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常见的混合物有:
1、含有多种成分的物质: 2、没有固定组成的物质(聚合物)淀粉、纤维素、
橡胶、聚乙烯、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 3、同素异形体混和: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4、同分异构体,但未指明具体结构的物质,
④ 颜色反应
注意 ①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
③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 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
3、化学反应的分类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跟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 的物质
综合练习 3.
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物质具有吸收微波合物
(B)烃
(C)无机物 (D)有机物
S HC
S CH
CC
HC S
CH S
答案: (D)
常见的纯净物有:
1、只含一种成份的物质 2、结晶水合物 3、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如冰和水混和 4、同位素的混合体,如水和重水
性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C60是一种含碳化合物 B、C60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 C、K3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在C60和K3C60中,碳元素分别以游离态 和化合态存在。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物质的组成
宏观角度 由元素组成
物
质
分子
微观角度 由微粒 原子 构成
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知识要点:一、物质的分类1.按组成分类2.按是否发生电离分类二、分散系相关概念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可以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叫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叫做浊液。
三、胶体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粒子胶体、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物理方法(机械法、溶解法)和化学方法(水解促进法、复分解反应法)。
4.胶体的性质:删除了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的部分,因为文章中没有具体比较的内容。
改写了部分句子,使其更加清晰易懂。
丁达尔效应是一种物理现象,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
当光照射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源,故可明显地看到由无数小光源形成的光亮“通路”。
XXX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
只有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时,才会出现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在胶体中,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运动,称为XXX运动。
电泳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胶体具有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同一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另外,胶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使其受重力的影响有较大减弱,两者都使其不易聚集,从而使胶体较稳定。
胶粒带电荷的原因是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具备吸附能力。
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
高中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课时4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考必备·清单】1.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2)理解几组概念名称含义原子、分子和离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③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单质和化合物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名师点拨]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和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
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简单分类法(1)树状分类法①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名师点拨]酸、碱、盐、氧化物的含义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分为强酸与弱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分为强碱与弱碱、可溶性碱与难溶性碱等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分为可溶性盐与难溶性盐,酸式盐、碱式盐与正盐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等②树状分类法在无机物分类中的应用(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名师点拨]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基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一物质分类与转化教案
物质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纯净物
单质
有机化合物 金属单质 Na 非金属单质 C
酸 HCl 碱 NaOH 盐 NaCl 氧化物 MgO
……
混合物
非均匀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等) 均匀混合物(溶液等)
练习1: 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钙(Ca) 氯气(Cl2) 氯化钙(CaCl2)溶液 硫酸(H2SO4) 钙(CaCO3)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Ca(OH)2]。
碳酸
练习2
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
A.碱性氧化物 氧化铝
Al2O3
B.酸性氧化物 干冰
CO
C.酸
硫酸
H2SO3
D.盐
纯碱
Na2CO3
D
2.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 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
Cl2 Br2 I2 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 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 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第一章 2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转化-2021届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件
注意:①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
生成。如 147N+10n→146C+11H
(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的特点:在原子核组成不变的情况下,发生了分子组成或原子、
离子等结合方式的质变。不属于这个范围的质变就不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变化
比较 特征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与转化
一. 物质的组成
物质组成
宏观组成:元素 微观组成:粒子
游离态
化合态 分子 原子 离子
单质 化合物
1. 化学是在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粒子是原子或离子。
2.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同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游离态是指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时的状态,化合态是指 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时的状态。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碱。例:SiO2、CuO
例:用树状分类法对HCl,CO2 ,CaO ,NaOH, Na2SO4 , CaCO3 , Ca(OH)2 ,H2SO4进行分类
化合物
酸
HCl H2SO4
碱
盐
NaOH Ca(OH)2
易错提醒: 1.普通玻璃、合金、天然矿物原料、高分子聚合物、熔化后的结 晶水合物、半导体元件材料、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不是纯净物。 石英材料、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 2.具有特殊化学性质的部分原子或原子团,不带电荷的称作基, 带电荷的称作根(或离子)。 3.酸式盐:酸中的部分氢被中和的产物。如NaHCO3等。 4.碱式盐:碱中的OH-部分被中和的产物。如Cu2(OH)2CO3等。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变化第1讲物质的分类(讲义)(原卷版)-2023年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课程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变化(讲义)第1讲物质的分类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1.元素组成物质宏观上,任何物质都是由组成的。
微观上,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和。
2.混合物和纯净物3.单质和化合物[思考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4.酸、碱、盐和氧化物[思考2]NaHSO4的水溶液显酸性,它是酸吗?[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选项化合物单质氧化物A 空气氮气氧化钠B 生石灰白磷水C 氯化氢铁臭氧D 烧碱氯化钾二氧化氮A.A B.B C.C D.D[练习2]下列物质:①H2O②NaCl③H2SO4④Ca(OH)2⑤Fe3O4⑥HNO3⑦AgNO3⑧Fe(OH)3用序号填写;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
1.元素组成物质的形式(1)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形成单质。
①单质: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单质。
②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如O2和O3。
(2)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练习3]研究人员在含有C70的溶液中混入癌细胞,再用可见光照射溶液,结果发现55%的癌细胞被杀灭。
下列有关C70的说法错误的是()A.C70和C60都属于碳单质 B.C70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C.C70和金刚石的性质完全相同 D.C70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分别为和。
(1)树状分类法混合物物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思考3]尝试用树状分类法对碱进行分类。
[练习4]尝试用树状分类法对酸进行分类。
[思考4]酸分子中含有几个氢原子就是几元酸吗?[总结]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层层分类的方法,每一层为一个分类标准,层与层之间的分类标准可能不同。
(2)交叉分类法从对物质进行分类。
Na2[练习5]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根据如图所提供的信息说明,该分类方法属于()A.树状分类法B.环状分类法析C.单一分类法D.交叉分类法[练习6]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于H 2SO 4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酸 ②氧化物 ③氢化物 ④强酸 ⑤含氧酸 ⑥一元酸 ⑦化合物 ⑧混合物. A .①④⑤⑥⑧ B .①②④⑤⑥⑦⑧ C .①③④⑤⑥⑦D .①④⑤⑦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 2、Mn 2O 7等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 2O 、Fe 2O 3等 两性氧化物:能与酸和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 2O 3 不成盐氧化物 :如CO 、NO 等 [练习7]下列物质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 .Na 2O 2B .MgOC .Al 2O 3D .CO 2[思考5]思考如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1)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 (2)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 (3)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 (4)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归纳总结]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 2O 7;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 2O 7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经典实用)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经典实用)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的重要内容,该专题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转化规律。
以下是该专题的经典实用内容: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1.按性质分类:可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
质等进行分类,如固体、液体、气体;酸、碱、盐等。
2.按组成分类:可以根据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分类,如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3.按来源分类:可以根据物质的来源进行分类,如天然物质和
人工合成物质等。
二、物质的转化规律:
1.物理变化: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发生形状、颜色、状态等方面的改变。
如溶解、汽化、凝固等。
2.化学变化: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新的物质,
即产生化学变化。
如燃烧、酸碱中和、金属与酸反应等。
三、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的种类
和数量关系。
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在右边,用箭头分隔。
2.化学方程式还可以表示反应的摩尔比例关系和反应的能量变化。
四、化学反应的计算:
1.摩尔与质量的转化: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通过已知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计算其他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2.气体体积与摩尔数的关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摩尔数成正比关系。
可以利用这一关系,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摩尔数或体积。
高中化学专题0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纠错笔记(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易错点1 混淆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1.分类思想是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纯净物:水玻璃、干冰、液氯、水银B.电解质:BaSO4、熔融NaCl、氢硫酸、石膏C.胶体:烟、淀粉溶液、稀豆浆、墨水D.酸性氧化物:NO2、SO3、SiO2、Mn2O7【错因分析】SiO2能与NaOH溶液等强碱溶液反应,因此SiO2属酸性氧化物。
SiO2能与HF溶液(唯一)反应,因此不能将其识别为两性氧化物。
本题易误选D项。
【试题解析】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A项错误;氢硫酸是硫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B项错误;烟、淀粉溶液、稀豆浆、墨水是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C项正确;NO2与NaOH反应生成NaNO2和NaNO3,有元素化合价变化,NO2不是酸性氧化物,D项错误。
答案选C。
【参考答案】C物质的分类内容涉及面广,但难度不大,多属于识记方面的内容。
掌握一些高频考点考查的物质的类别或特殊物质,对快速解题很有帮助。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与O3组成的气体时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组成的是固体混合物。
(2)同位素形成的单质混合在一起可以是纯净物,如H2和D2。
(3)强碱都是离子化合物,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
(4)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属于盐;溶于水显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NaCO3。
盐中一定有酸根离子,有酸根离子的不一定为盐,如H2SO4。
(5)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6)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7)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
1.我国古代文化蕴藏了很多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B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答案】A【解析】青蒿素的提取用的是萃取,属于物理方法,A 项错误;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 项正确;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Fe +Cu 2+=Fe 2++Cu ,属于置换反应,C 项正确;红色的硫化汞在空气中灼烧有Hg 生成,反应为HgS ══ΔHg +S 。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 (练习附解析)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考纲导向】1.了解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3.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组成,能够区分不同的分散系。
4.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及其应用。
5.熟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等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反应类型。
6.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等各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和规律。
【命题分析】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化学变化更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是历年高中的必考内容,属于热点问题,从命题内容上看,试题的难度不大。
预计2021年高中仍以考查学生对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识记、再现能力为主,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主要以物质组成、性质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重大科技成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胶体知识融合于试题之中,基本概念与其他部分化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将会有所加强。
核心考点一物质的组成及分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如金刚石、石墨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等。
(3)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aO、Fe2O3等。
(4)元素与物质的关系2.元素、物质与微粒间的关系3.物质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例如:(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例如:考法1 物质的分类【典例1】(2021·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月考)将物质进行分类,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解析】酸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是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一、物质的分类(1)从物质的组成分类:可以从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入手将物质进行分类。
纯净物混合物①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组成和结构②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③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2(3)从物质的状态分类: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和固态物质。
(4)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可将物资分为可溶、难溶。
另外,还可以从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来源等其他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二、物质的转化1.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反应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物理变化定义物质发生状态或外形的改变,而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水结成冰,蔗糖的溶解,酒精的挥发,金属通电,活性炭的吸附漂白等化学变化定义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热效应、变色、气体放出、沉淀生成等现象。
如:金属的腐蚀、物质的燃烧、食品的腐败变质、铵盐受热分解等类型按反应形式可分为: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按反应的本质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参与反应的离子可分为:离子反应、分子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可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1)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Mg+Cl2MgCl2(2)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CaO+CO2=CaCO3(3)酸+碱→盐+水 2HCl+Ba(OH)2=BaCl2+H2O(4)盐+盐→两种新盐 AgNO3+NaCl=AgCl↓+NaNO3一般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可溶,反应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进行。
(5)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 2Cu+O22CuO(6)碱性氧化物+水→碱 CaO+ H2O=Ca(OH)2一般生成的是可溶性的强碱,如CuO 、Fe 2O 3等不能与H 2O 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碱)。
2020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答案)
金属和非金属概念的含义;物理变化与化学考点1 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1.(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1)走近蛋糕店时,可闻到浓浓的奶香味,这表明( ) A .分子不可再分 B .分子可再分 C .分子是静止不动的D .分子在不停运动2.(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3)牛奶、豆腐等食物中富含钙,这里的“钙”应理解为( ) A .单质 B .元素 C .原子D .分子3.(2017·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7)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这里的“碘”应理解为()A.元素B.分子C.单质D.原子1.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1)不同点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③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作离子。
带正电荷的离子叫作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作阴离子。
(2)相同点都很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粒子间都有空隙,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性质各异。
(3)联系2.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的唯一标准。
3.原子团:由几个原子组成的原子集团。
[温馨提示](1)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原子可直接构成物质。
(2)同类的原子总称为元素,元素又组成物质。
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与分子、原子不同,它只论种类,不论个数,没有数量意义。
(2018·广东1月学业水平测试)在贝类和苹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锌,这里的“锌”应理解为() A.单质B.分子C.元素D.氧化物[解析]在贝类和苹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锌,这里的“锌”指的是元素,是化合状态。
[答案] C(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干冰可用于制作舞台烟雾,干冰的升华过程体现了() A.分子在不停运动B.分子不可再分C.分子是最小的微粒D.分子之间没有间隙[解析]干冰可用于制作舞台烟雾,是因为干冰的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向四周扩散,制作舞台烟雾,故A 选项正确。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专题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物质的组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构成元素。
-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可以是同种元素或不同元素的组合。
-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不能被化学手段分解为其他物质。
-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经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2.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由单一种类的物质组成,可以是元素或化合物。
-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类的物质混合而成,不同的组成可以形成不同的性质。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特征- 反应物:参与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在反应中生成的物质。
- 反应物质的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总质量的保持不变。
-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2. 反应类型及示例- 合成反应:两个或更多物质结合形成一种新物质。
例:2H2 + O2 → 2H2O-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新物质。
例:2H2O → 2H2 + O2- 取代反应:一种元素或离子取代另一种元素或离子的位置。
例:Cu + 2AgNO3 → Cu(NO3)2 + 2Ag-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也称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组合。
例:2Fe + 3O2 → 2Fe2O3三、离子反应1. 离子的概念-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
-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
2. 离子反应及示例- 氯离子的沉淀反应:Cl-与其他金属离子结合形成沉淀。
例: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碳酸盐的酸反应: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例:CaCO3 + 2HCl → CO2↑ + CaCl2 + H2O- 钠、钾离子的酸碱中和反应: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
例:NaOH + HCl → NaCl + H2O以上是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的专题,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化学反应的特征及类型,以及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示例。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练习高中全册化学试题
煌敦市安放阳光实验学校专题0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1、对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烧碱 ⑤液态氧 ⑥KClO 3 A .碱——①④ B .纯净物——③④⑤ C .盐——①⑥ D .混合物——②⑤【答案】C【解析】纯碱是碳酸钠,与KClO 3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A 错误;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液态氧是单质,属于纯净物,B 、D 错误,C 正确。
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混合物、碱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空气、硫酸铜、硫酸 B .硝酸、食盐水、火碱 C .氧化铁、小苏打、熟石灰 D .硫酸、空气、纯碱【答案】B【解析】A 项,三种物质分别为混合物、盐、酸;B 项,三种物质分别为酸、混合物、碱(火碱是NaOH),正确;C 项,三种物质分别为氧化物、盐、碱;D 项,三种物质分别为酸、混合物、盐(纯碱为Na 2CO 3)。
3、下列树状分类法正确的是( )A .纯净物⎩⎪⎨⎪⎧ 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B .物质⎩⎪⎨⎪⎧混合物纯净物⎩⎪⎨⎪⎧ 溶液化合物C .化合物⎩⎪⎪⎨⎪⎪⎧ 有机物无机物⎩⎪⎨⎪⎧ 酸⎩⎪⎨⎪⎧氧化物非氧化物碱盐D .纯净物⎩⎪⎨⎪⎧无机物⎩⎪⎨⎪⎧ 单质氧化物化合物有机物【答案】A【解析】B 项,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是正确的,但对纯净物的分类是错误的,因为溶液属于混合物;C 项,把化合物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是正确的,对无机物的分类也是正确的,但下一层对酸的分类显然是错误的;D 项,氧化物包含于化合物,二者不是并列关系。
4、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 3属于(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一元酸 ⑦化合物A .①②③④⑤⑥⑦B .①④⑥⑦C .①⑦D .①④⑤⑥【答案】B【解析】硝酸是重要的三大强酸之一,它是一元酸,具有强氧化性,易挥发,故①④⑥⑦均正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及其变化课件(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判断正误
(1)煤的“气化”“液化”“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2)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
(3)加热 I2,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
(4)加热 NH4Cl 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 )
(5)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
()
(6)用铂丝蘸取 NaCl 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微观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注意 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
判断正误
(1) NaCl晶体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化学键的改变( ) (2) 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 (3) Na2CO3·10H2O的风化是物理变化( )
D.M
g(O
H)2(s)H―C―la→qMgC
l2(a
q
电解 )――→M
g(s)
()
典例 物质的转化
下表各物质中,A、B、C、D、E 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其中 A 是单质,
B 常温下是气态氢化物,C、D 是氧化物,E 是 D 与水反应的产物。则各
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表中所示转化的是
⑩C5H10 ⑪含氧40%的氧化镁 ⑫花生油 ⑬福尔马林 ⑭密封保存的NO2气体 ⑮王水
A.①⑧⑨⑪ C.⑦⑩⑫⑬⑭
B.②③④⑤⑥⑮ D.①④⑧⑨⑪⑫
常见的混合物(找易错点)
气体混 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 合物 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和CH4)、高炉煤气、石油 气、裂解气
液体混 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 合物 林、浓硫酸、盐酸、汽油、植物油、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专题讲解+训练)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6.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7.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题组一理解概念,准确判断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5)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6)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8)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9)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10)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题组二高考试题概念判断汇编2.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2015·安徽理综,9D) (2)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2014·四川理综,2A) (3)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2014·四川理综,2B) (4)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2014·四川理综,2D) (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D) (6)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2013·四川理综,2A) (7)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2013·四川理综,2D) (8)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2013·天津理综,1D)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1)水煤气:CO、H2(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4)裂解气:以乙烯、丙烯、甲烷为主(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7)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O4和Ca(OH)2(8)肥皂: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9)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10)铝热剂:铝粉和高熔点的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11)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考点二认识物质性质理解物质变化1.认识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通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表现为金属性、非金属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溶液的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理解物质变化的“四个方面”(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
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
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
(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
3.识记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四化”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①蒸馏②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①显色反应②颜色反应③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①分解②电解③水解④裂解十四化①熔化①氧化②风化②汽化③液化④升华③钝化④催化⑤皂化⑥歧化⑦硝化⑧酯化⑨裂化⑩油脂的硬化注意①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CuSO4·5H2O的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
②物理变化: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渗析。
③爆炸有的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物理变化引起的。
4.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1)高考有关“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试题的选材热点总结①安全与健康——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食品添加剂;有关化学与健康方面的材料等。
②环境保护新进展——“雾霾”的产生、危害和治理;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废电池对饮用水和土壤的污染;绿色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导向作用等。
③新能源的使用——新型的燃料电池、高能绿色电池;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新进展。
④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
(2)绿色化学的特点研究对环境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化学试剂、化学制品和化学工艺。
它包括:①开发绿色反应,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100%;②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③选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④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⑤发展“绿色工艺”;⑥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
题组一化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类型一“传统文化”与物质变化1.(2017·郑州模拟)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答案C解析“水乳交融”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项正确;“落汤螃蟹着红袍”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说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B项正确;“滴水石穿”伴随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而“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C项错误;D项,包含了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化学变化。
2.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其中从化学角度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古文或谚语化学角度解释A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焰色反应B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分解反应C 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微观粒子不停运动D一场雷雨一场肥自然固氮答案B解析“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焰火在化学学科中涉及的是焰色反应,是指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描述的是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只是发生了分解反应,B项符合题意;不用风吹,麝香的香味就能闻到,从化学角度解释是分子在不停运动,C项不符合题意;“一场雷雨一场肥”是指下雨时,氮气在打雷闪电的情况下和氧气发生两步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雨水相遇生成硝酸,硝酸随雨水进入土壤并和土壤中的盐类生成硝酸盐,给土壤补充氮元素,这一过程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变成了化合态的氮,所以属于氮的固定,D项不符合题意。
类型二辨识传统化学工艺原理3.(2015·北京理综,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的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答案C解析A项,火药在适当条件下自身迅速燃烧生成大量气体,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B项,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C项,转轮排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D项,铁的冶炼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铁元素还原为铁单质的过程。
4.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积淀,在下列古代发明和工艺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孔明灯B.用树皮、棉、麻造纸C.烧制彩陶D.淘黄金答案D解析孔明灯是利用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将灯放入高空,无论燃料是什么,都发生了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
造纸的过程经过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
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机物逐渐被除去,无机氧化物之间进行反应生成硅酸盐类物质,生成物以晶粒的形式存在,其生长过程为形核和晶粒合并长大,C项不符合题意。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打捞起河里或湖里的淤泥后,用淘盘将淤泥洗去,可以得到金,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项符合题意。
传统文化中涉及的化学知识丰富多彩,从古代书籍文字中,找到有关化学信息,感受化学学科的久远与魅力,能够在阅读中考核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信息的提取与联系能力,也是合格高中毕业生应有的化学学科素养。
这样的命题方式,雅中带趣,是学科综合的典范。
题组二化学与STSE5.(2017·全国卷Ⅱ,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答案C解析A项,大多数糖类化合物符合通式C m(H2O)n,糖类最早被称为碳水化合物,正确;B项,维生素D主要功能是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正确;C项,蛋白质是C、H、O、N、S、P等元素组成的物质,错误;D项,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摄入过多对人体产生危害,正确。
6.(2017·全国卷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答案C解析A项,PM2.5是指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正确;B项,绿色化学就是要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正确;C项,煤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产物,加入的CaO可与SO2反应生成CaSO3,进一步被氧气氧化为CaSO4,从而减少SO2的排放量,减少酸雨的形成,但CaO与CO2反应生成的CaCO3在高温下又会分解为CaO,故不能吸收CO2,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错误;D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燃烧产物为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所以这两类燃料均是清洁燃料,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