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灯的C语言简洁程序

跑马灯的C语言简洁程序
跑马灯的C语言简洁程序

跑马灯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unsigned char a;unsigned t1,t2,t3,t4,t5,t6,t7;

a=P1;P1=0xFF;

while(1)

{ P1=0x7F;

for(t1=0;t1<30000;t1++)

{;}

P1=0xBF;

for(t2=0;t2<30000;t2++)

{;}

P1=0xDF;

for(t3=0;t3<30000;t3++)

{;}

P1=0xEF;

for(t4=0;t4<30000;t4++)

{;}

P1=0xF7;

for(t5=0;t5<30000;t5++)

{;}

P1=0xFB;

for(t6=0;t6<30000;t6++)

{;}

P1=0xFD;

for(t7=0;t7<30000;t7++)

{;}

P1=0xFE;}

}

单片机实验(新版2010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本课程安排的实验旨在培养学生软硬件开发能力,用编程语言及硬件设备实现串、并行通讯、计数/定时、A/D、D/A等硬件接口的功能,进一步加深对常用硬件芯片的了解和应用,以及学习用单片机解决实际问题。实验要求学生利用编程语言及硬件设备实现单片机的方案设计、程序编写、硬件连接、调试,从中体会具体硬件接口的应用技巧,进一步理解硬件接口芯片,逐步掌握单片机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方法。 STAR ES598PCI提供实验仪具有与微机同步演示功能, 允许学生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编写、编译、连接、错误定位、调试、观察、修改系统, 不需要使用早期的PWB、TD等DOS下的调试环境。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学生可以熟悉各种类型的接口芯片,汇编语言程序的编写、调试,充分锻炼动手及编程能力。

合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实验室实验守则 (1) 实验一构建单片机最小系统和实验环境熟悉 (2) 实验二跑马灯实验及74HC138译码器 (4) 实验三8255控制交通灯实验 (7) 实验四8253方波实验 (9) 实验五继电器控制/光偶控制实验 (11)

合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实验室实验守则为了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作风以及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实验室特制定以下规则,望遵照执行: 1、禁止一切无关人员随意进入实验室和动用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内物品,确需进入实验 室工作学习的一切人员要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服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排。 2、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内容,预习不合格者不得参加实验,认真完成指定的实验内容或实 验作业,并交指导教师审阅。 3、学生不得迟到、早退、无故缺席,进入实验室后应按指定位置就座,迟到超过五分钟不 得参加实验,实验未完成早退者均按旷课论处。严禁代替他人做实验,缺实验者,课程结束后,考试前主动来补做实验,否则不得参加考试。 4、进入实验室请自带鞋套。书包、水杯等个人物品应放到指定处,且衣冠整齐,保持安静, 严禁吸烟、吃食物、随地吐痰和乱丢杂物等不文明行为,否则实验工作人员有权停止其实验。 5、实验前应先检查实验所需的工具、仪器、材料等是否齐全完好。如有缺漏、损坏应及时 报告请老师处理。 6、听从指导教师的指导,带硬件的实验接好线路后,应先认真检查,关键处确保无误。如 无把握时,须请指导教师审核后方可通电;进行大型仪器和强电实验务必经指导教师检查同意后,才可按操作规程通电实验。 7、实验时必须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励行节约,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 要细心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碰到疑难故障,应冷静分析原因,积极排除,如发生意外及时报告;独立完成实验任务,不得抄袭他人实验结果。 8、欲增加或改变实验内容,须征得指导教师同意。 9、注意人身安全,爱护仪器和设备,实验时仪器、设备、工具、材料不得乱放、乱抛;不 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不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不进入与实验无关的场所,不随便串组,有以上表现而又不服从管理教育者,不得参加实验; 10、完成实验后主动整理放好相关设备,搞好卫生,实验中的废弃固体物品、腐蚀性液体必 须倒入指定的容器中,不许倒入水池中,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去。 11、实验室的任何物资不可擅自带走,在实验室中损坏仪器、工具等,应及时向工作人员报告,主动说明原因,并按实验室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处理。

C语言简易计算器的实现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1) 二.设计环境 (1) 三.设计内容 (1) 四.设计说明 (2) 五.设计程序流程图 (2) 六.调试 (4) (1)错误原因分析一 (4) (2)语法错误 (5) (3)逻辑错误 (5) 七. 调试结果图 (6) 八. 结论与心得体会 (7) 九.附录 (8) 具体代码实现 (8) 十.参考文献 (18)

一.课程设计目的 1.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要学号C语言程序这门课程,不仅要认真阅读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上机实践来巩固我 们的知识,特别是学计算机专业的,我们更应该注重这一环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计算机人才。通过这一个课程 设计,进一步来巩固所学的语句,如:循环,和分支结构的运用。还要熟悉四则运算和函数的算法。 2.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课本上的东西是远 远不够的,可以通过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等方式得到一些新的 知识, 3.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课程化设计思想的理解,能进行一 个系统功能分析,并设计一个合理的模块化结构,提高程序开发 能力。 二.设计环境 1.硬件:一台完整的电脑,包括键盘、鼠标,最小硬盘空间1GHz 2.软件:安装有Microsoft visual c++6.0 三.设计内容 以简易计算器为例,通过对简单应用软件计算器的设计,编制、调试,实现

简单的加,减,乘,除等运算,以学习应用MFC库类编写对话框的原理,加深对C++类的学习及应用。 (1)定义一个结构体类型数组,输入0~9及+、--、*等符号的信息,将其信息存入文件中; (2)输入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术计算式,并在屏幕上显示计算结果; (3)画出部分模块的流程图; (4)编写代码; (5)程序分析与调试。 四.设计说明 1)包含的功能有:加、减、乘、除运算,开方、平方等功能。 (2)计算器上数字0—9为一个控件数组,加、减、乘、除为一个控件数组,其余为单一的控件。 (3)输入的原始数据、运算中间数据和结果都显示在窗口顶部的同一个标签中。 (4)计算功能基本上是用系统内部函数。 (5)程序可以能自动判断输入数据的正确性,保证不出现多于一个小数点、以0开头等不正常现象。 (6)“CE”按钮可以清除所有已输入的数据从头计算 五.设计程序流程图

用单片机编写几种跑马灯

用单片机编写几种跑马灯 任务: 1、在电路板上实现跑马灯,一次1匹 2、在电路板上实现跑马灯,一次2匹 3、在电路板上实现4个二极管的同时闪烁 源程序1: /***********************************信息**************************************** **作者:刘海涛 **版本:初始版V1.0 **描叙:用电路板实现跑马灯。 **日期:2010年7月25日 *******************************************************************************/ /**********************************头文件*************************************** **头文件"reg52.h" *******************************************************************************/ /**********************************函数名*************************************** **函数名:延时函数delay() **输入:无 **输入:无 **宏定义:无 *******************************************************************************/ /**********************************宏定义*************************************** 宏定义:#define XBYTE ((unsigned char *)0x20000L) *******************************************************************************/ #include"reg52.h" delay(unsigned int dat) // 延时函数定义 { unsigned int i,j; for(i=0;i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存储器块清零或赋值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存储器的读写方法,熟悉51汇编语言结构。 2 熟悉循环结构程序的编写。 3 熟悉编程环境和程序的调试。 二、实验内容 指定存储器中某块的起始地址和长度,要求将其内容清零或赋值。例如将4000H开始的10个字节内容清零或全部赋值为33H。 注意: 1 文件不要用中文名称保存时不要用中文路径(目录),不要放在“桌面”上,源文件和工程要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下,文件名称和路径名称不要太长。 2 查看存储器菜单使用:窗口---数据窗口---XDATA 观察存储器内容 3 查看SFR:窗口---CPU窗口查看CPU寄存器SFR 4 单步执行:执行---单步执行(F8),每执行一步,查看每条语句涉及到的寄存器和存储器内容的变化结果,是否是指令所要得到的结果,如不是,检查错误原因,修改。 5利用多种执行方法和观察各种窗口调试程序,直至程序满意为止。 三、实验仪器 微机、VW,WA VE6000编程环境软件,(单片机实验箱) Lab6000/Lab6000通用微控制器MCS51实验 四、实验步骤 1、新建工程文件。(注意:文件不要用中文名称保存时不要用中文路径)

2、编写程序。 3、运行和调试过程。 外部数据存储器(4000H为首地址的10个字节)中初始状态(随便赋值FFH): 单步执行程序,观察SFR中外部地址指针的变化; 全速执行程序,可以看到外部数据存储器已赋值33H:

五、实验结果 可以看到外部数据存储器已赋值33H: 六、问题讨论 本次实验能够清楚地了解存储器中数据的移动和赋值过程,通过单步执行,对于每一步的指令操作过程能够了解如何执行,查看每条语句涉及到的寄存器和存储器内容的变化结果。同时,学习掌握汇编程序的编写和调试过程。 实验二:存储块移动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51汇编语言程序结构。 2 熟悉循环结构程序的编写,进一步熟悉指令系统。 3 熟悉编程环境和程序的调试。 二、实验内容 将指定源地址(3000H)和长度(10字节)的存储块移动到目的地址(3050H)。 注意:在编程环境中,可以通过软件仿真,观察程单片机运行情况。 由于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内容都一样(FF),调试时看不到内容的变化,所以需要给源地址内容赋值。有多种赋值方式(比如在搬移循环体内,赋值一个搬移一个,请在空白处添

单片机实训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训实验报告 课题:单片机实训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熊老师、罗老师 日期:2011.6.10

一、硬件系统 1、自制单片机实验板由七部分组成: (1).8路跑马灯 (2)动态扫描共阳型数码管 (3)4X4矩阵键盘 (4)蜂鸣器 (5)4路独立键盘 (6)温度传感器 (7)I2C通信方式的EEPROM芯片24C02 二、Keil C u Vision2 简述与使用 1.打开 u Vision2 2.新建工程:菜单【project】→【New Project】选择工程存放的路径,并输入工程文件名,然后点“保存” 3.进入器件选择界面树列表框内选择“Atmel”→“AT89C52”,然后点“确定”完成器件选择。 4.编辑源程序: 新建文件:菜单【File】→【new…】。然后输入代码,编辑完成后菜单【File】→【Save】或【Save As…】把代码文件存入硬盘。C源文件存为.C后缀,汇编源文件存为.a或.src后缀,并存放在同一个工程文件夹下。 5.加入源文件到工程中: 在左边浮动窗口【File】选项卡里展开“Target 1”树,在“Source Group 1”上右键单击,弹出菜单,选【Add File to Group“Source Group 1”】,选择需要加入的源文件,点“Add”按钮加入,加入完成后按“Close”关闭。 6.设置编译选项:先选中左边浮动窗口【File】选项卡里“Target1“树节点,然后选菜单【Project】→【Options for Target “Target 1”】。 7.在弹出的“Options for Target “Target 1””对话框中选择[output]选项卡,勾选“Create HEX File”然后按“确定”完成设置。 8.按“F7”开始编译,编译成功后会在工程文件夹内生成.Hex目标文件生成的.hex文件就可以用来对AT89S52芯片进行编程和运行了。 三.STC-ISP V29 Beta5 下载软件的使用 1.连接好电源线与串口线(附件中的九孔对九孔线分别连接电脑和点偏激开发板)。 2.检查电源板上电源指示灯是否亮起,如果亮起则检查USB电源线,如果已亮则关掉电源看后面的步骤。 3.启动软件。 4.选择好STC单片机的型号(STC89CF52RC). 5.选择好你使用的计算机串口号. 6.点击OPEN FILE选择你用KEIL编译好的HEX文件.

c语言计算器源代码

c语言计算器源代码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i n c l u d e<> #include<> #include<> #definemaxsize100 typedefdoubledatatype1; typedefchardatatype2; typedefstructstack1 { datatype1data1[maxsize]; inttop1; /*栈顶元素*/ }seqstack1,*pseqstack1;/*顺序栈*/ typedefstructstack2 { datatype2data2[maxsize]; inttop2; /*栈顶元素*/ }seqstack2,*pseqstack2;/*顺序栈*/ /*栈的初始化*/ pseqstack1init_seqstack1(void) { pseqstack1S; S=(pseqstack1)malloc(sizeof(pseqstack1)); if(S) S->top1=-1; returnS; } pseqstack2init_seqstack2(void) { pseqstack2S; S=(pseqstack2)malloc(sizeof(pseqstack2)); if(S) S->top2=-1; returnS; } /*判断栈空*/ intempty_seqstack1(pseqstack1S)

if(S->top1==-1) return1; else return0; } intempty_seqstack2(pseqstack2S) { if(S->top2==-1) return1; else return0; } /*X入栈*/ intpush_seqstack1(pseqstack1S,datatype1X) { if(S->top1==maxsize-1) { printf("栈满,无法入栈!\n"); return0; } else { S->top1++; S->data1[S->top1]=X; return1; } } intpush_seqstack2(pseqstack2S,datatype2X) { if(S->top2==maxsize-1) { printf("栈满,无法入栈!\n"); return0; } else { S->top2++; S->data2[S->top2]=X; return1; }

单片机跑马灯汇编程序与仿真

51单片机P1口跑马灯的汇编语言编程和protues仿真 ;跑马灯程序1 ;用软件技术器实现1秒间隔LED循环点亮 ;三层循环计数实现1秒延时,250*250*8=0.5秒 ;由于软件延时需要计算代码执行的时间,所以近似1秒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30H MAIN: MOV P1,#0FFH MOV A,#0FEH LOOP: MOV P1,A LCALL TIMEER RL A SJMP LOOP TIMEER: MOV R5,#08H LOOP1: MOV R6,#0FAH LOOP2: MOV R7,#0FAH LOOP3: DJNZ R7,LOOP3 DJNZ R6,LOOP2 DJNZ R5,LOOP1 RET END ;跑马灯程序2 ;定时/计数器1控制1秒间隔LED循环点亮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1BH LJMP T1_INT ORG 0100H MAIN: MOV R0,#20 ;软计数器 MOV TMOD,#10H ;定时器1方式1 MOV P1,#0FFH ;熄灭所有LED MOV A,#0FEH ;点亮第一个LED MOV TH1,#3CH MOV TL1,#0B0H ;赋初值 SETB ET1 SETB EA ;开中断 SETB TR1 ;启动定时器 SJMP $ ;等待中断 T1_INT: MOV TH1,#3CH

MOV TL1,#0B0H ;赋初值 DEC R0 ;软计数 CJNE R0,#00H,LP RL A ;灯移位 MOV P1,A ;灯改变 MOV R0,#20 ;软计数器初值 LP: RETI ;跑马灯程序3 ;定时/计数器1控制1秒间隔LED循环点亮 ;外部中断1控制按键按下跑马灯启动或者停止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13H LJMP INT1_INT ;外部中断服务程序,按键触发 ORG 001BH LJMP T1_INT ;定时器中断,1秒中断一次 ORG 0100H MAIN: MOV R0,#20 ;软计数器计数次数 MOV TMOD,#10H ;定时器1方式1 MOV P1,#0FFH ;熄灭所有LED MOV A,#0FEH ;点亮第一个LED MOV TH1,#3CH MOV TL1,#0B0H ;定时器赋初值 SETB I T1 ;外中断1采用下降沿触发 SETB E X1 ;允许外部中断1 SETB ET1 ;允许定时器中断 SETB EA ;开中断 SETB TR1 ;启动定时器1 SJMP $ ;等待中断 T1_INT: MOV TH1,#3CH MOV TL1,#0B0H ;定时器赋初值 DEC R0 ;软计数 CJNE R0,#00H,LP ;判断计数次数是否达到,是则跳转 RL A ;灯移位 MOV P1,A ;灯改变 MOV R0,#20 ;软计数器初值 LP: RETI INT1_INT: MOV A,#0FFH ;按键按下,LED熄灭 MOV P1,A ;灯改变 CPL TR1 ;定时器改变开关状态 MOV A,#0FEH ;点亮第一个LED RETI ;中断返回

stm32跑马灯实验

详细了解,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088194526.html,/ 跑马灯实验 跑马灯实验是最简单,也是一般最先开始的一个实验,他可以搭建一个最小的工程项目,之后,所有的实验都可以建立在该项目之上,从而节省了在搭建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所有的GPIO操作都是以跑马灯为基础进行的。 建议:当该实验顺利完成后,作为一个模板,供以后实验使用,最好把相关的某些代码封装起来,方便其他程序重用和其他功能调试时使用,这样可以确保您可以将精力花费在其他需要实现的功能上,而不是多次写下重复的代码。 实验目的: 1.分析和学习固件库 2.理解固件库的结构 3.通过stm32f10x_gpio.c/.h文件,熟悉GPIO的控制和工作原理 4.对开发板LED灯的再次软件封装 实验要求: 1.利用原理图和固件库的实例,移植开发板LED灯的驱动程序,即自己创建一个LED.c/.h 2.用两种方法实现跑马灯程序: 1.LED驱动 2.直接GPIO寄存器控制 硬件分析:

如上所示,4个LED链接在4个不同管脚上,即GPIOF6,GPIOF7,GPIOF8,GPIOC7. 当这4个管脚被置为低电平时,二极管导通。 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介绍: 多达112多功能的双向IO口:80%的IO口利用率 所有的IO被分成7个端口,即7组GPIO口(GPIOA..GPIOG); 多达21路模拟输入; 可改变功能引脚(如:USARTx、TIMx、I2Cx、SPIx、CAN、USB等); 多达112个IO口可以设置为外部中断(同时可最多可有16个); 一个IO口可用于将MCU从待机模式唤醒(PA.0); 一个IO口可用作防入侵引脚(PC.13); 标准的I/O口可承受5V; IO口可以吸收25mA(总共可吸收150mA); 18MHz翻转速度; 可设置输出速度达到50MHz; 使用BSRR和BRR寄存器可对IO口的位进行位设置或清除; 锁定机制可以避免对IO口的寄存器的误写操作: 每个GPIO引脚都可以由软件配置成输出(推挽或开漏)、输入(带或不带上拉或下拉)或复用的外设功能端口。多数GPIO引脚都与数字或模拟的复用外设共用。 除了具有模拟输入功能的端口,所有的GPIO引脚都有大电流通过能力。 在需要的情况下,I/O引脚的外设功能可以通过一个特定的操作锁定,以避免意外的写入I/O寄存器。 7组GPIO的端口映射地址为:

跑马灯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学号 201009120229 姓名李文海年级专业 2010级电子信息工程(二) 指导 教师刘怀强 学院理学院 走马灯实验论文--《嵌入式系统技术》 1、实验目的 1、学会dp-51pro实验仪监控程序下载、动态调试等联机调试功能的使用; 2、理解和学会单片机并口的作为通用i/o的使用; 3、理解和学会单片机外部中断的使用; 4、了解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 2、实验设备 z pc 机、arm 仿真器、2440 实验箱、串口线。 3、实验内容 z 熟悉 arm 开发环境的建立。 z 使用 arm 汇编和 c 语言设置 gpio 口的相应寄存器。 z 编写跑马灯程序。 5、实验原理 走马灯实验是一个硬件实验,因此要求使用dp-51pro 单片机综合仿真实验仪进行硬件 仿真,首先要求先进行软件仿真,排除软件语法错误,保证关键程序段的正确。然后连接仿 真仪,下载监控程序,进行主机与实验箱联机仿真。 为了使单独编译的 c 语言程序和汇编程序之间能够相互调用,必须为子程序间的调用规 定一定的规则。atpcs ,即 arm , thumb 过程调用标准(arm/thumb procedure call standard),是 arm 程序和 thumb 程序中子程序调用的基本规则,它规定了一些子程序间调 用的基本规则,如子程序调用过程中的寄存器的使用规则,堆栈的使用规则,参数的传递规 则等。 下面结合实际介绍几种 atpcs 规则,如果读者想了解更多的规则,可以查看相关的书 籍。 1.基本 atpcs 基本 atpcs 规定了在子程序调用时的一些基本规则,包括下面 3 方面的内容: (1)各寄存器的使用规则及其相应的名称。 (2)数据栈的使用规则。 (3)参数传递的规则。 相对于其它类型的 atpcs,满足基本 atpcs 的程序的执行速度更快,所占用的内存更少。 但是它不能提供以下的支持: arm 程序和 thumb 程序相互调用,数据以及代码的位置无关 的支持,子程序的可重入性,数据栈检查的支持。 而派生的其他几种特定的 atpcs 就是在基本 atpcs 的基础上再添加其他的规则而形成 的。其目的就是提供上述的功能。 2.寄存器的使用规则 寄存器的使用必须满足下面的规则: (1) 子程序间通过寄存器 r0~r3 来传递参数。这时,寄存器 r0~r3 可以记作 a0~a3。 被调用的子程序在返回前无需恢复寄存器 r0~r3 的内容。 (2) 在子程序中,使用寄存器 r4~rll 来保存局部变量。这时,寄存器 r4~r11 可以记 作 v1~v8。如果在子程序中使用到了寄存器 v1~v8 中的某些寄存器,子程序进入时必须保

C语言课程设计计算器图形界面

C语言课程设计计算器图形界面

扬州大学 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一个简易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老师评语: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年 6 月 25 目录

一、程序设计目的: (1) 二、程序设计内容: (1) 三、课程设计所补充的内容:补充的函数或算法…………3,4 四、系统总体设计 (4) 五、系统详细设计………………………………………5,6,7,8 六、运行结果………………………………………………8,9,10 七、系统调试…………………………………………8,9,10,11 八、课程设计体会总结………………………………8,9,10,11 1 课程设计目的 (1).课程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平时实验的一个补充,课程设计内容包括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但由于C语言对初学者较难掌握,因而对一个完整的C语言程序不适合平时实验。

经过课程设计能够达到综合设计C语言程序的目的。 (2)经过本课程设计,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有关相应知识的能力,能更好地使用C语言的知识,更好地了解C语言的好处和其可用性!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掌握基本的分析问题和利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高级程序设计能力。为后续各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3)经过本程序训练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字符串的表示方法和字符串函数的功能、自学掌握四则运算的算法及WIN-TC的图形操作的基本知识、键盘上特殊键的获取及图形方式下光标的显示。 2 课程设计内容 目的:本课程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模拟实现一个简单计算器,要求(1)能够实现四则运算,并能支持优先级运算。(2)三角与反三角运算:如sinx,cosx等。(3)指数对数运算:如log (x),lnx,e的x次方等。(4)其它运算:如X!,x的累加等。(4)不允许调用库函数,使用自行开发的程序实现常见函数运算。(5)进一步考虑计算器外观设计,用可视化界面给出计算器外观、功能按键及输入界面。 使用说明:执行加法运算,'—'表示执行减法运算,表示执行乘法运算,'/'表示除法运算.‘Q’表示退出计算器‘C’表示清零,’=’表示得出结果'^'表示执行x的y次方,'e'表示执行e的x次方操

速算,简易计算器c语言代码,可实现加减乘除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clude"stdlib.h" struct optrstyle { int top; char stack[20]; } struct opndstyle { int top; int stack[20]; } void main() { char ch; while(1) { printf("-----------------------------------------\n"); printf("|-----------欢迎来到速算24--------------|\n"); printf("|----------是否开始游戏?????------------|\n"); printf("|--------- 开始游戏请按'Y'-------------|\n"); printf("|--------- 退出游戏请按其他键-------------|\n"); printf("-----------------------------------------\n"); scanf("%c",&ch); if(ch=='Y' or ch=='y') { } else break; } } int EvaluateExpression() { // 算术表达式求值的算符优先算法。设OPTR 和OPND 分别为运算符栈和运算数栈,OP 为运算符集合。 InitStack(OPTR); Push(OPTR,'#'); InitStack(OPND); c = getchar(); while(c!='#' || GetTop(OPTR)!='#') { if(!In(c,OP))

单片机汇编语言跑马灯

实验一跑马灯-亮灯左移右移循环 黄天佑 155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keil C仿真软件及单片机实验板的使用。 2、了解并熟悉单片机I/O口和LED灯的电路结构,学会构建简单的流水灯电路。 3、掌握应用KEIL软件编辑、编译源汇编程序的操作方法。 4、了解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实验板硬件电路图 2、单片机流水灯程序设计

(1)流水灯程序设计思路及程序流程。实现流水灯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一种。 (2)产生流水灯效果程序(逐条程序加注释) start:mov R0,#8 ; 设置左移8次 mov A,#0FEH; 存入开始亮灯的位置 LOOP: mov P0,A; 传送P0并输出 ACALL DELAY; 调用延时程序 RL A; 左移1位 DJNZ R0,LOOP; 判断移送次数 mov R1,#8; 设置右移8次 LOOP1:RR A; 右移1位 mov P0,A; 传送到P0口并输出 ACALL DELAY; 调用延时程序 DJNZ R1,LOOP1; 判断右移次数 JMP start; 重新设定显示 DELAY: mov R5,#10; 延时子程序 D1: mov R6,#100; D2: mov R7,#100; DJNZ R7,$; DJNZ R6,D2; DJNZ R5,D1; RET ; 子程序返回 END ; 程序结束

三、实验步骤及调试过程 1、汇编语言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1)新建一个工程 (2)保存文件,设一个文件名 (3)找到对应单片机的芯片,这里我们选AT89C51即可

接着我们新建一个文本写程序 (1) (2)保存文件名,注意文件名的后缀应该为.asm(汇编语言程序的格式)

labview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虚拟仪器技术分析与设计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1301 学号20 姓名郭鹏 实验一 LabVIEW虚拟温度检测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LabVIEW的编程环境。

2.掌握LabVIEW的基本操作方法,并编制简单的程序。 3.学习建立子程序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建立一个测量温度的VI。 a.实验步骤 1)选择File?New,打开一个新的前面板窗口。 2)从Controls?Numeric中选择Tank放到前面板中。 3)从“结构”里选择一个for循环,用一个随机数乘与100输出到温度计 b.实验结果 前面板图: 程序框图: 三、实验总结 1.总结VI基本编程的快捷操作。 答:显示程序框图或前面板ctrl+E 框图中,对象的移动:shift+鼠标选择移动;对象的复制:ctrl+鼠标选择移动; 对象的删除:鼠标选择,按<退格>;前面板与框图并排:ctrl+T 工具(Tools)模板:在前面板或框图中按住键并单击鼠标右键。 控件(Controls)模板:在前面板激活状态,在前面板空白区单击右键。 函数(Functions)模板:在框图激活状态,在框图空白区单击右键。 消除所有断线:ctrl+B ;实时帮助:快捷键:ctrl+H 2.简述VI程序有什么构成,其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答:主要有:输入控件、显示控件、程序结构、函数控件、连线 输入控件:完成实时对变量的外界修改,即数据源 显示控件:完成输出显示数据、图形等。显示仪器分析结果 程序结构:用外方框表示程序的执行顺序、总体上把握程序的执行控制。 函数控件:构成程序的主要部分,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分析直至输出功能。 连线:用线的方式显示数据流,完成上述结构之间的关系构建。 3.思考:在前面板和框图程序中,如何区分控制器和指示器。 答:在前面板中,控制器用以外部输入数据,因此输入框为白色表示可主动输入。而显示器只有显示功能,用于被动输出虚拟仪器分析结果,数据框显示灰色,不能用于外部输入。 在程序框图中。控制器端子在右侧,用于连接数据输出线。显示器端子在左侧,用于连接数 据输入线。可以右键将显示图标勾掉,此时两种元件外观也不同。 4.心得体会及其它。 答:实验很简单,没吸引力——首先提下建议。Labview是一种图形编程软件。上手很快,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发现没有课本便很难取得进步。原因是,个人觉得labview最重要的是对程序编程结构的深入体会和各函数控件功能的充分掌握。前者可以通过看范例理解加深。

简易计算器设计-msp430-C语言

简易计算器

目录 摘要…………………………………………………………………………………P3 关键字………………………………………………………………………………P3 一、设计要求………………………………………………………………………P3 二、方案论证与选择………………………………………………………………P3 2.1 单片机选择………………………………………………………………P3 2.2 LCD显示屏选择…………………………………………………………P3 2.3 键盘选择…………………………………………………………………P4 2.4 CPU工作方式选择………………………………………………………P4 三、系统实现………………………………………………………………………P4 3.1 硬件设计…………………………………………………………………P4 3.1.1系统框图……………………………………………………………P4 3.1.2 盘的电平设计以及与单片机的连接 键……………………………P5 3.2.3单片机与显示器的连接…………………………………………… P5 3.2软件设计…………………………………………………………………… P6 四、作品性能测试与分析…………………………………………………………P10 4.1试性能概览………………………………………………………………P10 4.2误差分析…………………………………………………………………P12

五、参考文献………………………………………………………………………P12 六、附录……………………………………………………………………………P13 6.1计算器功能介绍…………………………………………………………P13 6.2仿真电路图………………………………………………………………P13 6.3元件清单…………………………………………………………………P13 6.4原程序代码………………………………………………………………P14 摘要:本设计以低功耗单片机MSP430V136T、1602字符型液晶屏和4*4简易键盘为主要器件,来实现加、减、乘、除、开根号、平方、求倒数等运算。设计中分别采用P1口低4位和P2口低4位与键盘的行列线相连,用于采集中断信号并分析键值;键盘规格为4*4,由于所需的功能键数大于16,因此需要进行按键复用;单片机的P3口连接显示器的D0~D7端,用于输出显示数据或控制命令;选用P4口中的3、4和5口用于实现显示屏的控制功能:使能、控制/数

用51单片机控制交通灯汇编语言编写

基于51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交通信号灯的使用,市交通得以有效管理,对于疏导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明显效果。交通灯控制系统由80C51单片机、键盘、LED 显示、交通灯延时组成。系统除具有基本交通灯功能外,还具有时间设置、LED信息显示功能,市交通实现有效控制。 关键词:交通灯,单片机,自动控制 一引言 当今,红绿灯安装在个个道口上,已经成为疏导交通车辆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手段。但这个技术在19世纪就已经出现了。 1858年,在英国伦敦主要街头安装了以燃煤气为光源的红、蓝两色的机械般手势信号灯,用以指挥马车通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交通信号灯。1868年,英国机械工程师纳伊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区的会议大厦前的广场上,安装了世界上最早的煤气红绿灯。它由红绿两以旋转方式玻璃提灯组成,红色表示“停止”,绿色表示“注意”。1869年1月2日,煤气灯爆炸,是警察受伤,遂被取消! 电气启动的红绿灯出现在美国,这种红绿灯由红黄绿三色圆形的投光器组成,1914年始装于纽约市5号大街的一座高塔上。红灯亮表示“停止”,绿灯亮表示“通行”。 信号灯的出现,使得交通得以有效的管理,对于疏导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明显效果。1968年,联合国《道路交通和道路标志信号协定》对各种信号灯的含义作了规定。绿灯时通行信号灯,面对绿灯的车辆可以直行,左转弯和右转弯,除非两一种标志禁止某一种转向。左右转弯车辆必需让合法的正在路口内行驶的车辆和过人行横线的行人优先通行。红灯是禁行信号灯,面对红灯的车辆必需在交叉路口的停车线后停车。黄灯是警告信号,面对黄灯的车辆不能越过停车线,但车辆已经十分接近停车线而不能安全停车的可以进入交叉路口! 二概要设计 2.1 设计思路 利用单片机实现交通灯的控制,该任务分以下几个方面: a 实现红、绿、黄灯的循环控制。要实现此功能需要表示三种不同颜色的LED灯分别接在P1个管脚,用软件实现。 b 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可以利用动态显示或静态显示,串行并出或者并行并出实现。 C 实现急通车。这需要人工实现,编程时利用到中断才能带到目的,只要有按钮按下,那么四个方向全部显示红灯,禁止以诶车辆通行。当情况解除,让时间回到只能隔断处继续进行。 2.2总体设计框图 见图一:

走马灯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学号201009120229 姓名李文海 年级专业2010级电子信息工程(二) 指导教师刘怀强 学院理学院

走马灯实验论文--《嵌入式系统技术》 1、实验目的 1、学会DP-51PRO实验仪监控程序下载、动态调试等联机调试功能的使用; 2、理解和学会单片机并口的作为通用I/O的使用; 3、理解和学会单片机外部中断的使用; 4、了解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 2、实验设备 z PC 机、ARM 仿真器、2440 实验箱、串口线。 3、实验内容 z熟悉A RM 开发环境的建立。 z使用A RM 汇编和C语言设置G PIO 口的相应寄存器。 z编写跑马灯程序。 5、实验原理 走马灯实验是一个硬件实验,因此要求使用DP-51PRO 单片机综合仿真实验仪进行硬件仿真,首先要求先进行软件仿真,排除软件语法错误,保证关键程序段的正确。然后连接仿真仪,下载监控程序,进行主机与实验箱联机仿真。 为了使单独编译的C语言程序和汇编程序之间能够相互调用,必须为子程序间的调用规定一定的规则。A TPCS ,即ARM ,Thumb 过程调用标准(ARM/Thumb Procedure Call Standard),是A RM 程序和T humb 程序中子程序调用的基本规则,它规定了一些子程序间调用的基本规则,如子程序调用过程中的寄存器的使用规则,堆栈的使用规则,参数的传递规则等。 下面结合实际介绍几种A TPCS 规则,如果读者想了解更多的规则,可以查看相关的书 籍。 1.基本A TPCS 基本A TPCS 规定了在子程序调用时的一些基本规则,包括下面3方面的内容: (1)各寄存器的使用规则及其相应的名称。 (2)数据栈的使用规则。 (3)参数传递的规则。 相对于其它类型的A TPCS,满足基本A TPCS 的程序的执行速度更快,所占用的内存更少。但是它不能提供以下的支持:ARM 程序和T humb 程序相互调用,数据以及代码的位置无关的支持,子程序的可重入性,数据栈检查的支持。 而派生的其他几种特定的A TPCS 就是在基本A TPCS 的基础上再添加其他的规则而形成的。其目的就是提供上述的功能。 2.寄存器的使用规则 寄存器的使用必须满足下面的规则:

C语言制作简单计算器

C语言制作简单计算器 一、项目介绍 我们要用c语言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操作。本程序涉及的所有数学知识都很简单,但输入过程会增加复杂性。我们需要检查输入,确保用户没有要求计算机完成不可能的任务。还必须允许用户一次输入一个计算式,例如:32.4+32 或者9*3.2 项目效果图 编写这个程序的步骤如下: ?获得用户要求计算机执行计算所需的输入。 ?检查输入,确保输入可以理解。 ?执行计算。 ?显示结果。 三、解决方案 1.步骤1

获得用户输入是很简单的,可以使用printf()和scanf()。下面是读取用户输入的程序代码: #includeint main(){ double number1=0.0; //定义第一个操作值 double number2=0.0; //定义第二个操作值 char operation=0; //operation必须是'+''-''*''/'或'%' printf("\nEnter the calculation\n"); scanf("%lf%c%lf",&number1,&operation,&number2); return0; } 2.步骤2 接着,检查输入是否正确。最明显的检查是要执行的操作是否有效。有效的操作有+、-、*、/和%,所以需要检查输入的操作是否是其中的一个。 还需要检查第二个数字,如果操作是/或者%,第二个数字就不能是0。如果右操作数是0,这些操作就是无效的。这些操作都可以用if语句来完成,switch语句则为此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方式,因此它比一系列if语句更容易理解。 switch(operation) { case'+': printf("=%lf\n",number1+number2); break; case'-': printf("=%lf\n",number1-number2); break; case'*': printf("=%lf\n",number1*number2); break; case'/': if(number2==0) printf("\n\n\aDavision by zero error!\n"); else printf("=%lf\n",number1/number2); break;

简易计算器C语言代码

简易四则运算计算器 计算机工具地历史而言,中国古代最早采用地一种计算工具叫筹策,又叫做算筹,这种算筹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充当材料的,大约270枚一束,放在布袋里可随身携带。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的住算盘,是中国古代计算工具领域中的另一项发明明代时的住算盘已经与现代的住算盘几乎相同。 17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计算工具有了较大的发展。英国数学家纳尔发现了“纳皮尔算筹”;英国牧师奥却德发明了圆柱形对数计算尺,这种计算尺不仅能做加减乘涂,乘方和开方运算,甚至可以计算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这些计算工具不仅带动了计算的发展,也为现代计算器发展尊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现代社会应用广泛的计算工具,如手机,操作系统上附带的多功能计算器。 项目设计目的 掌握模块的划分; 掌握结构体定义; 掌握栈的操作; 掌握函数的定义; 掌握栈的基本操作; 掌握VC的基本绘图库; 掌握鼠标的响应操作; 目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含有界面的计算器,输入一个包含括号的表达式,使用栈数据类型实现整数的四则运算操作,开方运算。 项目设计要求 根据分析,系统要求实现以下几点基本功能: 可通过按钮输入数字、运算符; 能通过按钮实现退格、清除功能; 实现加、减、乘、除、开方运算功能; 实现括号运算; 显示运算结果; 良好的交互界面。

项目详细设计 功能模块图 根据系统功能要求,主要含有四大模块,分别是计算器界面设计模块、计算器按键控制模块、四则混合运算模块、计算器记忆处理模块。 计算器界面设计模块:调用VC图形系统函数和字符函数画出计算器的界面,包括24个按钮和一个文本输入框。 计算机按键控制模块:计算器通过键盘按键值的判断,执行相应的操作,如接收数字输入等。 计算器计算处理模块。计算处理模块主要完成可以包括括号的表达式运算,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开方。计算处理模块在按键控制模块中被调用执行。处理模块是通过栈来实现的,分别定义了两个顺序栈,一个用来存放操作符栈,一个用来存放操作数栈。 计算器记忆处理模块。记忆处理模块使计算其具有记忆功能。记忆当前输入的表达式,给出一个最后的运算结果。可以清楚部分或全部记忆的值。 图简易计算器模块图 数据结构 该系统主要的数据有操作符集,用一维数组存放;存放操作符的优先级关系集,操作符的优先级关系用一个二维数组来体现;另外定义两个栈,一个用来存放操作符,一个用来存放操作数。 char ops[7]={'+','-','*','/','(',')','#'}; int cmp[7][7]={ {2,2,1,1,1,2,2}, {2,2,1,1,1,2,2}, {2,2,2,2,1,2,2}, {2,2,2,2,1,2,2}, {1,1,1,1,1,3,0}, {2,2,2,2,0,2,2}, {1,1,1,1,1,0,3}}; typedef struct { char elem[Stack_Size]; int top; }SeqStack; typedef struct { int elem[Stack_Size]; int top; }SeqStackOper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