谁、B集体、C个人、D国家4.可移动文物可以分为()。
A一级文物,二级文物、B 珍贵文物,一般文物、C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D出土文物,流散文物5.为了科学研究进行的考古发掘,提出申请的时间是每年的()。
A第一个季度、B第一个月、C第二个季度、D任何时间6.()主管全国文物保护工作。
A国务院、B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D各级文物行政部门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实施的时间是()。
A2002年10月28日、B2003年5月13日、C2004年1月1日、D2003年7月1日8.对不可移动文物修缮时应遵守的原则是()。
A加强保护的原则、B抢救第一的原则、C 不得损毁文物的原则、D不得改变文物的原状的原则9.行政法规制定的机关是()。
A国务院、B 全国人大常委会、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D 国务院各部委10.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原址重建的,应当报()批准。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B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C国务院、D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11.望海楼的标志说明牌应当由()树立。
A国务院、B天津市人民政府、C国家文物局、D天津市文物局12.盗窃文物罪的最高刑是()。
A死刑、B无期徒刑、C死刑缓期两年执行、D有期徒刑13.涉外考古发掘的审批机关是()。
A国务院、B国家文物局、C中国社会科学院、D文化部14.天津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处。
A4、B6、C7、D 815.文物收藏单位之间借用文物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年。
2012届高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2届高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o(25分)钱学森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高才生经过日日夜夜的海上颠簸,钱学森乘坐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终于来到了大洋彼岸。
钱学森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在航空系攻读硕士学位。
麻省理工学院师资雄厚,可以说是名师荟萃,有教学人员近两千人。
这里集中了许许多多驰名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院士。
正常的、繁忙的学生生活开始了。
开头,钱学森选修了航空系的六门课程。
他发现,每一门课程的教授都是风度不凡,讲课非常精彩。
因此,都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同时,这里的教学方式又跟上海交通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学习环境相当宽松,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这很适合钱学森的学习特点,他认真听讲,一丝不苟。
不久,人们发现这位个子不高,闪烁着一双乌黑大眼睛的潇洒英俊、才华横溢的中国学生,学业成绩异乎寻常。
钱学森的学习精神和学业成绩在班级里总是最突出的,这给麻省理工学院的许多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们普遍感到,中国学生钱学森才智过人,思想敏捷,接受事物快,回答教师的提问既准确无误,又干净利落。
特别是钱学森的数学才能,令包括数学老师在内的许多人都感到吃惊。
他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力,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都是非凡的。
投师冯·卡门教授钱学森永远铭记父亲的教诲: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最有力量的,这便是知识。
为此,钱学森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师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教授。
立志为祖国的科技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钱学森矢志不渝的信念。
冯,卡门曾对钱学森说:“人类要发展,就一定要征服空间,揭开宇宙的秘密。
这就离不开航空和火箭技术,离不开空气动力学。
而目前还很贫穷的国家和民族,要想赶上强国和富国,更需要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武装。
年轻人,你为祖国服务的思想很好。
这对你的国家来说,是非常需要的。
实用类文本流失文物回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019年3月3日,国家文物局接到举报,称日本某拍卖公司拟于近期拍卖的8件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疑为我国非法流失文物。
当日,国家文物局立即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工作。
通过鉴定研究,基本认定该批青铜组器应为湖北随州枣树林一带曾国高等级贵族墓葬被盗出土的文物。
仅仅三天的时间,国家文物局就获得确凿的证据,认定该批青铜组器为近年来被盗出土且非法出境的文物。
当时,拍卖公司还公布了一封民国时期的信件,以证明这批青铜器是在民间流传的。
国家文物局也用翔实的证据证明,这封信是伪造的,为后续文物追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月6日,国家文物局启动该批青铜组器追索工作。
3月7日,公安部刑侦局根据国家文物局提供的文物研究报告,以及该组青铜器曾在上海出现的线索等开展调查。
3月8日,上海市公安机关查明该组青钢器的委托拍卖人和实际持有人周某有重大犯罪嫌疑。
3月9日,国家文物局紧急照会日本驻华使馆,向其通报流失文物信息,依据中日两国共同加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规定,提请日方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协助中方解决文物返还问题。
取得阶段性进展后,国家文物局与日本驻华使馆保持密切沟通,多次重申依法追索文物的坚定立场,日方予以高度重视和积极协助。
8月20日,国家文物局、公安部派出的联合工作组,在我驻日本使馆和日本外务省代表见证下,于我驻日本使馆完成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实物鉴定与接收工作。
(摘编自李韵《国宝神速回归记》,《光明日报》2019年09月11日) 材料二:早在2002年,国家文物局就设立了“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每年拨款5000万元人民币,用以购买具有代表性、文物艺术价值极高的珍品。
然而,一件北宋书法家米芾的《研山铭》手卷,就花去2999万元人民币。
同年10月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则开始允许私人收藏艺术品,这一藏宝于民的政策也促进了流失文物的回流。
实用类文本《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阅读练习及答案(洛阳2023届高三摸底考)
洛阳创新发展联盟2023届高三摸底考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反排木鼓舞源起的背后有着丰富的社会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的动作语汇、舞蹈节律与象征意义都与当地的生态环境、文化认知和族群历史密不可分。
过去,反排木鼓舞遵从严格的仪式禁忌,只出现在祭祀场合;现在,随着文化生态的改变,反排木鼓舞早已突破了仪式场景对它的限制,更多地承担起今人赋予的“传播文化”“打造地方名片”等功能。
20世纪50年代中期,反排木鼓舞进京表演,之后多年间参与不同地域、范围的调演和展演多次,扩大了它的知名度;1986年,反排木鼓舞在贵阳参加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赞誉,由此名声大噪,逐渐由乡间活生生的仪式文化场景走向了世界,逐渐成为贵州苗族的文化符号表征。
对于反排木鼓舞的保护,近年来黔东南州和台江县先后出台了保护条例和一系列措施,如:地方政府财政单独划拨保护经费;建立传承人档案,提供生活补贴;传承人办班授课,纳入当地中小学乡土课程;建立数据库,不断充实普查信息;每5年举办一次全县参与的大型比赛活动;等等。
这些措施可有效增强对反排木鼓舞的保护,提高苗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遗产的认知度。
近年来,反排村及周边村寨自发形成了多支民间木鼓舞表演队,频频出现于国内的文化旅游表演市场与体育舞蹈竞赛活动。
木鼓舞为传承人带来了民族文化的荣誉感和尊严感,也带来了收入,多种合力客观上促进了反排木鼓舞的传承和延续。
2013年,反排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的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与苗族多声部情歌(国家级非遗)也成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名片,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摘编自陈正府、陈海容《反排木鼓舞:文化自信与传承坚守》)材料二:“活起来”告诉我们,仅将文化遗产当作珍稀物品保留下来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发掘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为人类现代生活服务。
文化遗产应在被观赏、被分享中得到保护、诠释和延续。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参考解析)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保护遗产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保护遗产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保护遗产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保护遗产延续民族文化的基因以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和6月9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两大文化节日为契机,以“保护文化遗产建设和谐文化”为主题的这次大型媒体行动,是文化部、中宣部宣教局、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等十余部门与央视社教中心联合制作的迄今为止关于文化遗产保护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力度最强的一次宣传行动。
节目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对于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与此同时,刚刚闭幕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作为中国也是世界上举办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个节日,也产生了很好的国际影响,并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国政府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关切。
我们注意到,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的个性化,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极为重视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有了这样的觉悟:越是全球化,越应当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民族个性,否则就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迷失了自我。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一个民族文化的DNA。
”这是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
DNA是生命个体在生理上区别于其他个体的标志。
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以物质或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建筑、器具、书画、习俗礼仪、手工技艺、表演艺术等以及与这些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元素,经过时间的“千锤百炼”存留至今,凝结着历史的必然选择,凝聚着人类的集体记忆。
这些记忆犹如人类进化发展的固化的或活态的“基因”,历经沧桑而脉络不断,成为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底蕴,彰显着民族的文化身份和民族性格。
这些年来,由于我国政府以及民间各方面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逐步强化,成效逐步提高。
大家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无论是“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动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能与时代、与生活、与群众建立联系,那么其价值就不能得到体现,其保护和传承就无从谈起。
正因如此,保护文化遗产应该有活态思维、平民视角、发展眼光:活态思维,就是使文化遗产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鲜活起来,在本土与国际的对话中凸显出来;平民视角,就是要探索一条使文化遗产贴近大众的模式,使其在最朴素的“文化回家”当中彰显人文精神和实用价值,充实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发展眼光,就是把文化遗产放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锤炼提纯,使之适合我们的时代,而不是固守陈规、一成不变。
文化遗产阅读理解(附答案)
文化遗产阅读理解(附答案)文化遗产阅读理解(附答案)在北京西南钟灵毓秀的青山之中,坐落着一处千年古刹云居寺,这里收藏着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刻佛教大藏经,被誉为“北京的敦煌”。
这批石经共有经版14278块,含佛经1122部,3572卷,总字数3500万左右。
浩瀚的石刻佛经是北京文化史上的奇观,也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石刻佛经事业的发展进程,体现了对文化遗产的毁灭与保护之争。
隋大业(605—618)年间,智泉寺(云居寺前身)僧静琬继承其师——南岳天台宗高僧慧思大师——的遗愿,开创了云居寺石经刊刻事业。
此后千余年间,云居寺几经劫难,但佛经续刻不辍。
1949年以后,中国佛教协会等部门对云居寺采取了保护措施。
自1956年始,对云居寺石经进行了全面的发掘整理。
近年由于大气污染等原因,出土的石经严重风化,经有关部门和专家研究决定,又将出土石经中的《契丹大藏经》于1999年9月9日,放归地下珍藏。
石经的回藏,把前人留下的这笔不可再生的特殊资源留给了子孙后代。
云居寺从建寺刻碑、历代续刻,到后来发掘、整理直至部分回藏,是历代有识之士共同完成的一项有利于佛教文化传承的工程,在石经刻写、收藏的同时,书写了北京、乃至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对云居寺碑刻进行了系统研究,重点整理和研究石经的字形。
云居寺石经所保留的佛教经本的准确性为其他经书所不可比拟,其中唐刻部分保留了《钦定开元大藏经》这部唐代宫廷大藏经的原貌。
另由山西应县木塔中发现的《契丹藏》证实,石经中的辽代刻经是《契丹藏》的复刻本石经中还保存了60余种各种大藏经没有收入的经典,石经的经文后约6000则施刻人题记,间接地反映出自隋至明千余年的社会生活,包括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经济组织、职官名称等资料,可以验证、补充史书的记载。
云居寺石经的刻写综贯千余年,许多写经高手为之书丹。
石经字迹大部分方正圆腴,写刻双绝。
其中蕴含的历代书法影响也正是汉字字体研究的对象文化遗产是人类共享的无价的精神财富,拯救、保护文化遗产需要高瞻远瞩的目光和甘于寂寞的献身精神。
实用类文本流失文物回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019年3月3日,国家文物局接到举报,称日本某拍卖公司拟于近期拍卖的8件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疑为我国非法流失文物。
当日,国家文物局立即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工作。
通过鉴定研究,基本认定该批青铜组器应为湖北随州枣树林一带曾国高等级贵族墓葬被盗出土的文物。
仅仅三天的时间,国家文物局就获得确凿的证据,认定该批青铜组器为近年来被盗出土且非法出境的文物。
当时,拍卖公司还公布了一封民国时期的信件,以证明这批青铜器是在民间流传的。
国家文物局也用翔实的证据证明,这封信是伪造的,为后续文物追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月6日,国家文物局启动该批青铜组器追索工作。
3月7日,公安部刑侦局根据国家文物局提供的文物研究报告,以及该组青铜器曾在上海出现的线索等开展调查。
3月8日,上海市公安机关查明该组青铜器的委托拍卖人和实际持有人周某有重大犯罪嫌疑。
3月9日,国家文物局紧急照会日本驻华使馆,向其通报流失文物信息,依据中日两国共同加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规定,提请日方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协助中方解决文物返还问题。
取得阶段性进展后,国家文物局与日本驻华使馆保持密切沟通,多次重申依法追索文物的坚定立场,日方予以高度重视和积极协助。
8月20日,国家文物局、公安部派出的联合工作组,在我驻日本使馆和日本外务省代表见证下,于我驻日本使馆完成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实物鉴定与接收工作。
(摘编自李韵《国宝神速回归记》,《光明日报》2019年09月11日)材料二:早在2002年,国家文物局就设立了“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每年拨款5000万元人民币,用以购买具有代表性、文物艺术价值极高的珍品。
然而,一件北宋书法家米芾的《研山铭》手卷,就花去2999万元人民币。
同年10月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则开始允许私人收藏艺术品,这一藏宝于民的政策也促进了流失文物的回流。
《罗哲文访谈》阅读题及答案
《罗哲文访谈》阅读题及答案试题内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罗哲文(1924-2012),中国古建筑学家。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
主持人:在您选择职业的年代,建筑学可算是一种不入流的行当,您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建筑?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
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作了。
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还是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
主持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新创造。
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创新。
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
主持人:2013年,您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
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念念最大的人。
您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年龄做这样的事?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
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
从那时候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地怎么回事。
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
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
汉武帝的时候,打通了丝绸之路,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到了新疆库尔勒以西,城墙就没有了,修建了一个一个的烽火台。
文物保护 考试真题 2024
一、选择题
1.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B.最小干预原则
C.可识别性原则
D.完全修复原则(正确答案)
2.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文物保护中的预防性保护?
A.定期检查文物的保存状态
B.对文物进行环境控制,如温湿度调节
C.对文物进行表面清洁和保养
D.对已损坏文物进行修复(正确答案)
3.文物建筑在进行修缮时,应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A.尽可能使用现代材料和技术以提高效率
B.保持和恢复文物建筑的原有风貌和历史信息(正确答案)
C.以新替旧,使文物建筑焕然一新
D.简化修缮过程,降低修缮成本
4.考古发掘中的“土遗址”保护,关键在于?
A.立即进行大规模修复
B.尽可能保持其出土时的状态和土壤结构(正确答案)
C.将其移至博物馆内进行保护
D.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加固
5.下列哪项不属于文物预防性保护中的环境监测内容?
A.空气温湿度监测
B.光照强度监测
C.文物外观变化监测(正确答案)
D.有害气体浓度监测
6.文物保护法中规定的文物所有权的归属,通常情况下属于?
A.发现者
B.国家(正确答案)
C.地方政府
D.私人收藏家
7.下列哪项技术是现代文物保护中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
A.X射线探伤(正确答案)
B.破坏性取样分析
C.化学试剂浸泡测试
D.高温灼烧测试
8.文物保护工作中,对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重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保护文物的历史环境风貌
B.对文物本体进行定期维护和修缮
C.将所有不可移动文物迁移至博物馆内进行保护(正确答案)
D.控制文物周围的环境因素以减少损害。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题】训练测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题】训练测试题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材料一:“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于2019年1月10日在北京揭晓,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四川渠县城坝遗址,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六大项目入选。
太子城金代城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太子城奥运村内,东南距北京市区140千米。
自2017年5月起,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崇礼区文广新局对太子城遗址进行了连续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收获,太子城遗址是第一处经考古发掘的金代行宫遗址,是近年来发掘面积最大的金代高等级城址,城址布局方式对金代捺钵制度、行宫的选址与营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金代官式建筑研究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出土的瓷器组合对金代宫廷用瓷制度、供御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公布广东青塘遗址等六大项目入选》)材料二:2018年9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强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具有历史文化意义及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要遵循整体保护与传承创新的工作思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协调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关系。
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高对文物保护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使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物保护创新模式》)材料三:第十七条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各题。
资料一:在文化遗产中 , 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人们关注略晚于物质文化遗产。
它目睹真切历史 , 承载民族文化 , 其重要作用不行忽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样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民众生活亲密有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 包含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风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有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 它重申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技艺、经验、精神 , 其特色是活态流变 ,不离开民族特别的生活生产方式, 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展现。
它依靠于人自己而存在, 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 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连续, 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柔弱的部分。
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态”特色比较起来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明显特色是“活态”。
所以,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它已经存在的状态, 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质上就是保护那些使之存活的人。
(摘编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资料二:2001 年, 中国向结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 ,2004 年,加入世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条约》, 2006 年, 国务院同意并宣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 项。
2008 年, 国务院又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0 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147 项。
2011 年, 国务院同意文化部确立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91 项, 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164 项, 第一、第二、第三批共收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1530 项。
非遗标准的认定是由父子、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 , 传承时间超出 100 年, 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我国有一批非遗传承人年纪已高,后继乏人 , 亟待抓紧培育青年传承人 , 以防止人亡技失。
专题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疑难突破)(原卷版)
专题10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
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
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
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
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
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材料二以温度25 ℃、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 ℃、35 ℃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材料三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
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
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
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
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
方案如下:(1)去酸方案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
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
实用类文本故官文创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9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最近,一档全新的原创文化类节目《上新了,故宫》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引发全民关注。
《上新了,故宫》打破了大众对故宫的刻板印象,让文物“活”了起来,既有内容,又有产品,“零距离”走进大众视野,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年轻人传递文物的温度与文化的内涵。
节目将静默的文物转化为富含精神文化内涵的文艺产品。
每期节目都有一个主题,明星嘉宾围绕主题探寻文物的前世与今生,挖掘文物背后的价值与精神内核;通过与国内设计师和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合作,设计与时代接轨的“年轻化”文创产品让“旧文物”焕发“新生机”,实现深层次的“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故”在探寻故宫未知领域,“新”在获得文化新认知;另一方面,“故”在感知文化记忆与历史内涵,“新”在打造全新文创产品。
节目实现故宫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打开了故宫文化的另一种解读方式。
它通过将文物变为文创、文创变为产品的方式,让故宫文化以具象化的文化产品被更多年轻人“带回家”,打通了观众与传统文化双向互动的新通道。
“故”与“新”、“旧文物”与“新创”的平衡实现了观众与古老文明的对话,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优秀文化的弘扬开启了新纪元(摘编自滕华琳《从<上新了,故宫>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材料二:“超级网红”故宫又一次登顶热门话题。
从故宫“紫禁城元宵灯会”的吸睛式宣传,到网友对活动质量的褒贬不一,再到网媒、专家对“故宫开发利用的边界”的广泛评论,一系列话题让我们意识到,当故宫顶着闪耀了600年的历史光环走到当下,变得可亲可近时,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正在悄然酝酿着。
不可否认,故宫作为皇家文化代表,在文创研发上,其占有的资源无可匹敌。
故宫文创品类从朝珠耳机、书签等“小玩意”拓展到珠宝、美妆等多个领域,融入当下生活场景。
显然,故宫文创自成一派,也带动了中国各地博物馆的文创之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一场巨大的火灾席卷了法国巴黎市中心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火灾令巴黎圣母院受损严重,但大教堂主体建筑和一些重要文物得以保存。
大火发生后,工程人员逐渐固定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结构,起重机把部分建筑材料运走。
消防部门称,他们已冷却大教堂的墙壁及从屋顶跌下的碎片,外墙再没有倒塌的风险。
巴黎圣母院短期内难以对外开放,负责管理圣母院的主教表示,他相信法国总统马克龙有关圣母院能在5年内完成重建的承诺,他期望届时圣母院能恢复原貌。
他较早前表示,圣母院大火迅速蔓延,或与电脑系统故障有关。
负责监督巴黎圣母院消防安全系统设计的建筑师承认,他们低估了火势蔓延的速度,造成比他们预计更严重的后果。
他们一直认为,阁楼的古老橡木木材会缓慢燃烧,即使圣母院的保安要花约6分钟,登上阁楼确认起火后才通报消防部门,仍有充裕时间灭火。
但这次火灾由警钟响起,到消防员携带重型器材登上阁楼开始灭火就需20分钟,多番延误才导致损失惨重。
有消防安全专家批评巴黎圣母院火灾应变机制不合理,而建筑师为了避免水浸及损毁建筑结构,拒绝在阁楼装设洒水器及防火墙,也低估了这幢复杂建筑物所需的防火措施。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04月22日)
材料二:
巴西国家博物馆去年9月发生大火后,12日首次对媒体开放。
2000万件馆藏仅10%得以被幸运救出。
预计整个修复工作将在2020年完成。
巴西国家博物馆位于里约热内卢市,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曾是葡萄牙和巴西皇室的居所,后成为巴西历史上最悠久也是最重要的科学研究机构。
去年9月初,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大火,博物馆的主体建筑除了外墙之外,全部被烧毁。
2000万件收藏品中,除了本身耐高温的陨石以及保存在钢制柜子里的古生物样本以外,多达90%的藏品被破坏。
火灾原因至今尚不清楚,巴西联邦警察仍在调查起火原因。
截至目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已抢救出约2000件完整的文物或文物碎片,抢救出的文物包括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美洲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卢西亚”,以及距今上千万年的化石和贝壳等。
巴西《环球报》13日称,研究人员表示已救出文物的数量远超预期。
巴西新闻网站“Terra”称,由于建筑物的天花板、多处墙壁和若干楼层被烧毁,接下
来的工作重心是对整个建筑进行加固。
目前,博物馆的加固措施已经能够允许人们走进建筑物内部,展开救援工作。
文物抢救协调员克劳迪亚称,经历大火之后,文物都非常脆弱,一经碰触就有可能会被损毁。
目前的抢救工作仍然非常“表面”,只是记录、查找等基础工作。
巴西国家博物馆馆长凯尔勒表示,抢救工作虽然进展顺利,但抢救出来的文物暂时无处存放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节选自《环球时报》2019年2月15日)材料三:
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4个,石雕造像59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1500年来,石窟不断经受着大自然的风化、雨水等侵害。
“从目前的保护手段来看,人类并没有能力通过化学、物理的方法来彻底阻止石窟老化。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院副教授李志荣说,遵守考古学的原则和方法,把石窟现存的信息全面、科学地记录,原真地呈现,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从2003年起,云冈石窟就开始了数字化探索。
据宁波介绍,云冈石窟通过与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长期研究与探索,逐步形成了依托高精度测绘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科技手段,永久地保存云冈石窟珍贵文物及历史档案的方法。
数据采集建档是第一步。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生成洞窟中各个方向的剖面图,使洞窟得以多角度展示,为云冈石窟建起三维“数字档案”。
在高清三维数据的支持下,云冈石窟研究院打造了一套基于VR眼镜的沉浸式石窟体验系统。
该系统可支持最多15人同步在云冈石窟第18窟的虚拟场景中进行漫游,游客还可乘坐虚拟的莲花升至空中欣赏石窟高处的艺术细节。
借助于精准数据,云冈石窟得以复制还原,皇家石窟的宏伟气势得以跨时空跨地域展现。
(节选自《新华网》2019年4月23日)材料四:
黑龙江哈尔滨市双城区刘亚楼旧居等7处不可移动文物遭拆除案,行政追责34人,刑事追责7人;湖北红安县七里坪革命旧址遭破坏案,违法建筑被拆除,行政追责8人,刑事追责3人……近日,国家文物局对外通报“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2016—2018
年)”情况,曾经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几起文物破坏案件,再次走进人们视线,成为我们整治文物违法犯罪的标志性案件,也见证着我们保护文物、维护文物安全的坚定决心和坚实行动。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无论是登临万里长城,还是探访石刻洞窟,无论是瞻仰革命遗址,还是踏足名人故居,只要你走近文物,就能穿越历史的烟云,与过往的岁月对话,与绵延的文明相拥。
可以说,文物是民族历史不可替代的象征与见证,文物一旦毁损,消失的不只是文物本身,还有文物背后珍贵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深蕴的精神。
近年来,我国文物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破坏文物的现象仍不时发生。
以长城为例,“拆砖建房”者有之,“将野长城用水泥抹平”者有之,“为了修路将长城强行掐断”者亦有之。
而在当前各种破坏文物的行为中,法人违法已成影响文物安全的首要风险。
据了解,在国家文物局督察督办的文物违法案件中,法人违法占比高达76%。
解决文物法人违法难题,还需地方政府加强文物安全主体责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同时,文物行政部门和执法机构监管责任也亟待进一步加强。
(节选自《中国文化报》2019年4月19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负责监督巴黎圣母院消防安全系统设计的建筑师认为,阁楼的古老橡木会缓慢燃烧,发生火灾后仍有充裕时间进行灭火。
B.巴西国家博物馆馆长凯尔勒表示,文物抢救修复工作进展顺利,但文物的存放问题暂时没有得到解决。
C.浙江大学文化遗产院副教授李志荣认为,目前的保护手段无法彻底阻止石窟老化,把石窟现存的信息全面、科学地记录,原真地呈现,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D.我国文物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破坏文物的现象仍不时发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黎圣母院大火造成损失惨重,不仅与电脑系统故障有关,更是因为负责监督消防安全系统设计的建筑师低估了火势蔓延的速度,没有在阁楼装设洒水器及防火墙。
B.在高清三维数据的支持下,人们运用VR眼镜足不出户就能近距离感受到云冈石窟的艺术魅力。
C.整治文物违法犯罪,不仅需要地方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更需要文物行政部门和执法机构加强监督和监管。
D.巴西国家博物馆2000万件馆藏仅10%得以被幸运救出,这些文物经历大火之后非常脆弱,一经碰触就有可能会被损毁,修复难度非常大。
6.根据以上四则材料,请你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几点建议。
(6分)
阅读答案:
4.B【解析】根据材料二“目前的抢救工作仍然非常表面,只是记录、查找等基础工作”内容可知,目前抢救工作还未进行到修复。
5.A【解析】根据材料一“他较早前表示,圣母院大火迅速蔓延,或与电脑系统故障有关”内容可知,并未确认火灾蔓延与电脑系统故障造成的。
6.①在不影响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健全消防安全系统,规范日常消防管理和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防火安全意识;
②及时对损坏的文物进行抢救修复;
③讲科技与文物相结合,对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及时记录保存文物的详细数据。
④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法规,加强文物保护意识。
(6分,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