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OSI七层模型
ISO七层模型
ISO网络七层模型ISO 七层模型OSI模型有7层结构,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
7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主要计算机生产厂家先后推出了各自的网络体系结构,但它们都属于专用的。
为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的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有必要建立一个国际范围的网络体系结构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于1981年正式推荐了一个网络系统结构----七层参考模型,叫做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
由于这个标准模型的建立,使得各种计算机网络向它靠拢, 大大推动了网络通信的发展。
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这7层及其功能。
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7 应用层6 表示层5 会话层4 传输层3 网络层2 数据链路层1 物理层其中高层,既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层,既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
(1)应用层: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
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
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
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2)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
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CII格式传输。
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
如果选择ASC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CII后发送数据。
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C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
示例:加密,ASCII等。
(3)会话层: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
osi模型有哪七层
第一层:物理层这一层负责在计算机之间传递数据位,它为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位流建立规则,这一层定义电缆如何连接到网卡上,以及需要用何种传送技术在电缆上发送数据;同时还定义了位同步及检查。
这一层表示了用户的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实际连接。
它实际上与任何协议都不相干,但它定义了数据链路层所使用的访问方法。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向下直接与物理传输介质相连接。
物理层协议是各种网络设备进行互连时必须遵守的低层协议。
设立物理层的目的是实现两个网络物理设备之间的二进制比特流的透明传输,对数据链路层屏蔽物理传输介质的特性,以便对高层协议有最大的透明性。
ISO对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做了如下定义:物理层为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实体之间的二进制比特传输的物理连接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
物理连接可以通过中继系统,允许进行全双工或半双工的二进制比特流的传输。
物理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比特,它可以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进行传输。
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看出,物理层主要特点是:1.物理层主要负责在物理连接上传输二进制比特流;2.物理层提供为建立、维护和释放物理连接所需要的机械、电气、功能与规程的特性。
"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这是OSI模型中极其重要的一层,它把从物理层来的原始数据打包成帧。
一个帧是放置数据的、逻辑的、结构化的包。
数据链路层负责帧在计算机之间的无差错传递。
数据链路层还支持工作站的网络接口卡所用的软件驱动程序。
桥接器的功能在这一层。
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它介于物理层与网络层之间。
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一条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对网络层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数据链路层必须执行链路管理、帧传输、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功能。
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以下基本的服务:1.数据链路建立、维护与释放的链路管理工作;2.数据链路层服务数据单元帧的传输;3.差错检测与控制;4.数据流量控制;5.在多点连接或多条数据链路连接的情况下,提供数据链路端口标识的识别,支持网络层实体建立网络连接;6.帧接收顺序控制" 第三层:网络层这一层定义网络操作系统通信用的协议,为信息确定地址,把逻辑地址和名字翻译成物理的地址。
简答题 描述osi七层参考模型,并简述每层的作用
简答题描述osi七层参考模型,并简述每层的作用OSI七层参考模型简介1. 概述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七层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通信协议体系结构,用于划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服务。
它将整个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七个层级,每个层级负责特定的功能,从而实现了网络协议的标准化和互操作性。
2. OSI七层参考模型详解物理层(Physical Layer)•负责传输比特流,即将数据转化为物理信号进行传输。
•主要涉及硬件设备,如网卡、网线等。
•提供链路的物理连接和传输介质。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通过物理介质传输帧,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将物理流转化为逻辑流,进行帧的封装与解封装。
•提供透明的传输、差错检测和纠正。
•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实现不同网络间的通信。
•采用网络地址进行寻址和路由选择。
•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和端到端的通信。
•提供数据的分段和重组,实现面向连接或无连接的通信。
•提供传输层协议,如TCP和UDP。
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建立、管理和维护会话(session)。
•提供可靠的会话控制和同步,实现数据的逻辑关系。
•处理会话层的认证和授权。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和转换。
•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确保数据安全。
•处理数据的表示,实现不同系统间的兼容性。
•最顶层的应用部分。
•提供服务和协议,为用户提供特定的网络应用。
•包括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等。
3. 总结OSI七层参考模型通过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将复杂的通信协议划分为可管理的部分,提高了网络协议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
每个层级承担特定的功能,各层相互协作,共同实现了数据的传输和应用。
了解和理解OSI七层参考模型对于网络工程师和系统管理员来说是基础而重要的知识,也是构建和维护稳定网络的关键。
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及对应协议(详解)
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及对应协议(详解)1.OSI七层模型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任务。
这些层次从底层到顶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即原始的0和1的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将物理层传输的数据流划分为数据帧,并在物理传输媒介上发送和接收数据帧。
-网络层:负责通过不同网络节点进行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通信连接,在传输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控制。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会话。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和解码、加密和解密,确保接收方能够正确理解发送方的数据。
-应用层:提供用户与网络的接口,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网络访问和通信。
2.TCP/IP模型TCP/IP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体系结构,目前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TCP/IP模型由四个层次构成,分别为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负责将数据帧从物理层传输到网络层,并对数据进行分割和重组。
-互联网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包括IP协议、ARP协议和ICMP协议等。
-传输层: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控制,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等。
-应用层:提供用户与网络的接口,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网络访问和通信,包括HTTP、FTP、SMTP等协议。
3.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的对应关系及协议:-OSI的物理层对应TCP/IP的网络接口层,协议包括以太网、Wi-Fi 等。
-OSI的数据链路层对应TCP/IP的网络接口层,协议包括以太网、Wi-Fi等。
-OSI的网络层对应TCP/IP的互联网层,协议包括IP、ARP、ICMP等。
ISOOSI七层模型的分层与作用
ISOOSI七层模型的分层与作⽤ISO/OSI的七层模型第七层:应⽤层为⽤户提供服务,给⽤户⼀个操作界⾯,如window的图形界⾯,Linux的命令⾏;第六层:表⽰层数据提供表⽰:把01⼆进制转换为图像数字等⽤户可以看懂的内容,反过来把⽤户的⿏标点击命令⾏执⾏的操作转换成⼆进制让计算机语⾔加密:数据加密压缩:数据压缩第五层:会话层确定是否需要进⾏⽹络传输会话,例如打开浏览器访问页⾯,发送邮件都是需要通过⽹络传输层的,如果仅仅是编辑本地⽂件⽂本,播放本地视频⾳乐等就不需要⾛⽹络传输。
第四层:传输层1、对报⽂进⾏分组(发送时)、组装(接受时)在进⾏⽹络传输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数据包的交换拆分组装的过程,应⽤层的数据发送到传输层的时候,因为数据包最⼤不能超过65535也就是2的16次⽅的字节⼤⼩,所以在进⾏传输的时候对数据进⾏分组拆分。
在对端接收的时候⼜按照⼀定的顺序给组装回去。
2、提供传输协议的选择:TCP(传输控制协议):可靠的,⾯向连接的传输协议,特性是可靠,准确,但是传输速度慢UDP(⽤户数据协议):不可靠的,⾯向⽆连接的传输协议,特性是传输速度快,但是不可靠,可能会丢数据3、端⼝封装4、差错校验:tcp协议 A给B发送数据包,因为建⽴了连接,进⾏差错校验的时候B发现错了,就告诉A重新发送;udp协议 A给B发送数据包,因为是⽆连接的,所以B会在发现错误的包之后丢弃;第三层:⽹络层1、IP地址编址确定数据包的源IP和⽬的IP2、路由选择静态路由:优点消耗⼩,效率⾼。
缺点配置繁琐动态路由:优点简单⽅便,缺点消耗⾼第⼆层:数据链路层MAC地址编址MAC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第⼀层:物理层数据实际传输电⽓特性定义。
osi模型的七个层次
osi模型的七个层次
osi模型的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简称OSI模型)是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定义于ISO/IEC 7498-1。
OSI模型简介
一、模型定义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英语: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缩写为OSI),简称为OSI模型(OSI model),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
定义于ISO/IEC 7498-1。
二、层次划分根据建议X.200,OSI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划
分为以下七层,标有1~7,第1层在底部。
这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物理层: 将数据转换为可通过物理介质传送的电子信号相当于邮局中的搬运工人。
2、数据链路层: 决定访问网络介质的方式。
3、网络层: 使用权数据路由经过大型网络相当于邮局中的排序工人。
4、传输层: 提供终端到终端的可靠连接相当于公司中跑邮局的送信职员。
5、会话层: 允许用户使用简单易记的名称建立连接相当于公司中收寄信、写信封与拆信封的秘书。
6、表示层: 协商数据交换格式相当公司中简报老板、替老板写信的助理。
7、应用层: 用户的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OSI七层模式简单通俗理解
OSI七层模式简单通俗理解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一种通信协议结构,用于描述和管理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过程。
它将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功能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都负责特定的功能。
以下是对每个层次的简单通俗理解: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数据块分割成“帧”,并添加错误校验等控制信息,以确保数据以有序、可靠的方式从一个网络节点传输到另一个网络节点。
类似于将字符串切割成小块并添加一些指示标记的行程。
3.网络层:网络层是整个网络的核心,负责路由选择和数据包交换。
它使用逻辑地址(IP地址)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并使用路由协议来检测并选择最佳路径。
4.传输层: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它通过控制数据包的传输和错误恢复来确保可靠传输。
类似于发送方告诉接收方如何组装和验证数据。
这通过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协议来实现。
5.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连接)的过程。
它提供了对通信进程之间的会话控制的抽象。
类似于在通信过程中建立和结束对话。
6.表示层:表示层负责对数据进行编码、解码和转换,以便在不同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之间进行交换。
它负责数据格式、加密/解密以及压缩/解压缩等操作。
类似于在两个国家之间交换邮件时需要将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并在邮件中添加对应的指示标记。
7.应用层:应用层是最高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
它提供了哪些应用可以使用网络来通信的接口。
它包括电子邮件、Web浏览器、文件传输协议(FTP)、域名系统(DNS)等应用程序。
总体来说,OSI七层模型提供了一种将通信过程分解为几个功能层次,并确保每个层次都有明确定义的职责的方式。
每个层次都可以独立设计和实现,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通过理解每个层次的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诊断网络中的问题,以及在设计和实现网络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ISO七层模型
ISO/OSI七层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比较及对应关系ISO/OSI七层模型分为如下七层:①物理层:将比特流送到物理介质上传送;②数据链路层:在链路上无差错一帧一帧传送信息;③网络层:分组传输和路由选择;④运输层:从端到端经网络透明地传输报文;⑤会话层:会话的管理和数据传输同步;⑥表示层:数据格式的转换;⑦应用层:与用户应用程序的接口。
TCP/IP参考模型分为如下四个层次:①应用层:与OSI的应用层相对应;②传输层:与OSI的传输层相对应;③互联层:与OSI的网络层相对应;④主机-网络层:与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相对应。
iso七层协议及其作用第7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
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
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
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
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第1层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
上三层总称应用层,用来控制软件方面。
下四层总称数据流层,用来管理硬件。
数据在发至数据流层的时候将被拆分。
在传输层的数据叫段网络层叫包数据链路层叫帧物理层叫比特流这样的叫法叫PDU (协议数据单元)OSI中每一层都有每一层的作用。
比如网络层就要管理本机的IP的目的地的IP。
数据链路层就要管理MAC地址(介质访问控制)等等,所以在每层拆分数据后要进行封装,以完成接受方与本机相互联系通信的作用。
如以此规定。
OSI模型用途相当广泛。
比如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等很多网络设备的设计都是参照OSI模型设计的。
OSI、ISO七层参考模型介绍
OSI/ISO七层参考模型介绍物理层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
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物理层是OSI/ISO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
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媒体和互连设备物理层的媒体包括架空明线、平衡电缆、光纤、无线信道等。
通信用的互连设备指DTE 和DCE间的互连设备。
DTE既数据终端设备,又称物理设备,如计算机、终端等都包括在内。
而DCE则是数据通信设备或电路连接设备,如调制解调器等。
数据传输通常是经过DTE──DCE,再经过DCE──DTE的路径。
互连设备指将DTE、DCE连接起来的装置,如各种插头、插座。
LAN中的各种粗、细同轴电缆、T型接、插头,接收器,发送器,中继器等都属物理层的媒体和连接器。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止物理连接.所谓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通路。
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一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通过,二是要提供足够的带宽(带宽是指每秒钟内能通过的比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
传输数据的方式能满足点到点,一点到多点,串行或并行,半双工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的需要。
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
物理层的一些重要标准物理层的一些标准和协议早在OSI/TC97/C16 分技术委员会成立之前就已制定并在应用了,OSI也制定了一些标准并采用了一些已有的成果。
OSI参考模型七层结构及各层的作用
OSI参考模型七层结构及各层的作用OSI参考模型是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的缩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 1977 年提出的一种网络通信架构。
它将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层次的作用: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网络通信的最底层,负责控制电子信号(比特流)在物理媒介中的传输。
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传输与接收、提供硬件接口、传输媒介的选择及物理拓扑的建立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负责将传输介质上的比特流组织成数据块(帧),并提供数据块的可靠传输,以及错误检测和纠正。
其主要功能包括:帧的封装和解封装、数据的流控制、错误检测和纠正等。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是负责在网络上进行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选择。
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包的传输、路由选择、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是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其主要功能包括:建立、管理和终止端到端的连接、数据的分段和重组、数据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负责建立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会话,并提供数据注销和恢复、数据加密和解密等功能。
其主要功能包括:会话的建立、管理和终止、数据的同步和校验、数据的加密和解密等。
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压缩和加密,以及提供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格式化和转换、数据的压缩和加密、数据的校验和恢复等。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最上层的层次,与用户直接交互,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和资源。
ISO的OSI七层模型
OS I七层模型OS 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是一个逻辑上的左义,一个规范,它把网络协议从逻辑上分为了7层。
每一层都有相关、相对应的物理设备, 比如常规的路由器是三层交换设备,常规的交换机是二层交换设备。
0SI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汁方法,建立七层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异种网络互连时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 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
模型优点建立七层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异种网络互连时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
[1]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服务说明某一层为上一层提供一些什么功能,接口说明上一层如何使用下层的服务,而协议涉及如何实现本层的服务:这样各层之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互连网络中各实体采用什么样的协议是没有限制的,只要向上提供相同的服务并且不改变相邻层的接口就可以了。
网络七层的划分也是为了使网络的不同功能模块(不同层次)分担起不同的职责,从而带来如下好处:•减轻问题的复杂程度,一旦网络发生故障,可迅速左位故障所处层次,便于査找和纠错:•在各层分别定义标准接口,使具备相同对等层的不同网络设备能实现互操作,各层之间则相对独立,一种高层协议可放在多种低层协议上运行:•能有效刺激网络技术革新,因为每次更新都可以在小范国内进行,不需对整个网络动大手术;•便于研究和教学。
模型中数据传输图示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0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或第一层。
[2]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
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
在你的PC上插入网络接口卡,你就建立了计算机连网的基础。
换言之,你提供了一个物理层。
尽管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左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据出错率。
OSI 七层的模型介绍
OSI 七层的模型介绍1.物理层OSI 模型的最低层或第一层,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
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
在你的PC 上插入网络接口卡,你就建立了计算机联网了的基础。
物理层设备:双绞线2.数据链路层OSI模型的第二层,他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网络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递。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查询、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数据链路层设备:交换机3.网络层OSI模型的第三层,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网络层的网络连接设备:路由器4.传输层OSI模型中的最重要的一层,传输协议同时进行流量控制或是基于接收方可能接收数据的快慢程度规定适当的发送速率。
工作在传输层的一种服务是TCP/IP协议套中的TCP(传输控制协议)。
5.会话层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持通信。
会话层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连接,保持会话过程通信连接的畅通,同步两个节点之间的对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通信中断时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
6.表示层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在表示层数据将按照网络能理解的方案进行格式化;这种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网络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表示层管理数据的解密与加密,如系统口令的处理。
7.应用层负责对软件提供接口以使程序能使用网络服务。
ISO_OSI七层协议各层作用以及各层数据封装的单位
测试丢包率采用方式,说的通俗一点儿,就是你发送到目标机几个数据包,目标机需要传回几个相应的数据包,这样,就能检查网络传输中数据包的传递稳定性。
ISO/OSI七层协议各层作用以及各层数据封装的单位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 国际标准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OSI模型。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第5层是会话层
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 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第6层是表示层
这一层主要解决拥护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 它将欲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层负责。
ISO把网络按照不同的功能和应用划分开了所谓的OSI七层模型,其中的数据传输由最下面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来负责。
其中各层根据对数据封装的单位不同,在物理层中封装为数据“位”,在数据链路层封装为数据“帧”,在网络层中封装为数据“包”,在传输层中封装为数据段。
接下来再看一下网络层中的定义及功能。网络层关系到子网的运行控制,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确定分组从源端到目的端如何选择路由。路由既可以选用网络中固定的静态路由表,几乎保持不变。会话开始时,还可以根据当前网络的负载情况,高度灵活地为每一个分组决定路由。网络层提供数据的物理路由,决定计算机之间的路径。网络层处理所有路由问题,以使较高层不必关心路由问题。网络层检查网络拓扑以决定传输报文的最佳路由,同时指出转发系统。只有网络层才真正把信源传输至信宿,并管理通过此系统传输给另外计算机的其他数据块。
osi七层模型定义
osi七层模型定义OSI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网络通信协议参考模型,全称为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它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过程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一层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通过这种分层的方式,可以使不同的设备和系统之间进行有效地通信。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OSI七层模型的具体内容和每个层次的任务。
第一层是物理层(Physical Layer),负责传输比特流,主要关注数据的物理传输介质、接口标准、电压和时序控制等问题。
第二层是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它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转化为有意义的数据帧,并通过数据帧的检错、纠错、流控等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比如以太网的MAC地址就是在此层定义的。
第三层是网络层(Network Layer),这是整个网络的核心层,它负责将数据分组(Packet)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通过路由选择、分组交换等技术实现了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的最优路径选择。
接下来是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它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End-to-End)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主要通过传输协议(如TCP、UDP)实现数据分段、重组、流控等功能。
第五层是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Session)连接,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数据交换环境。
第六层是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主要解决不同系统之间数据格式、数据加密、数据压缩、数据转换等问题,使得不同系统之间能够互相理解和交互。
最后一层是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这是最靠近用户的一层,它负责处理用户的请求,提供应用服务,比如HTTP、SMTP等。
通过OSI七层模型的分层设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原理,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也能更加方便地进行网络故障排除和优化。
ISO七层模型的定义及功能
ISO七层模型的定义及功能ISO七层模型(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种通信协议参考模型,也被称为ISO/OSI模型。
ISO七层模型将计算机网络通信分成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功能和责任,这样可以将网络通信过程分解为更小的、更可管理的组件。
以下是ISO七层模型各层的定义及功能: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ISO模型的最底层,负责管理实际传输媒介和数据传输的物理连接。
它规定了数据的传输速率、电压标准、数据接口等细节。
物理层的功能包括将比特流转化为电流、光脉冲或者其他物理形式以进行传输,以及处理物理链接中的干扰和噪声。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建立在物理层之上,负责将数据划分为更小的数据帧,并在通信实体之间建立可靠的传输。
数据链路层还负责流量控制和差错检测。
该层将已经收到的数据帧重新整理和重组,并通过使用差错检测和纠正技术来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负责为数据包选择合适的路径以实现数据传输,即路由选择。
该层根据源和目标地址来决定数据流向,并为数据包分配逻辑地址。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路由和转发数据包,并通过在数据包中包含路由信息来确保数据包的正确传递。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负责向应用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
它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段、传输和重新组装来实现数据的传输控制。
传输层还负责错误检测和恢复,以及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同时提供会话层面的安全验证。
该层的功能包括建立和维护通信中的会话和会话的同步。
会话层通过为会话添加时序控制和同步信号来确保通讯的顺利进行。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主要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
形象理解osi模型
形象理解osi模型OSI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model),即开放系统互联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基于开放系统互连的概念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模型。
该模型分为七层,每一层都有其独特的功能,整体上构成了网络通信的基础。
下面我将用中文介绍OSI模型的每一层,以及其在网络通信中的用途,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是OSI模型的第一层,负责传输比特流。
它定义了如何通过物理介质(如电缆、光纤)传输数据。
该层处理物理连接、电压和时序等问题。
它的功能类似于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确保比特能够在网络中有效地传输。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OSI模型的第二层,主要负责点到点的数据传输。
它将物理层提供的数据流组织成帧,并定义了如何访问传输介质,以及如何检测和纠正传输错误。
数据链路层还负责数据的传输确认和流量控制。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是OSI模型的第三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节点发送到目标节点。
它使用IP地址来识别不同的计算机,并通过路由选择算法来确定数据包的最佳传输路径。
网际协议(IP)是网络层的核心协议,用于实现跨网络的通信。
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是OSI模型的第四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
传输层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来实现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传输。
它处理数据的分段、排序和重组,同时提供流量控制和错误恢复等功能。
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是OSI模型的第五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或连接)。
它提供了会话控制和同步功能,确保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顺利进行。
会话层还控制了数据交换的方式,如半双工或全双工。
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是OSI模型的第六层,主要负责数据的格式表示和转换。
它处理数据的加密、压缩和解压缩,以及数据的编码和解码。
表示层确保应用程序能够正确地解释接收到的数据。
第七层:应用层应用层是OSI模型的最高层,提供了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接口。
通俗讲解OSI七层模型
通俗讲解OSI七层模型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于 1983 年正式提出了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通称 ISO/OSI)。
将整个⽹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 7 个层次OSI参考模型将整个⽹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 7 个层次,这些层就像我们吃的洋葱、卷⼼菜的⼀样:每⼀层都将其下⾯的层遮起来。
下⼀层次的细节被隐藏起来。
如果你将洋葱⽪剥开往⾥看,你⼀定会流下许多眼泪,OSI模型也是如此,越往下看越难理解,只要你不怕流泪、⿇烦,不放弃你就会成功。
物理层:⽹卡,⽹线,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数据链路层:⽹桥,交换机⽹络层:路由器⽹关⼯作在第四层传输层及其以上集线器是物理层设备,采⽤⼴播的形式来传输信息。
交换机就是⽤来进⾏报⽂交换的机器。
多为链路层设备(⼆层交换机),能够进⾏地址学习,采⽤存储转发的形式来交换报⽂.。
路由器的⼀个作⽤是连通不同的⽹络,另⼀个作⽤是选择信息传送的线路。
选择通畅快捷的近路,能⼤⼤提⾼通信速度,减轻⽹络系统通信负荷,节约⽹络系统资源,提⾼⽹络系统畅通率。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交换机拥有⼀条很⾼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
交换机的所有的端⼝都挂接在这条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的MAC(⽹卡的硬件地址)的NIC(⽹卡)挂接在哪个端⼝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的端⼝,⽬的MAC若不存在则⼴播到所有的端⼝,接收端⼝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内部MAC地址表中。
使⽤交换机也可以把⽹络“分段”,通过对照MAC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络流量通过交换机。
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隔离⼴播风暴,减少误包和错包的出现,避免共享冲突。
交换机在同⼀时刻可进⾏多个端⼝对之间的数据传输。
每⼀端⼝都可视为独⽴的⽹段,连接在其上的⽹络设备独⾃享有全部的带宽,⽆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
当节点A向节点D发送数据时,节点B可同时向节点C发送数据,⽽且这两个传输都享有⽹络的全部带宽,都有着⾃⼰的虚拟连接。
osi体系结构的基本模型
osi体系结构的基本模型OSI(开放系统互联)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网络架构模型。
OSI体系结构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任务,从而使得网络的设计和实现更加模块化和可扩展。
本文将介绍OSI体系结构的基本模型及其各层次的功能。
OSI体系结构的基本模型由七个层次组成,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下面将对每个层次的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1. 物理层:物理层是OSI体系结构中最底层的层次,它负责定义传输数据所需的物理介质和传输方式,包括电压、电流、物理接口等。
物理层的功能主要涉及信号传输、数据编码和时钟同步等。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它负责在物理层提供的传输介质上建立数据链路连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包括帧的封装与解封装、差错检测与纠正、流量控制和访问控制等。
3. 网络层:网络层是OSI体系结构中的第三层,它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路由选择。
网络层主要实现数据包的分组和转发,并通过路由算法选择合适的路径将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
4. 传输层:传输层位于网络层之上,它主要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传输层的功能包括数据分段与重组、流量控制、差错检测与纠正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证等。
5. 会话层:会话层是在传输层和表示层之间的一个抽象层,主要负责管理和协调通信会话。
会话层的功能包括会话的建立、维护和终止,以及数据的分割和重组等。
6. 表示层:表示层位于会话层和应用层之间,它负责对数据进行格式化和转换,以便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可以相互理解和交换数据。
表示层的功能包括数据的加密与解密、数据的压缩与解压缩以及数据的编码与解码等。
7. 应用层:应用层是OSI体系结构中最高层的层次,它提供了各种应用程序所需的网络服务和接口。
应用层的功能包括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
简述ois七层模型
简述ois七层模型OSI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常用的一种网络架构模型,用来描述网络通信中不同层次的协议和功能。
该模型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并因此得名。
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下这个模型的七层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是整个七层模型的最底层,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即0和1的二进制数据。
它定义了物理设备的接口、电压和电缆规范等,确保数据能够在传输媒介上可靠传输。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物理层之上建立数据链路,通过帧封装把比特流转化为数据帧。
它还负责物理地址的分配和错误检测、纠正等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是整个网络通信的核心层,主要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转发。
它通过IP地址来标识和寻址不同的网络设备,并通过路由算法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它使用端口号来标识不同的应用程序,并通过传输协议(如TCP和UDP)实现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不同设备之间的会话连接。
它提供会话控制和同步功能,并支持数据的分段和重组,以便应用层能够进行有效的数据交换。
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等功能。
它处理数据的语法和语义,使得不同设备之间能够正确解释和处理数据。
第七层:应用层应用层是七层模型的最高层,主要负责用户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它提供了各种网络服务和协议,如HTTP、FTP、SMTP等,使得用户能够进行各种网络应用,如浏览网页、发送邮件等。
总结:通过以上简要介绍,可以看出OSI七层模型是一种非常完备和清晰的网络架构模型。
每一层都有明确的功能和责任,并且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实现了网络通信的各个方面。
这种分层结构的设计使得不同层次的协议和功能可以独立发展和演化,同时也使得网络的设计、管理和维护更加简单和灵活。
因此,了解和理解OSI七层模型对于网络工程师和网络管理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网络通信中的各种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O/OSI七层模型一、物理层二、数据链路层三、网络层四、传输层五、会话层六、表示层
七、应用层第4~7层称为高层功能(HLF):通信处理功能——终端具备的功能
第1~3层称为低层功能(LLF):通信传送功能——网络和终端具备的功能
物理层:
开放系统中利用物理媒体实现物理连接的功能描述和执行连接的规程
物理层协议规定的四个特性
机械特性:形状、尺寸、引脚数量与排列情况等
电气特性:信号电平、阻抗、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
功能特性:物理接口上各条信号线的功能分配和确切定义,比如数据线、控制线、定时线等
规程特性:操作过程,比如信号线的工作规则、时序。
物理层协议:
连接两个物理设备,为链路层提供透明位流传输所必须遵循的规则,或者称物理接口
数据终端设备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
数据电路端设备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主要完成
物理连接和传送通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等操作
提供透明的位流传送
监督传送通路的工作情况,出现故障,立即通知DTE和DCE
物理层典型协议有EIA RS-232-C和EIA RS-449
数据链路层:
功能:
数据链路的建立和拆除:同步、站址确认、收发关系的确定、最终一次传输等
信息传输:信息格式、数量、顺序编号、接收认可,信息流量调节等
传输差错控制:防止信号丢失、重复和失序的方法
异常情况处理。
数据链路层解决的主要问题:成帧、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数据链路层的典型协议是OSI标准协议集中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协议。
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在IEEE802局域网标准中被分为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与逻辑链路)子层。
LLC控制(.
网络层:
主机与通信网络的接口:
以链路层提供的无差错传输为基础,向高层(传输层)提供两个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服务。
路由选择:静态路由选择算法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流量控制:①吞吐量:信道在单位时间内成功传输的总信息量,单位为bps②拥塞③死锁
网络层的典型协议是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Consulatave Committee 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的X.25,它适用于分组交换。
传输层:
主要功能:在网络层的基础上,完成端到端的差错纠正和流量控制,并实现两个终端系统间传送的分组无丢失、无重复、无差错、分组顺序正确。
向用户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服务。
传输协议类型
协议类面向网络类协议名
提供进程通信,具有分段组装功能简单基本错误恢复类基础上,增加基本差错恢复功能类基础上增加网络复用功能和相应的流量控制多路复用能,但没有对网络连接故障的恢复功能
出错恢复和多路复用兼的功3具有差错检测、差错恢复以及多路复用功能。
出错检测和恢复类4C
会话层:
令牌管理:
①持有令牌的会话服务用户才可发送数据,另一方只能接收数据
②当数据发送完成之后,就将数据令牌转让给对方,由对方进行数据发送
会话同步:
允许会话用户在传送的数据中设置同步点,当出现故障时,整个会话活动不需全部重复,仅需重传故障发生前最后一个同步点以后的数据
表示层:
①数据转换②数据加密③数据压缩:抽象语法、局部语法、词法转换、传送语法、表示上下文
应用层:
应用实体:一个用户元素、一组应用服务元素
OSI应用层协议标准:
①报文处理系统MHS(Message Handling System);
②文件传送、存取和管理FTAM(File Transfer,Access and Management);
);(Virtual Terminal Protocol③虚拟终端协议VTP Remote Database Access);远程数据库访问RDA(④);DS(Directory Service⑤目录服务);(事务处理TPTransaction Processing⑥)Job Transfer and Manipulation (JTM作业传送与操纵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