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美容合同纠纷可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典型案例——医疗美容机构虚假宣传和诊疗过错行为造成患者损害应予赔偿
典型案例——医疗美容机构虚假宣传和诊疗过错行为造成患者损害应予赔偿案例名称邹某与某医美机构侵权责任纠纷案基本案情邹某曾在湖南某医院实施眼袋整形术,术后其认为自己下睑皮肤松弛,经其了解,得知北京某医美机构主刀医生师出名门,经验丰富,遂于2015年12月来到该医美机构进行了双侧下睑修复术。
术后,邹某出现双侧下睑局部凹陷、疤痕畸形,外眼角畸形短小圆钝等症状。
此后,邹某先后六次在其他医院进行修复,但仍无改善。
邹某认为该医美机构的修复手术对其造成了损害,遂诉至法院要求该机构赔偿其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损失,并要求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三倍赔偿其手术费。
裁判结果法院认为:首先,本案属于消费型医疗美容,邹某为健康人士,为满足对美的追求的生活需要而接受美容服务,具有消费者的特征;该医美机构的经营目的为获取利润,具有经营者的特征。
消费者为生活消费接受经营者提供服务的,应当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
经查,该医美机构因发布的医疗广告内容与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广告内容不相符,广告语不真实等虚假宣传行为屡次受到行政处罚,邹某系受到上述广告误导而接受服务,故该医美机构存在虚假宣传的欺诈行为,应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规定,由该医美机构三倍赔偿邹某的手术费用。
其次,该医美机构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但术后邹某又在其他医疗美容机构的修复行为确已改变医方的手术结果,法院遂判决该医美机构按照60%的过错责任比例赔偿邹某各项损失共计74948元。
典型意义本案为典型的因医疗美容虚假宣传和诊疗不规范行为引发的侵权责任纠纷。
通过该案的审理,法院充分发挥了司法裁判在社会治理中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
首先,将医疗美容纠纷纳入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范畴,按照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标准审查证据,有助于督促医美机构加强医疗文书制作及保存工作,规范其诊疗活动。
其次,将消费型医疗美容纠纷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范围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加大对商业欺诈行为的制裁力度,既能对医美机构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预防、震慑其违法行为,也维护了医美市场的诚信和秩序,有利于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_经济法论文.doc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_经济法论文符合约定,不能实现购车目的时,消费者可以依据《合同法》规定要求销售者更换车辆。
笔者认为,汽车消费应当属于生活消费。
在汽车“三包”规定已经两次面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的情况下,将汽车消费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范畴,实行“三包”,是大势所趋,将家庭购买汽车列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范畴,既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促进汽车销售者诚信经营,促进汽车销售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医疗纠纷是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一直是法院审理案件的难点。
近来年,随着医疗机构改革,部分医疗机构市场化经营,社会医疗美容整形机构不断增多,患者在医疗机构医疗过程中受损害的情形越来越多。
但是对于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是否应当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对此认识并不一致。
一些地方性法规将医疗纠纷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范围。
如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规定了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及医疗机构诊疗过错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民事责任,明确把医患关系纳入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也明确把医患纠纷纳入《消费者保护法》的领域,但绝大多数省份,对此问题并未作出明确规定。
理论界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医疗纠纷不能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理由是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决定了医院不能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商品经营者,医院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社会效益第一。
医院的医疗行为也不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普通消费行为,而是一种特殊消费行为。
同时,患者也不是消费者,医院的医疗消费仍然坚持执行政府的指导性价格,不采取市场的随行就市,因此,患者交付的费用也与得到的诊疗服务不是等价交换。
因此,医疗纠纷不能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7]第二种观点则相反,认为医院为人们提供的服务就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服务,其出售的药品也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商品,并且医院提供的服务与出售的药品也都是有偿的,因此,认为医院纠纷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美容整形合同纠纷案例
美容整形合同纠纷案例ZHZHDY1、广州市民黎小姐向法院起诉称,2008年7月12日,在天河区中山大道某塑身美颜连锁店,请她免费体验丰胸效果。
店员称可以使黎小姐“两乳房两边大小一样对称,丰满挺拔,胸型完美”,且能“让胸部第二次发育,达到穿文胸D杯的效果”。
黎小姐花几千块办了一张“疏通卡”。
之后两个月的时间里,她在店员的推销下又办理了多张护理卡。
在做了70次护理之后,黎小姐已经花费194550元,但自己两乳房仍下垂如旧,根本毫无效果。
在协商退款无果后,黎小姐将该美容院告上法庭,要求对方返还194550元,并承担公证费用2000元和诉讼费。
天河区法院认为,本案中,原告支付了款项,被告提供了服务,从表面看,双方的服务合同已经以各自的行为履行完毕。
但是提供服务的效果,各自说法不一。
但是基于一般社会合理性推断,只接受一般的胸部健康护理,不可能70次服务,就支付高达194550元的款项。
被告没有提交证据证实产品、仪器等经过国家相关权威部门认证,以及美胸效果的证据。
因此法院认为被告使用欺诈的手段,达成合同,因此合同应属无效。
但是原告已经接受了服务,基于公平原则,原告应当支付一定的劳务费用。
法院酌情参照现实生活中提供美容美体服务行业较高的收费标准,即每次500元的标准计算,扣减35000元,即被告应返还原告159550元。
至于黎小姐为保全证据而支付的公证费2000元,是在法庭辩论终结后所产生的,且黎小姐由于轻信被告,对合同的无效也存在一定的过失,因此从平衡双方利益出发,公证费由原告自行承担。
一审法院判决之后,被告美容院不服提起上诉,最终此案经广州市中院调解结案。
广州中院法官表示,结合近年的审判实践来看,目前“丰胸”等美体美容是被投诉多的服务项目。
许多商家既不公开收费标准,也无收费合同说明,甚至不开具发票。
提醒消费者遇到此类纠纷时,及时找到证据,并勇于维权。
2、2010年5月陈小姐在朋友的陪伴下到广西南宁市某高级专业美容诊所,她希望通过手术既能使鼻梁更挺拔,又能消除下眼睑的皱纹。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摘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许多原则性规定和立法空白难以适应新的司法实践的需要,且修改立法和制定相应的司法解释工作也未能及时跟进,致使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的审理工作中遇到了许多新难点和疑点问题。
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亟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是其适用范围问题。
本文将对于在司法实践中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范围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逐一做讨论。
【关键词】消费者适用范围权益【正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第3条规定:“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遵守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应当遵守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这两条规定是消费者保护法适用范围的原则表述,适用范围为消费者的生活消费,即公民个人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营模式和交易方式持续创新,各种新型服务项目及消费方式不断涌现,使司法实践中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范围产生了争议。
下面我将一一阐述相关问题和我的观点:一、单位是否为消费者,是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现实生活中单位生活消费的现象大量存在,单位购买生活消费品作为福利分发给职工个人是常见现象,有的虽非生活福利,但最终也归个人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单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否可作为生活消费的主体纳入消费者范围。
司法实践中对于消费者是否仅限于自然人还是包括单位亦存在争议,曾出现过单位以消费者身份到法院起诉的情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没有明确界定,但从保护在消费过程中处于经济弱者地位的往往是公民个人的角度出发,对消费者身份界定为自然人符合国际惯例。
只有少数学者赞同单位是消费者,认为“消费者不能仅限于个体社会成员,也应包括法人组织,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等。
”[1]我认为,从对消费者权益给予特别法保护的角度考察,不宜将该法规定的消费者扩大解释为包括单位(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摘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许多原则性规定和立法空白难以适应新的司法实践的需要,且修改立法和制定相应的司法解释工作也未能及时跟进,致使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的审理工作中遇到了许多新难点和疑点问题.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亟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是其适用范围问题。
本文将对于在司法实践中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范围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逐一做讨论.【关键词】消费者适用范围权益【正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第3条规定:“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遵守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应当遵守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这两条规定是消费者保护法适用范围的原则表述,适用范围为消费者的生活消费,即公民个人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营模式和交易方式持续创新,各种新型服务项目及消费方式不断涌现,使司法实践中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范围产生了争议。
下面我将一一阐述相关问题和我的观点:一、单位是否为消费者,是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现实生活中单位生活消费的现象大量存在,单位购买生活消费品作为福利分发给职工个人是常见现象,有的虽非生活福利,但最终也归个人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单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否可作为生活消费的主体纳入消费者范围。
司法实践中对于消费者是否仅限于自然人还是包括单位亦存在争议,曾出现过单位以消费者身份到法院起诉的情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没有明确界定,但从保护在消费过程中处于经济弱者地位的往往是公民个人的角度出发,对消费者身份界定为自然人符合国际惯例。
只有少数学者赞同单位是消费者,认为“消费者不能仅限于个体社会成员,也应包括法人组织,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等."[1]我认为,从对消费者权益给予特别法保护的角度考察,不宜将该法规定的消费者扩大解释为包括单位(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医疗纠纷中的患者是否属于消费者
医疗纠纷中的患者是否属于消费者
所谓消费者,是指为达到个人消费使用目的而购买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最终产品的个人使用者。
那么患者是否属于消费者?
网友咨询:
医疗纠纷中的患者是否属于消费者?
律师解答:
患者不算消费者。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于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情形,而诊疗活动并非因生活消费需要而形成。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88条之解释,诊疗活动是指通过各种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活动。
如果是民营医院中涉及医美、健体服务的医疗行为,这样的非完全医疗美容,且带有浓厚生活消费色彩的行为,就应该被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范围。
律师解析:
公立医院中,医患关系不同于消费关系,但是民营医院中涉及医美、健体服务的医疗行为带有明显的生活消费色彩,基于这种原因,医美机构为求美者提供医美服务造成求美者人身损害的,鉴于医疗技术的复杂性、医疗活动的专业性等特性,医疗纠纷中医疗单位有无过
错需要借助专业、权威的机构进行鉴定,鉴定后一旦发现医美服务存在过错且该过错与受害者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医美机构必须承担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鉴定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律师费等费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解决医患纠纷中的法律适用
l 医患 关系 是一种 消费 关系 目前学 术 界对 于 医忠 关系 是 否属 于 消 费关 系 ,
存在 3 种不 同观 点 : 医患 关系 , 是 不是 消费 关系 … 是 ;
消 费关系 ; 不完 全是 消费 关系 , 但具 有一 定程度 消
费 属性 , 应严 格 限制 适用 《 法》 消 。但 以下 事实 我们 不 能回避 :
李 志 强
江 汉大 学卫 生 技 术 学 院 , 汉 ,3 0 6 武 4 0 1
摘要
在 实 践 中 , 患 关 系 已具 备 了 消 费 关 系 的 形 式 特 征 , 医 疗 、 防 、 健 、 复 等 行 为 纳 入 公 民 消 费 范 围 是 未 来 趋 医 把 预 保 康
势 , 将 更 有 利 于保 护 公 民 的合 法 权 益 。 这
关 键 词 消 费者 权 益 ; 患 关 系 医
中图分类号
Rl7 2R O 9 . ; —5 3
文献标识码
A
D . .80Y OI 03 7/ XYS 2 1. .2 1 H.000 0 7 2
An An l s so e Ri ht o e to w o h ns a y i f h g sPr t c i n La f r t e Co ume s t r i h n t eApp i a l w f e tn e i a s u e l b eLa o t i g M d c l c S Di p t s
K e r Co s m e iht nditr ssdo t rp t n eai s p y wo ds n u rrg sa n ee t; co ・ ai tr lt e on hi
医患关 系 目前在 法律 上不 是一种 消 费关 系 ,但 在 司法 实践 中, 用 《 运 消费者 权益保 护法》 以下简称 ( 《 消法》 )来 审理 医患纠纷 案件 已是 不争 的事 实 。实
医疗美容纠纷法院判决实例
医疗美容纠纷法院判决实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个人形象和外貌要求的不断提高,医疗美容行业逐渐兴起。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医疗美容纠纷。
医疗美容纠纷涉及的问题广泛,包括手术效果不满意、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损伤、手术失败导致后遗症等等。
当这些问题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纠纷最终往往在法院得到解决。
以下是一些医疗美容纠纷法院判决实例。
案例一:手术效果不满意张女士作为一个年近四十的女性,对自己的面部出现的皱纹非常不满意,并决定通过埋线拉皮手术来改善。
她在美容机构进行了手术,但手术后她发现效果并不明显。
她对美容机构提出索赔要求,要求退还手术费及精神损失费。
法院最终判决,美容机构应退还张女士的手术费,并附带精神损失费赔偿。
案例二: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损伤王女士因为鼻子偏大,决定通过隆鼻手术来改善。
她在医疗美容机构进行手术时,手术医生操作不慎导致鼻塞管压迫过大,致使王女士鼻中隔骨折。
王女士气愤地将医疗美容机构告上了法庭。
法院最终判决,医疗美容机构应赔偿王女士的医疗费用及精神损失费。
案例三:手术失败导致后遗症李女士在美容机构接受了脱毛激光手术,但术后她的皮肤出现了烫伤的情况。
李女士十分痛苦,她向美容机构索赔,并要求赔偿医疗费用、精神损失费以及后续治疗费用等。
法院最终判决,美容机构应赔偿李女士的医疗费用、精神损失费及后续治疗费用,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结起来,医疗美容纠纷的法院判决实例可以看出,当消费者在接受医疗美容服务时遭遇问题时,他们有权向法院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院会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及法律规定进行判决,并要求美容机构承担相应的责任和赔偿。
因此,消费者在接受医疗美容服务时,应选择正规的机构和专业的医疗美容医生,同时保留好相关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及时有效地维权。
医疗美容行业也应加强自律,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减少医疗美容纠纷的发生。
医疗美容纠纷是否应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医疗美容纠纷是否应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随着医疗美容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注重外貌美丽。
但在这背后,一些医疗美容纠纷也相继发生,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应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解决医疗美容纠纷。
首先,医疗美容行业本身具有决定性的消费属性。
消费者的权益不仅仅是安全、健康、公平,同时也包括满足自己需求的权益。
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医疗美容行业本身就是一项消费权力的体现。
其次,医疗美容行业与传统消费行业存在较大差异。
传统消费行业是多种商品与服务的竞争,而医疗美容行业涉及到人体健康和身体美容,需要医生、技术及设备等资源,在行业准入和监管方面也要求更高的标准。
这些特殊性造成消费者使用医疗美容服务时,将会面临更高的风险和更强的不确定性。
最后,由于医疗美容行业的特殊性,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管理,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消费者在获得服务前应该获得的必要知情权,包括手术过程、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风险等内容,以做出有理性的选择,减少自己的财产损失和身体风险。
在医疗美容的纠纷中,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只有对精准的案例分析、立法精神的深入理解才能更好的保护消费者权益。
在具体案例分析中,应该注重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服务质量,针对个案,应该事实清楚和成果明确为基础,尽量从消费者信念、知识等方面入手,寻找处于合法利益的视角,保护其已有的权益,减轻消费者的经济和心理损失。
总之,当前医疗美容行业纠纷较多,必须加强统一法律适用,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以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服务质量,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与信任度,更好的维护公平合法的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自觉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切实建立和实现可持续的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
医疗美容在当前社会已经越来越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时尚趋势,很多人都希望通过美容手术和美容治疗来提升自己的外貌、改善自信心。
但是,一些不负责任、缺乏资质的机构和医生进行的医疗美容手术和美容治疗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医疗美容行业监管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医疗美容行业监管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美容行业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
然而,这个行业的迅速崛起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风险和安全问题。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以及确保医疗美容行业的健康发展,监管法应运而生。
一、医疗美容行业的监管现状目前,医疗美容行业的监管法规不完善,甚至有些地区还没有相关法规,导致一些不良商家以及不合格医生的出现,对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构成威胁。
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利,采取低价、夸大宣传等手段,吸引消费者,但却忽视了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医疗美容行业监管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1.规范行业准入标准制定医疗美容行业准入标准,明确美容机构和医生的资质和要求,包括医生资质证书、机构证书等。
只有符合相应标准的机构和医生才能开展相关业务,有效地保证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加强产品监管医疗美容行业的产品种类繁多,唯有监管规范,才能确保产品的安全与质量。
监管部门需对产品进行抽查和监督,必要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召回,并适时公布相关信息,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
3.完善法律法规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需要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来约束。
针对行业内出现的违规、欺诈等问题,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为消费者提供维权渠道,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医疗美容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执法力度,定期查验和检查相关机构和医生的运营情况,对于违规经营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形成严密的监管网络。
三、医疗美容行业监管法的不足之处尽管已有一系列监管法规的出台,但医疗美容行业监管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1.法规执行力度不够医疗美容行业监管法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一些违法行为难以取缔。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确保违法行为受到应有的制裁。
2.监管部门的人力资源不足医疗美容行业的监管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包括检查、评估和处罚等工作,然而由于监管部门的人员不足,导致监管力度不够。
美容行业消费者保护权益法
美容行业消费者保护权益法美容行业是一个与消费者直接相关的领域,因此消费者保护权益在这个行业尤为重要。
针对美容行业的消费者保护权益,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价格透明:美容项目的价格应该明确公示,消费者在选择时应该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每个项目的具体费用,避免出现价格欺诈或隐性收费的情况。
美容机构应对所有项目的定价进行公示,并及时更新。
2. 产品和服务质量:美容机构应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确保其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机构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身体状况提供专业的建议,并确保技术人员具备相关的资质和培训。
3. 交易透明:消费者在购买美容产品或服务前应该了解清楚产品的成分、效果、用途等相关信息。
美容机构应提供准确和详尽的产品说明,不得使用虚假宣传手段误导消费者。
4. 售后保障:美容机构应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后有权享受一定的售后保障。
例如,对于因技术原因导致的不良效果或损伤,机构应当提供补救措施或退款,并承担相关责任。
5. 退款与赔偿:如果消费者因为产品质量或服务过程中的问题遭受损失,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款或赔偿。
美容机构应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妥善维护,并解决投诉和纠纷。
6. 合同诚信:美容机构在与消费者签订合同时应遵守诚信原则,不得在合同中设置不合理或不公平的条款,也不得擅自修改合同内容。
双方达成的合同应是合法有效的,任何一方如有违约行为,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 宣传虚假处罚:对于那些故意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的美容机构,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例如罚款、公开谴责等。
这样的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破坏了整个美容行业的声誉。
8. 公正公平:美容机构在提供服务时应保持公正公平,不得以身体特征、种族、性别等因素歧视消费者。
消费者有权获得平等的服务和待遇,任何不平等对待都应被限制和惩戒。
9. 信息安全:美容机构应妥善保管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电话、地址等,不得将其用于其他商业活动或泄露给第三方。
医疗美容诊所消费者权益保障规定
医疗美容诊所消费者权益保障规定随着人们对美容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美容诊所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美丽的首选。
然而,由于行业监管不到位和不规范经营的现象,一些消费者在就医过程中可能遭遇到不正当的行为,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我国制定了医疗美容诊所消费者权益保障规定,以确保消费者在医疗美容诊所接受服务时能够享受合法权益,合理合法地维权。
一、诊所资质及信息公示根据医疗美容诊所消费者权益保障规定,医疗美容诊所必须获得相关行政部门的经营许可,并在显著位置公示执业医师的证书和医疗机构的许可证。
此外,医疗美容诊所还应当经常更新并公示有关自身资质、设备设施等信息,以供消费者了解,并确保所提供的服务真实可信。
二、医疗美容项目的合规性和风险提示医疗美容诊所在提供服务之前,应当对消费者进行详细的病历调查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医疗方案。
诊所应当明确告知消费者所选项目的治疗效果、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并让消费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此举旨在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确保消费者在做出决策时能够有充分的了解和选择权。
三、服务过程中的知情权和自主权在医疗美容服务过程中,诊所必须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
医疗美容诊所应当向消费者提供详细的治疗方案、实施方法、预期效果等信息,并接受消费者的疑问和答疑,确保消费者明确了解整个过程。
同时,医疗美容诊所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消费者接受不必要的手术或项目,确保消费者的自主权不受侵犯。
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处理及后续服务在医疗美容服务过程中,如果消费者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医疗美容诊所应当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治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医疗美容诊所应当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并按照规定提供医疗赔偿或者后续治疗服务,以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利益。
五、消费者投诉处理和知情权保护医疗美容诊所应当建立健全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确保消费者能够高效便捷地解决纠纷。
医疗美容诊所应当对消费者投诉信息进行妥善保存,并及时处理投诉事项。
美容行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维权
美容行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维权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增加,美容行业蓬勃发展。
然而,美容行业的消费者权益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作为消费者,我们有责任维护自身权益。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美容行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维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建议。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在美容行业,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保障我们在消费过程中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美容行业存在的消费者权益问题在美容行业,消费者的权益遭受到一些问题的冲击,比如虚假宣传、服务质量不合格、消费陷阱等。
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我们需要了解并应对这些问题。
1. 虚假宣传美容行业中存在虚假宣传的现象,一些商家通过夸大产品功效和效果来吸引消费者。
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应该审慎判断,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蒙蔽。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2. 服务质量不合格有些美容机构在服务过程中存在服务质量不合格的问题,比如消毒不规范、技术不专业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选择有良好声誉的机构,先进行咨询和了解,再进行消费。
同时,如果发现服务质量存在问题,我们应主动与商家进行沟通,争取维护自身权益。
3. 消费陷阱美容行业中存在一些消费陷阱,比如强制推销、隐形消费等。
为了避免陷入消费陷阱,我们应提高警惕,理性消费。
在签订合同之前,务必谨慎阅读合同条款,对于不合理的条款应坚决拒绝签订。
三、消费者权益维权的方法与建议在面对美容行业的消费者权益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来进行维权。
1. 加强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在遇到合同纠纷、服务质量问题等情况下,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比如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寻求法律援助等。
2. 理性消费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理性消费的态度,不轻易相信美容产品的夸大宣传,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遭遇无资质医美 消费者可否要求三倍赔偿
遭遇无资质医美消费者可否要求三倍赔偿现今,医美市场飞速发展,很多人都希望通过美容整形来改善自己的外貌。
但是,由于医美市场缺乏监管和规范,导致有些医美机构存在无资质从业的情况。
如果消费者在这些无资质的医美机构接受了医美服务,遭受到了损失,消费者是否可以要求三倍赔偿呢?首先,无资质的医美机构存在的危害是巨大的。
这些机构不具备相关资质和执业证书,可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却在未经认真检查的情况下为消费者提供医疗服务,存在安全风险。
一旦患者因为这些机构的错误行为而遭受了损失,那么应当由这些机构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也是为什么发生医疗纠纷时,通常需要根据责任认定原则进行赔偿的原因。
其次,应当有法律规定支持消费者要求三倍赔偿。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如果企业侵害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可以要求企业三倍赔偿。
医美机构作为一种经营性质的机构,也应当适用该法律规定。
如果消费者可以证明自己在无资质的医美机构接受了医美服务,并因此遭受了损失,那么就可以要求该机构支付三倍赔偿。
最后,消费者在追求赔偿时应当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对所选择的医美机构进行认真的调查和评估,了解其资质、口碑和服务质量。
其次,在接受医美服务前要仔细研究相关合同和协议,并确认服务内容、费用及相应的责任承担。
最后,如果遭受损失,一定要尽快采取法律行动并收集充分的证据,以便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并获得合法的赔偿。
总之,无资质的医美机构在市场中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果消费者在这些机构接受了医美服务遭受了损失,那么他们应当有权要求三倍赔偿。
但是,在选择医美机构和接受医美服务的过程中,消费者也应当认真了解相关合法法规,并注意自身的权益保护。
除了消费者自身的权益保护,监管部门在医美市场监管和规范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应当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管理无资质的医美机构。
首先,应当完善医美市场相关的法律和规定,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加强对医美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美容服务合同协议书受法律保护吗
一、美容服务合同协议书的定义美容服务合同协议书是美容服务提供方与消费者之间就美容服务内容、费用、期限、权利义务等事项所达成的书面协议。
它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保护。
二、美容服务合同协议书受法律保护的原因1. 合同法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美容服务合同协议书作为合同的一种,符合合同法的定义,因此受法律保护。
2. 合同法对合同形式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美容服务合同协议书采用书面形式,符合合同法对合同形式的要求,具有法律效力。
3. 合同法对合同内容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合同的内容应当具备以下条款: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美容服务合同协议书应包含上述条款,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4. 合同法对合同履行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美容服务合同协议书在履行过程中,如发生纠纷,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或仲裁,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美容服务合同协议书受法律保护的具体体现1. 合同履行:美容服务提供方应当按照协议书的约定,提供美容服务,消费者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费用。
如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以依法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2. 合同变更: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需变更合同内容,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签订补充协议。
变更后的协议仍然受法律保护。
3. 合同解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出现不可抗力或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解除合同后,双方应按照约定处理未履行部分。
4. 争议解决:如发生合同纠纷,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或仲裁,以解决争议。
法院或仲裁机构将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医疗美容诊所医疗纠纷调解与仲裁规定
医疗美容诊所医疗纠纷调解与仲裁规定一、引言医疗美容诊所作为现代人追求美丽的重要场所,为人们提供美容整形等服务。
然而,由于医疗美容诊所的特殊性,医疗纠纷的发生时有所见。
为了维护医疗美容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医疗美容诊所需要建立医疗纠纷的调解与仲裁机制,以解决纠纷并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二、调解机制1. 调解申请(1)当消费者与医疗美容诊所之间发生纠纷时,任何一方可向医疗美容诊所提交调解申请。
(2)调解申请应包括纠纷的具体描述、要求以及双方当事人的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
2. 调解程序(1)医疗美容诊所应在收到调解申请后,尽快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与消费者协商解决方案。
(2)调解应当采取公正、中立的原则,充分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解释,并寻求双方的妥善解决意见。
(3)调解时限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若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可进入仲裁程序。
三、仲裁机制1. 仲裁申请(1)未能通过调解解决纠纷的,任何一方可向有资格的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
(2)仲裁申请应包括纠纷的具体描述、调解过程和结果,以及双方当事人的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
2. 仲裁程序(1)仲裁机构应根据双方申请材料,组织仲裁庭进行仲裁。
(2)仲裁庭应以公正、公平、独立的原则开展仲裁程序,充分听取双方意见并调查核实相关证据。
(3)仲裁庭应在仲裁申请受理之日起90个工作日内作出仲裁裁决,并向双方发出书面决定。
四、仲裁裁决执行1. 仲裁裁决具体内容(1)仲裁裁决应包括纠纷的事实、证据及裁决结果等核心内容。
(2)仲裁裁决是最终解决纠纷的文件,双方均需遵守。
2. 仲裁裁决的执行(1)医疗美容诊所及消费者应积极履行仲裁裁决,如存在不服执行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人民法院对仲裁裁决具有执行效力,受理相关申请,并依法执行。
五、补充条款1. 数据保护(1)医疗美容诊所应保护双方的个人信息,杜绝信息泄露的风险。
(2)其他与数据保护相关的事宜,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具体规定。
金融、医疗、教育等服务可以获得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的保护吗
⾦融、医疗、教育等服务可以获得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的保护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的是保护整体上为弱者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原则上讲,只要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从事的是市场经营活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是为了个⼈或者家庭终极消费的需要,⽽不是为了从事⽣产经营或者职业活动的需要,就应当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从实践情况看,⾦融领域中存在消费者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情形,有的问题还⽐较严重,如⾦融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格式条款、虚假陈述等,有必要对这些领域的消费者加强保护。
同时,⾦融机构提供⾦融服务实际上是⼀种市场交易活动,作为个⼈接受⾦融服务也主要是为了个⼈或者家庭财产的保值增值需要,属于⾦融消费的范畴。
因此,⾦融服务原则上应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
为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提供证券、保险、银⾏等⾦融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经营地址、联系⽅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履⾏期限和⽅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信息。
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于该领域,并不妨碍商业银⾏法、银⾏业监督管理法等相关法律对该领域的其他具体问题作出规定。
医疗、教育服务的情况则⽐较复杂,医疗领域中的强制治疗、紧急救治等情形属于医院的法定义务,不属于交易关系;教育领域中的义务教育具有公益性、义务性、不可交易性等特点,也不属于交易关系;医疗美容服务、培训教育等情形则完全按市场化运作。
因此,⼀概规定这些领域适⽤或者不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不很妥当。
同时,⽬前各⽅对医疗、教育服务是否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有不同意见。
基于以上考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医疗教育服务是否适⽤,宜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为⽣活消费需要”的交易⾏为,符合这个要件的,原则上就应当纳⼊消费者保护法的调整范围。
美容院诱导消费者消费还签了自愿合同怎么维护
美容院诱导消费者消费还签了自愿合同怎么维护法律分析:一、美容院诱导消费者消费还签了自愿合同怎么维护1、可请求人民法院确认“霸王条款”无效。
2、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违反法律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3、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二、遭遇霸王条款的处理方法首先,消费者可以和商家协商,若协商无果,可以到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也可以到当地工商部门投诉,要求商家赔偿损失。
最后,也可以到人民法院请求确认霸王条款无效。
但在维权过程中,应保留相关证据和凭证。
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9条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第26条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三、霸王条款如何赔偿处理“霸王条款”的法律法规:最高罚款三万。
工商部门将依照国家工商总局《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的规定,对使用霸王条款的经营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医疗美容相关法律
医疗美容相关法律:法律规范与行业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美容行业日益繁荣。
然而,医疗美容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
本文将围绕医疗美容相关法律进行探讨,分析法律规范与行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法律法规概述医疗美容行业涉及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医疗美容服务提供者的资质、医疗器械的监管、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等方面。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法律法规的局限性,医疗美容行业仍存在诸多法律风险。
二、法律风险与合规建议1.资质风险:医疗美容服务提供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包括医生执业资格、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等。
对于不具备资质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医疗美容服务将面临法律风险。
合规建议:加强资质审查,确保服务提供者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和资质。
2.医疗器械风险:医疗美容涉及大量医疗器械的使用,如注射器、激光设备等。
不合规使用或销售伪劣医疗器械将面临法律责任。
合规建议: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监管法规,确保所使用的医疗器械符合质量标准。
3.虚假宣传风险:医疗美容机构在宣传过程中,必须如实披露服务内容、效果等,不得虚假宣传。
违规宣传将面临行政处罚或消费者维权诉讼。
合规建议:加强内部宣传管理,确保宣传内容真实、合法、合规。
4.价格违法风险:医疗美容机构的价格制定应遵循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
过高或过低的价格可能导致价格违法,影响企业声誉。
合规建议:建立健全价格管理制度,确保价格符合市场规律。
5.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在接受医疗美容服务时,享有知情权、选择权、维权权等。
企业应尊重消费者权益,提供真实、准确的资讯,避免误导消费者。
如发生消费纠纷,企业应积极协调解决,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消费者权益。
三、行业自律与监管为促进医疗美容行业的健康发展,除了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外,行业自律和监管同样重要。
行业协会应发挥其作用,推动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医疗美容项目维权与退款规定
医疗美容项目维权与退款规定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医疗美容项目已经成为当前流行的行业之一。
然而,由于行业监管不完善以及部分医疗美容机构资质问题,一些消费者在接受美容项目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术后效果不理想、术后并发症等。
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医疗美容项目的维权与退款规定变得尤为重要。
一、术前告知与合同签订在进行医疗美容项目之前,医疗机构有义务对消费者进行术前告知。
术前告知应包括项目的具体内容、可能的效果、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
消费者需要充分了解项目,确定自己的需求和心理承受能力。
针对医疗美容项目,一般需要签订书面合同。
合同应明确项目的详细信息、价格、治疗周期、可能的效果以及相关的责任承担等内容。
双方应保留合同的副本以备后续使用。
二、术后效果与并发症的处理在医疗美容项目中,术后效果与并发症是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如果消费者在项目术后发现效果不理想或出现了并发症,他们有权要求医疗机构进行处理。
对于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消费者可以要求医疗机构提供补救方案,例如进行免费修复或调整。
如果医疗机构无法提供有效的补救措施,消费者有权要求相关退款。
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下,医疗机构有责任及时处理并提供相应的医疗帮助。
对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医疗机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赔付消费者因此产生的合理费用。
三、退款规定针对医疗美容项目的退款问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定。
1. 效果不理想的退款:如果项目的效果与事先承诺的严重不符,消费者可以要求全额或部分退款。
退款金额应该包括项目费用以及导致效果不理想所产生的其他费用。
2. 并发症引起的退款:对于术后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消费者有权要求全额退款。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
3. 解约退款:如果消费者在项目开始后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进行,可以提前解约。
在解约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可以要求扣除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弥补已经付出的成本。
具体扣除比例可以在合同中约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美、向往美是人的天性,随着医疗美容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有了更快的方式变美,但随之而来的是涉及医疗美容类的服务合同或侵权纠纷也日益增多,那么,医疗美容纠纷到底该怎么来定性?
医疗美容纠纷案件中,医疗美容服务的就诊者多主张医疗美容机构存在欺诈行为,故请求该医疗美容机构返还其诊疗费并给予三倍赔偿。
笔者认为,医疗美容服务中,就诊者出于美化容貌、健康体形的目的而主动接受医疗服务,具有较强的生活消费目的,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消费者的定义,如医疗美容机构系营利性组织且存在欺诈行为,则就诊者可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主张惩罚性赔偿。
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医疗美容关系系医患合同关系。
“医疗美容”系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从其定义看,医疗美容较之生活美容具有“创伤性”“侵入性”的诊疗行为特征,与其他医疗行为类似,医疗美容技术同样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因此,医疗美容属于医疗行为的范畴。
就医患法律关系而言,目前理论界通说认为,医患法律关系分为医患合同关系、医患无因管理关系和强制医疗关系。
医疗美容关系中的医患合同关系,本质是民法对医疗行为中医患双方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调整。
第二,医疗内容合同具有消费性,医疗美容就诊者符合消费者的特征。
通常的医疗服务面向的是身体上患有疾病、需要医疗介入的病人,就诊目的在于医治疾病、恢复健康,所接受的医疗服务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和必要性;而医疗美容的服务对象则是对自己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之“美化”有所需求的非病人,其目的在于改善容貌,优化感官,医疗美容服务具有较强的可选择性和自愿性。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消费者是指为满足个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自然人。
在医疗美容服务合同中,就诊者为满足美化外观的个人生活消费需求而接受服务,购买产品,具有较强的消费色彩。
因此,医疗美容服务的就诊者符合消费者的特征。
第三,医疗美容机构多具有营利性,符合经营者的身份特征。
从医疗机构的性质看,传统医学机构具有社会保障性及公益性,不属于经营者;但医疗美容
机构多以营利为目的,具有经营者的身份特征。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条规定,经营者
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
笔者通过梳理多家医疗美容机构的工商登
记信息,发现其企业类型多系属“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个
体工商户。
一言以蔽之,无论其组织形式为何,目的都在于提供有偿医疗美容服务进而获取
利润,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经营者的特征。
第四,医疗美容就诊者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应纳入消费者范畴予以保护。
从立法本意和宗旨来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目的在于保护消费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自然人。
目前,我国医疗美容行业就诊者与诊疗机构地位优劣悬殊。
一方面医疗美容行业就诊者
往往缺乏医学知识,对于诊疗流程及其风险知之甚少;另一方面部分医疗美容机构为谋取经
济利益、吸引客户,凭借其信息、技术优势,大肆夸大宣传诊疗效果,诱导就诊者盲目消费,甚至存在恶意欺诈的情况,但对相应的副作用及风险却轻描淡写,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因此,将医疗美容就诊者纳入消费者范畴,要求医疗美容机构对其欺诈行为承担惩罚性的赔偿
责任,对格式条款履行说明义务,有利于医疗美容行业的规范发展,有利于保护就诊者的合
法权益。
(本文材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