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经营模式的启示
百老汇模式
![百老汇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0179e1716fc700abb68fc46.png)
节目经纪商
“百老汇剧场群”格局
座位数(n) 性 是否营利 风险 特征
百老汇剧
场
n>600
是
外百老汇 剧场 外外百老 汇剧场
100<n<600
否
n<99
否
照章纳税, 把 戏 剧 当 自 负 盈 成产业来办, 亏 。 — — 风 生死系之。 险大 享受减免 针对特定 税待遇,并 需 要 和 特 定 能申请到联 人 群 的 小 型 邦或地方的 演 出 , 对 戏 各种财政补 剧 产 业 影 响 贴 — — 风 险 较小。 小
朱莉·泰默
的时间去丰富这个故事,增加音乐,而且剧院不是实质 上的介质,因此观众可以比在看电影时发挥更多的想象 力。另外,电影里的许多场景看起来几乎不可能被搬上 舞台,比如角马惊慌的逃窜,大地全景、追逐的场景、 动物群体、大象墓园以及数以百计的土狼。我很高兴有 机会用戏剧的手法把他们搬到舞台上。 一部音乐剧是一个以原著或剧本为中心的多面体 。歌曲和舞蹈可以让你跨越戏剧表面的裂色的心 声,舞蹈的魅力可以让没有语言的时刻变得激动人心。 在剧中,非洲音乐的节奏被有意地与流行曲调相 结合,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声音,将大量的合唱带入了作 品的前沿。在电影中合唱人员是看不见的,音乐只是作 为背景,而在舞台中,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听觉上,合唱 人员都成为了主角。我要求在歌曲中保留祖鲁语,因为 没有什么能取代这些语言所带来的诗意和神秘气息。“
百老汇内容及特点
1、极强的商业色彩和娱乐性 2、功力非凡的超级明星 3、豪华炫目的舞台 4、数百万美元的制作费 5、一戏一法 6、不拒绝复制
百老汇的组织
百老汇集团所经营的戏剧产业包括演出相关的创意、制作、表演、宣传、售票、融资投资、法律服务、人才培训、 行业管理等完整的体系和产业链。
美国百老汇戏剧产业启示录_范煜辉
![美国百老汇戏剧产业启示录_范煜辉](https://img.taocdn.com/s3/m/3126d865f242336c1eb95e21.png)
蛮自信的,当然也是比较客观的。
53
2010/11 ·文艺争鸣·艺术评论
定了百老汇剧院必然是商业化剧院。它的存在不是为了 创造艺术,而是为了制造利润。”[3]经过长时间博弈,当下 百老汇剧院座位一般浮动在500席以上2000席以下,目前 有31家剧院在1000坐席以上。
颖且充满活力的表演,重新把观众从电视和电影中拉回 之后成熟,到60年代反哺欧洲,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的
到了剧院。与话剧相比,音乐剧能调动更多的艺术手段, 艺术剧作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制造“深度幻觉”使观众很容易进入情境。由于百老汇的
发展更加突出营利目的,受到热捧的音乐剧成为百老汇
二
剧院的宠儿,话剧上演的黄金时期结束。据统计03年至
一
百老汇(Broadway)是百老汇剧院(Broadway Theatre) 的简称,是指坐落在纽约戏剧区和曼哈顿林肯中心的40 家座位超过 500 席的大型专业剧院。由于这 40 家剧院中 除了维维安·波蒙特剧院在林肯中心外,其他39家剧院 都位于百老汇40到54街,从第六大道西至第七大道东,分 布于包括时代广场在内的百老汇14个街区之内,故名百 老汇剧院。(2)
艺术评论美国百老汇戏剧产业 Nhomakorabea示录范煜辉
摘 要:美国百老汇作为全世界商业戏剧的创演中心,每年创造大量经济收益。本文概述百老汇戏剧产业的发展状况,从戏剧题材选择、 产业集约化发展机制、产业全球化战略和政府行会扶植监管等角度论述百老汇戏剧产业可提供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百老汇 戏剧产业 启示
纽约百老汇作为全世界商业戏剧的创演中心,在戏 剧产业上的竞争力除英国伦敦西区剧院区能与之相抗衡 外,其他国家或地区尚未有中心能撼动其在戏剧产业领 域里的霸主地位。据百老汇联盟统计,2009年到2010年 百老汇仅演出票价收入就在10.2亿美元以上。(1) 当下百 老汇戏剧产业已与好莱坞电影业、美国唱片业并驾齐驱 成为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当全世界都在 为其《歌剧魅影》、《猫》、《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等经典 音乐剧欢呼雀跃时,百老汇从世界各地获得了巨额经济 收益。
百老汇:看过那么多的经典剧目,但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经久不衰
![百老汇:看过那么多的经典剧目,但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经久不衰](https://img.taocdn.com/s3/m/9bc5ae19b52acfc789ebc91e.png)
百老汇:看过那么多的经典剧目,但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经久不衰随着文化产业的崛起,在中国各地都开始兴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豪华剧院,每个新建的剧院都梦想着成为中国的百老汇,但这些剧院大多难以逃脱闲置的命运。
百老汇是怎样炼成的?纵观百老汇的百年发展史,建筑物从来都不是这里的核心,很多建筑在战火中被摧毁又重建,但「百老汇系统」却日渐完善。
什么是百老汇系统?「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又意味着什么呢?百老汇「系统」,制作方和资本的磨合百老汇(Broadway),英文原意就是「宽阔的街」,在地理位置上是指纽约市以巴特里公园为起点、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全长25公里的一条长街。
百老汇分为内百老汇、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
百老汇大街44街至55街被称为「内百老汇」,而百老汇41街和56街上的剧院称为「外百老汇剧院」,通常是一些旧厅堂或地下室改造的演出场所,「外外百老汇」则是指东起百老汇大街、西至哈德孙河的格林威治村一带,这里,艺术家们利用咖啡屋、旧车库改造成100座以下的小型剧院,上演各种形式的演出。
「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的剧院通常是非盈利性剧院,以政府补贴、票房收入、企业赞助、公益捐赠等来维持日常运营,它是发掘新锐人才、创新新型剧种和普及戏剧文化的重要管道。
因此,「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的存在,不仅为百老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思想,还凭借小型剧场的低场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创作人才,并以其低票价吸引了不少追求时尚的年轻观众。
近年来一些百老汇巨头也参与到外百老汇的投资中,如百老汇最大的剧院管理公司舒伯特组织(ShubertOrganization)就在2002年投资修建了一座外百老汇剧院——LittleShubert,它借用一幢住宅楼的裙翼部分,共499个座位,是舒伯特组织自1928年以来修建的唯一一座剧院。
今天的百老汇已经不是一条大街或几家剧院,而是一个完整的音乐剧体系,它包含了内容的创新、剧院的管理和资本的融合,它的形成是百老汇大街上制作方与资本不断磨合和渗透的过程。
百老汇地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百老汇地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e9159660029bd64793e2c02.png)
标准百老汇的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文案.标准一、前言在现代戏剧史上,美国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堪称无可挑剔的独特样本。
戏剧文化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在这两座大都市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百老汇是一条宽22至45米,长达50里,两旁大厦林立,高楼蔽日的繁华大街。
在第七大道与43街交汇处有一条细长的广场,它就是百老汇的心脏——“时报广场”(Times Square)。
它的周围,被称为剧院区,遍布着大大小小40多家剧院,这些灯火璀璨的建筑群落成为纽约一道独特绚丽的风景。
所谓“伟大的荧光带”,就是指百老汇从那个年代开始的繁荣景象。
观光客到纽约有3件事必不可少,那就是攀自由女神、登帝国大厦、看百老文案.标准汇音乐剧。
百老汇对纽约经济的影响不仅在于票房创造的价值,还包括解决无数就业机会,最重要的是,艺术提升了纽约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水准,让他们以生活在纽约而自豪。
一些西方学者将百老汇音乐剧视为一种不入流、四不像的大杂烩。
与传统意大利歌剧、芭蕾舞剧相比,它就像一个不修边幅而又腰缠万贯的暴发户;与最大众化的娱乐形式马戏、杂耍、脱口秀相比,它又太正规,需要有专业剧场,需要专业乐队现场演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事实上,通俗而不庸俗,不断求新求变,尽一切可能满足大众的喜好,正是美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百老汇音乐剧具备美国文化的“大熔炉”特点。
什么是城市的文化性格?在余秋雨看来:“文化性格就是在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上的一个长久阅历,时间比较长的阅历就变成了性格。
”在美国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启示下,中国的某些城市,如:、、,能否形成自己的文化性格,创造自己的商业奇迹?这是时间能够回答我们的问题,那就让我们探寻百老汇的文化发展历程,找寻一些启示吧。
二、百老汇概况(一)发展历程百老汇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9 世纪初。
当时的百老汇大道就已经成为美国戏剧艺术的活动中心。
建立于公元1810 年的Park Theater是现今纽约百老汇剧院的始祖,第二间剧院The Broadway在1821年才出现于百老汇大道上。
遥看百老汇的剧院经营_严翔
![遥看百老汇的剧院经营_严翔](https://img.taocdn.com/s3/m/ec18876f1711cc7931b71621.png)
。
似的方式 “ ” 之 一 寻 找 亮 眼 的 素 材 以《 西贡 小 姐 》为 : 例 当 年 报 纸 上 披 露 了 这 样一 则 报道 越 战 时 期 一 个 美 国 青 年 士 兵 在 西 贯 空 虚 无 聊 无所 适 从 的 时 候 于 妓 院 结 识 了 一个 迫 于 无 奈 沦 入 娟 门 的 纯 真 越 南 少女 出 于 同 情 他 挽 救 了 她 二 人 堕 入 情 网 不 久 北 越 占 领 西 贡 美军 仓 促 撤 离 剩 下 少 女 孤 身 一 人 并 生 下 一 子 在 原 妓 院 老板 的 帮 助 下 她 母 子 与 老 板 一 起 涌 入 难 民 队 伍 辗转 来 到 美 国 那 位 美 国 青年 士 兵重 又 结 了 婚 但 内 心 一 直 内 疚痛 苦 在 朋 友 的 帮 助 下 找 到 了 越南 少 女 当 越 南 少 女 满 怀希 望 与 欣 喜 的 时 候 见 到 的 却 是 男 育 年 的 美 国 妻 子 她 忍 受 不 了 这 意 外 的 打击 章 出 男 青 年 留 给 她 自卫 防 身 的 手 枪 愤 然 自杀 了 记 得这新 闻 曾 在 国 际 上 引 起 广泛 的关 注 它 立 即 赢 得 百 老汇 投 资 人 的 兴 趣 他 们 认识 到 这 个 国 际性 的 题 材 可 以 操 作 出 一 台 好 戏 于 是 动 用 了 强 有 力 的 策 划 班子 制 定 方 案 用 王 洛 勇 的 话 来 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
。
用 一 句 话 来 概 括 对 中 国 传 统 仪 式 音 乐 概 念 的 认 识 它 是 源 自中 国 历 史 传 统
百老汇经营模式的启示培训课件
![百老汇经营模式的启示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5f32f70029bd64783e2ce7.png)
百老汇经营模式的启示百老汇经营模式对中国音乐剧发展的启示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一、百老汇——百老汇的发展与成熟 (1)(一)百老汇的由来 (1)(二)百老汇的“大萧条“ (2)(三)百老汇的市场策略 (3)(四) 金融危机下的百老汇 (4)二、音乐剧——富有生命力的“朝阳艺术 (5)(一)音乐剧的起源 (5)(二)音乐剧的分类 (6)(三)“朝阳”的艺术,“朝阳”的产业 (7)三、中国音乐剧的现状分析 (7)(一)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初期 (8)(二)中国音乐剧现状 (8)四、中国音乐剧发展对策分析 (9)(一) 中国音乐剧存在问题 (9)(二) 百老汇对中国的指导意义 (9)结论 (11)参考文献 (12)后记 (13)绪论现今,音乐剧正以一种新的时尚潮流侵袭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身边无不充斥着音乐剧的典范,“歌剧魅影”“猫”“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四大名剧的出现更是让我们惊叹,让我们震惊之余无不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它带给我们如此精彩,如此与众不同的,如此美丽的演出,使得我们在感叹之时也为之感动着。
虽然四大名剧都是英国人的作品,但是将作品推向世界的却是百老汇,也是百老汇运用商业化的运作将那些优秀的剧目长久不息的繁衍下去,使之经久不衰,成为传世精品。
而我们正要学习他们的商业手段,发展属于中国的“音乐剧”。
一、百老汇——百老汇的发展与成熟(一)百老汇的由来百老汇音乐剧令百老汇大道逐渐成为美国娱乐业的中心。
在全盛期,该地区的剧院总数多达80家。
早在1893年的时候,美国人每年在这一带“贡献”的娱乐费用,就已经高达600万美元了。
音乐剧起源于英国,所以伦敦西区的剧院常常被人们成为音乐剧的故乡。
后来,英国的歌舞随着巡回演出团来到了美国,1866年,在纽约上映了一部综合了喜歌剧、闹剧和芭蕾舞特点的戏黑钩《黑钩子》,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连续演出长达25年之久,并被后人公认为第一部摆脱了歌剧意义的音乐喜剧,也正式这出戏带动了美国本土的剧作家及演员的创作之势,同时为现在人们所俗称的“百老汇音乐剧”奠定了基础。
百老汇模式.
![百老汇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46d7605fc4ffe473368ab24.png)
百老汇内容及特点
1、极强的商业色彩和娱乐性 2、功力非凡的超级明星 3、豪华炫目的舞台 4、数百万美元的制作费 5、一戏一法 6、不拒绝复制
百老汇的组织
百老汇集团所经营的戏剧产业包括演出相关的创意、制作、表演、宣传、售票、融资投资、法律服务、人才培训、 行业管理等完整的体系和产业链。剧院经营商制作商
伦敦西区
纽约百老汇
历史简介 百老汇内容及特点
百老汇的组织
“百老汇剧场群”格局
历史简介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短短20年里,围绕 着时报广场和百老汇大街的戏剧区,出现了80
多座正规剧院。一种以大众熟悉的日常英语为
核心,以轻松幽默、大方开朗为特征,民间歌 舞杂耍相结合,借鉴欧洲轻、喜歌剧和清唱剧 的新型娱乐形式出现了,这就是后来名扬全球 的百老汇歌舞剧,简称“音乐剧”。
“音乐剧和电影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有更多
制作精良,把控精细
朱莉·泰默和创意团队并非简单地将电影改编为音乐剧,而是重新创作戏剧 语言,诠释小狮子辛巴历经艰难险阻并最终成为狮子王的传奇故事。泰默 充分融合了非洲艺术元素和百老汇的音乐剧制作工艺,设计了惟妙惟肖的 动物角色和数百个栩栩如生的动物面具、木偶。壮观的舞台和灯光效果、 华丽的服装,令观众仿佛置身于非洲大草原。
明确的观众定位
定位于家庭观众,如同迪士尼乐园一样老少皆宜:孩子们喜欢色彩、服装、 动物角色等丰富的视觉元素,成年人则将其视为动物版的《哈姆雷特》。 此外,国际游客也是该剧的重要目标观众。
灵活的动态票价
动态票价有两层含义: 一是分析过去15年的票房数据,根据市场需求设定 某一场演出的票价; 二是在开始销售门票以后,根据销售情况随时调整 票价。
节目经纪商
“百老汇剧场群”格局
百老汇的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百老汇的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919a9b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b.png)
百老汇的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百老汇作为纽约的一个著名地标,是全球最为著名的剧院区之一、它的文化发展历程漫长而庞大,不仅见证了戏剧演艺的进步,也展示出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以下是对百老汇的历程及其所带来的启示的探讨。
百老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只是一个较小的娱乐区。
然而,随着移民潮的涌入,它迅速壮大。
20世纪初,许多剧院的兴建使得百老汇成为吸引大量观众的剧院区。
在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百老汇经历了黄金时期,包括一系列经典的音乐剧和戏剧,如《音乐之声》、《包租公》等。
这些作品不仅成为经典,也创立了百老汇音乐剧的文化。
百老汇的成功并非偶然,它与美国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追求娱乐和文化,也给了百老汇发展的机会。
此外,美国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容纳也为百老汇的多元化做出了贡献。
百老汇上演了许多在种族和性别方面具有突破性的剧目,如《乌龙山伯爵》等。
这些作品将社会问题搬上舞台,引发了许多有关平等和人权的讨论。
百老汇的成功还得益于创意和创新。
许多作曲家、编剧和导演敢于突破常规,推陈出新。
他们将现代音乐和舞蹈元素融入剧目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
这种创新精神激励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影响了电影、电视和音乐行业等。
百老汇也是一个人才的摇篮。
它培养了很多杰出的演员、舞者和创意人才。
百老汇的剧院群聚集了全球最优秀的演艺专业人员,他们互相切磋,共同成长。
这也为年轻人提供了很多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百老汇的成功经验带给了其他行业的启示,即培养和吸引人才是推动一个行业进步的关键。
百老汇的成功还得益于市场营销的重要性。
百老汇不仅注重优质剧目的生产,也注重剧目的宣传和推广。
他们运用各种媒体渠道,包括电视、广告牌和社交媒体等,将剧院区形象推向全球。
市场营销的成功使百老汇得以吸引全球观众,为继续推动文化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支持。
百老汇的文化发展历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创新和创意对于文化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吸引观众并保持市场竞争力。
百老汇演出商业模式
![百老汇演出商业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330d425c26fff705cc170ab8.png)
8
中美合作打造东方百老汇,引入百老汇经典剧目在中国 巡演,逐步实现‘本土化’并发展中国自己的音乐剧
北京东方百老汇国际剧院管 理有限公司:
由北京时代新纪元文化传播 公司和美国最知名的剧院管理 和音乐剧制作公司尼德兰德环 球娱乐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
第一家专注于国内的剧院基 础建设和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制 作和运营的公司,还将首次尝 试在国内建立剧院院线
起源于19世纪中叶,当 时百老汇大道已经成为 美国戏剧艺术的活动中 心
20世纪20年代末是百 老汇艺术的鼎盛时期, 剧院达到80家之多
“百老汇”实际上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1. 地理概念,指纽约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
区以内的38家剧院,即“百老汇剧院 区”; 2. 诞生于百老汇地区的艺术形式,即“百 老汇音乐剧”; 3. 整个百老汇所蕴含的产业链,包括在纽 约市以外的地区以演出百老汇剧目为主 的剧院
剧场演出形式——百老汇
[关键字]: 度假、休闲 [简介]: 本案例介绍了美国百老汇的演艺形式。
2
百老汇是西方戏剧行业的一个巅峰代表,在戏剧和剧 场这个行业代表着最高级别的艺术成就和商业成就
百老汇Broadway原义 为宽街,是纽约市中以 巴特里公园为起点,由 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 全长25公里的一条长街, 中心地带在第42街时代 广场附近
在国内较为成熟的地区剧院 用系列化、集约化、类型化的 运营与管理模式运作百老汇音 乐剧剧目,带动中国主流剧院 进入国际制式的剧院运营机制
商业计划: 针对中国市场,公司将中国地区的平均票价定在40美金即300多人民币; 以北美演出季模式,在国内上演一系列百老汇音乐剧; 07年开始,东方百老汇将举行长达18-20个月的演出季,带来《国王与 我》、《音乐之声》、《第四十二街》等经典百老汇剧目; 出资改建剧院与国际接轨 建立剧院院线,以资本性、植入性为院线合作基准,用演出项目系列化、 整合行销运营为基础合作条件,全面开放剧院资源; 在第一年建成至少有11家剧院组成的院线,并将在今后五年将院线规模扩 大到23家剧院,涉及的地域范围不仅包括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大城市,也将 涵盖国内主要的二级城市; 目前在中国做百老汇音乐剧还是有风险的,因为中国还没有成熟固定的音 乐剧消费群体,合伙人都很清楚,三年之内不会盈利。现在的目标就是培育 观众群赔钱培育中国音乐剧观众群,为了三年之后形成的固定音乐剧消费群 持续稳定地为公司带来利润; 建立会员制式的预订票系统,培养观众习惯性娱乐消费;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东方百老汇公司还在和央视联系; 将在中国本土建立百老汇音乐剧人才库,挑选演员,并预备送到美国进行 培训
美国百老汇考察有感
![美国百老汇考察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1489c1104693daef5ff73d03.png)
美国百老汇考察有感作者:王明喜来源:《剧作家》 2012年第2期百老汇,原意为“宽阔的街道”,是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一条大街。
自1810年美国第一家剧院在此落成,至今已有数十家剧院云集于此。
在这些剧院光彩夺目的舞台上,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探索与实践,美国各界艺人、制作人和投资人打造出众多令人瞩目的歌剧、话剧和音乐剧精品,这些经典之作长盛不衰,创造了不朽的舞台传奇。
纽约也因百老汇而闻名遐迩,成为世界艺术的圣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旅行者到此参观、访问、交流和学习。
新年伊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我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兴旺,承蒙省文化厅领导的推荐,我有幸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倪德伦环球娱乐合作推出的第二届“文化贸易和产业交流项目”,赴美国纽约与美国业界人士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与交流。
此次活动受到中美双方的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赵玉华发来贺电,美国纽约市市长迈克尔·B·彭博、倪德伦环球娱乐总裁兼首席行政官罗伯特·倪德伦致欢迎词,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朱万金副总领事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学习过程是紧张而愉悦的,组委会请到了百老汇音乐剧资深制作人、经纪人、出品人及纽约重要文化艺术机构负责人,他们就百老汇演艺产品的创作和市场运营经验等方面进行了讲座,并组织座谈会和经典音乐剧《歌剧魅影》、《芝加哥》、《狮子王》、《妈妈咪呀》的观摩及演员见面会,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市场化的组织运作方式美国百老汇的文化产业理念,给我们留下清晰的印象,他们将目光投向广阔的世界范畴,广泛吸收全世界最优秀的文化资源和各国人才,文化产业发展走的是市场化道路,文化产业产品都是商品。
百老汇剧目的生产过程,可以说从剧本创作选题开始便进入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这种组织形式的核心在于“制作人制”,即由制作人针对观众群体的审美趋向、票房记录确定选题,再由制作人寻找对此选题感兴趣的投资商,待这一切都最终敲定后,才寻找合适的剧作家写剧本,作曲家作曲等等。
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是怎样炼成的
![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是怎样炼成的](https://img.taocdn.com/s3/m/ecfc0b6f9b6648d7c1c74632.png)
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是怎样炼成的?从国际经验看,文化产业不仅是一项公益事业,也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
2010年,伦敦西区票房收入达5.1亿英镑(约合50亿元),而近几年百老汇的商业演出收入则稳定在10亿美元水平—百老汇一条街的票房收入就是中国年票房收入的两倍。
更有趣的数字是,百老汇1美元的票房收入贡献了3美元的附加消费和4.3美元的经济价值,伦敦西区1英镑的票房收入更是带动了2英镑的附加消费、贡献了4英镑的经济价值,40多家剧院贡献了2亿多英镑的税收和4-5万个工作岗位。
不管是从内容出发的百老汇,还是善借资本之力的伦敦西区,最终都殊途同归地形成了“剧院—名制作人—经典剧目”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并在各路资本的参与下,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和系统运作平台。
中国式的百老汇,除了剧院体系平台,更需要以内容为核心的资本平台—既包含对原创剧目的风险投资,也包含对小成本制作(如实验话剧)的组合投资、对经典剧目的固定收益投资以及对优秀制作团队的PE投资。
只有实现这种以内容为核心的资本聚集,才能加速行业整合,并形成中国式的百老汇赚钱模式。
今天,无论是百老汇还是伦敦西区,核心剧院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其内部设施的豪华和先进程度甚至比不上中国的某些县级剧院,但就是这些老旧的建筑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辉煌和每年超过50亿元的票房收入。
在这里,人们除了看到古老的建筑群,更有持续上演数千场的一部部脍炙人口的剧作:《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等经典名剧持续上演了20年之久,每一部的全球总票房收入均超过20亿美元。
通过一套持续生产经典剧目的机制,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得以延续其百年辉煌,而优秀剧目的惊人赚钱能力,不仅大大降低了剧院的运营成本,还给制作人和投资人贡献了丰厚的利润。
百老汇制胜法则:内容为王,制作人撬动软性产业链提到美国的百老汇,很多人就会联想到《猫》、《妈妈咪呀!》等音乐剧目。
其实,今天的百老汇已不是一条大街或几家剧院,而是一个完整的音乐剧体系,它包含了内容的创新、剧院的管理和资本的融合,它的形成是百老汇大街上制作方与资本不断磨合和渗透的结果。
百老汇音乐剧的盈利模式和版权比例
![百老汇音乐剧的盈利模式和版权比例](https://img.taocdn.com/s3/m/1fc7e6d32e3f5727a4e96294.png)
百老汇音乐剧的盈利模式和版权比例通常,一部大制作的音乐剧的投入与收益,通常由三方承担:制作人、投资人、版权控制方。
制作人是首先产生制作音乐剧想法的个人,在看了剧本和了解多方情况之后,制作人会决定是否去制作剧目。
在制作人下定决心制作之后,就要开始安排如下各类事项了。
•核算制作成本,为剧目寻找投资人•决定主创人员的团队(导演、作曲、作词、编舞、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音响设计、编曲等等)•确定财务预算;一方面是剧目创作预算,此费用一直要计算到剧目首演之日(比如剧本与音乐创作、舞台布景道具与服装,寻找演员与排练等)。
另一方面是每周运营费用(包括演员薪水、剧场租赁、预测票房将达到怎样的销售情况才能够保本等)•预定剧院来演出该剧•与创作团队商议收益协议(包括劳务费用和版税协议)•整理制作财务记录制作人可以自己投资,但一般不会这样做。
制作人的风险在于还不知道是否能有回报的情况下,便需要投入自己及其他人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别人投入的时间需要由他来支付费用)。
如果剧目不成功或不盈利,那么制作人将拿不到一分回报。
投资人是上演一部剧目,为剧目制作提供所需资金的人。
他们的投资数额往往较大,制作剧目的花费都要由他们来承担。
投资人数量往往不受限制,有些剧目的投资人甚至可以多达上百人。
投资人与制作人在工作上一般相互独立。
版权控制方指将创作的想法变成现实的创作人员。
这些人员通常为剧目的主创人员(如导演、作曲、作词、剧本创作等),由制作人来确定主创人员的数量与版税的分配比例。
相比较他们的投入时间而言,这些主创人员通常在制作前期拿很少的钱,到了演出运营后再分享版税。
每个人版税的多少取决于剧目的成功程度以及事先谈好的分配方式。
如果剧目成功,版权控制方可获得很大的回报,反之如果失败,他们就获取很少。
关于投入与盈利的分水岭在商业戏剧的制作和运营中,有两个鲜明的财务阶段:1.制作前期——这个阶段事实上是剧目的创作阶段,结束于首演之日。
投资人的钱都用在这一时期。
[新版]国外演艺公司案例1——美国百老汇
![[新版]国外演艺公司案例1——美国百老汇](https://img.taocdn.com/s3/m/534e917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4.png)
美国百老汇的经营状况美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地位:世界文化产业头号强国美国百老汇的国内地位:百老汇歌剧已成为纽约市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之一第一部分:美国文化产业特点●经营特点1.重视版权保护2.面向全球市场的产业发展理念,充分吸收世界文化资源和各国人才。
3. 市场化程度高。
因为美国本身历史较短,自身没有文化传统和文化习惯,所以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创造新事物,美国文化产业一开始走的就是市场化的道路,文化产业产品都是商品。
4.实用主义倾向明显。
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国家,文化产业重实用性,以娱乐和服务大众为主,受众接触文化产品以获得娱乐为主。
“对大多数公众而言,看电影不是一种定期习惯,只有当影片是场面宏大的巨片时他们才会观看”。
[6]5.以强大的科技为后盾。
文化产品科技含量高。
以电影为例,美国人将电影从戏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以自觉使用大量的科技特效为特点。
现在的电影也大多受美国模式影响。
6.多样化传播手段。
将生产出的文化产品数字化,通过美国强大的传媒机构,瞬间渗透到世界各地。
7.外向型。
瞄准世界市场制作文化产品,不具有太多本地特色,产品可以迎合世界各地的大众。
●组织特点1.理事会:表演艺术演出团体的最高机构是理事会,由各界著名人士组成,重大事宜均由理事会决定。
理事会负责招聘剧团的艺术指导和行政经理。
2.艺术指导:负责剧团的演出和演员等一切与艺术创作有关的事宜。
3. 行政经理:负责所有的经营性事务,包括市场发展、票务财务等。
第二部分:美国百老汇经营介绍百老汇剧院群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岛中心地带,人们在谈及戏剧文化时所指的“百老汇”均特指这片地区所涵盖的密集的剧场群及其戏剧产业。
百老汇集团所经营的戏剧产业包括演出相关的创意、制作、表演、宣传、售票、融资投资、法律服务、人才培训、行业管理等完整的体系和产业链。
一、百老汇戏剧产业园概况1 历史简介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短短20年里,围绕着时报广场和百老汇大街的戏剧区,出现了80多座正规剧院。
百老汇观后感
![百老汇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4b73cd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c.png)
百老汇观后感《百老汇观后感》自古以来,百老汇一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舞台剧表演地之一。
无论是音乐剧还是话剧,百老汇舞台上的演出总是备受瞩目和好评。
近期,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百老汇音乐剧,不禁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首先,百老汇独特的文化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剧院的选址、建筑风格到街上的音乐与表演,无不将我带回了一个充满艺术和热情的时代。
步入百老汇剧院,我被盛大的场景和精美的布景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舞台世界。
观众互相交流着对剧目的期待和喜爱,充满了热情和期待。
其次,百老汇的演出给我带来了截然不同的视听体验。
音乐、舞蹈、演技的融合,奇妙的舞台效果,以及华丽的服装和灯光,使整个演出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和艺术性。
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舞台的设计,都展现出了百老汇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想象力。
一个个角色通过精湛的表演,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传递给观众。
观众在剧场里不仅仅是观看,更是被剧目所吸引,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第三,百老汇的表演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欢乐和娱乐,更是启发和思考。
百老汇剧目往往不仅仅是轻松愉快的演出,更有深层次的内容和寓意。
剧本中探讨的社会问题、人性的探索,以及对爱、友情和家庭的演绎,将观众带入思考的境地。
当我看到台上的演员身临其境地诠释着剧本中的情节和台词时,我思索着这些情节对我个人的启发和触动。
在享受音乐剧的欢乐时刻,我也在思考人性、社会和情感的深沉问题。
此外,百老汇舞台剧的成功也离不开背后幕后的团队的辛勤努力。
编剧、导演、舞美设计师和演员们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他们的协作和精心策划,才能把一台优秀的百老汇舞台剧呈现给观众。
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承担着自己的任务,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这种团队合作和对艺术的追求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深思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责任和付出。
通过这次观看百老汇音乐剧的经历,我对百老汇有了更深的了解。
它不仅仅是一个娱乐场所,更是一个充满艺术表达和人性探索的舞台。
百老汇的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百老汇的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e1ceff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7f.png)
百老汇的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百老汇的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在现代戏剧史上,美国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堪称无可挑剔的独特样本。
戏剧文化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在这两座大都市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百老汇是一条宽22至45米,长达50里,两旁大厦林立,高楼蔽日的繁华大街。
在第七大道与43街交汇处有一条细长的广场,它就是百老汇的心脏——?时报广场?(Times Square)。
它的周围,被称为剧院区,遍布着大大小小40多家剧院,这些灯火璀璨的建筑群落成为纽约一道独特绚丽的风景。
所谓?伟大的荧光带?,就是指百老汇从那个年代开始的繁荣景象。
观光客到纽约有3件事必不可少,那就是攀自由女神、登帝国大厦、看百老汇音乐剧。
百老汇对纽约经济的影响不仅在于票房创造的价值,还包括解决无数就业机会,最重要的是,艺术提升了纽约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水准,让他们以生活在纽约而自豪。
一些西方学者将百老汇音乐剧视为一种不入流、四不像的大杂烩。
与传统意大利歌剧、芭蕾舞剧相比,它就像一个不修边幅而又腰缠万贯的暴发户;与最大众化的娱乐形式马戏、杂耍、脱口秀相比,它又太正规,需要有专业剧场,需要专业乐队现场演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事实上,通俗而不庸俗,不断求新求变,尽一切可能满足大众的喜好,正是美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百老汇音乐剧具备美国文化的?大熔炉?特点。
什么是城市的文化性格?在余秋雨看来:?文化性格就是在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上的一个长久阅历,时间比较长的阅历就变成了性格。
?在美国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启示下,中国的某些城市,如:上海、南京、西安,能否形成自己的文化性格,创造自己的商业奇迹?这是时间能够回答我们的问题,那就让我们探寻百老汇的文化发展历程,找寻一些启示吧。
一、百老汇概况(一)发展历程百老汇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9 世纪初。
当时的百老汇大道就已经成为美国戏剧艺术的活动中心。
建立于公元1810 年的Park Theater 是现今纽约百老汇剧院的始祖,第二间剧院The Broadway在 1821年才出现于百老汇大道上。
百老汇经营模式对中国音乐剧发展的启示
![百老汇经营模式对中国音乐剧发展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cb5170ef78a6529647d5356.png)
百老汇经营模式对中国音乐剧发展的启示摘要百老汇音乐剧的风靡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时代的精神表现,上至老人下至几岁的孩童无不为音乐剧所痴迷。
使得音乐剧成为全世界的摩登艺术的正是百老汇,百老汇用它独一无二的商业化运营方式,兼收并容了古老经典和时尚先锋,形成了多元化的音乐剧,值得我们在传承、发展音乐剧的领域上学习和借鉴。
在百老汇,音乐剧成为一种社会化产业,从他的策划,制作到推广,再到演出,这整个过程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广告公司、制作和演出公司发挥着它们各自的最大效益。
而中国正要学习它们的艺术生产机制以及它们对艺术的创新和改革的信心,站在世界的角度去看去学习,探索音乐剧在中国的道路。
关键词:百老汇音乐剧商业化ABSTRACTThe popular of the Broadway musical is not only a fashion, but also i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times’development. It is the spirit of times and the people of all ages are obsessed Musical. Actually, make the musical as the world's modern art is the Broadway. It uses a unique way of commercial operation, marketing strategy, publicity and other means of commercial operation which Including the old classics and fashion to form a wide range of musical.It deserves us to learn from the musical heritage and the field of musical's development.In Broadway, the musical industry has become a form of social. From its plan, produced to promote and then to perform the entire process has been formed an industry chain. The advertising company, produc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ir respective companies play a maximum effectiveness among them,.However, we are going to learn their art production mechanism and their confidence on the art of innovation and reform.Standing on the point view of the world to learn, and explore a new musical road in China.Keywords:Broadway musicals Commercialization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一、百老汇——百老汇的发展与成熟 (1)(一) 百老汇的由来 (1)(二) 百老汇的“大萧条“ (2)(三) 百老汇的市场策略 (3)(四) 金融危机下的百老汇 (4)二、音乐剧——富有生命力的“朝阳艺术 (5)(一)音乐剧的起源 (5)(二)音乐剧的分类 (6)(三) “朝阳”的艺术,“朝阳”的产业 (7)三、中国音乐剧的现状分析 (7)(一) 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初期 (8)(二) 中国音乐剧现状 (8)四、中国音乐剧发展对策分析 (9)(一) 中国音乐剧存在问题 (9)(二) 百老汇对中国的指导意义 (9)结论 (11)参考文献 (12)后记 (13)绪论现今,音乐剧正以一种新的时尚潮流侵袭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身边无不充斥着音乐剧的典范,“歌剧魅影”“猫”“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四大名剧的出现更是让我们惊叹,让我们震惊之余无不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它带给我们如此精彩,如此与众不同的,如此美丽的演出,使得我们在感叹之时也为之感动着。
百老汇演出商业模式
![百老汇演出商业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067b8a74168884868762d675.png)
每年,联盟及其成员将百老汇剧院区的剧目推向将近2500万市民的纽约, 及美国和加拿大的一百四十余个城市
联盟下属的售票中心将所有百老汇剧院区正在和即将上演的剧目的信息聚 集起来,通过网站、广告等方式向观众发布,观众可方便地订票、购票。同 时,还为观众准备了演出宣传册、预告片等便于观众选择的其他服务。
……
剧情较多地反映了时代
特征,或政治色彩强烈
6
百老汇音乐剧的商业模式——巡演增加演出场次, 获得赢利之余,还可以进行市场推广
百老汇剧院区的所有剧院每 年统筹安排旗下演员进行巡 演
巡演剧目以音乐剧为主,一 般会在当地的剧院或其他表 演场地进行一个“百老汇演 出季度”的演出,通常包含 4~6场表演
选择合作城市的标准: 1. 人口适当; 2. 经济环境好; 3. 能支持上座率; 4. 城市内有足够大的剧院上演百老汇剧目(按照美国百老汇的经验,2000
百老汇剧院区特别就各地的观众进行市场调研,帮助制作人和演出者更好 地消化当地观众的文化消费习惯和文化传统,为各地观众献上最好的演出
2004年,巡演的票房收入 飙升至9.34亿美元,观众达 到1820万人次,是有史以来 的最理想成绩
引进剧目的三个标准: 1. 剧的内容和主题能够跨越种族文化界限; 2. 在世界各地巡演广受欢迎; 3. 语言不是特别影响剧目欣赏
9
The End
10
►剧院与剧目之间的映射关 系:某一剧院专以经营某剧 而闻名。这种运作方法其实 也是由于音乐剧本身舞台、 灯光等制作的复杂性,这些 固定的道具布景除了巡回演 出之外,一般是不会搬到别 的剧院使用的。由此也形成 了非常独特的百老汇音乐剧 运行模式
学习百老汇好榜样
![学习百老汇好榜样](https://img.taocdn.com/s3/m/43eb7c9d6bec0975f465e2b7.png)
学习百老汇好榜样刘戈原创 | 2013-03-09广义的百老汇已不是一条大街或几家剧院,而是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它包含内容的创新、剧院的管理和资本的融合。
文化产业是个热词,也是个潮事。
在政府超乎寻常的大力支持下,如今包括房地产商、煤老板等众多不同领域的商人都有涉足文化产业的冲动。
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各地风起云涌的文化产业,绝大部分本质上是文化房地产、文化旅游,而不是真正的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的真正内核是内容,而不是承载内容的剧院、电影院、旅游度假村、文化产业园。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文化真正成为产业的也不多,好莱坞电影、迪士尼乐园、百老汇戏剧、太阳马戏团演出算是其中典型代表。
如果仔细寻找和搜索,会非常沮丧地发现——中国人向全世界人民卖无数种类的产品,但在涉及文化的门类中几乎是空白。
当然中国的文化产品也会不时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舞台、银幕、屏幕上,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归结为政府支持下的文化交流,而不是文化产品的交易。
也就是说,东西是赠送的。
当然,因为是赠送,通常可以得到廉价的喝彩,这些喝彩被传达回国内,通常被拿来做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证据。
在和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总经理张宇先生交谈的时候,他谈到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进一步印证了这种判断:“如今每年有众多中国演员和文艺团体到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这些演出的剧照和录像被用来证明演员和团队的实力及名声。
但精明的剧院商人在拿到大笔的场租费之后,并不把这种演出列进剧院每年公布的演出目录中。
也就是说,若干年后,他们的后人无法证明自己的先人或前辈真的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过,因为在剧院的官方记载中找不到任何痕迹。
”类似这种到维也纳金色大厅镀金的“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其实是从前(现在也还有)各地方剧团花巨资进京演出的自然延续。
不同的是,商业利益成为主角。
虽然说文化产业化本质上就是文化商业化,但如此的商业化、产业化营销上的雕虫小技,如同电视上卖假药的吆喝,吆喝得越响越炫就离真正的好产品越远。
戏院里充满烘培的香味!百老汇的3大创新,让观众融入故事情境
![戏院里充满烘培的香味!百老汇的3大创新,让观众融入故事情境](https://img.taocdn.com/s3/m/0a7535e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2.png)
戏院里充满烘培的香味!百老汇的3大创新,让观众融入故事情境圣诞节、新年都快到了,想好要怎么跟亲朋好友狂欢庆祝了吗?上戏院、看电影是许多人过节的好选择。
在纽约,每当接近圣诞假期,来自全球的旅客涌入欣赏洛克斐勒中心的圣诞树,或是参加时代广场的新年倒数。
在寒冷的晚上,倒数前去时代广场旁边的百老汇剧院看一场音乐剧,就是最好的暖身了。
「百老汇」是纽约一条街的名字。
它变成剧场的代名词,是因为百老汇街在时代广场附近,剧院云集。
许多百老汇的剧院虽已有百年历史,但在提升观众体验上,却持续创新。
我最近看了一出音乐剧《女服务生》(“Waitress”),上演的Brooks Atkinson Theater有超过90年的历史。
古典、陈旧的雕花梁栋、暗红色的绒布帘幕、略显局促的室内空间,都看得出建造的年代。
但就在这么一个充满怀旧氛围的剧院,我看到的新时代剧场的活力。
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的三点观察。
1.在剧院装烤箱,让苹果派在剧院飘香(Photo Credit: Bon Appetit )《女服务生》这出剧讲的是小镇姑娘重新找回自己人生的故事。
背景是一家专门卖「派」的餐厅。
女主角Jenna是其中一位女服务生,她承袭母亲的烘培手艺,做的派会让人感到幸福感喷发。
但能做出甜美的派的她,婚姻却苦不堪言。
对Jenna而言,做派不只是为了生计,更是抒发心情。
例如当她得知她意外怀了狂人丈夫的孩子后,当天做的派叫「我被我的卵子背叛了派」(Betrayed By My Eggs Pie,还有网友示范如何做这种派!)。
当她得知一场烘培竞赛即将举办,她看到自己脱离苦海的一线希望。
《女服务生》的舞台背景设在Jenna工作的小镇餐厅。
Brooks Atkinson Theater为了让观众「体验」到「派」在整个故事中的角色,让整场音乐剧弥漫着浓郁的苹果派的香气。
(同场加映:体验经济当道!看Lululemon不只卖瑜珈用品,更卖瑜伽的美好体验!)他们雇用了一位烘培顾问,然后在一楼座位区的门外安装了一个大烤箱。
玉与金——百老汇艺术理念和商业理念的有机结合的开题报告
![玉与金——百老汇艺术理念和商业理念的有机结合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3a25a4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d.png)
玉与金——百老汇艺术理念和商业理念的有机结合的开题
报告
研究背景和意义:
百老汇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音乐剧产业基地之一,其艺术和商业魅力备受瞩目。
一方面,百老汇音乐剧不仅集聚了世界一流的音乐、编舞、服装和灯光等艺术元素,更是深刻探究人性、情感和价值观的载体;另一方面,百老汇音乐剧也是巨额商业利润的来源之一,其魅力不仅在于文化价值,更在于营销策略和盈利模式。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百老汇音乐剧艺术理念与商业理念的相互关系,探究百老汇艺术与商业共存的模式、实现艺术与商业双赢的路径,启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拟采取文献资料和影视作品的分析方法,从百老汇音乐剧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商业机制等多个角度,切入百老汇音乐剧的艺术与商业关系的研究。
具体来说,本研究将采取以下步骤:
1. 分析百老汇音乐剧的历史和特点,探讨其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相互关系。
2. 比较分析不同典型百老汇音乐剧的艺术风格、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等,研究其商业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3. 通过分析百老汇音乐剧的票房数据、营利模式等商业数据,探讨其商业模式的特点和创新。
4. 结合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如何实现百老汇音乐剧艺术与商业的有机结合,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将呈现百老汇音乐剧艺术与商业的深度分析和综合评价,探讨其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提出实现文化产业双赢的理念和路径。
同时,本研究可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和推广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中国文化产业走向国际舞台,推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老汇经营模式对中国音乐剧发展的启示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一、百老汇——百老汇的发展与成熟 (1)(一) 百老汇的由来 (1)(二) 百老汇的“大萧条“ (2)(三) 百老汇的市场策略 (3)(四) 金融危机下的百老汇 (4)二、音乐剧——富有生命力的“朝阳艺术 (5)(一)音乐剧的起源 (5)(二)音乐剧的分类 (6)(三) “朝阳”的艺术,“朝阳”的产业 (7)三、中国音乐剧的现状分析 (7)(一) 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初期 (8)(二) 中国音乐剧现状 (8)四、中国音乐剧发展对策分析 (9)(一) 中国音乐剧存在问题 (9)(二) 百老汇对中国的指导意义 (9)结论 (11)参考文献 (12)后记 (13)绪论现今,音乐剧正以一种新的时尚潮流侵袭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身边无不充斥着音乐剧的典范,“歌剧魅影”“猫”“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四大名剧的出现更是让我们惊叹,让我们震惊之余无不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它带给我们如此精彩,如此与众不同的,如此美丽的演出,使得我们在感叹之时也为之感动着。
虽然四大名剧都是英国人的作品,但是将作品推向世界的却是百老汇,也是百老汇运用商业化的运作将那些优秀的剧目长久不息的繁衍下去,使之经久不衰,成为传世精品。
而我们正要学习他们的商业手段,发展属于中国的“音乐剧”。
一、百老汇——百老汇的发展与成熟(一)百老汇的由来百老汇音乐剧令百老汇大道逐渐成为美国娱乐业的中心。
在全盛期,该地区的剧院总数多达80家。
早在1893年的时候,美国人每年在这一带“贡献”的娱乐费用,就已经高达600万美元了。
音乐剧起源于英国,所以伦敦西区的剧院常常被人们成为音乐剧的故乡。
后来,英国的歌舞随着巡回演出团来到了美国,1866年,在纽约上映了一部综合了喜歌剧、闹剧和芭蕾舞特点的戏黑钩《黑钩子》,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连续演出长达25年之久,并被后人公认为第一部摆脱了歌剧意义的音乐喜剧,也正式这出戏带动了美国本土的剧作家及演员的创作之势,同时为现在人们所俗称的“百老汇音乐剧”奠定了基础。
百老汇的由来也是从这里开始的,百老汇大街的开发初期,只是一条平凡的道路,住着一些开荒者,19世纪逐渐有剧院进驻这块区域。
百老汇(Broadway),原意为“宽阔的街”,是指纽约市中以巴特里公园为起点,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全长25公里的一条长街。
我们所称的百老汇,如果从地理上看,它处于纽约的繁华地段,向北抵达第59街,向南直走到第40街;东到第六大道,西到第九大道,而这些街区中剧院和音乐厅更加密集的则是在第7和第8大道之间,这里是百老汇的精华所在。
但是,百老汇艺术的灵魂很难说是在哪条街上,哪个剧院里,一些分散在别处的剧院也会被算作百老汇圈子里的。
有学者认为,实际上存在着两个百老汇的概念,一个是作为“硬件”的百老汇,另一个是作为“软件”的百老汇。
更明确点说,一个是作为街区的百老汇,有霓虹灯和装修豪华的剧场,另一个则是一种无形的百老汇,则是指一种艺术表现的方式,也可以说是模式,也是一种商业运作的机制,就是那个圈子里的一些艺人,也是渗透在美国生活方方面面一种精神的风格。
(二)百老汇的“大萧条”百老汇的是一个音乐的乐园,进入了百老汇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随着每一句唱词,每一段音乐,每一段激情的起舞,仿佛我们就身在那如梦如幻的精彩世界中。
可是,百老汇又是如何全世界的人体会到那种曼妙的滋味的呢?这就不得不说到百老汇的发展了。
百老汇的发展可谓是“跌宕起伏”,这么说是因为它的道路不怎么平坦,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有两大问题的干扰,第一是英国西区音乐剧发展对百老汇的冲击;第二,则是剧目的问题。
今天,当我们用比较冷静的眼光赖审视世界范围内的音乐剧舞台时,就会发现,音乐剧这门艺术其实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展的如火如荼,与百老汇交相辉映,构成了世界音乐剧艺术发展的宏大画卷。
当然,这其中最有资格与百老汇相抗衡的,就非英国伦敦西区莫属了。
虽然美国人很快吸收了英国各种舞台艺术的优良传统,并且加入了只属于美国自己本身的爵士乐,摇摆月等多种因素,很快就发展出属于自己具有鲜明特点的现代音乐剧的概念和形式,但是,英国人在意识到与美国的落差之后,开始追赶学习。
幸运的是,英国人最引以自豪的剧目产生了,根据狄更斯著名小说《雾都孤儿》改编的《奥利弗》给予了英国音乐剧人巨大的信心。
之后,韦伯和麦金托什的出现,标志着音乐剧开始了真正的国际化,标志着英国音乐剧的辉煌,也标志着百老汇一直以来在音乐剧领域的领导地位开始动摇。
此时,也正是百老汇日渐萧条的时候,英国便独领风骚。
“在纽约的人们渴望见到我的新作的心情,就像当年伦敦的观众渴望见到美国百老汇的新作一样”,麦金托什说。
此时百老汇又是如何应对这样萧条的市场呢?首先,一、桑德海姆。
概念音乐剧的鼻祖,他是在百老汇里唯一能和韦伯一争高下的人物斯蒂芬·桑德海姆,他推出的一些列概念剧,紧紧的围绕一些关切人们生活的现实问题,例如单身生活与婚宴、文化冲突、喜乐参半的阔别重逢等等。
二、大制作与老据重推。
桑德海姆指出:“现在百老汇有两种演出——老剧重推和象《狮子王》这样的大制作,后者观众可以不惜代价一年只看一次,但这种剧目不过是电影的舞台版。
好像现在音乐剧已经无事可做了……你也提不起精神来做点什么,因为观众的心思一点也不在这儿。
”其次,大制作的衰落和新剧目的推出。
随着大制作音乐剧的颓势日益明显,音乐剧场也沉陷多元化的发展趋向,既有电影改编成的舞台剧如《金牌制作人》《毕业生》等,还有其他著名的新创音乐剧还有《阿依达》,《狮子王》等等,整个百老汇呈现一派多元的风貌。
再者,后现代音乐剧的涌入。
它既引人注目,但又扑朔迷离。
可能我们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知道它究竟可以走多远。
同时,百老汇面临的一个新型问题就是剧目的问题。
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自1866年以后,就开始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综艺秀模式的音乐剧和轻歌剧和叙事音乐剧。
然而综艺秀模式音乐剧及轻歌剧在20世纪30年代年代开始衰落,而叙事音乐剧在一个世纪里获得长足发展,成为当代百老汇音乐剧的创作主流,也就是“整合音乐剧”。
由此可见,剧本在音乐剧中具有着基石的地位,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1.音乐剧剧本中所蕴含的冲突是作品吸引观众的灵魂所在。
只有搭建好框架,提供扣人心弦的戏剧线索,编织好完整的故事情节,制造激烈的戏剧的冲突,这部作品才能吸引观众,得到观众的喜爱。
2.剧本是整部音乐剧的重要载体。
所有的其他元素都是因剧本而展开,加以修饰和美化。
3.剧本也正是音乐剧花心思心血最多的地方。
4.剧本是塑造人物形象,交代剧情的重要手段。
这一点是用音乐和舞蹈所无法代替的。
相反的是,在很多的剧目上,会忽略剧本的问题,而只注重音乐和舞蹈,成了一种通俗歌舞剧,那么它的观众则会很少,至少很多普通人是无法对它提起兴致的。
(三)百老汇的市场策略百老汇的发展经历了盛世和衰竭,可谓是起伏跌宕,也许正式因为这样,使得百老汇的音乐剧发展日渐成熟。
除去音乐剧本身不说,百老汇对音乐剧的运营也是完善而成熟的。
百老汇的音乐剧是高成本,大制作的,那么它必然要求瞄准全球市场,通过造成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来回收投资。
巡回演出的门票收入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借助这种影响力来宣传其他的商品,当代音乐剧的四大音乐剧目:《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
例如《猫》所到之处,印有两只猫眼的衣饰器物就立即畅销。
它的成功和它所付出的是成正比的,百老汇演出市场的繁荣离不开它的成熟运营机制。
1.演出市场调研。
这是最基础的。
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整个演出必须要能够适应这种瞬息千变万化的市场,百老汇必然是要经过一系列详细,精辟的科学预测,只有根据这样的市场调研所提供资料和信息,才能更为准确的了解并做出科学的预测,正是因为有这样强大的基础和保障,才使得百老汇在全世界绽放光彩。
2.观众消费需求分析。
不论是搬演或是原创,只有满足了观众的需求,才能得到观众的许可。
消费需要通常是产生于消费者的某种心理或心理体验的缺乏状态。
既然大家都喜欢看“猫”,那我们就来个全球巡演,有何不可?最重要的是你们喜欢看,而我则愿意演。
“猫”来到北京,在布景里加入了具有中国字样的垃圾场,歌曲词中也多次提到中国,北京。
一个国际化的百老汇,自然少不了融入到各国的名族中。
3.定价策略。
多个档次的定价策略,使得不管什么层次的人都可以一同享受这音乐的盛宴。
4.品牌营销。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品牌包含了质量、价值、文化、社会地位等,正如音乐剧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百老汇,不管你是否真正的了解它,但这三个字在世界上确实无可替代的。
这也正是美国这样开放的演出市所孕育出来的知名品牌。
百老汇音乐剧带来的全球化风潮犹如一阵强烈的飓风,将我们吹的头晕目眩。
当然,它似乎并不满足与这样世界巡演的现状,而此时,三种方式打开了百老汇单一的舞台剧的结节。
1.Musicals on Film,也就是电影音乐剧。
敏感的好莱坞一直关心着全世界的娱乐新动态,他们当然不可能会放过音乐剧这种既有魅力的艺术形式。
好莱坞电影是百老汇音乐剧以新的传播方式呈现给观众欣赏,是使音乐剧广泛收到喜爱的推波助澜的功臣。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电影的宣传,谁会有那样的“美国时间”去坐在剧院里面欣赏音乐剧,并了解它丰富的内涵和艺术性?2.Musicals on TV,电视音乐剧。
除了电影,当然少补了电视剧的插入。
电视中的音乐剧也不乏其作品。
3.Cabaret,餐馆中的歌舞表演。
百老汇的枝叶伸向了更广泛的天空,而不是局限于只做舞台表演上面,的确,音乐剧的投资庞大,如何才能使得演出能够回收利润并能够绽放光彩,估计也不仅仅只是需要剧本的优秀就能办得成的,最为关键的还是传媒化的商业运作,没有这种成熟的运营机制,百老汇则另当别论。
《猫》曾经在上海演出,并且演出颇为成功。
上海大剧院的副总经理曾经说过:“百老汇的生产是标准化的生产,像生产麦当劳和可口可乐一样,在美国生产和在中国生产,对质量和配方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有些经典剧目能够经久不衰,和它背后的强势的商业运作是密不可分的。
上海音乐学院的美籍指导教授刘键分析:“百老汇的很多音乐剧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出过演出录像带,但是你可以在街上买到它的钢琴谱和歌曲片段。
它在卖这些东西的同时也是在做宣传。
你要真正看到全剧,还是得买票,到剧场去看。
”据了解,当时《猫》在上海大剧院的演出,非常的成功,预计演出53场的票务也非常的抢手,首场演出的票价已经被炒到了8000美元,可见它们的宣传以及知名度和魅力都是来势汹汹,无法阻挡的。
(四)金融危机下的百老汇2008年下半年,对于美国对于全世界都是个不平静的一年,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实体经济的严重冲击下,百老汇这条大街上呈现的以往没有的萧条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