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餐具的发展与演变

合集下载

记忆导图丨从双手到筷子:中国古代餐具的演变与西方对比

记忆导图丨从双手到筷子:中国古代餐具的演变与西方对比

记忆导图丨从双手到筷子:中国古代餐具的演变与西方对比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饮食文化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社会变迁和文明进步的缩影。

古人最初直接用手抓取食物,随着社会发展,各种各样的餐具应运而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勺子、刀叉以及后来成为中华饮食文化标志的筷子。

思维导图勺子:新石器时代的初现中国最早的餐具之一是勺子。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骨质餐勺来进食。

例如,在磁山、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了距今约8000年的骨质餐勺;而在稍晚一些的河姆渡遗址里,考古学家们也找到了与现代形状几乎无异的骨质餐勺。

进入青铜时代后,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餐勺等餐具开始采用更加耐用的青铜材料制作。

这一时期,“匕”作为多功能工具被广泛使用,它既可以当作勺子也可以充当切割食物的小刀。

刀叉:青铜时代的普及伴随着蒸煮食品习惯的形成,为了更方便地处理大块肉类,中国人还发明了餐刀和餐叉。

考古发现表明,在距今4000多年的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已有骨质餐叉存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洛阳中州路东周墓一次就发掘出了51件骨质餐叉,这说明当时刀叉仍是非常普遍的用餐器具。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秦汉之后,餐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筷子。

筷子:商朝时期的兴起关于筷子的确切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但根据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铜筷子及《韩非子》记载中的“纣为象箸”,可以推测筷子至少在商朝时就已经出现了。

对于其来源,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模仿自然界生物(如鸡爪或鸟喙)夹持物体的行为而来;另一些则倾向于认为筷子起源于烹饪过程中用木棍搅拌食物的习惯。

无论如何,筷子最终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常用的进餐工具,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中西餐具文化的差异与中国相比,西方古代大部分时间里人们习惯于直接用手抓食。

即便是罗马帝国这样的强盛国家,贵族阶层最流行的吃法也是躺在卧榻上用手取食。

直到公元10世纪左右拜占庭帝国时期,由于意大利面汁水过多不易直接手握,才促使了餐叉的广泛应用。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样。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独特的饮食器具,这些器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史前时期到现代,概述中国饮食文化器具的发展史。

史前时期是中国饮食器具发展的起点。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开始使用石器制作简单的餐具,如石碗、石盆等。

这些器具主要用于加工食物和盛放食物,帮助人们更好地享受食物的美味。

进入古代,青铜器的出现使得饮食器具有了新的发展。

商代是中国青铜器制作的黄金时代,人们开始制作各种青铜餐具,如鼎、鬲、簋等。

这些餐具既是宴会用具,也是祭祀用具,象征着统治者的权威和尊贵。

在周代,青铜器的制作更加精湛,出现了一些华丽的餐具,如羽觞、尊、卣等。

这些器具不仅表现了社会上层人群的优越身份,也体现了当时独特的礼制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瓷器的出现改变了饮食器具的面貌。

唐宋时期,中国瓷器制作达到了高峰,人们开始使用瓷器餐具取代青铜餐具。

瓷器餐具造型精美,釉色绚丽,给人带来了独特的美感。

宋代出现了徽窑、钧窑等各种名窑,为瓷器餐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同时,瓷器餐具的出现也体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烹饪和享用变得更加讲究。

明清时期,饮食文化进一步繁荣,餐具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中国科技的发展使得炊具得到了革新。

明代发明的铁锅、铁饭煲等炊具使得烹饪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明代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餐具,筷子。

筷子的使用为中国饮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人用餐时的重要工具之一进入现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餐饮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代餐饮器具更加注重实用和卫生方面的考虑,瓷器、玻璃器皿成为主流。

此外,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各种国际餐具也逐渐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器具的发展史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科技和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古代的青铜器、瓷器餐具以及现代的炊具和筷子等,都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中国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智慧。

中国从古至今餐具的变化

中国从古至今餐具的变化

中国从古至今餐具的变化餐具是人类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餐具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古代至今,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化。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餐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古代中国的餐具主要以陶器为主,如古陶罐、陶盆等。

在这个时期,餐具多数以实用性为主,形制简单,大多数人采用手持或放置在地上用手取食的方式进餐。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的餐具逐渐产生了变化。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青铜餐具逐渐成为上层社会的象征。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青铜餐具以其华丽的造型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成为贵族阶级的专属祭祀餐具。

这些餐具不仅用于祭祀活动,还用于宴会和礼仪场合,展示了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瓷器逐渐取代了陶器成为主要的餐具材料。

隋唐时期,瓷器的制作工艺达到了顶峰,成为当时社会地位高贵人士常用的餐具。

瓷器的出现使得餐具不仅仅是实用工具,更成为一种艺术品,装饰着华丽的花纹和图案。

到了宋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宋代瓷器的烧制工艺不断创新,餐具开始多样化,如盘、碟、碗、筷等,形状和样式更加丰富多样。

此后明清时期,瓷器餐具依然是上层社会的首选,民间则以粗陶和瓷器为主流。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餐具的材质和设计迎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不锈钢、玻璃、塑料等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餐具制作中,这不仅提高了餐具的耐用性和便携性,也丰富了餐具的样式和用途。

总之,中国餐具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陶器到青铜器,再到瓷器和现代餐具,不仅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也彰显了中国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餐具的变化既是技术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见证。

中国饮食文化以及器具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以及器具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以及器具发展第一篇:中国饮食文化以及器具发展浅谈中国饮食文化及餐具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

中华各族人民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注重色、香、味、意、形的中国菜特点;在与外域的友好交流中不断丰富着自己的饮食文化,并深深影响着东亚地区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饮食主食“五谷”:黍、稷、麦、菽(大豆)、麻其它:禾、粟、粱、玉米、花生肉类“六畜”:马、牛、羊、鸡、狗、猪“五牲”、“太牢”、“少牢”野畜、家禽、野禽蔬菜:“五菜”:葵、藿、薤、葱、韭外来蔬菜:甘薯、菠菜、辣椒、胡萝卜调料“五味”:酸、苦、甘、辛、咸炊具:鼎、釜一、先秦时期农耕社会发展使人们定居下来以族群为生产单位,开始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人们的进食方式常常是席地而坐,取火烤制而食,随着此时制陶业开始诞生,从而衍生对容器和食器的要求,从早期造型简单的陶器,发展到后来对陶罐、陶釜、陶甑等炊具的使用,在这过程中也促进了陶器制作业的发展。

日趋精美的陶制食具更反映了古人对美器的追求与重视,这不但印证了中国的文明进程,更足见饮食与美器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中国饮食的礼器,可以说在新石器时代已基本齐备,后来所有的食具和炊器,除了所用原材料和造型的变化外,其功用方面鲜有超出其用途者。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随着夏、商、周及春秋青铜器工艺达到全盛期中国的饮食器具也得到进一步发展,饮食礼仪亦逐步完善。

春秋战国时期,南北两地各自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差异渐显,北方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鲁菜;南方,占有“鱼米之乡”的楚人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再与南夷特色相结合,形成了苏菜的雏形。

中国人的饮食生活随着农耕生产的不断发展,以谷物为主,辅之以果、肉、菜的饮食基调和格局已初步奠定,更为重要的是饮食礼仪也随之完善,这一时期随着美食日盛,旧有的食器有的已不适应当时的礼制的要求,或改制或隐退,与饮食文化相适应的新食器不断出现。

如三足鼎、鬲、簋、簠、方彝、觥、爵、盉、觚、觯等饮食器已完全消失,而那些造型生动,且有象征的器具一时大为兴盛。

中国餐具的趣史

中国餐具的趣史

中国餐具的趣史
中国餐具的趣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
和丰富文化的国家,餐具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的中国人使用的餐具主要包括碗、盘、筷子和勺子。

据考古
学家的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使用陶器作为餐具。

当时的碗和盘形状简单,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有时还带有一些简
单的图案。

到了商朝时期,餐具逐渐发展得更加精美。

商代的青铜器通常被
用作餐具,这些青铜器外形庄重,纹饰精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
制度和审美标准。

在商代的墓葬中常常能够找到各种餐具,包括青铜
鼎和青铜爵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餐具的制作材料也发生了改变。

在唐朝时期,
瓷器取代了青铜器成为主要的餐具材料。

唐代的瓷器制作工艺先进,
釉色鲜艳,纹饰繁复,成为中国餐具制作的代表。

到了宋朝,瓷器的制作更加精细,餐具的样式也更加多样化。


代的瓷器餐具普遍具有简洁、雅致的特点,成为后世所追求的经典之作。

明清时期,餐具的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

明朝的瓷器常常采用青花、五彩等装饰技法,造型华丽而精美。

清朝的瓷器则更注重造型的
雕刻和装饰的细腻。

如今,中国餐具的制作已经走入现代化的道路。

不仅有瓷器餐具,还有不同材质和风格的餐盘、餐具套装等。

中国餐具的设计和制作技
术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中国餐具的趣史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美食和餐饮文化的重视。

从古代的陶器到现代的精美瓷器,餐具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工具,更是文化、审美和技艺的结晶。

中国历代饮食风格是什么?从古代餐具变化,窥探中国饮食文化变迁

中国历代饮食风格是什么?从古代餐具变化,窥探中国饮食文化变迁

中国历代饮食风格是什么?从古代餐具变化,窥探中国饮食文化变迁从历代餐具变化,窥探古代饮食文化变迁,“钟鸣鼎食”只是一个小高峰“餐具”顾名思义就是日常用餐时的工具,虽然现在依然有很多民族习惯用手抓食,但如果没有盛装食物的各类器皿,想必也无法完成正常用餐流程。

可以说餐具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区分野蛮与文明的一个关键标志。

在遥远的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较低,而且人类文明尚处于萌芽阶段。

所以原始人一直都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在这种前提下用手抓食就较为普遍。

在当时社会餐具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据考古研究发现,“陶器”大约出现于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晚期洞穴内。

也就是说在长达二三百万年的原始公社时期,食物一直都处于无处安放的尴尬境地。

这其实也比较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因为原始人仅能依靠采集、狩猎、渔猎生存。

虽然他们也产生了储存食物的习惯,但基本上都是随意堆砌于山洞之中。

肚子饿了的时候可以直接吃野果或生食兽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没有餐具的时代,人们的饮食方式只能是现吃现拿,并且每次用餐之时都会用手抓取。

或许很多人认为这种用餐方式特别野蛮,而且经常吃生食对身体健康也有很大影响。

但如果就事论事去分析这种现象,可以发现在生产力极为低下,以及物质资源特别匮乏的时代。

能够找到可以果腹的食物,就应该感谢大自然的馈赠了。

相信大家只要沿着古代餐具发展的趋势,就会发现餐具诞生其实也符合自然规律。

当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陶器之后,虽然并没有改变以手抓食的饮食现象。

但是却为接下来的汤匙、筷子问世埋下了重要伏笔。

古代饮食文化载体“餐具”笔者认为古代饮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其实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演化历程。

但却可以非常肯定的说餐具诞生,绝对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仅,促进了古代饮食文化发展,同时也让人类从蒙昧向文明迈进了一大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古代餐具演变历史,在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与变化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以及生产技术逐渐提高,不仅颠覆了以往的饮食结构,同时也改变了古代人的饮食方式,从野蛮到文明有的时候只差一个餐具。

中国古代各朝餐桌礼仪的演化历程

中国古代各朝餐桌礼仪的演化历程

中国古代各朝餐桌礼仪的演化历程
中国古代各朝的餐桌礼仪演化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饮食主要是采集、狩猎为主,没有明确的餐桌礼仪,食物直接用手抓着吃。

2.夏朝:夏朝时期,开始出现餐桌礼仪,使用筷子、勺子等餐具。

在饮食方面,逐渐形成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文化。

3.商朝:商朝时期,饮食文化逐渐发展,食品加工、制作和烹饪技术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名贵的饮食食材和烹饪方法。

同时,餐桌礼仪也趋于正式。

4.周朝:周朝时期,王权制度开始形成,餐桌礼仪也更加规范化,许多礼仪制度和规定被写进《周礼》、《仪礼》等文献中。

5.秦汉:秦汉时期,饮食文化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如使用碗、盘等更多的餐具,饮食品种也更加繁多。

同时,餐桌上也出现了一些娱乐活动,如听琴、吟诗等。

6.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南北朝时期,饮食文化和烹调技巧达到了巅峰,形成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

7.唐宋元明清:唐宋时期,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更加繁荣,出现了许多名贵的饮食食材和烹饪方法,如烤鸭、鹿肉等。

元代时期,蒙古族的饮食文化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形成了一些新的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

明清时期则出现了更多的菜肴和餐点,如火锅、炸鸡、红烧肉等。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各朝的餐桌礼仪演化历程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
不断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价值观的变迁。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常见的古代青铜饮食器具
甗(yǎn )
甗,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 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lì(是锅) ,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就是笼屉 ,甑底部本身就是网眼),用来放置 食物,可通蒸汽。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食器具
这一时期,整个社会处于诸国纷争的时代。但是 随着铁质生产工具的出现,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 步的提高,反映在饮食器具方面,虽然质地上与 前代相比没有变化,但社会的需求量更加增多, 而且每一个诸候国的饮食器都有不同的特点。
中下阶层仍然使用陶器,贵族阶层却还是以青铜 器为大宗,漆木器的数量呈现增多的趋势。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常见的古代饮食器具

敦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 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 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 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 盖也能反过来使用。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七、宋辽夏金元时期的饮食器具
宋、辽、西夏、金、元的饮食器以金银器、陶瓷 器为大宗,在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接受中原文化、 西方文化的因素,体现了饮食器的多种文化内涵, 并在社会功能中有明显的反映。特别是元代的瓷 质饮食器在宋代陶瓷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钧 窑、磁州窑、霍窑、龙泉窑、德化窑等主要窑场 仍继续生产传统品种,景德镇窑在制胎原料 、 新品种开发、颜色釉烧成等方面都取得很 大成就,为明清陶瓷饮食器的全面兴盛 奠定了基础。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一、原始时期的饮食器具
最初饮食器具的雏形——用树枝夹食
开辟人类饮食的新纪元 ——陶器出现并大量使用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筷箸文化之筷子起源
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 食而发明筷子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器具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器具文化

在选择盛器种类及形态 时,一定要考虑菜肴及 筵宴的风格,所用的盛 器风格应体现协调美、
整体美,使菜肴及筵宴 风格与所选盛器具有一 致性。
欢迎指正
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 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 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 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 锅”的前身。
烹食炊具 ——甗
甗在器形上可分为联体甗及分体甗,分体 的甗由上面的甑和下面的鬲构成。
这是一种复合炊具,上部是甑下部是鬲或 釜,下部烧水煮汤,上部蒸干食。陶甗产 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有青铜甗, 秦汉之际有铁甗,东汉之后,甗基本消亡, 所以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关的语汇,东周之 前的甗无论是陶还是铜,多是上下连为一 体的,东周及秦汉则流行由两件单体器物 扣合而成的甗。
新石器时代中期发明了可移动的单体陶灶, 为商周秦汉各代所继承,并发展出了铜或 铁铸成的炉灶,较小的可移动灶称为灶或 镟,实际就是炉。
进入秦汉以后,绝大多数炊具必须与灶相 结合才能进行烹饪活动,灶因此成为烹饪 活动的中心。
烹食炊具——鼎
新石器时代的鼎均为圆形陶质,是当时主要的 炊具之一。商周时期盛行青铜鼎,有圆形三足, 也有方形四足。
烹食炊具 ——鬶
鬶,一种中国新石器时期炊、饮两用的陶制器具, 形制与鬲(lì)相似,所不同的是口部有槽型的 “流”,也称作“喙”,有三足。中国新石器时 期陶制炊事用具。将鬲的上半部加长并做并流, 一侧加上把手就成了鬶。
这是中国古代炊具中个性最为鲜明独特的一种, 只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 山文化,其他地域罕有发现,同鬲一样,鬶也是 利用空袋足盛装流质食物而烹煮的,但它因有可 以外泄的流和鋬而显得功能更齐全。
盛器的色彩、纹饰和菜品相协调
要点
饮食器皿都有特定的色彩、纹饰,这种协调, 既是一肴一碗与一碗一盘的和谐,又是一席 肴馔与一席餐具饮器之间的和谐。

餐具里的中国饮食文化

餐具里的中国饮食文化

Y Z W Y馔文苑饮餐具就是用餐时的器具,由于地理位置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各地区所使用的餐具也有不同。

通过餐具的使用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丰富多彩的中国饮食文化。

一、筷子文化筷子是最带有中国风格的餐具,古时候被叫做“箸”。

筷子的发展历史也很值得回味。

事实上,人类已经发现许多古时期的筷子标本,进一步清晰地看到筷子在饮食传统中的重要地位。

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所有的餐具相比,筷子显得更朴素更平常,但使用技艺却要求最高。

筷子主要依靠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作用,便可夹、可挑、可戳、可扒,很容易达到熟练自如。

除了汤类食物以外,筷子都可以作为夹取的用具,它的适用能力极高。

更重要是筷子方便制作,材料普通。

饮食观念反映在筷子上,分为正负两个形态。

一方面是从繁多精湛的技艺体现在筷子上面的图画与文字,反映了中国祝福与向往美好的心愿;另一方面是亚文化侧面,它是由各种各样的避讳造成的。

亚文化侧面的具体表现为:摆放筷子,应该有条理地放在客人的右手边;手拿着筷子的一端并与桌子的水平面互相垂直;注意不要将筷足朝向外面,也不能无秩序的一反一正;在家用餐时,如果是儿女犯了这样的错误,长辈会严厉批评。

如果是古时候的官宦家庭中的役佣这样做,会挨打的。

待客如此,会被认为不敬,甚至是晦气。

饭店的郑重用餐中,筷子则放置在筷枕上面,用餐时,筷子不接触餐桌面,只是将筷子的一端稍稍抬起,既干净又显得庄重。

千万不要将筷子插立在碗中,因为这样的做法很像供奉神灵的“倒头饭”。

筷子的数量与客人人数应该是相同的,这样才能显示对客人的尊重,相反被认为是不祥。

执筷子的规范位置在筷子的1/3的地方,这样使用起来灵活方便。

位置不能太低,因为会被看作是笨拙和缺乏修养的表现;也不能太高,那样给人清高孤傲的坏印象;同时也会被餐具里的中国饮食文化唐黎标/文6Y Z W Y饮馔文苑认为克父母亲人。

获取食物的时候一定要适量,筷子不能过度的张开,食物太多是馋嘴的表现,太少却有些显得造作;筷子不能在餐桌上伸得太长,也不能伸到自己的口中;也不可以在碗盘中胡乱翻挑,这是缺少家教的行为;进餐中,筷子也不应该与碗盘器具产生声音;进餐结束后,应该轻轻地放置吃饭前的位置,不可随意乱放。

中国古代餐具

中国古代餐具
中国古代餐具发展简史中国餐具的演变发展历史陶器青铜器漆器瓷器后瓷器时期河姆渡文化时期陶器为主龙山文化时期陶器骨器为主酒器
中国古代餐具 发展简史
实用文档
中国餐具的 演变发展历史
陶器—青铜器—漆器—瓷器—后瓷器时期
实用文档
壹 河姆渡文化时期 (陶器为主) 实用文档
主要食器:
比如陶钵和陶碗、陶鬲(táo lì) 。
漆器
碗,豆,盘,杯,壶,钫,羽觞, 匕,勺等。 。
实木用文胎档 漆彩餐具
肆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铜,金,银器为主) 实用文档
代表餐具有:
金盏,金匕,铜樽等。茶具开始兴起,人们 用碗,杯或酒器来饮茶。碗杯为金、锡或陶 瓷材料。
唐代金杯
实用文档
唐代银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伍 宋明时期
(陶瓷餐具发展繁荣)
实用文档
宋朝-明朝时期多为陶瓷餐具,最有名的是景德镇陶瓷。 茶具与酒具完全分开。宋代陶瓷分为官窑和民窑。元 明清三代出现青花瓷,五彩瓷,粉彩瓷,珐琅等彩瓷。
宋代形态各异的陶瓷碗
实用文档
明代彩瓷
陆 明清以后
实用文档
明代以后把箸改称筷子。 清代带来了满族的饮食特色,但最终被汉化,基本延
续明朝餐具。 清代末期,西方饮食进入中国,餐具也随之变化。
实用文档
20 世纪 80 年代后,随着中西方 的交流,刀叉为代表的西餐式餐 具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饮食生活 中。
陶碗
实用文档
陶鬲(táo lì)
贰 龙山文化时期
(陶器、骨器为主)
实用文档
酒器: 比如陶鬶。
食器:
餐匙(古称匕),以兽骨为材料。 。
陶鬶
实用文档

餐具发展史[终稿]

餐具发展史[终稿]

新石器时代的烹饪:炊具是陶制的鼎、甑、鬲、釜、罐和地灶、砖灶、石灶;燃料仍系柴草;还有粗制的钵、碗、盘、盆作为食具,烹调方法是火炙、石燔、汽蒸并重,较为粗放。

夏商周三代的烹饪:炊饮器皿革新,轻薄精巧的青铜食具登上了烹饪舞台。

我国现已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物有4000余件,其中多为炊餐具。

青铜食器的问世,不仅抻于传热,提高了烹饪工效和菜品质量,还显示礼仪,装饰筵席,展现出奴隶主贵族饮食文化的特殊气质。

春秋战国的烹饪: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铁质锅釜(古炊具,敛口圜底带二耳,置于灶上,上放蒸笼,用于蒸或煮)崭露头角。

它较之青铜炊具更为先进,为油烹法的问世准备了条件。

与此同时,动物性油脂(猪油、牛油、羊油、狗油、鸡油、鱼油等)和调味品,(主要是肉酱和米醋)也日风增多,花椒、生姜、桂皮、小蒜运用普遍,菜肴制法和味型也有新的变化,并且出现了简单的冷饮制品和蜜渍、油炸点心。

秦汉魏六朝时期炊饮器皿的鼎新:炊饮器皿的鼎新突出表现是,锅釜由厚重趋向轻薄。

战国以来,铁的开采和冶炼技术逐步推广,铁制工具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西汉实行盐铁专卖,说明盐与铁同国计民生关系密切。

铁比铜价贱,耐烧,传热快,更便函于制菜,因此,铁制锅釜此时推广开来,如可供煎炒的小釜,多种用途的"五熟釜",大口宽腹的铜,以及"造饭少倾即熟"的"诸葛亮锅"(类似后来的行军灶,相传是诸葛亮发明的),都系锅具中的新秀,深受好评。

与此同时,还广泛使用锋利轻巧的铁质刀具,改进了刀工刀法,使菜形日趋美观。

中国烹饪发展的第三阶段是隋唐五代宋金元:在餐具中,最主要的是风姿特异的瓷质餐具逐步取代了陶质、铜墙铁壁质和漆质餐具。

唐代。

有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瓷。

宋代,北方有定窑刻花印花白瓷,官窑纹片青釉细瓷。

钓窑黑釉白花斑瓷,海棠红瓷,以及独树一帜的汝窑瓷、耀州瓷磁州瓷;南方有越窑和龙泉窑刻花印花青瓷,景德镇窑影青瓷,哥窑水裂纹黑胎青瓷,以及吉州窑和建窑黑釉瓷。

中国炊具(厨具)的发展史

中国炊具(厨具)的发展史

中国炊具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炊具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新时期时代及以前的炊具,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汉到隋唐,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

新石器时代及以前的炊具:陶器。

大约一万年前,我国最早的容器——陶器的鼎就被人们作为锅使用。

古代的炊具比较多,这些炊具大多都是用陶制作的。

夏商周时期:青铜。

青铜轻薄精巧并且抻于传热,提高了烹饪的功效和菜品质量。

多数为贵族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

汉到隋唐:青铜斧,铁斧(类似砂锅)、陶瓷斧。

隋唐宋元时期:这一时期炊具有了很大进步,有六格大蒸笼;精致铜火锅,以及与吸纳带锅近似的金代双耳铁锅。

明清时期:瓷器逐渐成为最普遍的餐具。

也是这一时期食具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瓷器不仅实现了大量生产,而且远销海内外。

质量工艺也日趋精美。

近现代: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炊具也日趋多样化。

平底锅、煎锅、炒锅、高压锅、陶瓷锅、锗陶瓷电压力锅。

锗陶瓷电压力锅又名重汤锅:利用隔水蒸炖的原理,通过水蒸气加热锗内胆,锗内胆释放远红外线烹饪食物的方式,可以很好的保留食物的营养、味道,做到保留食材“本味”,深受追捧。

-可编辑修改-。

饮食器具:与饮食风俗相关的餐具与饮食文化

饮食器具:与饮食风俗相关的餐具与饮食文化

饮食器具:与饮食风俗相关的餐具与饮食文化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饮食文化的国家,饮食器具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特殊的场合,饮食器具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从筷子到碗碟,从茶杯到酒具,每一种饮食器具都与饮食风俗密切相关,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饮食习惯和文化特色。

1. 饮食器具的起源与发展1.1 饮食器具的原始形态人类最早的饮食器具是以简单的自然物品为主,如树叶、石块等。

这些原始的饮食器具反映了人类最早追求食物的方式与现代有很大的差异。

1.2 饮食器具的演变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饮食器具逐渐从简单的工具发展为多样性和精致化的产品。

人们开始关注物品的材质、造型和装饰等方面,以追求美感和提升用餐体验。

2. 饮食器具的种类与功能2.1 碗碟碗碟是日常饮食中最常见的器具之一,它用于盛放食物。

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不同形状和样式的碗碟。

例如,南方的碗大而宽,适合盛放米饭和汤;北方的碗小而深,适合盛放面食。

此外,碗碟还可以根据用途分为餐用碗碟和宜宾干碟、水果盘等。

2.2 筷子筷子是中国人最常用的餐具之一,它是一种用来夹取食物的工具。

筷子的形状和材质有很多种类,例如圆筷、方筷、竹筷、木筷等。

筷子的使用方法也因地域而异,南方人习惯使用两根筷子夹取食物,而北方人则多用一根筷子夹取食物。

2.3 茶具中国人有着悠久的饮茶习惯,茶具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不同种类的茶有不同的冲泡方式和器具要求,例如瓷壶适合冲泡绿茶,紫砂壶适合冲泡红茶。

2.4 酒具中国的饮食文化中也有着丰富的酒文化,酒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酒具包括酒壶、酒杯、酒盘等。

在不同的宴请场合,人们会使用不同的酒具,以展现主人的好客之情。

3. 饮食器具与地域风俗3.1 北方与南方饮食器具的差异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因地理和气候的差异,饮食文化有着不同的特点。

这种差异也反映在饮食器具上。

例如,北方人更喜欢使用大而深的碗,因为北方的冷天气需要更多的食物和汤,而南方人则喜欢使用较大而宽的碗,以适应米饭和菜肴的食用习惯。

餐具发展史

餐具发展史

新石器时代的烹饪:炊具是陶制的鼎、甑、鬲、釜、罐和地灶、砖灶、石灶;燃料仍系柴草;还有粗制的钵、碗、盘、盆作为食具,烹调方法是火炙、石燔、汽蒸并重,较为粗放。

夏商周三代的烹饪:炊饮器皿革新,轻薄精巧的青铜食具登上了烹饪舞台。

我国现已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物有4000余件,其中多为炊餐具。

青铜食器的问世,不仅抻于传热,提高了烹饪工效和菜品质量,还显示礼仪,装饰筵席,展现出奴隶主贵族饮食文化的特殊气质。

春秋战国的烹饪: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铁质锅釜(古炊具,敛口圜底带二耳,置于灶上,上放蒸笼,用于蒸或煮)崭露头角。

它较之青铜炊具更为先进,为油烹法的问世准备了条件。

与此同时,动物性油脂(猪油、牛油、羊油、狗油、鸡油、鱼油等)和调味品,(主要是肉酱和米醋)也日风增多,花椒、生姜、桂皮、小蒜运用普遍,菜肴制法和味型也有新的变化,并且出现了简单的冷饮制品和蜜渍、油炸点心。

秦汉魏六朝时期炊饮器皿的鼎新:炊饮器皿的鼎新突出表现是,锅釜由厚重趋向轻薄。

战国以来,铁的开采和冶炼技术逐步推广,铁制工具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西汉实行盐铁专卖,说明盐与铁同国计民生关系密切。

铁比铜价贱,耐烧,传热快,更便函于制菜,因此,铁制锅釜此时推广开来,如可供煎炒的小釜,多种用途的"五熟釜",大口宽腹的铜,以及"造饭少倾即熟"的"诸葛亮锅"(类似后来的行军灶,相传是诸葛亮发明的),都系锅具中的新秀,深受好评。

与此同时,还广泛使用锋利轻巧的铁质刀具,改进了刀工刀法,使菜形日趋美观。

中国烹饪发展的第三阶段是隋唐五代宋金元:在餐具中,最主要的是风姿特异的瓷质餐具逐步取代了陶质、铜墙铁壁质和漆质餐具。

唐代。

有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瓷。

宋代,北方有定窑刻花印花白瓷,官窑纹片青釉细瓷。

钓窑黑釉白花斑瓷,海棠红瓷,以及独树一帜的汝窑瓷、耀州瓷磁州瓷;南方有越窑和龙泉窑刻花印花青瓷,景德镇窑影青瓷,哥窑水裂纹黑胎青瓷,以及吉州窑和建窑黑釉瓷。

餐具的历史

餐具的历史

餐具的历史
餐具的历史
引言:餐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餐具的
形态、材质和使用方式都经历了变革。

本文将详细介绍餐具的历史,并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章节:原始时期的餐具、古代文明中的餐具、
中世纪的餐具、近代餐具的发展,以及现代餐具的多样性。

一、原始时期的餐具
1:使用自然物品:原始人类使用大块岩石或贝壳作为简单
的切割工具和食物容器。

2:动物骨头和角:随着狩猎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兽
骨或兽角做成刀、叉来加工和食用食物。

二、古代文明中的餐具
1:古埃及:古埃及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金、银、铜等金属
制作餐具,如刀、叉和勺子。

2:古希腊:古希腊人喜欢使用陶瓷制的餐具,如陶瓷制的
酒杯、碟子和餐盘等。

三、中世纪的餐具
1:君王和贵族餐具:中世纪的贵族餐具常使用银制品,如
银制的刀叉、勺子和盘子等。

2:普通人餐具:普通人则多使用木质或陶瓷的餐具,如木
制的酒杯、碗和陶瓷的碟子等。

四、近代餐具的发展
1: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餐具的生产开始
机械化,金属制餐具大量生产,普及到了更多的人群。

2:不锈钢时代:不锈钢的发明使餐具更加耐用,成为近代
最常见的餐具材料。

五、现代餐具的多样性
1:多材质选择:现代人对餐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不仅
有金属制餐具,还有陶瓷、玻璃、塑料等多种材质的餐具可供选择。

2:创意设计:现代餐具设计概念不再局限于实用,还注重
创意和艺术性,如有趣的造型、独特的纹理等。

结尾:
本文档涉及附件: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无法律名词及注释。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代餐具doc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代餐具doc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代餐具.doc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代餐具一、引言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餐具作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历代餐具进行梳理和探讨。

二、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兴起新石器时代是中国餐具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餐具主要以陶器为主。

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用手抓食,因此最早的餐具只是一些简单的石器或骨器。

随着制陶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制作各种形状的陶器,如碗、盘、杯、壶等,这些餐具不仅方便了进食,也使饮食文化得到了发展。

三、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盛行商周时期是中国餐具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餐具主要以青铜器为主。

随着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提高,人们开始制作各种精美的青铜器皿,如鼎、鬲、簋、豆等。

这些餐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也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此外,商周时期还出现了筷子这一重要的餐具,使人们的进食方式更加文明和卫生。

四、秦汉时期:漆器的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餐具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餐具主要以漆器为主。

由于漆器具有美观、耐用、轻便等特点,因此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餐具。

此外,秦汉时期还出现了瓷器这一重要的餐具材料,为后世餐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唐宋时期:瓷器的兴盛唐宋时期是中国餐具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餐具主要以瓷器为主。

随着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制作各种精美的瓷器餐具,如碗、盘、杯、壶等。

这些餐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也成为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此外,唐宋时期还出现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餐具,如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福建德化的白瓷等。

六、元明清时期:多种材料的综合应用元明清时期是中国餐具的多元化时期,这一时期的餐具综合应用了多种材料,如瓷器、铜器、银器、玉器等。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西方的玻璃器皿和刀叉等餐具也逐渐传入中国,使中国的餐具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此外,元明清时期的餐具还具有浓厚的宫廷气息和地方特色,如景泰蓝的瓷器、镂空银器等。

七、现代时期:餐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现代时期是中国餐具的创新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餐具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器具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器具文化
盛器的大小是决定菜肴数量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讲, 菜肴的体积应占盛器的80%-90%为宜, 菜肴、汤汁不应超过盛器的内边沿。
在宴席及自助餐中宜采用大盛器展现菜品的规格和气势, 而小盛器则体现精致和灵巧。
盛器质地与菜品相结合
盛器形态与菜品相一致
从造型上看, 盛器分为几何形和象形两大类。几何形一般为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和扇形。象形分为植物造型、动物造型、器物造型和人物造型。
美食与美器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烹饪对盛器的要求, 也是形成中国烹饪技术绚丽多彩的重要因素, 盛器的讲究是随着烹饪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日臻完善。这种食与器的完美统一, 使中国菜配以精美绝伦的民族盛器体现出雅致、完美和强烈的民族风格。
美器与美食的搭配
菜肴与器皿
有道是, 好马配好鞍。器皿, 菜肴盛装的物件。虽然不是菜肴本身, 却是菜肴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道菜摆上桌, 器皿是否得体使十分重要的。配得好, 菜肴增色, 客人开胃;配得不好, 菜肴失色, 客人扫兴。
在选择盛器种类及形态时, 一定要考虑菜肴及筵宴的风格, 所用的盛器风格应体现协调美、整体美, 使菜肴及筵宴风格与所选盛器具有一致性。
欢迎指正
中国古代炊具主要分为八种: 分别是灶、鼎、釜、鬲(lì)、甑(zèng)、甗(yǎn)、鬶(guī)、斝(jiǎ)
中国饮食器具
烹食炊具 ——灶
最原始的灶是在土地上挖成的土坑, 直接在土坑内或再于其上悬挂其他器具进行烹饪。这种灶坑在新石器时代广为流行, 并发展为后世的用土或砖垒砌成的不可移动的灶, 至今仍在广大农村普遍使用。新石器时代中期发明了可移动的单体陶灶, 为商周秦汉各代所继承, 并发展出了铜或铁铸成的炉灶, 较小的可移动灶称为灶或镟, 实际就是炉。进入秦汉以后, 绝大多数炊具必须与灶相结合才能进行烹饪活动, 灶因此成为烹饪活动的中心。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餐具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餐具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餐具的发展与演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久远,在国际上是非常富有盛名的礼仪之邦,而我国以农立国,民以食为天,那么在餐桌上的礼仪就更是非常讲究了,其中餐具的文化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餐具文化的发展喝演变你知道多少呢?店铺小编在本期中国饮食文化为你解析。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餐具的发展与演变中国以农立国,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开始懂得使用碗来进食,而中国人所使用的碗,以骨瓷为多,其中红色及蓝白米通花纹瓷碗更是家传户晓、你我皆可能拥有一只的传统款式。

日本人以前把碗称为球,可能与碗的外形像球一般呈圆形有关。

碗的口径,男性用的是10厘米,女性是9.5厘米,这些数字是以姆指及中指构成的圆环平均大小作标准,配合容易使用的程度及手形不同,故日本人会把男性和女性所用的碗,设计成不同大小。

筷子就如手指,一切挑、扒、拨、撕技能,一双筷子均能办到。

竹筷更是中国人一向喜欢使用的,这双黑色红点筷子,让你吃饭吃得更得心应手。

韩国人很喜欢使用不锈钢的筷子,这可能与其国家法律有关,皆因韩国一律严禁餐厅、食品生产工厂及百货公司等供应或使用一次性的即弃餐具,而韩国人一般使用的金属筷子皆为扁形,与中国的方头筷子略有不同。

古人称筷子为(箸),据说是因为以前中国南方的水上人家众多,他们对一切妨碍行船的字眼亦特别显得忌讳,因(箸)音同(住),水上人为免因一日三餐(箸)不离口,又怕船因此而停(住),便把住称为(快),而古代的筷子又多为竹或木制,故(筷子)因此而名。

现今的筷子种类五花八门,除竹筷及木筷,还有象牙筷、胶筷或以金属所做成的金筷、铜筷、银筷,要数中国当今最矜贵兼具历史价值的筷子,便是慈禧太后曾使用过的御箸——翡翠镶金箸、金镶汉玉箸。

现在不少外国人更为品尝中国菜而专门学习用筷子,可见这件具三千年历史、由人手概念伸延出来的餐具,在国际舞台所占的地位。

东方国家的人较常使用筷子进餐,中国人喜欢使用方头圆身的筷子,寓意天圆地方、天长地久;而日本筷子则是尖头方尾,使用时更轻巧灵活,亦方便刺食,日本人更会以(一咫半)作为筷子的长度标准,一咫是指姆指与食指张开时,两指之间的长度,恰巧这个长度正是人体身高的十分之一,计算起来,相当有趣,日本人亦因此把易用筷子的长度定为一咫半。

中西方餐具文化发展与演变

中西方餐具文化发展与演变

中西方餐具的文化发展作者: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关键词:餐具文化饮食文化餐具发展内容摘要:如今当人们坐在餐桌前享受眼前的美食时,很少有人会思考关于眼前的餐具。

实际上,餐具的历史文化是很有魅力的。

饮食习惯的变化发展,社会的流行趋势,各种文化的融合不仅影响餐具的外在形式,同时也会影响它的社会含义、文化内涵。

人类使用的餐具的发展依托饮食文化的发展,餐具的发明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饮食文化的必然要求。

正文一、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下的餐具文化1、筷子:我国的餐具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西方国家的餐具。

当然,在我国最具特点的当属筷子。

筷子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发明。

筷子的到来使得我们中国古代的人们告别了用手抓饭的历史。

这也促进了中国的饮食文化的发展。

在我国的历史上,筷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

筷子虽只有两个杆,小巧简洁,却有很多的功能:挑,夹,插,搅拌等等。

今天,在世界上,筷子也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餐具,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古代,筷子被称为“箸”。

当时我们的祖先很喜欢蒸熟或煮熟的食物,这使得他们很难在汤中用汤匙将菜取出,于是他们巧妙的发明了“箸”,从此,它便成了人们生活中主要的餐具筷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阶段:早在夏代(公元前16--21世纪)筷子的外形还在变化。

筷子成对出现是在商代(公元前16—11世纪)。

在晚商时代,商纣王的专制统治下,他要求他的手下用象牙做筷子,这是在早期的中国饮食文化史上我们所知道的最奢侈的筷子。

快字的发明应用了很多的科学理论,杠杆原理就是其中之一。

筷子已经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在使用筷子是不能用它敲碗,不能在使用的时候伸出你的食指,当然,吮吸筷子的顶部也是不礼貌的,不要把筷子插到食物当中,那样自然也是不礼貌的举动。

2、陶瓷餐具:中华民族是很具有创造性的民族,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现了陶器的烧制方法,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陶制器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较常使用的存储器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餐具的发展与演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久远,在国际上是非常富有盛名的礼仪之邦,而我国以农立国,民以食为天,那么在餐桌上的礼仪就更是非常讲究了,其中餐具的文化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餐具文化的发展喝演变你知道多少呢?留学在本期中国饮食文化为你解析。

中国以农立国,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开始懂得使用碗来进食,而中国人所使用的碗,以骨瓷为多,其中红色及蓝白米通花纹瓷碗更是家传户晓、你我皆可能拥有一只的传统款式。

日本人以前把碗称为球,可能与碗的外形像球一般呈圆形有关。

碗的口径,男性用的是10厘米,女性是厘米,这些数字是以姆指及中指构成的圆环平均大小作标准,配合容易使用的程度及手形不同,故日本人会把男性和女性所用的碗,设计成不同大小。

筷子就如手指,一切挑、扒、拨、撕技能,一双筷子均能办到。

竹筷更是中国人一向喜欢使用的,这双黑色红点筷子,让你吃饭吃得更得心应手。

韩国人很喜欢使用不锈钢的筷子,这可能与其国家法律有关,皆因韩国一律严禁餐厅、食品生产工厂及百货公司等供应或使用一次性的即弃餐具,而韩国人一般使用的金属筷子皆为扁形,与中国的方头筷子略有不同。

古人称筷子为(箸),据说是因为以前中国南方的水上人家众多,他们对一切妨碍行船的字眼亦特别显得忌讳,因(箸)音同(住),水上人为免因一日三餐(箸)不离口,又怕船因此而停(住),便把住称为(快),而古代的筷子又多为竹或木制,故(筷子)因此而名。

现今的筷子种类五花八门,除竹筷及木筷,还有象牙筷、胶筷或以金属所做成的金筷、铜筷、银筷,要数中国当今最矜贵兼具历史价值的筷子,便是慈禧太后曾使用过的御箸——翡翠镶金箸、金镶汉玉箸。

现在不少外国人更为品尝中国菜而专门学习用筷子,可见这件具三千年历史、由人手概念伸延出来的餐具,在国际舞台所占的地位。

东方国家的人较常使用筷子进餐,中国人喜欢使用方头圆身的筷子,寓意天圆地方、天长地久;而日本筷子则是尖头方尾,使用时更轻巧灵活,亦方便刺食,日本人更会以(一咫半)作为筷子的长度标准,一咫是指姆指与食指张开时,两指之间的长度,恰巧这个长度正是人体身高的十分之一,计算起来,相当有趣,日本人亦因此把易用筷子的长度定为一咫半。

推荐阅读:
面食不可少的道具——蒸笼,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中国的主食有哪些?大米、白面
中国饮食特性:南北饮食有什么不同?
中国饮食文化食不言寝不语出自哪里?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调料分为几大类?
常说“打酱油”,酱油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中国饮食文化拥有三千年历史的醋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中国饮食文化中餐上菜的顺序有什么讲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