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个税最常见最大变化:计算案例(完整版)
个人所得税累计预扣法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案例讲解
![个人所得税累计预扣法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案例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266d43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9.png)
个人所得税累计预扣法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案例讲解个税案例:2022年,员工一每月的工资单如下,员工一的个税由A公司预扣预缴,按月进行累计预扣。
月度工资: 40,000月度三险一金(个人部分):4,800月度子女教育费及赡养老人支出扣除:3,000解析如下:1月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40000–5000-4800-3000=27200元2月:40000×2–5000×2-4800×2-3000×2=27200×2=54400元月份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月份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月27200 3% 7月27200×7=190400 20%2月27200×2=54400 10% 8月27200×8=217600 20%3月27200×3=81600 10% 9月27200×9=244800 20%4月27200×4=108800 10% 10月27200×10=272000 20%5月27200×5=136000 10% 11月27200×11=299200 20%6月27200×6=163200 20% 12月27200×12=326400 25%(0,36000] ~3% (36000,144000] ~10% (144000,300000] ~20% (300000,420000] ~25%上述计算结果表明,由于2月份累计54400元适用10%税率,6月份累计163200元适用20%税率,12月份累计326400元适用25%税率。
——预扣预缴税额每月并不均衡,会逐渐有所增高。
具体计算表格如下:月年度累计工资所得累计基本扣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当期应纳税额累计扣缴税额本期扣缴税额1 40,000 -5,000 -4,800 -3,000 27,200 3% 0 816 0 8162 80,000 -10,000 -9,600 -6,000 54,400 10% 2,520 2,920 816 2,1043 120,000 -15,000 -14,400 -9,000 81,600 10% 2,520 5,640 2,920 2,7204 160,000 -20,000 -19,200 -12,000 108,800 10% 2,520 8,360 5,640 2,7205 200,000 -25,000 -24,000 -15,000 136,000 10% 2,520 11,080 8,360 2,7206 240,000 -30,000 -28,800 -18,000 163,200 20% 16,920 15,720 11,080 4,6407 280,000 -35,000 -33,600 -21,000 190,400 20% 16,920 21,160 15,720 5,4408 320,000 -40,000 -38,400 -24,000 217,600 20% 16,920 26,600 21,160 5,4409 360,000 -45,000 -43,200 -27,000 244,800 20% 16,920 32,040 26,600 5,44010 400,000 -50,000 -48,000 -30,000 272,000 20% 16,920 37,480 32,040 5,44011 440,000 -55,000 -52,800 -33,000 299,200 20% 16,920 42,920 37,480 5,44012 480,000 -60,000 -57,600 -36,000 326,400 25% 31,920 49,680 42,920 6,760。
新个税综合所得计算缴纳很复杂吗?慢慢看完这个案例你就明白了
![新个税综合所得计算缴纳很复杂吗?慢慢看完这个案例你就明白了](https://img.taocdn.com/s3/m/f6a2115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5.png)
新个税综合所得计算缴纳很复杂吗?慢慢看完这个案例你就明白了东方毅 2018-12-30 16:39:16某制造企业车间主任老王,假设2019年老王的综合所得情况如下:每月工资30000元,每月“三险一金”5500元,每月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两项专项附加扣除为2000元,由本人扣除。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金额每月为1000元。
当年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大病医疗费为95000元,由本人扣除。
3月份取得劳务报酬收入3000元,4月份取得劳务报酬收入40000元。
5月份取得一笔稿酬收入5000元。
10月份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7000元。
无其他收入、支出及优惠情况。
一、请计算老王的综合所得个税。
二、如果老王该年5月份取得年终奖120000元,请区分两种情况(计入综合所得和不计入综合所得)计算该年终奖的个税缴纳案例计算分析:(一)预扣预缴税款计算(1)1月份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30000-5500-5000-2000-1000=16500(每月工薪应纳税所得额均为16500)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16500×3%-0)=495(元)(2)2月份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16500*2=33000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33000*0.03-495=495(元)本月累计缴纳个税495+495=990(3)3月份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16500*3=49500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49500*0.1-2520-495-495=1440(元)本月工薪累计缴纳个税990+1440=24303月份有劳务收入3000元,低于4000元,扣除800,应该预缴个税(3000-800)*0.2=440累计预缴个税2430+440=2870(4)4月份工薪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16500*4=66000(元)累计工薪预扣预缴税额=66000*0.1-2520=4080本期工薪预缴个税=4080-2430=16504月份有劳务收入40000元,应该预缴个税40000*0.8*0.3-2000=7600累计预缴个税2870+1650+7600=12120(5)5月份工薪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16500*5=82500工薪累计预缴个税=82500*0.1-2520=5730本月工薪预缴个税5730-4080=16505月份稿酬预交个税5000*0.8*0.7*0.2=560综合所得累计预交个税12120+560+1650=14330(6)6月份工薪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16500*6=99000工薪累计预缴个税=99000*0.1-2520=7380本月工薪预缴个税7380-5730=1650综合所得累计预交个税14330+1650=15980(7)7月份工薪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16500*7=115500工薪累计预缴个税=115500*0.1-2520=9030本月工薪预缴个税9030-7380=1650综合所得累计预交个税15980+1650=17630(8)8月份工薪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16500*8=132000工薪累计预缴个税=132000*0.1-2520=10680本月工薪预缴个税10680-9030=1650综合所得累计预交个税17630+1650=19280(9)9月份工薪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16500*9=148500(请注意,工薪超过了144000,税率变为20%,速算扣除数为16920)工薪累计预缴个税=148500*0.2-16920=12780本月工薪预缴个税12780-10680=2100综合所得累计预交个税19280+2100=21380(10)10月份工薪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16500*10=165000工薪累计预缴个税=165000*0.2-16920=16080本月工薪预缴个税16080-12780=3300本月特许权使用费收入7000,应预交个税:7000*0.8*0.2=1120 综合所得累计预交个税21380+1120+3300=25800(11)11月份工薪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16500*11=181500工薪累计预缴个税=181500*0.2-16920=19380本月工薪预缴个税19380-16080=3300综合所得累计预交个税25800+3300=29100(12)12月份工薪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16500*12=198000工薪累计预缴个税=198000*0.2-16920=22680本月工薪预缴个税22680-19380=3300综合所得累计预交个税29100+3300=32400(二)汇算清缴税款计算综合所得=16500*12+(3000+40000)*0.8+5000*0.8*0.7+7000*0.8-80000=160800请问上面扣除8万哪里来的,是大病医疗,大病医疗不好预缴时扣除,只能汇缴时扣除,而且必须超过15000元才能扣除,还不能高于80000,所以本年只能扣除80000汇算清缴应缴个税=160800*0.2-16920=15240由于,已预缴个税总额=32400(元)故,应申请退税=32400-15240=17160结束了吗,没有,还有5月份12万年终奖的问题如果选择不计入综合所得,那么分摊到每月为1万元,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10元,应纳个税为120000*0.1-210=11790 则全年实际应纳税为15240+11790=27030如果选择计入综合所得,则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60800+120000=280800,查表得知: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16920,则全年应纳税额为280800*0.2-16920=39240怎么选择,你清楚了吧。
累计个税计算方式及案例
![累计个税计算方式及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dd98269ccbff121dd3683c8.png)
关于新个税实施后个税浮动说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中指出,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扣缴申报。
2019年个税按年累计预扣预缴,计算方式如下: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中,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因为是预缴,次年的3-6月,再进行“汇算清缴”,如果个税交多了,就退给纳税人;当然,如果纳税人交少了,还要补交的(多退少补)。
举例说明:小李月薪2万元,一个小孩满三周岁,扣除子女教育费1000元专项扣除,并且有住房贷款要还,还可以扣除1000元贷款利息,所以他每月的专项扣除费用为2000元。
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他每个月的应预扣预缴税额为:(假定按照上饶五险扣除318元/月计算)1月份:(20000-318-5000-2000)*3%=380.462月份:(20000*2-318*2-5000*2-2000*2)*3%-380.46=380.46 3月份:(20000*3-318*3-5000*3-2000*3)*10%-2520-380.46-380.46=523.68由于3月份的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38046,已经适用于10%的税率,所以3月份的应预扣预缴的个税金额有所增加。
继续计算全年的,4-11月个税均为1268.2元。
小李在第12个月的时候的应纳税金额为152184元,将按照20%的税率计税,12月的个税为2086.6元。
按照这一计税方式,纳税人当年度初始月份的预扣税金额较少,越往后可能出现扣税的金额增加。
只要年收入出现跨税率的情况,就会面临年初时交税金额减少,但越往年末月交税金额会增加的情况。
而年收入在36000元以内的,由于税率始终保持在3%的水平,所以不会出现月交税金额增加的情况。
最新个税计算公式+税率表(带扣除数)
![最新个税计算公式+税率表(带扣除数)](https://img.taocdn.com/s3/m/2ef9542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d.png)
最新个税计算公式+税率表(带扣除数)最新个税法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使用示例:
A个人于2018年12月取得20000元工资收入,在不考虑其他所得及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情况下,假设五险一金为4000元,再减去个税草案中的费用扣除标准5000元,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0元-4000元-5000元=11000元,再用11000元去找对应的级数,由于11000元在3000元和12000元之间,应选择第二级,即适用10%的税率和210元的速算扣除数。
计算方式:
11000元×10%-210元=890元
因此A个人在2018年12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890元。
批量计算怎么办?别发愁,我们有excel快捷公式奉上,还是刚才的例子,用A个人收入20000元,再减去五险一金4000元,求得16000元,填写在表格D3处:
再在E3处直接复制以下公式:
=ROUND(MAX((D3-5000)*{0.03,0.1,0.2,0.25,0.3,0.35,0.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2)
便求出本月应交个人所得税890元,一定记得,本公式中的取数处为“D3”,在实际测算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表格去选择取数处。
来源:税客问答。
新个税介绍及简单案例说明
![新个税介绍及简单案例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92434c8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5.png)
新个税介绍及简单案例说明
新个税法案主要的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修订税率:新个税法案取消了过去的税率阶梯,采用了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制,分别是3%、10%、20%、25%、30%、35%、45%。
这一变化使得中低收入者的税率明显下降,而高收入者则需要承担更高的税负。
2.重新定义税基:新个税法案对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对象进行了界定,纳税人可以通过自然人基本情况、家庭关系、收入与负担特征等因素确定自己的纳税义务。
这种税基的重新定义使得纳税人能够更公正地缴纳个税。
3.增加专项扣除:新个税法案增加了多项专项扣除,如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缴存额等。
这些扣除项目可以减少纳税人的纳税额,从而减轻其税收负担。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案例来说明新个税的计算方法:
小明是一个月收入为8000元的职工,假设他无子女、无住房贷款、无赡养老人等情况。
根据新个税法案的规定,他的应纳税所得额为8000-5000=3000元。
根据税率表,3000元的应纳税额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计算:
3000*3%=90元
最终他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90元。
而在过去的个税法案下,他的应纳税额将更高,从而需要承担更多的税负。
总的来说,新个税法案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调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税基,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实现税收制度的公平与公正。
在新个税
制度下,纳税人可以享受更多的专项扣除,减少个税缴纳的金额。
这为提高收入水平的公平性、激励个人增加收入和消费提供了更好的制度环境。
个税计算案例范文
![个税计算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bba256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3.png)
个税计算案例范文公司员工小王月薪9000元,根据国家的个税政策,我们来为小王计算他的个税。
首先,根据国家个税政策,每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超过5000元的部分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根据不同级别的收入有所不同。
根据个税法规定,计税收入为税前工资减去个税起征点。
起征点为5000元,小王的计税收入为9000-5000=4000元。
接下来,根据个税法规定,税率分为7个级别。
根据小王的计税收入4000元所处的级别,我们可以查找相应的税率表。
级别,收入范围,税率,速算扣除数---------,-------------,--------,-----------1,0-3000,3%,0根据表格,小王所在级别为2级,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10元。
个税计算公式为:个税金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小王的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元,个税金额=4000×10%-210=190元。
所以,小王每个月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190元。
除了每月的个人所得税,小王还需要缴纳社会保险费。
按照国家规定,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
具体费率根据工资收入的不同情况有所差异。
假设小王的社保费率为10%,9000元的工资需要缴纳9000×10%=900元的社保费。
所以,小王每个月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190元和社保费900元。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王的税后收入,我们来计算一下小王的税后工资:税后工资=税前工资-个人所得税-社保费小王的税前工资为9000元,税后工资=9000-190-900=7910元。
所以,小王的税后工资为7910元。
个人所得税计算案例
![个人所得税计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c1842a8ec3a87c24028c447.png)
个人所得税计算案例日期:2019-02-14李先生在甲企业任职,2019年1月-12月每月在甲企业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6000元,无免税收入;每月缴纳三险一金2500元,从1月份开始享受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共计为3000元,无其他扣除。
另外,2019年3月取得劳务报酬收入3000元,稿酬收入2000元,6月取得劳务报酬收入30000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2000元。
解析:(一)预扣预缴1、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计算①2019年1月:1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6000-5000-2500-3000=5500元,对应税率为3%。
1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5500×3%=165元2019年1月,甲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65元。
②2019年2月:2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6000×2-5000×2-2500×2-3000×2=11000元,对应税率为3%。
2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11000×3%-165=165元2019年2月,甲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65元。
③2019年3月:3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6000×3-5000×3-2500×3-3000×3=16500元,对应税率为3%。
3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16500×3%-165-165=165元2019年3月,甲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65元。
个人所得税法案例
![个人所得税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9abaa6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4.png)
个人所得税法案例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个人所得税法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文件,用来规定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税率和纳税义务等内容。
以下是个人所得税法案的一些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法律条文。
案例一:张先生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张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高级经理,他的年薪为50万元。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案的规定,张先生需要按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
假设张先生的年薪超过40万元,则超出的部分需要按照以下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40万元以下部分:3%-40万元至60万元部分:10%-60万元至100万元部分:20%-100万元至200万元部分:25%-200万元以上部分:30%根据以上税率,张先生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40万元的部分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50万元的年薪减去40万元的免税额,即10万元,需要按照1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即1万元;-因此,张先生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总额为1万元。
案例二:小王的个税优惠小王是一名普通职员,他的年薪为20万元。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案的规定,小王可以享受教育支出等方面的个税优惠。
假设小王在过去一年中,在符合优惠条件的情况下,因教育支出等方面的实际支出共计10万元。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案的规定,小王可以将这部分实际支出从应当纳税的收入中扣除。
即他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该按照年薪20万元减去实际支出10万元的部分计算。
因此,小王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如下:-年薪20万元减去实际支出10万元,即剩余的10万元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个人所得税法案的规定,10万元的部分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因此,小王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总额为0元。
案例三:李女士的累计计税李女士是一名高级销售人员,她的年薪从去年开始上涨。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案的规定,李女士需要按照累计计税的方式计算个人所得税。
假设去年李女士的年薪为50万元,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根据税率表,50万元的部分需要按照1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即5万元。
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案例分析
![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efe003bd64783e09122b7d.png)
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案例分析李在甲企业任职,2019年1月-12月每月在甲企业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6000元,无免税收入;每月缴纳三险一金2500元,从1月份开始享受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共计为3000元,无其他扣除。
另外,2019年3月取得劳务报酬收入3000元,稿酬收入2000元,6月取得劳务报酬收入30000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2000元。
1预扣预缴环节(一)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计算1.政策规定《国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扣缴申报。
累计预扣法,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预扣预缴税款时,以纳税人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见附件),计算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再减除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余额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余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
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2.计算过程(1)2019年1月:1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6000-5000-2500-3000=5500元,对应税率为3%。
1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5500×3%=165元2019年1月,甲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65元。
新个税计算方法例子及公式
![新个税计算方法例子及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2d7770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d.png)
新个税计算方法例子及公式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适用税率的确定以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下面以一个工薪阶层为例,详细介绍个税的计算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收入-各项减除费用-子女教育费用-房贷利息支出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分为7个等级,依次为3%、10%、20%、25%、30%、35%和45%。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的不同,确定相应的税率。
根据上述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结果,可知该个体所得税的税率属于10%的等级。
根据税率和应纳税所得额,可以计算出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应纳税额=7600×0.10=760元
所以该位工薪阶层的个人所得税为760元。
此外,对于综合所得纳税人,还需考虑税率的档次调整。
例如,假设综合所得纳税人的年收入为20万元,此前适用的税率是25%。
根据此前税率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万元。
而此后,适用的税率调整为20%,则应纳税额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0万元×20%-2755元。
个人所得税计算案例解析
![个人所得税计算案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ee9a28eefdc8d376ee32ec.png)
个人所得税计算案例解析(工资、薪金收入)假设小明是某高校在职在编教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之规定,现就其个人工资薪金收入对应的个人所得税计算作以下举例说明。
一、工资部分所得税计算1、2015年5月,小明老师的工资收入如下:序号 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改革性补贴省级奖励性补贴电话补贴独子费高职补贴高校津贴收入合计1 1760.00 931.00 1755.00 500.00 500.00 35.00 5.00 300.00 150.00 5936.002、按照税法规定:本月小明老师不计税的部分如下:序号 住房公积金 养老保险 职业年金 医疗保险 失业险 合计1 810.00 385.00 192.00 122.00 26.59 1535.593、2015年4月份,小明老师的“已发代扣税”(即在4月份已经发放,但暂未计税的部分)为900元。
△解析:小明老师本月工资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收入合计+已发待扣税-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医疗保险-失业险-住房补贴=5936+900-1535.59=5300.41根据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超额累进税率表》(见附表)计算:所得税=(5300.41-3500)×0.1-105=75.04二、工资外收入部分所得税的计算2015年5月,小明老师除了工资收入外,还有以下收入:1、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加班补助400元2、2015年学校就业工作奖励300元3、2015年中央支持地方项目撰稿费500元4、2015年寒假加班费300元5、2015年3月校内汉语应用能力考试巡考费200元△解析:在以上五笔收入中,1-3笔在本月发放时需要现场计税;4-5笔本月已经发放,但未实际计税,属于“已发代扣税”,将并入6月份工资一起计税,本月不计算所得税。
所以,对于1-3笔的收入,本月计税可采用两种方法:◇方法一:总额计税法5月应纳税所得额=工资部分应纳税所得额+第1-3笔收入=5300.41+400+300+500=6500.41根据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超额累进税率表》(见附表)计算:5月应缴所得税=(6500.41-3500)×0.1-105=195.04因为在工资中已经扣所得税75.04元,因此,在发放这三笔收入时,应扣减工资已扣所得税,即195.04-75.04=120 即,本月小明老师工资外收入应缴所得税为120元。
新个税最常见最大变化计算案例
![新个税最常见最大变化计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8a121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8.png)
新个税最常见最大变化计算案例个税是指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所得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种。
个税纳税人应根据自己的收入和个税政策来计算个税的应纳税额。
最新个税自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为纳税人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本文将通过案例来详细介绍新个税的最常见和最大变化。
案例背景信息:小明是一名普通上班族,每月工资为8000元。
他的个税实际缴纳情况如下:税前工资:8000元社保扣除:800元公积金扣除:200元子女教育扣除:300元住房贷款利息扣除:500元根据旧个税制度,小明的月工资扣除800元社保后应纳税所得额为7200元。
根据旧个税税率表计算,小明的应纳税额为:(7200-3500)*20%-555=265元根据新个税制度,小明的月工资扣除社保和公积金后的所得应纳税额为:(8000-800-200-3500)*20%-555=555元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新个税对小明来说最明显的变化是应纳税额翻倍,从265元增加到555元。
这是因为新个税取消了征收起征点和税率表的设定,采用新的综合所得计税方法,将按照超额累进税率进行计税,相对于旧制度,高收入人群将承担更多的个税。
除了个税税率的变化,新个税还带来了其他重要的变化,如新增了专项附加扣除、提高了子女教育和继续教育扣除标准等。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变化的影响。
1.新增专项附加扣除:个税中新增了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
每个纳税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扣除项目,并在申报个税时进行填写。
这些扣除项目可以减少纳税人的应纳税额,降低个税负担。
在小明的案例中,他选择适用的扣除项目有子女教育扣除和住房贷款利息扣除。
根据新个税的规定,子女教育扣除标准为每个子女每年1000元,住房贷款利息扣除标准为每月1000元。
所以,小明每月可以扣除300元的子女教育费用和500元的住房贷款利息,从而减少应纳税额。
2.提高子女教育和继续教育扣除标准:新个税将子女教育和继续教育扣除标准提高到每个子女每年1000元,为家庭减轻子女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
2019年起,劳务报酬所得个税计算方式大变
![2019年起,劳务报酬所得个税计算方式大变](https://img.taocdn.com/s3/m/edcff29465ce0508763213dc.png)
云帐房致力于智能财税软件系统、精准获客商机、营销转化赋能服务2019年起,劳务报酬所得个税计算方式大变各位会计人注意了!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而最近最受大家关注的劳务报酬,劳动报酬个税问题你了解多少?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具体变化。
新个税法重点一览:2018年10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将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月5000元,并按新的税率表计算纳税,不实行专项附加扣除。
2019年1月1日起,将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三项所得与工资薪金合并起来计算纳税,并实行专项附加扣除。
那么,哪些日常收入属于劳务报酬呢?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云帐房致力于智能财税软件系统、精准获客商机、营销转化赋能服务 劳务报酬所得个税怎么算?1月1日后计算方式完全变了!举个例子:小明帮着一家公司翻译外文,取得了12万元的劳务报酬,小明想知道这笔劳务所得如何计缴个人所得税呢?2018年的计算方式:个税=(12-12×20%)×40%-7000=3.14万元提醒: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然后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但是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适用以下税率表:云帐房致力于智能财税软件系统、精准获客商机、营销转化赋能服务2019年的计算方式:若是2019年不考虑其他所得与其他各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情况下:个税=(12-12×20%-6)×3%-0=1080元提醒:明年劳务报酬跟工资薪金、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均并入属于综合所得,适用的税率表如下:云帐房致力于智能财税软件系统、精准获客商机、营销转化赋能服务提醒: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四项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元(每年)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个人所得税计算案例
![个人所得税计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e96e89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9.png)
个人所得税计算案例假设小明是一名在中国工作的职工,他的月收入为8000元。
现在我们来计算一下他的个人所得税。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以下是中国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适用于2024年以后):```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税率3%;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税率10%;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税率20%;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税率25%;应纳税所得额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税率30%;应纳税所得额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税率35%;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60,000元,税率45%。
```根据税率表,我们可以计算小明每个月的应纳税所得额。
首先,我们可以减去小明的五险一金等个人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费用。
假设小明的五险一金等费用合计为1000元,那么他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8000-1000=7000元。
根据税率表,小明的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所以他的税率为3%。
他需要缴纳的税费为7000*3%=210元。
(每月)除了税费,小明还需要缴纳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
这两项费用各占应纳税所得额的3%。
所以他需要额外缴纳的费用为7000*3%*2=420元。
(每月)因此,小明每个月总共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210+420=630元。
现在,我们来计算小明全年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小明的年收入为8000*12=96,000元。
根据税率表,他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所以他的税率为10%。
他需要缴纳的税费为(96,000-36,000)*10%=6,000元。
(每年)地方教育费附加和教育费附加为7000*3%*2*12=10,080元。
(每年)所以,小明全年总共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6,000+10,080=16,080元。
个税计算案例集锦
![个税计算案例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fb1c88b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c.png)
个税计算案例集锦
个税计算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对于很多人来说,了解个税如何计算以及如何优化个人税务筹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是一些个税计算的案例,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个税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案例一:张三的个税计算
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工资收入+年终奖)-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2.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根据适用税率表,适用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0。
3.计算实际应缴个税金额:
实际应缴个税金额=应纳税额-已预缴税款
案例二:李四的个税计算
李四今年的工资收入为每个月8000元,他的年终奖为5万元。
他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有住房租金6000元和子女教育支出4000元。
他的个税计算如下:
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工资收入+年终奖)-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2.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根据适用税率表,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0。
3.计算实际应缴个税金额:
实际应缴个税金额=应纳税额-已预缴税款
假设李四已经在每月工资中扣除了个税预缴款,总额为8000元。
实际应缴个税金额=6200元
所以李四的个税金额为6200元。
新个税算法及举例计算
![新个税算法及举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1ec08bebcd126fff7050bfa.png)
个税算法(原)个税算法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税率-速算扣除数(新)个税算法新个税采用累计预扣预缴的方法,扣缴义务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以截至当前月份累计支付的工资薪金所得收入额减除累计基本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的余额为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对照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出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减除已预扣预缴税额后的余额,作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其中:累计基本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当前月份数计算如果计算本月应预扣预缴税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
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最新个税法速算扣除数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例】某同事于2015 年入职,2019 年每月应发工资均为10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 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1500 元、从2019 年1 月起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1000 元,假设没有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
以2019 年度前三个月为例,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计算预扣预缴税额:1 月份(10000-5000-1500-1000)*3%=75 元;2 月份(10000*2-5000*2-1500*2-1000*2)*3%-75=75 元;3 月份:(10000*3-5000*3—1500*3—1000*3)*3%-(75+75)=75 元。
进一步计算可知,该纳税人全年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0 元,一直适用3%的税率,因此各月应预扣预缴的税款相同。
【例】某同事于2015 年入职,2019 年每月应发工资均为30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 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4500 元、享受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两项专项附加扣除共计2000 元,假设没有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
个税计算案例集锦——综合所得
![个税计算案例集锦——综合所得](https://img.taocdn.com/s3/m/e18ac7a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f.png)
个税计算案例集锦——综合所得
案例一:李明的个税计算
李明是一名职工,月薪为8000元,他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
1.首先,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李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月薪减去个税起征点。
个税起征点是5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8000-5000=3000元
2.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
根据2024年1月1日起执行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适用税率如下:-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3%
3.根据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3000*3%=90元
所以,李明的个税为90元。
案例二:张丽的个税计算
1.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张丽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月薪减去个税起征点。
2.确定适用税率。
根据2024年1月1日起执行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适用税率如下:-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3%
3.根据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前3000元应纳税额=3000*3%=90元
超过3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应纳税额=(5000-3000)*10%=200元
所以,张丽的个税为90元+200元=290元。
案例三:王华的个税计算
1.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王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月薪减去个税起征点。
2.确定适用税率。
根据2024年1月1日起执行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适用税率如下:-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3%
3.根据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前3000元应纳税额=3000*3%=90元
所以,王华的个税为90元+700元=790元。
工资中的个人所得税九种特殊情况计算案例
![工资中的个人所得税九种特殊情况计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a3c65c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e.png)
工资中的个人所得税九种特殊情况计算案例(值得收藏)一、雇主全额为雇员负担税款计算公式为:1.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公式中的税率,是指不含税所得按不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2。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公式中的税率,是指应纳税所得额按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
【例1】境内某公司代其雇员(中国居民)缴纳个人所得税。
2015年10月支付给陈某的不含税工资为6000元人民币。
计算该公司为陈某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由于陈某的工资收入为不含税收入,应换算为含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后,再计算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6000-3500-105)/(1-10%)=2661.11(元);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2661.11×10%-105=161。
11(元);即相当于公司实际给了员工6161。
11元。
二、雇主为其雇员负担部分税款1.雇主为其雇员定额负担部分税款的,计算公式为:(1)应纳税所得额=雇员取得的工资+雇主代雇员负担的税款-费用扣除标准(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雇主为其雇员定率负担部分税款雇主为雇员负担一定比例的工资应纳的税款或负担一定比例的实际应纳税款。
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未含雇主负担的税款的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负担比例)/(1-税率×负担比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2】2015年某外商投资企业雇员(外国居民)月工资收入12000元,雇主负担其工资所得部分30%的税款;计算该纳税人当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1)应纳税所得额=(12000-4800-555×30%)/(1-20%×30%)=7482.45(元)(2)应缴纳个人所得税=7482。
45×20%-555=941.49(元);其中30%,即28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个税最常见最大变化:计算案例(完整版)1.综合所得概念和计算原则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其中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2.先预扣预缴后汇算清缴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
预扣预缴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居民个人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按月预扣预缴税款时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绝。
3.其他事项(1)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时,可以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有关信息,由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减除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同时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并由扣缴义务人减除专项附加扣除的,对同一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只能选择从一处取得的所得中减除。
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当在汇算清缴时向税务机关提供有关信息,减除专项附加扣除(2)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退税或者扣缴义务人为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其中纳税人可以委托扣缴义务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办理汇算清缴。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预扣预缴汇算清缴案例【例】李先生在甲企业任职,2019年1月-12月每月在甲企业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6000元,无免税收入;每月缴纳三险一金2500元,从1月份开始享受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共计为3000元,无其他扣除。
另外,2019年3月取得劳务报酬收入3000元,稿酬收入2000元,6月取得劳务报酬收入30000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2000元。
一、工资薪金预扣预缴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规定,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扣缴申报,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注意事项:(1)扣缴义务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预扣预缴税款时,以纳税人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计算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不考虑纳税人在其他单位的收入。
(2)预扣预缴时,计算出的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再减除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余额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余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
(3)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
(4)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
(5)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6)其他扣除,包括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以及国务院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
(7)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个人一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8)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
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注意与预扣预缴时减除费用是有差异的。
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计算过程(1)2019年1月:1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6000-5000-2500-3000=5500元,对应税率为3%。
1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5500×3%=165元2019年1月,甲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65元。
(2)2019年2月:2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6000×2-5000×2-2500×2-3000×2=11000元,对应税率为3%。
2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11000×3%-165=165元2019年2月,甲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65元。
(3)2019年3月:3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6000×3-5000×3-2500×3-3000×3=16500元,对应税率为3%。
3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16500×3%-165-165=165元2019年3月,甲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65元。
按照上述方法以此类推,计算得出李先生各月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情况明细表2019年1—12月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计算表(单位:元)二、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预扣预缴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规定,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应当按照以下方法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税款: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减除费用:预扣预缴税款时,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详见本文附2,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预扣率。
注意事项:(1)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2)居民个人办理年度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时,应当依法计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收入额,并入年度综合所得计算应纳税款,税款多退少补。
(3)每次减除费用区分不超过四千元和四千以上,仅仅是在预扣预缴时,与年度汇算时是不同的。
(4)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时不减除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在汇算清缴时向税务机关提供有关信息,减除专项附加扣除。
其他综合所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计算过程(1)2019年3月,取得劳务报酬收入3000元,稿酬收入2000元①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元=3000-800元=2200元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2200×20%-0=440元②稿酬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元)×70%=(2000-800元)×70%=840元稿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840×20%=168元李先生3月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440元;稿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个人所得税168元。
(1)2019年6月,取得劳务报酬30000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2000元①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30000×(1-20%)=24000元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24000×30%-2000=5200元②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元)=(2000-800元)=1200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1200×20%=240元李先生6月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5200元;稿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个人所得税240元。
三、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详见本文附3。
(1)年收入额=工资、薪金所得收入+劳务报酬所得收入+稿酬所得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收入=16000×12+(3000+30000)×(1-20%)+2000×(1-20%)×70%+2000×(1-20%)=221120元(2)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额-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221120-60000-(2500×12)-(3000×12)=95120元(3)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95120×10%-2520=6992元(4)预扣预缴税额=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税额+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稿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税额=4080+(440+5200)+168+240=10128元(5)年度汇算应补退税额=应纳税额-预扣预缴税额=-3136元,汇算清缴应退税额313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