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和朝鲜韩国的真实关系 高句丽与高丽的区别
韩国、高句丽的由来与传说
高句丽的由来与传说高句丽:并未远去的鼓角争鸣在我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奇异的故事:一个不堪日照的女子,曾经拼命躲避阳光的照射,可她越是躲避,那缕直勾勾的阳光就越是不依不饶,最终她还是被阳光“逐而照之”,并因此有孕在身。
几个月后,她产下一卵,刀砍而不破,直到有一天放在温暖的地方,才有一个男孩破壳而出。
这个生来“骨表英奇”、后来被称为“朱蒙”的男孩就是高句丽的开国之王。
不知是出于历史的风云际会,还是出自外人的误解,抑或是源于诸多印象的叠加,“高句丽”这三个不搭界的字,已被后人定义成具有多重含义的历史解读。
它既是这个王国的名字,又是这个王国中占主体地位的民族的名称,同时高姓还是这个王国国王的姓氏。
如果先拆开分析再连续地理解这三个字,它又有“建筑于高山上的城堡(即山城)”之意。
难道这就是这个处于长白山深处的王国及民族独有的生存方式和性格特征吗由于这个民族几乎没有留下可以传承的信史,今天的我们只能从二十四史等史书中去寻找有关它的只言片语,可由于当时信息传播的滞缓,史官在述及这段历史时,往往带有极大的偏见和疏漏,以至于后人以讹传讹,想当然地把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与朝鲜半岛上的历史古国—高丽—混为一谈。
而实际上,高句丽兴起于公元前37年,彼时汉武大帝驱动金戈铁马荡平四夷不久;高句丽被灭是在公元668年,此时离不断向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兴师问罪的贞观皇帝去世也仅有20年。
由此不难发现,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两个帝王,先后为高句丽的兴、亡奠基,所以在这个王国的血液中就始终流淌着向中原王朝俯首称臣的基因,于是定期拜谒、纳贡也成了他们一项不成文的基本国策。
但这一切在公元668年那个料峭的寒冬戛然而止,来自中土大唐的名将薛仁贵、李绩统率大军,直捣平壤,将高句丽这个顽挺了700余年的王国从地理版图上一抹而掉。
可谁也不曾想到,250年后,一个叫王建的三韩人在开京(今朝鲜开城)被部下“黄袍加身”,建立了一个名为“高丽”的政权,正是这个带有复兴“高句丽”意味的名号,引发了1300多年后东北亚地区两个国家绵延不断的历史争议。
韩国历史中的统一与分裂
韩国历史中的统一与分裂韩国,这个东亚国家曾经历了许多次的统一与分裂,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对韩国本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东亚地区乃至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韩国历史中的统一与分裂。
首先,我们来看韩国历史中的统一。
在古代,韩国曾经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统一的时期主要是在高句丽、新罗和统一新罗时期。
这些王朝在统一韩国后,不仅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还对外扩张,与周边国家进行了交流和贸易。
尤其是新罗王朝,它在统一韩国后,推行了许多有益的政策,如均田制、科举制度等,使得国家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迅猛发展。
这些统一时期的成就,为后来的韩国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统一的时期往往不会持续太久,韩国历史中也出现了多次的分裂。
其中最著名的是高丽时期的分裂。
高丽王朝在统一新罗时期被建立,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出现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内部政治腐败、外部入侵和经济衰退等问题相继出现,最终导致了高丽王朝的分裂。
高丽王朝分裂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南高丽和北高丽。
这种分裂不仅给韩国带来了政治和经济的困扰,还导致了文化的分离。
南高丽和北高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逐渐发展出了各自的特色,形成了南北高丽两个独立的王国。
除了高丽时期的分裂,韩国历史中还有其他一些分裂事件。
例如,朝鲜王朝时期的分裂。
朝鲜王朝在统一高丽后,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
然而,在后来的发展中,朝鲜王朝也出现了内部的纷争和分裂。
这种分裂主要是由于朝鲜王朝内部的宗族斗争和政治权力的争夺导致的。
这种分裂不仅使朝鲜王朝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也给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带来了困扰。
然而,朝鲜王朝最终还是实现了统一,成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家。
总的来说,韩国历史中的统一与分裂是一个反复出现的过程。
统一时期为韩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分裂时期则给韩国带来了许多困扰。
然而,无论是统一还是分裂,都是韩国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韩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从中汲取教训,为韩国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以前韩国属于中国吗
以前韩国属于中国吗
一、朝鲜王朝是中国的附属国,但不属于中国。
韩国与朝鲜原来是一个国家,统一叫朝鲜,或者叫朝鲜王朝(如中国之大清一样),朝鲜王朝是中国的附属国,但不属于中国,跟琉球王国一样,每年给中国朝贡。
二、朝鲜王朝的演变
1、高句丽王朝,建立于中国东汉王朝的郡县之内。
唐朝时,新罗和唐朝联军先灭了百济再灭高句丽,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成为唐朝附属国。
2、后来的高丽王朝取代新罗王朝,是在高句丽王朝灭亡几百年后,所以高句丽和高丽并没有什么继承关系,而历史上的高句丽,好勇尚武,疆域不小,所以现在的朝鲜半岛上的人,往往愿意自称是其继承者。
3、其实,当初的高句丽早就被唐朝彻底灭亡,唐朝把高句丽大部分人口强制迁移发配到唐朝各地。
少量人逃到新罗(朝鲜半岛上同时存在的另一个王朝)被新罗人同化。
4、现在的朝鲜民族的由来:古代高句丽、新罗、百济是三个有血缘关系的三个不同民族,就像我国古代的契丹人和女真人有关系,但不能混同。
近代朝鲜民族的前身就是新罗人融合了百济人和极少高句丽人在新罗王朝时代而形成的新的民族,又经过高丽王朝和朝鲜王朝才形成现在的朝鲜民族。
从现代历史学观点,根据地域划分历史,高句丽历史应该为中国,朝鲜,韩国共有的历史。
因为古代高句丽的疆域就在中国、朝鲜、韩国现在的领土上。
韩国人想独占这段历史,无非是想和中国划清界限,当了一千多年的附属国,脸上无光。
从深处看,韩国不少人还对中国的领土存有非份之想,说什么整个长白山(朝鲜人称之为白头山)都是韩国的。
听听这笑话,其实整个朝鲜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附属国。
研究发现高丽人竟然不是朝鲜族的祖先
研究发现高丽人竟然不是朝鲜族的祖先研究发现高丽人竟然不是朝鲜族的祖先2015-06-18 13:08高句丽是两汉至唐王朝时期我国东北的边疆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山于受到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国内外的个别学者一直把高句丽所建立的政权看成是独立于我国历史上各王朝之外的政权,把高句丽和我国历代王朝的关系纳人中外关系史的研究范围之内,甚至出版的一些书仍然沿用这种观点,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从我国诸多史书,以及一些朝鲜汉文史书的记载看,高句丽和历代中央王朝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直接管理到割据称雄,再到直接管理的过程。
高句丽一直是从属于历代王朝的少数民族。
北魏王朝在太和十五年(491年)将东夷校尉授予高句丽王,虽然是对高句丽称雄东北边疆地区这一事实的承认,但并不是由此放弃了对高句丽的管理,实际上这些属于各王朝臣下性质的官职本身也反映着高句丽仍然是各王朝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只是各王朝对高句丽的管理开始由直接向间接转化,即由直接统治转为羁糜统治。
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称臣纳贡。
从太和十五年(491年)至总章元年(668年),据对有关史书粗略统计,高句丽向北魏王朝纳贡70余次,有时一年多达三次;向南梁王朝朝贡11次;向东魏王朝纳贡12次;向北齐王朝纳贡7次;向隋王朝纳贡11次;向唐王朝纳贡12次。
绘画作品中的高丽人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记载比实际纳贡次数要少。
总之,由于高句丽和各王朝保持臣属关系的程度不同,各王朝对高句丽的要求也有不同。
像北魏王朝由于与高句丽接壤,对高句丽的要求较为严格,它不仅要求高句丽称臣和纳贡,而且还要求高句丽纳质、纳高句丽王室女为妃、限制高句丽对其他王朝称臣等;隋王朝则一直要求高句丽王前来觑见;其他王朝则多是要求高句丽称臣纳贡,保持隶属关系即可。
2。
接受册封。
高句丽在向各王朝称臣纳贡的同时,也接受各王朝的册封。
北魏王朝至唐王朝都对高句丽王进行册封,封号虽然因王朝的不同而有不同,同一王朝的封号也有变化,但基本如下:北魏王朝赐予的封号是安东将军、领护东夷校尉、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
被误解的民族:高句丽不是朝鲜族祖先
[键入文字]被误解的民族:高句丽不是朝鲜族祖先导读:在我们的印象当中,高句丽是朝鲜的祖先,也就是说,朝鲜人民的身体里流着中国人的血,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历史学家就这一问题重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句丽不是朝鲜的祖先,具体经过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高句丽是两汉至唐王朝时期我国东北的边疆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山于受到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国内外的个别学者一直把高句丽所建立的政权看成是独立于我国历史上各王朝之外的政权,把高句丽和我国历代王朝的关系纳人中外关系史的研究范围之内,甚至出版的一些书仍然沿用这种观点,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从我国诸多史书,以及一些朝鲜汉文史书的记载看,高句丽和历代中央王朝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直接管理到割据称雄,再到直接管理的过程。
高句丽一直是从属于历代王朝的少数民族。
西汉王朝对高句丽的管理由玄菟郡和高句丽县具体负责。
据《后汉书·东夷列传·高句丽传》载:“高句丽,在辽东之东千里,南与朝鲜、涉貊,东与沃沮,北与夫余(或称夫馀)接。
……东夷相传以为夫余别种,故言语则多同,而跪拜曳一脚,行步皆走。
凡有五族,有消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
本消奴部为王,稍微弱,后桂娄部代之。
……武帝灭朝鲜,以高句丽为县,使属玄菟,赐鼓吹伎人。
”《三国志·魏书·高句丽传》对高句丽和西汉王朝的关系也有记载,且更为详细而明确:“高句丽在辽东之东千里,南与朝鲜、涉貊。
东与沃沮,北与夫余接。
……本有五族,有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
本涓奴部为王,稍微弱,今桂娄部代之。
汉时赐鼓吹伎人,常从玄览郡受朝服衣帻,高句丽令主其名籍。
后稍骄恣,不复诣郡,于东界筑小城,置朝服衣帻其中,岁时来取之,今胡犹名此城为帻沟溇。
”进人王莽新朝时期之后,随着高句丽势力的发展,高句丽国成了王莽新朝的一个边1。
高句丽国和高丽国,一字之差却大不相同,韩国切不可抢认高句丽
⾼句丽国和⾼丽国,⼀字之差却⼤不相同,韩国切不可抢认⾼句丽 不知在座各位对韩国是怎样的看法,这个国家很神奇,⾃⼰占着巴掌⼤点的地⽅,却偏偏喜欢把所有的好事情都往⾃⼰的⾝上揽。
⽹友韩国的戏称就是,那个创造宇宙的国家。
这⼤概是对韩国最⼤的讽刺了,可韩国却偏是不听呢,坚持寻找存在感。
⾼句丽,这个我们很⽿熟的⼀个中国属⾂,却偏偏被韩国⼈认领,说那是他们的祖先。
对不起,你能不能回去读读历史再来。
哦,对,韩国的历史不能信,毕竟是现在的⼈们发明创造的。
那我们今天来说说⾼句丽王城为何中国可以堂堂正正的申遗,并且成功,⽽韩国却⾮要在那跳脚。
认为这个是他们韩国的祖宗,要求中国撤回申遗。
⾼句丽王朝是我国东北亚地区的王朝,从唐朝开始这个地区就已经归属于中国,接受唐朝政府的统⼀管辖。
当⾃⼰的都城被灭以后,⼤部分的⾼句丽⼈都向内迁徙,与当地的民族融合,成为统⼀的接受中华民族⽂化的存在。
如今我们发现的⾼句丽王城在哪⾥呢?是在吉林省。
我觉得有些时候,我们不⽤多说,也能够明⽩为何⾼句丽是我们的吧。
这个位于吉林的曾经的古国,⼀直处于中国的领导之下,虽然历经过各种波折,但不可否认,他哪怕是最终消失,但也确实是⾂服与中国的国家。
其实,在很长的⼀段时间,我们将⾼句丽和⾼丽这两个国家混淆,以⾄于,在上个世纪⼋⼗年代以前,⼈们都始终认为⾼句丽是韩国的前⾝国家。
但其实,这两个国家是不⼀样的。
韩国总是想要⽤这样的嫁接来证明⾃⼰的实⼒,总认为多认⼏个祖宗,他们的⽂化和历史就可以被壮⼤,他们也可以成为世界上不朽的国家。
但是,事实就是事实,这个是⽆法更改的。
当中国开始对⾼句丽这个国家进⾏考察时,发现了许多的历史。
⾸先,⾼句丽⼤部分的遗址在中国境内,第⼆,⾼句丽的⽂化也是向着汉⽂化看齐的,第三,⾼句丽的⼈们信仰的是⼥娲和伏羲,⽽不是韩国的檀君。
⾼句丽王城,我国早已经在2003年开始申请,2004年被通过,成为了中国的历史⽂化遗产。
有些时候,很多国⼈都不太懂,这两个国家的区别。
朝鲜与韩国有什么区别
朝鲜与韩国有什么区别推荐文章南朝鲜和韩国有什么区别热度:二战中国有名的战役热度:二战中国有哪些战役热度:中国十大未解之谜_中国有哪些未解之谜热度: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有什么关系热度:韩国和朝鲜,都处在朝鲜半岛上,两者又都是从以前的朝鲜分裂开的。
那两者之间的不同在哪里呢?下面就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朝鲜与韩国的区别历史上,朝鲜半岛上曾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朝鲜。
20世纪初,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0世纪中叶,二战结束后,由于政治的原因,朝鲜被人为地分成两部分: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其间是著名的军事分界线——“三八线”(北纬38。
线)。
朝鲜位于亚洲东北朝鲜半岛北部。
北部与中国为邻,东北与俄罗斯接壤;韩国则位于亚洲大陆东北、朝鲜半岛的南半部,东濒日本海并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面与中国山东省隔海相望。
朝鲜与韩国部位于朝鲜半岛上。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半岛北部和中国大陆相连的部分最宽,东西直线距离约360千米;半岛南北间最长的直线距离达840千米,因而有“三千里锦绣江山”之称。
这里的山地是亚洲大陆上的山系从北向南的延伸,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其间比较著名的有朝鲜境内、『立于半岛东部的金刚山,韩国南部的汉拿山等,水利资源也非常丰富,有著名的图们江、鸭绿江等大河,以及众多的湖泊。
这里的河流水量大而清澈,水质较好,为水利资源的利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那道有名的“三八线”虽然可以将原本统一的国度一分为二,坦朝鲜半岛的完整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也并不能影响朝鲜半岛上山咏的起伏绵延和河流的曲折贯通,三千里的锦绣江山依然美丽而富饶。
朝鲜和韩国境内的居民绝大多数为朝鲜族人。
朝鲜民族是一个相当古老而历史悠久的民族。
大约从60万年~40万年前开始,就有原始人类劳动、生息和繁衍在朝鲜半岛的土地上。
相传在公元前1世纪中期,在朝鲜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奴隶制国家一一古朝鲜和辰国。
“高句丽”和“高丽”是指同一个国家吗
“高句丽”和“高丽”是指同一个国家吗?花郎朝鲜称韩国为南朝鲜,韩国称朝鲜为北韩。
作为朝鲜和韩国的通称,英语中的Korea、法语Corée、德语Korea、俄语Корея、希腊语Κορ?α、西班牙语Corea统统源自另一个词“高丽”。
中国人比较熟悉的隋炀帝三征高丽、唐高宗灭高丽,这个“高丽”指的是否就是Korea?没错,确实是。
但这么说,一定有人反对:“隋唐皇帝亲征的不是…高丽‟,而是…高句丽‟!”那么,高句丽和高丽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二者有何关系?高句丽兴亡:700年屡受挫未亡国高句丽(也作高句骊)国,建立于公元前37年,相当于西汉末年。
在高句丽人自己所立的巨型石碑好太王碑(韩国称“广开土大王碑”)中记载,其第一代王是“邹牟”。
高句丽建都于今天辽宁省桓仁县,不久迁至丸都(今吉林省集安市)。
王莽时代对周边部族推行歧视政策,引起北方部族纷乱,高句丽也被更名为“下句丽”,直到东汉初年,汉光武帝才恢复了“高句丽王”的王号。
最初的高句丽国只是汉朝玄菟郡内的小国,经过对周围小股势力的长期兼并,到曹魏时代,它形成了一个对周边部族有很大影响力的政权。
曹魏在消灭了割据辽东及朝鲜半岛北部几个郡的公孙氏之后,242年派大将毌丘俭攻打高句丽,焚毁都城——丸都城,给高句丽造成灭顶之灾,《毌丘俭纪功碑》中就有“高句骊反”“讨句骊”的记载。
毌丘俭碑拓片(局部)然而,高句丽并没有覆亡,它慢慢恢复,趁西晋永嘉之乱,进占了乐浪郡、带方郡故地(313年),乐浪郡故地统治中心在今天的平壤一带。
当时朝鲜半岛南部从众多小国中逐渐成长起来的百济国,都城在汉城(今首尔附近)。
高句丽进入平壤一带后,就和北上扩张的百济相遇,两国争战不断。
那时半岛南端的新罗还只是一隅小国,实力不能与这两个国家相提并论。
与百济作战的同时,高句丽不断“西进”,与辽河流域新兴的慕容鲜卑长期作战,争夺辽东郡和玄菟郡,相较之下,慕容鲜卑更胜一筹。
342年,高句丽都城丸都被慕容鲜卑攻陷,高句丽王的母亲和妻子被掳走,父亲的墓也被盗掘,高句丽王被迫向慕容鲜卑称臣纳贡。
韩国人一直认为高句丽是属于韩国的历史朝代,其实并不是
韩国人一直认为高句丽是属于韩国的历史朝代,其实并不是高句丽,这个国家,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曾经使得隋唐两朝五代君王频繁东征高句丽,直到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才被消灭。
高句丽不过现在很多韩国人经常认为高句丽属于韩国的历史朝代,由此认为整个朝鲜半岛和东北大部分地区都曾经属于韩国。
可是仔细看一下历史记载,他们以前的政权叫高丽,高句丽是我们以前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和高丽并非同一个政权,高句丽是高句丽,高丽是高丽,他们两个就没有关系,而且高句丽在高丽之前,这不是脸上贴金吗?高句丽在隋唐时期,占据东北大部分和朝鲜半岛的北部。
而朝鲜半岛南部是新罗和百济,西边是我们中原王朝,东边是日本。
隋炀帝杨广当年三征高句丽,均以失败告终,损兵折将不说,国力也大幅下降,导致后来国内造反,结果高句丽没亡,大隋先亡国了,大唐帝国成立了。
当然了,高句丽也好不到哪里去。
杨广后来新罗抢地盘,把百济给打了,然后通过海路就和大唐勾搭上了,他俩合伙攻打高句丽,就把高句丽给打亡国了,然后大唐和新罗就把高句丽给瓜分了,大唐势大占的地盘大,新罗实力小占得地盘小,但还是向北扩展了。
然后新罗分裂了,又出来后百济和后高句丽。
当然了,这和前面不是同一国家,就好比大唐和后唐,都叫唐,但是不是同一个祖宗,只是区分前后而已,没啥关系。
然后由后高句丽统一了,成立高丽。
唐初疆域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走向下坡路了,结果周围的异族纷纷到唐朝抢地盘。
而到了五代十国,甚至到了宋朝,中原王朝的疆域已经大不如前,北方的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让了给辽国。
而后在那个期间,高丽就在朝鲜半岛立国了,但是已经不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国家。
历史上的朝鲜半岛他们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高句丽是他的前身,简直是无稽之谈。
在明朝,朝鲜就已经是我们的属国,完全受我们控制。
用“高丽棒子”称呼韩国人是怎么来的
用“高丽棒子”称呼韩国人是怎么来的作者:罗山来源:《人生与伴侣·极品》2017年第05期随着“萨德”事件的发酵,“高丽棒子”一词再次在网络、民间频现,虽然媒体上不乏冷静的呼声,但收效并不明显,毕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
中国人对朝鲜人称为“高丽棒子”,有多重说法。
有说法认为,“棒子”是指朝鲜人种的玉米,但其实朝鲜南部多种水稻,北部多种小麦,玉米传入朝鲜半岛较晚,故种植并不广泛。
还有说法认为,伪满洲国时期朝鲜籍伪警察使用大警棍敲打中国人,被中国人称之为“棒子”,但这个词实际上在清代就很普遍了。
据康熙朝的王一元《辽左见闻录》记载:“朝鲜贡使从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谓之‘棒子’。
”王一元听说,朝鲜妇女如因“淫行”受罚,所生之子就被称之为“棒子”,遭到一般百姓鄙视。
这些“棒子”蓬头垢面,头上不准戴网巾。
出门不准骑马,只能徒步。
住宿时也不准睡火炕,只能在地上卷着稻草入眠。
这些“棒子”是朝鲜国内最低贱的底层劳民。
朝鲜使团中的确有不少奔走驱驰的仆隶,被称之为“棒子”。
这一点在乾隆朝的《皇清职贡图》中也有体现,直接写道“朝鲜国民人俗呼为高丽棒子”。
据韩国学者黄普基的研究,这些仆役在朝鲜被称之为“帮子”,在中国人口耳相传之后就变成了“棒子”。
这才是所谓“高丽棒子”一词的真正源头。
韩国学者黄普基认为,“明清时代朝鲜朝贡使团基本由三个阶层构成,即两班士大夫、中人、仆役”,这基本上是朝鲜国内严格的身份等级的映射。
如果把使团比作一个家族式的民营企业,两班士大夫就是公司董事会中的富二代继承者们,中人则是技术骨干,所谓的“帮子”就是没有编制的劳务派遣工。
两班是朝鲜的贵族,是古代高丽和朝鲜的世族阶级。
朝鲜等级制度森严,受教育是两班士大夫的特权,故几乎不存在社会流动,这些朝鲜“帮子”的生活是很悲惨的。
诚如王一元所说,“徒行万里,不得乘骑”,这些仆役即使要从朝鲜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也决不能骑马,只有步行,就算有马也不能骑上去,只能牵着走。
韩国人为什么认高句丽为祖宗
韩国人为什么认高句丽为祖宗提到韩国与中国的联系,不少人会想到韩国在古代是中国的附属国。
可韩国在古代称为“高丽”,韩国人却要强抢“高(gou)句丽”为祖先。
“高句丽”与“高丽”容易被大众弄混,二者虽只差了一个字,可其之间有着明显区别与界限。
高句丽与高丽主要有四大方面的区别第一,两国建立的时间,与发展结局不同。
高句丽(也作高句骊)国,建立于公元前37年,相当于西汉末年。
高句丽建都于今天辽宁省桓仁县,不久迁至丸都(今吉林省集安市)。
高句丽建国后和中国中原王朝之间的联系始终没有中断。
到了隋唐时期,隋朝皇帝和唐朝的李世民、李治两位皇帝出于收复故土,维护统一的考虑,不断的出兵进攻高句丽,高句丽于公元668年被唐新联军灭亡。
高句丽灭亡后,东亚地区再也没有出现继承高句丽法统地位的国家。
但是,高句丽在中国的历史足足有七百多年。
高句丽版图 cr.趣历史在汉朝时期,朝鲜半岛南部就生活着马韩、辰韩、弁韩,合称三韩,他们并非是“汉四郡”的统辖范围。
朝鲜半岛出现的第二个政权叫作“卫氏朝鲜”。
在秦汉之际,由于中原战火不断,许多人迁徙到了朝鲜半岛。
卫满朝鲜建立后,向汉朝称臣纳贡,成为了藩属。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灭卫氏朝鲜,设置了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郡,史称“汉四郡”。
三韩也就是现代韩国人的先祖。
而三韩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正式的韩族政权是新罗。
在唐朝时期,唐朝为了击败高句丽而扶持新罗,推动了新罗走向强盛。
高句丽灭亡200多年后才有王氏高丽。
为了凝聚力量、反叛新罗,新首领王建在918年改定国号为“高丽”。
936年,高丽王朝建立,再度统一朝鲜半岛。
高丽除了在名字上用了高句丽的简称之外,其他和高句丽并无关系。
高丽王朝是三韩族建立的王朝,应该是朝鲜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王朝。
高丽之后,朝鲜又建立了第三个王朝——李氏朝鲜,1897年,李熙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
1910年,李氏朝鲜灭亡于日本。
第二,两国创建人不同。
高句丽的创建人为高辛氏之后,是黄帝后裔,也是来自于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
高句丽和高丽到底啥关系?难怪韩国人一定要抢
高句丽和高丽到底啥关系?难怪韩国人一定要抢
高句丽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扶余人的一支,属于北扶余(卒本扶余)
公元494年东扶余被北扶余(卒本扶余)攻灭,逐渐发展为高句丽。
由于高句丽和鲜卑人的威胁,大量东扶余人南逃,进入朝鲜半岛,征服半岛南部马韩地区的土人建立百济国,这就是南扶余。
由于称雄东北的鲜卑人南下中原,高句丽趁机大肆扩张,吞并了辽东和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成为东北地区强盛的地方政权,连契丹和靺鞨都受他所制。
高句丽早期都城在辽宁桓仁,后来由于和东汉发武力冲突而被迫迁到丸都城,也就是今天的吉林省集安。
好太王(广开土大王)及长寿王时代,高句丽进入到鼎盛,都城迁到了朝鲜半岛的平壤,与南部朝鲜半岛的原住民国家新罗,南扶余人建立的百济三足鼎立,开启了朝鲜半岛长达两百年的三国时代,所以说高句丽除了统治过朝鲜半岛,其实和韩国没有一毛钱关系,倒是从东北迁到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和韩国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朝鲜、高句丽、百济、新罗、高丽,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古朝鲜、高句丽、百济、新罗、高丽,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东北亚的朝鲜半岛,三面环海,其东北、西北部与俄罗斯和中国接壤,东、南、西三面分别被日本海、朝鲜海峡和黄海环绕,整个半岛由3300多个岛屿组成,半岛本土占总面积的97%。
半岛南部受东朝鲜暖流影响,气候呈现海洋性特征,北部与中国东北相似,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
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古朝鲜、高句丽、百济、新罗、高丽,它们之间的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图1 箕子朝鲜与卫满朝鲜•箕子朝鲜公元前12世纪,殷商遗臣箕子为躲避战乱,带领一小部分人建立了箕子朝鲜,成为半岛第一个中国地方政权,朝鲜官方史书《三国史记》对此有明确记载。
20世纪以来,受民族主义影响,半岛学者不断置疑这段历史,极力否认箕子朝鲜的存在。
•卫满朝鲜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北投匈奴,部将卫满率千余燕军由东北进入朝鲜半岛,攻灭了箕子朝鲜,成立了卫满朝鲜。
卫满励精图治,鼓励生产,实力见涨,受到了汉武帝的关注和忌惮。
公元前109年,汉军进入朝鲜半岛,两年后,卫满朝鲜覆灭。
这个政权得到了文献和文物的双重认证,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早的实体政权。
图2 辰国,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存在于朝鲜半岛中南部的部落联盟•辰国在卫满朝鲜建立的同时,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辰国与其长期共存。
辰国是一个稳固的部落联盟,与西汉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卫满朝鲜灭国之后,辰国抓住机会,迅速扩张,发展为三韩部落。
据《三国志》记载:“韩在带方之南,东西以海为限,南与倭接,方可四千里。
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
”图3 汉四郡与马韩、弁韩、辰韩•汉四郡公元前108年,西汉在卫满朝鲜的旧域,设置了乐浪(约今朝鲜平安南道),玄菟(约在今朝鲜咸镜道)、真番(约在朝鲜黄海道、京畿道各一部)、临屯(约在今朝鲜江原道)等地,史称“汉四郡”。
公元前82年,西汉撤销了真番和临屯两郡,玄菟西迁至辽东地区,郡治在高句丽(今辽宁新宾)。
三郡属地合并为乐浪郡,郡治设在朝鲜平壤,分设东部都尉和南部都尉。
高丽和高句丽的区别
高丽和高句丽的区别高丽和高句丽,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后者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前者则是韩国前身的前身。
概括起来,高句丽和高丽的区别有2点:1、民族不同;2、不存在继承关系。
高句丽,读作高勾离。
01民族不同高句丽的创建者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扶余,高丽的创建者则是朝鲜半岛南部的韩民族。
1、高句丽高句丽,《汉书》写作高句骊,原本只是汉帝国诸多县中的一个。
公元前107年,汉武帝灭卫满朝鲜(卫满朝鲜本是汉属诸侯国,详细内容参考文章这个被西汉灭掉的小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名字现在还在用),为了更好地控制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设立汉四郡,高句丽县属于四郡中的玄菟郡。
位置靠近鸭绿江。
公元1年,高句丽县西迁到现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附近。
西迁后的位置如下图。
公元前37年,扶余人(吉林省境内有扶余县)朱蒙带领族人在高句丽县附近定居,同时吸纳了一部分的濊貊(音会末)人,建立起了自己的部族。
但这时期的高句丽并非国家,只是一群聚居在一起的少数民族而已。
虽然他们称呼自己的首领为“王”,但这个称呼的性质和“酋长”是差不多的,或者干脆就是个村长,最高也就乡长的级别,远达不到建国的水平。
高句丽建国并以高句丽为国号,则要到第三代甚至第六代高句丽王的时代了。
经过几代的扩张发展,在王莽篡位前的公元9年以前建立国家。
根据《后汉书》和《三国志》的记载,王莽时期的高句丽国是汉帝国册封的侯国,他们的“王”则被称为侯。
到了汉光武帝年间的公元32年,才被中央册封为高句丽王。
在这之后的600多年里,高句丽屡次成为中原政权头疼的东北势力。
2、高丽高丽的前身是新罗,新罗的前身是三韩中的辰韩。
所以高丽属于典型的朝鲜半岛南部的土生民族所建。
公元前2世纪,朝鲜半岛南部的辰部落联盟分裂为马韩、辰韩和弁韩三个部落联盟,史称“三韩”。
进入4世纪以后,马韩被定居马韩地区的扶余后人所建的百济吞并;辰韩则由本土的部落斯卢部统一,建立新罗国;弁韩最初建立起了伽倻国,后来并入新罗国。
高句丽历史科普系列五——朝鲜、高丽、高句丽到底是什么关系?
高句丽历史科普系列五——朝鲜、高丽、高句丽到底是什么关系?说起朝鲜,相信很多人会本能地想到东北亚的朝鲜半岛。
更进一步,也许有人会联想到“高丽”这个词。
近年来,随着高丽人参等商品走入千家万户,“高丽”这个词,越来越为普通民众所知。
朝鲜半岛不过,朝鲜、高丽以及与高丽一字之差的“高句丽”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朝鲜”的由来朝鲜,对于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古代朝鲜和今天的朝鲜完全不是一个意思,就好像古代的“中国”专指中原地区,并不包括中原以外的广大地区。
今天人们说的朝鲜,通常指公元1392年由朱元璋确定的名称,而在这之前的朝鲜,则应该称之为“古朝鲜”。
需要指出的是,“古朝鲜”并非是一个政权,而是一个连续的时代。
从第一个政治实体“朝鲜”出现开始,直到汉武帝设置汉四郡为止,朝鲜半岛北部大同江中心流域,虽然经历了统治集团的嬗替,但“朝鲜”国号并未更改。
这就好像我们说“古代中国”的时候,不论是秦汉,还是唐宋,都包括在里面。
“古朝鲜”包括几个时代:箕子朝鲜、卫满朝鲜,以及神话檀君朝鲜。
日本殖民时期的朝鲜箕子陵箕子是商纣王的叔叔,周武王灭纣之后,箕子不愿食周粟,便带领一部分殷商遗民迁往朝鲜半岛定居,该政权即是人们说的“箕子朝鲜”。
当然这是中国人的看法,在北朝鲜、韩国人看来,箕子朝鲜的建立者很可能是朝鲜半岛的土著,与中原王朝无关。
到汉高祖刘邦晚年,燕王卢绾受刘邦猜忌,逃至匈奴,而卢绾手下的大将——卫满则带着一部分手下,来到朝鲜半岛,依附箕氏。
之后卫满暗地里招募燕、赵、齐地逃亡者,扩充自己的实力,最终取代箕氏,建立了“卫满朝鲜”。
卫满朝鲜建立之后,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不像箕子朝鲜那样融洽。
在汉武帝时期,卫满朝鲜甚至公然击杀了西汉的辽东都尉。
对此,汉武帝在公元前109年做出回应,派大军分水陆两路进兵,很快便灭了卫满朝鲜。
灭朝鲜之后,汉武帝于其地设置临屯、真番、玄菟、乐浪四郡(即“汉四郡”),将其地纳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高句丽,不是高丽!
高句丽,不是高丽!高句丽曾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由于其地理位置包括了韩国和朝鲜,字面也和高丽差不多,韩国和朝鲜都声称,高句丽就是本国的原始民族。
我国有些史料上,也经常把两者混为一谈。
其实,仔细研读历史就会知道,两者相差太远,完全是两码事,中间也没有任何传承关系。
高句丽先后存续了700多年,《汉书》上就有高句丽的提法。
早期,它只是辽东几个小部落的联合体,但很快扩张到汉江流域,成为一个地方性国家。
东汉灭亡后,辽东地区被地方军阀公孙氏控制。
但高句丽认为辽东是他们的“故地”,一心想夺回来,因此主动与曹魏政权合作,攻打公孙氏。
但攻下辽东后,曹魏军队驻扎在那里,不肯离去,引起高句丽的不满。
他们随即终止了与曹魏联盟,还发兵袭击了辽东的曹魏军队。
于是曹魏军队发起反击,双方又打了起来。
但曹魏军队比较强大,打了几个胜仗后,高句丽的部队就不见了。
曹魏以为他们的政权已经不存在了,不久就把军队撤离了辽东。
但高句丽事实上依然存在,几十年后,他们又再建都城,重新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
但这时曹魏已经灭亡,西晋也没怎么管这事。
到了“五胡十六国”时,由于高句丽再度强大,总是觊觎辽东地区,前燕和高句丽在辽东的争夺非常激烈。
前燕派出重兵,慕容皝攻入了高句丽首都丸都城,国王高钊只带很少的人逃跑了。
因先后受到曹魏与前燕的打击,几次碰壁后,高句丽觉得夺回“故地”无望,于是放弃了原来的想法,转而谋求向东发展。
他们把首都迁到平壤,由于实行了比较正确的政策,那边离中央朝廷比较远,没有特别强大的故人,因而逐渐强盛,成为区域性强国。
公元6世纪,高句丽进入鼎盛时期。
隋朝中国统一后,要求周边国家都必须当臣属,许多国家也承认了隋朝的主导地位,但高句丽对此却并不认同。
他们还时不时进攻辽西,从而得罪了隋朝,引发隋炀帝三次征伐高句丽。
最后,高句丽吃了败仗,有所收敛,但许多高句丽人都很敌视隋朝。
对于继起的唐朝,高句丽仍然敌视。
唐朝曾对他们发动了几次战争,并试图在高句丽“故地”建立督府,但都失败了。
解释清楚,晁显,高丽,韩国的历史含义
解释清楚,晁显,高丽,韩国的历史含义做个调整,内容比较专业,枯燥的,单独立主题,而传统故事,道友们依据书目顺序即可。
上贴说到大友宗麟。
如果大友宗麟是古惑仔的山鸡,那大村纯忠,就是陈浩南了。
大村纯忠Ōmura Sumitada, 1533-1587在日本近代史,非常关键,甚至是最关键。
大村纯忠历史重要性在于,他对爷苏教无限忠诚,是第一个皈依爷苏教的日本人,第一个割让日本土地给西方的人。
日本所谓战国时代,其实不过是村寨,村长,寨主,洞主,岛主的小妖打架。
大村,是位于日本长崎平户的一个村。
大村原本是:有马晴纯Arima Haruzumi之子,入赘到大村住吉家 (Ōmura Sumiyoshi),从而成为大村家的村长,并按照村规改姓为大村。
日本地方传统势力,是信仰禅宗的佛教徒领地,在长崎这个地方,是佛教徒龙造寺隆信的势力范围。
欧洲人试图登陆大明国境做生意,一无所获,就到日本海找机会。
而这些欧洲人在日本的大门派眼里,不过是来抢生意的外国黑社会势力。
葡萄牙人想在长崎平户港停泊的时候,被平户帮给干掉了。
历史最终让大村跟葡萄牙人机缘巧遇,相见恨晚,大村让葡萄牙人在平濑港停泊。
多年以后,这里也是美军驻日基地。
元始1563 年,大村带领全村人,皈依基督教,加入了爷苏会,葡萄牙人为其取教名为:巴洛托梅Bartolomeu皈依后,大村以绝对的凶狠,先挖了自己家和丈人家的祖坟,铲平禅宗寺庙和日本本土神社,然后逐村逐户登记,要求他们改信,不服的就杀掉。
这当然引起本村的强烈反抗。
他的庶子带头起来反对他,他带领龙造寺的人马,焚烧了横瀬浦天主堂,灭了葡萄牙人,关闭港口。
葡萄牙人则回国搬救兵,很快杀了回来,消灭了龙造寺的势力。
大村纯忠和葡萄牙人,双方终于在长崎,站稳了脚跟,作为回报:大村纯忠签署土地割让协议将日本长崎,永久割让给爷苏会 (the Society of Jesus)而丰臣秀吉在攻打岛津家族的时候,为了赢得更多支持:正是以上历史协议,使得美国在日本驻军,有了历史依据。
韩国和朝鲜以前为什么叫高丽,是因为他们很高很漂亮吗?高丽国国名的由来死?
韩国和朝鲜以前为什么叫高丽,是因为他们很高很漂亮吗?高丽国国名的由来死?韩国和朝鲜以前为什么叫高丽,是因为他们很高很漂亮吗?高丽国国名的由来死?公元4世纪时,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上建立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个国家。
其中高句丽本来是中国的民族,因为抢地盘,打不过鲜卑族著名的慕容家族,被慕容氏赶出国门,流放到朝鲜半岛北部。
高丽为高句丽的简称(但高句丽与高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国,国号“高丽”,并于936年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王国历时近500年,为各国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称音译仍为Korea(高丽)。
高丽(lí)(918年-1392年),又称王氏高丽。
是朝鲜半岛古代王朝之一。
王建所建,定都开京(今朝鲜开城),是朝鲜(南朝鲜,北朝鲜)历史上第二个统一政权(第一个是新罗)。
新罗末年,尚州甄萱建立后百济国。
918年泰封部将王建杀弓裔自立,建立高丽国。
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基本统一朝鲜半岛。
1392年被李氏朝鲜取代。
韩国和朝鲜以前是不是同称为高丽国分治之前是叫朝鲜国。
明朝之前是高丽。
英语里依然是高丽。
韩国,朝鲜所有高丽为什么叫棒子*** 这个称谓主要是东北人叫的,来源是当年抗日战争时期,韩国在被日本占领后,非常自豪,大量韩国普通民众跟随日军欺压本国民众,大致类似中国伪军,不同的是卖国的韩国人太多,且战斗力过于低下,以至于日本人都不愿意为其配备武器装备,导致大量韩国办的伪军只能穿着破烂的衣服,拿着棒子跟随日军行军。
这样的战斗力,说白了,就是炮灰。
在占领东北后,日军一度在后方控制力不足,兵力不够,不得已调集了部分韩国伪军前来助阵,这部分韩国伪军自然成了敌后抗日武装嘲笑的对象,被戏称为棒子。
主要原因是其武器为木棍,甚至不如敌后抗日武装的红缨枪……现在,棒子是对高丽人的一种贬称,其意义已经扩大化,但其根源是对其拿着棒子欺压自己人,卖国求荣的心理的嘲讽中国以前为什么对朝鲜称呼为高丽人高丽(lí)(918年-1392年),又称王氏高丽。
高句丽与韩国没有丝毫关系:高句丽是游牧民族只是侵略过朝鲜
高句丽与韩国没有丝毫关系:高句丽是游牧民族只是侵略过朝鲜高句丽与韩国没有丝毫关系:高句丽是游牧民族只是侵略过朝鲜2015-11-05前几天,韩国刚刚在世界文化遗产当中,申请到了3项儒家文化遗产。
近些年来,韩国经常无比向往的回忆起当年大高句丽帝国时代,所谓的大韩民族击败百万隋军,大战盛唐大军,占据中国东北,称雄东北亚的光辉岁月。
并全国上下引以为豪。
其实,本文想说的是,高句丽和现代韩国人没有一分钱关系,根本就是2个民族,高句丽人那是放牧的,朝鲜民族都是种大米的。
两者唯一的关系也只是在高句丽覆灭后,在朝鲜半岛出现了一个叫高丽的王朝。
名字相近而已。
那刘邦建立的汉朝和刘渊建立的汉朝,有关系吗?没有丝毫关系是一样的,只是名字一样而已。
你自己起名叫李子龙,难道就和功夫明星李小龙有什么关联吗?最早的高句丽民族在汉朝时代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为南下的消奴,绝奴,顺奴,灌奴和桂楼等五部夫余人分支部落,一部分是由于匈奴压迫东迁的夫余人。
554 年魏书就明确记载:高句丽者,出于夫余。
夫余是什么?那是鲜卑别种,鲜卑是哪里的?大兴安岭来的游牧渔猎民族。
高句丽是意思是:高大黑马,那不是汉语,更不是朝鲜语,与汉语和朝鲜语当中的高丽没有丝毫关系。
第三个部分,就是当地土著濊貊?人,其中又以后两者为主。
时间到三国时代,高句丽已拥有三万户居民,居住于中国管辖的东北汉四郡。
高句丽起源三部,没有一个是来自于朝鲜半岛的土著。
高句丽的发源地在浑河流域,鸭绿江中游的恒仁和集安地区。
最鼎盛的时候,北到长白山,西到辽东半岛,东至日本海,向南一直在达朝鲜半岛北部的大同江流域,可见,高句丽最鼎盛时期,也没有去过韩国搞行政管理。
早期比如晋朝时期,中国人根本不知道韩国的祖先三韩,只是随便管他们叫做“韩秽”,实际应该叫做良夷。
高句丽人刚进入到这片地区的时候称,“臣逐豕,至国内尉那岩,见其山水深险,地宜五谷,又多鹿鱼鼈之産。
王若移都,则不唯民利之无穷,又可免兵革之患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丽和朝鲜韩国的真实关系高句丽与高丽的区别高句丽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朝鲜半岛没有像样的政权,战国的燕长城是穿过鸭绿江,箕子朝鲜是周朝的地方诸侯,进入汉代之后为卫氏朝鲜取代,但依然是汉朝的藩属。
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汉灭卫氏朝鲜设置乐浪等四郡,在包括朝鲜半岛中部以北地区实行了和中原地区相同的统治方式。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由扶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后建都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五女山城)。
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同时筑尉那岩城(均在今吉林省集安境内),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迁都平壤。
公元668年,高句丽政权被唐与朝鲜半岛的新罗联军所灭。
此时整个北朝鲜和韩国西部是唐朝的,为安东护府,此时的吉林和黑龙江为靺羯部落,新罗土地仅仅为韩国的东部。
高丽
唐朝东北一带,自高句丽、百济灭亡后,新罗亦渐衰。
唐末,复分为高丽、后百济及新罗三国,新罗末年,朝政腐败,土地兼并盛行,农民起义连绵不断。
892年梁吉领导的江原道起义,规模较大。
901年,新罗王族出身的弓裔篡夺起义军领导权称王,国号摩寰,后改泰封。
918年,弓裔部将王建杀裔称王,定都开城(松岳),改国号高丽,建立高丽王朝(918—1392年)。
936年,重新统一朝鲜半岛。
高句丽与高丽的区别
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出现了一个名为“高丽”的政权,因其统治者姓王,故学界以“王氏高丽”称之。
尽管王氏高丽袭用了高句丽的称号,但二者没有直接继承关系。
首先是两个政权建立的时间悬殊、历史发展归属不同。
高句丽建立于公元前37年,最初为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管辖,后逐渐强盛,但并没有断绝和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
进入隋唐时期,高句丽奉行扩张政策,并阻塞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的道路,导致了隋唐两朝的征讨。
公元668年,高句丽终于为唐朝统一。
高句丽的辖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东都护府(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辖,几十年后有一部分辖境为我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占据,一部分划归了兴起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政权,一部分仍然由安东都护府管辖。
高句丽族则绝大部分被唐朝迁徙到了内地,后与汉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围各族之中,后其王族也绝嗣,立国7个世纪之久的高句丽最终消失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王氏高丽立国于高句丽灭亡250多年之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亡了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
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
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
其次是辖境内居民构成不同。
高句丽辖境内的居民以高句丽族为主。
高句丽族的族源是我国上古时期古老民族秽貊人东迁后的夫余、高夷、沃沮、小水貊、东秽等,后又融合了卫氏朝鲜遗民的后裔、汉人、鲜卑人等。
这些来自于不同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一体,史书和学界一般以高句丽族称之。
王氏高丽辖境内的居民以新罗人为主。
王氏高丽兼并新罗和后百济之后,新罗人和百济人成为了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
新罗人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辰韩和弁韩人,高句丽灭亡后虽然有一部分高句丽人加入其中,但不是新罗人的主源。
百济则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人。
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以来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人为主,大量的史书记载也表明,王氏高丽人和我国古人是把王氏高丽看作“三韩之旧”的。
在王氏高丽数百年
的历史发展中,这些成员逐渐融合为一族,史书和学界一般称之为高丽族。
王氏高丽为李氏朝鲜取代后,朝鲜也因此取代高丽,成为其族称,并沿用至今。
最后是王氏高丽非高句丽后裔,王氏高丽的王族也并非是高句丽的后裔。
关于王氏高丽建国者王建的族属,《高丽史》的作者认为“高丽之先,史阙未详”。
但据我国学者考证,王建极有可能是西汉乐浪郡汉人的后裔,因为王氏是当时乐浪郡的望族,且人户很多。
王建在临死时亲授的《十训要》中,并未言自己是高句丽后裔,而是说自己出身平民,同时称“赖三韩山川阴佑”,统一了马韩、辰韩和弁韩“三韩”,其后代也多以拥有“三韩”自居。
以常理分析,如果王建是高句丽后裔,出于统治的需要,定当会大肆宣传。
也可反证王氏不是高句丽的后裔。
因此,王氏高丽并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
汉代兴起于朝鲜半岛的马韩、辰韩、弁韩发展为新罗、百济;百济为唐朝灭亡,新罗又为王氏高丽取代;后李朝取代王氏高丽,最终发展为李氏朝鲜(李氏朝鲜经过中国明清两朝逐渐发展为现代朝鲜和韩国),这些政权的疆域从来就没有超出过朝鲜半岛。