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阶段性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3分)D (A项中“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错误,B“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项于文无据,C项说法绝对化,遗漏信息,“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错误)2.(3分)D (D项,曲解文意。
从文章第三段可以看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说法错误)3.(3分)A (A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只是让步假设,并没有强调“价值恒定不变”,也并非“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
)4.(4分)材料一采用例证法,内容充实(1分)用《功夫熊猫》《花木兰》论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创新发展的观点(1分)材料二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例证法,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论证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盗火者”与崇洋者的异同;运用引用论证,引用马克思的话,让人们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
(2分,答出两种论证方法即可)5.(6分)借助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用新鲜有趣的形式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
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思想与价值。
认识现今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激发中国文化的活力,学习借鉴他国文化,共同发展提高。
(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6.(3分)D 本题考查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选项首先给出相关诗句,然后解读大意和情感主旨,需要考生准确理解,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考生要深入诗句中通过反复诵读,细致体会,联系作者及创作背景、时代等特征,力求准确理解,达成情感共鸣,提升阅读欣赏能力。
D项,“写出了诗人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已生命的决心”曲解文意,偷换概念。
广东省广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广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3月阶段性测试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总用时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填涂相应题号的选择项。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君子”是整部《论语》关注的中心,也是孔子梦寐以求的理想人格。
在《论语》中,“君子”一词共有107处之多,而涉及到“圣人”或“圣”者只有5处。
可见,孔子谈论最多的是“君子”而不是“圣人”。
同时,从孔子一生的实践来看,其所关注的也并不是最高统治者的人格修养和治国之道和政治实践问题。
而是知识分子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实践问题。
其理论主旨也不是教人如何成为最高的统治者和“治国、平天下”的圣人,而是教人如何成为“仁人”、“君子”。
所谓“内圣外王之学”,在孔子这里正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通过道德修养实践而达到理想人格境界的学问。
从《论语》的有关话语来看,所谓君子,主要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士”这一阶层人的理想人格。
即现在所说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人格问题的提出,既与知识分子阶层在这一时期的迅速崛起有关,又与其作为社会和谐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的充分显现有关。
那么“君子”作为孔子在《论语》中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境界呢?我认为主要是一种集“知”、“仁”、“勇”为一体的完整的道德人格境界。
《论语·公冶长》载: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但与子产的君子之道不同,孔子不仅将君子之道置于“礼”的规范之下,而且赋予君子之道以新的内涵。
高二语文下册阶段检测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册阶段检测及答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语文下册阶段检测及答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炽热整饬不啻叱咤风云B.富庶夙愿塑造追根溯源C.小憩迄今亲戚同仇敌忾D.撩拨瞭望潦水一目了然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3月25日,欧盟贸易总干事奥沙利文在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中国应该能够帮助世界金融危机,这是全球共同的利益。
②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这一技术。
③昨天,的士司机张权遭到了3名男子的殴打。
事后,虽有警方到场并将打人者控制,但得知事件的数百名的士司机仍迅速聚集到现场,围住打人者齐声要求其道歉A.度过沿用处治B.渡过采用处置C.度过采用处治D.渡过沿用处置3.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今年二月,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B.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C.杜郎口中学三面黑板学生争相去写、去画的真实课堂把他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平等的人”的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
D.来到学校住宿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
已经到了上晚自习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www.ku.co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本月底,李敖将携全家赴浙江博物馆观看包括明年将在台北合璧的《富春山居图》在内的馆内展品,然后乘船游览西湖,观看“印象西湖”。
B.“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成都七中高2025届高二语文10月阶段性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非攻鲁迅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
他毫不在意,仍然走;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
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就这样的到了都城。
城墙也很破旧,但有几处添了新石头;护城沟边看见烂泥堆,像是有人淘掘过,但只见有几个闲人坐在沟沿上似乎钓着鱼。
“他们大约也听到消息了。
”墨子想。
他决计穿城而过,于是走近北关,顺着中央的一条街,一径向南走。
城里面也很萧条,但也很平静;店铺都贴着减价的条子,然而并不见买主,可是店里也并无怎样的货色;街道上满积着又细又粘的黄尘。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他在大街上前行,除看见了贫弱以外,也没有什么异样。
楚国要来进攻的消息,是也许已经听到了的,然而大家被攻得习惯了,自认是活该受攻的了,竟并不觉得特别,况且谁都只剩了一条性命,无衣无食,所以也没有什么人想搬家。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这才看见街角上聚着十多个人,好像在听一个人讲故事。
当墨子走得临近时,只见那人的手在空中一挥,大叫道:“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然而他并不挤进去招呼他,匆匆的出了南关,只赶自己的路。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下来,在一个农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来仍复走。
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还有窝窝头,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
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
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
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
广州番禺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番禺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语文2023. 05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总用时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填涂相应题号的选择项。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长期浸润在山水之间的人,会将山水内化于人的自然本性。
山水的内在精神没有具体形状,却显现于外形之中。
人们通过观看山水的“形”而达其“神”,人的精神超脱于外物,便可领悟至高天理。
高山顶峰的光辉绚丽与幽谷的晦暗混沌形成一种张力,山水景象在两极之间的无限变化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兴发,不断催促人回到事物和生命的本源。
人沉浸在山水天地间因观看到本源和秩序之美而产生精神的充盈和愉悦,从而超越单调乏味的世俗生活,重新获得勃勃生机的生命动力。
山水之美、澄明、温润、秀丽、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等等都隐含着天道、人道,人与山水的一次次相遇促使人的精神不断敞开,最后窥见其超越性的层面。
静观山水、临摹山水,可让人获得生命的智慧,忘我而自足。
山水的滋养更容易使人形成和谐、内敛、温厚的心性,建立起稳定的精神秩序。
山水文明强调天人合一,宇宙——城邦——个人的内在统一。
山水文明更侧重从山水自然静观宇宙的自然秩序和人的自然本性,更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力图调和社会与个人。
山水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有益于个人失意的排遣,心智的抒发,生活的隐忍和激发。
中国园林作为对真实山水的模仿,便是尝试将山水自然内化于人的精神,使之变成人的家园的一部分。
园林中有各种岩石、草木、流水,曲直、明暗、虚实结合,构造精巧、风格独特,试图将远人山水的特质移植到人的身边,使“自然”与“技艺”融为一体。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微观空间的科幻想象如何“化险为夷”,其实也就是人如何在微观空间中存在的问题。
既然“险”意味着不确定性和未知性,那么“化险为夷”就是依靠一种机制的建构,从而实现人在微观空间中的确定性。
机制的想象某种程度上也是实现微观空间的日常性。
首先,“化险为夷”基于对“险”的认识。
在微观空间的科幻想象中,其“险”的转换在于对微观科学的认识。
对于微观科学的认识建立在微观“感知体验”的基础上。
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宏观世界的科技,如航空航天、深海潜水、汽车、高铁和机器人等,都展现出宏观空间中的技术,可谓“触目”即认识,认识即“惊心”。
我们日常所接触的微观元素有纳米、量子、神经元以及微生物等,但它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停留于观念层面。
我们几乎很少对此有“触目”式的具体感知,也就难以有真实的体验了。
而对于科幻创作者来说,这种“真实”则是必需的,只有深刻的认识,才会有对“险”的深刻理解以及“化险为夷”的手段。
其次,“化险为夷”在于对“险”的掌控。
人在微观世界中将如何存在?这种掌控意味着什么?笔者认为,掌控首先是可以自如地出入微观世界。
如果我们进去而回不来,便会陷入一种困局,仍是充满未知性的焦虑。
从《奇异的旅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影片的框架已建构了一套可进可出的规则:人物的缩小时间只有60分钟,之后会自动变回原形。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附答案)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苏教版试卷第一部分阅读鉴赏一、古诗文阅读鉴赏(67分)(一)古诗默写(20分)1.补写出下列古诗句的空隙部分(1),长河没晓天。
(2),铁骑绕东城。
(3)浮云游子意,。
(4),月照花林皆似霰。
(5),鱼龙潜跃水成文。
(6)江天一色无纤尘,。
(7),岁岁年年人不同。
(8),对影成三人。
(9)人事有代谢,。
(10),美人帐下犹歌舞。
(11)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12)熊咆龙吟殷岩泉,。
(1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的主旨句是:,。
(14),千金散尽还复来。
(15),但愿长醉不复醒。
(16)默写:王勃《滕王阁》,。
,。
,。
,。
(二)诗词阅读:2.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初唐前期,诗歌创作受齐梁诗风的影响,以绮靡..宛媚的诗风为主。
后期的“四杰,”突破了宫廷体的格局,诗歌情思浓郁,气势宏大,成就了“风神初震”的初唐诗;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迎来了唐诗的全盛期。
▲、▲(填诗人)的边塞诗,王维、孟浩然的▲(填流派),开拓了唐诗的体材;在群星cuǐcàn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杜甫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巨星,李白的诗浑然天成,朴素明快,崇高伟大;杜甫的诗,韵律完美,忧国忧民,闪耀着诗意人生的光辉。
(1)找出上文的3个错别字并加以修改:(3分)改正;改正;改正(2)“绮靡..”拼音:;“cuǐcàn”汉字:(2分)(3)加“▲”处填空:、(2分)(4)分别概括李白和杜甫诗歌的总体风格:、(请用四字格词语作答)。
(2分)(5)杜甫曾赞美李白的诗“,”,而李白自己却爱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分)3.在诗词创作中袭用前人成句的例子,不可胜数,下面是陈毅元帅的一首诗:淮河晚眺(一九四三年春)柳岸沙明对夕晖,长天淮水鹜争飞。
云山入眼碧空尽,我欲骑鲸跋浪归。
诗中就分别化用了初唐诗人王勃的《______________》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盛唐诗人_______________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义”与“利”的关系,是中国思想史上争辩不休的一个大问题。
先秦儒家认为“义”和“利”是对立的。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说:“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他们认为,对利的追求是造成社会混乱、国家动荡的根源。
实际上,儒家也并不是根本不言利,只是要把义放在首位,反对后义而先利罢了。
在这个问题上,墨家和儒家有所不同。
由于墨子把“利”作为实践“兼爱”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墨子那里,“利”也就是“义”,“重利”也就是“贵义”,二者是统一的。
这里有一个对于“利”的不同理解的问题。
孔子和孟子所谓的“利”,指的是专“利吾国”“利吾家”“利吾身”的狭隘“私利”。
虽然他们也提出什么“天下为公”,但这个“天下”只是封建君主的“家天下。
”。
墨子所谓的“利”,则是“爱利万民”“天下之利”的“公利”。
维护这样的公利,正是仁义的要求、道德的标准。
很明显,在墨家那里,“天下之利”“人民之大利”,是最高的伦理准则。
墨子认为“义”就是“利”,“利”就是“义”,主张贵义重利,追求义利合一。
墨子认识到,人类首先必须求得生存,为了生存,就不能不追求物质利益。
所以,避苦求乐、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
利和害、苦和乐都是相对的,人们通过比较权衡,利中取大,害中取小,趋利避害,此种行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莫不如此。
墨子从人性的角度,论证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对人们的求利动机给予了有力的辩护。
墨子认为公利,即社会的整体利益是至上的,个人只能作为群体的部件而行动,任何人只有维护并实现了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才能得到显现。
在他利与自利之间,应该从他利出发再到自利。
虽然墨子重视天下之利,把“亏人”“自利”视为人们互不相爱的思想根源,但是墨子并不是笼统地反对“自利”,墨子反对的是“亏人”而“自利”、损人而利己的行为。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临淄中学高二语文阶段性检测(2024.0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网络动画是数字时代的新兴艺术形态和文化业态,是全年龄段受众都乐于接受、用心欣赏的文艺形式,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在线动画市场规模达285.8亿元。
网络动画特色鲜明,市场潜力可观,既充满机遇,发展空间广阔,同时又面对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需要寻找到独有的创作规律和传播特点。
观察网络动画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路径,可以发现,传统文化正在成为网络动画的底色,成为网络动画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的底气。
网络动画的出现,拓展了动画的创作风格和传播方式,其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追求创新。
网络动画呈现出新的动态视觉效果与创意,借助不断翻新的动画技术,呈现更加生动、绚丽的视觉效果,并以独特的、富于时代气息的创意吸引观众。
比如,网络动画《三体》关注科幻小说这个热门题材,故事的想象力令人惊叹,强大的视听冲击力给人带来沉浸式的体验,画面风格写实感与厚重感并重,跟原著的宏大气势和史诗风格相呼应。
伴随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网络动画形式更为多样,动画不再是原本横屏构图、单集完整故事的单一叙事形式,而是出现了一系列竖屏构图、结构精巧的短剧动画。
有些传统文化题材的网络动画作品,以极短的篇幅,精准还原和表现生活细节,重在展示传统的美好和文化的氛围,更多强调人物个性、画面风格和文化气息,更加突出快节奏与戏剧化。
对于这类网络动画,观众利用碎片时间就可以观看,剧集更新更快,也更容易产生黏性。
动画短视频具有强大的文化信息传播潜力,可以说是网络动画寻求发展突破口的新方向。
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网络动画的推广和传播提供了广阔舞台,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创作者也更容易、更快捷地获知观众的感受,在后续的创作中及时进行调整。
创作者与接受者在网络空间里开展更直接的互动,让网络动画的创作少走弯路,二者的理念更加合拍,从而可以提升创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高二语文阶段测试答案
高二语文阶段测试答案1、解析:B项“诮”读“qiào”,C项“提”读“dī”,D项“眸”读“móu”。
答案:A2、解析:A项腹—腑;B项撕—厮;C项暇—遐,哀—唉。
答案:D3、解析:废止:指取消,不再行使,常用于法令,制度等。
废弃:抛弃不用。
黯然失色:黯然,失色貌,常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重在“黯(失色)”。
相形见绌:相形,对比。
绌,不足,相比之下,一方显出不足,重在“绌(不足)”。
好像:可与“似的”搭配。
犹如:没有与“似的”搭配这种用法,且它通常不表示不确定的感觉或判断。
答案:A4、解析:A项,“堂而皇之”,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
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
不能形容文章。
C项,“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D项,“耿耿于怀”应改为“牵肠挂肚”,感情色彩不当。
答案:B5.D A表意不明B“兴趣”与“发挥”不搭配C“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与“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不对应6.A黄盖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7、指出下列句子描写风雪所选用的角度。
①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B)②(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 C )③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A)④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 B )⑤(林冲)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
(C)A.直接描写B.侧面描写C.用人物动作衬托风雪8、解析:“逆境顺境”看胸襟,胸襟开阔,就能正确对待逆境;“坚持就是胜利”所以“是成是败”,“看坚持”;喜怒可以考验一个人的涵养;舍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智慧;“大事难事”看你如何承担。
答案:D9、解析:根据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列举的当今社会的剧变的情况,可见C项是正确的。
答案:C10、解析:A项是对文学的“天道”的总括说明,来自于第五自然段,这是一个总说的部分,第六、七自然段分别说明中外文学中的具体“天道”。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
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评高二年级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什克洛夫斯基十分关注小说家如何通过叙事视角的选择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
他在阐述“陌生化”理论时,以托尔斯泰在小说《耻辱》中对鞭笞的陌生化描写为例,指出:“托尔斯泰通过避免直接指称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的办法,使事物变得新奇陌生。
他的描写使人觉得是初次见到事物,或者感觉到某事为初次发生的那样。
”什克洛夫斯基这里所强调的“初次”,就是事物的新鲜感,也就是“陌生化”的新奇效果。
此外,什克洛夫斯基还提到托尔斯泰在《霍尔斯托密尔》中以一匹马为叙事者,通过这匹马的叙事视角,使得故事的内容和场景显得陌生,以动物的无是无非的眼光无声地披露了人类社会的自私和贪婪。
视角问题是小说叙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美国小说理论家路伯克曾指出:“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到角度问题——叙述者所站的位置对故事的关系问题的调节。
”20世纪以来,出现了各种有关视角问题的分类。
传统小说大多采用上帝般超然的全知叙事视角,全知叙事者的目光无所不在、无所不及,叙事者对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件了若指掌,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亦能明察秋毫。
与此相对应的是人物有限视角,叙事者转用故事中或故事外某个人物的眼光来观察事物,对事件的发展知之甚少,对人物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作品因而充满了悬念。
英国新批评的代表人物I·A·理查兹曾将语言分为指称性的实用语言和非指称性的诗歌语言,诗歌语言是对实用语言的陌生化,人物有限视角则是对全知叙事视角的陌生化。
全知叙事视角将事件、人物的过往和将来娓娓道来,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盘托出,其结果往往是纷至沓来的信息使读者流于无意识的、被动的阅读。
在这样的作品里,事件得到了强调,而读者对事件的感受则被自动化、机械化。
高二语文阶段形测试卷.docx
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页。
第I卷为选择题,答案一律答在答题卡上。
第II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但仔细比较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
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
所以大成至圣能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
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
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
《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
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
孟子则曾斩钉截铁的说出:“人性Z善也,犹水Z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虽不屑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冋拜他。
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
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
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
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热,已起了很大的变化。
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來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
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
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
安徽省部分省示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材料二
我们已进入“万物皆媒”的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存在着“尖叫效应”,哗众取宠的内容容易引起围观,低俗庸俗的内容容易吸引眼球,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稀缺的注意力资源,挤压了红色文化的传播空间。与此同时,融媒体时代,传播手段更多元,传播方式更多样,传播渠道更广泛,这为红色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和多元化传播提供了条件。
父亲的身材高大魁梧,是出了名的大个子。父亲这一扑,顿时就像包饺子一样把谢营长整个人严严实实地包在了怀里,连一片衣角都没有露在外面。炮弹爆炸了,谢营长一点事都没有,连层油皮也没有伤到。
父亲成了一个血人。
一年后,父亲回到了老家,成了青山学校的一名老师。说是老师,那是往父亲的脸上贴金,实际上,父亲就是学校的校工,一名专门负责打铃的校工。
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创作出符合融媒体传播规律的作品,是实现红色文化创新性表达和多元化传播的关键。比如,利用时下火热的短视频传播红色文化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系列原创短视频《真理的味道》,从小角度讲述中国共产党人追寻真理的故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人民日报推出微电影《在场》,通过两个平行时空的间离与融合,重现了过去的历史场景与现在的生活场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雄浑悲壮的历史,彰显出当下富足和平生活的难能可贵。这些作品都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性联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全景进程中,红色在各个主要历史时期,一直在人们的审美意识、情感认知和精神生活中处于主流地位并具有正向意义。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红色一直被赋予权威、雅正、热烈、温暖、喜庆、吉祥、美好、成功、富贵、忠诚、希望、力量等积极文化寓意。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稳定的文化浸润和厚重的文化情结,为近现代红色文化的发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千多年来,孔丘一直被世人尊称为孔子,这已是妇孺皆知的常识。
但是,孔丘为什么会被尊称为孔子呢?学者大概有两种见解。
第一种以大名鼎鼎的《论语正义》为代表,认为“子”本指男子,而孔丘是男性,所以就被尊称为孔子。
“子”的本意指婴儿,婴儿有男有女,“子”未必一定就指男子,所以“男子称子说”不可能成立。
第二种是近现代大多数学者的意见。
孔丘因道德崇高,学问伟大,所以其弟子后学都尊称他为孔子,久而久之,成为了后人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
这种意见恐怕也难成立:其一,春秋时代道德崇高,学问伟大者,远不止孔丘一人,例如孔子入室弟子颜回,虽然道德学问都非常了不起,却不能尊称为“颜子”。
根据传世文献,战国时代才尊称颜回为“颜子”,而这是违反春秋礼制的,说明战国时代周礼已荡然无存。
其二,春秋时代华夏大国的一些普通的公卿,例如鲁国的公卿“三桓”,也被尊称为“某子”,但他们并没有什么崇高的道德、伟大的学问。
所以,孔丘被尊称为孔子,“男子说”和“道德学问说”,都难自圆其说。
“子”在西周时代是对部分诸侯的贬称。
据春秋传世文献,大体上,华夏大国诸侯称“公”也称“侯”;诸侯称霸者则称“伯”;华夏小国诸侯和蛮夷戎狄诸侯,则笼统称“子”或称“男”,其中“男”爵的地位似乎更低。
蛮夷戎狄诸侯,则无论大小一律称“子”。
春秋初期出现了新情况,以文明之国、强大之国自居的华夏大国,将自己的公卿视作华夏小国之君和蛮夷戎狄之君,有提高华夏大国诸侯政治地位的意思。
尊称华夏大国公卿为“子”的最早例子是《左传·隐公四年》中卫国君子尊称该国公卿石碏为“石子”,因为石碏选择国家大义。
后来,这就成为惯例。
只要是华夏大国的公卿,不管道德学问如何,对国家有无功劳,都可以被尊称为“某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度一中国开教学部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第Ⅰ卷(共42分)一、(每小题3分,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竹海中有着太多的美,值得摄影家、画家去发现和(品味/品评)。
株长达十余米的高肩叶藤竹,是摄影家的最爱。
这种攀缘....的竹子,如果遇..缠绵、身材高挑到一只鸟落到竹梢上,竹竿......便会很优美地倾伏下来,,产生难以明状的奇妙美感。
画家最痴迷的是马来甜龙竹。
,犹如翠绿的底色上布满了花纹。
它裸露..出褐色的根茎,根茎上的须根排列有序地生长出来,极像一个毛茸茸的大线团。
须根生长非常有(规律/规则),均匀地向下舒展开去,即使交织到一起也错落有致....;根部的竹节长势有别,或长或短,使得竹节上的须根有了韵.率.般的疏密。
次序井然的须根和纵横交错的枝叶把个马来甜龙竹(装点/装扮)得风情万种....。
1.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攀缘身材高挑(tiāo)B. 竹竿难以明状C.裸露(lù) 错落有致D. 韵率风情万种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品评规则装扮B. 品评规律装点C. 品味规则装点D. 品味规律装扮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 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的这种竹子B. 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C. 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被打破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的这种竹子D. 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被打破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信手拈来....一根根普通的金属丝,随意弯曲,不一会儿,一件件精致小巧的自行车、威武霸气的变形金刚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B. 马英九提出的“和平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南海地区海空航行飞越自由与安全”的主张,与美国“航行自由”的论调不约而同....。
C.在教师节前,国务院给全国中小学教师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其中包括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与之配套的方案呼之欲出....。
D. 在国内某航空企业与“去哪儿网”的纠纷中,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规违法。
对此,有关部门不能仅听一家之言....,而应详细调查,公正处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西南财大知名教授大闹机场”的新闻被不少媒体和报纸报道,引发网友热议,涉事教授的行为,引发了师德何在的叩问。
B.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C.广东省《融合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符合条件的非户籍人口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D.治理雾霾,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还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
6.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A.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空,白白的致.食客三千人致:达到B.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必:一定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遗:赠送C.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通“佯”假装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赞:赞美D.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顾:不过公子往数请.之请:问候、拜访7、选出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A. 即患秦兵之.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B. 设九宾于.廷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C. 廉颇为.赵将伐齐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 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8.对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四史”是指清代乾隆年间编定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
“前四史”是其中的前四部史书,即《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
B.古代不同朋友之间称谓不同。
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而廉颇与蔺相如的“刎颈之交”则是“贫贱之交”的称谓。
C.中国古代座次有别。
官场以右为尊,“以相如功大,位在廉颇之右”即是明证;信陵君“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虚左”则说明左边的位子为尊位。
D.《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也用于记述少数民族及周边国家的历史)、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9. 选出下列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相如引.车避匿B.如姬资.之三年此帝王之资.也C. 引公子就.西阶金就.砺则利D.已却.秦存赵相如因持璧却.立二、(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
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
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
封李牧为武安君。
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废司马尚。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王让.李牧让:责备B.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起:起来C.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委:丢弃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微:暗中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臣如前,乃.敢奉令乃.不知有汉B.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C.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1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是()①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②匈奴每来,出战③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④匈奴不敢近赵边城⑤匈奴小入,详北不胜⑥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13.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A.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B.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C.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D.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
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
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
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
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大败匈奴。
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
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
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
第Ⅱ卷(共108分)三、(24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8分)(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分)(2)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6分)(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4分)(4)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1)、《雨霖铃》(柳永)中的“,。
”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3)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4)《定风波》(苏轼)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5)《扬州慢》的“,”与杜甫《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意近。
(6杜牧《泊秦淮》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句。
四(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冬夜何君华(1)离家还有七八里路的时候,中巴车还是抛锚了,像一个突发心肌梗塞的老人,趴在寂静的山村公路上再也不肯动弹。
(2)乘客早就质疑这破车不行,叮儿当啷的,路上肯定要出问题。
但当时司机叼着烟说:“坐不坐?不坐拉倒,哪那么多废话?”(3)乘客们没办法,只得一个一个上去了,徐刚也跟着上去了。
因为除了这辆破车,镇上实在看不到任何别的车辆。
(4)果不其然,半路车坏了。
(5)司机又叼起一支烟,冲车里仅剩的四个乘客喊道:“都下去走吧,车动不了了。
”(6)徐刚只得拎着行李疲倦地走下车,漫天飞舞的大雪依然在跳跃,大地早已被染成了白色,白茫茫一片,分外耀眼。
(7)村庄霍地胖了一圈。
(8)已经是除夕夜的十点钟了,不会再有任何一辆车来,徐刚只能拎着行李往家的方向走。
(9)这个年,徐刚本来是不打算回来的,他在电话里对娘说:“娘,我过年不回来了,工地不放假。
”(10)娘说:“儿,回来吧。
”(11)隔了一天徐刚又给娘打电话:“娘,火车票不好买。
我去了车站一趟,没买着。
”(12)娘说:“儿,回来吧。
”(13)娘反反复复就是这一句话,徐刚只好决定回来。
(14)包工头跑了,徐刚一年白干了,这个年怎么过?(15)徐刚的心情如同这寒冷的冬夜一样荒凉,他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在乡村公路上,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