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品种品质与药效

合集下载

中药材的品质鉴别有哪些关键指标需要掌握

中药材的品质鉴别有哪些关键指标需要掌握

中药材的品质鉴别有哪些关键指标需要掌握中药材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

因此,掌握中药材品质鉴别的关键指标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药材品质鉴别的几个关键指标。

一、品种品种是中药材品质鉴别的首要关键指标。

不同品种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疗效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川贝母有松贝、青贝、炉贝之分,虽然都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但在药效和品质上有所不同。

因此,确保所使用的中药材品种纯正,是保证其品质的基础。

在鉴别品种时,需要依靠专业的植物学知识,对中药材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产地等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结合现代的基因鉴定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中药材的品种。

二、产地产地也是影响中药材品质的重要因素。

中药材讲究道地性,即特定地区所产的中药材具有独特的品质和疗效。

这是因为不同产地的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不同,从而影响了中药材的生长和成分积累。

例如,吉林的人参、云南的三七、宁夏的枸杞等,都是道地药材的代表。

道地药材通常具有质量稳定、疗效显著的特点。

在鉴别中药材产地时,可以通过查看药材的来源证明、了解产地的自然环境等方式进行判断。

三、采收时间中药材的采收时间对其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中药材,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会有所变化。

因此,选择合适的采收时间,能够保证中药材的品质和药效。

比如,金银花在花蕾未开放时采收,其绿原酸等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而薄荷则应在花期采收,此时挥发油含量丰富。

在鉴别中药材的采收时间时,可以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色泽等特征,判断其是否在最佳采收期内采收。

四、加工方法中药材的加工方法直接关系到其品质和保存。

合理的加工方法能够去除杂质、保留有效成分,提高中药材的质量。

常见的加工方法包括清洗、干燥、切片、炮制等。

例如,干燥方法不当可能导致中药材发霉、变质;炮制过程中的火候、辅料用量等都会影响中药材的药性。

在鉴别中药材的加工方法时,可以观察药材的外观、质地、气味等,判断其加工是否得当。

第三章 影响中药品质优良度的因素

第三章 影响中药品质优良度的因素

第三章影响中药品质优良度的因素要点:1.中药中所含化学成分是治病的物质基础;2.中药的来源不同,其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和数量均可能不同,故其药效也可能不同3.影响中药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品种、产地、采收加工、炮制与贮藏;4.中药品质评价的标准:中药所含有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或生物效应强度为依据。

一、品种(生物的内部因素)对中药品质的影响1、同名异物:指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或动物)作相同的药物使用。

例1:白头翁有4科20多种,其中只有毛莨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含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皂甙类成分,其余的均不含有。

例2:贯众有6科35种。

例3:络石藤、昆布、金钱草等。

金钱草: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christinaeHance的全草广金钱草(药典品)豆科植物广金钱草Desmodiumstyracifolium(Osb.)Merr.的茎叶昆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次版本收载的昆布来源为海带科植物海带和翅藻科植物昆布或裙带菜的干燥叶状体。

这两种昆布在全国大多数地区药用。

2、同物异名:同一来源的药材,使用不同名称的现象。

大血藤——红藤、鸡血藤3、造成品种混乱主要原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各地用药习惯不同;由于当地资源缺乏而以形态相似的近缘种或功效相似的药物作为代用品使用。

5.中药品种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不相同,生理活性和医疗作用不同。

6.造成不同种间化学成分差异的原因:由于生物本身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即物种不同,控制生物体内生理生化过程的基因(DNA)是不同的;因此,次生代谢产物(常常是有效成分)的合成、转化和积累亦可能不同,最终造成种间化学成分的差异。

例1:甘草(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和乌拉尔甘草皂甙乙)存在于: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黄甘草和粗毛甘草;而云南甘草、刺果甘草和圆果甘草中均未检出上述成分而不可供药用。

例2:麻黄属植物我国有13种3变种,其中有的种几不含生物碱,如膜果麻黄Ephedraprzewalskii和鳞子麻黄 E.lepidosperma。

中药等级的划分依据

中药等级的划分依据

中药等级的划分依据中药的等级划分是根据中药的质量、药效、药材的来源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定和归类的。

中药等级的划分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药材的来源和采集方式:1. 野生药材:野生植物在天然环境中生长,采集过程中不受人为干扰。

野生药材常常具有较高的药效,但因生长环境不稳定,存在数量不足的风险。

2. 种植药材:采用人工种植方式培植出的中药材,其质量和药效相对稳定,但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3. 优质药材:采用优质种子或优良品种培育出来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纯度和效果。

二、药材的质量和外观特征:1. 一级药材:药材形态完整,外观色泽良好,干燥程度适中,没有异物和杂质,气味浓郁,保存期较长。

2. 二级药材:药材形态完整,外观颜色较一级药材稍差,干燥程度稍高,但没有严重变形、腐烂和虫蛀现象。

3. 三级药材:药材形态不完整,外观颜色退色,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形、腐烂、虫蛀和霉变现象,气味较差。

三、药效和药理特点:1. 优质一级药材:药效明显,临床药效突出,用量较小即可产生良好的疗效。

2. 合格二级药材:药效一般,适合作为辅助药材使用,需较大剂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3. 三级药材:药效较低,临床应用有限,主要用于煎药调剂或剂型制备。

四、药材的加工和存储方式:1. 优质加工药材:采用传统工艺和合理的加工流程,选材更严格,加工工艺更科学,质量更优良。

2. 普通加工药材:加工工艺一般,品质和有效成分不如优质加工药材。

3. 差劣加工药材:加工工艺粗糙,质量差,药效明显降低。

中药的等级划分对于制定标准、保证质量、推广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中药等级划分的认识,并在购买和使用中药时选择质量好、等级高的药材,以保证其药效和安全性。

同时,加强对中药材质量控制和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中药的整体质量水平,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中药桃仁的品种、品质与药效相关性分析研究

中药桃仁的品种、品质与药效相关性分析研究

通过分 析 比较
山桃仁和桃仁石油醚提取部位中脂溶 性化学成分种类 及其含 量的差异 , 建立 3 O批桃 仁药材样 品脂肪酸成 分的指 纹 图谱 , 并测定其苦杏仁苷 的含量 , 立数学模 型, 建 评价 中药桃仁 的品种 、 品质对其 药效 的影 响。结果 山桃仁主
产地 ( +4. 0 ) 山桃仁 非 主产 ( +3 . 7 ) >桃 仁 主产 ( +3 . 6 ) Mo 1 5 > M。 5 6 ; Mo 3 8 >桃 仁 非 主产地 ( +3 . Mo 3 4 ) 8 。结论 从模 型识别 , 型求解 , 模 桃仁的不饱和脂肪 酸油酸 、 亚油酸含 量和苦杏 仁含量对桃 仁 的药效 贡献值 分析来看 , 该数学模型可以通过桃仁 品种 、 产地 、 化学成分来预测桃仁药效 , 评价桃仁质量 , 为合理使 用中药桃仁提
(. olg fP am c . hn d nvri f T M . hn d 10 5C i 2 C l g h r c . h n i 1C l e h r a y C e g uU ies yo C C eg u6 0 7 . hn . ol e f P amay S a x e o t a; e o
26 9
成u 都 o C e g uMe i o l 报 2 l c 6 4 院 c 1 le e … De … J m a f 医 学 o hnd d a 学 g O 1 C ()
oum
a l

d 1 i

中药品质研究专题 ・
中药 桃 仁 的 品种 、 品质 与 药效 相 关 性分 析研 究
U ies yo C . a y n 1 0 6C ia nvri f T M Xin a g 7 24 . hn ) t

中药材 好坏品相判别标准

中药材 好坏品相判别标准

中药材好坏品相判别标准中药材的好坏品相判别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形态:中药材的外观形态是判断其品质的重要依据。

例如,根茎类药材的外观应粗壮、肥壮,表皮饱满、无破损;花类药材应鲜艳、完整;种子类药材应饱满、无残缺等。

2. 颜色:中药材的颜色与其产地、生长环境、采收时间等因素有关。

同一种药材在不同产地或不同生长环境下,颜色可能会有所不同。

但总的来说,中药材的颜色应鲜艳、均匀,无明显变色或褪色。

3. 质地:中药材的质地与其内部组织结构、成分含量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中药材应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不易折断或破碎。

同时,中药材的质地也与其产地和生长环境有关,例如,南方产的中药材通常较湿润,而北方产的中药材则较干燥。

4. 气味:中药材的气味与其成分含量、产地等因素有关。

同一种药材在不同产地或不同生长环境下,气味可能会有所不同。

但总的来说,中药材的气味应浓郁、纯正,无异味或刺鼻气味。

5. 杂质:中药材中的杂质包括泥沙、尘土、昆虫等,这些杂质会影响药材的品质和药效。

杂质含量越少,药材品质越好。

因此,在购买中药材时应注意检查其杂质含量。

6. 产地:中药材的产地对其品质和药效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产地的中药材,其成分含量、药效等方面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购买中药材时应关注其产地,选择优质的产地。

综上所述,中药材的好坏品相判别标准主要包括外观形态、颜色、质地、气味、杂质和产地等方面。

在购买中药材时应注意这些方面,选择优质的品种和产地,以保证药效和安全性。

同时,对于不熟悉的中药材品种,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医生,以免误用或滥用。

半夏药材的品种和质量研究

半夏药材的品种和质量研究

半夏药材的品种和质量研究半夏药材的品种和质量研究半夏,又名天南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根茎可入药。

半夏在中医药理论中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被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咳嗽、哮喘等病症。

然而,由于半夏药材品种众多且质量参差不齐,对于半夏的品种和质量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半夏药材的品种非常丰富。

目前已经发现的半夏属于天南星科、半夏属的植物有上白半夏、大白半夏、黄半夏、川半夏、尖叶半夏等多个品种。

各个品种的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略有差异。

例如,上白半夏性寒,可清热凉血、化痰止咳;大白半夏性平,具有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功效;黄半夏性温,可治疗痰湿壅滞;川半夏性凉,可清热、解毒、镇咳。

因此,通过研究不同品种的半夏,能够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应用范围。

其次,半夏药材的质量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中药材的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生长环境、采收时间、加工工艺等。

半夏在生长环境方面要求较高,以贵州、四川、湖南等地的产地质量较好。

采收时间对于半夏的质量影响也很大,应选择秋天采收,此时半夏质量较好。

在加工工艺方面,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干燥方法等都会对半夏的药材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通过研究合理的采收、加工方法和质量评价指标,可以提高半夏的品质和药效。

近年来,对于半夏药材品种和质量的研究不断深入。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技术手段,对半夏的品种进行了准确定义和分类,为品种选择和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另一方面,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和药效评价,研究人员对半夏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以川半夏为例,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类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通过优化川半夏的加工工艺和质量评价指标,可以提高药材的质量。

研究发现,在加工过程中,适当降低温度、缩短时间,保持半夏的颜色、形状和营养物质的稳定,对于提高川半夏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表征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指纹图谱分析等方法,可以对川半夏的质量进行评价,为药材的选择和药效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独家品种解释

中药独家品种解释

中药独家品种解释中药独家品种是指中国中药企业所拥有的、具有独特药效和知识产权的中药产品。

这些品种通常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明显的疗效和独特的配方,且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口碑。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解释中药独家品种的含义。

一、中药独家品种的定义中药独家品种是指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中药产品,其配方、制备工艺、使用方法等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且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竞争优势。

这些品种通常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具有较为充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支持,且在知识产权方面具有一定的保护措施。

二、中药独家品种的特点1.独特的药效中药独家品种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其独特的药效。

这些品种通常是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针对某些特定的病症或疾病阶段具有独特的疗效,且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1.知识产权保护中药独家品种通常拥有一定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专利、商标、技术秘密等。

这些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其他企业仿制和侵权,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竞争力。

1.品牌优势由于中药独家品种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口碑,因此这些品种通常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

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可和信任可以有效地推动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占有率。

1.高附加值由于中药独家品种具有独特的药效和知识产权保护,因此这些品种在市场上通常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和售价等方式获取更多的利润。

三、中药独家品种的研发与保护1.科研支持中药独家品种的研发通常需要大量的科研支持,包括药效研究、药理研究、安全性评价等。

这些研究工作可以有效地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1.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中药独家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申请专利、注册商标、技术保密等方式来保护产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防止其他企业侵权和仿制。

1.技术转化与推广中药独家品种的研发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更重要的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论中药质量对中医疗效的影响

论中药质量对中医疗效的影响

论中药质量对中医疗效的影响标签:中药质量;中医疗效;影响我国地大物博、中药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再加上各地用药的习惯不同,名称不一、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现象较为普遍,致使中药品种十分复杂,如目前所用贯众,原植物至少有三十几种,治疗结石的金钱草,原植物分属五科六种,其疗效不尽相同,同药多名,如大黄(川军、锦纹),掌参(红蚤休,草河车)等等。

此类情况较为常见。

对此,我们应用现代科学知识认真考证、分析、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保证人民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为继承和发扬祖国药学服务。

鉴定中药品种的真伪优劣,中药品种的真伪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如金钱草于聚花过路黄,常相混淆,有些中药的品种不对,质量不好,不但不治病,还会误病害人。

1 中药采收对中医疗效的影响中药质量的好坏,决定于有效成分的含量多少,而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与中药的产地及采收的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

古代医药家对中药采收季节十分重视,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写:夫药采取,不知时节……虽有药品,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收。

于朽木不特。

李东坦《用药法象》重说: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性味不全,都强调了适时采收中药直接关系到中医的临床疗效。

中药种类繁多,药用部位各不同;药材有效成分于生长时间季节有密切的关系,如甘草,在初生长时含甘草皂甙65%,开花前高达10%,开花后降到4.5%,到秋后只有3。

5%;草麻黄在春天生物碱含量突然增加,并在八月和九月达到最高点,此后生物碱含量又显著下降;丁香的挥发油含量,在花蕾时要比开花后多五倍。

因此必须掌握采收的有效时间,即在其含有效成份最多的采收,以提高中药的疗效。

中药材历来实行优质优价分等级收购,现在大多为统庄收购,收购物中混有非药用部位、变质药材和伪品,出现灰渣泥沙多,芦头梗叶多,异物杂质多,掺杂使假多,有的不按季节采收。

干瘪瘦小,桃仁中掺入杏仁;由茱萸掺有大量的果核,有的甚至高达15%。

中药材地龙基源检定

中药材地龙基源检定

中药材地龙基源检定1.引言1.1 概述地龙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地龙根据其不同的来源分为多个种类,如地龙、野生地龙、栽培地龙等。

而地龙基源检定则是确定地龙正宗品种的关键步骤,可以保证其质量和药效的稳定性。

地龙基源检定的方法主要包括外观特征鉴别、显微鉴定和化学成分分析等。

首先,通过观察地龙的外观形态,如根块形状、表面特征、颜色等来辨别其真伪。

真正的地龙通常具有块状根茎,表面较为光滑,颜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而假地龙往往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颜色呈灰白或黄白色。

其次,显微鉴定是地龙基源检定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显微镜观察地龙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特征,可以进一步确认其正宗品种。

真地龙的茎部细胞排列整齐,胶质颗粒较少,而假地龙的茎部细胞则呈现混乱排列,胶质颗粒较多。

另外,化学成分分析也是地龙基源检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龙中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如蛋白质、多糖、皂苷等。

通过对地龙样品进行化学检测,可以确定其含量和成分的相对比例,从而判断其品种的真伪和质量的优劣。

总之,地龙基源检定是确保地龙中药材品种的真伪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通过外观特征鉴别、显微鉴定和化学成分分析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准确判断地龙的正宗品种,并为地龙的种植、加工和应用提供积极参考和指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内容安排方式,它对于文章的逻辑性和可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以下结构进行展开: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中药材地龙的来源2.2 地龙基源检定的方法3. 结论3.1 对地龙基源检定的重要性总结3.2 未来地龙基源检定的发展方向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解释每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以确保整篇文章言之有物,条理清晰。

首先,引言部分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供背景信息。

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中药材地龙以及地龙基源检定的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则是对整篇文章的安排进行说明,旨在向读者呈现文章的章节和主题。

中药材发展最新品种

中药材发展最新品种

发展最新品种1、————知母知母也叫毛知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根茎,有请热泻火、止咳去痰、润燥滑肠及安胎作用。

知母在全国各地不论荒山、荒坡、荒原、草原、沙滩、林间、丘陵、坡地都能生长,适应多种环境,并郁郁葱葱,是封山绿化和改造水土流失的一个好品种。

知母根系发达,固沙固土能力很强,而且抗旱抗涝抗严寒。

知母茎叶发达,是牲畜的好饲料,今年吃完了,明年又长出,属于不断再生植物并长期生长下去越长越多,使地表形成一块千丝万缕既松软又牢固的地板,风吹难动,水冲难跨。

在全国种子市场上,野生知母越来越少。

知母是常规大宗种子品种,年销量巨大,野生品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因知母生长时间长,种植者多选短期品种,发展速度比较慢。

所以知母要长期不懈的发展下去,会给您丰厚的报答,同时也绿化了家园,保持了水土,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目前的市场价格,家种品比野生品价格还要高,原因就是家种品所含有效成分比野生品还要高。

在所有的种子品种里,一般都是野生的比家种的要贵,只有知母是这种反常现象,对于种植发展来说,这是重大利好。

因为药厂多喜欢药效含量高的原料药,这样家种品需求会越来越大。

种植销路不愁。

家种知母2-3年采收一次,亩产400-700公斤,价格13-18元/公斤,并呈上升之势。

知母可春夏秋播种,以春季为主,亩用种子3-4公斤,山区或林间撒播用4-5公斤。

2、—紫苏紫苏也叫香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其叶、梗有发表、散风寒的作用,其子种有降气定喘的作用,在全国种子市场上为常规品种。

紫苏在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生长良好,目前还没有出现什么病虫害现象,这个品种适应多种土壤条件和环境,既耐旱又耐涝,并且能与杂草抗衡,它生长快,不宜形成多草现象。

在4月1日至6月10日间均可播种,前后不同的都能在秋天收获。

如果点播的话,每人一天可种十亩左右,亩用种子一公斤。

如果条播,两个人可种20亩,按行距50厘米,开浅沟均匀撒种后盖土0.5-1厘米。

影响中药疗效因素

影响中药疗效因素

影响中药疗效因素浅谈[摘要]医生对症状开出的药方后,患者服用之后如果没有收到预期的疗效,影响的因素很多,药物使用后,其疗效的发挥情况,除了与辨证的准确与否、患者的情况等有关外,但其中最为重要的应数中药的质量、炮制、配用规范与否。

笔者谈谈药材因素有关几点体会.[关键词]药材;中药疗效;配用规范;影响因素中药的品种、产地、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贮藏保管、药师、煎煮服药等等问题是首先会考虑到的因素,而恰恰药材的质量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而其质量的保证过程是复杂的、系统的流程,这一过程中人员的因素与管理和配用也相当重要。

一、药材本身的影响因素1.药材的品种与产地一直以来,中药来源广,种类太多,中药品种混淆的现象普遍存在。

传统中医药注重原生药材的货真质优,忌用伪劣假药材。

多年来药源稀少,药价不断升高,混淆药材及伪造药材不断增加,又加上中药形似不易区别,鉴别手段落后,导致了伪劣药材被流通使用,,严重影响了中药的治疗效果。

其中化学成分也有很大差异,进而导致中药的质量影响疗效。

一味中药如来源于不同科的多个品种,则差异更大,仅《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的贯众,就有30个品种,分别属于6个科,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中药学》6版规划教材中记载的贯众的品种就有鳞毛蕨科的贯众、绵马鳞毛蕨和紫萁科的紫萁三个品种,其中只有绵马鳞毛蕨长于驱虫。

地道的药材产地所产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杭菊、高丽参、淮山药等。

地道药材也就成为了历代医家重视,成为几千年来医疗实践经验的导线。

中医很重视地道的药材使用和治疗,而如今山寨的药材也不少,非原产地的药材经过不法药贩的运输回地道产地,以地道药材销售各地,实际治疗中起不到预想的效果.2.药材的采收因素药材的质量与产地和采收季节时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

科学采收应遵循植物的药用部位中有效成分积累动态和生长发育阶段,所以采收的有一定的时效,采收失时影响甚大。

通常说来中药大多来源于天然植物,足年采与不足年采药材以及药材的采集季节掌握不严等都会影响药材的内在质量。

中药材标准

中药材标准

中药材标准中药材标准是指针对中药材的质量要求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旨在保障中药材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

中药材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药材,不同于西药,中药材不是由化学原料制造而来的,其有效成分与生长环境以及制备方法密切相关。

中药材标准主要分为下列三类:一是品质标准;二是质量控制标准;三是检验方法标准。

一、品质标准品质标准是指对中药材的整体外观、性状、气味、味道等进行的标准化处理。

品质标准的目的是要求同种品种的中药材具有相同的质量特征,从而为药材材料的生产和消费提供依据。

具体来说,品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外观品质:包括外形、色泽、大小、干燥程度等方面,可以通过肉眼进行观察。

2、性状品质:包括纹理、形状、质地、断口等方面,需要通过手摸、切割等实验仪器进行评定。

3、气味品质:包括气味的强度、稳定性等方面,可以通过嗅觉感受。

4、味道品质:包括味道的苦甜咸酸等方面,可以通过尝试进行评价。

5、杂质:包括药材是否含有杂质、是否互混等方面,可以通过显微镜等实验仪器进行评定。

二、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标准是指按照产品特性、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确定的对药材质量的评价要求。

质量控制标准主要是为了保证中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体包括下列几点:1、定义:指对药材中生物活性物质、有毒有害成分以及其他重要组分进行定义。

2、成分:指对药材中各种有药效的有效成分进行测定。

3、纯度:指对药材中各种有毒物质如重金属等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4、微生物污染:指对药材中的细菌、真菌等致病或者不致病的微生物进行检验,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处理。

5、农药残留:指对药材中的农药残留量进行测定。

三、检验方法标准检验方法标准是指检验药材中有效成分、有毒有害成分等的方法和标准化要求,使得不同地区药材原料的检验结果可以互相比较。

具体包括下列几点:1、检验原则:指根据药材本身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制定检验方法。

2、检验器械:指检验和测试所用的各种器具,包括显微镜、电子天平、加热器等。

中药饮片统货与选货的标准

中药饮片统货与选货的标准

中药饮片统货与选货的标准中药饮片是指用中药材制成的固态制剂,常见的有粉状、块状、冲剂等形式。

中药饮片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剂型之一,具有剂型稳定、易于贮运、用法灵活、用药方便等特点。

中药饮片统货与选货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和标准,选择出质量优良、功效稳定的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统货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料材质:中药饮片的原料主要是中药材,选择的原料应符合药典或相关标准的要求,包括品种、产地、年份、采收时间等。

原料应选取新鲜、完整、无虫蛀、无霉变、无混杂及真伪鉴别准确的药材。

2.外观特征:中药饮片的外观包括色泽、形状、气味等特征。

色泽应鲜艳、一致且无异样颜色;形状应整齐、规则;气味应符合药材的气味特征,无臭味或异味。

3.含量测定: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含量直接影响其药效。

通过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可以评估中药饮片的质量,如姜黄素含量测定、莱考酮含量测定等。

含量测定应符合国家药典或相关标准的要求。

4.质量指标:中药饮片的质量指标包括水分含量、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微生物限度、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质量指标应符合国家药典或相关标准的要求,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稳定、无污染。

5.药效评价:中药饮片的药效评价是指通过一系列实验和临床观察,评估中药饮片的药效,包括抗菌活性、抗炎活性、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等。

药效评价可以揭示中药饮片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中药饮片选货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材品质:中药饮片的药效与所选的药材品质密切相关。

药材的选择要考虑其采集的季节、产地、种植方式等因素。

优质药材具有色泽鲜艳、形态完整、气味特殊等特点。

2.生产工艺: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直接关系到其质量。

选购时要选择有专业设备、标准操作流程和严格质量控制的生产企业。

生产工艺要符合国家药典或相关标准的要求,确保制品的品质稳定。

3.成分含量: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会因生长环境、采收时间等因素而产生变异。

选购中药饮片时,要选择含量稳定、符合要求的品种。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药鉴定与品质评价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药鉴定与品质评价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药鉴定与品质评价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的核心,其鉴定与品质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药鉴定与品质评价的重要性、方法和挑战。

一、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中药鉴定是确定中药品种和质量的过程。

在中医行业工作中,准确鉴定中药材的种类和质量能够确保药效的稳定性和疗效的可靠性。

只有合格的中药才能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中药鉴定是中医行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中药鉴定的方法中药鉴定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 外观鉴别:通过观察中药的外部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来判断其品种和品质。

2. 化学鉴别:通过对中药内含物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比对,确定其品种和质量。

3. 药理学鉴别:通过药理学实验和研究,验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4. 综合鉴定:结合以上多种方法,综合判断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各种鉴定方法需要专业的人才和设备支持,确保中药的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中药品质评价的重要性中药的品质评价是对中药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估和判断。

只有对中药的品质进行科学评价和监测,才能确保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中药品质评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证用药效果:中药的品质评价能够准确判断中药的疗效和用药效果,为患者提供准确的中医治疗方案。

2. 保证用药安全:中药的品质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不合格中药,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无毒性。

3. 促进中药研发:通过中药品质评价,能够促进中药的科学研发和创新,提高中药的疗效和效果。

四、中药品质评价的方法中药品质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以下几种常见方法:1. 化学评价:通过对中药内有效成分的含量和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中药的品质。

2. 生物学评价:通过对中药的生物学活性进行测试和评估,确定中药的药效和疗效。

3. 安全性评价:通过对中药的毒副作用进行测试和评估,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无毒性。

这些评价方法需要依靠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草药品种

中草药品种

中草药品种
摘要:
1.中草药的定义与分类
2.中草药的品种介绍
3.中草药的应用领域与价值
4.中草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正文:
一、中草药的定义与分类
中草药是指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使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其主要来源于植物。

根据其药性和功效,中草药可分为草、木、虫、兽、矿物等五大类。

其中,草类中草药最为常见,包括了人参、甘草、黄连等众多品种。

二、中草药的品种介绍
1.草类中草药:如上所述,草类中草药是最大的一类,包括了各种草本植物,如薄荷、黄连、当归等。

2.木类中草药:主要是指具有药效的树木和灌木,如桂枝、杜仲、川芎等。

3.虫类中草药:主要是指具有药效的昆虫和虫卵,如蜈蚣、蝉蜕、土鳖虫等。

4.兽类中草药:主要是指具有药效的动物,如麝香、虎骨、犀角等。

5.矿物类中草药:主要是指具有药效的矿物,如石膏、雄黄、朱砂等。

三、中草药的应用领域与价值
中草药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能治疗各种疾病,还在养
生、保健、美容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草药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被提取出来,制成了各种药品,如青蒿素、麻黄碱等。

四、中草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草药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我国作为中草药的主要产地,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中草药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中草药资源的过度开采、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也对中草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中药学对药材质量的评判标准

中药学对药材质量的评判标准

中药学对药材质量的评判标准一、品种鉴别中药材的品种鉴别是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

品种鉴别主要包括对药材的基源、植物形态、显微特征、理化鉴别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只有正确的品种才能保证药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中药材采购和检验过程中,必须重视品种鉴别。

二、产地和采收中药材的产地和采收对药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药材的质量标准和用户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产地。

此外,采收时间也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

不同药材的最佳采收时间不同,需要严格按照最佳采收时间进行采收,以保证药材的有效成分和品质。

三、外观质量中药材的外观质量是判断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药材的外观进行观察,可以初步判断药材的质量。

例如,观察药材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但是,外观质量不能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四、内在质量中药材的内在质量是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内在质量主要包括有效成分含量、有毒成分含量、杂质含量等方面。

对于不同药材,需要根据其基源和药典标准来确定其内在质量的评判标准。

在检验过程中,需要对药材进行多方面的测试和分析,以确保其内在质量符合要求。

五、纯净度中药材的纯净度是保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纯净度差的中药材可能存在杂质和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中药材采购和检验过程中,需要对药材进行纯净度检测,以确保其纯净度符合要求。

六、安全性中药材的安全性是保证其使用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药材采购和检验过程中,需要对药材进行安全性检测,以确保其无毒或毒性在可控范围内。

安全性检测主要包括对药材中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等方面的检测和分析,以保证药材的安全性。

七、稳定性中药材的稳定性是保证其保存和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稳定性差的中药材容易发生变质和失效,会影响其药效和使用效果。

因此,在中药材采购和检验过程中,需要对药材进行稳定性检测,以确保其稳定性符合要求。

中药制药的知识点总结

中药制药的知识点总结

中药制药的知识点总结一、中药制药概述中药制药是指将中药材经过加工、提取和加工成为中药制剂的过程。

中药制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药制剂包括汤剂、丸剂、散剂、软膏、酊剂等剂型,具有药效稳定、用药方便、疗效显著等特点。

二、中药材的选择与加工1. 中药材的选择中药材的选择是中药制药的第一步,对中药品质和疗效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中药材的选择要符合药典的规定,应选择外形完整、干燥、无霉变、无虫蛀等质量好的中药材。

对于需要进行鉴别的中药材,要进行鉴别性鉴定,以确保所用中药材品种正确。

2. 中药材的加工中药材的加工是指使用适当的方法对中药材进行处理,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加工过程中需要掌握好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以免影响中药材的药效。

加工方法包括晒干、炙炒、浸泡、炒炙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点进行选择。

三、中药制剂制备1. 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是指根据中药制剂的剂型和成分特点,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步骤使中药材或中药提取物转化为成品制剂的过程。

制备工艺包括研磨、混合、包衣、干燥、压片、制丸、制丸、制散、和制糖浆等步骤。

不同的制剂需要采用不同的制备工艺,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和药效。

2. 中药丸剂的制备中药丸剂是将经过适当加工的中药材或中药提取物制成丸状剂型。

制备丸剂的主要步骤包括粉碎、配方、搅拌、制丸和烘干等工序。

在制备丸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保证丸剂形状和质量的稳定。

3. 中药散剂的制备中药散剂是将经过适当加工的中药材或中药提取物制成散状剂型。

制备散剂的主要步骤包括粉碎、混合、筛选、包装等工序。

在制备散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湿度,保证散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4. 中药汤剂的制备中药汤剂是将经过加工的中药材或中药提取物制成液体剂型,具有服用方便和疗效迅速的特点。

制备汤剂的主要步骤包括提取、浓缩、制剂、冷冻、灌装等工序。

在制备汤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提取温度和时间,以确保汤剂的纯度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的科学煎服方法研究中药的科学煎服方法研究中药的科学煎服方法研究中药的科学煎服方法研究 [[[[摘要摘要摘要摘要]]]] 中药煎服方法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中药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本文对近十年有关中药煎服方法的文献进行研究,综述了中药科学的煎服方法,为中药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 中药;煎煮方法;服用方法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deco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TCM decoction method is correct or not related toclinical medicine and drug safety, this deco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review the deco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scientific method for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rovide drug safety basis. [Key words] medicine, decocting methods, taking method. 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三大国粹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中药汤剂是中药传统剂型的代表,历代医家对中药的煎服方法都很重视。

中药汤剂应用广泛,其历史悠久,毒副作用小,疗效可靠,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人们对怎样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却了解甚少,而煎煮和服用方法的恰当与否却直接影响药效。

所以科学的煎服方法在中医药临床中体现得尤为重要。

清·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也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方虽中病,而煎法失度,药必无效。

”又说:“病人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

”根据治疗疾病不同,处方不同,组成药物的质地成分不同,都必须遵循科学的煎服方法,因人而异,因方而异,才可发挥中药的最佳治疗效果。

1 煎药方法煎药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

若煎煮不当,有效成分流失或损耗,则达不到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

临床上每开一处方,从容器、用水、火候到方法都必须有其特定的要求,才能确保有效成分最大溶出。

1.1 1.1 1.1 1.1 煎前先浸泡煎前先浸泡煎前先浸泡煎前先浸泡一般的复方汤剂在煎药前先用冷水浸泡40~50 min左右,这样能使植物性中药的细胞胀大甚至破裂,使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出来。

其中,对质地疏松的花、叶、全草类中药应浸泡20 min左右;而对于质地坚硬的根茎类、种子类药材可浸泡60 min左右[1]。

煎药前若不浸泡或浸泡不充分,直接煮沸会使药材表面的毛细孔破坏,水分不能进入药材内部,同时沸水会使细胞中的蛋白质、淀粉等有效成分凝固,而影响药效。

此外,应注意,含挥发油、苷类和维生素较多的饮片易用冷水浸泡,如薄荷、羌活等;而含蛋白质、淀粉等高分子成分多的饮片用温水浸泡为宜,如天花粉、山药、茯苓等,这样更易浸润和膨胀。

1.21.21.21.2煎药用具煎药用具煎药用具煎药用具煎制中药的器具以砂锅、陶瓷锅为佳,搪瓷锅,不锈钢锅次之,忌用铁、铜或铝制的锅[2]。

砂锅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性质稳定且传热均匀,锅周保温性好,水分蒸发量小,升温速度较慢,利于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不锈钢锅质轻、受热快、耐酸、耐腐蚀,也属于优良的煎药器具,但在长时间的煎煮过程中,不锈钢层中所含的金属元素很可能会和药液中的化学成分反应。

铁、铜、铝可以和中药中某些化学成分反应而改变药物的性质。

如铁在煎煮过程中易与药材中的鞣质、苷类等成分反应,使药液颜色变深,降低或改变药性作用;铝不耐强酸强碱,且易与有机酸反应形成化合物后积聚在人体肝、肾等组织中对人体造成危害。

1.31.31.31.3煎药用水煎药用水煎药用水煎药用水煎药取洁净的自来水或井水,用水量一般高出液面3-4 cm左右,二煎液面与药材表面相平为度。

芳香性易挥发及质地疏松的中药以淹没药物为度;质地坚硬且需久煎的中药加水量应比一般略多。

有学者经实验研究得出:砂锅煎药首煎见水量(ml)=吸蓄量×饮片总量(g)+预期得药量(ml)+蒸发系数×煎煮时间(min)。

其中吸蓄量2.0ml/g;蒸发系数13.1 ml/min.一煎和二煎加水量按7:3分配[3]。

1.4 1.4 1.4 1.4 煎药火候煎药火候煎药火候煎药火候煎药的火候根据火力大小可分为武火、中火、文火,煎药时应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和治疗疾病的需要选择适宜的火力。

《本草纲目》:“先武后文,如法服用,未有不效者。

”对于一般治疗剂,煎药时,水未沸之前宜采用较强火力,使水很快沸腾,沸腾后改用较小火力,使药液处于微沸状态减缓蒸发[3];另外,解表药宜用武火,煎药时加盖速取,减少芳香性挥发成分的丢失;调理滋补剂,先用武火后用文火,这样可使药汁浓厚,药力持久;毒性类药,为降低毒性,宜用文火[4]。

1.51.51.51.5煎药时间及次数煎药时间及次数煎药时间及次数煎药时间及次数每剂中药一般煎药汁2次,分为头煎、二煎;滋补药、质地坚硬的药物可煎3次,将分次煎的药汁混合后分次服用(由于有的中药成分易于溶出,如多糖类、挥发油等,在第一次的药液中含量较多;而较难溶出的树脂、树胶、脂肪等在第二次的药液中含量较多。

所以将药液混合使全部药液中有效成分达到均匀后再分次服用,对疾病治疗更有利)。

一般煎煮用时根据方剂不同而有所区别。

一般药物头煎20~30 min(均按沸后计算),二煎15~20 min;滋补类药头煎应为40~50 min,二煎、三煎均可用30~40 min;芳香、化湿、解表类药,头煎应为10~15 min,二煎用时5~10 min[5]。

1.6 1.6 1.6 1.6 药液煎出量药液煎出量药液煎出量药液煎出量从理论上讲,中药汤剂是一个多组分、多形式的溶液系统,包括真溶液,胶体溶液,混悬溶液等。

在相同情况下各组分比列恒定,中药煎煮过程实际上就是药物所含成分不断溶出和吸附的过程,煎出液药量的多少必然导致煎出液组分之间比例的变化和所含成分总量的变化,所以一般认为,中药煎出液以500~600ml/剂为宜,儿童酌减[5]。

1.7 1.7 1.7 1.7 特殊煎法特殊煎法特殊煎法特殊煎法对于一些性质特殊的药物采用特殊的煎法,以便达到高效、减毒目的。

1.7.1 先煎久煎矿石、介壳类中药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打碎先煎20~30 min,如磁石、龙骨、牡蛎等;川乌、草乌、附子等有毒中药,久煎可降低毒性,但强心作用并无影响,因此为保证用药安全,宜先煎1~2 h[6];含糖质较多和特殊作用的药物如生地、黄精等,应久煎1.5 h以上,才能使有效成分溶出。

1.7.2 后下一些含挥发油的芳香类中药如藿香、薄荷等宜后下;久煎宜破坏有效成分的药物如钩藤、番泻叶,应该在其他药物煎好前10~15 min放入锅内煎煮,以防有效成分流失[7]。

另外,大黄后下治便秘,久煎则取到止泻作用。

1.7.3 包煎某些药物须用纱布包起来后再煎煮。

花粉、孢子类及细小种子类,如蒲黄、葶苈子、海金沙、青黛等,因颗粒疏水性强,表面张力大,不能与水充分接触而浮于水面需包煎;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宜包煎;附绒毛药物如旋覆花、辛夷为防绒毛脱落刺激咽喉、肠胃,宜包煎[8];易使汤液浑浊的药物如灶心土、五灵脂、蚕沙等使药渣与提取液分离困难宜包煎。

1.7.4另煎一些贵重中药,如人参、西洋参、西红花,水牛角等[9],为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减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引起的损失,需单独煎煮30~40 min (水牛角煎2~3 h),取汁,药渣入群药同煎,所取药汁和其他药液混合服用。

1.7.5 烊化兑服一些胶类、糖类中药,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饴糖、蜂蜜等粘性较大,同煎异粘锅煮焦,粘附他药,影响药效,应加入药液中使其溶化,或加适量开水,加热或隔水加热兑入其他药液中共同服用[10]。

1.7.6 冲服贵重药或含挥发油成分不耐久煎的药物研应成细粉,同药物一同服下,如三七、羚羊粉、麝香、川贝母等。

1.8 1.8 1.8 1.8 煎药注意事项煎药注意事项煎药注意事项煎药注意事项煎药前不能用水清洗中药,药物中某些有效成分溶于水,清洗中药同时也会清洗掉一些炮制时所加的辅料;浸泡中药时用冷水浸泡,不能用开水,开水会使植物细胞中的淀粉、蛋白质等有效成分凝固;煎药时不要频繁搅拌或不搅拌,煎药时搅拌2~3次,以克服药物间的凝胶屏障;药香比较明显的药物如解表药、化湿药一定要加盖煎。

药锅离火后迅速用纱布滤出药汁,不能等药凉后在滤药液,药物中大多数有效成分水溶性较差,在高温下“助溶”,放凉后溶解度减小,会使药物减效[11]。

2 正确的服用方法 2.1 2.1 2.1 2.1 服用时间服用时间服用时间服用时间药物是否有效,除是否对症外,还要讲究服药时间。

不同的药物,因其本身的药性和所治疗疾病的需要要求在特定的时间服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本草纲目》谓:“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药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将两次或三次药液合并,一般每剂汤药分两次服完,间隔4~9 h,一般在早上和下午服用。

成人内服一次150~200 ml为宜[12]。

急病服用时间不拘。

2.1.1 饭前服用一般病位在下应饭前服。

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疾病,饭前服用易使药效到达病位,补养药和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中药宜在饭前服用[13],因为空腹后药物能直接和胃肠道粘膜接触,可以较快的被吸收而发挥疗效,增加药物的吸收率。

另外,驱虫药和攻下药大多应空腹服,此时胃中空虚,药物可较快到达病位。

2.1.2 饭后服病位在上应饭后服,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或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的药[14],饭后胃中食物较多,可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毒性较大的药液宜在饭后服用,这样可减缓药物的吸收速度避免吸收太快引起中毒。

2.1.3 凉服清热解毒药用于热症宜凉服[15]。

2.1.4 温服一般的中药都需温服。

凡药性平和、补益药均应温服,增强其益气补益之功。

2.1.5 热服凡治疗伤风感冒、解表的药物需热服,以达到发汗散寒的目的[16]。

2.1.6 顿服药性强烈的中药制成小剂量一次服用,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害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