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教学反思

优秀教学反思教育学家赞科夫认为:在整个作文过程中,作文评改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教学工作中,我感觉作文的批阅是老师们最头疼的事,也是最费时的工作。一篇习作,学生写完草稿后,老师先进行修改再让学生抄在作文本上,然后老师再进行批阅。叶圣陶先生几十年前就曾说过:“语文教师的全部工作一大半花在作文批改上,而学生拿到作文后动至多看一下分数,往抽屉里一塞拉倒。这种现象必须改变,要让学生拿到作文本后有事可做。”怎样才能让学生拿到作文本有事可做呢?我在作文的眉批上进行了尝试。案例一:一位学生在《蜘蛛的启示中》这样开头: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六,我正在心不在焉的做数学作业。做着做着,突然,一只“拦路虎”把我挡住了,急得我团团转。打电话问同学,同学不知道。我只好走进爸爸妈妈的房间,问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我有一题不会做。”爸爸妈妈仔细的看了看这只“拦路虎”平和地说:“我们也不会做。”没办法,我只好使出终极必杀了——上查找思路和答案。我越查越生气,把本子一甩“不做了!”我把“打电话问同学……我越查越生气”在这段文字给圈出来,让后在旁边写上:“请把这部分换成一句话,好吗?”然后在后面给学生画出格,请他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格子上。继续针对这个修改提出问题:“为什么老师请你这样修改呢?请你仔细看题目后思考!这样改是因为”请学生把自己思考的答案写上去。拿到作文本后,学生对文章进行了修改:把长长的文字改成“我怎么也想不到解题思路,气得火冒三丈”。他在思考中写到:“本文重点是写蜘蛛的启示,而这个只是事情的起因,应该略写,只需一带而过。”案例二:一位学生在写母亲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事中写道:“妈妈二话没说,朝人群挤去,妈妈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十分单薄。”我把这句话用红笔勾勒了出来,特别在“二话没说”“挤”“十分单薄”下面做了着重符号,然后在旁边批注:“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真感人,因为”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写会感人。后来学生在横线上填上:“单薄说明妈妈是那么瘦小,挤字说明她用尽了力气,这样更能体现母爱的力量”。案例三:一位学生在描写清洁工人扫地的过程中这样写到:“她扫得很吃力。她握着扫把,将垃圾一点一点的扫进撮箕,接着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休息了一会儿,又开始工作了。”我在这段文字旁批注道:“你能有条理的叙述清洁工人扫地的情景,不错!如果你再仔细回忆观察到的情景,相信你能把这段文字写得更生动”。学生把这段文字修改成:“她扫得很吃力。她先是紧握着扫把,然后慢慢地将垃圾一点一点的扫进撮箕,接着她用那粗糙的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喘歇了一口气,顿时又陷入了忙碌的工作

中。”我将“紧握”“慢慢”“粗糙”“喘歇”等词勾画出来,批注道:“你真棒,修改的真好!这些词语用得很好,因为这样写就能表现出”学生在横线上写下了“它们生动的刻画出了清洁工的辛苦和认真。”这种作文批注的方式,让学生们拿了作文本后有事可做了,更让学生和我每次都对看习作本有了一种期待,老师会在我的作文本上写什么呢?孩子们会理解我对他们的要求吗?他们会在我的格子中填上他们怎样的思考呢?这样批阅作文,让师生间真正产生了思维的交流和碰撞,现在阅读作文本成了我们最快乐的事情。反思:以前我的作文批改存在哪些问题?一、对学生写的的作文,我更多使用的是评判性而不是指导性的批语。如“中心不明确”、“记叙太笼统”、“文章不生动”、“态度不认真”……由于学生不明白具体问题的所在,根本就无法着手修改。

二、对于作文,我批改过于“细致”。许多错别字、病句等都由我越俎代庖,差不多是我独霸评价的权利,学生只是一个旁观者,是一个被告,还没有申诉权。我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已经写上正确的字和修改后的句子,学生根本就不用再思考,也不需要再动手。三、忽视了学生习作方法习得的自我建构过程。尤其是将“老师批改”作为收尾性工作,没有突出批语应有的指导作用,它割裂了作文教学过程中写与改、导与学的互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失去了应有的认识和兴趣。认为自己只管写,修改则是老师的事。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批改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文本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学生。王安石字斟句酌,成就了“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样的名句,贾岛再三“推敲”,留下了遣词用语的千古佳话。确实,“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这里的“改”不是老师的“批改”,而是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主体互动式的习作评改中自主的“修改”。为什么自己对这样批阅作文效果感到满意?一、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自居,充分刺激学生的参与欲。如案例一中,我针对学生事情起因啰嗦,不能紧密围绕题目写,而请学生把它们缩成一句话,学生把102个字,改为了18个字,这样一改,显得清楚明了,达到了文章开头要像凤头的要求。这样做还不够,还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老师请你这样修改呢?请你仔细看题目后思考!”通过问题的设置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并且给了学生思考的方向,事实证明,学生自己能够得出答案,这样,在以后的习作中,他会知道作文该怎样开头。这一系列的引导,都是学生自己所改,所悟,自然水到渠成,二、把批改作文当作一次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作文批改,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写好作文的开始,尽量多批少改,鼓励进步。如在案例二中,这个孩子对妈妈的描写颇有文字功底,我把他的文

字和散文大师朱自清相比,给孩子十足的信心,然后引导他思考,为什么他写的感人?把孩子也许是无意识的文字的运用,引导到恰如其分的遣词造句上,让他体会准确的用词会让文字更感染人。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将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三、激励学生,超越自我。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案例三中,学生清楚的写出了清洁工人扫地的过程,作为一般孩子来说应该是可以的,所以我给了她充分的肯定,“你能有条理的叙述清洁工人扫地的情景,不错!”但是这个孩子是比较有潜力的,完全能够凭自己的语文素养把这段文字改得更好,为了促其继续修改。我向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你再仔细回忆观察到的情景,相信你能把这段文字写得更生动”。受到激励后,学生感到老师是如此信任自己,就会更有信心地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的过程就让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结论:叶圣陶提出,引导学生“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培养学生“养成自我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教师的作文批阅的引导下,追求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教师从裁判席走向与学生平等对话,致力于学生“自改”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育。因此就是将教师评改的心血汗水,不停地流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主动探索,积极体验,激活了积累的语言和积淀的语感。逐步形成自改作文的能力,这样作文的批阅评价方式,让他们主动发展、点燃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优秀教学反思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优秀教学反思。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层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二、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场班际拔河比赛中,因教师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决心书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