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设备重大设备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关键设备重点设备管理办法

关键设备重点设备管理办法

关、重设备管理办法一、总则(一)为进一步加强关、重设备管理,保证公司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关、重设备的范围:关键设备是指直接用于生产、不可替代、结构复杂、维修难度大、时间长的设备。

重点设备是指加工精度和质量要求高、处于关重工序、对生产影响大的设备。

(三)公司所有关、重设备均由设备科负责归口管理、单独建立台帐,各使用单位要对所属关重设备单独建账,统一管理。

(四)关、重设备是公司最宝贵的财产,是公司生产经营的支撑点,各单位领导尤其是行政主要领导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二、规划、选型、购置严格按照《设备管理办法》有关条款执行。

三、安装、调试、验收除执行《设备管理办法》有关条款,还要按以下条款执行。

(一)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由设备科负责组织,设备使用单位、质量检验部门、技术档案部门参加。

(二)整个安装、调试、验收工作严格按程序进行,包括开箱检查、设备安装、空运行、设备精度检验、负荷试车、程序调整、试件加工等。

(三)几何精度、定位精度、试件加工精度严格按合同执行,并做好记录,设备科主管领导进行检查监督。

四、使用与保养(一)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二年以上本工种实际经验,并经过专门“跟机”培训合格,办理操作证后方可上机操作。

(二)设备要根据说明书,结合操作运行和日常故障维修情况,制定相应具体的点检、润滑等内容和要求,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

(三)设备的操作必须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包括预热、预运动、预压、润滑等。

(四)操作者对设备各部位在开机后要进行全面检查,并随时观察,特别是定时、定量自动润滑装置、制冷系统、安全保护装置,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检查排除,不能排除的故障立即报维修部门。

(五)设备必须使用设备说明书中规定的润滑油和液压油,并按规定要求定期更换。

(六)设备的各个手动润滑部位,必须按规定的加油期和加油量进行润滑。

(七)设备的排屑装置要根据情况及时开动并清理,保持排屑通畅。

(八)加入设备的冷却液型号、配比浓度要符合说明书规定,使用中不许在冷却液中随意加注生活水或其它介质。

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范本(5篇)

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范本(5篇)

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为确保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安全运行,保护生产设备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管理责任(一)公司负责人公司负责人是最高安全管理责任人,对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负有最高责任。

(二)安全主管部门安全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三)相关部门和人员相关部门和人员应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具体落实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安全。

四、安全措施(一)设立安全检查机制1.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制定安全巡查计划,定期进行巡查,做好巡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二)安全教育培训1.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包括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操作规程、安全知识等。

(三)完善安全管理制度1.建立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安全管理档案,记录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安全情况、安全隐患等。

2.编制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救援方案、应急处理流程等。

(四)健全安全监控体系1.安装监控设备,对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明确安全监控责任,相关人员负责安全监控的日常管理和故障处理。

五、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与违规处理(一)执行情况检查安全主管部门按照制度要求,对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违规处理对于违反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警告、罚款、追究法律责任等。

六、安全管理制度的评估与改进(一)定期评估安全主管部门定期对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持续改进根据评估意见,公司负责人和安全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安全管理制度的改进,确保其持续有效。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确保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保护关键设备的安全和机密性,建立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涉及关键设备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 关键设备:指对公司正常运营和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2. 管理人员:指被授权负责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3. 使用人员:指在关键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参与操作的人员;4. 监控设备:指用于监控关键设备运行状态和安全防护的设备。

第二章关键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职责第四条管理机构公司设立关键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职责1. 负责制定和修订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2. 负责关键设备安全风险评估和漏洞修补工作;3. 协助制定和实施关键设备安全培训计划;4. 负责关键设备的监控和异常处理工作;5. 执行其他与关键设备安全有关的任务。

第三章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第六条使用原则1. 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操作;2. 关键设备只能由经过授权的使用人员使用,并且必须经过身份验证;3. 关键设备的使用记录必须完整和真实。

第七条安全配置1. 关键设备必须安装最新的安全补丁和防病毒软件;2. 关键设备必须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3. 关键设备必须备份重要数据,并定期进行恢复测试;4. 关键设备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和评估。

第八条网络安全1. 关键设备必须连接到公司内部安全网络,禁止直接连接到不安全的公共网络;2. 关键设备必须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进行保护;3. 关键设备的网络接口必须关闭未使用的服务和端口。

第九条安全备份1. 关键设备必须进行定期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2. 关键设备的备份数据必须加密,并定期进行还原测试;3. 备份数据的存储设备必须定期检查和更换。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为了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运行,加强对其管理,制定本管理制度,以规范管理流程、明确责任分工,保障装置和部位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

三、管理要求1.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任务。

2. 制定并落实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演练,并按照演练结果不断完善。

3. 定期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巡视,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预防措施。

4. 各相关部门要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档案,包括设备资料、维修记录、巡检记录等,以便日常管理和随时查阅。

5. 严格执行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禁止私自修改或拆解关键设备。

6. 进行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其设备运行正常,安全可靠。

7. 设立专门的安监岗位,负责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日常安全监控和记录,及时上报异常情况。

8.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掌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操作要领和安全知识。

9. 对新进入的从业人员进行入职培训和安全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关的安全操作能力。

10.与外部单位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安全联络机制,共同做好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工作。

11.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提高管理水平。

四、责任分工1. 公司领导负责全面组织、协调、监督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2. 安监岗位负责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日常安全监控和记录工作,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3. 各部门负责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开展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工作落实。

4. 从业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践行安全文化,共同维护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

五、处罚措施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罚,视情况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职、解聘等处理。

六、附则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需要修订,将进行及时调整并重新发布。

重点及关键设备管理制度

重点及关键设备管理制度

重点及关键设备管理制度1.重点及关键设备是企业生产设备中的关键,是完成生产任务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对设备的使用有特殊要求。

2.严格执行凭证操作制度。

操作工人须选择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的生产工人,由车间提名,报设备科审核。

3.设备润滑必须严格实行五定(定人、定点、定时、定质、定蜀。

如采用代用油和新品种润滑剂时必须经设备科润滑技术员同意,油质经化验合格方准试用。

4.维护保养不得随意拆卸部件,以免影响精度和性能,擦拭材料按说明书规定,不得随意代用。

5.操作工人要认真操作,精心维护。

发生事故,立即停车保持现场,逐级上报。

6.关键设备实行定期精检、精调制度。

7.具有恒温要求的精密机床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免影响机床的精度性能。

8.重点及关键设备的操作人员其奖惩办法与一般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有区别。

一般在同等情况下,奖金额可比一般设备高20%左右,而惩罚额则高40%左右。

篇2:冶金业特殊重点部位防火管理制度1、不准在高压架空线下面搭设临时焊、割作业场,不得堆放建筑物或可燃品。

2、各种警告牌、操作规程牌、禁火标志悬挂醒目齐全。

3、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电石桶和乙炔发生器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10m,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30m。

4、乙炔发生器和氧气瓶的存放距离不得少于2m,使用时两者距明火不得少于5m。

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焊割设备上的安全附件应完整而有效否则严禁使用。

5、施工现场的焊割作业,必须符合防火要求,每30平方应配置两具灭火级别不小于4B的灭火器,严格执行"十不烧"规定。

6、动火作业前必须执行审批制度,履行交底签字手续。

7、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对遵守消防规章制度,未出大小火灾事故,能消除火灾隐患或勇敢扑灭火灾事故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规定,造成火灾事故的人员视情节给予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3:化工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1、目的、范围:为加强对公司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特制定此制度。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1 为加强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避免灾害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 加强管理,消除跑、冒、滴、漏,避免易燃、易爆物质渗漏或挥发形成易燃易爆的气体。

3 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工具、照明,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爆设备,避免因接触不良、绝缘不良、超过负荷或过热而产生火花。

正确铺设避雷装置,检修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避免机械撞击产生火花。

4 易燃易爆炸作业场所内工作人员应穿棉质工作服,不得穿易产生静电的化纤衣服。

以防止衣服产生静电而造成危险,所有作业人员不得穿打有铁钉的皮鞋,以预防产生火花。

5 严禁带火种入厂区范围,作业区严禁吸烟、打手机,严禁明火取暖和焚烧可燃物,严禁在作业区内装设电热设备。

6 易燃、易爆物质分类堆放,妥善保存。

不得靠近火源,堆放区保持整洁、干净、保持通风透气。

7 完善配套消防设施,作业区内按规定配置消防砂箱、消防栓、消防水源,还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

所有消防器材要经常检查,定期更换、保养,使器材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8 开展群众性消防活动,建立群众性灭火义务消防队伍,并通过学习和实地演习,提高灭火技能。

9 健全安全生产教育,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从思想、法规和安全技术方面对员工进行教育,特别是刚进厂的新工人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和工作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学习,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10 健全安全检查制度,由安全主任负责各项安全检查工作,检查的内容如下:10.1查在布置生产任务时是否布置安全工作。

10.2查有无进行“三级教育”工作。

10.3 查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公开张挂,从业人员是否全部理解。

10.4查消防器材是否完备良好。

10.5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是否齐备及正确使用。

10.6 查事故隐患是否存在,能否及时排除。

10.7查安全计划是否落实和实施。

11 分管厂领导对所负责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负有下列的安全监督及指导责任:11.1指导安全承包点实现安全生产。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3篇)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3篇)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关键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企业生产设备中的关键设备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如果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停车,使生产线或生产系统停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重点设备(关键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应当不同于一般设备,从操作、监测、备件、维修(机械、电气、仪表、自动控制、水、液压等)各项技术专业,从领导层、管理层、技术层、维修层到操作层等各个层次相互配合,形成统一协调的系统,使关键设备得到特殊的维护,能够安全、可靠长期地运行。

1.关键设备的划分关键设备的划分标准,是根据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设备的价值、设备的精密程度、设备的复杂性,以及有无备用设备等因素来制定。

2.关键设备的维护小组关键设备的维护实行专机、专责制,由操作人员、维修人员(钳工、电工、仪表工等)组成现场维护组,按照定人、定点、定内容、定时、定路线、定标准、定记录的标准程序进行。

由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监测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维护组,按一定的周期对关键设备进行各类专业技术要求的检查维护3.关键设备维护的实施关键设备的现场,设立明显的标牌,说明设备连续安全运行天数,护理的值班人员,运行状态等。

现场维护与专业维护组织定期召开设备运行会议,对关键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评估,研究设备状态监测中是否发现异常现象,提出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的措施并加以实施。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2)是指公司或组织为确保关键设备的安全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定。

该制度包含以下内容:1. 设备分类和等级划分: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风险程度,将设备进行分类和等级划分。

常见的等级划分包括高、中、低等级,不同等级设备采取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

2. 设备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在设备安全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

包括设备保管、巡检、维护、维修和故障排除等方面的责任。

3. 设备使用规范:明确关键设备的使用规范,包括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要求、预防事故的措施等。

员工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步骤进行操作。

关键设备管理制度(通用21篇)

关键设备管理制度(通用21篇)

关键设备管理制度(通用21篇)关键设备管理制度关键设备管理制度(通用21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是维护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做事的底线要求。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定制度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键设备管理制度(通用2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键设备管理制度1一、为加强我厂设备设施检修的安全管理和完善生产工作区域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检修期间的安全作业和检修后的安全正常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设备设施小修、中修、大修以及临时停机抢修范围。

三、在设备设施检修前,必须认真做好下列工作:(一)各单位必须明确检修内容,检修时间和检修作息时间。

(二)确定检修项目安全负责人,安全监督员和参加检修的人员。

明确检修项目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监督员对参加检修的人员的安全监督、检查、教育及防范措施负责。

检修项目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监督员必须掌握检修人员的工种持证情况,技术素质状况及身体、精神状况,以便科学安排检修分工,进行安全警示。

(三)所有参加检修作业的人员必须熟悉检修现场环境和安全作业条件,并拟定好安全防范措施。

(四)重大检修项目必须制定好安全预案,特别是对高空作业、悬空作业、平行交叉作业、停(供)电作业,运转设备检修起重作业及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易窒息部位的作业必须采取切实可靠的防范措施,向参加检修的人员作技术交底,并报机动、安全部门备案。

(五)设备设施检修的安全用具和检修工具、器具应进行严格检验,确认安全可靠。

(六)必须坚持班前派班制度,明确工作内容,注意事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班前检修人员的安全思想和防范意识教育,确定好联保对子,做到检修项目安全措施到位,项目负责人不盲目指挥,检修人员不违章冒险作业。

四、设备设施检修中应做好下列工作:(一)进入检修岗位必须做好安全确认,确保无危险因素后方可作业。

(二)特殊工种岗位的检修作业,必须配备相应持证的作业人员。

关键设施、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5篇)

关键设施、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5篇)

关键设施、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关键设施、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保证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采厂关键设施、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

3职责与分工安全科:负责监督、考核本制度的执行情况。

各部门、班组:按照本制度对责任范围内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负责。

4内容与要求4.1安全科对关键设施、重点部位进行挂牌标识。

4.2安全科在关键设施、重点部位结合其性能、用途配置监测、防爆、自动控制等相应安全设施;监督、配合使用部门做好保养、维护工作,确保关键设施、重点部位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4.3安全设施不准随意毁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毕后应立即复原。

确保其始终处于监控状态。

4.4当班操作工和班组长要定时巡回检查,不得擅自离岗,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4.5安全科要建立关键设施、重点部位档案、台帐和安全检查书面报告制度,每月巡回检查一次,做好相应记录。

4.6各部门应明确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负责人;并对各级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持证上岗。

4.7对爆破等关键岗位施工要进行专门安全作业设计,或进行安全作业审批,安全作业设计经厂长批准或施工人员取得安全作业证后方可施工作业。

4.8安全科组织制定重点部位应急预案,每年进行一次演练。

5相关记录《设备巡回检查记录》《安全作业证》关键设施、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2)关键设施、重点部位是指对国家、区域或者特定行业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能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设施和部位。

为了维护关键设施、重点部位的安全,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设施、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是对关键设施、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进行全面规范的制度。

其目的是确保关键设施、重点部位在建设、运营和维护过程中,能够做到安全可靠,防范各类安全风险,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事故损失和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化工厂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3篇)

化工厂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3篇)

化工厂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化工厂是一种高风险的生产场所,涉及到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化工厂的运营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需要建立健全的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工厂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管理制度,总结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管理要点。

一、关键装置管理制度1. 关键装置的定义关键装置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直接关系到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产品质量的装置。

例如,化工厂中的反应器、蒸发器、压力容器等都属于关键装置。

2. 关键装置的管理原则(1)安全原则:关键装置的安全运行是最重要的,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2)预防原则:通过对关键装置进行定期检修、维护和管理,预防故障的发生,降低事故的风险。

(3)综合原则:关键装置的管理必须综合考虑设备的技术状况、操作员的技能水平和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综合措施来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3. 关键装置的管理内容(1)定期检修:关键装置必须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定期检修,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维护管理: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定期更换易损件,做好设备保养工作,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3)操作管理:对关键装置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可靠。

(4)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过程中安全措施的落实。

(5)应急管理: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重点部位管理制度重点部位是指化工厂中具有较高风险的区域或设备,如储存区、装卸区、输送管道等。

为了确保重点部位的安全,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1. 重点部位的分类根据重要性和风险程度,可以将重点部位分为一级重点部位和二级重点部位。

一级重点部位指具有极高风险的部位,如重要设备、储存区等;二级重点部位指具有较高风险的部位,如工艺管道、装卸区等。

2. 重点部位的管理原则(1)划定范围:根据工艺流程和安全规定,明确重点部位的范围和边界,确保管理能够覆盖到每一个重点部位。

企业关键设备管理制度(精选9篇)

企业关键设备管理制度(精选9篇)

企业关键设备管理制度企业关键设备管理制度(精选9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

一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企业关键设备管理制度(精选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关键设备管理制度1一、设备基础技术管理制度加强设备技术管理,为设备管理提供管理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本设备的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设备管理定额、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台帐图纸资料等工作。

二、设备标准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和报废等环节,我厂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设备技术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用、管、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修规程、设备制造工艺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等规程。

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程序,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

我厂制定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我厂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最后交厂部批准颁发实施。

三、设备管理定额1、设备管理定额主要有设备设备检修周期定额、检修工期定额、检修工时定额、维修费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和备品配件、材料的消耗、贮备定额。

我厂应保持定额的严肃性,定额的制定和修改需严格执行有关审批程序。

2、我厂应建设执行定额和严格考核定额标准制度。

对执行结果应有记载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四、设备技术档案1、设备技术动力科要有全厂主要设备的技术的档案,车间要有本车间全部的设备技术档案。

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1)目录(2)安装使用说明书。

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备调试记录等。

(3)设备履历卡片。

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4)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5)设备运行时间累计。

重关设备管理制度

重关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重关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重关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大型机械、特种车辆、起重设备等。

第三条重关设备的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设备分类与标识第四条重关设备按其功能和重要性分为以下类别:1. 关键设备:对公司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和效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设备。

2. 重要设备:对公司生产、产品质量和效益有一定影响的设备。

3. 一般设备:对公司生产、产品质量和效益影响较小的设备。

第五条重关设备应进行统一标识,标识内容包括设备名称、类别、编号、使用部门、责任人等。

第三章设备维护保养第六条设备维护保养分为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和特殊保养。

1. 日常保养:由操作人员负责,包括清洁、润滑、检查等。

2. 定期保养:由专业维修人员负责,包括更换易损件、调整设备参数等。

3. 特殊保养: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季节变化进行,如防冻、防暑等。

第七条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应完整、准确,包括保养时间、内容、责任人等。

第四章设备检修与改造第八条设备检修分为计划检修和临时检修。

1. 计划检修: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保养记录,制定检修计划,定期进行。

2. 临时检修:因设备故障或特殊情况,需立即进行的检修。

第九条设备改造应根据生产需要和技术发展,合理规划,确保改造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五章设备安全管理第十条设备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资格证后方可上岗。

第十一条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第十二条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应齐全、有效,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十三条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四条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六章设备档案管理第十五条设备档案应包括设备技术资料、运行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检修记录、改造记录等。

第十六条设备档案应妥善保管,确保完整、准确、安全。

第七章奖惩第十七条对设备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范文(4篇)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范文(4篇)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维护单位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安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单位,在管理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

第三条关键装置指的是具有较大安全风险、后果严重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核电站、石油化工装置、天然气输送管道等。

第四条重点部位是指关键装置内部的各个部位,包括但不限于控制室、操作层、关键设备等。

第五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以安全为首要目标,遵循“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六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应依法、科学、规范、协调进行,建立健全相应的责任体系、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第七条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制度需要全员参与,强调各级领导的重要作用,注重人员培训和监督检查。

第八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应与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第二章管理责任第九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工作,明确管理责任,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第十条上级领导要指导、支持和监督下级单位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第十一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工作由专门负责的人员组成管理团队,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性。

第十二条管理团队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时了解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更新,保证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第十三条管理团队要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管理制度、编制管理规程、建立管理档案等,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四条管理团队要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

第十五条管理团队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第三章管理制度第十六条管理制度是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的基础,包括手册、操作规程、工作流程等。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篇)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篇)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关键设备的安全运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相关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关键设备是指对单位或者国家安全、资产安全、人员安全等产生重大影响,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能引发重大社会后果,并需要特别保护的设备。

第四条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应该遵循“防范为主、综合施策、科学管理、整体协调”的原则。

第五条本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关键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并依法录入关键设备安全管理系统。

第二章管理制度第六条本单位应当制定关键设备安全管理手册,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第七条关键设备的准入条件、安装调试程序、运行维护标准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第八条关键设备的运行操作人员应当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九条关键设备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报警装置,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

第十条禁止对关键设备进行私自改装和调试,非经许可,不得拆卸、移动和更换关键设备。

第十一条关键设备的维修维护应当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并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

第十二条关键设备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修,并保留相应的维修记录。

第十三条关键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的处理应当按照应急预案和相关规定进行,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十四条关键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针对关键设备的安全风险,制定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第十六条对关键设备进行计划性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安全隐患应当及时整改。

第十七条对关键设备的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善措施。

第十八条关键设备的信息安全管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非授权人员查看、复制、更改关键设备的相关信息。

第十九条关键设备的备份和数据恢复应当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确保重要数据不丢失。

关键设备管理规定(3篇)

关键设备管理规定(3篇)

关键设备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关键设备的管理,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关键设备是指对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发生故障或被非法侵入、攻击等,将对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设备。

第三条关键设备管理工作是指对关键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运行等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的工作。

第四条关键设备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依法、科学、公正、透明的原则,注重预防和防范,确保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

第五条关键设备的管理工作由国家安全机关、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共同负责。

第二章关键设备的分类与管理第六条关键设备按照其功能和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电力设备、通信设备、交通设备、水利设备、石油化工设备、军工设备、核设备、航空航天设备等。

第七条关键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运行等活动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第八条采购关键设备必须按照招标、比选等程序进行,确保公开透明、公平竞争、优选合理。

第九条安装关键设备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单位进行,确保安全可靠。

第十条维护关键设备必须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第十一条运行关键设备必须有专门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二条关键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定期的培训与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章关键设备的安全保障第十三条关键设备的安全保障是指对关键设备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物理安全防护和技术安全防护的工作。

第十四条信息安全防护是指通过加密技术、防火墙、访问控制等手段,保护关键设备的数据和信息不被非法获取、篡改和破坏。

第十五条物理安全防护是指通过围墙、门禁系统、监控设备等手段,保护关键设备的场所和设备不受非法侵入和破坏。

第十六条技术安全防护是指通过安全漏洞扫描、安全策略配置、日志审计等手段,保护关键设备的网络和系统不受非法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重大设备管理制度

重大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重大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安全、高效、经济地运行,提高公司整体设备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重大设备的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检修、更新改造等全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规范管理、科学合理;3. 经济适用、技术先进;4. 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第二章设备分类与管理职责第四条重大设备分类1. 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技术复杂程度、投资金额等因素,将设备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重大设备。

2. 一级重大设备:对公司生产、经营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设备,如关键生产设备、重要能源设备等。

3. 二级重大设备:对公司生产、经营具有较大影响的设备,如重要辅助设备、关键检测设备等。

4. 三级重大设备:对公司生产、经营具有一定影响的设备,如一般生产设备、辅助设备等。

第五条管理职责1. 公司总经理负责重大设备的总体管理,确保设备安全、高效、经济地运行。

2.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重大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检修、更新改造等具体管理工作。

3.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使用的重大设备负直接管理责任,确保设备安全、高效、经济地运行。

4. 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操作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三章设备采购与验收第六条设备采购1. 设备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供应商。

2. 设备采购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确保采购的设备符合公司生产、技术要求。

3. 设备采购合同应明确设备的技术参数、质量标准、交货期限、售后服务等内容。

第七条设备验收1. 设备到货后,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验收小组进行验收。

2. 验收小组应按照设备采购合同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验收,对设备的质量、数量、技术参数等进行检查。

3. 验收合格后,设备管理部门应办理设备入库手续,并将设备信息录入设备管理系统。

第四章设备安装与调试第八条设备安装1. 设备安装前,应制定详细的安装方案,明确安装程序、安全措施、质量要求等。

重要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重要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重要仪器设备的管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利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确保科研、教学、生产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重要仪器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大型精密仪器、关键设备、高价值设备等。

三、管理职责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设备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设备管理工作,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2. 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 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检修、报废等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财务部门:负责设备的采购、验收、报废、折旧等财务管理工作。

四、设备管理流程1. 设备采购(1)采购申请:使用部门根据科研、教学、生产等需求,提出设备采购申请,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后报财务部门。

(2)采购审批:财务部门根据设备预算和采购申请,对采购项目进行审批。

(3)采购执行: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审批结果,组织设备采购。

(4)设备验收:设备到货后,使用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共同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符合要求。

2. 设备使用(1)设备培训:使用部门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设备操作技能。

(2)设备操作:使用人员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设备维护保养: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 设备检修(1)设备故障报修:使用部门发现设备故障时,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

(2)设备检修:设备管理部门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检修,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4. 设备报废(1)设备报废申请:使用部门根据设备实际使用情况,提出设备报废申请。

(2)设备报废审批:设备管理部门对报废申请进行审核,报财务部门审批。

(3)设备报废执行: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报废设备处置工作。

五、设备管理制度1. 设备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掌握设备性能和特点。

关键设备、重大设备管理制度

关键设备、重大设备管理制度

关键设备、重大设备管理制度关键设备、重大设备管理制度关键设备及重大设备能否正常运行,是确保整个生产装置连续、稳定、高效、经济运行的关键,。

对此,为加强对这类设备的管理,熟悉和掌握其性能、原理、运行状况,建立健全各类技术档案,及时发现其故障隐患并及时予以消除,特制定本制度。

一、关键、重大设备的界定:1、关键设备:没有备用设备或技术含量较高,维修时会引起装置系统停机的为关键设备。

2、重大设备:单台设备原值超过100万元以上的设备为重大设备。

二、关键、重大设备档案建立要求:1、建档:建档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各项:(1)设备卡片;(2)附属设备;(3)润滑油技术要求;(4)设备备件登记表;(5)月份设备运行记录(从正式开机--停机);(6)设备缺陷记录;(7)检修记录;(8)水、电、油、检修、改造等消耗经济指标档案。

2、资料存档情况:对于关键、重大设备,除按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级设备档案、技术资料的存档外,还应对其建立特殊的档案。

主要内容包括:(1)操作员工的配置及个人技术档案;(2)操作规程及维修规程;(3)设备安装地点的环境状况;(4)自制加工件图纸;(5)使用自制件与原件的对比情况。

除此之外,由车间设备管理人员,每周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在设备管理部门各自存档,设备管理部门将巡检报告及监测仪表(器)所取数据,每月报主管经理阅示后,存档备案。

3、原始技术参数列表建档。

三、关键、重大设备管理制度:1、网络包机制:关键、重大设备管理除车间具体管理外,公司有关部门实行直接监督管理,其停机维修、故障鉴定、责任界定、外协等均由公司高层领导确定,车间具体落实。

由上级主管部门对车间设备所属性质进行界定,界定结果通知车间,由车间确定包机操作维修人员,并由车间将人员名单及岗位操作责任制度报上级主管部门,由上级主管部门绘制包机网络图。

2、确定关键、重大设备操作人员,如需人员变动车间必须出具书面报告,由上级主管部门核实报主管经理签字后,通知人事部门。

关键、重点设备管理制度-文档

关键、重点设备管理制度-文档

关键、重点设备管理制度1 范围本规定明确了关键、重点设备划分、标识、零备件管理、检查、维修、维护保养、记录、能力确应.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关键、重点设备使用部门。

2 定义关键设备:关键工序运行的主要设备.重点设备:在生产中有重要地位的设备。

3 目的制订本规定的目的是保证关键、重点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保证生产任务按期完成,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实现公司经营目标.4 职责4。

1 技术科4。

1。

1 技术科是关键、重点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订设备管理制度。

4.1。

2 不定期对关键、重点设备记录进行抽查。

4.1。

3 定期组织对关键、重点设备能力确认进行监督检查、考核.4.2 公司所属各生产厂4。

2。

1 生产厂技术科根据关键、重点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规定,编制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主要零部件定期更换等相关管理规定。

4。

2.2 生产厂技术科负责定期组织对关重专用设备主要零部件定期更换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

4。

2.3 各使用单位负责关键、重点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和操作使用。

5 管理内容5。

1操作关键设备的员工的要求操作关键设备的员工需经培训,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及日常保养方法,合格后持证上岗.5.2 关键、重点设备的划分5.2。

1 关键设备:乳化机、膨化机、铵油炸药混装车、改性机。

5。

2。

2 重点设备:变压器、敏化机、装药机、球磨混药机、中包机、碾混机、锅炉5.3 关键设备的标识5.3。

1 在关键设备醒目的地方粘上标识牌,标识牌的尺寸为48mm×19mm,颜色为绿底白字。

5。

3。

2 在设备台帐中的备注栏上注明为代表关键设备标识的符号.5。

4 关键设备的能力确认关键设备应每一个季度要进行一次能力确认,由各使用单位进行,并且填好关键设备能力确认表。

5。

5 关键设备实行“四定”5.5.1 定使用人员:按定人定机制度,关键设备操作工人应选择本工种中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者,并尽可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5。

重要设备和关键部位管理制度

重要设备和关键部位管理制度

重要设备和关键部位管理制度1. 简介本文档旨在建立一个有效的重要设备和关键部位管理制度,以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制度的目标是确保重要设备和关键部位的正常运行,并提供必要的维护、监测和修复。

2. 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内部的重要设备和关键部位,包括但不限于:- 生产设备和生产线- 供应链关键部位- 电气设备和线路- 储存设备和区域- 安全和监控系统3. 责任和义务3.1 设备维护责任- 设备使用者负责根据设备操作手册,正确、安全地操作设备。

- 设备维护人员负责设备定期维护和检修,并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 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维护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以及设备使用情况的监控和记录。

3.2 关键部位保护责任- 相关部门负责关键部位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包括进入权限、防护措施和监控系统的运行。

- 工作人员应遵守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关键部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管理措施4.1 设备维护计划- 设备管理人员应制定定期维护计划,并确保计划的执行。

- 维护计划应包括设备的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零部件的时间表。

4.2 关键部位保护措施- 关键部位的出入口应设置监控和警报系统,仅授权人员可以进入。

- 监控系统应保持正常运行,并及时报警和记录异常情况。

5. 故障处理和修复5.1 设备故障处理- 设备使用者在发现设备故障时应及时报告设备管理人员,并采取必要的紧急修复措施。

- 设备管理人员应组织专业维修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检修和修复。

5.2 关键部位故障处理- 相关部门在发现关键部位故障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修复故障。

- 故障修复后,应进行相应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关键部位的正常工作。

6. 记录和监测- 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记录和故障修复情况,并进行监测和分析。

- 相关部门应定期记录关键部位的安全管理情况和故障处理情况,并进行有效监测。

7. 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 公司应定期组织设备使用者和关键部位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设备、重大设备管理制度关键设备及重大设备能否正常运行,是确保整个生产装置连续、稳定、高效、经济运行的关键,。

对此,
为加强对这类设备的管理,熟悉和掌握其性能、原理、运行状况,建立健全各类技术档案,及时发现其故障隐患并及时予以消除,特制定本制度。

一、关键、重大设备的界定:
1、关键设备:没有备用设备或技术含量较高,维修时会引起装置系
统停机的为关键设备。

2、重大设备:单台设备原值超过100万元以上的设备为重大设备。

二、关键、重大设备档案建立要求:
1、建档:
建档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各项:
(1)设备卡片;
(2)附属设备;
(3)润滑油技术要求;
(4)设备备件登记表;
(5)月份设备运行记录(从正式开机--停机);
(6)设备缺陷记录;
(7)检修记录;
(8)水、电、油、检修、改造等消耗经济指标档案。

、资料存档情况:2.
对于关键、重大设备,除按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级设备档案、技术资料的存档外,还应对其建立特殊的档案。

主要内容包括:(1)操作员工的配置及个人技术档案;
(2)操作规程及维修规程;
(3)设备安装地点的环境状况;
(4)自制加工件图纸;
(5)使用自制件与原件的对比情况。

除此之外,由车间设备管理人员,每周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在设备管理部门各自存档,设备管理部门将巡检报告及监测仪表(器)所取数据,每月报主管经理阅示后,存档备案。

3、原始技术参数列表建档。

三、关键、重大设备管理制度:
1、网络包机制:
关键、重大设备管理除车间具体管理外,公司有关部门实行直接监督管理,其停机维修、故障鉴定、责任界定、外协等均由公司高层领导确定,车间具体落实。

由上级主管部门对车间设备所属性质进行界定,界定结果通知车间,由车间确定包机操作维修人员,并由车间将人员名单及岗位操作责任制度报上级主管部门,由上级主管部门绘制包机网络图。

2、确定关键、重大设备操作人员,如需人员变动车间必须出具书面报告,由上级主管部门核实报主管经理签字后,通知人事部门。

、巡检制度:3.
(1)日常巡检:
a、车间操作工、维修工除不间断进行巡检外,至少每天全面巡检四次,并作巡检记录。

b、车间设备副主任每日巡检一次,并作巡检记录。

(2)巡检内容包括:
a、润滑;
b、有无松动;
c、同轴度;
d、异常声响;
e、温度;
f、备品备件。

四、处罚:
1、对于关键、重大设备如变频器、软启动、编程控制器等,任何人无权变动设置密码、加锁,凡属调试好的电器、机械、仪器等如在巡检中发现私自变动、调整密码、加锁的,对当事人按公司有关规定予以严厉处罚。

2、对于在操作维修中,不严格按照操作、维修规程进行,将所属零部件损坏者,视情节按原值50%--100%予以处罚。

3、在运行中不严格按技术要求执行,提高或降低转速,超负荷使用等影响整个装置的正常运行,或造成对生产工艺控制的影响,将视其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对事故责任人予以处罚。

五、维修程序:
1、关键、重大设备的维修,有计划性维修变为预见性维修,以确保其在故障开始出现时就对其采取维修措施。

预见性维修可根据操作运行记录及各类巡检记录制定不定期维修计划。

、维修程序为:计量中心根据各类记录及车间提议,对其维修2.
部位进行核实,报请主管经理同意,由计量中心同车间共同制定维修方案及物资材料的准备工作,并制定检查时间(需停机处理的除外),经主管经理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并由计量中心对整个程序的资料存档。

3、如需停车进行维修处理的,应报上级主管部门由上级主管部门安排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