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江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强化训练:第2板块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0高考备考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0高考备考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3d2fc1d0d233d4b14e69f6.png)
2020高考备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一、定义“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现象和社会科学现象的文章,前者往往被叫社科文,后者常被称为科技说明文。
二、从考纲出发,知道考什么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把握文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组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主要内容。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指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对语段或全篇作归纳和概括,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达出来的,有的则是间接表达出来的3.选材范围(1)社会科学类所谓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天文学、地质学、医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所谓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
4.抓住命题规律,找到突破口从所考查的文本上看,选材范围上有所拓宽。
近两年,高考论述类文本涉及史学、美学、考古学、文艺学等,所选文本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言具有严谨的特点。
经过改造加工的文本,具备了论述类文本所应有的“论证阐述(或立论陈述)”的特征,篇幅虽小,“五脏俱全”,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看做一篇完整论述文的缩影。
所选文本的论点很鲜明,一般是在文本的首段就旗帜鲜明地点明文章的论点;每段还有分论点,论述层次很清晰。
作为论据,既有事实性的材料,也有理论性的论据。
论证方法也很灵活,有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演绎推理)、对比论证等。
【重点考点】(浙江课标)2020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二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八
![【重点考点】(浙江课标)2020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二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八](https://img.taocdn.com/s3/m/18f01836e87101f69e3195e2.png)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八论述类文本阅读(A)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材料一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弥补成员国官方储备不足,其价值目前由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种货币组成的一篮子储备货币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被纳入特别提款权的国家必须是全球最重要的出口国之一。
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SDR成分货币代表性日益下降,扩大SDR一篮子货币的呼声日渐高涨。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加入SDR势不可当。
人民币国际使用大幅增加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是一个长远的趋势。
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主要欧洲国家均支持将人民币纳入货币篮子,这在西方七国集团峰会上已释放出积极信号。
很多人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就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适合全球经济发展。
新兴市场占据全球经济很大比例,但全球货币体系还是以美元为基础,新兴市场国家又以大量美元为外汇储备,所以美元的波动直接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澳大利亚华人金融专家协会理事长郭生祥说:“人民币不纳入这个篮子显然不能反映世界经济全局。
”2017年9月统计的世界核心产油国与中国交易石油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一览表(摘自网易财经《人民币“入篮”能带来什么?》,有删改)材料二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被正式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也由此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储备货币之一,这意味着国际上对人民币将有更高期许和更严要求。
人民币“入篮”后,整体上,市场对人民币的预期会提升,它将是一个更稳定、更被广泛接受的货币,人们会更有信心持有人民币资产,进而“减少钱包缩水的压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境外使用人民币的阻力,国外企业和个人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也会提高。
以往很多国家不支持人民币直接兑换,必须先将人民币换成美元,再兑换成当地货币;今后则有望拿人民币直接兑换当地货币,省去兑换美元环节,避免多次购汇造成的损失。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2板块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2板块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8020ea02d276a201292e1b.png)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浙江省高考的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从内容上说,多属社会科学类文章,有时也兼具自然科学性质;字数一般在1 000字左右。
从题型上说,从2012年至2019年,都是两道单项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2016年及以前是9分,2017年及以后增加为10分,简答题由3分变为4分。
不同的是,2018年和2019年考查的文本为几则非连续材料,但考查的实质不变。
预测2020年仍会沿袭对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点涉及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分析概括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思、勾、串”三位一体——快速读文,节约时间平时的阅读是为了汲取知识,怡情养性;而应试时的阅读是为了快速地解题得分,所以阅读时抓住关键信息点才是最重要的。
平时的阅读,时间不是问题,可以悠着来;而高考时间有限,没法慢慢看。
因此需要养成“思、勾、串”三位一体读文本的习惯。
第一,思,就是宏观思考,在开始读文本前就思考三个问题。
1.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或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2.行文中作者为突显论点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3.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手段和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立场的,就是文章依照怎样的顺序谋篇布局、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也就是文章是怎样论证的。
这样带着问题读文,能让心静,心静则神凝。
只有平心静气,总揽全局,方能洞悉秋毫,明辨是非,否则,你连文章写的是什么都云里雾里,结果只能雾里看花,越看越花,误入陷阱,不能自拔。
只有心静下来了,才能发现细微之处。
部分选项信息虽说全都来自原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有的看似与原文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做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我们做题时马虎不得,要细之又细。
思考则心静,心静就能全身心地进入阅读和解题状态,不心浮气躁,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做出判断。
2020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精准提分二轮-第二章 实用类(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 突破七
![2020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精准提分二轮-第二章 实用类(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 突破七](https://img.taocdn.com/s3/m/ae4190dabe23482fb5da4c1c.png)
突破七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主观概括题:精细筛选,精准概括题型透视浙江卷实用类文本改成非连续性文本后,其主观题仍是个归纳概括题,要求仍同以前一样,概括精准度高。
为此,需要先精准筛选,再从初步概括走向深度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2018年3月28日,第五届“财经中国V论坛——人工智能:现实与图景”在北京举行。
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人工智能得到了广泛运用,产业正处在快速扩散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差距。
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
第一,缺少重大原创成果。
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
第三,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第四,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说法,人工智能发展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春平表示,人类的一部分事务性劳动逐渐由机器来替代,这是不可逆转的。
“这样的替代,也不纯粹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所带来的,还包括其他技术。
不过,在很多领域中,并非简单的替代,而更多的是新型技术和行业如何更深度地融合。
”李春平说。
(摘编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人工智能产业快速扩散专家称仍要坚持务实发展》)材料二: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情况注e:预计的,估算的。
(数据源自《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数据报告》)材料三:开源化浪潮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争夺的主战场,而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
对此,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表示:“到了智能化时代,想把事情往前推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因为大家都知道做人工智能的基础首先是最基本的大数据,数据从哪来,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怎么开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大家才都能运用。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2板块+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2板块+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bf6ee23186bceb19e8bbaa.png)
浙江省高考的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从内容上说,多属社会科学类文章,有时也兼具自然科学性质;字数一般在1 000字左右。
从题型上说,从2012年至2019年,都是两道单项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2016年及以前是9分,2017年及以后增加为10分,简答题由3分变为4分。
不同的是,2018年和2019年考查的文本为几则非连续材料,但考查的实质不变。
预测2020年仍会沿袭对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点涉及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分析概括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思、勾、串”三位一体——快速读文,节约时间平时的阅读是为了汲取知识,怡情养性;而应试时的阅读是为了快速地解题得分,所以阅读时抓住关键信息点才是最重要的。
平时的阅读,时间不是问题,可以悠着来;而高考时间有限,没法慢慢看。
因此需要养成“思、勾、串”三位一体读文本的习惯。
第一,思,就是宏观思考,在开始读文本前就思考三个问题。
1.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或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2.行文中作者为突显论点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3.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手段和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立场的,就是文章依照怎样的顺序谋篇布局、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也就是文章是怎样论证的。
这样带着问题读文,能让心静,心静则神凝。
只有平心静气,总揽全局,方能洞悉秋毫,明辨是非,否则,你连文章写的是什么都云里雾里,结果只能雾里看花,越看越花,误入陷阱,不能自拔。
只有心静下来了,才能发现细微之处。
部分选项信息虽说全都来自原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有的看似与原文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做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我们做题时马虎不得,要细之又细。
思考则心静,心静就能全身心地进入阅读和解题状态,不心浮气躁,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做出判断。
第二,勾,就是微观勾画。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疯狂专练2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711f547e21af45b307a877.png)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一、(宁夏银川市2020届高三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领域的开山纲领。
《诗经》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芽,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作为一种文学观念,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
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的“诗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道德倾向。
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
先秦的“志”到了两汉,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
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
”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
而汉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
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
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诗者,持也,持人情性。
”这些观念的提出,反映了诗歌创作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
“言志”的“志”在汉代虽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之情,这种“志”也在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
而六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缚,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要求,而且“情”甚至反过来包含了“志”。
(浙江课标)新2020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二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八 论述类文本
![(浙江课标)新2020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二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八 论述类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b9de4ac2336c1eb91b375d2b.png)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八论述类文本阅读(A)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材料一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弥补成员国官方储备不足,其价值目前由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种货币组成的一篮子储备货币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被纳入特别提款权的国家必须是全球最重要的出口国之一。
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SDR成分货币代表性日益下降,扩大SDR一篮子货币的呼声日渐高涨。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加入SDR势不可当。
人民币国际使用大幅增加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是一个长远的趋势。
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主要欧洲国家均支持将人民币纳入货币篮子,这在西方七国集团峰会上已释放出积极信号。
很多人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就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适合全球经济发展。
新兴市场占据全球经济很大比例,但全球货币体系还是以美元为基础,新兴市场国家又以大量美元为外汇储备,所以美元的波动直接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澳大利亚华人金融专家协会理事长郭生祥说:“人民币不纳入这个篮子显然不能反映世界经济全局。
”2017年9月统计的世界核心产油国与中国交易石油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一览表(摘自网易财经《人民币“入篮”能带来什么?》,有删改)材料二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被正式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也由此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储备货币之一,这意味着国际上对人民币将有更高期许和更严要求。
人民币“入篮”后,整体上,市场对人民币的预期会提升,它将是一个更稳定、更被广泛接受的货币,人们会更有信心持有人民币资产,进而“减少钱包缩水的压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境外使用人民币的阻力,国外企业和个人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也会提高。
以往很多国家不支持人民币直接兑换,必须先将人民币换成美元,再兑换成当地货币;今后则有望拿人民币直接兑换当地货币,省去兑换美元环节,避免多次购汇造成的损失。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语文 专题十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语文 专题十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734e685b0912a2161479298a.png)
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 漏掉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
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 的扩大或缩小。②“扭曲文意”指选项故意扭曲文本
的词语。
的意思,把考生的思维朝背离文本意思的方向引领。③
③理解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有的词语,既与 “混淆时空”指事物的发展总有先后顺序,选项则故意
4.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主要是一些论文、 杂文、评论性文章等,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 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 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既是探讨 科学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也是概括科 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实 用类、论述类文本一般是先提出论题或论点, 然后选用各种材料,运用各种方法,分层次、 分角度阐述文章的这一论题或论点,做到观点 与材料的统一,最后总结全文。
解答“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类题目,注意 “三个步骤,四种类型”: (1)三个步骤: 第一,细读勾画,把握主旨。“文中信息的筛 选和整合”类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一般比 较大,所以细读文本,把握全文的主旨和结构 脉络就显得尤为重要。考生可以边阅读边勾 画,即在阅读过程中对那些揭示文章主旨和显 示作者见解的语句予以圈点勾画,这样就为辨 析选项真伪提供了快捷、方便的线索。第二, 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筛选与整合文中信 息,要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区间,对每个选 项斟酌比照。第三,选出答案,复核锁定。考 生在选出答案后,要再进行复核,以确保答案 正确。 (2)四种类型: 在比照信息的过程中,考生要特别注意各个选 项是否符合以下“扭曲”原文信息的四种类 型之一:①漏掉信息,以偏概全;②因果倒置,主 客互换;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④无中生有,查 无实据。
2020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2020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c78d4e7a3968011ca2009101.png)
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近三年浙江卷命题与考情分析选文信息考点分布年份卷别篇目作者类属人物形象品味语言艺术环境描写分析思路结构分析表达技巧主题情感思考探究2018 浙江卷《汴京的星河》叶文玲抒情类√√√√√1.浙江省的散文阅读,每次都有对语言赏析能力的考查,这是一种难度较大的题,也是一种最能反映学生语文素养的题。
2018年高考,更注重对考生实际语言鉴赏能力的灵活考查,考生备考时要注意这一新动向。
2.散文阅读的探究题一般开放性较强,注重多角度的发散性思维,灵活性强,例如2018年的“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等。
如此看来,浙江卷散文阅读的探究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因此备考时要对考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使其多讨论多探究,切实提高阅读的核心素养。
3.浙江高考小说和散文在这几年是轮回交替考查的。
这两种体裁在能力考查点上有相同之处,如赏析语句、对人物形象的赏析,但两者毕竟不是同一种文体,各自有其文体特征,所以备考时,根据文体,既要合得来,又要分得开。
要全面准备,切忌偏废,要认真落实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核心能力。
4.阅读散文,要有文本意识、问题意识、分值意识、关键词意识。
(2019·浙江嘉兴一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秋日,在大山里听溪水吟唱张秀超早上起得晚了,简单收拾一下,出城回老家。
老家在康熙、乾隆皇帝当年打猎的塞外皇家狩猎场的大山下,那山太高,当地人叫它坝,老家在紧贴着坝的地方,人们称坝根子,村名叫桦木沟。
这个地方林茂草丰,四季都有好风光。
尤其是深秋时节,浓霜染过的林海,好看得不得了——松树是绿的,老蔡树是紫的,杏树是红的,山梨树是金黄的……层林尽染,任你什么样的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那样唯美曼妙的壮美,海内外的摄影家这个时节总是蜂拥而来,到这里捕捉美的画面。
每年这个季节,我总要回老家待上几天。
到家,放下行囊,带上相机,赶忙上山。
10月的塞外深山里,播种过莜麦、荞麦、土豆的土地,大多都已收获了,只有一些棒子地还没有收割。
2020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版大二轮讲义: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训练二 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版大二轮讲义: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训练二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12b86c55270722192ef796.png)
训练二概括和赏析文意练前提醒该题一考对文意的概括,二考对文意的赏析,设误的重点放在前者,解题关键在于“比对”。
就是把每一个选项都与相应的原文作逐字逐句的细致对比,重点关注人物与事件是否一致,时间上有没有颠倒,空间上有没有混淆,用词是否妥当,有没有故意拔高或降低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有没有错误理解某个关键词或关键句。
找到某处存疑的地方后,再比对原文中的句子反复阅读,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
一般说来,只要找到,判断选项是否错误应该是不难的。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马湘灵诗集序刘大櫆马君湘灵与余居同里..,生同庚,学同业,其喜为诗同,其嗜酒同,饮酒既酣,其狂言震于广座也同。
余弃于时,而湘灵亦屡试不举,为同遇;余生三子皆夭,而湘灵亦未有子息,为同病。
人之不同,如其面,余与湘灵几无不同矣。
而亦有不同者,盖湘灵之为人,余固尝兄.事焉;若其所为.文章,则余方欲师事之而未能。
此其不同也。
忆昔与湘灵同在京师,一日日已晡.,湘灵过余施舍,余出酒肴共酌。
时余兄奉之亦在坐。
湘灵被酒..,意气勃然,因遍刺当时达官无所避。
余惊怖其言。
湘灵慷慨曰:“子以我为俗子乎!”余谢不敢。
湘灵命酒连举十余觞,大醉欢呼,发上指冠,已复悲歌出涕。
余见湘灵言之哀,亦泣涕纵横不自禁。
湘灵乃指谓余兄曰:“彼乃.同心者。
”因.出其平生歌诗示余。
余读之,风翻云涌,而喉间气郁不得舒,于是相对黯然,罢酒别去。
忽忽二十年,则闻湘灵已老病,不复能远游,或扁舟自放于九龙、三泖之间,间则归里与缙绅之去位而里居者连为吟社①,寻山钓水而已。
嗟乎!以湘灵之才与其.志,使其居于庙朝,正言謇谔②,岂与夫世之此倡而彼应者同乎哉!奈何窘琢浮湛③,抱能不一施,遂为山泽之癯④以老也。
癸未之秋,湘灵橐⑤其所为诗遗余数百里之外,使为之序。
余诵湘灵之诗,循环往复,益叹湘灵年虽老,而少年英锐之气不衰。
此其必传于世,世人之所共知,固不藉余言以增重。
若其人之磊砢⑥,不犹高出时俗人万万,则非余言莫之显。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部分第7章 微专题25 分析概括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部分第7章 微专题25 分析概括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https://img.taocdn.com/s3/m/d0c1fcd77f1922791688e8ec.png)
特色训练限时规范训练[目标解说]考场上阅读一篇实用类文本或论述类文本大约用时20分钟。
先拿出五六分钟作整体阅读,因为篇幅稍长,结构大致固定,所以整体把握相对容易。
阅读中,仍要注意勾画圈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
文本设题的阅读区域相对明确,故做题时的阅读要精读、细读。
答案大都在原文中,要有“就文解题”“借船出篙”的答题意识。
(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们无意否认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更不愿被误解为是一个拒绝接受科技变革的人,而只是想提请注意,媒介的变化已然掩夺了阅读的本意,但大多数人对这种变化太不以为意了。
尽管生活中,他们不认为开车可以完全代替走路,赏览风景,尤其僻远的美景,更是非走路不可。
但一回到阅读,认知就发生了偏差,对读图与读网不能代替读书的认识,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清楚。
相反,忘记由文字构成的书籍,因符号抽象,常呈现为一开放的结构,在引发人书对话过程中,能唤起人往复思考,是最锻炼人脑的活动。
其中经典阅读,尤能使人在人书互动中形成紧张的思维对待,助成理性对感知的超越,人性对历史的体贴。
而音画构成的具象,多刺激感官,不触及心灵。
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产生惰性,形成按给定预设被动接受的知觉依赖,进而造成迟钝自闭,沟通不良。
严重的,连生存都会发生问题。
至于网络,因常提供即刻性与碎片化的资讯,在使读网带上时尚化的“轻阅读”特性同时,也会程度不同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的降级与思想的衰退。
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的重新编布,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表滑行,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他会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追忆似水年华》又太晦涩,并将爱读经典视为前人少环境刺激、无处可去养成的老嗜好,而将其毫无顾惜地抛弃。
可事实是,尽管现实世界无限广阔,虚拟空间更丰富多彩,但如果人们对它的贪恋是以牺牲自身与客体世界的区别为代价,就太不值了。
我们实在不能相信,一味的读图和读网有补人的精神,相反,它在提供便捷的同时容忍偷惰,因此毋宁说是弱智的,甚至有害的。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二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的选择技巧含解析20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二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的选择技巧含解析20](https://img.taocdn.com/s3/m/868858f4a76e58fafbb0035f.png)
精准训练二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的选择技巧练前提示考场上,做论述类文本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是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从内容、结构、语法、逻辑、论证等角度的精准比对。
如果再懂点下面的小技巧,会让你选得既快又准。
1.逆向选择法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的四个选项,或是“一对三错”,或是“一错三对”。
如果题干明确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错误,考生若无把握确认哪一项错误时,可以把有把握认定是正确选项的一一挑出来,剩下最后一个没有把握的选项,即是错误选项。
同理,如果题干明确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正确,考生又无把握确认哪一项正确时,不妨把自己认定错误的选项一一排除,剩下的最后一项即是正确选项。
因此,学会逆向思维,运用逆向选择法解答此类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简言之,选不出错误选项,你就先选正确选项;选不出正确选项,你就先选错误选项。
2.逻辑推理法论述类文本具有论证灵活、行文自由、主观性强的特点,命题人也就常常会设立一些似是而非或者违背常理的选项,为此,我们可以尝试运用“逻辑推理法”初步判断选项是否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特别是在遇到判断句、条件关系句、因果关系句、递进关系句、假设关系句、绝对化表述句时,运用“逻辑推理法”判断正误,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大提高答题效率。
对有些选项往往通过一般的逻辑推理即可确定其正误,而不需要对照原文作细致的比对。
3.切片比对法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的不少选项信息跨度大、综合性强,表述语句比较长,有时含有好几个分号、句号,至少是三个逗号,并且选项信息分散在多个段落或一个段落的不同位置。
信息点多而且面广,使考生一眼不能穷尽,大有“乱花迷人眼”之感。
对于这样的选项,可以运用“切片比对法”来解答。
即将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段,逐一与分散在原文各个段落的对应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比对,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段,看相关片段的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伊格尔顿曾经概括了西方文学批评的三个阶段:“全神贯注于作者阶段(浪漫主义和十九世纪);绝对关心作品阶段(新批评);近年来注意力显著转向读者阶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二 群文通练 一 凝望宇宙第一眼-“中国天眼”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二 群文通练 一 凝望宇宙第一眼-“中国天眼”](https://img.taocdn.com/s3/m/e74aef00c850ad02df804133.png)
专题二群文通练练前寄语“群文阅读”是最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新理念,它直接指向了新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肯定会影响以后的高中语文教学。
目前的高三复习训练,尤其是二轮复习训练,完全可以把这一理念引进来,形成一种“群文阅读训练观”,即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组同属一个内容主题和训练主题的群文阅读,既达到了训练考点考题的目的,又在内容主题上有所积累,能提高思想认识且对读写都有益处,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复习训练效益的立体化、综合化和最大化。
群文通练一凝望宇宙第一眼——“中国天眼”(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微导语2016年9月,“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落成启用。
这是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是怎样一种装置?究竟能探索宇宙有多远?它会给中国空间探测能力带来哪些变化?读了下面两篇文章,你肯定会有所收获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
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人称“中国天眼之父”。
而该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他的学生。
那么,他们造出来的“中国天眼”,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天眼?首先我们还得追溯到望远镜的发明历史。
我们知道天文望远镜,主要有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此外还有红外、X射线、伽马射线等望远镜。
最初的天文望远镜是光学望远镜。
1609年,4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一根管子两端装了两个镜片,对着月亮一看,看到了环形山,从此有了现代天文学。
早年的电视,收不到信号,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
这是电磁波信号,包括来自太空的射电辐射。
193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卡尔·央斯基,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时,发现银河中心持续的射电辐射,从此有了射电天文学。
格罗特·伯雷应聘贝尔实验室失败,1937年在芝加哥附近的自家后院,制造出第一台射电望远镜。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连贯试题(7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连贯试题(7页)](https://img.taocdn.com/s3/m/b90c7c70ff00bed5b8f31d44.png)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连贯专题强化训练试题(建议用时:40分钟)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基础。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思维。
西方的语文课程与教学非常强调“批判性”,无论是总述还是细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多表述即使没有“批判性”这三个字,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譬如,“认识作者所要传递的价值观、前提及隐含的意义”“识别别人讲话中的宣传成分和基本态度”等。
在西方,“批判性”不仅作为一种治学的技巧来传授,而且被当作一种理想的人格来影响学生。
答案:①开发人的批判性思维②“批判性”都占据着突出的位置③实际上也渗透着“批判性”的精神2.(2019·宁波南三县六校联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著名概念,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
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人才不会生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疾病必来。
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前,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中药”不是称为“本草”,就是称为“药”。
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中西药并存的局面,人们才将“本草”称为“中药”,以明显区别于“西药”。
答案:①其实不然②如果阴阳失衡③中国没有“中药”这一说法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
2023届全国卷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语文试题
![2023届全国卷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e73720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4.png)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拥有悠久礼乐文明的礼仪大国,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资源,同时重视礼制建设与礼俗教化。
《周易·系辞》“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是敬天礼地、体现族群伦理与政教伦理等包蕴礼义核心的礼仪文化。
《荀子·礼论》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强调礼仪文化依循三大伦理原则,即与天地协调的自然伦理、以祖先纪念情感为中心的家庭伦理、推崇君师为政教的政治伦理,这三者是“礼”的核心内涵,是传统礼仪文化的根本性质所在。
当代社会是以人民为主体的现代社会,新的社会生活自然需要相应的礼仪,传统礼仪遵循的三大伦理原则在当代社会必然发生根本的性质变化,即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而不是对天地神灵的被动膜拜;更强调家庭社会和谐的社会伦理,而不是上下尊卑的严格等级区分;更强调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牧民”统治。
以新的伦理原则处理人与自然、家庭、社会等的关系,既保留中华民族礼仪文化底色,又体现了礼仪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的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当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传统社会是礼治社会,传统礼仪以什么形式与当代社会对接,转化创新,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也是值得思考的。
以人情社交礼俗为例,乡土社会的生存方式与社会结构决定了乡民之间形成特定的自我组织、自我服务、守望相助的互惠关系。
这种关系在宋人的《蓝田乡约》中有精准表述,所谓“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高考语文_专题08: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版)-五年(2016-2020)真题分项详解(浙江)
![高考语文_专题08: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版)-五年(2016-2020)真题分项详解(浙江)](https://img.taocdn.com/s3/m/88e0916465ce050877321369.png)
专题08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2020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0分)材料一:一般来说,阅读是和文字相关联的。
当然,人们有时也会把欣赏一幅好画说成“读画”。
用在这里的“读”,强调的是欣赏的深度了,就此也微妙地点出了看画与读画间的差异。
但是,在网络时代,在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和笔逊位于光和电,机器的规则代替着汉字的规范,数字的操作颠覆了铅字的权威,“输入”代替着书写的潮流中,在“拇指文化”无限深入人群的今天,在消费的欲望热烈拥抱大众的背景下,“读”和“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
入“网”者众,正如一位著名诗人的著名短诗:“生活——网。
”技术的战车把新媒介——数码技术送进人间,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圣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看图被称为“读图”,而这里的“读”已不再意味着欣赏的深度。
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替代着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这应该说是一种阅读的革命。
(摘编自铁凝《阅读的重量》)材料二:与文字阅读不同的是,人们在阅读图像出版物时既不需要在“既有的轨道”中理解文本的意义,也不需要遵守传统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与排中律。
久而久之,人类便形成了一种“读图的逻辑”:整体观看。
事实上,阅读文字与阅读图像的视线投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当人们在阅读文字时,习惯于将视线聚焦到每一个字词上,然后按照从左到右或由上至下的顺序移动视线,在字与字、句与句的联结中获取信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逐字逐句地读”。
但是,当人类面对图像时,其视线往往不会聚焦到某一个点,而是整体性地投射至全部视觉元素,在各个视觉元素的结合、互动与交融中领会图像意义。
倘若说文字阅读是字与字“相加”,那么图像阅读便是元素与元素的“相乘”。
视觉形象远远不止于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针对现实赋予观者一种创造性的领悟,这种领悟蕴藏着丰富的形象力、创新力。
正是由于阅读逻辑的转化,图像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比重才得以提升,视觉思维也在读图的实践中慢慢壮大,促进了读者的灵感闪现和意义顿悟。
【复习必备】(浙江课标)2020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二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八
![【复习必备】(浙江课标)2020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二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八](https://img.taocdn.com/s3/m/9f181ed38762caaedd33d4e3.png)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八论述类文本阅读(A)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材料一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弥补成员国官方储备不足,其价值目前由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种货币组成的一篮子储备货币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被纳入特别提款权的国家必须是全球最重要的出口国之一。
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SDR成分货币代表性日益下降,扩大SDR一篮子货币的呼声日渐高涨。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加入SDR势不可当。
人民币国际使用大幅增加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是一个长远的趋势。
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主要欧洲国家均支持将人民币纳入货币篮子,这在西方七国集团峰会上已释放出积极信号。
很多人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就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适合全球经济发展。
新兴市场占据全球经济很大比例,但全球货币体系还是以美元为基础,新兴市场国家又以大量美元为外汇储备,所以美元的波动直接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澳大利亚华人金融专家协会理事长郭生祥说:“人民币不纳入这个篮子显然不能反映世界经济全局。
”2017年9月统计的世界核心产油国与中国交易石油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一览表(摘自网易财经《人民币“入篮”能带来什么?》,有删改)材料二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被正式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也由此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储备货币之一,这意味着国际上对人民币将有更高期许和更严要求。
人民币“入篮”后,整体上,市场对人民币的预期会提升,它将是一个更稳定、更被广泛接受的货币,人们会更有信心持有人民币资产,进而“减少钱包缩水的压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境外使用人民币的阻力,国外企业和个人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也会提高。
以往很多国家不支持人民币直接兑换,必须先将人民币换成美元,再兑换成当地货币;今后则有望拿人民币直接兑换当地货币,省去兑换美元环节,避免多次购汇造成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训练9(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
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
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
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
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
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职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
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材料三: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
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
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
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
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
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以摩族猎人为例》) 1.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中说的“集体记忆”指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奥运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相关记忆,不能说“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成就自己”,而是对以后的志愿服务有所助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单车等多种问题。
C.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等不文明的行为。
D.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错。
原文说单车猎人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共享秩序”,“维护共享秩序”与“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是两个概念。
3.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答: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
此题应从两方面作答,一方面分析为什么说单车猎人是志愿者,另一方面分析为什么说单车猎人是“新型”的志愿者。
对于第一方面,应该从材料中筛选出单车猎人与志愿者的共性;对于第二方面,应该从材料中筛选出单车猎人的个性,即与传统志愿者不同的地方。
由材料二可知,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由材料三可知,单车猎人同样具备志愿者的特点。
另外,材料二、材料三在论述志愿者与单车猎人的行为意义时,都多次提到公民意识,这也是二者的共性所在。
对于单车猎人与传统志愿者的不同之处,可以结合材料三的内容,从单车猎人的身份属性和行为实质两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①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②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③“新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打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以儒、释、道为主体要素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邃睿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哲学性格,深刻地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气节所在、精神魂魄所系。
传统哲学对主体的尊重和认知,深刻反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体人格的实现上。
主体的人格性,必然表现为主体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主动追问,对主体功能发挥的自觉追求。
比如儒家的“内圣外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圣人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舜”“知行合一”等等,都是这种主体人格的集中体现。
(摘编自黄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性格》) 材料二:近些年来,“中国哲学”的身份性被反复质询,原因就在于其研究范式的过分西化,人们越来越不满意于这种“冰冷”的研究方式,而特别强调所谓“同情的理解”,试图将中国人的生命世界和生活实践植入相关的理论研究当中去。
这样,具有新的时代意味的“国学”出场,似乎可以补偿原有的中国哲学研究状况的缺憾,强化民族文化的特征,这就部分地形成了新国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对峙。
坚持中国哲学作为民族精神之载体的功能,就会批评纯学术立场与中国文化之精神无关,掏空了儒、释、道本来的精神生命。
坚持中国哲学之现代学术立场就会批评前者的主张将价值问题与学术问题混为一谈,将个人感情掺入学术研究。
这种分歧反映了中国哲学这一学科的“身份混淆”和“角色分裂”。
(摘编自景海峰《国学与中国哲学之间是何种关系》) 材料三:那么,要解决中国哲学“双重身份”的困境,是否就干脆彻底回到传统的诸子学、经学的形态中去呢?这恐怕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那样简单,至少“传统方式或所谓的国学研究并不能代替现代以来的中国哲学”,这是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看法。
从历史上看,传统学术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的,思想与文化的进步靠的是突破与创造,而不是泥古与守旧。
就目前的现实而言,中西文化的深度融合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形而下的器物世界到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哪里没有西方的影子?如果一厢情愿强行剥离两者,这种努力只能是事倍功半甚或是徒劳无功的。
退一步来讲,国学也不是要回到传统的形态上去,因为从理念到方法都不可能完全除去现代化的印记,重要的是需要寻找各自的位置,发挥各自的优势,交互为用,并行不悖,从而形成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合力。
(来源同材料二) 材料四:改革创新是当今的时代精神。
国学的研究和应用,应当在这个时代精神的引领之下进行,并且在这个时代精神的烛照下焕发新的生命。
简单否定、排斥国学,固然是不妥的;而盲目推崇、迷信国学,也是缺乏理性的。
我们需要的是平和的心态、广阔的视野、多元的方法,对国学这个重要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整理,让其具有合理的民族性的一面,特别是将其人民性、现代性的一面呈现出来,转化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合理成分,推动我们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李宗桂《国学与时代精神》) 4.下列对材料中“新国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对峙”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新国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对峙使得新国学强化民族文化的特征以期补偿中国哲学研究状况。
B.坚持民族精神立场的一方认为,必须关注中国文化之精神,反对对儒、释、道精神进行阐释。
C.坚持现代学术立场的一方认为,不应该将个人感情掺入学术研究,反对将价值问题与学术问题混为一谈。
D.对峙的形成,体现了中国哲学这一学科已经“角色分裂”,学术研究与民族精神相互对立,无法融合在中国哲学的研究之中。
解析:选C。
A项,因果倒置,原文中新国学强化民族文化的特征以期补偿中国哲学研究状况,是造成对峙的原因之一。
B项,原文说的是“批评纯学术立场与中国文化之精神无关,掏空了儒、释、道本来的精神生命”,意思是尊重儒、释、道本来的精神生命,选项“反对……阐释”属无中生有。
D项,“无法融合”错误,属无中生有,材料二“坚持中国哲学之现代学术立场就会批评前者的主张将价值问题与学术问题混为一谈,将个人感情掺入学术研究。
这种分歧反映了中国哲学这一学科的‘身份混淆’和‘角色分裂’”中没有提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构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以及性格气节和精神魂魄。
B.“中国哲学”儒、释、道研究范式过分西化,冰冷的研究方式导致人们的反感,因而“中国哲学”的身份性被反复质询。
C.虽然中国哲学存在“双重身份”的困境,但并不能通过直接回到传统国学研究来解决问题。
D.对待国学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盲目崇拜,应当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理性平和的态度对其进行整理利用。
解析:选A。
A项说法绝对,根据材料一“以儒、释、道为主体要素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知“由儒、释、道三家构成”说法不当。
6.作者对“彻底回到传统以解决中国哲学‘双重身份’的困境”的观点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根据材料内容说明理由。
答:答案:不赞成。
①传统学术也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的,思想与文化的进步靠的是突破与创造;②事实上中西文化已深度融合,二者难以强行剥离;③国学不可能完全去除现代化,也不是要彻底回到传统,二者应该交互为用,并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