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工业机器人基础

合集下载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1. 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职业基础课程之一, 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是学生职业发展中第一门与工业机器人直接关联的基础课程。

是在科学分析确定学院办学定位、明确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技术职业与职业岗位进行整体化的调研与分析形成的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本体的认知,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系统设计方法,具有进行总体设计的能力;掌握工业机器人整体性能、主要部件性能的分析方法:掌握工业机器人常用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具有进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汁的能力;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掌握工业机器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及职业能力,为他们走上工业机器人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2. 学习领域描述工业机器人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其集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软件应用开发等先进制造技术于一体,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髙体现。

任何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岗位的员工,都有必要预先系统地了解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包括工业机器人的分类、组成,结构,性能参数,控制技术,传感系统以及典型应用等等,才能够妥善的应对自身职业体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模拟企业新员工的认知流程,学生以小组或独立的工作方式,结合工业机器人认知实训设备, 对上述技术要点进行系统的接触、分析、了解和掌握。

3. 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电路与电工技术》、《机械制图与CAD》后续课程:《工业机器人拆装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4. 课程目标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特点及苴相关参数知识,能使学生掌握机器人机构设汁、运动分析、控制和使用的技术要点和基础理论。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的定义美国国家标准局(NBS )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机器人是一种 能够进行编程并在自动控制下执行某些操作和移动作业任务的机械装置”。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这种机械手具有几个轴,能够借助于可编程序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以执行种种任务。

”机器人具有以下特性:机器人具有以下特性:(1)一种机械电子装置;)一种机械电子装置;(2)动作具有类似于人或其他生物体的功能;)动作具有类似于人或其他生物体的功能;(3)可通过编程执行多种工作,有一定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可通过编程执行多种工作,有一定的通用性和灵活性;(4)有一定程度的智能,能够自主地完成一些操作。

)有一定程度的智能,能够自主地完成一些操作。

机器人的分类机器人的分类按照日本工业机器人学会(JIRA )的标准,可将机器人分为六类:)的标准,可将机器人分为六类:第一类:人工操作机器人。

由操作员操作的多自由度装置;第一类:人工操作机器人。

由操作员操作的多自由度装置;第二类:固定顺序机器人。

按预定的不变方法有步骤地依此执行任务的设备,按预定的不变方法有步骤地依此执行任务的设备,其执行顺序难其执行顺序难以修改;以修改;第三类:可变顺序机器人。

同第二类,但其顺序易于修改。

第三类:可变顺序机器人。

同第二类,但其顺序易于修改。

第四类:示教再现(playback )机器人。

操作员引导机器人手动执行任务,记录下这些动作并由机器人以后再现执行,即机器人按照记录下的信息重复执行同样的动作。

并由机器人以后再现执行,即机器人按照记录下的信息重复执行同样的动作。

第五类:数控机器人。

操作员为机器人提供运动程序,并不是手动示教执行任务。

第五类:数控机器人。

操作员为机器人提供运动程序,并不是手动示教执行任务。

第六类:智能机器人。

机器人具有感知外部环境的能力,第六类:智能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基础

工业机器人基础

2、控制分辨率
是指位置反馈回路能 检测到的最小位移量。
当编程分辨率与控制分辨率相等时, 系统性能达到最高。
2.2.5 工业机器人的精度
机器人的精度主要体现在定位精 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两个方面。
定位精度
指机器人末端操作器的实际位置 与目标位置之间的偏差,由机械误差、 控制算法误差与系统分辨率等部分组 成。

运动方式
六轴联动
沿 用户定义的X 轴方向运动 沿用户定义的Y 轴方向运动
沿用户定义的Z 轴方向运动
末端点位置不变, 机器人分别绕 X 、Y、Z 轴转动
2.3.3 TCP运动轨迹
TCP为加上工具后工具的末端点机器人的工作其实就是实现TCP点在空间中 完成预定或指定的运动轨迹TCP。 (工具控制点)固定功能: 除了关节坐标系外,在其他坐标系下都有TCP固定 功能,即在工具控制点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只改变工具的方向(姿态)。 在TCP固定功能下各轴的运动方式见下表。
图4-15工业机器人绝对坐标系
主运动轴 腕运动轴
表4-2 绝对坐标系下机器人的运动方式

轴1 轴2 轴3 轴4 轴5 轴6
运动方式 沿 X 轴方向运动 沿 Y 轴方向运动 沿 Z 轴方向运动
未端点位置不变,机器人 分别绕 X 、Y、Z 轴转动
3. 世界坐标系 图4-16所示,世界坐标系默认与基坐标系重合,位于机器人底部,可通过 配置软件更 改。其运动方式见表4-30。
第一章 工业机器人基础
工作空间
工作空间也称工作范围、工作行程。工业机器人执行任务时,其手腕参
考点或末端操作器安装点(不包括末端操作器)所能掠过的空间,一般不 包括末端操作器本身所能到达的区域。
目前,单体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工作范围可达3.5 m 左右。

任务1 工业机器人手动操作基础知识

任务1 工业机器人手动操作基础知识

工件不在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区域,需设置curving thing的位置, 其操作方法为:鼠标右键单击curving thing,选择设定位置,如图411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其合适位置,设定完毕后,点击应 用,再点击关闭。
注意:设定位置时,以大地坐标为参考坐标,坐标原点在机身 底座的中心,xyz方向以图箭头所指示。至此一个最小的工业机器 人仿真系统建立完成,如图所示。
表4-2 摇杆操作方向与机器人移动方向关系表
4.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未经许可不能擅自进入机器人工作区域,机器人处于自动模式时,不允许 进入其运动所及区域;
(2)机器人运行中发生任何意外或运行不正常时,立即使用E-Stop键(急停按 钮),使机器人停止运行;
(3)在编程、测试和检修时,必须将机器人置于手动模式,并使机器人以低速 运行;
将MyTool安装到机器人手腕上,其操作方法为,在布局中的 MyTool上按住鼠标左键,向上拖到“IRB120_3_58_01”后松开左键, 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单击“是”。工具MyTool安装到机器人上效
果如图所示。将MyTool安装到机器人手腕上,其操作方法 也可采用,鼠标右键单击布局中的MyTool,选择“安装 到”“IRB120_3_58_01”。
②轻轻按下:机器人将处于电机开启状态。可以操作摇杆或按照指 令运动。
③用力按下:机器人将使电机失电,机器人又处于防护装置停止状 态。 这样发生危险时,人会本能的将使能器按钮松开或按紧,机器人则 会马上停止,保证安全。注意:自动模式下,使能器按钮不起作用。
(2)手动操作摇杆 操作摇杆的操纵幅度是与机器人的运动速度相关的。操纵幅度较小则机器人运动速度较慢。 操纵幅度较大则机器人运动速度较快。为了安全,手动模式应处于手动减速模式,这样机 器人只能以小于250mm/s的速度移动。操作时,操作人员应面向机器人站立,摇杆方向与 机器人移动方向关系见表。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1.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关键基础部件(1)机器人关键基础部件定义、分类及市场占有率;机器人关键基础部件是指构成机器人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对机器人性能起到关键影响作用,并具有通用性和模块化的部件单元。

机器人关键基础部件主要分成以下三部分:高精度机器人减速机,高性能交直流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等。

目前在高精度机器人减速机方面,市场份额的75%均两家日本减速机公司垄断,分别为提供RV摆线针轮减速机的日本Nabtesco和提供高性能谐波减速机的日本Harmonic Drive.包括 ABB, FANUC, KUKA,MOTOMAN在内国际主流机器人厂商的减速机均由以上两家公司提供,与国内机器人公司选择的通用机型有所不同的是,国际主流机器人厂商均与上述两家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关系,提供的产品大部分为在通用机型基础上根据各厂商的特殊要求进行改进后的专用型号。

国内在高精度摆线针轮减速机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仅在部分院校,研究所有过相关研究。

目前尚无成熟产品应用于工业机器人。

近年来国内部分厂商和院校开始致力高精度摆线针轮减速机的国产化和产业化研究,如浙江恒丰泰,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减速机厂,秦川机床厂,大连铁道学院等。

在谐波减速机方面,国内已有可替代产品,如北京中技克美,北京谐波传动所,但是相应产品在输入转速,扭转高度,传动精度和效率方面与日本产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工业机器人上的成熟应用还刚刚起步。

在伺服电机和驱动方面,目前欧系机器人的驱动部分主要由伦茨,Lust,博世力士乐等公司提供,这些欧系电机及驱动部件过载能力,动态响应好,驱动器开放性强,且具有总线接口,但是价格昂贵。

而日系品牌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主要由安川,松下,三菱等公司提供,其价格相对降低,但是动态响应能力较差,开放性较差,且大部分只具备模拟量和脉冲控制方式。

国内近年来也开展了大功率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及驱动部分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和利时,广州数控等单位,并且具备了一点的生产能力,但是其动态性能,开放性和可靠性还需要更多的实际机器人项目应用进行验证。

《工业机器人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年制)学生。

二、适用专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机器人安装调试员、机器人编程员等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它是承上启下的核心课程,非常重要,前面课程有电工技术基础与应用、机械基础和低压电器控制与应用,后续课程有机器人操作与编程、机器人系统集成运维等。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主要介绍、讲解工业机器人本体结构组成、主要部件的控制原理和性能、工业机器人整体性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向等内容。

其中重点讲解工业机器人本体结构组成、主要部件的控制原理,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能使用示教器操作工业机器人完成简单动作。

1.知识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产生与发展、组成与技术参数;(2)掌握机器人分类与应用,对各类机器人有较系统地完整认识;(3)了解工业机器人的组成与性能;(4)熟悉工业机器人本体的组成部分;(5)了解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成;(6)了解工业机器人的编程语言和编程特点;(7)熟悉工业机器人示教器的基本操作;(8)熟悉机器人基本的故障排除。

2.技能目标(1)理解能力;能够熟悉机器人本体,示教器和控制柜之间的关系;外部设备与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关联;识读机械零部件装配图;(2)操作能力:规范使用工量具;能够使用拆装工具完成机器人本体的机械拆装;使用机器人示教器编辑机器人程序,并完成调试,实现机器人运动;(3)表达能力:能够表达出机器人系统组成部件、本体零件等专业名称;(4)逻辑能力:理解机器人系统的接线图;能够根据机器人的目标动作,完成基本程序的编辑,并了解程序中的含义。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件(最全)ppt课件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件(最全)ppt课件
右图就处于a)的奇异状态,直角下示教会报警。
变频器 | PLC | HMI | 伺服驱动器 | 电机 | 大传动 | 新能源
直角坐标系
Never Stop Improving
— 6—
1 机器人工坐业标系机器人坐标系
机器人系统 关节坐标系
两者关系???
变频器 | PLC | HMI | 伺服驱动器 | 电机 | 大传动 | 新能源
— 2—
变频器 | PLC | HMI | 伺服驱动器 | 电机 | 大传动 | 新能源
1 机器人坐标系
变频器 | PLC | HMI | 伺服驱动器 | 电机 | 大传动 | 新能源
在分析机器人时会牵涉诸多坐标系,一些是操作者不须关心的,另外一些却是和工艺相 关的。常见的坐标系有: 关节坐标系 基座坐标系 工具坐标系 用户坐标系
Never Stop Improving
px a
p


py



b

1pz

c w
— 12 —
2 机器人位姿变换
坐标轴方向的描述:
变频器 | PLC | HMI | 伺服驱动器 | 电机 | 大传动 | 新能源
i、j、k分别是直角坐标系中x、y、Z坐标轴的单位向量。若用齐次坐标来描述x、y、z轴的方向, 则
基坐标系
Never Stop Improving
— 7—
1 机器人工坐业标系机器人坐标系
变频器 | PLC | HMI | 伺服驱动器 | 电机 | 大传动 | 新能源
用户坐标系(工件坐标系):
用于描述各个物体或工位的方位的需要。用户常常在自
z
己关心的平面建立自己的坐标系,以方便示教。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第1章)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第1章)
ABB公司将在上海建设其全球最先进的机器人工厂,该工厂预计将于 2020年底投入运营。新的上海工厂将采用大量机器学习、数字化和协作解 决方案,使其成为机器人行业中最先进、自动化与柔性化程度最高的工厂, 实现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此外,新的研发中心还将帮助加快人工智能领 域的发展。
2.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工业机器人 技术基础
第1章 工业机器人概述
目录
CONTENT
1.1 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 1.2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与技术参数 1.3 工业机器人的典型应用
学习 目标
1 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及特点。 2 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历史与发展。 3 掌握在不同分类方式下,工业机器人的结
构与特征。 4 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及技术参数。 5 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典型应用。
1992年,瑞士ABB公司推出开放式控制系统——S4。S4旨在改善对用户至关重 要的两个领域——人机界面和机器人的技术性能。
1994年,Motoman公司(即现在的安川电机)推出的机器人控制系统 MRC,使同步控制两台机器人成为可能。MRC可以从普通PC编辑工业机 器人作业,且具有控制多达21个轴的能力。
4.涉及学科广泛
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质上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
1.1.2 工业机器人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1.工业机器人的历史
1)萌芽阶段(20世纪40—50年代) 1954年,美国发明家德沃尔对工业机器人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并申请了专利。 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世界第一台工业机
4)智能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 2011年,日本发那科公司的R-1000iA机器人利用LVC(学习减振装置)对机器人
运动轨迹加以优化,减小了振动,将动作周期缩短约20%,从而实现更高速的动作。 2018年,发那科公司与首选网络公司合作,首次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其伺服调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关节
肘关节
大臂 腰部
腰关节
基座
关节型机器人操作机基本构造
机器人的六个轴:
J1:腰部电机 J2:肩部电机 J3:肘部俯仰电机 J4:肘部回转电机 J5:碗部俯仰电机 J6:碗部回转电机
2.1.2 控制器(控制柜)
工业机器人控制器是根据机器人的作业指令程序以及传感器反馈回来的信号, 支配操作机完成规定运动和功能的装置。 它是机器人的关键和核心部分。
运动控制模块
③操作机
①示教器
S6 串 S0 口 S5
S6
通 信
S1

S3
S4

主控制模块
驱动模块
示教器的数据流关系
2.2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
机器人的技术参数反映了机器人可胜任的工作、具有的最高操作性能等 情况,是设计、应用机器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有自由度、分辨率、工作空间、工作速度、 工 作载荷等。
加速度 的方向
D
C
负载的 质量
A
速度大 小和方

B
加速度 的大小
分辨率
机器人的分辨率由系统设计检测参数决定,并受到位置反馈检测单 元性能的影响。分辨率可分为编程分辨率与控制分辨率。
1、编程分辨率
是指程序中可以设定的最小 距离单位,又称为基准分辨
率。
例如:当电机旋转0.1度,机器人腕点 其基准分辨率为0.01mm。
2.2.3 额定速度
额定速度
机器人在保持运动 平稳性和位置精度 的前提下所能达到
的最大速度
额定负载
机器人在额定速度 和规定性能范围内 ,末端执行器所能 承受负载的允许值
合成速度
其某一关节运动的 速度称为单轴速度 ,由各轴速度分量
合成的速度
极限负载
在限制作业条件下,为了 保证机械结构不损坏,末 端执行器所能承受负载的
2、控制分辨率
是指位置反馈回路能 检测到的最小位移量。
当编程分辨率与控制分辨率相等时, 系统性能达到最高。
2.2.5 工业机器人的精度
机器人的精度主要体现在定位精 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两个方面。
定位精度
指机器人末端操作器的实际位置 与目标位置之间的偏差,由机械误差、 控制算法误差与系统分辨率等部分组 成。
重复定位精度
指在相同环境、相同条件、相同目标动 作、相同命令的条件下,机器人连续重复运 动若干次时,其位置会在一个平均值附近变 化,变化的幅度代表重复定位置精度,是关 于精度的一个统计数据。因重复定位精度不 受工作载荷变化的影响,所以通常用重复定 位精度这个指标作为衡量示教再现型工业机 器人水平的重要指标。
• 如图2-8所示,为重复定位精度的几种典型情况:图a为重复定位精度的测定; 图b为合理的定位精度,良好的重复定位精度;图c为良好的定位精度,很差 的重复定位精度;图d为很差的定位精度,良好的重复定位精度。
此图涉及到随机概率分布函 数的问题,不宜在中职和高
职阶段过多介绍
可以用扔飞镖的例子来说 明:
2.2.3 承载能力
承载能力是指机器人在工作范围内 的任何位姿上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通 常可以用质量、力矩或惯性矩来表示。
• 承载能力不仅取决于负载的质量,而 且与机器人运行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 小和方向有关。
• 一般低速运行时,承载能力强。为安 全考虑,将承载能力这个指标确定为 高速运行时的承载能力。通常,承载 能力不仅指负载质量,还包括机器人 末端操作器的质量。
第一章 工业机器人基础
工作空间
➢ 工作空间也称工作范围、工作行程。工业机器人执行任务时,其手腕参
考点或末端操作器安装点(不包括末端操作器)所能掠过的空间,一般不 包括末端操作器本身所能到达的区域。
➢ 目前,单体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工作范围可达3.5 m 左右。
• MOTOMAN-EA1900N弧焊专用机器人,属于垂直多关节型机器人。 • 图2-6 图2-7 为此种机器人的工作范围。
2.2.1 自由度
1.机器人自由度定义 • 机器人的自由度是指当确定机器人手部
在空间的位置和姿态时所需要的独立运 动参数的数目,不包括手部开合自由度。 在三维空间中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和姿 态需要6个自由度,但自由度数目越多, 机器人结构就越复杂,控制就越困难, 所以目前机器人常用的自由度数目一般 不超过7个。 • 自由度是机器人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 可用轴的直线移动、摆动或旋转动作的 数目来表示。
基本功能:示教、记忆、位置伺服、坐标设定等。 开发程度:封闭型、开放型和混合型。
目前基本上都是封闭型系统(如日系)或者混合型系统(如欧系) 控制方式:集中式控制和分布式控制
2.1.3 示教器
亦称示教编程器或示教盒,主要由液晶屏幕和操作按键组成。可由操作者手 持移动。它是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接口,机器人的所有操作基本上都是通过它 来完成的。示教器实质上就是一个专用的智能终端。
2.机器人自由度的选择
(1)一般自由度的选择
机器人的自由度是根据机器人的用途来设计的,人们希望机器人能以准确 的方位把它的末端执行部件或与它连接的工具移动到指定点。如果机器人的用 途是未知的,那么它应当具有6个自由度;机器人自由度数目越多,动作越灵 活,通用性越强,但是结构则更复杂,刚性也差;如果工具本身具有某种特别 结构,那么就可能不需要6个自由度。
这叫定位精度差,但重复定 位精度好。
这叫定位精度好,但重复定 位精度差。
MOTOMAN-EA1900N弧焊专用机器人各项技术参数
2.1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
第一代工业机器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操作机、控制器和示教器 。 对于第二代及第三代工业机器人还包括感知系统和分析决策系统,它们分别由
传感器及软件实现。
最大值
对于结构固定的机器人 ,其最大行程为定值,因此 额定速度越高,运动循环时 间越短,工作效率也越高。 而机器人每个关节的运动过 程一般包括启动加速、匀速 运动和减速制动三个阶段。 如果机器人负载过大,则会 产生较大的加速度,造成启 动、制动阶段时间增长,从 而影响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对此,就要根据实际工作周 期来平衡机器人的额定速度 。
示教器
操作机
控制器
2.1.1 操作机(机器人本体)
操作机(或称机器人本体)是工业机器人的机械主体,是用来完成各种作 业的执行机构。
它主要由机械臂、驱动装置、传动单元及内部传感器等部分组成。
▲ 机器人操作机的每个关节 均
采用 1 个交流伺服马 手腕
达驱动
腕关节 小臂
连接法兰 皮带传动
伺服电机 减速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